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选修6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word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选修6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环境与人类既对立又统一。

据此完成1~2题。

1.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A.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D.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2.下列人类实施的活动,体现人类与环境关系良性发展的是( )①生态旅游②生态住宅③绿色食品④石油农业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第1题,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

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立。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性的对立。

第2题,石油农业虽然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会污染农田,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1.A 2.C3.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解析:选D。

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A.自然经济时期B.采猎文明时期C.农业文明时期D.工业文明时期解析:选D。

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大量财富,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5~6题。

5.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A.人们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B.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无任何关系6.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 )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②退耕还林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④围湖造田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⑥适度开采地下水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⑤D.②③⑥解析:第5题,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鲁教版地理选修6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3(新)

鲁教版地理选修6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3(新)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 )A.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分散B.各种资源总量均严重不足C.资源种类不多.类型单一D.资源利用率低,相对短缺现象严重2.向邻国迁建有污染的工厂主要违背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因地制宜原则3.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斩伐养长,不失其时C.垦荒开田,人定胜天D.以人为本,围湖造田4.下列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是( )A.家庭购买小汽车B.参与垃圾回收利用C.使用塑料包装袋D.使用一次性木筷5.农业文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B.饲养家禽家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C.农田扩展使生态系统变得日益复杂D.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6.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春季森林火灾B.夏季长江中下游洪水C.水土流失和荒漠化D.冬季海南岛橡胶园受寒潮袭击7.各类环境污染中,以燃烧矿物燃料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其中最突出的是( )A.烧煤B.燃烧汽油C.燃烧柴油D.燃烧焦炭8.下列文件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的是( )A.《人类环境宣言》B.《我们共同的未来》C.《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D.《21世纪议程》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社会文化,整治生态环境必须减慢经济的发展速度B.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倡导高消费,超前消费C.在贫困地区鼓励资源的无偿使用,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经济发展D.因地制宜,促进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10.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近20年来11.以下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臭氧层的破坏B.海上油轮泄漏C.工业垃圾成堆D.酸雨12.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称( )A.环境承载力B.自然承载力C.自净能力D.生态服务力13.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的时期最早出现在(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近20年来14.以下有关人类环境观的正确叙述是(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类应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恩赐D.人与自然环境应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15.所谓“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真正含义是( )A.环境问题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已出现B.即将出现,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C.环境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D.环境问题已经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16.有关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达70亿B.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经历的时间不断缩短C.欧洲各国人口目前已呈零增长或负增长D.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变快17.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人口问题B.污染问题C.资源问题D.发展问题18.提倡“免赠贺卡”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废弃物的污染B.移风易俗消除陋习C.控制资源锐减速度D.防止白色污染加剧19.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A.创建旅游胜地,发展地方经济B.便于加强国防交流与合作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D.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20.人类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历程,认为可取的发展模式是( )A.先污染后治理B.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数量C.边污染边治理D.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二.综合题(共30分)21.读图分析回答(1)全球环境基金关注最主要的领域:A ,B ;(2)以上几项得到特别关注的原因是。

鲁教地理选修6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步测试

鲁教地理选修6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步测试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步测试 1课时[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关于大气环境问题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酸雨、全球变暖均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有关B •二氧化碳的增多与毁林有关C. 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减少完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D. 大气保温气体的增多主要是近百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 2 •为了保护臭氧层,我们应该 () A .保护森林B.采用新能源,代替煤炭C.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D .人工制取臭氧,向大气排放[能力训练]1、双项选择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这是人类历史上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判断 3. 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 •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 C .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恶化 4•图中问题①、②产生的后果分别是 3-4 题。

B .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 D .酸雨污染、气候变暖( )A .引发赤潮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B .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C .酸雨现象;气候恶化5.不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D .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洪水灾害增多A .光污染B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C .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D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第 3-4 题)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据此回答 6 —7 题。

6 •温室气体主要指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氮D •甲烷7•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会导致全球气温增高。

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 )A •两极冰雪大量融化,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B •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增加C•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降低D •将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三、综合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鲁教版地理选修6《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word同步测试

鲁教版地理选修6《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word同步测试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是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2、我国下列地区中,由于首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而形成重酸雨区的是()A、河西走廊B、松嫩平原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3、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来源和产生的危害分别是()A、燃烧煤炭、酸雨B、燃烧石油、臭氧层破坏C、汽车尾气、酸雨D、空调冰箱、光化学烟雾4、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①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5、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是()A、德国境内莱茵河的污染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6、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与下列那种人地观相吻合?()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B、改造自然求发展的观点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D、人定胜天的观点7、下列不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是()A、征服自然B、尊重自然生态和谐与稳定C、人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D、人地归一8、可有效减缓物种灭绝速度的人类行为有()①改善野生支票物的生存环境②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③禁止捕猎珍稀野生运动④减少各种废弃物的排放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此完成9-10题。

9.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10.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

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11、读下图,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示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污染控制费用包括污染赔罚款和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

鲁教版地理选修6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2

鲁教版地理选修6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2

第一单元环境和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人类环境有别于其它的生物环境。

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通常所说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2.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的一组是()A.土地、岩石、矿物B.村落、城市、泰山游览区C.阳光、水、大气D.丘陵缓坡、人工草场、水产养殖场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

完成3—4题。

3.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A.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B.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4.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C.工业社会开始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5.下列选项不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大漠盐湖B.极地苔原C.畜群牧场D.高山草甸6.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C.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D.环境的发展具有自我的规律,人类应服从环境7.生态系统的基础与和核心的是() A.土壤B.植被C.水文D.大气8.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B.环境发展的必然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要求。

据此回答9—10题:9.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积极发展国家工业C.积极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D.治理污染10.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总量D.改善生态环境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11—12题:1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1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高中地理 专题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练习 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 专题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练习 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试题

专题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回答1~2题。

1.该地( )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 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c河流含抄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2.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湖c退耕还牧 D毁林开荒某大城市每天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510万吨.其中约400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流经该市的河流中,造成河流终年黑臭。

据此回答3-4题。

3该市排入江河的污水来源是 (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 B上游来水 c海上倒灌 D以上各项均是4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你认为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近期解决办法是 ( )A大力抽取地下水 B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河段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关闭所有化工厂 D海水淡化(2005年XX一模)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据此回答5-7。

5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6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7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是 ( )A大型港口的建设 B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c在大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 D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美丽富饶岛屿,曾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天堂”,然而近年来.垒球气温变暖引起海水的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胁到该岛屿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断腐烂,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这四处风景地中属于自然环境的是()1.(2)松赞林寺景观图反映的各种环境要素中最主要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1)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四处风景地中横店影视城和松赞林寺属于人类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是社会环境元谋土林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千湖山是洼地积水成湖属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是自然环境故选C【答案】D【解析】(2)横店影视城和松赞林寺属于人类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是社会环境其中松赞林寺主要是藏传佛教寺院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宗教信仰所以D正确故选D2.(1)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是因为其位于()2.(2)日本消费水平高但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 太平洋板块内部B.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C. 亚欧板块内部D.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答案】D【解析】(1)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D【答案】B【解析】(2)日本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但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或国家的资源提高本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故选B3.(1)PM2.5增多引发的突出环境问题是()3.(2)推断该市PM2.5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是()A. 全球变暖B. 生态破坏C. 资源枯竭D. 大气污染【答案】D【解析】(1)PM2.5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及工厂排放因此PM2.5增多会污染大气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解析】(2)由表可知煤化工区PM2.5浓度最大燃煤污染大并且煤化工区车流量大尾气排放也多 D符合题意故选D4.(1)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4.(2)该环境问题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有()A. 气候的周期性波动B. 人口过多呼出的二氧化碳太多C. 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D. 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答案】D【解析】(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地区冰川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造成的故选D【答案】C【解析】(2)全球变暖会造成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会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不同地区降水有不同的变化耕地面积有的地方会增加有的地方会减小与火山地震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C5.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列和制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三同时”是指()A.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B. 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C.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统一D.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答案】A【解析】“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6.(1)与图中A、B、C、D箭头表示的意义相匹配的内容依次是()①铁矿石、石油②煤渣、污水③酸雨、生态恢复④围湖造田、废物利用6.(2)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A①、B②、C③、D④B. A①、B②、C④、D③C. A②、B①、C③、D④D. A②、B①、C④、D③【答案】A【解析】(1)①铁矿石、水产品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即为A②煤渣、污水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即为B③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是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即为C④围湖造田和废物利用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即为D故选A【答案】C【解析】(2)读图可知箭头A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只要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超过环境提供资源的能力和自净能力产生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就小且人类与环境是可以统一的不定是对立的两者关系是可以协调的 AB错误箭头B表示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如果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性环境问题 C正确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被影响的自然环境会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D错误故选C7.(1)北方城市来说树穴裸露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7.(2)树穴铺设树池篦子后可以()①减少降水对树穴的冲刷②保持树木根部土壤疏松③阻止其他植物生长④减少水污染A. 扬尘增加B. 生态破坏C. 酸雨多发D. 土壤盐碱化【答案】A【解析】(1)读材料可知树穴是人行道的树脚留出供树呼吸的方形小槽而北方城市在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因此树穴裸露容易使扬尘增多故选A【答案】A【解析】(2)树池篦子可以有效减少降水对树穴的冲刷减少行人踩踏的影响保持树木根部土壤疏松①②正确故选A8.(1)有关一次性塑料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俗称白色污染②无法回收利用③大都难以降解④仅造成视觉污染8.(2)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能为“美丽中国”做到的行动有()①参与环保公益宣传活动②用塑料袋购物③参加植树活动④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⑤使用一次性餐具⑥节水节电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A【解析】(1)一次性塑料污染俗称白色污染大都难以降解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回收利用该污染不仅造成视觉污染还会带来不良刺激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深层次的破坏故选A【答案】C【解析】(2)参与环保公益宣传活动、参加植树活动、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节水节电都是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能为“美丽中国”做到的行动而用塑料袋购物会增加塑料污染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间接破坏森林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都不是环保行为故选C9.(1)材料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按性质属于()9.(2)其他国家把电子垃圾运输到“世界垃圾终点站” 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 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B. 环境污染问题C. 生态破坏问慝D.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答案】B【解析】(1)电子废弃物相当于电子垃圾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属于环境污染故选B【答案】C【解析】(2)其他国家把电子垃圾运输到“世界垃圾终点站” 也就是让中国承担他国的污染问题影响中国的发展及环境这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观念故选C10.(1)下列图片中的环境因素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是()10.(2)下列不是社会环境或社会环境因素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1)图片①是稻田②是水乡③是放牧的羊群只有④是人类没有干预、改造的荒漠故选D【答案】D【解析】(2)梯田、周口店人类遗址、城市或乡村是人类改造过的人工环境不属于自然环境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自然环境不属于社会环境故选D11.(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11.(2)图中问题①②产生的后果分别是()A. 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B. 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C. 酸雨污染、气候变暖D. 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答案】D【解析】(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降雨后含有大量泥沙的径流入河有水土流失问题工厂污染直接排放入河流有水环境恶化水污染问题 D对故选D【答案】C【解析】(2)图中问题①产生的后果是水污染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②产生的后果是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大河道泥沙淤积洪水灾害增多 C对河水污染不一定引发赤潮现象水土流失与臭氧层出现空洞无关 A错植被破坏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大 B错植被破坏不是酸雨现象形成原因水污染导致水质恶化不是气候恶化 D错故选C12.(1)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12.(2)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①煤—电—钢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电—铝A. 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B. 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C. 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D. 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答案】C【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矿产资源丰富重化工业污染大故选C【答案】D【解析】(2)贵州煤、铝资源丰富故可以围绕两种资源构建煤—焦—化煤—电—铝贵州缺铁无法发展煤—铁—钢故选D13.(1)浙江省温州市与湖北并不相邻但也成为疫情较严重地区主要原因是()①外出经商人员多②打工回乡人口多③春节回鄂聚会多④流动人员防疫意识差13.(2)为了防止类似疫情今后在全国再次暴发宜采取的措施有()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C【解析】在武汉的温州人以经商为主如果他们有回家过年的打算而是提前数日返温由于春节前一周人们的防范意识较差也不用测体温①④正确地处东部经济地带的温州比中部地区的武汉经济更为发达浙江温州人不可能到武汉去打工如果浙江温州人春节回鄂聚会受武汉封城影响不能返回温州③错误【答案】B【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寄宿于野生动物身上所以为了防止类似疫情今后在全国再次暴发严厉禁止猎杀食用野生动物 B正确14.(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14.(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 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 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 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 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答案】B【解析】(1)根据图例所示位置图中①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的沙漠气候区反映的是荒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欧洲发达国家反映的是酸雨问题③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反映的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地区反映的是农田土壤侵蚀问题⑤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浅海区域所反映的是海域污染问题 B对 A、C、D错故选B【答案】D【解析】(2)图中②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欧洲的酸雨类型是硝酸型主要与燃煤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氮气体有关相关的污染物有工业排放的废气、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废气等 A、B、C有关无关的污染物是建筑工地扬尘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5.(1)分析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5.(2)结合材料二说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答案】(1)乡镇工业企业的盲目发展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农民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不合理对土地造成污染【解析】(1)由材料一“该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污染物排放过多造成主要包括工业排污和农业排污【答案】(2)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副多种经营模式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新能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解析】(2)读图可知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有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沼气新能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等16.(1)布瓦凯市以天然降水和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但有近100万人缺水请分析布瓦凯市缺水的主要自然原因并提出解决该市缺水问题的工程措施16.(2)科特迪瓦当地牧民每年赶着大量牲畜于11月南迁次年6月北移近年来该地区植被退化严重请指出科特迪瓦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答案】(1)自然原因地势较高附近河流不能自流到城市内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大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解析】(1)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布瓦凯地势较高附近河流的水不能自流到布瓦凯布瓦凯属热带草原气候气温较高蒸发旺盛降水季节变化大水资源短缺解决措施可以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答案】(2)环境问题荒漠化危害土地退化贫困加剧【解析】(2)科特迪瓦为热带草原气候区过度开发造成土地荒漠化严重荒漠化造成土地退化贫困加剧17.(1)A图反映出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A图中主要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17.(3)图B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A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土地荒莫化, 全球变暖【解析】(1)读图可知废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污水排放造成水污染火车等产生的噪音造成噪声污染乱砍滥伐造成土地荒漠化地球出汗表示全球变暖乱砍滥伐植被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所以A图反映出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莫化、全球变暖【答案】(2)火山爆发, 海啸【解析】(2)读A图可知火山爆发和海啸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答案】(3)全球变暖、冰JI融化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 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₂, 乱砍滥伐使森林咸少对CO₂吸收量减少【解析】(3)读图B可知全球变暖、冰JI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据图A分析产生这些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变暖引起的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₂ 乱砍滥伐使森林咸少对CO₂吸收量减少。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6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反映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1.(2)下列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A. 经济持续发展B. 社会持续发展C. 生态持续发展D. 文化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1)绿水青山代表着生态环境金山银山代表着经济发展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出的是生态可持续发展 C项正确故选C【答案】D【解析】(2)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清洁生产包括能源的使用、生产过程以及产品 A项错误 D项正确自然资源的开采应该是适度开采全面关停污染企业不现实 B、C 项错误故选D2.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有()A. 乡村只有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B. 乡村环境问题主要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不合理而形成C. 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D. 环境问题都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3.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 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 若箭头a、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过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 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答案】C【解析】由题知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源的速度超过环境所能供给的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则都会产生环境问题4.(1)据图可知()4.(2)北京与长沙相比()A. 锋线附近的雨区是暖锋形成的锋面雨B. 此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天气C. 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低温冻害天气D. 锋面形成于低压槽【答案】【解析】【答案】【解析】5.(1)下列关于该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5.(2)根据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推测该湖区周围的人类活动集中分布于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夏季叶绿素a含量高是因为水温高利于藻类繁殖②受夏季风影响藻类植物漂向北部使北部湖区叶绿素a含量高③疏通河道增加湖水流动性可有效缓解湖泊水体富营养化④扩大湖泊水产养殖规模既可缓解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又可增加经济收入A. 7月该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B. 北部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南部湖区C. 湖心区水体富营养化季节变化小D. 冬季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空间差异大【答案】B【解析】(1)读图根据不同区域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曲线形态判断总体而言夏、秋季节(7—10月)水体富营养化严但湖泊不同区域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时间不一致 A错西北部和东北部叶绿素a含量较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叶绿素a含量高说明北部湖区富营养化比南部湖区严重 B对湖心区水体富营养化季节变化较大 C错冬季湖泊不同区域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曲线差异较小说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空间差异小 D错故选B【答案】D【解析】(2)由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曲线可知该湖区西北部和东北部的叶绿素a含量较高说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引起的水质污染较严重这与周围人口密度较大、生活污水排放较多有密切关系故选D【答案】A【解析】(3)夏季气温高有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①对该湖泊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藻类植物漂向北部使北部湖区叶绿素a含量高②对疏通河道增加湖水的流动性加快水循环,提高湖泊自净能力可有效缓解湖泊水体富营养化③对扩大湖泊水产养殖规模虽然增加了经济收人但会加剧湖泊污染不能缓解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故选A6.(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6.(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土壤、水源B. 地形、河流C. 风向、地势D. 光热、降水【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7.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B. 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之路C. 环境效益突现,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发展经济的地位之上D. 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任其发展,顺其自然【答案】A【解析】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保护环境十分重要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 A正确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教训是惨痛的发展中国家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之老路 B错误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时进行 C错误地球的自我调节有一定得限度不能任其发展超过环境承载力 D错误故选A.8.(1)烟瘴挂大峡谷成为长江上游野生动物“诺亚方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低热量充足②相对高差大气候差异大③人类的特殊保护④环境封闭人类活动少8.(2)推测牙哥水电站未获核准的原因可能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②③【答案】C【解析】(1)烟瘴挂大峡谷位于三江源核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的第一个大峡谷这里人迹罕至烟瘴挂大峡谷成为长江游游野生动物“诺业方舟”的主要原因是相对高差大气候差异大②对青藏高原热量不足①错环境封闭人类活动少④对③错 C对 A、B、D错故选C【答案】D【解析】(2)水电站建设库区蓄水会淹没许多区域的植被牙哥水电站未获核准的原因可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D对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较小 A错人迹罕至文物古迹少 B错该地人类活动少没有污水排放不会影响水质 C错故选D9.(1)近年来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①大量消耗资源②大量排放污染物③科教投人入不足④人口增长缓慢9.(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①社会保障建设②经济基础建设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④生态与环境建设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答案】A【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发展支持系统(经济)发展最快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接近120 而此过程中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和生存支持系统(资源、农业)发展缓慢所以经济的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导致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故选A【答案】D【解析】(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注重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的改善、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存支持系统(资源、农业)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减少洪涝灾害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故选D10.(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10.(2)有关追求经济增长的观点不正确的是()10.(3)下列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 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 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答案】D【解析】(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A错误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错误人类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口 C错误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D正确故选D【答案】C【解析】(2)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它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C错误故选C【答案】C【解析】(3)云南元阳梯田、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土地、新西兰的畜群牧场均受人类活动的改造 A、B、D错误新疆的大漠盐湖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为天然环境 C正确故选C11.(1)不锈钢箔材()①市场狭小②产品附加值高③主要应用于高端领域④适选择铁路运输11.(2)精带公司的产品升级将()①为本地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②助推高技术产业发展③加快高耗能产业转出④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2.(1)图2中的A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材料2 浙江省强烈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数据表12.(2)根据材料分析1987年衢州是强烈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比其他区域大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1987-2007年衢州市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请你写出两条衢州市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材料3 蚕桑的适养温度为20^\circ C -30^\circ C 生长周期约1个月.蚕桑饲养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本有“丝绸之府”的浙江从2008年到2016年蚕养殖量、蚕茧产量连续9年滑坡桑蚕养殖业陷入困境.有人建议将本地桑蚕养殖转移到广西一带.12.(3)请你写出赞成和反对桑蚕养殖转移的理由各一条.赞成 ________.反对 ________.【答案】林地【解析】读饼状图该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图2中的A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占54\% 应该是林地.【答案】地处河流(钱塘江)上游地势起伏大【解析】从图上可知该城市位于钱塘江上游地区水流大.地形则以山地丘陵为主从等高线看出等高线密集地表起伏大.人多地少乱砍乱伐严重植被面积减少.根据山区面积大地形坡度大等特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护坡工程的建设等工程措施.【答案】热量充足气候更加优越受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影响小劳动力廉价, 生产技术落后交通不便远离市场【解析】赞成桑蚕养殖转移理由是热量充足气候更加优越受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影响小劳动力廉价.不赞成桑蚕养殖转移理由是生产技术落后交通不便远离市场.13.(1)描述从1月底到2月初开始日本北海道北部沿岸纹别、网走、知床半岛等地观赏“流冰”的顺序指出导致流冰分布边界位置自北向南变化的主要因素13.(2)分析日本北海道东北部鄂霍次克海沿岸海域流冰形成的主要过程13.(3)观赏流冰是日本北海道的特色旅游项目但有些年份流冰量少甚至近海范围无冰可看分析形成的原因【答案】日本北海道北部沿岸纹别、网走、知床半岛等地由北至南迎来流冰接岸主要因素主要取决于冬季风和海流的共同作用【解析】读图纹别、网走、知床半岛纬度逐渐降低受海洋影响增加根据流冰分布线得出流冰扩散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扩散所以纹别、网走、知床半岛依次出现流冰冬季鄂霍次克海盛行西北季风且该处有向南的寒流所以流冰分布边界由西北向东南扩散【答案】冬季由于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气候严寒黑龙江干流和人海口的海水封冻冰情逐渐扩散到鄂霍次克海等海域(东北亚大陆沿岸海域)从黑龙江(俄罗斯阿穆尔河)等河流河口流出的流冰向东流入鄂霍次克海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海洋中自北向南的寒流不断加强受冬季风和南下的海流的共同作用从每年1月到3月大量来自河流的流冰和鄂霍茨克海的浮冰被带到北海道东北部鄂霍次克海沿岸海域 2月份是流冰的顶峰期【解析】鄂霍次克海海域较封闭与太平洋的海水交换少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河流入海口表层海水降温剧烈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而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较小、盐度较高而未冻结易形成流冰在西北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下被带到北海道北部的鄂霍次克海我国黑龙江气温低冬季易结冰在风力吹拂下被带到北海道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附近【答案】暖冬发生气温升高流冰的规模会相对萎缩或造成冰量少由于气温高流冰在接岸后冰块融化或因为风向及海潮影响流冰远离海岸造成近海范围无冰可看【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流冰主要来自北部的鄂霍次克海和陆地河流中暖冬发生时北部结冰少或者到北海道附近海域大量融化材料中提到流冰在近海几乎没有可能是在西北风和海潮的影响下带到远海14.(1)根据调查发现学校可能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环境污染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14.(2)根据研究成果小组成员向学校建议改善学校环境在学校周边进行绿化减少污染建议建造两条绿化带请用阴影在图中画出来分别标明D带和E带并在下面写出这两个绿化带的主要作用D、E绿化带共同作用________不同作用 D带________ E带________【答案】化工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 水泥厂的大气污染 , 铁路的噪声污染【解析】结合学校周边的环境分析钢铁厂可能会给学校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气物污染过境公路会给学校带来噪声污染【答案】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美化环境, 减轻噪声、美化环境【解析】依据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学校与工厂之间设置绿化带绿化带的作用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15.(1)推断茶卡盐湖湖盐的形成过程15.(2)盐湖边缘的湖盐杂质含量较高给湖盐加工带来一定困难说明湖盐中杂质的主要来源15.(3)分析茶卡盐湖的盐壳对修建运盐铁路的影响15.(4)1989年后铁路不再运盐当时有人提出拆除湖区铁路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茶卡盐湖原为古海洋经地壳运动隆起抬升成高盐度的内陆湖随后气候变干蒸发旺盛周边径流汇入少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不断上升(或湖水含盐量过饱和)盐类物质结晶析出(或多余的盐分沉积)【解析】(1)茶卡盐湖原为古海洋经地壳运动隆起抬升成高盐度的内陆湖随后气候变干蒸发旺盛周边径流汇入少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不断上升(或湖水含盐量过饱和)盐类物质结晶析出(或多余的盐分沉积)【答案】(2)深居内陆大陆性强盐湖周边多风化碎屑物(或气候干旱多风沙)过度放牧草地退化多裸露的沙土周边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解析】(2)深居内陆大陆性强盐湖周边多风化碎屑物(或气候干旱多风沙)过度放牧草地退化多裸露的沙土周边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答案】(3)有利盐壳表层积水浅利于铺设铁轨盐壳厚且坚硬铁轨不易塌陷不利湖盐对铁路设备腐蚀性强技术要求高【解析】(3)有利盐壳表层积水浅利于铺设铁轨盐壳厚且坚硬铁轨不易塌陷不利湖盐对铁路设备腐蚀性强技术要求高【答案】(4)赞同铁路的运盐功能已经丧失(或运盐改为船运)铁路运输及废弃的铁路设备破坏湖区自然景观污染环境不赞同拆除铁路恢复原有环境的成本较高(或拆除铁路成本较高)铁路可作为客运专线方便游客进入湖区观赏发展盐湖特色旅游(或铁路可作为旅游景观)【解析】(4)赞同铁路的运盐功能已经丧失(或运盐改为船运)铁路运输及废弃的铁路设备破坏湖区自然景观污染环境不赞同拆除铁路恢复原有环境的成本较高(或拆除铁路成本较高)铁路可作为客运专线方便游客进入湖区观赏发展盐湖特色旅游(或铁路可作为旅游景观)。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综合检测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综合检测 鲁教版选修6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综合检测鲁教版选修6(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人类和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又通过消费活动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对人类具有反馈作用。

据此回答1~2题。

1.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问题,下列问题不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A.乱占耕地,破坏土地资源B.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土地大面积塌陷C.城市人口猛增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D.有色金属冶炼产生“三废”污染环境2.下列现象哪些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的结果( )①某工厂把大量未处理的废水排入附近湖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②人们在火山山麓垦荒植树,火山爆发,火山喷发物毁坏了农田③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民辛勤劳动,培养成肥沃的水稻土,建成著名的鱼米之乡④珠江三角洲农民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形成著名的基塘生产环境A.①②B.①③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第1题,人类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这与人类自身生产造成人口剧增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不同。

第2题,环境的反馈作用,主要取决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虽能影响环境,但不属于环境的反馈作用。

【答案】 1.C 2.B“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 )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4.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高于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2 环境问题及其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2 环境问题及其

1.2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环境问题都是人为原因引起的C.环境问题包括自然灾害D.自然灾害包括环境问题2.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①滑坡、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毁坏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3.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自然原因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解放以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河北怀来沙漠离北京天安门已不足70千米。

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所造成;5%是由于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

据此完成4~5题。

4.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5.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 )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由于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造成的结果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土地推进的结果6.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只在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当代,人们正在积极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式解决环境问题二、综合题7.下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图中A、B两地区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正确选项填在代表A、B两地人地关系的关联图中。

①土地荒漠化②水土流失加剧③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④轮荒、开矿等破坏植被(2)由上题举例说明人口增长是导致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课后同步训练第一单元:训练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课后同步训练第一单元:训练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训练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读图,回答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和下列哪些过程有关( )A.ab B.acC.bd D.bc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读漫画《危险》,回答3~4题。

3.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当代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环境问题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微观损害的是( )A.烟雾弥漫B.河水变浊C.森林消失D.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毒化作用导致基因突变6.下列环境问题体现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性的是( )A.臭氧层空洞使全球受到紫外线辐射增强带来危害B.核泄漏、电磁波辐射引发的环境问题C.航天飞行引发的太空垃圾D.跨国水污染7.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北大西洋上空8.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各国共同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氯氟烃化合物的排放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的排放量2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

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该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10.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A.农村更多使用沼气来获得绿色能源B.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C.大力开发水能和核电D.大规模地发展第三产业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
1.下列关于环境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B.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以事务
C.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
D.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与人类相关的所有事物
2.下列属于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是()
A.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
B.“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
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
D.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
3.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A.山区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
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
D.过量抽取地下水
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更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5.当前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
A.环境污染严重
B.人口增长过快
C.人口素质太低
D.森林破坏严重
6.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A.环境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
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
D.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7.下列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是()
A.原始森林
B.城市聚落
C.极地苔原
D.荒漠流沙
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据图回答8~10:
8.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柏林 B.伦敦 C.旧金山 D.彼得堡
9.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0.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11.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2.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图7),回答13—15题。

13.图中a、b、c、d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14.与图中b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
15.图中c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a的频率④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②土地荒漠化的加剧③放射性物质泄漏④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C、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18.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森林面积减小,生物物种灭绝
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D、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19.对可持续发展首次作出明确定义的是:
A、《中国21世纪议程》
B、《吕氏春秋》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我们的大自然计划》
20.下列环境问题在工业文明以后新发生的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CO2的温室效应③水土流失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1.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下类属于一类的是:A、玻璃瓶、塑料袋 B、烂菜叶、果皮
C、旧报纸、易拉罐
D、废铜烂铁、破衣裤
22.某商场经营的下列四种产品中,有可能取得环境标志的是()
A、蟒蛇皮背包
B、含磷洗衣粉
C、一次性木筷
D、无氟冰箱
23.防治工业污染的最有效措施是()
A、实行末端治理
B、实行分散治理
C、控制污染物浓度
D、推行清洁生产
下表为某村土地利用有关资料.据此回答24—25题。

24.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文化景观应为
A.旱作耕地 B.缓坡梯田 C.草原牧场 D.水田景观
25..该区域文化景观形态的改变.主要原因是
A.耕作技术的提高 B.民族构成变化引起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人口减少
26.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已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该村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有:
A、城市化
B、建设成小城镇
C、发展绿色食品
D、发展生态旅游
27.减轻西北及华北冬季大气污染的可行措施有:
A、变分户燃煤取暖为集中供热
B、该季节停止各类建筑施工
C、将石油化工企业迁至南方
D、大力植树种草,减少裸地面积
28.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
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29.《京都议定书》是一个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最迟应在2002年实施,但时至今日,某些发达国家尚未正式批准这一议定书。

发达国家的这一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破坏性原则
30.以下一些主张和观点,哪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B、发达国家应当停止过度消费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环境保护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二、综合题
31.读下面“人类发展和生产生活与环境质量下降的因果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
A.生产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对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
C.生产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向__________发展,表明人类同环境关系的_____________。

然而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促使二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A、B两幅图,回答:
⑴.A图反映出的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A图中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图B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A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各种污染,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⑸.噪声污染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B 6.A 7.B 8.B 9.D 10.A
11.D 12.B 13.B 14.D 15.B 16.D 17.D 18.D 19.A 20.A 21.B 22.D 23.D 24.A 25.B 26.D 27.A 28.D 29.C 30.C
31.⑴.过大;滥采滥用;违背自然规律;自然资源⑵.恶性;对立;协调统一32.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气温升高⑵.火山爆发;海啸;氟骨症⑶.全球升温、冰川融化,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2.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CO2吸收量少⑷.氟氯烃化合物⑸.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