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阅读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2套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寻找四翼恐龙(节选)徐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每个科学家矢志不渝地在做的事情。
现在,就有很多科学家在想办法探索恐龙怎么飞向蓝天这样的问题。
对此,他们提出了许多假说。
有人认为恐龙生活在地面上,很可能就像今天的飞机一样,通过奔跑,慢慢演化出飞行结构进而翱翔蓝天。
另外一种假说认为会飞的动物会借助重力学会飞行,恐龙也是如此。
从力学角度来解释这种说法自然是容易的。
此外还有假说认为一些早期的恐龙在奔跑爬坡的过程中慢慢演化出了翅膀,然后学会了飞行。
提出假说只是第一步,对古生物学家来说,关键是找到证据,而这个证据就是化石。
古生物学家们踏遍了祖国的山川湖泊,在许多适合保存化石标本的区域寻找化石。
终于,一块化石标本让他们有机会回答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问题。
这个化石看起来也不是特别漂亮,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的前肢有了可以用来飞翔的羽毛,已经可以像现在的鸟类一样进行拍打。
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小,只有火鸡大小,如果把它整个身体复原出来,它甚至可以站在你的手掌上。
这个特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难以想象一只几十吨重的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
此外,古生物学家们还在这只恐龙的后腿上发现了非常粗大的羽毛。
那么这种粗大的羽毛意味着什么呢?在今天,除了鸟类以外的所有会飞的动物都有这样一个倾向,它们会把自己身体体表所有部分尽量扩展出来帮助自己飞行。
例如,蝙蝠不光像鸟类一样在前肢上有翼,它的翼还延伸到后肢上,这种现象叫作四翼状态。
而鸟类用前肢飞行,后肢奔走。
不过,鸟类可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四翼状态,只是从来没有化石或其他证据能证明这个猜想。
这只恐龙代表着演化过程的一个缺失环节,即四翼状态,古生物学家们把它命名为中国鸟龙。
此后,他们又发现了一系列的带羽毛长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还在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找到了一些更有意思的化石,这些化石显示早期鸟类不仅腿上有羽毛存在,脚上也有。
早期鸟类跟恐龙一样也长四个翅膀。
也许恐龙变成鸟类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它们早期生活在地面,慢慢地上树了,随着前肢越来越强,后肢的翅膀就渐渐退化了。
三上课外阅读第二单元
三上课外阅读第二单元第二讲——金色的秋天1、美丽的秋天秋,是四季最凉爽的季节,也是个如诗如画、多彩多姿的季节。
秋天里,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红红的枫叶,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走进田野,金黄色的稻穗弯了腰,轻吻着大地。
农民们手挥镰刀,将一株株稻穗割下来,虽然忙得汗流浃背,却仍面带笑容。
走过了田野,踏进晒谷场,放眼望去,堆积如山的谷子呈现在眼前,这都是农民辛劳的成果。
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走到郊外,悦耳的鸟鸣,正此起彼落地传来,抬头一看,天空中,飘着三三两两的白云,深吸一口,淡淡的花香,已隐隐传来。
夜晚来临了,树木下,草丛里,虫儿的音乐会开始了。
青蛙大声高唱着,仿佛它是一位歌王,飞舞的萤火虫,提着一盏盏小灯笼,在野草间穿梭着。
秋天,是个诗情画意的季节,它带给人们收获的喜悦,以及一段美好的时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 ) 辛劳( )2.解释下列词语。
(1)悦耳: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起彼落:____________________3.用“______”和波浪线分别画出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作者选取了哪些植物、动物来描绘秋天美丽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2、小院秋色秋风刮过之后,地上铺满了厚厚的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小院的秋意更浓了。
花坛里菊花开了。
白里透黄的花瓣细长细长的,黄里透红的花蕊,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一朵朵,一簇簇,争奇斗妍,开得满院都是。
在红艳艳的一串红和紫色鸡冠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
最引人注目的是墙边的那棵石榴树。
枝叶还很绿,枝头挂满了红灯笼似的大石榴。
那一个个石榴像顽皮的孩子急着要离开妈妈去做游戏,可妈妈使劲拉着它们不放。
瞧,石榴的小脸憋得通红,小嘴撅得老高,猛地一挣,得,衣服裂开了,露出了晶莹剔透的石榴籽。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一、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 ,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二、寓言的结构:故事+教训三、寓言考点:1、添加标题2、概括内容3、揭示预意4、表达感悟5、写作训练四、阅读方法:1、把握寓言中的“故事”首先要把寓言当成故事去读,弄清楚寓言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采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2、领会寓言的寓意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
3、归纳寓意的常用方法:(1)看寓言的题目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寓意的方法。
(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寓言故事】归纳寓意【主题阅读1】吹牛的小蚂蚁①一只小蚂蚁向同伴们讲述他乘坐落叶船历险的故事。
小蚂蚁东东听了,说:“在小溪中旅行算什么?我昨天一个晚上就游遍了整个地球。
什么尼罗河、太平洋,我游起来胜似闲庭信步。
”②同伴们听了,都惊讶不已:东东的本领可真大呀!③一天早晨,下了一场大雨。
雨过天晴,小蚂蚁东东和伙伴们去户外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
这时,小蚂蚁们看到一泓(hóng)清水中有一片漂亮的树叶。
如果用它来做书签,那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④可谁去把它捡回来呢?大伙儿自然想到了小蚂蚁东东,想到了这位周游过世界的大英雄。
于是,大家一致推荐东东,相信他一定能取回树叶。
小蚂蚁东东望着这滩清水,犹豫了好一阵子。
最后。
他只得硬着头皮向前爬。
谁知刚跨入水中,东东就被水淹没了。
他在水中拼命挣扎,大呼“救命”。
⑤树上的喜鹊见了,赶忙衔来一根树枝。
抛进水中,小蚂蚁东东费尽力气,颤抖地沿着树枝爬上来。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2单元 阅读练习试题(含知识点+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课内+课外阅读练习试题一、知识梳理1.《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用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再现了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代,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又唤起人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纳米、纳米技术的文章。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科普了什么是纳米技术,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就有纳米技术的影子,以及纳米技术对人们身体健康起到的作用,增进了我们对纳米技术的了解,拉近了我们与科技的距离,培养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4.《千年圆梦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二、课内阅读。
(一)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
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
现在吃一次药最多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1.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选文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3.选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4.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从“衣食住行”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二)琥珀(节选)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小说知识点一、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二、小说的类别1、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中篇小说(三万至六万字)、短篇小说(几千至三万字)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数百至几千字)。
2、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玄幻小说等。
3、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小说的技巧1.描写:人物描写、人物描写角度。
人物描写又分为:语言、心理、神态、动作,身份、相貌、体型、穿着。
人物描写角度又分为:正面描写:作者描述主角。
侧面描写:小说中的角色描述主角。
2.叙述:⑴时间先后顺序:分叙同时发生的事⑵倒叙(回忆):①先讲结果,后讲原因。
回忆的方式讲原因,揭开谜团。
②触景生情或触事生情,从而回忆过去。
有时因物是人非而伤感。
⑶插叙(支线剧情):①插在开始:前奏,交代故事背景。
②插在中部:为主线剧情做铺垫的支线剧情。
3.抒情:(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
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
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2)间接抒情:话中含话、口是心非、借事喻事。
(其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4.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为有矛盾,所以才要努力解决矛盾,这个过程中,事物得到发展。
矛盾的产生、维持、延长、消除。
如果矛盾早早解决,故事也就早早结束了,所以需要维持、延长矛盾。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偷饼贼”①一天晚上,有个女孩在机场候机,飞机起飞还有好几个小时,她在机场商店里买了一本书,又买了一袋甜饼之后找了个地方坐下,悠然地看起书来。
②她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那个坐在她旁边的男人,竟然如此无耻,他未经许可就从他们座位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块甜饼,塞进嘴里。
③她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脾(pí)气。
她读着书,使劲嚼着甜饼,可那个“偷饼贼”还在继续吃她的甜饼。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越来越气愤,她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打得他鼻青脸肿!”④她每拿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
当只剩一块时,她猜测他会怎么做。
他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了两半。
他递给她半块,自己吃另一半。
她从他手中抢过半块饼,并且想:“天哪!这个家伙还真有点意思,但他却很无礼,他为什么连感谢的话都不说一句?”⑤当她的航班通知登机时,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登机口,拒绝回头看一眼那个“偷窃而且忘恩负义的人”。
⑥她登上飞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找寻那本她已经快看完了的书。
当手伸进皮包时,她惊讶得目瞪口呆——她的那袋甜饼还在包里!⑦“如果这是我的,”她自言自语,“那么另一包就是他的,而他却尽力与我分享!”可是太迟了,已经无法道歉,她是那样难过,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她自己!1.【语文要素】这篇短文约6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分钟。
阅读时,“”这个词语我不太理解,但是我没有停下来回读,继续往前读。
读完后,通过联系上下文,我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是。
2.【整体感知】初读短文,会让人觉得“偷饼贼”是,读完文章,才知道“偷饼贼”实际上是。
3.【提取信息】短文中女孩的心情在不断发生变化,请从文中找出描写女孩心情的词语,填到括号里。
悠然→()→如释重负→()→()4.【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女孩“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的原因是()A.终于等到登机的通知了。
(精选)五年级下语文试题第二单元同步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同步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徐庶走马荐诸葛徐庶(shù),字元直。
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
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
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
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yù)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yǐng)川的徐庶。
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
”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
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
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第二日,刘备设筵(yán)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
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
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
”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
徐庶挥泪告别。
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
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
“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
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
”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
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
刘备欣然接受。
1.选文中描写哭的词语很多,请画出来。
2.“情节”是构成小说的要素之一,也是小说的骨架。
请根据每段的主要内容梳理相应情节。
曹操设计诳徐庶——刘备____——____——____3.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刘备()的心理。
A.残暴B.不舍C.悲伤D.生气4.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事例,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徐庶、刘备两人的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2套)爱丽丝漫游奇境梗概: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同一块蘑菇吃右边就变矮,吃左边就会长高,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
在这个世界里,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有古怪。
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渡渡鸟、蜥蜴比尔、柴郡猫、疯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素甲鱼、鹰头狮、丑陋的公爵夫人。
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有粗暴的红桃王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等。
爱丽丝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帮三个园丁躲避红桃王后的迫害,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
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唯一清醒的人,她在探险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
突然,砰!砰!她撞到一大堆树枝和枯叶上,终于停止了坠落。
爱丽丝一点儿也没受伤,所以一骨碌就从地上爬了起来。
她抬头看看,上面一片漆黑;前面又是一条长长的通道,那只白兔还依稀可见,正在通道里匆匆走远。
没时间磨蹭了,爱丽丝一阵风似的追了过去,可是一眨眼间,兔子就没影儿了。
爱丽丝发现自己在一个低矮的、长长的大厅里,天花板上挂着一排灯。
大厅周围都是门,全都锁着。
爱丽丝走过去,试了试每扇门,然后郁闷地回到中间,不知道怎么才能从这里出去。
忽然,她发现一张三腿小桌。
“那上面摆着一把金色的小钥匙,肯定能打开大厅里的哪道门!”可她一试,哎呀!哪一把锁都显得太大,或者说,这把钥匙过于小了,试了半天,一道门也打不开。
不过,试第二遍时,发现了一道小布帘;帘子后有道小门,只有十五英寸高。
试试小钥匙,正合适!爱丽丝高兴极了。
打开门,发现它通向一条小走道,比老鼠洞大不了多少。
她跪下来往里一瞧,哇!里面有个非常美丽的花园!她多想离开这个阴森森的大厅到花园去走走呀,可惜她太大了,连脑袋都伸不进那个小道口。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024年单元测试卷(7)+答案解析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024年单元测试卷(7)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沉睡了一冬的荷塘,在初夏的太阳里,再也不愿沉默了,_______。
圆圆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盘子,上面盛满昨夜飘落的雨珠,阳光照射下,像一颗颗晶莹别透的珍珠,在它闪亮的眸子里,映着夏日的阳光,好像在悄悄告诉人们,这里不久又将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A.残荷枯叶断梗间的水面上争先恐后地展开一片片荷叶B.残荷枯叶断梗间的水面上展开一片片荷叶,争先恐后地C.一片片荷叶在残荷枯叶断梗间的水面上争先恐后地展开D.一片片荷叶在残荷枯叶断梗间的水面上展开,争先恐后地2.下面是小深同学写的邀请函,其中谦辞和敬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邀请函亲爱的张老师:您好!我们很荣幸的邀请您参加我们班级的“图书馆阅读打卡”活动,期待您能抽出宝贵时间莅临指导。
活动时间:11月1日上午第一节课。
活动地点:701班教室。
感谢您的赏光和支持,欢迎你对本次活动提出宝贵的拙见。
A.荣幸B.莅临C.赏光D.拙见3.结合《狗•猫•鼠》的相关内容,下列作者讨厌和仇恨猫的原因有误..的一项是()A.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B.猫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
C.作者说自己现在“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可见后来不恨了。
D.猫吃了作者小时候的一只心爱的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作者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①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
④______,应傍战场开。
⑤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借“雁足传书”的故事来表达思乡的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⑥《观沧海》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2套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骆驼和小马在沙漠边缘的草地上,有一匹小马。
他因为自己跑得快,所以特别骄傲。
一天,小马看见一匹骆驼正迈着缓慢的步子向沙漠走去。
小马觉得很有趣,狂奔到骆驼面前,说:“喂,你要到哪里去呀?”“我要到沙漠那边去。
”小马看着骆驼笨拙(zhuō)的样子,再看看广阔无垠的沙漠,不禁放声大笑起来,“你走得那么慢,要走到什么时候才能到啊?”“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总有一天可以到达目的地。
”骆驼回答得很坚定。
“你太笨了,让我来教教你……”小马的话还没有讲完,就放开四蹄,一阵风似的向草原跑去,不一会又跑了回来。
“你这样乱跑可不行啊,沙漠同草原不一样。
”骆驼诚恳地说。
“哼,分明是你自己没有本领,我不用费劲就能跑出这片沙漠。
”小马说完便向沙漠那边跑去。
沙漠里到处都是黄沙,没有水,连根草也找不到。
终于,小马筋疲力尽地倒在了沙漠里。
叮当,叮当,小马听到了驼铃声,他知道骆驼就在附近,急忙大声呼喊:“救命呀,救命呀!”骆驼听到了呼救声,便顺着声音寻找,他发现了小马,于是拿出食物和水给小马。
后来,小马回到了草原上。
这件事之后,小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有谁是这世上本领最大的人。
从此,他再也不骄傲了,每天都快乐地奔跑在属于他的那片草地上。
1.【梳理故事】默读文章,想想骆驼和小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再填空。
故事主要讲述了在沙漠边缘的草地上,小马看到骆驼______________的样子,瞧不起骆驼,认为他走不出沙漠,只有像自己这样_____________,才能走出沙漠。
最后,小马_____________倒在了沙漠里,多亏骆驼救了小马,小马才得以幸存。
2.【提取信息】结合文中描写骆驼和小马动作、语言的语句,说说骆驼和小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并把相应的一两个句子摘抄到卡片里。
性格:_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3.【分析推理】小马倒在沙漠里的原因是()。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分类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1)事理说明文(2)事物说明文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1)平时说明文(2)生动说明文三、说明的对象及特征: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1) 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
《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 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3) 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如《故宫博物院》)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素养阅读(含答案)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药物说明书,完成练习。
京都念慈庵密炼川贝枇杷膏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京都念慈庵密炼川贝枇杷膏【成份】川贝母、枇杷叶、南沙参、茯苓、化橘红、桔梗、法半夏、五味子、瓜蒌子、款冬花、远志、苦杏仁、生姜、甘草、杏仁水、薄荷脑、辅料为蜂蜜、麦芽糖、糖浆。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具杏仁香气,味甜,辛凉。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
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
【规格】每瓶装3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日3次,每次一汤匙(15毫升),小儿减半。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糖尿病患者忌用。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患有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服用一周病情无改善,或服药期间症状加重者,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7.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人等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不超过20摄氏度)。
【包装】玻璃瓶装。
【有效期】36个月。
1.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本品的成份是川贝母、枇杷叶、南沙参、茯苓等,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具杏仁香气,味甜,辛凉。
( )(2)爷爷患有糖尿病,他感冒咳嗽,便吃了京都念慈庵密炼川贝枇杷膏。
( )(3)琳琳咳嗽了,于是她服用京都念慈庵密炼川贝枇杷膏,几天之后,咳嗽加剧,于是她就加大了药剂量。
( )(4)妈妈如果服用京都念慈庵密炼川贝枇杷膏,她需要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两汤匙。
( )2.依据说明书,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允儿是过敏体质,感冒咳嗽,可以吃京都念慈庵密炼川贝枇杷膏。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短文狼牙山五壮士(节选)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③“中国共产党万岁!"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1.面对绝境,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
词语“、”准确地表现了五位战士跳崖时的义无反顾。
2.品读画“——"的句子,句中加点的“屹立”可以换成“站立"吗?试着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3.下面对文段中最后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有()(多选)A.“这声音"指五壮土跳崖时呼喊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B.“这声音”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无可奈何。
C.这两句话振聋发聩,赞颂了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D.这两句话点明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毫不动摇,抗战的力量无比巨大,抗战必定胜利。
4.请用小标题概括这部分内容:___ __________5.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望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五壮士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们又为什么要选择跳崖?________________阅读。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
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
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2套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
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
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
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
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
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
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
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地摘下帽子。
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1.【名著链接】读片段,完成填空。
这个片段节选自__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________写的小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这部小说记叙了主人公______由一个贫苦少年成长为钢铁战士的故事。
2.【品析句子】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
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这句话是对岔路口右边______的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
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
这句话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的描写,“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暗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课内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②……③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1.“‘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分别指、和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画“”的句子在表达上不够简洁,改为“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更恰当。
( )(2)文中引用古诗句形容20世纪的科学成就,让我们更形象地体会到20世纪的科学成就取得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变化之大。
( )(3)科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画“——"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4.读完选文,你还有哪些疑问呢?把你的疑问写出来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母亲向窗边走去,把窗户打开一半。
“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了小叶子来了。
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
第2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阅读)六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部编版六下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知识点:学习阅读外国名著的方法本单元围绕“走进外国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它们都是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通过故事梗概及节选的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骑鹅旅行记》(节选)通过介绍小男孩尼尔斯的奇妙遭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介绍了汤姆·索亚的一次传奇历险,让我们领略了外国小说的奇妙与精彩。
本单元阅读重点:一、梳理文章层次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包括全篇和各个段落内部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各个段落的意思。
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有:1.按时间划分。
(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
(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
(找各个事件)4.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
文章的结构,实际上是文章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
分析文章结构,实际上是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即“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如何理清作者的思路呢?1.初读全文,勾画重要语句,理清此文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什么事情,以把握文章全貌。
2.以段为单位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标示段意,以显露文章脉络。
3.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思路自然显现。
【精选阅读】一、(2021·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理解老人与海梗概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位老渔夫。
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
本来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马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
孩子每次见到老头空船而归,总要帮他拿拿东西。
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
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说话声纹现在,一项被称为声纹鉴别术的先进的身份标识查证技术备受人们的青睐。
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嗓音,如同他的指纹一样,也是长期稳定的密码信号。
从某种意义上说,声纹也是人体的一张“身份证”。
由于每个人的声音器官,如咽腔、鼻腔、口腔等,在发音时千姿百态,再加上发声容量、频率不尽相同,以及年龄、性格、语言习惯等多种因素,导致这些器官发出的声音必然有着各自的特点。
所以说,人的声纹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嗓音,这是一个人的基本标识之一。
目前,已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嗓音特征,大致推断出他的身高、体形、年龄、长期居住地,甚至受过何种教育、从事何种职业等一系列内容,使人们对其有大致的了解。
也正是因为嗓音能够提供如此丰富的信息,所以目前在许多方面,声纹学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有用的学问。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我们可以先将嗓音转换成电波,再把电波还原成声音,最后通过一种叫作声响分光摄声仪的分析装置,将嗓音描绘成格状图案,即波形图(又称声纹图)。
从声纹图五个不同嗓音图案中分辨出每条连续声波,仅仅需要两秒钟的时间,经过反复比较,就能够从数以百万计的人群中分辨出某个特定的人的声音。
这无疑对于电话犯罪的侦破有着极大的帮助。
又因为如此,声纹可为认定犯罪分子提供依据,国外已经开始利用声纹图来侦破案件了。
日本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声纹测谎仪,它根据说话者的声音和心跳状况,就可以测定其是否在说谎。
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声纹锁,安装在房门上的这种锁只“记认”这家主人的声纹,对其他的声纹则一概不予理睬。
设置在金融机构的验声仪,根据嗓音资料足以判断取款人是否是存款者本人,准确度非常高。
1.【提取信息】根据短文中的介绍,完成表格。
研制的产品特点或作用根据说话者的声音和心跳状况,测定其是否在说谎声纹锁根据嗓音资料判断取款人是否是存款者本人2【提取信息】什么是声纹图?请在文中用“”画出答案。
3【探究问题】请根据下列提示,完成练习。
(1)当读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声纹也是人体的一张‘身份证’”这句话时,我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精选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统编版
第二单元《探索自然》主题阅读【语文要素】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语文要素解题技巧】【精选阅读】1.阅读理解。
雨的四季刘湛秋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整个大地都是美丽的。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
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
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有改动)(1)这篇文章的结构是A.分﹣总B.总﹣分C.总﹣分﹣总(2)概括写出四季雨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e always smiles, ______________ and looks friendly, so people
like to go to Debbie for help.
The ending
Read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T) or False (F).
body language later matter part-time towards
Check your answers
Read the story and complete the table below.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a travel company Simon Debbie Mr Yang went to Debbie for help body feel welcome give people a good impression
5. message • 可数名词 (书面或口头的)信息;消息 • May I leave a message? • information • 不可数名词, 消息 • a piece of information 6. bored • adj. 厌倦的;烦闷的 • be bored with= be tired of • bored修饰人, • boring修饰物
3. accept • v. 接受(建议,邀请) • She accepted a present from her friend. • acceptation • N. 接受 • accept与receive 的区别: • She received a present from her friend, but she didn’t accept it.
Effect
The well-dressed lady walked over to Debbie.
People always choose Debbie instead of Simon.
Simon wanted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on customers.
Simon decided to improve his body language./Simon sat up straight and tried smiling at people.
What happened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made a good impression on his sister
Cause and effect
Skim the whole story and divide it into three parts.
The beginning
___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e was Simon’s sister.
Word study
1. communication n. 沟通 • communicate • v. 沟通, 交流 • communicate with sb. 2. reject v. 拒绝 • She rejected Mike’s invitation to his birthday party. • rejection n.拒绝
7. part-time adj. 兼职的 • In the US, many college students have parttime jobs to earn pocket money. • 全职的 full-time 8. expression • n. 表情;神色 . He said nothing, but his facial expression told us everything. • express v. 表达 • express oneself • express one’s feeling
Read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 Whom did the well-dressed woman pref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ow did Debbie greet the wom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What did Simon do th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appearance n. 外表; 出现 • We can no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 • in appearance在外表上 • The car is not bad in appearance. • At the appearance of the enemy, we attacked. • 敌人一出现, 我们就发起了攻击。 • v. 出现; 似乎 • When night falls, stars appear. • 夜晚来到时星星出现了。 • appear to be 看上去似乎
The middle
Read the middle of the story and complete the summary.
Mr Yang noticed that Simon was unhappy because no one came to
him. He explained that the problem was _____________________. Simon didn’t understand what he meant. Mr Yang told him that
D2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in complete sentences.
1 What is body language according to Mr Yang? It is the way you stand and sit. It is your gestur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d the expression on your face. 2 Why did Simon not give customers a good impression? Because he looked down, he never smiled and 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idn’t turn his head towards the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xford English
Unit Module 1 Social communication
2
Body language
Period 2
Vocabulary
C2 Later that day, Simon was talking with his mother. Complete their conversation with the words from the box.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identify the cause and effect.
Cause
Debbie was holding her head up. She was smiling and looked friendly. Simon’s body language doesn’t give people a good impression./Simon looks down, never smiles and he doesn’t turn his head towards customers.
Who we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is story?
What happen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What happen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tory?
language
decided to improve
Comprehension
D1 Simon is talking to a friend on the phone. Read the story on page 19 and complete his words with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tory.
Our customers always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didn’t know why and Mr Yang told me the reason. It was because of the way (2)______________. I wasn’t giving customers (3)________________. My (4)_______________ wasn’t making them (5)_____________. So I decided to improve it.
D2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in complete sent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