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合集下载

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 , 知行统一 、 踏实地 的人 J。 成为 脚
2 前 瞻性 .
中国加入 WT O之后 , 国企业 与 中 国企 业 外
决战 的主战场上不仅 仅是产 品与经 营的拼 杀 , 更 是 围绕人力 资源 的你 争我夺 。中 国人世 , 对人 才 培养规格 、 向、 方 模式 等方 面 的影 响更 是不 容 低 估 。以往 传统 的课 程 , 将被融人 到 国际 高等 教育
产学研合作 , 积极探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途径 , 推动服装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2 .高等 教 育发展 的转 型
位 的背 景 1 .国家发展 战略 的 转轨
2 世纪末 , 0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实现 了规 模上的历史性跨跃。但由于这种发展是超常规
的 , 别是 一部 分 高校疲 于扩 大招 生规 模 , 使 特 致
须转变人 才培养模 式 , 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 。
3 .人 才 知 识 结 构 的 转 变
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促进学生德、 体、 智、
美全 面发展 , 生“ 使学 成为理想远 大 、 热爱祖 国 的
人 , 为追 求 真 理 、 于 创 新 的 人 , 为 德 才 兼 成 勇 成 备 、 面发 展 的人 , 为 视 野 开 阔 、 怀 宽 广 的 全 成 胸
量就难 以保证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 各校多采取提高生师 比, 增加教师教学工作量
的方法 来缓 解师 资不 足 的矛盾 。教 学工 作量 过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这一 战略转变 的重要
重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 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教
保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 学研究和知识更新 , 影响教学质量。不仅如此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PAPER I论文I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0勺实践与探索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教育领域的不停扩大,对于高等院校中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期望。

众说周知,月艮装设计和工程学科是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形成各种样式的作品。

所以,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和传统教育有所区别,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探索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服装业发展提供相关的人才储备。

特别是服装类的院校,为服斷业培养了大批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为服装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如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需求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对于服装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热衷于服装的设计款式,材料以及品牌等。

但是,我国服装业缺乏优秀人才和知名的服装品牌,有许多国内毕业的大学生不得不出国进行深造,国内的服装品牌甚至要聘请国外的设计师,如何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是当今服装业发展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基于以上内容,从分析当前培养模式现状开始,分析原因,最后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办法。

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现状分析教学资源不足o现有的条件不能充分满足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效果的需要。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内容往往是如何运用基本的缝制技术把裁片按步骤组装在一起,更多考虑怎样针对设计的不同款式、不同结构、不同面料来设计与其匹配的缝制工艺技术。

然而,由于教学资金以及设备等影响,设计材料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设计设想,导致设计成果不尽如人思O专业教学条件不足o服装专业作为艺术性与工程技术性的共生体,服装款式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等课程的教学,应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理论与实践不能脱节。

但现实中专业教学模式多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没有真正地充分融合,理i娥学场所和实践教学场所分开,虽然有实践用的制作车间,也建设了多媒体教室,但很难满足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课程的衔接教学,设计的服装没有结构髀也没有进一步工艺制作的检验,课程的衔接不够,使设计和结构工艺的教学脱节。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8 O ・
纺蕾 乌 科 技 避展
2 0 1 3 年第 6 期
服装 设 计 与 工 程 专 业卓 越 人 才培 养模 式 改革
吴 小兵 , 陆 鑫
( 辽东学院 服装与纺织学 院 , 辽宁 丹东 1 1 8 0 0 3 )

要: 在 大学本科服 装设 计与工程 专业进行 的卓越人 才培养模 式改革 中, 从 学院 自身特点 出发 , 将企 业需要作 为人
培养模 式在 我校 2 0 1 1 级 正式 开始 运行 实践 。 2 . 2 构建 “ 两体 课程和岗位对接 , 基地与车间对接, 科研与生产
对接, 实 习与 就业 对 接 , 老师与师傅对接 ; 将 企 业 的需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 0 8 — 2 9 ; 修 回 日期 : 2 O l 3 - 0 9 — 2 9 基金项 目: 2 o 1 2年度辽东学院本科教 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 目 作者简介 : 吴小兵 ( 1 9 6 2 一 ) , 女, 浙江奉化人 , 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服 装设 计与文化, E - ma i l : wx b l 9 1 @1 2 6 . c o m。
才 培养 的瓶 颈 。2 0 1 0年 国家 教 委 和 教 育 部 对 普 通 本 科 层次 以上 的高 校人 才培 养 提 出 了 “ 卓越计划” , 旨在 培 养一 大批 能够 适应 和支 撑 产 业 发 展 的工 程人 才 , 增 强 综合 国力 , 应 对经 济全球 化挑 战 。 我 校服装 设计 与工 程专业 采取 以服装 工 程教 育 为 主导并 渗透 艺术 教 育 特 色 , 主 要培 养具 有 创 新 思 维 和 较 强实践 能 力 的服 装工程 技 术方 面 的专 业人 才 。根据 行 业人 才需 求状 况 分 析 , 本 专业 在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实施 过 程 中迫 切地 需要 接 近生 产 实 际 , 以实 现 专 业 和 产业

07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7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7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惠州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适用于2007级)教务处惠州学院编制服装系二00七年八月第一部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简介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服装设计、成衣结构设计、成衣工艺设计、服装生产经营管理等理论与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销售企业、服装教学、服装研究单位及服装行业管理部门等从事管理、营销及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拓展型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服装设计方法、服装结构、服装生产纸样和成衣生产工艺、服装营销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服装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较高文化艺术素养;3)掌握服装款式、结构、工艺设计方法和成衣化生产技术;4)具有独立完成服装设计构思、效果图、基本纸样和推板及确定加工工艺与成衣制作的基本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服装CAD的知识和操作技能;5)掌握主要服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特点,具有选择、鉴别和应用服装材料的能力;6)掌握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和连锁店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7)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较熟练地运用、处理、翻译中外服装订单和资料的能力;8)了解服装学科和服装行业的发展动态;9)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1)纺织科学与工程2)艺术学四、主要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服装设计原理、服装材料学、成衣生产工艺、服装纸样设计、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品质管理、服装企业督导管理、服装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含服装CAD)、纺织品国际贸易、服装跟单管理、羊毛衫生产工艺、针织服装设计、服装营销数据分析、专业英语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评价与反馈
结果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设计作品、考试 成绩等进行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
效果。
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 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等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
A
B
C
D
他人评价
通过同学、老师、企业导师等的评价和反 馈,多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 平。
自我评价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
就业领域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服装企业、时尚品牌、设计 工作室、媒体机构等领域从事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 作。
前景展望
随着时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服装 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就业前景广阔。同 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等领域 也将成为该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方向。
通过分析真实的服装设计案例,引导学 生理解设计理念和技巧,培养实际操作
能力。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设计思 路和经验,促进交流与合作,激发创
新思维。
任务驱动法
布置实际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完成 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法
通过实践操作,如制作样品、参与设 计比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概述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

01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分析及模式设计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分析及模式设计

没有任何联 系 ,这样就不能使服装款式造 由于服 装 设 计 与工 程 是 以 服装 为 主 体 型设 计 、 服装 结 构设 计 、 装 工 艺课 程 的教 的设计 、 产 和 营 销 , 一 项 技 术性 与技 巧 服 生 是 学 有 机 地结 合 起 来 。 性都 很 强 的专 业 活 动 。因此 , 服装 设计 与 工 4人才 培 养 差别 小 , 乏 特 色 . 缺 程 人才 培 养 目标 的 确 定 ,必 须 体 现 出服 装 教 学 中 多数 采 用 统 一 的标 准 来 衡 量 和 设 计 与 工 程 专业 人 才 在 复 杂 的服 装 设 计 、 约 束 教 学 过 程 中的 各项 活动 ,用 同一 种 规 生 产 和营 销 工 作 中从 事 服装 设 计 与 工 程 专 范 来 约 束 所 有 教 师 的 授课 方 式 ,用 统 一 考 业 应具 备 的知 识 。服装 设 计 与工 程 专业 应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17— 392 1)3 3— 3 6 1 38(000— 4 0
服 装设 计 与 工 程专 业 是 一个 富于 创 造 学效 果 的需 要 。 性 的艺 术 与 技术 相 结合 的专业 ,我 国有些 2专业 教学 条件 不 足 . 院 校人 才 培 养模 式 不 能够 适 应创 新 性 的要 服装 专 业作 为艺 术 性 与 工程 技 术 性 的
才培养差NA 缺乏特色、专业课程设置时 业 教 学 模式 多是 理 论 教学 和 实 践教 学 没 有 , 间滞 后 。本文 将 对 服装 设 计 与工 程 专业 的 真正 地 充 分 融合 ,理论 教 学 场 所 和实 践 教 创 新 人才 培 养 模式 问题 进 行探 讨 ,提 出符 学 场 所分 开 , 教学 安 排 也是 各 自独 立 , 然 虽 合创新人才培养 的教学计划 、 教学纲要 、 教 有 实 践用 的制 作 车 问 ,也 建设 了很 多 多媒 学方 式 等 方 面 的设 计 ,只有人 才培 养模 式 体 教室 , 很 难 满 足 服装 设 计 、 装 结构 设 但 服 整 体 设 计符 合 创 新要 求 ,才 能培 养 出符 合 计 、 服装 工 艺 课 程 的衔 接 教 学 , 设计 的 服装 社 会需 求 的创新 型人 才 。 没 有 结 构跟 进 ,也 没有 进 一 步工 艺 制 作 的 服 装设 计 与工程 专业创 新 人才培 养 检 验 , 程 的 衔接 不 够 , 设 计 和结 构 工 艺 课 使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研究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研究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研究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研究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则是培养服装设计师和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

本文将探讨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研究。

一、培养目标定位1.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满足我国不断扩大的服装市场对人才数量和素质的需求,为我国服装等相关行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化和业务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应该具有以下能力:(1)熟练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领域的核心理论和应用技术;(2)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市场营销能力;(4)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专业核心课程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材料与美学、数字化设计、CAD、服装品牌策划、流行趋势预测、服饰文化史等课程,这些课程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体系研究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定位和市场需求,同时满足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需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课程该方面的课程主要是为了打好专业基础,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包括美学基础、材料科学、服装结构学、服装设计原理以及图形设计等课程。

2.专业课该方面的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包括流行趋势预测、数字化设计、CAD技术、服装生产工艺学、服装品牌策划、成衣厂管理等课程。

3.实践课该方面的课程是为了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主要包括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成衣厂实践等课程。

4.创新课该方面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竞赛、创新设计课程等。

总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为我们的服装行业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浅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

浅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
本素 质。
二、 服装设计与 工程专业 ( 本科 ) 课程设 置的特点
服装 设计 与工程 专业 是介 于设 计与 工 程之 间的 一 门交叉 性 比较
强 的学 科 。服装 专业 是一 个就 业范 围较为 宽泛 的专业 , 毕业 生流 向为 服装行 业 的生产 管理 、 服装 设 计 与制 作 、 场 营销 、 营 管理 , 能在 市 经 也 科 研 和相关 院校从 事科 研 和教学 等工 作 。因此 , 课 程设置上 要 充分 在 加 强对 学 生通识课 程 的教育 , 以适 应竞 争激 烈 的服务 市场 。
不 够的 , 因为从 服装 中再生 服装 的设 计方 法 , 管很 实用 , 尽 但从更 高要 求来 看 , 很难摆 脱他 人 构思 的影 响 , 以获 得创 新 和超 越 。为 此我 它 难 们需要 更广 泛地 获取专 业 以外 的各 种信 息 , 比如科 技 发展 的成果 、 文
起 步 , 靠多 年艰苦 拼搏所 换来 的经 验 管理 着 自 已的企 业 , 求 相 当 仅 渴
审美 分析 和评价 时所 必 须 具 备 的 感受 力 、 断 力 、 象 力 和 创 造 力 。 判 想
作为 设计 师 , 培养 和提 高审美 能力是 非 常重 要 的 , 审美 能力 强 的人 , 能 迅速 地发现 美 、 捉住蕴 藏在 审 美对 象 深 处 的本 质 性 东 西 , 从 感 性 捕 并 认识 上升 为理性认 识 , 只有这 样 才 能 去创 造 美 和设 计 美 。 因此 , 注 要
1 培养学 生 良好 的道 德 品质 和 合作 共 事 的 素质 。开设 有 利 于对 、
1 培 养 时 尚的敏 感 性 和 审 美能 力 、
作为 一名设 计师就 应该 达到 能 随时发 现美 , 不但 要 提高 自己的审 美 能力 . 且要 培养 自己对 自然 界和社 会生 活 的各种 事 物和 现象 做 出 而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视 觉艺术教 学与管理
新视 觉艺术
2 0 1 3 . 6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①
吴建 川
( 安徽 工程大 学 纺 织服 装 学院 , 安徽 芜湖 2 4 1 0 0 0 ) [ 摘 要】 创新 是 一个 民族进 步 的灵魂 , 是 国家 兴 旺发 达 的不竭 动力 。 服装 设 计与 工程 专业教 学 改革必须 从本 专业 的 实际 出发 , 对 培养 目 标、 培 养规 格 、 教 学模 式、 课 程设 置体 系 , 教 学内容和 教 材等方 面进 行全 面、 系统 的改革 , 突 出综合 素质 培养 , 强化 岗位技
一 .
业教学 、 科研和工程技 术工作的高级应 用型技术人才 。
强调 基础课教学 的适 应性 , 强调 专业课教学 的实 1 、 我 国服装专业教学取得 的成绩和亟待 改进 针对性 、
的地 方
应 该说 , 我 国的 服 装教 育是 随 服装 的生 产 而产 生 、 加 工 手 段的 不断 改进 以 及社 会 的进步 和 发展 而逐 渐 完
了服 装学科 的整体 水平 。 它 的主要 目的是 培养 能在位上从 事本专业或 相邻专
2 . 新形 势下服装 设计 与工程专业 的办学 方法
2 . f I R装设 计与工程是 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 为突 出技 术应 用型 人才的 培养 , 专业 教学 改革 应 强调课程 设置 的 用性 、 强调实践教学 的连 续性和渐进性等 , 具体包括 :
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服装 设计 与 工程 专业 起 步晚 , 发展 快 。 因此 我 们应 善的 。 只 不过前 期的 教育是 简单 地停 留在“ 师傅带 徒弟 ” 该 从社 会 实 际需 要 出发 , 按照“ 实 际、 实用 、 实践 、 必需 、 的初级 阶段 , 基 本没有 什 么理论 。 好 的师傅 还可能 “ 手 把 够 用” 的原 则 和专 业技 能 培养 的实 际需 要 , 对 课程 设 置 手地 教” , 否 则只能看 徒 弟的悟性 了。 显然这 种结 果肯 定 作 一些 调 整 , 突 出技术 应 用能 力培 养 。 在 新的 教学 体 系 会极 大 地 阻碍服 装 业的 发 展 , 因为 大 多数 人 只会 “ 照葫 中, 主要加 强以下几项 改革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培养学生在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材料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

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满足时代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的需求。

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基础课程: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服装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工程技术、服装艺术史等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的核心概念和技术要点。

2. 创意设计课程:创意设计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创意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他们将通过参与各种创意设计项目和比赛,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训练:实践训练是该专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将参与各种服装设计和制作的实践活动,例如服装展览、时装秀等,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 专业选修课程:该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例如时尚营销、服装品牌管理、服装生产管理等。

这些选修课程将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5. 实习和就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环境,该专业还设置了实习和就业指导课程。

学生将有机会在服装设计公司、时装品牌等企业中进行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6. 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是该专业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将参与各种学术研究项目,例如服装材料的研究、服装设计的创新等,通过科研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

学生将通过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参与实践训练、选择专业选修课程、进行实习和就业指导以及参与学术研究等方式,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多维”培养模式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多维”培养模式

EMPLOYMENT·TALENT就业·人才文 江慧芝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多维”培养模式一、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现阶段高校服装专业教学中实践课程以及创新能力培养较弱,学生对工作岗位了解不足,难以有效适应工作环境以及掌握工作技巧,不利于学生今后走向岗位工作,因而通过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理念、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及维度,引入现代化教学理念以及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内涵,以适应企业发展以及行业需求为核心,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

首先根据服装专业的艺术性及技术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须敦实理论基础教育,以艺术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创新精神培养,以服装领域发展现状为主,做到创设能力第一,从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以及工作意识、职业素养等为主,达成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尤以服装专业实践课程深入探究为基础提炼人才培养关键元素,进而在课程设计中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环节,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确保理论与实践协调一致,达成人才培养的社会化需求。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多维”培养模式构建策略(一)完善教学环节,实现与企业岗位人才对接从知识结构的交叉性、互补性入手,以服装实践课程为基础实现校企深化合作,从教学主题入手,以组合式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结合,实现课程内容的纵向深化,通过企业工作人员的实践指导以及高校教师的理论教学,使知识结构的交叉以及互补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内容及需求的了解,以岗位人才的标准集中安排实践教学。

组合式教学方法的优势通过知识点的相互渗透与相辅相成,以服装专业课程的特点选定教学内容,将系统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要点相结合,实现学生结构与工程艺术设计知识的运用,在理论指导下贴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验类型的基础上引入新教学方法,完成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化知识体系,结合组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及能力,不断修正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差距。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随着时尚行业的不断发展,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不断探索和应用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前景。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将实践课程纳入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设计、制作和展示的全过程,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缺乏对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

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和应用实践,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实习和项目合作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和参与实际项目的合作,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实习和项目合作也可以加强学生与行业的联系,提升他们对时尚行业的认识和了解,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只有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教师和企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通过紧密合作,将企业需求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培养环境和机会。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传统模式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的要求,无法及时更新和调整。

我们亟需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本文旨在通过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探讨如何面向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创新,优化与拓展实践与实习环节,引入跨学科融合与国际化视野,建立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优化实践与实习环节,引入跨学科融合和国际化视野,建立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等措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提高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旨在促进专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具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为服装与服饰设计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1.3 意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与时代脱节、无法满足行业需求的问题。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以适应时尚产业的发展需求。

面向行业需求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创新可以帮助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通过对时尚产业的深入了解,找准市场热点和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行业核心技能和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优化与拓展实践与实习环节,引入跨学科融合和国际化视野,建立专业能力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视野,使其在国际化的时尚产业中脱颖而出。

通过创新探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时尚产业的发展需求,还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随着时尚产业的迅速发展,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

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注重学生的美术基础和手工技能培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只是满足基本的功能性要求,更多的是要求服装能够反映出时尚、个性、文化、甚至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时尚创意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当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方向之一。

一、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过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一直被单一的传统教育模式所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注重美术基础和手工技能的培养,而对于时尚潮流、市场变化、材料科学、人体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

如果一个服装设计师只会画图纸,没有了解市场趋势,不了解穿着者的实际需求,那么他所设计出来的服装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当前的时尚教育中,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了创新探索的首要目标。

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和手工技能,更要求他们具备市场洞察能力、创新设计能力、材料科学知识、人体工程学知识等。

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践教学和行业合作服装与服饰设计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注重实践教学和行业合作成为了当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另一个创新探索方向。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可以与设计公司、服装品牌、时尚杂志等行业机构合作,在校外进行实习、设计项目等活动。

通过与行业机构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熟悉行业运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工作坊等实践指导活动,让学生们与真正的行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时尚趋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服装设计与工艺行业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作为培养服装设计师和工艺师人才的重要培养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随之进行创新。

本文将探讨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向及方法。

一、现状分析当前,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实践技能的培养。

其次,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着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就业困难。

此外,传统的培养模式过于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进行创新。

二、创新方向1.实践教学的强化:培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关键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产学合作的加强:建立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最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3.跨学科融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需要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因此应该加强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使他们具备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能力。

三、创新方法1.设计课程设置: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实习实践环节: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设立实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就业竞争力。

3.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在学术和实践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项目驱动学习:通过项目驱动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和创新,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各相关方能够共同努力,推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完善。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与服饰设计行业越来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体。

对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紧跟行业的发展,通过创新探索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很多学校仅着重于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

然而,对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

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中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人才。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知名的时尚品牌,并邀请一些业内专家到学校开展实践课程。

在理论教学方面,学校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育模式革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多元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二、开设跨学科课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跨越纯艺术、设计和商业等不同领域,因此,开设跨学科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

同时,跨学科课程的开设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创新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学校需要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把握行业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同时,学校要在课程体系上注重创新,不断完善课程的归纳和更新,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四、培训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随着全球化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

因此,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在课程设计中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学校中,可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如创意设计比赛、创业计划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南理-张)12.6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南理-张)12.6

艺工特色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南理—张)服装设计与工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它是将“服装设计”、“服装工程”专业压缩合并而成的。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一方面具有艺术特征,属艺术学的艺术设计领域;另一方面,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又具有工学属性,属工学的属于轻工纺织类。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文理交叉、艺工结合的专业,该专业可授艺术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授工学学士学位。

服装设计与工程,作为一门属于艺术工学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它的学科属性及专业特点决定了服装设计与工程教育是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有机融合的完整统一体。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通过优化培养方案设计,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最大化的渗透融合,要求学生掌握服装产品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良好的服装工程技术知识和产品研发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技能性强、适应性强、竞争性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艺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为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服装行业发展中对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坚持加强基础理论、突出学科交叉、重视新兴技术的专业特色,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满足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采用“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的应用型与复合型服装工程技术人才。

艺术工学特色本科专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人才培养目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更要瞄准未来服装产业发展之需要。

不仅要适应我国服装产业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国服装产业发展之惯例。

即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非工程科学型,也非技术管理型,而是具有艺术工学特色的复合型与应用型。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培养模式却存在一些不足。

本文将对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讨,以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当前中职教育中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只能提供学生基本的知识,而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需要将实践教学纳入到培养模式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设立模拟实训场地,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衣物,并参与到实际的服装设计与工艺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教育中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培养模式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成功的服装设计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创意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我们需要在培养模式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创作比赛、模特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中职教育中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培养模式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传统的培养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培养。

实际工作经验是学生就业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在培养模式中注重实习的安排。

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学生派往企业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并学习到实际的工作技能。

中职教育中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培养模式缺乏跨学科的融合。

传统的培养模式往往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孤立分开,教学内容相对独立。

一个成功的服装设计师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综合能力。

我们需要在培养模式中引入跨学科的融合教学。

可以将艺术、设计、工艺等学科进行融合,开设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创新探讨,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创新的培养模式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跨学科的融合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 贯性方 面多 下功 夫 , 建 工作 室式 的实 验教 学基 地 。师 创
总 之 , 装 设 计是 门综合 学 科 . 服 它除 了设计 本 身 ( 色 彩 、 式 、 廓 、 成 等 ) , 涉 及 许 多 学 科 : 会 科 款 外 构 外 还 社
在 教 材建 设 上 . 国家 教委 规 定的 专业 核心 课 程 , 已有 成熟 的教材 尽 可 能选 用 ,笔者 根 据我 国服 装专 业 具体 情
况 自行 编 著 的系 列 教 材 《 装 结 构设 计 原 理 与 实 例 精 时
解 》 《 饰 形 象设 计 原理 与 实例 精解 》 《 装 面料 应 用 原 、服 、服 理 与实 例精 解 》 已经 出版 、 发行 。 其作 为核 心课 程 的指 导
() 6 服装 C D实验 室 A
5师 资 队伍 建设 .
应 培 养 与 引 进 既 具 备 丰 富 设 计 经 验 、又 具 有 扎 实 丁 艺 基 础 的综 合 性 学 科 带 头 人 .按 照 课 程 教 学 分 类 特 点 的 需 要 将 师 资 队伍 分 为 专 业 基 础 、 术 设 计 、 艺 制 艺 工 作等组别 , 明确 每 个 人 的发 展 方 向 及 职 责 , 期分 批进 分
生长起 来 。
( ) 装 的款 式 、 6服 结构 、 艺 系列设 计 工
() 7 服装 外 贸经 营与管 理
2课 程 建设 .
重 点 建 设 服 装设 计 基 础 、 服装 结 构设 计 、 装 工 艺 、 服 服 装综 合 设计 , 体 现在 对这 些课 程 的 内容 、 式 、 划 、 这 方 计 大 纲 、 套 教 材 等 因 素 的深 入 挖 掘 , 外 , 相 应 的实 验 配 此 其 操 作 , 手 能力 培养 方 面逐 步完 善与加 强 。 动
4 实验 室 建 设 .
性 理解 的还 不 透彻 ;尤 其 对学 生 的动手 能 力 的培 养还 很
欠缺; 理论 教 学和 实践 教 学结 合欠 佳 : 生 毕业 后 往往 要 学 经 过好长 时 间才能 适应 企业 的要 求 。另一 方 面 , 国的大 我 部 分服 装企 业 往往 是 以服 装加 : [为主 要 的经 济支 柱求 得 发 展 , 设计 的重 要性 及 预期 性 缺乏 重视 , 对 一些 设 计人 才 得 不 到应有 的 重视 ,这 也是 造 成我 们 国家 缺乏 具 有 国际 影 响力 的设计 师 的主要 原 因之一 。 我 国 目前 的从业 人 员对 服装 设 计 的真 正 含义 还 欠全 面 的体 会 , 乏 系统 的综 合设 计 实践 能 力 . 缺 与社 会 对此 专 业 的需 求还 存 在着 较大 的距 离 , 也 是我 国 服装 业滞 后 。 这 缺 乏名 师名 牌 的主 要原 因 , 如何 将 设 计 、 程人 才 融入 社 工 会 的大溶炉 ,使 企 业真 正感 受 到服 装设 计 与 T程 的 巨大 成 功 与能 量 , 出 自己 的名 牌 , 就 出 自己 的 名师 , 到 创 创 达
实 验室 是 培养 学 生动 手 能力 、 实践 能力 、 检验 理 论 的 重要 场所 , 基本 的配置应 包括 下 列几 个方 面 : () 1 服装 裁 剪实 验室
() 2 缝制 工 艺实 验室
() 3 特种 设 备实 验 室 () 4 服饰 工 艺实 验室
() 5 立裁 实验 室
协调 发展 。
本专 业将 随 着社 会人 才 市场 的前 景 需 求 .注 重教 学 中的理论 与 实践 的 密切 配合 ,将 现代 化 的 教学 手段 与先 进 科学 的教 学法 联 系起 来 , 尤其 将 实 验课 程 列为 重点 . 加 强 实 验室 建设 的力 度 , 实验 结 构 、 局 、 在 布 与课 堂 教 学 的
计 教学 的培 养 目标 不 明确 ; 学缺 乏 特色 ; 国各 服装 设 办 全 计 教 育模式 还存 在 着单 一 化 的倾 向 :对 服 装设 计 的综 合
使 用 。 实 际教 学 中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此 外 。 合 一 些 在 结
实验 、 习 , 实 可选 择 一 些声 像 V D、 V C D D多 媒体 教 材 进行 使用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并 且 许 多 高 等 院 校 的服 装 设 计 专 业 是 从 织 染 专 业 转 成 的 。为了发 展 我 国 的服 装 事业 , 首先 应从 教 育 人手 , 据 根 这 个 原则 。9 4年 9月 在 湖 南长 沙 由轻 工 业部 教 育 司 委 18 托 中央工 艺 美 院举 办 了 中国 首期 服装 设 计 师 资 培训 班 , 为期 半 年 。 中央 T艺 美 院 ( 清 华 大学 美 术 学 院 ) 服 系 现 染 组成 了 由 白崇 礼教 授 为 首 的包括 基础 课 、 业课 、 作 课 专 制 的教 学班子 。从 此 , 国 的服装设 计 教育 如雨 后春 笋般 前一 项艰 巨 的任 务 。提 高服 装
设 计 的实 用 性 、 面性 , 全 适应 社 会 性 及 整体 水 平 , 育 必 教
须 先行 。 三、 专业 发展 趋 势殛 人才培 养模 式
行进 修 培 养 , 重 学科 的交 叉 , 注 职称 的平 衡 。 师 资 队伍 使
3教 材 建 设 .
由于 各种 原 因 。我 国的服 装设 计 教 育还 存 在许 多 问 题 ; 服装 设 计 的 真正 含 义 缺乏 系 统 、 面 的认 识 ; 装 对 全 服 设计 教学 跟 生 产实 际 紧密 配合 的程 度 不够 ;培 养 的设 计
师 对服 装市 场 、 服装 企 业 的实 用性 欠 全 面的认 识 : 服装 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