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完美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doc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doc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提要: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习(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习

二、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三、教学难点: 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四、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

(二)”。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图形与变换基础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在“图形与变换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基本图形的认识和简单图形的变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其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各种形状,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二、质量观念的建立

在“质量观念的建立”部分,教材通过让学生感受物体的轻重,初步建立质量观念。教学内容注重生活化,结合实际物品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和理解重量单位,为今后学习更多计量单位打下基础。

三、统计知识与应用

“统计知识与应用”部分,教材通过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找规律与数学美

在“找规律与数学美”部分,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美,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艺术。

五、认数能力的培养

“认数能力的培养”部分,教材通过让学生认识更大的数,初步建立数感。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感,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有余数的除法

在“有余数的除法”部分,教材通过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七、两、三位数的加减

“两、三位数的加减”部分,教材通过让学生学习两、三位数的加减法,进一步巩固其计算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107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2107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2107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2107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一、学生基本情况

从上学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

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第五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

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全册共十个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全册共十个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收据。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收据中蕴含的信息。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重点

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收据。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教材分析

统计指的是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解释、表述等活动。因比,其过程可以概括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本单元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1)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例1)。由于本单元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 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材以选校服颜色的情境入手,促使学生产生用统计解决问题的需求,并确定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而确定调查对象(学生)、调查内容(校服颜色)、调查方式(举手)、呈现数据的方法(统计表),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涵盖了统计的各个要素,也使学生体验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1)(2)(3)(4)(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1)(2)(3)(4)(5)

1.

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情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合理分类.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统计活动.经历统计全过程。

例1是小学数学第一道教学统计的例题。教材适当把起点放低一些.便于全体学生都进入统计学习。例题呈现一幅校园情境图.里面有学生、有教师;有人在看书、有人在下棋、有人在做游戏。教材安排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发统计动机。

人们为什么统计?是为了解决问题。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统计活动应该由问题引发。

例1在学生初步看过情境图.浅层次了解图画内容以后.问他们“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学生就情境图里的事情.继续提出一些问题。从大的方面说.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一.数学教学应该这样做。从小的方面说.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图画内容的愿望.才会开展统计活动.学习统计知识。

情境图里的内容比较丰富.学生能提出的问题也多。经过交流.大致可以归纳成两种:一种是关于校园活动的问题.即有哪些活动?各有几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另一种是关于校园里有哪些人的问题.即有几位教师?几名学生?教师和学生相差几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学生需要进一步观察情境图.仔细收集其中的信息.统计活动由此而引发。

(2)指导学生合理分类.设想如何在情境图里收集信息。

“分类”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统计方法.稍复杂些的统计.都需要分类。所谓“分类”.是把一个整体.按某一种确定的标准.分成若干部分。分类以后.就能对各个部分分别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从而实现对整体的全面把握。

学生在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时.早已进行过分类活动。他们对分类不是很陌生.而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所以.教材问学生“要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你打算怎样分类?”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们自己分类。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一班、三班共有学生9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套)
折、画、剪;移动、旋转、画图
4.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P31陀螺, P33对折剪纸
5. 生活应用与民间艺术 剪纸
教学建议
1. 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图片、动画、教具、学具、剪纸等
2. 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通过有效提问作好引导 “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 点?”、“与…有什么不同?” 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活动
P56-8 难度较大,题目条件需列表分析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能力基础:表内除法
本单元建议使用8课时教学 原三年级上册教材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 发现分物时分不完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 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培养全面思考问题 的意识。 2. 经历除法竖式的表达过程,理解每个数的 意思,数学表达能力。 3. 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口算笔算的运算能 力。 4. 解决简单问题,掌握解题基本思路方法。
教学内容结构
平均分 除法初步认识
被除数不超过12 例1、2、3
除法含义
例4、5
表内除法 (一) 乘法口诀求商
例1、2
用2-6口诀求商
被除数不超过36
解决问题
例3
教材编排特点
1. 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对比活动突出平均分 P9 经历平均分 例2、3两个操作 语言描述 例2、3下一行话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一班、三班共有学生9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教案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一班、三班共有学生9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完美版)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完美版)

2020-2021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二)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何凤琼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二、编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 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 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 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 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

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

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

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何凤琼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二、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

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二)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 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附送教师精彩课堂用语(不需要可自行删除)

(听说读问写)

☆☆☆☆☆☆☆☆☆☆听☆☆☆☆☆☆☆☆☆☆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说☆☆☆☆☆☆☆☆☆☆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

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注意哦。

☆☆☆☆☆☆☆☆☆☆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6、读的要求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我们同学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重视的,做得很好。

7、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8、默读时,贵在边读边思考。现在我们将默读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9、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问☆☆☆☆☆☆☆☆☆☆

1、“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2、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3、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4、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

5、我们同学的思想变得很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6、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让我试着回答,也不一定准确。

7、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8、有些问题我们可先问自己,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就不必向别人提出,让我们试试看,刚才新提出的问题,哪些是自己有答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