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任务与条件现试设计一台正戊烷冷凝器,实现正戊烷蒸汽由160C ︒冷却至40C ︒,正戊烷的流量为7200h kg /,操作压力为0.175MPa 。
水蒸气的入口水温为30C ︒,出口水温为40C ︒。
二 设计计算〈一〉 确定设计方案 (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正戊烷蒸汽: 160C ︒→40C ︒ 冷却水: 30C ︒→40C ︒因为壳体与传热管壁温差大于50C ︒,初步确定选用带有补偿圈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管程安排考虑到冷却水若走壳程由于流速较低易结垢,确定水蒸气走管程正戊烷饱和蒸汽走壳程。
〈二〉确定物性数据正戊烷蒸汽定性温度: 100240160=+=T )(C ︒ 冷却水定性温度: 3524030=+=t )(C ︒正戊烷蒸汽在100℃,0.175MPa 条件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06.4)1000273(314.8072.01017531=+⨯⨯⨯==RT PM ρ)/(3m kg)/(1057.131,K kg J c p ⋅⨯= )/(0128..01K m W ⋅=λ s Pa ⋅⨯=-5110874.0μ水在35℃时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31/7.995m kg =ρ )/(10174.431,C kg J c p ︒⋅⨯=)/(6176.01C m W ︒⋅=λ s Pa ⋅⨯=-511075μ 〈三〉估算传热面积 (1)热流量8.376)40160(57.13600/7200,,=-⨯⨯=∆⋅⋅=T c q Q h p h m T )(kW(2)冷却水用量9.32709)3040(10147.43600108.37633,,=-⨯⨯⨯⨯=∆⋅=t c Q q c p T cm )/(h kg (3)平均传热温差,按逆流算3.44304040160ln)3040()40160(=-----=∆m t )(C ︒(4)初算传热面积 由于在高压力下操作,假设)/(1102C m W K ︒⋅=则估算的传热面积为3.773.44110108.3763=⨯⨯=∆=m T t K Q S 估)(2m 〈四〉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mm mm 5.225⨯φ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为s m u i /6.0=。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3 U 形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强度校核...........................................................................................33 3.1 筒体、封头的厚度计算及压力试验校核 ....................................................................... 33 3.1.1 筒体厚度计算 ........................................................................................................ 33 3.1.2 前端管箱筒体计算 ................................................................................................ 34 3.1.3 前端管箱封头计算 ................................................................................................ 35 3.1.4 后端封头计算 ........................................................................................................ 36 3.2 水压试验校核 ................................................................................................................... 37 3.2.1 筒体的水压试验校核 ............................................................................................ 37 3.2.2 前端管箱封头,后端封头的水压试验校核......................................................... 39 3.3 法兰和螺栓 ....................................................................................................................... 40 3.3.1 垫片的选择及计算 ..............................................பைடு நூலகம்............................................... 40 3.3.2 螺栓的选择及计算 ................................................................................................ 41 3.3.3 法兰的选择 ............................................................................................................ 42 3.4 开孔补强计算 ................................................................................................................... 43 3.4.1 进口接管①、出口接管⑤ .................................................................................... 43 3.4.2 进口接管② ............................................................................................................ 45 3.4.3 出口接管④ ............................................................................................................ 47 3.5 管板及换热管的选择计算 ............................................................................................... 50 3.5.1 换热管的尺寸及排布 ............................................................................................ 50 3.5.2 管板的设计计算 .................................................................................................... 50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换热器设计手册第一部分:引言换热器在许多工业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和冷却介质。
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换热器设计的详细说明和指导,以确保设计和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第二部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1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换热器是通过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来实现的。
基于传热原理,换热器可以分为传导、对流和辐射换热器。
2.2 换热器的分类根据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式和传热机理,换热器可以分为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等。
第三部分:换热器设计的影响因素3.1 流体参数流体参数包括流体的流量、温度、压力、热导率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和换热面积的确定。
3.2 材料选择换热器的材料选择对其使用寿命和换热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作环境进行材料选择,并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导热性等因素。
3.3 热负荷计算通过计算热负荷,可以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换热面积。
热负荷计算依赖于流体参数和换热器的设计要求。
第四部分:换热器的设计步骤4.1 确定换热方式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方式,如对流换热、辐射换热或传导换热。
4.2 计算传热面积根据热负荷计算结果,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参数和介质的传热特性。
4.3 确定换热器尺寸和形状根据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流体参数,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形状。
应确保设计的换热器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和具有合理的流体阻力。
4.4 选择材料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应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导热性和可加工性等因素。
第五部分: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5.1 安装要求换热器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换热器的密封性和防止外部损坏。
5.2 运行和维护换热器的运行和维护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
应注意定期清洗换热器以防止结垢和污垢的堆积,避免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1)

化工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设计人: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二〇〇九年六月八日前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数据、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训练,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一个实践环节,是使学生得到化工设计的初步训练,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围绕以某一典型单元设备(如板式塔、填料塔、干燥器、蒸发器、冷却器等)的设计为中心,训练学生非定型设备的设计和定型设备的选型能力。
设计时数为3周,其基本内容为:(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含计算机辅助计算):物料衡算,能量衡量,工艺参数的选定,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3)辅助设备的选型:典型辅助设备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设备的规格、型号的选定。
(4)工艺流程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与辅助设备的物料方向,物流量、能流量,主要测量点。
(5)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图面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
(6)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型,设计结果汇总,设计评述,参考文献。
整个设计由论述,计算和图表三个部分组成,论述应该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计算要求方法正确,误差小于设计要求,计算公式和所有数据必需注明出处;图表应能简要表达计算的结果。
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且是上述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换热器的设计手册。
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在热力系统中传递热量,实现能量的转移。
本手册将介绍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以及设计考虑事项。
2.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换热器是通过流体之间的热传导和对流传热来实现热量转移的设备。
换热器通常由两个流体通道组成,分别称为热源侧和热载体侧。
热源侧是热量的来源,热载体侧是热量的传递介质。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接触面积的增加和流体之间的温度差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3. 换热器设计流程3.1 确定热传导方式在进行换热器设计之前,需要确定热传导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传热方式,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如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3.2 确定流体参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流体的参数,包括流量、温度等。
这些参数将对换热器的尺寸和性能产生影响。
3.3 确定换热器尺寸根据流体参数和传热需求,可以计算出换热器的尺寸。
这包括换热器的长度、直径或面积等。
3.4 确定传热系数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它决定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换热器的材料和结构等因素,来确定传热系数。
3.5 进行换热器设计计算在确定了上述参数之后,可以进行具体的换热器设计计算。
这包括确定换热面积、管道布置、管束数量等。
4. 换热器设计考虑事项4.1 热量传递效率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需要考虑热量传递的效率。
热量传递效率是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换热器的能耗和传热效果。
4.2 材料选择在选择换热器的材料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工作条件和成本等因素。
常用的材料包括钢、铜、不锈钢等。
4.3 清洁和维护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会积累一些污垢和沉积物,这会影响换热器的性能。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清洁和维护的便利性。
5. 结论通过本文档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以及设计考虑事项。
换热器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摘要,本文将介绍换热器的设计原理、分类、选型、安装和维护等内容,旨在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换热器,提高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效率。
第一章换热器的基本原理。
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
换热器通常由管束、壳体、传热介质和支撑结构等部分组成。
在换热器中,热量的传递主要通过换热面积、传热系数和温度差来实现。
第二章换热器的分类。
根据换热方式的不同,换热器可以分为接触式换热器和间接式换热器。
接触式换热器是指传热介质直接接触的换热器,如冷却塔、冷凝器等;间接式换热器是指传热介质不直接接触的换热器,如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根据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等。
第三章换热器的选型。
在换热器的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流量、温度、压力、换热面积、传热系数、温差等因素。
根据实际工况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规格,以确保换热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第四章换热器的安装与调试。
换热器的安装与调试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换热器的位置、支撑、固定、管道连接、密封等问题;在调试过程中,需要进行压力测试、泄漏检测、流量调节、温度控制等工作,以确保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换热器的维护与保养。
换热器的维护与保养是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证其性能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换热器进行清洗、检查、维修和更换,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可以有效地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结论。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电力、冶金、制药等行业常用的设备,其设计和运行对生产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换热器,提高其设计和运行效率,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换热器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学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新余学院目录第一部分确定设计方案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30℃,出口温度40℃。
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从两流体温度来看,估计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壁温之差很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列管换热器,而且这种型式换热器管束可以拉出,便于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约束。
1.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由于煤油的粘度比水的大,井水硬度较高,受热后易结垢,因此冷却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
另外,这样的选择可以使煤油通过壳体壁面向空气中散热,提高冷却效果。
同时,在此选择逆流。
选用ф25×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 i=0.75m/s。
第二部分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煤油的定性温度为: T=(130+40)/2=85℃管程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t=(30+40)/2=35℃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煤油在9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ρo= 810kg/m3定压比热容 cp o=2.3kJ/(kg·℃)导热系数λo=0.13W/(m·℃)粘度μo=0.00091 Pa·s冷却水在32℃下的物性数据:密度ρi=994kg/m3定压比热容 cp i=4.187kJ/(kg·℃)导热系数λi=0.626 W/(m·℃)粘度μi=0.000727 Pa·s第三部分工艺流程图第四部分 计算总传热系数4.1热负荷的计算以煤油为计算标准算它所需要被提走的热量: Q=qc Δt=2.39×108330×24x2.22x (130-40)=7.034x106KJ/h=1953.8KW4.2平均传热温度计算两流体的平均传热温差,暂按单壳程、多管程计算。
换热器设计指导书(DOC)

空调器主关件设计指导书换热器编制:审核:会签:审定:批准: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目录一、总述1、用途 (3)2、参考资料及参考标准 (3)二、设计步骤1、基本原理及性能指标 (3)2、产品选型2.1 产品类型 (4)2.2产品主要结构及材料选择要求 (4)3、设计计算 (7)4、安装规范要求 (11)三、设计雷区及规避措施 (11)四、检验要求 (12)一、总述1、用途这份换热器设计指导书,涉及到所有换热器的分类、换热器的选型、设计标准、安装规范,曾出现的社会问题,保证换热器的稳定可靠性。
2、参考资料及标准2.1参考资料《制冷换热器设计》、《制冷原理及设备》、《传热学》2.2参考标准Q/HKT J05101-1999 热交换器JB/T7659.4-1995 氟利昂制冷装置用干式蒸发器JB/T7659.5-1995 氟利昂制冷装置用翅片式换热器JB/T4750-2003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JB4734 《铝制压力容器》JB4745 《钛制压力容器》二、设计步骤1、换热器基本原理及性能指标1.1换热器基本原理在工程中,将某种流体的热量以一定的传热方式传递给他种流体的设备,称为换热器.在这种设备中,至少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参与传热。
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但是有的热交换器中也有多于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在其中传热的,例如空分装置中的可逆式板翅热交换器。
1.2换热器性能指标1)传热性能保证满足生产过程所要求的热负荷。
热交换强度高,热损失少,在有利的平均温差下工作。
2)阻力性能保证较低的流动阻力,以减少热交换器的动力消耗。
3)机械性能强度足够及结构合理。
要有与温度和压力条件相适应的不易遭到破坏的工艺结构,运行可靠。
4)经济性能经济上合理是指换热器在满足了其他性能指标的同时,自身的全部费用(包括设备费,运行费等多方面的费用)达到最小。
此外,一台较完善的换热器还应该便于制造,安装和检修,设备紧凑(这对大型企业,航空航天,新能源开发和余热回收装置更有重要意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1换热器的设计1.1 换热器概述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任务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
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
换热器随着换热目的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和热交换器等。
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 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② 流体的性质;③ 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④ 对清洗、维修的要求;⑤ 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⑥ 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按照换热面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它型式的换热器。
其中,管型换热器中的管壳式换热器因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适应高温高压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型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的结构型式,这种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或检修,管外物料应是比较清洁、不易结垢的。
对于温差较大而壳体承受压力较低时,可在壳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少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称为固定端。
另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连接而可相对滑动,称为浮头端。
因此,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检修和清洗时只要将整个管束抽出即可。
适用于冷热流体温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2差较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3)U 形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
结构较浮头简单,但是管程不易清洗,且每根管流程不同,不均匀。
表1-1 换热器特点一览表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3在过程工业中,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选材范围广,清洗方便,适应性强,处理量大,工作可靠,且能适应高温高压等众多优点,管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4壳式换热器被使用最多。
工业中使用的换热器超过90%都是管壳式换热器,在工业过程热量传递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
结合上述优点和本工艺的特点,本工艺的换热器主要选用管壳式换热器。
1.2 管壳式换热器的选用1.2.1 结构参数的确定⑴管径管径越小换热器越紧凑、便宜,但压力降会增加。
为了满足允许的压降,一般选用19mm 的管子;对于物流流量较大的,采用25mm 以上的管子。
⑵管长无相变传热时,管子长则换热系数增加,对于相同的换热面积,管子长则管程数减小,使得压力降减小,每平方米传热面积比降低。
我国生产的标准钢管长度为6m ,故系列标准中管长有1.5 m ,2 m ,3 m ,6 m 和9 m 五种。
因此,一般管长取4-6m ,对大面积,无相变换热器管长可取至8~9m 。
⑶管子配布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转角正三角形、转角正方形。
正三角形排列形式最为普遍,由于管距都相等,可以在同样的管板面积上排列最多的管数。
但因管外不易清洗,其适用场合受到限制,主要适用于壳程介质污垢少,且不需要进行机械清洗的场合。
而采用正方形和转角正方形排列的管束,能够使管间小桥形成一条直线通道,便于管外机械清洗。
⑷管心距管心距小设备紧凑,但将引起管板增厚、清洁不便、壳程压降增大。
故一般选用范围为 1.25~1.5d (d 为管外径)。
表1-2 换热管管心距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5⑸管程数管程数增加,管内流速增加,传热系数增加。
管程数一般有1、2、4、6、8、10、12等七种。
但管程数不能分得太多,以免压力降过大,且隔板要占用相当大的布管面积。
⑹折流板折流板可以改变壳程流体的方向,使其垂直于管束流动,提高流速,从而增加流体流动的湍流程度,获得较好的传热效果。
折流板型式可分为圆缺形(弓形)折流板、盘环形折流板、孔式折流板和折流圈。
表1-3 折流板间距常用数值1.3 换热器详细设计本工艺共有41台换热设备(换热器、再沸器、冷凝器、预热器),这里我们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6以浮头式换热器(E0602)详细设计为例。
热物流经该换热器换热温度降至目标温度,冷却物流为循环冷却水。
由Aspen 软件得到冷热工艺物流数据:表1-4 工艺操作参数初步选择换热器的形式后,根据任务要求利用Aspen Exchanger Design &Rating V7.2进行模拟计算,模拟出来的换热器工艺参数如图1-1所示: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7图1-1 换热器工艺参数⑴结构设计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8利用Aspen Exchanger Design &Rating V7.2软件也可以对换热器进行结构设计,模拟出来的结果如下:①换热管设计图 1-2 换热管基本参数图 1-3 换热管排列方式换热管为平滑管,外径19mm ,壁厚为2mm ,管间距为25mm ,管长 5850mm 。
换热管根数514根。
管子排列方式为正三角形排列。
②折流板和管口设计折流板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壳程的流速,增加扰动,改善传热。
这里选择单弓形折流板,并且圆缺方向的高度为壳体公称直径的0.15~0.45,折流板间距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9一般不小于圆筒内径的1/5。
折流板的数目及厚度等基本参数见图1-4 所示图1-4 折流板基本参数折流板数目为6,折流板型式为单弓形,切割率为39.15%。
折流板朝向为水平,与进出口间隔(第一块与进口或最后一块与出口端面的距离)为466.48mm , 两块板间隔为525.00mm 。
图1-5 管口基本参数管程进、出口管口各有一个。
其中,管程进口管口外径为168.28mm ,内径154.05mm ;管程出口管口外径168.28mm ,内径154.05mm 。
壳程进、出口管口亦各有一个,壳程进口管口外径为323.85mm ,内径304.8mm ;壳程出口管口外径273.05mm ,内径254.51mm 。
③管束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10图1-6 管束基本参数如图为管束信息,主要对管束布置、布置限定、定位杆拉杆和管束布置图 进行详细设置。
图 1-7 换热器结构尺寸根据《JB/T4715-199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形式与基本参数》和《GB151-1999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11管壳式换热器》对模拟的数据进行圆整,并考虑到热损失等,换热面积有余量, 选定换热器的基本参数如下:表1-5 换热器基本参数⑵换热器的机械设计及校核 ①选材由于热流体和冷却水温度都不是太高,冷、热流体腐蚀性不大,故壳体材料 选用Q235-B ,管子材料选用Q235-B 无缝钢管。
②管板的选择管板用来固定换热管并起着分隔管程和壳程的作用,根据选定的换热器公称直径及操作压力查表可得管板数据,这里选用其默认的管板类型为标准单管板。
表1-6 管板结构数据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12③管子与管板的连接因为操作压力小于4Mpa ,且温度低于300℃,所以管子与管板的连接采用 胀接。
④管板与壳体的连接管板与壳体的连接采用焊接,,该结构在管板上开槽,壳体嵌入后焊接。
壳体对中容易,适用于壳体压力不太高的场合。
⑤换热器的校核表 1-7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计算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13表 1-8 前端管箱筒体计算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14表 1-9 前端管箱封头计算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15表 1-10 后端管箱筒体计算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16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17表 1-11 后端管箱封头计算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18表 1-12 筒体计算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19表1-13 筒体法兰计算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20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21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22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23表1-14后端筒体法兰计算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24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25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26表1-15前端管箱法兰计算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27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28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29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30表1-16后端管箱法兰计算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31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32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33表1-17开孔补强计算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34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35⑶选型结果经过修正校核,最终选定换热器型号:BES-800-0.4-189.8-4.5/19-4Ⅱ,其各自代表意义为:封头管箱,800—换热器公称直径(mm ),0.4—管程、壳程设计压力(MPa ),189.8—换热面积(m2),4.5—换热管长(m ),19—换热管外径(mm ),4—四管程,1-单壳程,Ⅱ—碳钢较高级冷拔钢管。
其它换热器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选型。
选型结果详见附录:设备一览表。
1.4 选型依据《换热器设计手册》钱颂文编 《管壳式换热器》GB 151-1999《热交换器设计手册》下册,尾花英朗[日] 《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左景伊、左禹编《斧头式换热器和冷凝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4714-9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与基本参数》JB/T 4715-92 《压力容器》GB 150.1-2011《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俞建良、王立业、刁玉玮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