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素材:五 遗传变异和进化
生物选修知识点全面梳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联
生物选修知识点全面梳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联生物选修知识点全面梳理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它们在生物物种的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遗传变异的本质、遗传变异的类型以及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以便读者对此进行深入的了解。
第一部分:遗传变异的本质遗传变异,顾名思义,是指生物个体在基因组中所携带的特定基因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是指引起个体之间差异的关键机制,也是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的本质在于个体的基因组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的突变、重组等过程。
第二部分:遗传变异的类型1. 突变型遗传变异: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的突发变化。
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形式,这些突变对生物个体的基因组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重组型遗传变异:重组是指来自父本个体的染色体与母本个体的染色体进行交换、重组的过程。
这种遗传变异主要通过有性繁殖过程中基因互换发生,从而导致染色体的重新排序。
3. 基因流变:基因流变指的是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传递和交换的过程。
它通过种群间的迁徙及异地交配等方式,使得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组发生相互流动,从而增加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第三部分: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1. 个体适应性的提高:遗传变异使得个体具备了适应环境变化的可能性。
通过突变、重组等遗传变异的积累,个体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从而提高其适应性。
2. 物种多样性的产生:遗传变异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各自的优势,这种多样性使得物种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存活和繁衍。
3. 自然选择的推动:遗传变异使得个体之间在适应环境中出现差异,进而引发了自然选择的过程。
那些适应环境的个体将获得繁殖的优势,从而对种群的基因组进行了选择和影响。
4. 进化的推动:遗传变异对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不断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过程,生物个体逐渐适应环境,使得整个物种发生了长期的演化。
2014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介绍(20210419170424)
2014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包含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5.1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变实验注射第一组活 R 型(无毒)健康注射第二组活 S型(有毒)死亡注射第三组健康死 S型(加热)注射第四组+死 S 型活 R 型死亡注射分别假想格里菲思实验艾弗里的实验分别活 S型(有毒)死亡活 S 型在死 S 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变因子”,使R型细菌转变为S 细菌培养加入DNAR 型S 型R 型(无毒 )蛋白质或加入培养荚膜多糖R 型(无毒 )R型(无毒 )DNA 加加入培养DNA 酶结论DNA 是“转变因子” ,即遗传物质R 型(无毒 )R型(无毒 )5.2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验加入S35培养搅拌标记的噬菌体大肠杆菌使在细菌P32感染体外的噬培养液菌体分别标记的噬菌体加入培养搅拌实线表示不带放射性说明虚线表示带放射性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离心含放射性35S不含放射性新形成的噬菌检测上清液35S体没检测到和积淀物中的放射性离心不含放射性含放射性32P新形成的噬菌体检测到32P5.3 证明 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蛋白质感染RNA烟草花叶病毒(TMV )烟叶花叶病感染蛋白质烟叶健康分别感染TMV烟叶花叶病RNA感染+RNA 酶烟叶健康5.4 DNA 是遗传物质的理论凭证(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1、稳固性分子构造相对稳固2、连续性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辈保持必定的连续性理论3、控制性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证据4、变异性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5、信息性能够储藏大批遗传信息5.5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1、核酸是全部生物的遗传物质2、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含 DNA 的生物 DNA 是遗传物质,RNA 不是4、不含 DNA 的生物( RNA 病毒) RNA 才是遗传物质5.6 DNA 的构成单位、分子构造和构造特色氢键5’端3’端G CT A脱氧核糖碱基磷酸脱氧核苷A T脱氧核苷酸C G3’端5’端基本构成单位DNA的分子构造1单脱氧核苷酸经磷酸二酯键连结成脱氧核苷酸长链2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由氢键连结成双链DNA 分子3双链构造的外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摆列形成骨架,碱基排在双链的内侧4碱基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碱基对由氢键连结起来。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基因与性状传递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发生和演化机制。
在高考生物中,遗传和变异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考点,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与变异基础概念1. 基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本单位,能够编码生物性状。
2. 染色体:基因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3. 基因型:一个个体在某一基因位点上的基因的组合。
4. 表现型:一个个体在性状上的表现。
5.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位点上,控制着相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6. 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决定个体的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只在显性基因缺失或没有的情况下表现。
7. 一对杂合:一个个体所含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状态。
8. 纯合:一个个体所含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状态。
9. 遗传性状:与遗传有关的外显的性状。
二、遗传和变异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一对配对基因对独立地分离和随机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组合。
2. 分离定律:个体的两对基因分离开来,并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
3.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的基因对独立地分离和自由组合。
4. 互补定律:两对显性纯合子的复合子,其表型与一个配子的表型相同。
5. 独立分配定律:亲代的两对基因以各自的方式分配给子代。
三、单因素遗传1. 显性和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是指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能够表现在杂合和纯合个体上,隐性遗传是指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只能在纯合个体上表现。
2. 过显性:过显性是指杂合个体的表型超过两种等位基因的效应之和。
3. 倒位:两对等位基因互换位置,导致显性和隐性状相反。
4. 可变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上可以有多个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在自然界中随时变化。
5. 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
四、多因素遗传1. 重叠性状:多对基因的叠加作用,由于每对基因只对性状的一部分贡献,导致连续性状的存在。
遗传变异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遗传变异与进化知识点总结遗传变异是指基因组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进化是指物种在环境选择的压力下,逐渐改变其遗传构成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对遗传变异与进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变异的来源1. 突变:指DNA序列发生突然变化的事件。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等。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2. 重组:指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在互换发生后,形成新的组合方式。
重组是遗传变异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3. 同源重组:指相同物种间的DNA重组,可以产生不同个体之间的变异。
4. 杂交:指不同物种之间的DNA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组合方式。
二、遗传变异的类型1. 基因型变异: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组构成,包括基因的数量和DNA序列的差异。
基因型变异是个体遗传变异的主要形式。
2. 表型变异:表型是指个体外表形态、生理特征等,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产生的多样性。
表型变异是基因型变异所引起的个体表现差异。
三、自然选择与进化1.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适应性的选择过程,某些特征有利于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生存和繁殖,这些特征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逐渐成为物种的特征。
自然选择是进化发生的驱动力之一。
2. 适应度: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生存和繁殖的相对成功程度。
适应度高的个体更容易在繁殖中传递其有利基因,从而逐渐改变物种的遗传构成。
3. 进化:物种在不同环境下,逐渐改变其遗传构成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而实现。
四、驱动进化的其他因素1. 基因漂变:指基因频率的随机性变化,通常发生在小规模的种群中。
基因漂变可以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减少。
2. 基因流动:指基因在不同种群间的交换,使得不同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性增强。
3. 瓶颈效应:指种群数量减少到极低水平后,恢复过程中会丧失大量的遗传多样性。
4. 创新:指新基因和新基因型在物种中出现的现象。
创新有助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
五、人类活动对进化的影响1. 人工选择:人类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和繁殖有利特征的个体,控制物种的遗传构成。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5 遗传、变异、进化和基因工程(共计131张PPT
5.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 (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 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 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若干这样的黑腹果蝇单体 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 )。
二轮书· 生物
专题5
A.1 B.1/2 C.1/3 D.2/3 【解析】 据题分析, 缺失一个点状染色体相当于杂合子, 出现隐性性状即可认为是无点状染色体,不能存活,所以杂 合子自交后显性性状中纯合子∶杂合子=1∶2,故 D 正确。 【答案】D 6.下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 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卷叶 (B)对直叶(b)为显性,红花(C)对白花(c)为显性,已知失去 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配子致死,且甲、乙 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 4 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二轮书· 生物
专题5
【解析】图①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 期,但②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故 A 错;图③中的变 异属于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缺失,故 B 错;图④表示染色体 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故 C 正确;上面 4 幅图中涉及的 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都是可以遗传的,故 D 错。 【答案】C 11.下右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的某些基因在亲本 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 B、 b, F、f,G、g 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 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 正相关。已知母本高 60 cm,父本高 30 cm,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课件: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4.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
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除了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外还有 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 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 。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分子,进行转录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不同组织细胞中
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
6.下图为某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图中A表示 RNA聚合酶 。某同学判断该图表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发生在原 核细胞中,他判断的依据是 转录和翻译在同一场所进行 。
7.已知某植物的宽叶对窄叶为显性,纯种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的后代中, 偶然发现一株窄叶个体,原因: 可能是纯种宽叶个体在产生配子时发 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纯种宽叶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含宽叶基因的染色体片
DNA聚合酶 解旋酶
减数分裂
四种脱氧核苷酸
(2)转录:DNA→RNA
五碳糖
Hale Waihona Puke 苷酸四种核糖核(3)翻译:mRNA→蛋白质
直接模板
多肽链或蛋白质
(4)快速确认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中的基因表达 ①原核细胞:转录、翻译同时进行
②真核细胞:先转录后翻译
细胞核 核孔
①遗传信息位于DNA上,密码子位于mRNA,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②mRNA、tRNA和rRNA都是转录的产物,也都参与翻译过程。 ③起点问题: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一次,每个复制起点只起始一次; 而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基因可多次转录,因此转录起点可多次起始。 ④翻译过程中mRNA并不移动,而是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进而依次读取密 码子,最终因为模板mRNA相同,合成的多个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一般是相同的。
高考生物 变异、育种和进化基础知识归纳
2014届高考生物考前复习基础知识归纳:变异、育种和进化知识点1:生物的变异1、分类:(1)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遗传物质改变,并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遗传物质并未改变,不能遗传下去的变异。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2)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具有相对性,其相对性由环境决定。
2、基因突变:(重点)(1)概念:(必修2P8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理解:①基因突变的类型:CTT CATa、碱基替换: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GAA GTAb、移码突变:碱基对增添或缺失②基因突变是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不改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只改变基因中的碱基序列。
(基因突变的实质为碱基序列的改变,光学显微镜一般看不见。
)③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可以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即产生了新的基因。
(等位基因由突变造成的,但基因突变不一定就能形成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
)④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a、基因突变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1、形态改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例如:果蝇红眼突变为白眼♥2、生化突变: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例如:苯丙酮尿症♥3、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例如:玉米白化病b、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1、隐性突变:例如:AA→Aa 此时性状不变♥2、密码的简并性♥3、不直接编码氨基酸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
(如真核生物基因结构中的内含子部位)(2)特点:①普遍性和随机性:可发生于一切细胞中(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常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即DNA复制期。
②低频性:频率低,但突变数目不一定少。
③利害性:大多数有害,少数有利。
④不定向性和可逆性:可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3)原因及意义:①原因:a、诱发产生(诱发突变):诱发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五 变异与进化 第一讲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一讲可遗传变异与育种能力呈现【考情分析】【备考策略】1. 通过图解来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以及过程。
2. 利用表格比较三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异同。
3. 学会辨析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的区别。
1. (2013·盐城二模)某家庭中有白化病和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右下图是基因型为AaX B X b个体产生的一个卵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产生该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 产生该卵细胞的异常过程是减数第二次分裂C. 该卵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D. 若该卵细胞与表现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两种病的概率为02. (2013·南通一模)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基因突变B. 在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C.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D. 基因突变能产生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基因,是变异的根本来源3. (2013·苏州一模)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一种化学诱变剂)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
下列有关该诱变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没有外界因素诱发,基因不会发生突变B.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C.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型D. 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4. (2013·无锡一模)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 )A. 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DNA分子发生基因突变B. 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 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 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5. (2013·常州一模)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B. 由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C. 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D.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课堂评价1. (2013·南通一模) 果蝇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相关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高考生物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涉及了生物的进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的遗传疾病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通过基因在代际之间传递和表达的生物性状的变化。
2. 遗传的因素:遗传的因素包括基因、染色体、DNA等。
3. 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了遗传定律,包括单因素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染色体遗传定律:染色体是载体基因的结构,染色体的亲子传递和分离规律决定了基因的遗传方式。
(3) 表现型的遗传规律: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多基因遗传、多基因互制、多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等。
二、基因突变与变异1. 基因突变的定义: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造成新的表型出现的遗传变异。
2. 基因突变的分类:(1)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
(2) 基因重组:包括染色体交换、交配型重组和基因重组等。
(3) 缺失、插入与倒位:染色体上的片段缺失、插入或倒位引起的遗传变异。
3. 变异的类型:(1) 无性变异:通过染色体的重组来增加遗传多样性。
(2) 同源变异:同一种或相近物种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3) 多态性:包括形态多态性、生态多态性和生殖多态性等。
三、基因的亲缘关系和基因图谱1. 基因的亲缘关系:通过研究基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判断基因之间的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可以用基因相似指数和系统发育树来表示。
2. 基因图谱:基因图谱是将基因按照位置在染色体上进行排序和标记的图表。
它可以揭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基因的分布规律,为遗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人类的遗传和变异1. 人类的染色体: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2.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基因突变是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
常见的遗传疾病包括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等。
遗传变异和进化课件
人类进化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结词
人类进化中的遗传变异研究揭示了人 类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详细描述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们 发现了许多与人类进化相关的遗传变 异。这些遗传变异对于理解人类的起 源、迁徙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结词
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变异研究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具有随机性、低频性、不定 向性等特点。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 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引起的遗传物质改变 。
染色体变异在自然界 的生物中普遍存在, 对于生物进化具有重 要意义。
染色体变异通常会引 起生物表型的改变, 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03
遗传变异的产生机制
DNA复制错误
原始DNA序列的微小变化
在DNA复制过程中,酶的错误可能导致原始DNA序列发生微小变 化,从而产生遗传变异。
错误修复机制
尽管DNA复制过程非常精确,但仍然有可能发生错误,这些错误 如果没有被及时修复,就会导致遗传变异。
突变率
不同基因位点的突变率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位点更容易发生错误, 从而导致更高的突变率。
遗传变异的意义
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 料,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
的环境。
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 源,有助于维持生物种群的生存
和繁衍。
遗传变异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 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为生物产 业和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
02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异
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 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高考生物复习五 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相关计算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高中生物相关计算专题专题五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相关计算一、与遗传的物质基础相关的计算:1.有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1)互补的碱基相等,即A=T,G=C。
(2)不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与另两种碱基之和相等,即A+G= A+C = G+T = C+T =50%(3)两碱基之和之比在双链DNA分子中:●能够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与另两种碱基之和的比同两条互补链中的该比值相等,即:(A+T)/(G+C)=(A1+T1)/(G1+C1)=(A2+T2)/(G2+C2);●不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与另两种碱基之和的比等于1,且在其两条互补链中该比值互为倒数,即:(A+G)/(T+C)=1;(A1+G1)/(T1+C1)=(T2+C2)/(A2+G2)(4)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碱基的含量等于两条互补链中该碱基含量和的一半,即A=(A1+A2)/2(G、T、C同理)。
2.DNA复制有关的计算:⑴复制n次,生成2n个DNA分子。
⑵若取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转移到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若干代。
则有以下规律:①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有2个,只含15N的有0个;含14N的有2n个,只含14N的有(2n-2)个。
做题时应看准是“含有”还是“只含有”。
②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个,占总数比例为2/2n。
③子代DNA分子的链中:总链数2n×2=2n+1条。
含15N的链始终是2条,占总数比例为2/2n+1=1/2n。
做题时,应看准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④若一亲代DNA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前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m×(2n-1)个。
第n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3.设一个DNA分子中有n个碱基对,则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n种,也就是说可以排列成4n个DNA分子。
例1: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A、330B、660C、990D、1320解析:由A+T占碱基总数的34%,可求出T=17%;由C+T=50%,可求出DNA分子中C=33%,C碱基个数为1000×33%=330个。
遗传与进化高考知识点
遗传与进化高考知识点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的两个重要分支,是高考生物学科目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从个体的遗传信息到物种的进化历程,遗传与进化穿插贯通,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与进化论的重要基础。
一、遗传遗传是指生物通过下一代继承某些特定的生理、形态、结构、和行为特征等的现象。
从染色体水平到基因水平,遗传有许多复杂的机制和规律。
在遗传的基础知识中,有一些知识点是高考中经常考察的,比如:1. 染色体的结构和遗传规律:染色体是生物基因组的主要组成部分,染色体有一定的结构或象征性的特征。
染色体中的基因遗传规律包括常染色体基因和性染色体遗传规律。
2. 基因和基因型: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分子单元,基因型则是指个体中某个性状基因的一组等位基因。
3. 遗传变异和进化:遗传变异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基因组的影响下,生物发生遗传变化的现象。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的结果。
4. 典型的遗传例子:比如孟买长颈鹿的颈长现象,蒙古族人的蓝眼睛现象,以及苍蝇的眼色变异等。
二、进化生物进化是漫长的自然伦理的过程,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多种生物产生了许多分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进化应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
常见的生物进化知识点包括:1. 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尤其是生物可以进化新的性状和生命特征。
2. 进化的机制:经典进化机制包括自然选择、基因漂移和基因流。
3. 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演化史的记录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4. 生物的迁移和分化:生物物种的迁移和分化直接影响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隔离是分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同一物种栖居在不同区域,因地域隔离而形成不同的分支。
三、遗传与进化的关系从个体的遗传信息到物种的进化历程,遗传与进化紧密联系,并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与进化论的基础。
1. 遗传机制与进化过程:遗传机制中的遗传变异提供了自然选择的材料甚至是基础。
环境演化的压力和适应的方向直接影响着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方向,因此进化过程也是在遗传机制的驱动下完成的。
高三生物遗传进化知识点
高三生物遗传进化知识点生物遗传进化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理解生命的形成、多样性和相互关系的基础。
遗传进化涉及到基因、基因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概念,本文将以这些主要知识点为线索,介绍高中生物遗传进化的相关内容。
1.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由DNA分子组成,存在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功能和行为特征。
2. 基因组基因组是生物体所有基因的集合体,是一个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完整载体。
基因组包括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人类核基因组由大约3亿个碱基对组成。
3. 重组重组是指基因组中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的现象。
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增加,有助于物种的适应性进化。
4. 变异变异是指个体之间或同一基因组内部的遗传物质发生的差异。
变异可以通过突变、杂交等方式产生,是遗传进化的重要源泉。
5. 突变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稳定遗传变异的基础。
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的突变,点突变包括碱基置换、缺失、插入等。
6.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演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自然选择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差异会导致生存和繁殖的差异,从而使适应性更高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和繁衍后代。
7. 马尔图斯理论马尔图斯理论认为,人口的增长是一个几何级数增长,而食物的增长是一个算术级数增长,因此人口资源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
8. 达尔文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物种起源和演化的机制,认为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的累积效应所导致。
达尔文通过观察物种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异同,提出了物种演化的概念。
9. DNA指纹技术DNA指纹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DNA序列和长度差异,识别个体之间遗传关系的方法。
DNA指纹技术在法医学、亲子鉴定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10. 进化树进化树是用来表示生物种群之间亲缘关系的分支图。
进化树中的分支表示共同的祖先,分支的长度表示进化的时间跨度。
通过对以上主要的遗传进化知识点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的遗传进化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五 遗传、变异和进化
2008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五遗传、变异和进化考情动态分析遗传、变异与进化既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的变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位置。
它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DNA(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分子水平的解释、遗传图谱的判定、基因工程及相关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特别是将减数分裂过程、突变过程与不同基因的传递过程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命制大型综合题的素材,这正是高考改革新模式命题的趋向,体现了“把重点考查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的特点。
近年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在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因其与物理、化学的联系,也成为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常考内容。
考查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原理和应用前景的试题形式大都是材料阅读题,答案都属开放式。
这类题目重在考查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能力。
关于生物的进化,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准备:一是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对基本概念要进行正确理解,比如自然选择学说、基因频率、种群、基因库、物种、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等;二是掌握新物种形成的基本观点及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异同。
本专题知识点多,概念多,而且需运用概念、原理、定律解释的生命现象和解决的实践问题也多。
因此,在复习时,要始终抓住“能力”这个核心,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知识。
对该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以“中心法则”为主线,联系DNA结构与复制、染色体与基因、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等有关知识,经过思考、分析、归纳,最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考点核心整合1.遗传的物质基础(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著名实验是课本中列举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明确生物在传种接代中DNA是连续的,子代DNA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复制产生的,蛋白质是不连续的,子代外壳是在DNA指导下重新合成的,从而理解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doc
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
早上背一背,很有必要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离心时进入上清液中的是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如末感染的噬菌体,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感染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沉淀物中则是被噬菌体感染的细菌。
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死亡小鼠体内既有活的R型细菌,又有活的S型细菌。
原因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促使活的R型细菌转变成活的S型细菌。
这种转化属于基因重组。
5.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6.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9.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信使RNA上密码子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10.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遗传变异和进化一遗传的分子基础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即:DNA是遗传物质)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特点和DNA的复制:一、DNA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DNA的特性: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在双链DNA分子中:①A=T、G=C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例: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二、DNA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4、过程:(看书)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5、特点: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③能量:ATP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复制出DNA数=2n(n为复制次数)含亲代链的DNA数=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一、RNA的结构:1、组成元素:C、H、O、N、P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3、结构:一般为单链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主要在染色体上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1、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2)过程(看书)(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2、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2)过程:(看书)(3)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20种)能量:ATP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装配机器:核糖体(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产物:多肽链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6:3:1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中心法则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计划:完成人体24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
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看书)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相关概念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五、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杂合子(Aa ):(1/2)n纯合子(AA+aa):1-(1/2)n (注:AA=aa)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___,表现型是_______。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其中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1)Tt 抗锈病(2)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性状分离(3)TT或Tt Tt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
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Aa、Aa 1/4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
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_。
答案:DD或Dd 100%或1/2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二、自由组合定律两种基本题型:共同思路:“先分开、再组合”●正推类型(亲代→子代)●逆推类型(子代→亲代)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
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附:杂交育种方法:杂交原理:基因重组优缺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
2、指导医学实践: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D控制),母亲表现型正常。
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p控制),问:①该孩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则只患多指的占________,只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既患多指又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__,完全正常的占_________答案:①ddpp DdPp ddPp②3/8, 1/8, 1/8, 3/8四、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1、XY型性别决定方式:●染色体组成(n对):雄性:n-1对常染色体+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XX●性比:一般1 : 1●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伴Y遗传的特点: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伴X隐:色盲、血友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常显:多(并)指五人类遗传病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
(不一定是遗传病)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三、人类遗传病类型(一)单基因遗传病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3、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4、类型: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伴X隐:色盲、血友病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二)多基因遗传病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