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如氢、氧。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如水(H2O)。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重新排列和组合过程。
-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4.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如氧气。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 氧气: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 氢气:可燃,燃烧产物为水。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形成碳酸。
2. 酸碱盐- 酸: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
- 碱:具有苦味和腐蚀性,能与酸中和。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如氯化钠(NaCl)。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获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4. 溶液与溶解度-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利用滤纸或滤网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 蒸发: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留下不溶性固体。
- 结晶:通过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 常用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 使用与保养:正确使用器材,实验后清洗并妥善保管。
2. 实验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准确称量物质。
- 混合:正确混合试剂,注意滴加顺序和速度。
- 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数据和结果。
3. 安全常识- 实验室安全规则: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组成一类物质的基本粒子,由原子组成,如氧气、氢气等。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组成,以确定的比例结合而成,如水、二氧化碳等。
常见元素- 氧气(O):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支持燃烧和呼吸。
- 氢气(H):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最轻的元素。
- 氮气(N):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 碳(C):黑色固体,几乎所有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如铁、铜、铝等。
物质的性质- 溶解性:物质在溶剂中能否溶解,如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强。
- 导电性:物质是否能导电,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 燃烧性:物质是否能燃烧,如木材燃烧产生火焰。
化学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生成物。
- 反应类型:- 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
- 还原反应:物质从氧化态转化为还原态。
-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
常见化合物- 水(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 盐(NaCl):无色晶体,由钠和氯元素组成,咸味。
- 二氧化碳(CO2):无色气体,由碳和氧元素组成,可溶于水。
- 硫酸(H2SO4):无色液体,由硫、氧和氢元素组成。
化学实验- 重要实验步骤: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记录和总结。
- 实验安全:佩戴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实验服,注意安全操作。
以上为初中化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涵盖了元素、化合物、物质性质、化学反应、常见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内容。
如需更详细的知识,请参考相关化学教材或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1(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2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1)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2)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1)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2)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元素: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物质的状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形状会随容器变化。
- 气态: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受压会减小体积,降温会液化。
3. 原子与分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
5.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平衡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的化学方程式。
6.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7. 能量守恒定律- 内容: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1. 元素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 分为周期(行)和族(列)。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 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导电,易与金属反应形成化合物。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由原子间的键角和键长决定。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用于预测分子的形状和极性。
四、酸碱与盐1. 酸- 定义: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2. 碱- 定义: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初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础概念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物质的状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的特点和相互转化4.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5.基本物质:氧气、氢气、水、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实验方法6.反应的表达方式:化学方程式、化学符号、化学式的书写与读法7.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及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共同性质二、化学反应1.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3.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的物质性质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与应用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与应用5.金属与非金属反应: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应用6.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对常见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影响7.光对反应的影响:化学反应中光的吸收和放出的影响三、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2.分子结构:分子的组成、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以及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应用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规律和周期性趋势4.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结构特点与性质的关系,例如石墨、金刚石和纳米材料等5.气体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以及理想气体的性质四、物质与能量的转化1.化学能: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的储存与释放2.热能转化:高温燃烧、燃料的选择与利用、火焰的结构与颜色的变化3.化学能转化: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电池电能的转化4.光能的转化:化学光合作用对能量的转化、光电效应对能量的转化5.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性五、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1.酸碱中和反应: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与生物的影响2.金属的应用:常见金属元素的应用、合金的性质与应用3.石油与化工产品:石油的提炼与应用、塑料、合成纤维的制备与应用4.化学肥料与农药:化学肥料的制备、农药的分类与应用5.燃料与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的区别与利用总结:初中化学主要包括基础概念、化学反应、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五个方面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1.木炭、活性炭、焦炭的吸附性: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
可以用来吸附气体、食品里的色素,或用来吸附有异味的物质,属于物理性质。
2. 木炭还原氧化铜(1)反应方程式 C + CuO 高温2Cu+ CO2↑;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注意事项:A、试管稍向下倾斜,防止药品潮湿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B、木炭应过量,目的是使氧化铜充分反应,也可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铜C、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撤出在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
3. 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1)非金属单质:(2)金属单质(3)常见的氧化物(4)常见的酸(5)常见的盐(6)常见的碱(7)常见的有机物(8)常见化肥(9)常见沉淀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BaSO4、AgCl (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4. 常见物质的颜色(1)固体物质颜色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B 、黄色固体:硫粉(S)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D、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A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B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C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Cu(OH)2 (3)溶液的颜色A 、蓝色溶液含有可溶性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氯化铜CuCl2B 、黄色溶液含有可溶性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 3C 、浅绿色溶液含有可溶性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 2D、 无色液体:水,双氧水E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4)气体的颜色A、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B 、黄绿色气体:氯气C、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4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4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
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中的“三”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初中化学所有重点知识点
初中化学所有重点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分子、离子或原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1.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产生新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边,产物位于方程式的右边。
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了物质的组成。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中;中子是中性粒子,也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带负电荷,绕原子核运动。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
它包含了所有已知元素的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四、离子与离子键 1.离子: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2.离子键: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具有高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和脆性等特点。
五、物质的凝聚态与相变 1.物质的凝聚态:物质可以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凝聚态。
固体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紧密排列;液体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分子之间间距较大;气体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间距较大。
2.相变: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相变,包括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和升华等过程。
六、溶液与溶剂 1.溶液: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一种混合物。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2.溶解度: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称为溶解度。
溶解度受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力、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详细全面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常用化学方程式一、(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二.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催化剂2KCl + 3O2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催化剂K2MnO4 + MnO2 + O2↑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 + CO2↑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Cu + H2O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121.焦炭和水:C+H2O高温CO+H222.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23.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2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2Fe + 3CO2 26.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27.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28.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29.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30.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31.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3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33.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34.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2)金属单质+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35.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36.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3)碱性氧化物+酸-------- 盐+ 水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CuSO4 + H2O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4)酸性氧化物+碱-------- 盐+ 水2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Na2CO3 + H2O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5)酸+ 碱-------- 盐+ 水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7)碱+ 盐-------- 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酸为什么不用浓的?)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34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五.其它反应:70.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71.无水硫酸铜(无色)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变蓝)气体的制取、鉴别和除杂1、记住实验室制取H2、O 2、CO 2的原理、装置、操作及收集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及能量变化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化学打下基础。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包括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反应、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化合物、溶液和固体、空气和水、酸碱盐等内容。
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实体,包括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性质,如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3.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内部的组织和排列方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化合物的结构是由原子或离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的。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是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转化的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量的关系、反应速率等内容。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合成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合成一种新物质的化学反应,如A+B→C。
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如AB→A+B。
置换反应是一种元素或原子取代另一种元素或原子的化学反应,如A+BC→AC+B。
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氧化数,或氧化数减小的化学反应。
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的数量、生成物产生的数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量。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物质的性质划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状态与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的关系。
2.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物质的分子与离子、物质的分子动理论、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原子与元素、化合价与化合物、元素周期表。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1.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
2.水和水溶液:水的性质、溶液的溶解度、溶液的酸碱性、中和反应。
3.盐:碱与酸的反应、溶液的电离与导电性、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4.酸与碱:酸与碱的性质、酸碱指示剂、酸碱中和反应。
三、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应用1.酸的制备:酸的制备方法、浓度的表示与计算、酸的应用。
2.碱的制备:碱的制备方法、浓度的表示与计算、碱的应用。
3.食盐的制备与性质:食盐的制备方法、食盐的性质和应用。
4.金属与非金属的提取:金属的提取与提炼、非金属的提取与应用。
四、物质与能量的转化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2.化学能和化学反应:化学能的概念、化学能的利用、化学能与生活。
3.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质的物态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反应的关系、物质的氧化与还原。
五、常见物质的有害性与防护1.有害物质的性质和毒性:重金属的毒性、有毒气体、有毒有害物质的判断和预防。
2.主要污染物的生成和防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防治污染的方法。
3.常见农药、化肥和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与选择:化学农药的种类和认识、化学肥料的种类和认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
六、实验与技能1.实验室仪器的使用与检测:天平的使用、燃烧器具的使用、玻璃仪器的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气体收集的实验操作。
2.化学实验与技能:化学反应与实验中的观察与判断、科学实验与技能的提高、实验的安全与环保。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环境问题的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铝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KClO3MnO22KCl+3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一、水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 2 :1质量比 1 :8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