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正数范围内关于加减法的一次终结,也是学生由直观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的重要一步。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加减法的重点,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呈现问题—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具体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新课伊始,我用交谈的形式为同学们创设了一个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井陉县的旅游胜地苍岩山以雄、奇、秀、险、幽”众美为一体的独特风格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这个周末,老师也去苍岩山旅游了一趟,在路标上看到了这样一组信息。

(出示信息)
2、出示信息。

山脚→山腰 山腰→ 山顶
步行要 21
小时 步行要 1/3小时
乘汽车要 41小时 坐缆车要1/4小时
3、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认为从山脚去山顶有几种不同的方案可以选择呢?(4种)
4、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到达山顶,并用算式表示出你所需要的时间。

21+ 41 21+31 41+ 41 41 +31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

另外3个是异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

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你可以选择哪种方式到达山顶,并用算式表示出你所需要的时间。

这一要求,刺激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促进学生自己生成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新课学习内容的关注。

二、合作学习,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小组合作,明算理
我在3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先选择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2+1/4,为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创造出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我们先来看1/2+1/4这题,请独立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答这道题目?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通过集体的智慧,你们小组可以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预计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画图或折纸
电脑再现,强调折痕把1/2转化2/4,使原来分数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转化成了分数单位相同的两个分数。

(2)化成小数计算(引导讲清为什么化成小数就可以直接相加了)
(3)化成整数计算(引导讲清为什么化成整数就可以直接相加了)
(4)通分计算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在黑板上相应在的算式上板书,出示书写格式。

为什么要通分?(板书;“转化”“同分母分数”)
在这里,教师鼓励学生的算法多样化,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合理,灵活的解决问题。

同时,也体现了爱生理念中的全纳与平等。

2、点评方法,促优化
咦,同学们,这么多的方法有没有共同之处呢?
(利用了转化,目标也是相同的,都是把不同的计数单位变成相同的计数单位。

)
教师在此总结出加减法的算理本质:是的,无论是整数,还是小数,以及我们今天研究的分数,都只有当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

这么多的方法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把不同的计数单位变成相同的计数单位,那么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从1/2+1/3、1/3+1/4中任意选择一题,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化成小数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

从而得出:通分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异分母加减法题,从而达到算法优化。

3、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教学,大多数
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此时提问,你能尝试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要通分?结果要注意哪些问题?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总结出计算法则,并对重点问题加以强化。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课件出示)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

根据这一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三组练习:
第一组:基础练习
我安排了两道题: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第一题是口头填数。

1、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1/5+3/20=()/()+( )/( )=( )/( )
5/6+5/12=( )/( )+( )/( )=( )/( )
5/12-3/8=( )/()+( )/( )=( )/( )
5/6-1/3=( )/( )+( )/( )=( )/( )
2、第二题是改错,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学生会仔细查看每一道题的每一步,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正,有助于巩固正确的解题方法。

学生指出错误后,可要求完整地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形成正确的概念。

112页2题
第二组:综合练习
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图书连连串信息,变出加减法多道计算题,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集体批改,便于教师掌握反馈信息。

生活情境练习
现在我校正在打造书香校园,各班都有读书串串烧,我们图书室这学期也新买了一些图书,我丛图书室的乐老师了解到
课件出示:买来的故事书占总数的2/5
科技书占总数的7/12
连环画站总数的1/10
师:请同学们从以上信息中任选2条,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反馈交流。

第三组:拓展练习
第一题:(这组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道题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

引导学生计算时,发现规律,寻找捷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题: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学生当场不能解决,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后去思考。

4、先计算,再想一想,这些题怎样算比较快。

1/2+1/3= 1/3+1/7= 1/4+1/15=
1/2-1/3= 1/3-1/7= 1/4-1/15=
5、思考:()/()+()/()=11/12
要求:括号里填两个异分母的最简分数,这两个分数各是什么?
这样的练习层次分明,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依法学生的思维想终身发展,级落实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发展了不同学生的能力。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学生而言,这不仅是展示收获的时刻,更是肯定自我的时刻!
总之,整节课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内体验乐趣,快乐学习,共同发展,共享成功!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