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经济效率及国际比较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国际经验借鉴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国际经验借鉴一、本文概述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能源供应安全、能源转型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还将借鉴国际能源安全战略的有益经验,为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能源安全战略的实践与理论,本文旨在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安全战略建议,以促进我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二、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国内能源资源有限,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导致能源自给率不断下降,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
这种供需矛盾加剧了能源市场的波动,给能源安全带来了风险。
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比重相对较低。
煤炭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煤炭的开采和运输也存在安全隐患,给能源安全带来了挑战。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能源浪费现象普遍。
这不仅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也增加了能源成本,降低了经济竞争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
能源国际合作面临挑战。
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我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同时,国际能源市场的不稳定、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也给我国能源国际合作带来了挑战。
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能源安全,是我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等措施,推动能源安全战略的实现。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的成就,然而在我们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为了取得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以前的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向坏境友好型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往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限制,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前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里,“节约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渗透到社会的各基本要素中去,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到上层建筑,整个社会都表现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特征。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的转型,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这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国家经济的能否得以持续快速发展。
(一)、提高全国人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的坏境保护意识不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坏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甚至很多个人和企业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的责任,跟自己无关。
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不够健全,存在很多漏洞,没有给普通大众普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导致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薄弱。
另外环保法实施过于宽松。
例如:环保法规定“对于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①。
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公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公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描绘出一幅未来5年我国能源发展的蓝图。
这份刚刚展开的蓝图这样描述,“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年:打下坚实基础“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战略。
”规划为“十一五”能源发展奠定了这样的基调。
同时,可再生能源被列为未来五年能源建设重点之一。
这是与“十五”甚至更早的能源专项规划相比,较显著的变化。
“十五”规划这样描述:“目前节能提效工作在思想观念、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煤层气、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刚刚起步,其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仅仅5年的发展,节约和环保就几乎成为贯穿整个新规划的最主要精神,并单独被列为一个章节作了详细规划。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被放在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向记者解读了其中原因:“我们不仅要把目光投向‘十一五’,更需要对未来做一个长期的准备。
”所谓未来,既有能源发展新的机遇,也有更为严峻的挑战。
比如,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安全隐患不断增加;能源效率亟待提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源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现在必须为未来打下基础。
以姜克隽的观点,重新划定的能源发展五大工程,即能源基地建设工程、能源储运工程、石油替代工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工程及新农村能源工程来看,其实都是在为将来的能源发展打基础。
“五大工程较为全面,但也是有重点的。
能源基地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工业必须建立起支撑其发展的能源基地。
”针对一直以来业内人士呼声较高的能源基地建设,姜克隽介绍了自己的观点。
根据规划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加快或优化建设煤炭、油气、水电、煤电及核电基地。
浅谈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
四、总结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 主导方向。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 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推动我国 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 业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更是迅猛。本次演示将对我国新 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
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和规划。例如,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工程,计划在10年内推广100万辆新 能源汽车。这一时期的政策重点在于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示范推广,为我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成熟。国 内企业如比亚迪、吉利等纷纷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并在市场 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的主要市场之一。
3、水能:水能资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水能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 能源之一,未来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水能市场的开发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 综合利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等 方面的工作,降低水能发电的制造成本。
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各种新能源形式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然而,也存在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 方面的工作,以推动新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
5、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 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总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政策支持、产业规模、技术 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继续 推动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和促进全球环保事业作出更大的贡 献。
谈“单位GDP能耗”指标在能效水平国际比较的优缺点
维普资讯
・
l - 2
山西簟漏与节肇
26 1 0 年I 月 0
2 能源技术效率指标 .
狭义的 “ 能源技术效率”指 “ 能源系统效率”, 能源系统效率是指在使用能源 ( 开采、 加
工、 转换 、 储运和 终端利 用 ) 的活 动 中所得 到 的有 效能 与实际输入 的能源 量之 比 , 一般用 百分
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进程 中必须正视 的 问题 。
要解决能源供求矛盾, 不外乎开源和节流两条途径 , 从长远来看 , 建立节能型社会、 “ 推进
全 面节能” “ 是 树立科学发展观 , 推进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的根本要求。 因此, 节能和提高能
源效率也成为上至国家领导重视 , 下至各种媒体报刊所争相报道 的热点问题。在进行 中外能源效
始止跌回升, 20 年能源生产量 已增至 1 . t 到 00 9亿 标准煤 ,02 2 20 年以后, 能源产量伴随着需 求的快速增长也进入快车道,05 20 年能源生产量高达 2. t 0 6亿 标准煤 , 20 年水平提高 了 比 00 6 个百分点。 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能源生产状况也正是能源需求变化的反映, 受东亚金融危机 等 因素的影响, 国能源消费 “ 我 九五”期间处于低速徘徊期,00年以后, 20 特别是 20 年 1 02 1 月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 标后, 国的能源消费保持 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00 全 20
用单位产值能耗、 单位 G P D 能耗 ( 单位能耗创造的 G P 、 D ) 单位产 品能耗、 单位服务量能耗、 能
源 并用效率、 j l 通用产 品的能源效率等等指标 。 概括 而言 , 上述指标可 以归为两类 : 能源经济效率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把能源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摆在重要地位,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长期的、共同的努力下,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能源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一次能源生产能力很低,1949年仅为0.237亿吨标准煤。
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能源生产快速发展,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0.6亿吨标准煤,是1949年的87倍,是改革开放初的3.29倍,约占全球能源总产量的13.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
煤炭,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达到21.9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68倍、改革开放初的3.5倍。
石油和天然气,2005年,原油产量达到1.81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1508倍、改革开放初的1.74倍,居世界第6位。
天然气产量达500亿立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的5000倍、改革开放初的3.64倍。
电力,2005年底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4747亿千瓦时,分别为1949年的275倍和576倍,1996年起稳居世界第二。
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速。
目前,小水电的装机容量达38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8000万平方米,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核电从无到有,发电装机近700万千瓦;年产沼气约80亿立方米,已拥有户用沼气池1700多万口。
第二,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迅速增长,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22.25亿吨标准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近年来,通过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方面,煤炭消费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90年的76.2%降到2005年的68.7%;另一方面,优质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1990?2005年,油气消费比重由18.7%提高到24%,水电及核电由5.1%提高到7.3%。
中国能源问题现状与展望—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80年代以来建立了较完善的节,将节能工作60多种工1981~2000年,我国以较低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4.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47,经20年累10亿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5.1%。
中国政府在指导全国节能工作的要紧做法是:1.编制规划将节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打算中,对地区和部门的节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
2.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节能工作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依据《节能法》颁布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治理方法》、《节能产品认证治理方法》、《节约用电治理方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在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产品认证制度,逐步引导和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3.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循环流化床锅炉、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以及交流电机调速技术、高效电光源、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经济成效。
重点研究推广了风机、水泵、变压器、电炉钢、铁合金、合成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煤代油、生活用能和建筑物用能的节能新技术。
到1998年底,已公布了18批1068项节能机电产品名目和17批610项剔除机电产品名目,有力地促进了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和信息服务要紧是加大了信息交流和节能培训工作,每年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通过节能宣传,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公众的节能意识。
1998年1月,国家经贸委成立了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该中心作为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节能信息传播体系,选择那些因信息渠道不畅或信息的不完整而导致没有得到充分广泛推广的领域,致力于向工业企业、投资机构等各界提供经济信息。
5.实施节能技术项目据统计,1981~1998年国家用于节能基建和节能技改项目共投资371亿元,引导地点政府和企业投资438亿元,形成年节能量9042万吨标准煤。
节能基建项目建成热电机组950万千瓦,采暖集中供热2亿平方米,改造小水泥628万吨,改造小化肥130万吨,进展都市燃气和回收放散可燃气1 393万立方米/日,增加民用型煤1780万吨,增加煤炭洗选、配煤能力596 9万吨,风机、水泵改造年节电4亿kWh;节能技改项目建成余热、余压发电机组196万千瓦,改造工业锅炉1.1万台,研制开发了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中国能源效率评估
合 成 氨
8 3
5O .
4 4
22 .
其他行业
合计
76 9
1 7 65
4 . 75
1 OO 0 .
4 5
I nr rm 专 家论坛 . x etI u s= o 专家在线
中 国 能 源 效 率 评 估
本 文 按 国 际 通 行 的 能 源 效 率 定 义 、 源 平 衡 规 则 和 能
产品能耗计算方法 , 出了我 国单位GDP能耗 、 给 物理 能 源 效率 和 单 位产 品 能 耗 , 进 行国 际 比较 和 评 估 。 并
消费量 (ie l Mc) 占比 () l % 能源 效率 ()I % 终端利 用效率 ( 加权) % ()
% 黼 毯 蹰j
1 03. 7 3 5 4.
61 5 .
2 7 2. 78 .
1 5 3.
45 30
60
1 2 0. 2. 3
81
256. 4 456. 1
2 . 14
5 . 15
表3
( t e Mc ) 公 路
交 通 运输 终 端 利用效 率 占比 () % 能 源 效 率 ( ) 终 端 利 用 效 率 %
( 权 )( ) 加 %
能 源 消 费 量
汽 油 柴 油
铁 路
8 . 55 1 19 O . 86 .
95 .
3 4 8 . 46 2 , 87
煤炭开米
原 油 开 采
天 然 气 开 采 合 计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效率差距到底有多大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效率差距到底有多大[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关注的重要问题。
最近,我国各地持续“电荒”凸显能源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
研究能源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能源效率中外比较改进措施一、我国能源效率利用情况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GDP更是接连超过英国,法国,德国,前不久又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少经济学家甚至预测2025年左右可能超过美国。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伴随着能源消费的急剧增加。
用能源强度——单位GDP能源消耗表示的能源效率变化如何呢?由图1可以明显看出,无论以当年价GDP衡量的当年价能源强度还是以1978年不变价衡量的不变价能源强度,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能源强度急剧下降,当年价能源强度从1978年的15.68下降到2009年的0.90,下降幅度为94%。
不变价能源强度从1978年的15.68下降到2009年的4.52,下降幅度为71.2%。
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能源效率方面取得的巨大提高。
尽管从纵向看我国在能源效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横向看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2008年,全世界能源消费强度(单位GDP产出消耗的能源量)为3吨油当量/万美元GDP,而中国为7.5吨油当量/万美元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美国的4倍多,日英德法等国的近8倍。
甚至不如很多发展中国家,我国不但人均能源占有量居世界末位,而且能源利用效率也排名相当靠后,人均GDP为4000美元,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黄金时期就已经面临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这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
这是由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很低,高耗能产业发展较快,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了我国能源产出效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效率差距,技术差距使得我国存在后发优势,我国能源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
中国中长期宏观节能潜力分析:国际比较与国际经验
tni eoestn n r tni d cintre a dtkn rp r oiymesrs hsp p r ic se hn Se eg et b fr e ige eg i e st r u t agt n aigpo l aue .T i a e su ssC ia’ nr l a t y n y e o o p c d y
A b tac : ee i c n e ti t n Ch n Sft ee e g e n s r t Th r smu h u c rany i i a’ uur n ry d ma d. I i e e sr o a ay e te e eg o s r ainpc t sn c s ay t n ls h n r c n e v to — y
n mi tu tr o c sr cu e,a d GDP,se l e n tc n te ,c me tso k,ee t ct o s m pin p rc p t lcr i c n u t e a ia,rs u℃ee d wme t l t o d t n i y o eo I n o n ,ci e c n ii s, ma o
2 et fr nryadE v om na oi e ac , ei ntue 厂 e nl y B in 0 1 1 C i ) .C n ro eg n ni n tl lyR s r B in Is t Tc o g , ei 10 8 , hn e E re P c e h jg it0 h o jg a
c n e v t n p tn i a e n w d n e ain o p rsn a d ln i o c le p r n e a ay i.C n ie n h c — o s rai o e t lb d o ie itr t a c m aio n o g hs r a x e i c ls o a s n ol ti e n s o sd r g t e e o i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一、引言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碳排放作为主要的气候变化驱动因素,其发展现状及趋势更是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对碳排放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未来的碳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二、国内碳排放现状排放总量: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排放来源: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生产和消费,尤其是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费。
排放结构:我国碳排放结构中,工业排放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排放结构正在逐步改善。
排放效率: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较高,反映出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政策措施: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碳排放,包括实施碳市场交易、提高能源效率等。
三、国际碳排放现状排放格局:全球碳排放量排名前几位的国家主要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
国际合作: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如共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等。
减排目标:各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如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等。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碳捕获和储存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减排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策措施: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来控制碳排放,如实施碳税、提高能源效率标准等。
四、未来展望政策导向:随着全球气候治理的不断深入,各国政府将更加重视碳排放控制,制定更加严格的减排政策。
技术进步:碳捕获和储存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实现减排目标提供技术支持。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将逐步减少,低碳、环保的产业将得到更大发展。
公众意识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公众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形成全社会的低碳生活氛围。
国际合作加强: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背景下,各国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综上所述,我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浅析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前景
浅析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前景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我国能源经济正经历着快速的转型升级,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我国能源经济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浅析。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能源经济的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占比相当高。
虽然我国在传统能源方面具备丰富的资源储备,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
与此我国在新能源领域也在积极探索和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不断成熟,成为能源领域的新生力量。
由此可见,我国能源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能源经济将逐渐向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在传统能源方面,我国将加大对煤炭、石油等资源的节约和清洁利用力度,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石油替代能源的发展。
在新能源领域,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
我国还将加强能源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能源供需协调发展。
让我们展望一下我国能源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
我国在能源转型升级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丰富、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因素将为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清洁能源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我国新能源产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还将在能源领域推动高效节能、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能源体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可持续的能源支持。
可以预见的是,我国能源经济未来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
我国能源现状及分析
能源中国能源现状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
一、中国远景一次能源资源总储量估计为4万亿吨标准煤。
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0年,中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7吨,为世界平均数的41.4%;人均探明石油储量2.9吨,为世界平均数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气为世界平均数的4%;探明可开发水能资源按人口平均也低于世界人均数。
从人均能源消费看,1994年世界平均为1433千克油当量,发达国家为5066千克油当量,中国大约为670千克油当量。
1997年中国人均拥有电力装机容量0.21千瓦、人均用电量900kWh,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占能源总量的90%以上,70年代占80%以上,80年代以来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占75%左右,其他种类的能源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处于附属地位。
1995年,世界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23万亿吨标准煤,固体、液体、气体、水电和核电的比重分别为28.3%、38.4%、23.5%和9.8%(刘洪,1999,12)。
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
1957?198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9644万吨标准煤(SCE)增加到96934万吨,增加了9倍。
1989?1999年,中国能源消费,从9639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22000万吨,增长26%。
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
能源相关变量讲解
能源相关变量讲解能源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其相关变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讲解能源相关变量,包括能源消耗、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能源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一、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是指在生产、生活、交通等领域中,对能源的用量。
在我国,能源消耗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能源消耗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密切相关,一般来说,GDP增长会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
然而,能源消耗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能源消耗增长的速度会放缓。
二、能源结构能源结构是指各种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迅猛。
然而,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这导致我国碳排放压力较大。
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能源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等。
三、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是指单位能源消耗所创造的产值。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节能减排、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我国在能源效率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提高能源效率,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推广节能技术、强化能源管理体系、完善能源价格机制等。
四、能源政策能源政策是政府为了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我国能源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供给侧改革: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供给的清洁、低碳、安全。
2.能源消费侧管理:加强能源消费管理,推广节能产品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能源科技创新:加大对新能源、节能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能源科技创新。
4.能源市场化改革: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推进能源市场化交易,激发市场活力。
5.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紧迫,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当前的能源利用状况,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将概述我国能源利用的基本现状,包括能源结构、能源消费、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将展示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及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
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能源利用面临的挑战,如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能源的安全供应,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的对策。
这些对策包括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加强能源科技创新、完善能源政策体系等方面。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我们可以期待我国能源利用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文力求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公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二、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然而,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却面临着多重挑战。
能源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尽管近年来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仍然较低,无法完全替代煤炭。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受技术水平和设备老化等因素影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大量能源在生产和传输过程中被浪费。
部分行业和地区还存在能源过度消费和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
再次,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部分能源依赖进口,使得能源安全面临较大风险。
同时,国际能源市场波动也可能对我国能源供应和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能源政策体系尚不完善。
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能源政策,但在政策执行、监管和市场化改革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国内外能源利用现状分析
国内外能源利用现状分析一、本文概述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利用状况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国内外能源利用现状,包括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安全以及新能源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对比国内外能源利用的差异和共性问题,揭示能源利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能源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能源利用现状呈现出许多共同特点,如化石能源仍是主导,能源消费持续增长,新能源发展迅速等。
然而,由于资源禀赋、发展阶段、能源政策等因素的差异,国内外能源利用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例如,发达国家在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通常优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在新能源发展、能源安全等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分析国内外能源利用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还将关注新能源发展趋势,探讨未来能源发展的可能路径,以期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二、国内能源利用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能源利用现状呈现出多元化、高效化和清洁化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结构调整也在稳步推进。
在能源结构方面,煤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费量也在稳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能源结构中的新亮点。
特别是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光伏和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燃煤电厂的热效率不断提高,工业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在稳步提升。
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技术也在广泛应用,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消耗。
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工业部门和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比逐年上升。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摘要:“十一五”规划中不仅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并对主要耗能产品和耗能设备也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为确保“十一五”目标的实现,一场“节能减排”风暴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掀起。
将依据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弹性。
能源消费强度以及单位产品能耗三个指标对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国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标签:能源效率;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单位产品能耗1引言及文献综述1.1中国能源消费市场的现状中国能源的特点是总量比较丰富,人均拥有量较低,分布不均衡,开发难度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已经日益突出。
我国的能源供求缺口较大,对能源的进口依赖程度很高,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从1991年的小量出口到2007年进口需求量的11.35%。
其中能源的进口以石油为主。
中国的能源消费基本形成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消费结构。
由于资源禀赋条件,煤炭依然在中国能源消费存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在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对变化上,煤炭资源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小幅上升。
1.2文献综述现阶段关于我国能源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影响能源效率的各个因素的分析。
HangandTh(2007)分析了中国在1985年和2004年之间撤销能源价格管制引起的能源价格变化对总能源效率和煤、石油、电力这三类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发现在1995年之前各类能源的高价格会导致总能源效率的显著提高,但1995年之后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已经弱于收入效应和人口效应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Fan(2007)研究了1992年之后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对能源效率改进的影响。
认为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对1993年之后的能源效率改进有着显著的影响。
Moore(2007)将能源部赞助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蒋金荷(2004)比较了中国的能源效率与先进能源效率水平国家的差距,并分析了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并提出提高能源效率的主要策略。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7%以上,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被誉为“中国奇迹”。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不可否认的是,为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当前,总量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在前行过程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高消耗、重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愈走愈窄。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从总体能源效率看,我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11%,产出只占世界的3%,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能源储备严重不足,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能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的能源生产难以满足整个经济的需要。能源的需求缺口虽然可以通过进口来弥补,但这种做法的不确定性很大,会导致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增大。以石油为例, 203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74%。一旦石油危机重现,后果不堪设想。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环保意识淡漠,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并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揭示,通过对中国7大水系412个观察点的抽样调查,受到污染的水面高达58%;全世界2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城市占了16个;30%的农田由于遭受酸雨的影响而减产。有资料表明,在过去高速发展的30多年里,每年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估计占到GDP总量的10%。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能源经济效率及国际比较
作者:曹永利
来源:《时代金融》2018年第02期
【摘要】能源效率作为新时期国际战略竞争的重要因素,将成为一个国家整个能源价值链决策过程的核心因素,本文分析比较国际宏观经济领域的单位GDP能耗、能源经济效率等指标,提出了提高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能源效率国际比较能源结构
能源经济效率指的是单位经济量产出(或实物量、服务量)所需要消耗的能源量,也可以称为能源强度。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电耗和微观经济领域的单位产品能、宏观经济领域的单位GDP能耗、能源经济效率指标来衡量能源经济效率。
能源强度是能够用于比较不同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对于能源依赖程度。
近年来,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加快了我国能源利用技术创新,提高了能源经济效率,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1%,仅为0.793吨标准煤。
2015年,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提高到57.39%。
其中,发电和电站供热1985年为25.50%,2011年为42.48%,虽然我国的能源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下图显示了我国能源经济效率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一、我国能源结构与能源经济效率比较分析
表1列出了中外能源消费结构数据,比较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一是总体上看,在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相比,煤炭和煤发电所占比重高,同时,石油、天然气等非煤能源所占比重则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与国外先进国家对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还处于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结构状况。
此外,煤炭消费比重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结构将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形成负面影响,并导致大量的碳排放;能源消费结构中非煤能源的消费比重不足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百分之五十,仅为法国的百分之三十三,二是我国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大于供给,资源紧缺。
2015年我国进口量为2.54亿吨,石油消费量达到4.6亿吨,对外依存度达55%,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5年中国进口天然气314亿立方米,消费量为1313立方米,占国内消费量的四分之一。
三是非煤能源中,核电、水电及其他动力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比重非常低,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的潜力和市场需求空间。
通过能源微观经济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的国际比较,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我国能源经济效率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水平。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2015年分省区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等指标公报》指出,201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0.793吨标准煤/万元,降低了2.01%。
能耗下降的同时,电耗却在上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单位GDP电耗同比上升了2.1%,达到1364千
瓦时/万元,我国单位GDP电耗是是欧美发达国家的3.5倍,是世界水平的2.5倍,是巴西、印度、泰国等新兴国家平均水平的1.7倍。
我国目前处于传统工业化发展迅速而工业现代化发展不足的状态,但是第三产业发展却相对缓慢,导致我国能源强度明显高于主要发达国家。
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1932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0.1:45.3:44.6,而2016年,美国第三产业比重79.9%,法国第三产业比重79.8%,日本第三产业比重68.1%,英国第三产业比重78.2%。
我国能源强度上升压力较大。
实现能源强度持续下降,有赖于工业化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和结构上的根本性调整。
为了提高能源经济效率,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非常落后。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远高于我国,其开发利用技术处于领先水平。
其原因之一在于我国能源技术研发和利用资金投入比重偏低,影响我国高耗能行业工艺设备改造更新和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2015年,我国R&D经费占GDP比与发达国家5%左右的比例还有较大差距,仅为0.97。
二、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形成较大压力;导致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枯竭的主要原因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而且这种结构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能源结构和经济效率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降耗存在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本文的研究结论也给了我们以下几点政策启示:
(1)能源效率作为新时期国际战略竞争的重要因素,将成为一个国家整个能源价值链决策过程的核心因素,因此重视与其它发达国家在战略层面上进行能源合作,提高能源效率,通过颁布相关法案和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以此来实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目标化、法律化。
(2)国际化石能源价格长期剧烈波动,而且化石能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很多发达经济体率先抢占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沿。
“十三五”期间,我国应培育和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核电、水电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能源产业,而且尽快抢占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制高点,对于煤炭等传统能源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中国在未来世界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3)推动新型技术的有效转化,加大生产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时政府可以利用税收优惠和节能补贴予以激励,鼓励高能耗企业进行节能挖潜和技术改进。
(4)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结构变动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的规模和比例,在信息化和工业化加速的现实国情下,提升产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王爱兰.我国能源与能源效率的国际比较与对策,经济界,201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