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矿难事故中的新闻媒体参与

合集下载

从灾难报道看媒介的社会责任

从灾难报道看媒介的社会责任

从灾难报道看媒介的社会责任【摘要】灾难报道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媒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媒体应对灾难报道负责,确保准确性和信息真实性,同时要承担道德责任,避免虚假报道和不当利益追求。

媒体还应该关注受灾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团结和救援行动。

媒体的社会责任不仅在于报道事实,更在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探索真相。

媒体应该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关键词】灾难报道、媒介、社会责任、准确性、道德责任、受灾群体、社会团结、救援行动、推动社会发展、探索真相1. 引言1.1 灾难报道的重要性灾难报道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公众了解灾难的实际情况,从而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援措施。

灾难报道不仅是对事件的记录和传播,更是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工具。

通过灾难报道,人们可以了解灾难的范围、影响和持续时间,有助于政府和救援机构快速制定救援计划和应对措施。

灾难报道还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援助,帮助受灾群体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媒体在灾难报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报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体的生存和安全。

只有通过媒体的努力,才能让灾难报道发挥出最大的社会责任和作用。

1.2 媒介在灾难报道中的角色在灾难报道中,媒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媒介在灾难发生时扮演着及时传播、呼吁救援和引导社会关注的角色。

媒介通过报道灾难事件,帮助公众了解灾情的严重性和影响,引发社会共鸣,激发人们的关爱和救援行动。

媒介也起到监督和调查的作用,揭露灾难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促使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媒介在灾难报道中的角色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引导社会舆论、宣传正能量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媒介在灾难报道中的角色不可或缺,其责任重大,必须认真履行。

2. 正文2.1 媒介对灾难报道的准确性负责在灾难报道中,媒介对准确性负有重要责任。

准确性是媒体报道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灾难报道更是至关重要的。

浅谈地方电视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以“10.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

浅谈地方电视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以“10.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

浅谈地方电视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以“1o.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郑德胜(龙岩电视台新闻部福建龙岩364000)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电视媒体已逐渐建立起较强的突发事件舆论导向意识,但在着手进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时,其方法手段仍有待提高。

本文以“10.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围绕如何发挥媒体议程设置功能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地方电视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

关键词:地方电视媒体突发事件媒体议程设置舆论引导“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在多数时间,媒体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地成功。

”这一理论揭示出大众媒介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形成或影响舆论。

议程设置成为媒介舆论引导的一个常用方法。

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介通过建构信息流以使舆论朝有利于舆论控制者方向发展,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地方电视媒体具有接近突发事件发生区域、贴近区域内公众心理的独特优势。

面对地方突发事件,地方电视媒体应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围绕透水事故发生后的”救人”设置了一系列的议题,进行了有目的的报道,正确引导舆论,维护地方政府形象,保障地方群众利益。

笔者对“10.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的报道进行研究,地方电视媒体应该说在运用媒体议程设置这一客观功能时注意避免“推定效果”,一方面考虑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到公众的心理和特点,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

一、突发事件的性质及其议置设置的导向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地方突发事件蕴涵着很大的新闻价值。

突发事件新闻稿范文

突发事件新闻稿范文

突发事件新闻稿范文新闻稿一:地震发生,一片慌乱当地时间2月15日下午,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当地民众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相关应急机构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当地政府已经启动了紧急响应机制,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全力组织抗震救灾工作。

目前,救援人员正在全力搜寻被埋压的群众和受伤的伤者,努力将他们救出,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较浅,地震烈度较强,所以对当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珙县是四川省的一个著名县城,周边有许多山区,所以地震后,当地的街道、桥梁、水电站等基础设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当地政府已经启动了相关救灾预案,全力组织抗震救灾工作,力图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给当地带来的损失。

此次地震是突发性事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我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受灾民众转移安置、妥善处置灾情,极力保障每一个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我们要向抗震救灾的医务工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大家的安全和健康做出的贡献。

新闻稿二:矿难现场,救援时刻近日,山东省淄博市某煤矿突发安全事故,一名矿工被困在地下,当地政府启动了紧急救援工作。

救援人员在经过几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后,终于将受困的矿工从地下救出,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据了解,这名矿工是因为操作不慎,意外掉进了一个深坑,被困在矿井中。

救援人员初步判断,矿工身体并无大碍,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受困,身体状况出现了一些异常。

所以,救援人员在将矿工救出之后,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医院,予以认真的治疗。

此次事故给当地的煤矿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全社会敲响了安全警钟。

我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研究出更为可靠、更为科学的安全措施,保障每一位矿工在工作中的安全。

新闻稿三:交通事故,才刚刚开始今天早上,北京市某地发生了一起严重车祸,造成了多人死伤。

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据目击者称,当时车辆行驶速度较快,瞬间冲出路中间向马路两侧撞击,被撞的其他车辆随即相继被卷入,爆炸声突然响起,浓烟滚滚弥漫。

对于自然灾害,媒体应该做些什么

对于自然灾害,媒体应该做些什么

对于自然灾害,媒体应该做些什么自然灾害,是人类必须面对、无法躲避的客观现实。

对于自然灾害,人类所能做的,就是通过一系列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那么,在减少自然灾害损失的努力当中,媒体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笔者认为,根据我国国情以及舆论体系构建的现实特征,我们应该建立起一套更加切合实际的灾害性新闻报道模式。

任何自然灾害都是一场危机。

以2012年“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为例,这场危机有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即潜伏期、突发期、蔓延期、解决期。

在这场危机之中,北京媒体在突发期——暴雨发生之后,反应迅速,应对得当。

以北京电视台为例,7月21日当天《雨中进行时》特别节目17小时的直播是突发期典型的动态进展性直击灾情的报道;7月22日的《聚焦房山》报道,是第二落点的次生灾害的关注和报道,属于“蔓延期”报道;7月23日“晚间新闻报道”特别节目《雨中尽显北京精神》和连续4天的《直击抗洪抢险第一线》特别报道都属于第三落点的“解决期”报道。

以下详细说明对危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报道:一、我们做了什么?突发期:关键时刻引进“媒体链”。

在灾害刚刚发生之时,媒体的首要任务是告知民众、发出预警,及时传播准确而详细的灾情信息。

而主流媒体不仅传播关于灾害的信息,还对“定义”和“构架”灾害起着关键作用。

也就是说,主流媒体在灾害事件中承担着塑造国家形象和引导社会重建的重大责任,成为国家危机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

7月21日暴雨当天,我参与了《雨中进行时》到次日凌晨2时30分的直播,如今想起来,仍然是惊心动魄。

原本,“晚间新闻报道”没有安排大雨直播任务,但就在晚9时45分直播前3分钟,张庆主任告诉当天值班主编主播班的我:“先让男播上,你调单子;如果延到12点后,你再接”。

这是我担任“晚间新闻报道”主编近一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之前准备的内容全部推翻,串联单“一片空白”!还好,在艾冬云主任、张庆主任、王毅主任坐镇指挥下,我的脑子没有“一片空白”。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媒体责任_以_3_28_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为例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媒体责任_以_3_28_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为例

媒 体徐

责仙 巫
任庆 林
据我国 2007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突发事件应对法》定义,突发
宣传必须尊重新闻规律,要 有及时报道的意识。突发事 件发生后,记者必须在第一 时间进行现场采访,通过各 种方式将事件情况采访了解 清楚,主动、及时、准确和权 威地报道新闻,以赢得舆论 引导的主动权。
街头,只要是提及被困工人获救 一度受阻、救援工作面小、设备 浙江日报(浙江在线)和凤凰卫
的信息,人们无不表示着自己的 安装艰难、地质条件复杂、安全 视(凤凰网)都及时开设了专题
喜悦与感动!在运城赶往河津市 生产难度大,同时还附上图表: 进行立体式报道,凤凰网还做了
的的士上,得知记者是来报道这 王家岭“3?28”透水事故井下救 很多延伸。这些立体式报道,全
实际上,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 天,电视新闻直播已经成为报道重大新 闻事件的常态,在各种社会重大事件
突 发
︱︱
︱ 以
3.28
性蹝
事 蹞王 家
件岭 煤
报矿 透
突发事件从纯粹的新闻 学意义上说,其新闻价值是 不言自明。但新闻媒体作为 新闻信息的传播载体,一方 面要报道新闻,同时作为党 和政府“喉舌”,又肩负着舆 论引导之责。因此,怎样以自 身的角色定位,报道好受众 所关心的突发事件新闻,做 到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有 机统一,确实是新闻传媒必 须直面的课题。对此,本文以 2010 年“3.28”山西王家岭煤 矿透水事故为例,作一分
2010 年 3 月 28 日 14 时 30 分许,山西乡宁县王 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我 们可以看看各媒体的消息发 布时间。
28 日 17:40 新华网:山 西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致数 十人被困

从王家岭矿难看电视新闻直播的功能和角色

从王家岭矿难看电视新闻直播的功能和角色

BROADCASTTELEVISIONBROADCAST………………2010·3视听纵横媒介观察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事件铺天盖地,电视新闻直播已经成为大众了解国际大事的重要途径。

直播不仅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也对受众认知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媒介是人体器官的延伸。

”麦克卢汉如是说。

电视,作为一种声画兼备,能够远距离即时传播的媒体,无疑让人类的视听感受得到了极大的延伸,而电视新闻直播,这种“在新闻演播室或新闻事件的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以及记者对事件的报道(包含现场采访、解释、评价)转化为电视信号并直接发射的报道方式”,更是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享受到兼具声画的信息资源。

从“今日新闻”、“新闻24小时”到“新闻直播车”的新闻报道形式,无不体现了电视媒体的优势和魅力。

那么,电视新闻直播在新闻传播中承担着怎样的功能和角色?2010年3月28日13点40分左右,山西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稍后,中央电视台开始直播数十名矿工被救出的场景。

从那一刻起,电视新闻对该事件进行了连续跟踪报道:3月28日23时50分左右,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赶赴现场指挥救援,提出施救要求:抽水救人、通风救人、科学救人。

3月29日,救援急需物资运往王家岭。

上午10点,这些救援物资运到救援地点。

3月30日,国家安监总局通报事故原因。

组织大流量的水泵到井下向外排水。

3月31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现场勘察救援设备运转情况。

骆琳:决不放弃,决不放松一丝一毫的努力。

山西临汾救援工作人员报告水位情况:现在水位已经下降了10公分。

4月1日,排水量达到1400立方米每小时。

9点18分,一次成功打通了一个钻探孔,施救人员紧张的脸上透出兴奋的笑容。

记者现场:“这个钻孔已经和地下的巷道连通了,可以看到巨大的气体向外排放,等到这个气体排放到一定程度,救援队将释放一个带有摄像装置的生命探测仪器,看看下面是否有生命迹象。

”4月2日14点10分,从钻探孔里传出传来了敲管子的声音,发现有生命迹象,施救人员欢呼:有人了!有人了!4月2日17点10分开始,救援人员通过钻杆往井下输送营养液。

山西繁峙矿难11名记者采访过程中受贿内幕

山西繁峙矿难11名记者采访过程中受贿内幕

山西繁峙矿难11名记者采访过程中受贿内幕2002年6月22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0#脉王全全井发生特大爆炸,38名金矿矿工不幸罹难。

时隔一年多,2003年9月15日,中国最大的官方新闻通讯社———新华社在报道繁峙矿难的进展时却出人意外地宣称:“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存在严重的经济违纪行为。

”消息甫出,社会上一片哗然:到底是哪个记者收受贿赂?收受多少贿赂?面对质疑声浪,9月26日,新华社再次详细公布了11名涉案新闻记者名单。

分别是:新华社驻山西分社的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谭旭,《山西经济日报》的苏勇、《山西法制报》的刘玉柱、白建芳、阎珍寿,《山西生活晨报》的魏停、樊武杰、郭龙。

11名涉案记者受贿金额合计7.46万元人民币。

9月28日,早报特派记者奔赴山西,调查这场新闻权力与地方政治权力、金钱的交易内幕。

令同行震惊的受贿内幕“6·22”繁峙矿难发生后,非法矿主不是设法救人,而是与个别地方党政官员串通一气,隐瞒事故真相。

据有关媒体报道,事发当晚,涉案非法矿主殷三、杨海龙、杨治兴、王建勇等商定统一了“2人死亡、4人受伤”的事故口径,同时几人做了明确分工:王勇负责做繁峙县县长王彦平的工作;杨海龙负责做其他县领导的工作;殷三负责应付领导、记者的调查和遣散民工;杨学兵负责转移、藏匿尸体及与死难矿工家属私了。

同时,殷三、杨学兵指使其它矿井的10名民工冒充逃生工人,向繁峙县调查人员作伪证。

当天晚上11时,矿主将遇难矿工尸体陆续转移、掩埋。

其后几天,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和职能部门置事实于不顾,按照矿主谎报出具了“2死4伤”的事故伤亡材料。

6月27日,陕西《华商报》和》中国青年报》接到举报,并先后赶到矿难现场。

28日、29日,两家媒体先后披露了非法矿主转移、掩埋、焚烧死难矿工尸体和地方官员隐瞒真相的内幕。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其实早在6月24日,新华社山西分社的鄯宝红、安小虎、王东平、谭旭4名记者,已在接到繁峙死难矿工家属举报后赶到繁峙。

浅论灾难性新闻的报道

浅论灾难性新闻的报道

浅论灾难性新闻的报道作者:张海涛来源:《活力》2012年第09期[关键词]灾难性;新闻;报道2010年3月28日,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北翼盘区20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

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261人作业。

造成153人被困于250米深的矿井中。

同年8月5日,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的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导致33名矿工被困700米深井下。

对这两起矿难我国媒体和智利媒体都进行了大篇幅、连续行的直播和进展报道。

这两起矿难的性质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是双方媒体的报道却有很大的差别,在本文中作者试着论述两者的不同之处,以及收获的不同传播效果。

王家岭矿难救援中最大的争论点,在于如何对来自各方面的情绪、观点进行引导,其中有对生命拯救的关怀,有对历次安全生产事故的不满,有对造成生产事故的人为因素的愤懑,以及对各种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情绪性发泄。

因此怎样引导舆论就成为了媒体报道的首要重点。

此次救援报道中,新闻报道使用了大篇幅报道救援的进展情况,救援受到的阻力以及救援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而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这位及时、科学营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次在报道此次突发事件的时候,媒体采用了以连续报道、连线直播为主体的报道形式,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最新事实,使观众了解救援的最新进展,满足了观众对现场信息的急切需求。

虽然目前信息来源呈现多元化,多角度的特点,但电视媒体先天的现场传真特性,使之在短时间内有可能成为最直接、最有价值的信息来源。

而电视节目在呈现上也采取了创新的编排。

比如,除了传统的口播、影像新闻、新闻回顾集纳等方式外,此次新闻报道最显著的形式创新是引入了图解的形式,形象的表达再加上记者细致的讲解使观众对事态的进展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但是王家岭矿难的报道和智利矿难的报道相比较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作者在下文中论述一二。

一、两者的报道基调不同在長达数天,甚至数十天的直播报道中,我们的媒体达到了营造一种紧张营救的气氛,但其中缺少的是一种人文关怀。

广西南丹矿难

广西南丹矿难

网络民意影响公共政策事件分析——广西南丹矿难一.“广西南丹矿难”回顾1.矿难经过2001年7月17日,南丹拉甲、龙山等7个矿井发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81人死亡,1人失踪。

事故发生后,南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伙同矿主黎东明等人,蓄意隐瞒真相,封锁消息。

经媒体披露,党中央、国务院派出调查组来到了南丹事故现场。

不久,人们发现,当时“出镜率”颇高的南丹县委书记万瑞忠、县长唐毓盛以及矿主黎东明等人突然从电视屏幕上消失了。

2.事件过程2001年7月17日凌晨,广西南丹龙泉矿业总厂所属拉甲坡矿,发生了特大透水事故黎东明就在当天下午17点多钟向县里报告。

黎东明打通了主管领导县委副书记莫壮龙的电话。

当晚20时左右,莫壮龙从大厂镇出发赶去与黎东明会面7月18日晚县长唐毓盛、副书记莫壮龙、副县长韦学光,开了一个简单的碰头会,经过一番商量之后,他们决定把事情压下来,隐瞒不报7月19日,透水事故发生的第三天晚上,黎东明召开拉甲坡矿全体职工大会,严令矿工不许说出事故真相,密令矿长黎家西拆除抽水设备,清理事故现场,又让公司财务支付现金给遇难矿工家属。

22日那天网上已经有东西出来了,好像是网易、搜狐网,还有广州的大洋网都出来了8月3日,公安机关依法传讯了黎东明,此时是“7·17”矿难发生后的第17天。

黎东明说:“8月3日,地区公安处的工作组第一次问我的时候,我把整个过程,包括我们怎么做内部工作,县里面怎么瞒的过程,全盘吐了。

”南丹透水事故有重大人员伤亡的消息迅速上报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引起高度重视。

8月4日,中央调查组察看了事故矿井,听取了有关方面调查情况的汇报。

8月6日,国务院成立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宝明为首的国务院调查组,对南丹事故进行彻查。

8月9日,国务院调查组来到南丹县事故发生地,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具体研究,部署调查抢险工作。

没有矿山,南丹县连工资都发不起8月20日,矿井内积水排干,共发现遇难者尸体78具,另有两具尸体于7月26日被矿主私自火化,事故中另有一人失踪。

浅析新闻媒体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把握

浅析新闻媒体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把握

浅析新闻媒体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把握第一篇:浅析新闻媒体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把握浅析新闻媒体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把握摘要:灾难性事件是指那些因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对社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事件。

作为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公众关心的新闻,特别是公众关心的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是职责所在、是追求所向,能否发出最快的最能打动人的新闻,既是对媒体实力的一大考验,也是对记者和媒体最具挑战性的要求。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应注意和防止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把人文主义关怀精神渗透在各种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之中,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

关键词:新闻媒体;灾难性新闻;受众;以人为本引言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无论是哪个国家,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难以避免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正文所谓灾难性事件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它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

灾难性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

自然性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沙尘暴、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矿难、交通事故、桥塌楼倒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

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灾难性事件意外出现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备受各方的关注。

一、注意和防止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毫无疑问,由于灾难性新闻事件的反常性、震撼性等原因,灾难性新闻事件是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但是在新闻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因为观念、立场、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一些媒体对于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时代灾难报道中的媒体责任——以江苏媒体报道响水化工厂爆炸事件为例

新媒体时代灾难报道中的媒体责任——以江苏媒体报道响水化工厂爆炸事件为例

NEWS WORLD一、灾难报道(一)灾难的概念社会学家S.Fritz 曾指出:“灾难是一个发生于特定时空的社会事件,对社会或该社会的某一自足(self-sufficient )区域造成严重损失,招致人员及物质损失,以致社会结构瓦解,无法完成重要功能或者工作。

”[1]灾难的发生对人类社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推动其产生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然变化,二是人为破坏,也就是常说的“天灾人祸”。

灾难事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突发性,灾难常常是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二是破坏性,灾难大多会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影响地区甚至国家的稳定;三是紧迫性,灾后的救援重建工作非常讲求时效性,必须及时到位;四是不确定性,灾难发生后的信息十分混乱,真假难辨。

(二)灾难报道的传播功能媒体对于灾难信息的传播,一方面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通过信息的传播影响社会,这种影响具有双面性。

从正面看,灾难报道一是可以及时传递有效信息,为灾后救援及重建提供信息保障;二是引导公众科学对待灾难,防止因为信息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谣言的滋生;三是实施媒体监督功能,推动灾难事故的问责进展。

从负面看,灾难报道的传播功能也十分明显,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灾难报道带来的坏消息往往会让人们情绪低迷,瓦解人们的心理防线;如果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极有可能煽动公众情绪,影响社会稳定。

(三)灾难报道的新闻价值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安全需求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人类基本需求之一,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性等都是人类安全需求的重要内容。

灾难,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们为了掌握生存环境的安全情况,本能地关注灾难信息。

灾难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灾难信息的需求,新媒体的发展更是为灾难信息的传播铺设了快速通道。

成功的灾难报道可以起到稳定社会局面、引导社会反思的作用,而错误的灾难报道则很可能引起公众恐慌,影响灾难救援与灾后重建。

因此,以真实准确的信息回应社会关切,以客观公正的立场追问事故责任,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引导社会反思,是媒体在灾难报道中必须承担的责任。

矿难舆情处置方案

矿难舆情处置方案

矿难舆情处置方案背景近年来,矿难事故频发,而这些事故不仅仅是对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也会导致严重的舆情压力。

在矿难发生后,舆论的关注度与声音都会急剧地增加,随之而来的媒体报道、社交媒体评论等会给企业和政府带来极大的压力和影响。

因此,应对矿难舆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标矿难舆情处置方案的目标是:在矿难事故发生后,准确、迅速地回应舆情,掌握舆论的发展趋势与态势,降低矿难事故对企业和政府的舆情影响和损失。

策略沟通搭建在矿难发生前,应建立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提前建立应对矿难舆情的工作小组,并培训相关工作人员。

信息公开在舆情处置中,要及时向公众、媒体发布关于矿难的各种情况,避免信息封锁和不透明。

同时,在信息发布中要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不发布不实信息或误导性信息,加强对负面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辟谣和澄清。

坦诚面对在舆论场中,企业或政府不能回避、隐瞒或淡化有关矿难事故的事实,也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卸给他方。

只有诚实坦率面对事实,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才能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重视沟通处置矿难舆情中,沟通是核心问题。

应加强与公众、媒体的沟通交流,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虑,保持开放性、透明度和互动性,增加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并避免信息的错误传播和不良影响的发生。

发掘正面影响矿难处置中,不仅仅只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的影响。

应充分发掘和强调矿难处理中的积极因素,提高企业或政府在矿难舆情中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公众对其的信任和支持。

测试在建立矿难舆情处置方案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测试与评估。

对处置方案进行模拟演练,评估演练结果,并对方案进行修正和改进。

同时,根据实际矿难舆情处置的效果,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

结论在矿难舆情中,企业和政府必须以开放、透明、负责的态度应对和处置矿难舆情。

应建立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在信息公开、坦诚面对、沟通交流和发掘正面影响等方面加强处置,全方位、多维度地回应矿难舆情,最大限度地减少公众和媒体的负面影响和损失。

媒介报道参与危机化解的作用及其实现_以王家岭矿难救援报道为例

媒介报道参与危机化解的作用及其实现_以王家岭矿难救援报道为例
从媒介报道情况看,在王家岭矿难发生的当天, 央视迅速派出应急报道组赶赴现场,并形成了高效的 协同作战团队,实现井口、医院、救援指挥部等各个 关键现场 24 小时全覆盖,采取现场直播、电话连线、 实时报道等多种形式,对事故进行多方位呈现,还有 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深达数千米的矿井,传回第一 现场信息。从事发到 2010 年 4 月 11 日的半个月时间 里,央视共播发了几百条消息,进行了几十小时的直 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跟踪报道救援情况,发 表有关评论文章,人民网、央视网、中国广播网等主 流网站和搜狐、新浪、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也制作 了专题,全面介绍事故救援进展、相关背景知识、事 故原因分析和矿难防治措施建议。这些报道满足了各 方关切的心理,有效引导了舆论,维护了社会稳定。
1. 传播信息,维护社会稳定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存 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容易形成各种猜测,使得谣言四
起,引发恐慌。而信息作为对事物运动和变化状态的 反映,其基本功能就是消除不确定性,信息的传递使 人们得以了解情况,掌握事件进展,实现个人心理和 社会稳定。因此,对现场信息及时准确的报道是消除 疑惑、减少猜测、维护社会安定的前提。
种利益诉求通过媒介平台进行汇聚、商讨和博弈,实 现了新的平衡。从这次媒介报道看,主要表达了以下 几种社会声音 :
一是来管理部门的声音。此次媒体报道中,不 仅传递了中央领导对矿难的高度重视和指示精神,对 于调集社会资源展开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传递了 有关管理部门对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的观点,如要 “按照法律法规,查明事故原因,科学认定有关方面的 具体责任,再进行追究”的管理者声音,体现了社会 的主流观点和态度。
救援取得重大进展,许多被困人员成功升井后, 媒体报道把井下的情况作为重点,挖掘了许多被困人 员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现了在王家岭矿难救援中不抛 弃他人的援助意识和不放弃自己的生命意识,使经过 灾难磨砺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规范得到重建。

论矿难新闻报道中的创新

论矿难新闻报道中的创新

论矿难新闻报道中的创新杨铮【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矿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综合从建立多元化体裁写作模式、受众兴趣关注、选题角度、人文关怀精神、内容的深度挖掘几方面进行了阐述,深入论述了我国矿难新闻报道中的创新.这种创新对于我国矿难新闻的报道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1页(P60)【关键词】矿难新闻;报道;创新【作者】杨铮【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多年来,在我国各类新闻事件报道中,矿难新闻曾是新闻报道的禁忌领域。

很多新闻媒体在报道矿难新闻时,都本着谨慎报道的态度。

如何使矿难新闻真正走入受众心中,如何深入披露矿难事件后的事实真相,如何创新矿难新闻写作,如今已经成为新闻记者研究的主要课题。

1.建立多元化体裁报道模式传统矿难新闻的报道模式多是单一的消息,这种单一的体裁,单纯的事件报道,已经很难满足受众对事实真相以及大量相关信息极强的渴求性。

纵观各新闻媒体,在矿难新闻报道中,已经综合运用各种新闻体裁来进行报道,如通讯、特写、评论、深度报道、现场直播、系列专题等等,不同的新闻体裁可以满足不同读者对新闻信息的不同需求,用各种形式力求将矿难事件全景式地展现出来,凸显了矿难新闻报道由原来的单一体裁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2.善于选择新闻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闻角度的选择与切入,可以折射不同的新闻价值。

新闻是客观的反映,而客观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

新闻报道作为文字交流的一种形式,其角度的选择至关重要。

新闻角度把握得如何,是直接关系一篇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矿难新闻报道活动中,新闻记者要善于采集新闻素材,认真进行分析比较,找准最佳视点,择其最佳表现手法,来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

在王家岭矿难中,众多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大多关注的是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所切入的角度大都大同小异。

人民网《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获救矿工讲述熬过8天8夜经历》,却独辟蹊径,以一名矿工的视角,按照时间顺序,向大家讲述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

新闻舆论监督在安全事故中的作用和目的

新闻舆论监督在安全事故中的作用和目的

新闻舆论监督在安全事故中的作用和目的近年来,随着民主法治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新闻舆论监督在发现、揭露、批判、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2008年9月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三鹿奶粉、深圳龙岗区大火等事故集中爆发,在对这些事故的报道中,新闻传媒及时传递事故原因、发展、和处理的各种信息,开展了积极的舆论监督,促使问题解决,也很好地引导了舆论,打了一场漂亮的舆论监督仗。

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在对安全事故进行舆论监督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报道带来的社会心理危机、媒体和记者因侵害名誉权频繁被推上被告席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监督的积极效果。

如何指导和约束新闻机构的舆论监督活动,以确保新闻舆论监督的合法、正确、高效地进行,需通过总结有关新闻舆论监督实践的基础,形成制定若干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规则。

笔者以为,安全事故中的新闻舆论监督应主要遵循三个原则:有效性原则、有限性原则和合法性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对安全事故中的各种社会丑态和不法分子的劣行予以公开揭露,是深受群众欢迎、社会效果强烈的一种新闻形式。

但是,新闻舆论监督又是一件担风险的事,一不小心,麻烦便可能惹上身,使媒体从业人员处于尴尬的境地。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媒体从业人员常常遇到种种困惑,使舆论监督难以有效开展:一是“想说不能说”。

对于一些问题性、批评性的报道,因有关部门的干预而不能及时发出;二是“说了也白说”,舆论监督反映的问题,解决难度大甚至暂时无法解决;三是“说人惹麻烦”。

由于采访不深人或其它方面的原因,引发种种新闻纠纷甚至是官司,不仅监督失效,还往往给媒体自身带来许多麻烦。

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效力。

面对安全事故报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新闻传媒在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要注意尽可能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采用各种有效方式进行监督报道,实现最好的监督效果。

这就是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原则。

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一)、选题的有效性。

矿难报道中的经验与准则

矿难报道中的经验与准则

矿难报道中的经验与准则段君凯【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2(000)010【总页数】1页(P99)【作者】段君凯【作者单位】黑龙江电视台【正文语种】中文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考验着新闻媒体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新闻挖掘能力。

矿难不同于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由于涉及到巨大的利益,矿难报道的采访常常遭遇各种各样的压力与阻力,难以做到深入全面。

所以,每一次矿难报道都是一次挑战,矿难蕴藏的巨大新闻价值背后,是沉重的责任。

多年来,《新闻夜航》团队总结出了一些矿难报道的经验准则,以此来指导每一次报道,做到在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的同时,尽可能地挖掘矿难背后的新闻价值。

一、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虽然“话语权”不是一个妇孺皆知的词语,但是,显然它的能量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小觑的,在矿难这样的事件面前,运用自己的话语权,掌握好舆论导向,是《新闻夜航》的首要任务。

2012年9月,《新闻夜航》派出两路记者,分别报道了省内的两起煤矿事故,一起是9月22日8时左右发生的鸡东县嘉艺煤矿透水事故,一起是9月22日11时左右,双鸭山市友谊县龙山煤矿十井发生的火灾事故。

一天之内,两起事故,总共有17人被困在井下。

乍一看,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采取集约化编排的手法,将两起矿难暴露出的各种问题集中播发,一定能够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

但《新闻夜航》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两起矿难的报道分散在两档节目中播出,原因有如下两点:1.十八大召开前夕对矿难这样的敏感话题展开讨论,容易激发起社会中的不满情绪,破坏十八大开幕之前的社会稳定。

2.一味地揪住问题死缠烂打,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反而容易引发不良情绪。

彼时,国家和省建星都连夜赶往了事故现场,做出了重要部署,全省的煤矿企业也开始了一轮集中整治,无需再刻意强调。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节目平台,让家属间接地接触到这些官员,了解救援人员所做的努力以及救援进展,十分有利于后续工作。

比如在双鸭山市友谊县龙山煤矿十井的救援现场,被困矿工的家属认为救援行动迟缓,情绪十分激动,一度围堵住井口,阻碍现场救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