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导管
肺动脉导管置管术
肺动脉导管(Swan-Ganz)导管置管术[插管前准备]1.向病人或家属充分解释相关问题。
2.病人应适当镇痛镇静。
3.准备急救设备及药品,如除颤器、利多卡因、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4.检查插管所需的器械是否齐全、配套。
5.预先用5Ing/dl的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并排除导管内空气,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并分别封闭导管的各个接口。
6.如果插管将在压力波形引导下进行,则应当将压力传感器与导管的远端接口相连接,并检查压力监测仪上的压力曲线是否显示良好。
[插管途径的选择]插入Swan-Ganz导管途径的选择应注意到达右心房的距离、导管是否容易通过、是否容易调整导管位置、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病人的耐受程度、体表固定是否容易以及局部受污染的可能性。
常用的插管部位有以下几种。
·1.颈内静脉。
2.锁骨下静脉。
3.颈外静脉。
4.贵要静脉。
5.股静脉。
[导管的插入步骤]1.需要接受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人往往都是危重病人,不宜被搬动。
插入Swan-Ganz导管的操作多是在床旁进行。
所以,根据压力波形插入Swan-Ganz导管是最常用的方法。
(1)应用Seldinger方法将外套管插人静脉内,然后把Swan-Ganz导管经外套管小心送至中心静脉内。
(2)确认监测仪上显示导管远端开口处的压力变化波形,根据压力波形的变化判断导管顶端的位置。
(3)逐渐送人导管,当导管顶端进入右心房后,压力显示则出现典型的心房压力波形,表现为a、c、v波,压力波动的幅度为0~8mmHg。
(4)将气囊充气1ml,继续向前送入导管。
在一部分病人,由于三尖瓣的病理性或生理性因素,可能会导致充气的气囊通过困难。
这种情况下,可在导管顶端通过三尖瓣后再立即将气囊充气。
(5)如出现压力波形突然出现明显改变:收缩压明显升高,可达25mmHg左右,舒张压不变或略有下降,可达0~5mmHg,脉压明显增大,压力曲线的上升支带有顿挫。
这种波形提示导管的顶端已经进入右心室。
心脏复苏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心脏复苏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心脏复苏是指对心跳和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急救的一种紧急处理方法。
在进行心脏复苏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可以直接指导我们的急救措施。
本文将介绍心脏复苏中常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无创监测方法1. 体温监测在心脏复苏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体温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体温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患者的代谢和循环状态。
无创体温监测一般通过额温枪或耳温计来实现,这些设备操作简便,能够迅速测量患者的体温。
2. 血压监测血压监测在心脏复苏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无创血压监测方法有血压袖带法和脉搏波形分析法。
其中,血压袖带法通过充气和放气袖带来检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脉搏波形分析法则通过记录脉搏波形来间接测量患者的血压。
3. 心电图监测心电图监测是心脏复苏中必备的监测方法之一。
心电图能够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心脏电活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等问题。
目前,常用的心电图监测设备有传统的心电图机和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它们都能够快速地记录和显示患者的心电图。
二、有创监测方法1. 动脉穿刺监测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无创监测方法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此时,需要采用有创监测方法,如动脉穿刺监测。
动脉穿刺监测可以通过插入一根导管到动脉内,以连续监测患者的动脉压力和动脉氧饱和度。
2. 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监测是一种通过插入导管到患者体内,直接监测中心静脉压力和血液氧饱和度的方法。
这种监测方法需要在严密无菌的条件下进行,一般适用于需要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和血液氧合情况的患者。
3. 肺动脉导管监测肺动脉导管监测是一种通过插入导管到患者肺动脉内,以监测心输出量和血液氧合情况的方法。
肺动脉导管监测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但由于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有专业技能的医务人员进行。
三、监测方法的选择与注意事项在选择心脏复苏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患者情况和操作条件来决定。
肺动脉导管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肺动脉导管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强调以保护左心为重点的治疗观点是由于左心执行心脏最重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PAWP和心排量(CO)等反映左心功能的指标是循环监测中最重要的项目。
行此检查可借助Swan-Ganz导管,该管兼有测压和测量CO的作用。
压力监测包括RAP、肺动脉压(PAP)和PAWP。
依据这些参数并结合血压、心率等还可进一步计算出左、右心室作功(LVW、RVW)、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和每搏血量(SV)等一系列有用的循环生理参数。
此外,通过Swan-Ganz导管还可方便地抽取混合静脉血(V)进行分析,它对了解循环,特别是外周代谢也是一项十分有用的指标。
上述这些作用显著地扩展了临床监测的视野和准确性。
因此,将Swan-Ganz导管引进入临床是监测技术一个重大进步,对ICU的发展起了极大促进作用。
近年来,人们正付出努力使上述循环监测项目向无创方向发展,并已研制出以阻抗法为原理的无创循环监测仪,但这项技术目前尚不够成熟,其准确性仍有待改进。
Swan-Ganz导管插入术的操作并不复杂,但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l.导管从腔静脉到肺动脉应在监视器上顺序显示右房、右室、肺动脉和肺动肺楔压不同特征的波形和压力(图9-2-l)。
如果由心房的波形和压力直接转入“楔入”的波形和压力,应高度怀疑导管误入颈静脉或下腔静脉属枝的可,并需由X线片证实。
作者即在上述情况中,有过将导管误插至肝静脉和肾静脉的经历。
据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血流滞缓和推进导管用力不当有关,使得气囊失去导向作用而变成纯粹的“盲插”。
因此,在休克、心房较大或心肌收缩乏力的病人,操作要有耐心并注意技巧。
2.在解剖上,肺脏可以被理想地划分为上、中、下三带。
在上带、肺血管静脉端压力(Pv)<肺血管动脉端压力(Pa) <肺内压PA,因此血管呈闭合状;在中带,Pa>PA>Pv,血流仍不通畅;在下带,Pa>Pv>PA,血管开放。
PICCO监测_护理
PICCO监测_护理PICCO(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监测是指通过使用肺动脉导管连续监测心输出量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插入一根导管到肺动脉,测量心输出量和其他相关参数,提供有关患者心血管状态的详细信息。
PICCO监测在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评估和指导患者的治疗,优化液体管理和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
在PICCO监测中使用的导管可以插入到患者的中心静脉或股静脉,并通过心脏到达肺动脉。
导管的末端被放置在肺动脉的分叉处,并测量输送至肺部以及心脏中的血液流速。
这些监测参数可以提供给医生和护士了解患者的循环状态,以及对药物和液体治疗的反应。
PICCO监测最主要的一个参数是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
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从心脏泵出到全身循环系统的血液量。
这个参数可以用来评估心功能,并指导心血管的治疗。
心输出量的测量可以通过热稀释(Thermodilution)方法或锂离子稀释(Lithium Dilution)方法实现。
热稀释法是使用冷静水作为稀释剂,通过在导管中注入一个恒定温度和恒定流速的稀释剂,然后测量进入肺动脉的稀释剂温度变化来计算心输出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密切注意温度变化和导管插入位置。
锂离子稀释法是使用含有锂离子的溶液作为稀释剂,通过测量稀释剂中锂离子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心输出量。
这种方法不受温度和导管插入位置的影响,但需要一个特殊的设备来测量溶液中锂离子的浓度。
除了心输出量,PICCO监测还可以提供其他循环参数的测量,包括全身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指数(Cardiac Index, CI)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评估循环状态,指导液体管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中心静脉导管缩略语 -回复
中心静脉导管缩略语-回复问题并提供详细解释和信息。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一种置放于大血管中的管状装置,通常用于提供长期静脉通路或监测中心静脉压力。
CVC的应用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操作之一,它为患者提供了多种便利,例如可供营养支持,输血,药物输注,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在临床应用中,中心静脉导管有许多缩写形式,这些缩写通常用于医疗文件的记录和沟通。
本文将逐步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心静脉导管缩略语,并解释其含义。
1. CV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中心静脉导管是指将导管插入或置于人体的中心静脉(通常是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中的一种装置。
它可以使医生在需要时更容易获取患者的血液,或者进行输液和监测等操作。
2. PICC:经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皮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通过患者的外周血管插入身体的导管,然后导管被推进到近心端位置,以便提供长期静脉通路。
与传统的CVC不同,PICC 通常插入上臂的穿刺点,然后穿过肱静脉,到达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入口。
3. CVP:中心静脉压力(Central Venous Pressure)中心静脉压力是指在心脏注射液体时,心脏对静脉血液容量的负荷能力。
CVP的测量通常通过CVC的导管来完成,这使得医生能够直接测量或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力。
CVP值对于了解患者的血容量,评估心脏收缩力和评估静脉回流状况都非常重要。
4. PAC: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肺动脉导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CVC,它可以插入到肺动脉进行测量和监测。
PAC通过PAC的导管可以获得肺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参数、肺动脉压力和心脏指数等重要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肺动脉疾病的患者非常有帮助。
5. DVT: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栓阻塞了深静脉,通常发生在下肢、髋部或股静脉等处。
小儿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应用
辅助诊断肺动脉高压
详细描述
通过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力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辅助医生对疑似肺动 脉高压患儿进行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案例二:监测应用案例
总结词
实时监测病情变化
详细描述
在重症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肺动脉漂浮导管实时监测肺动脉压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发现病情恶化并调 整治疗方案。
小儿肺动脉漂浮导管 的应用
目 录
• 引言 • 小儿肺动脉漂浮导管的介绍 • 小儿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应用范围 • 小儿肺动脉漂浮导管的优缺点分析 • 小儿肺动脉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案例 • 小儿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
小儿肺动脉漂浮导管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诊断小儿心脏疾病的医疗设备。随着小儿 心脏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对小儿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应用需求也日益增加。
03
小儿肺动脉漂浮导管的 应用范围
诊断应用
诊断肺动脉高压
诊断肺部疾病
通过测量肺动脉压力和计算肺血管阻 力,评估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和类型, 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肺动脉漂浮导管可帮助诊断肺部疾病, 如肺栓塞、肺动脉狭窄等,通过导管 检查可获取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
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漂浮导管可用于诊断先天性心 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通过导管检查可获取心导管压力曲线 和血流动力学数据。
治疗应用
1 2 3
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
通过肺动脉漂浮导管获取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 助于确定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的药物选择和剂量 调整。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肺动脉漂浮导管可 用于引导和监测介入器材的放置和释放,提高手 术成功率。
呼吸机参数调整
肺动脉导管临床应用
案例三:心脏手术中的肺动脉导管应用
总结词
在心脏手术中,肺动脉导管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 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指导手术操作 ,提高手术成功率。
详细描述
在心脏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需要密 切监测。肺动脉导管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速度、血 流量、血管阻力等参数,帮助医生判断手术效果和病情 变化。例如,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肺 动脉导管的监测结果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成功。此外,肺 动脉导管还可以用于指导术后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
未来研究将致力于进一步优化肺动脉导管技术, 提高其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扩大肺动脉导管的应用范围
随着研究的深入,肺动脉导管的应用范围将进一 步扩大,有望在更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加强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的结合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的结合, 以提高肺动脉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
06
肺动脉导管的临床应用案例 分享
案例一: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总结词
肺动脉导管在重症患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为医生提供了准确、实时的数据,有助于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详细描述
重症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肺动脉导管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速度、血 流量、血管阻力等参数,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变化,指导治疗。例如,当患者血压下降时,医生可以根据肺动脉导 管的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处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对导管和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护理;出现 感染症状时,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ICU护理中的肺动脉导管插管技术
ICU护理中的肺动脉导管插管技术ICU(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内最为关键和复杂的部门之一,需要应对各种危重疾病和紧急情况。
肺动脉导管插管技术作为ICU护理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监测与调节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ICU护理中的肺动脉导管插管技术进行探讨。
一、肺动脉导管插管技术简介肺动脉导管插管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监测和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方法。
其通过将一根细长的导管插入患者的肺动脉中,可以实时监测诸如血压、心输出量、肺动脉嵌顿压等重要指标,为医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指导治疗决策。
二、肺动脉导管插管技术的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在进行肺动脉导管插管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血管条件、皮肤情况以及血液凝结功能等。
在确认患者适合进行此项操作后,进行必要的器材准备。
2. 无菌操作:肺动脉导管插管需要采用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风险。
护士要严格执行手部消毒,并采用无菌巾覆盖患者的手、口、鼻等开放区域。
3. 导管插入:选择适当的插入部位,通常为股动脉或锁骨下静脉。
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导管插入技巧,并在行动作时保持稳定和准确。
插入导管后,需要对其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导管尖端恰好位于肺动脉。
4. 导管固定:插管完成后,需要对导管进行固定,以防止脱出或误位。
常见的固定方法有使用导管扣带、胸针或无菌敷料。
5. 监测和观察:插管完成后,即可连通设备进行监测。
护士应密切观察插管部位的情况,如有发红、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同时,需要监测导管连接的监测仪器的参数,并进行记录。
三、肺动脉导管插管技术的注意事项1. 风险评估与预防:在进行肺动脉导管插管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相关风险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例如针对出血风险的预防。
2. 感染控制:肺动脉导管插管是一项影响感染风险的操作。
护士应通过无菌操作、正确的导管固定和定期更换导管等措施来控制感染的发生。
3. 导管位置确认:插管后,应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导管位置的确认。
肺动脉漂浮导管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感染
预防: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洗手依从性。
2、置管部位保持干燥,每七天更换敷料,如遇敷料浸湿或污染及时更换
3、对可疑导管相关感染进行血培养监测。
4、尽量缩短置管时间,导管最长留置10天。
2、导管移位
预防:
1、护理时需定时检查导管的刻度及位置。
2、整理固定好导管,用无菌治疗巾包好,预留足够长度,避免牵拉导管。
3、心率失常
预防:
在导管顶端进入右心房后应向导管气囊充气1.0~1.5ml,将患者头部抬高5°,右侧倾斜卧位,轻柔缓慢送管,如心律、心率变化,则应停止操作。
4、导管扭曲打结
预防:
在插入导管过程中注意观察监护仪的波形,导管送入15cm以上仍无压力变化,需考虑导管打圈或缠绕,应缓慢撤回再送管,插管过程中应避免插入过长。
拔管时也要防止打结。
如遇到退出不顺时,不能强行退出,应送如2~3 cm再退出,防止打结缠绕得更紧,造成拔管困难。
5、气毒破裂
预防:
1、管前检查气囊的完整性。
2、充气时应缓慢,避免频繁充气测量,测量完及时放气。
3、充气时间应小于15s。
处理:
如发现充气时不会自动回气或有血液,则怀疑气囊破裂,应即刻停止充气,注射器做“不能充气”标识提醒,报告医生及时拔管。
6、导管堵塞
原因
三通关闭或管路打折,使管路内压力减少而造成管道堵塞。
预防
1、肝素盐水持续冲管,12.5u/ml肝素盐水持续冲管,压力300mmHg。
2、定期检查管路三通是否关闭或管路是否打折并及时纠正。
动脉导管的固定方法(一)
动脉导管的固定方法(一)动脉导管的固定1. 引言动脉导管是新生儿体内连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重要血管。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动脉导管进行固定以确保血液正常流动,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脉导管固定方法。
2. 方法一:手术固定手术固定是对动脉导管进行外科手术操作,将其牢固地固定在适当位置。
2.1 手术准备•准备手术器械和材料•麻醉患者2.2手术步骤1.打开手术切口2.寻找并暴露动脉导管3.使用缝针或缝线将动脉导管固定在血管周围组织上4.清洗伤口并缝合切口3. 方法二:药物固定药物固定是通过注射药物来实现动脉导管的固定,这种方法不需要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小。
3.1 药物选择•孟鲁司特:可通过抑制激活的导管收缩肌束来达到固定的效果•酮洛新:可减少导管内的血液流量从而固定导管3.2 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注射2.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动脉导管得到良好的固定效果3.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4. 方法三:器械固定器械固定是利用特殊的器械将动脉导管固定在适当位置,它可以是一种单独的器械或结合其他器械使用。
4.1 器械选择•导管夹:可以将导管固定在动脉周围组织上,确保其位置不发生移动•弹力带:可以将导管与其他部位连接,增加固定效果4.2 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的器械,并根据器械说明书进行正确的使用2.将器械固定在动脉导管上,确保其位置牢固3.定期检查器械的状态,如有需要及时更换或调整5. 结论动脉导管的固定是保障新生儿血液循环正常的重要措施。
手术固定、药物固定和器械固定是常见的固定方法,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固定动脉导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医生在使用不同的固定方法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最终目标是确保动脉导管的固定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命健康。
5.1 手术固定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手术固定可以实现牢固的导管固定,保证固定效果可靠。
肺动脉导管参数的分析与整合
肺动脉导管参数的分析与整合
肺动脉导管监测是指通过向肺动脉内置入导管,实时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
肺动脉导管参数主要包括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收缩压(PAP)、肺动脉嵌顿压(PAWP)和心输出量(CO),是重症患者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各个参数的意义和分析方法入手,阐述肺动脉导管参数的整合。
一、中心静脉压(CVP)
中心静脉压是指血液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汇入右心房时,该腔内的压力水平。
CVP反映了右心房容积负荷的大小,也是心脏前负荷的指标。
正常成人CVP值在2-8mmHg之间。
CVP高于正常值提示心脏前负荷过高,可能与肺水肿、急性肾损伤、肝功能不全等疾病有关。
CVP低于正常值则提示心脏前负荷过低,身体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可能与失血、脱水、感染等有关。
二、肺动脉收缩压(PAP)
肺动脉收缩压是指血液经过右心室被排入肺动脉时,产生的最高压力。
PAP反映了右心室的收缩能力和肺循环的阻力。
正常成人PAP值在15-30mmHg之间。
PAP高于正常值提示右心室负荷过重,可能与肺栓塞、慢性肺疾病等有关。
PAP低于正常值提示右心室负荷过轻,也可能与心脏瓣膜狭窄等有关。
三、肺动脉嵌顿压(PAWP)
1。
肺动脉导管
肺动脉插管操作 Swan-Ganz导管
适应证
严重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和严重创伤性 休克); 右心衰、肺动脉高压、严重腹水和慢性阻塞性肺疾 患; 左心功能不全(EF<40%或CI<2.0L/(min.m2); 心源性、低血容量感染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大量失血或体液改变;低心排综合征; 心脏大血管手术估计伴大出血或大量体液丧失;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用强心药维恃; 主动脉手术需钳闭主动脉者。
绝对禁忌证
二尖瓣或肺动脉瓣狭窄 右心房或右心室内肿块 (肿瘤或血栓 形成) 法乐四联症
相对禁忌证
手术病人伴有心律失常 凝血障碍 近期置起搏器者
肺动脉插管操作 导管路径
置管位置
径路
颈内静脉
上腔静脉 股静脉 右肘前窝右心房交界距离(cm)
15-20
10-15 30 40
左肘前窝
50
压力波形变化
正常值
部 位
右心房压 右心室收缩期末压,舒张期末压 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 平均肺动脉压 肺小动脉嵌压 左心房压 左心室舒张期末压 左心室收缩压
平 均
0.67(5) 3.3/0.67(25/5) 3.1/1.2(23/9) 2.0(15) 1.3(10) 1.06(8) 1.06(8) 17.3(130)
肺动脉导管安全使用指南
对于高危病人,导管定位在接近肺门处 只有在必要时测定肺动脉楔压 缩短时间 避免长时间楔压操作 气囊楔在肺动脉时不要冲导管
肺动脉楔嵌压变化意义
PCWP 20-24 mmHg——左室功能不佳 18-20 mmHg——肺开始充血 21-25 mmHg——轻~中度充血 26-30 mmHg——中~重度充血 >30 mmHg ——肺水肿
动脉导管名词解释
动脉导管名词解释
动脉导管是一种连接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血管结构,是胎儿时期特有的血管系统。
在胎儿期间,由于肺部还未充分发育,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胎儿的血液不含氧气,而是从母亲的胎盘中获取养分和氧气。
动脉导管的作用就是将富含氧的血液从主动脉输送到胎儿的循环系统中,以满足胎儿的生理需要。
出生后,由于肺部逐渐发育,能够进行气体交换,动脉导管会逐渐关闭。
在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应该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关闭,如果动脉导管未能及时关闭,就会形成动脉导管未闭症,导致血液从主动脉回流到肺动脉中,影响心脏和肺部功能,需要进行治疗。
肺动脉导管参数的分析与整合
肺动脉导管参数的分析与整合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是一种透过血管插入心脏至肺动脉进行测量的心血管监测仪器,其可进行心脏功能,肺循环以及液体平衡的监测,其监测指标包括了多种参数,比如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心指数(Cardiac Index)、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等。
合理评估这些参数有助于更好的进行病人管理,本文将会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和整合。
心输出量(CO)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从左心室中所释放出的血量,可以用来评估心脏的排血功能。
通过肺动脉导管,我们可以利用热稀释方法(Thermodilution)来测定CO。
通过前列腺素E1和硝普钠的扩血管作用,增加心脏的负担,进而导致CO的降低,这种情况可能意味着存在泵功能障碍如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
心指数(CI)心指数也是评估心脏排血功能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CI=CO/BSA(BSA为每平方米的身体表面积,可以根据公式BSA=0.20247 × 高(cm)0.725 × 体重(kg)0.425进行计算),其优点是比CO能更好地反映个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肺动脉楔压(PAWP)肺动脉楔压(PAWP)反映了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在正常情况下,它与左心房的压力相当,又称PCWP(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PAWP可以在肺动脉导管通过肺毛细血管(pulmonary capillary)时进行直接测定。
其变化可以反映左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的改变,但仅当左心管束错摆、二尖瓣反流等问题得到解决后,其数据才是可靠的。
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饱和度是指肺氧合作用中动脉血液氧气分压与氧结合力最高时的氧饱和度之比,可以在非侵入性监测中使用脉搏血氧仪进行测定。
在肺动脉导管的监测中,SpO2可以用于评估肺氧合作用是否正常,可指示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
肺动脉导管置入术
肺动脉导管置入术【目的】1.直接监测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心排出量(CO)、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
2.间接计算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每搏量指数(SVI)、左心室每搏功指数(LVSWI)、右心室每搏功指数(RVSWI)。
3.其他功能心内起搏、心内心电图描记。
【适应证】一般来说,对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氧合功能改变,或存有可能引起这些改变的危险因素的情况,都有应用肺动脉导管的指征,北京佑安医院肝脏移植手术常规置入肺动脉导管。
【禁忌证】1.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动脉内膜炎。
2.存在心内起搏器导联。
3.心脏束支传导阻滞,尤其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4.近期频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
5.严重的出血倾向。
6.心脏及大血管有附壁血栓。
7.心脏和(或)大血管解剖结构畸形。
【部位】肺动脉导管通过置入深静脉的鞘管插入。
可供鞘管置入的深静脉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贵要静脉和股静脉。
【准备工作】1.穿刺物品深静脉穿刺包、一次性鞘管套装、一次性肺动脉导管套装。
2.监测仪器多功能监护仪(心电图,有创压力监测,脉搏氧饱和度)。
3.急救物品除颤仪、利多卡因、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艾司洛尔等。
4.向患者告知操作的目的。
明确告知患者或家属适应证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操作步骤】1.监测生命体征。
2.穿刺部位消毒铺巾,深静脉穿刺,置入鞘管并缝合固定(具体见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常规)。
3.肺动脉导管连接有创压力监测模块,排空管腔内的空气,检查气囊是否完好。
4.通过鞘管插入肺动脉导管;根据压力波形和插管深度,判断导管所到达的位置,以下部分以常见的右颈内静脉路径描述。
(1)肺动脉导管进入至20cm处,相当于右心房水平,导管尖端压力波形为典型心房压力波形,表现为a、c、v波,压力波动范围为0~8mmH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术期肺动脉导管临床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PAC)是右心导管的一种,经皮穿刺后,导管经上腔或下腔静脉到右房、右室,再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
用途:1 通过PAC可测定心脏各部位的血氧饱和度,计算血氧含量,判断心腔或大血管间是否存在分流和畸形。
2 可连续监测: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RVEDV)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O2)测定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AWP)等用于判定心内容量,并通过计算心内分流量、全身血管和肺血管阻力、氧转运量和氧消耗量等,评价心、肺功能和病变的严重程度。
3应用电极导管还可进行心脏电生理研究、行心内临时起搏、经中心静脉及肺动脉给药等。
PAC是对心脏病和休克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观察病情和评估疗效的较为准确的方法之一。
PAP和SvO2监测为PAC所特有的监测功能;PAC在连续监测CO、体、肺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输液输血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优化全身的氧供需平衡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确保心室满意的液体负荷、指导血管活性药和正性肌力药的使用,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禁忌证:PAC无绝对禁忌证,对于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狭窄、右心房或右心室内肿瘤、法洛四联症等病例一般不宜使用。
严重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近期放置起搏导管者常作为相对禁忌证,可根据病情需要及操作者熟悉程度,权衡利弊决定取舍。
PAC放置的基本设备和操作基本设备1 PAC和相关物品 穿刺针、导引钢丝、带静脉扩张器和旁路输液管的导管鞘、导管、导管保护套、压力测量装置等。
2 PAC种类 目前临床常用的PAC导管有六种:二腔(PAP和PAWP)三腔(PAP和PAWP+CVP)四腔(PAP和PAWP+CVP+CO)五腔(PAP和PAWP+CVP+CO+SvO2)六腔[两种类型,一种增加连续心排量(CCO)的监测功能;另一种除CCO监测功能外,还增加RVEF和RVEDV的监测]。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PAC导管。
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PAC导管测定CO时,应注意采用各自的校正因子。
操作1 PAC置入途径:经上腔静脉: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或肘静脉,经下腔静脉:经股静脉置入PAC,依据方便程度选择置入路径。
2 操作技术 经颈内静脉途径进入的导管,在置入15~20cm左右时(经肘静脉需40~45cm),管端即可达右心房,可记录到低平的右房压力波形(0~6mmHg),给予气囊充气1~1.5ml→PAC顺血流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导管尖端达右心室时,压力突然升高,下降支又迅速回到零点,出现典型的右心室压力(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RVP)波形(S=25mmHg,D=0~6mmHg),此时深度为30~35cm,如不出RVP波形现说明导管可能误入下腔静脉。
当置入40cm左右后,导管进入肺动脉(PA),此时收缩压改变不大,而舒张压显著升高,大于右心室舒张压,呈现肺动脉压力(PAP)波形(S=15~28,D=8~15mmHg),此时深度约为40~45cm。
将导管继续推进,即可嵌入肺小动脉分支,出现PAWP波形(6~12mmHg),深度约为50~55cm气囊放气后可再现PAP波形(图1)。
图1 心电图及导管推进过程连续压力变化曲线图2 导管推进过程连续压力变化曲线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包括:(1)测压传感器零点的位置;(2)PAC尖端气囊的肺区带位置;(3)其他因素。
PAC参数的正常值及其解释一前负荷相关参数1 CVP: PAC的一个通道位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时,可以直接测定CVP和右房压(RAP),正常值范围0~6mmHg。
小于4mmHg通常表示心腔充盈欠佳或血容量不足,高于12mmHg通常表示右心功能不全或输液超负荷。
CVP会受到以下一项或多项因素的影响:(1)循环血容量;(2)静脉张力;(3)心肌收缩力;(4)胸腔内压力;( 5)肺循环阻力;(6)心脏周围压力(如心包疾病等);(7)其他因素(如导管堵塞等)CVP可用于指导输液和输血以及判定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效果。
测定CVP时应注意:不应仅以CVP的单次测定值来决定体内的容量状态,重症患者中,应该用2~5cmH2O或3~7mmHgPAWP的输液试验,动态连续观察CVP变化以判断循环血容量和心血管功能间的关系。
2 PAWP 由于左心房和肺静脉之间不存在瓣膜,左心房压可逆向经肺静脉传至肺毛细血管,①如无肺血管病变,PAWP可反映左房压。
②如无二尖瓣病变,PAWP 可间接反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用于判定左心室的前负荷,其正常值范围6~12mmHg。
③PAWP可以估计肺循环状态和左心室功能,鉴别心源性或肺源性肺水肿,④判定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效果,⑤诊断低血容量以及判断输血、输液效果等。
如果每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降低,PAWP小于6mmHg提示可能存在低血容量,如果SVI低,PAWP大于12mmHg则通常反映左心功能衰竭,PAWP大于25mmHg可能存在急性肺水肿。
同样,PAWP在反映LVEDP时,如存在主动脉反流、肺切除或肺栓塞时血管支流血流明显减少,左室顺应性降低时,PAWP低于LVEDP;相反如存在气道压增加、肺静脉异常、心动过速、二尖瓣狭窄等病变时,PAWP高于LVEDP。
3 RVEDV 容量型PAC具有直接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的功能,其正常值范围为40%~60%;通过SV/EF%(每搏量SV=CO/HR)计算可以获得RVEDV,其正常值范围为100~160ml[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60~100ml/m2]并通过RVEDV-SV计算获得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RVESV)指标,正常值范围:50~100ml[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igh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RVESVI):30~60ml/m2]。
RVEDV 不会受到胸内压和腹内压力升高的影响,并且不论静态或动态情况下,与SVI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在分析RVEDV指标时,需考虑右心室收缩力、右心室后负荷以及右心室预充容量的影响。
后负荷相关参数 :1 体循环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 为了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必须维持一定的组织灌注压,血管内容量、心肌收缩力和外周血管阻力是决定灌注压的主要因素。
SVR的正常值为800~1200 dyn·s-1·cm-5,SVR< 800dyn·s-1·cm-5提示全身血管阻力低,可能使血压降低,如药物影响、败血症等;>1200 dyn·s-1·cm-5提示全身血管阻力高,可能会影响心脏射血功能和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
2 肺循环阻力指数(pulmonary circulation resistance,PVR) PVR正常值为120~240 dyn·s-1·cm-5,PVR>250dyn·s-1·cm-5提示肺血管阻力增高,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部疾病、肺水肿、左心衰竭、ARDS)。
心脏收缩功能相关参数1 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和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 SV 是指心脏每次收缩的射血量,正常值为60~90ml( SVI:25~45ml·b-1·m-2),主要反映心脏的射血功能,取决于心室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及全身血管阻力,是血流动力学重要的参数。
在低血容量和心脏衰竭时,SV/SVI是首先改变的变量之一,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每搏量的下降可以通过心率增加来代偿,以维持CO的正常。
因此,CO不是心脏射血功能的可靠反映。
SVI<24mlb-1m-2提示心脏射血功能减弱,原因包括前负荷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如左心衰)、外周阻力增加等。
2 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容量型PAC具有测定RVEF和CEDV(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RVEDV=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功能。
RVEF正常值范围为40%~60%,常会受到右心室前负荷、右心室收缩力和后负荷的影响,基于RVEF大小,结合CVP或右房压(RAP)和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PVR)可以协助诊断右心室功能衰竭。
3 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CO是指左或右心室每分钟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正常成人的CO为5~6L/min,CI的正常值为2.5~4.0L·b-1·m-2。
CO反映心肌的射血功能,测定CO对判断心功能、计算血流动力学其他参数如CI、PVR等,以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用PAC,用温度稀释法测定CO在临床应用广泛。
正常情况下,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但在分流量增加时可产生较大误差。
CO是全身氧供(Oxygen delivery,DO2)的主要决定因素。
CO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尤其与体表面积密切相关。
因此,CO除以体表面积得出的CI,成为比较不同个体心脏排血功能的常用参数。
压力相关参数1 肺动脉压(PAP) 目前仅能通过PAC直接测定肺动脉压力(PAP),其正常值为15~28/8~15mmHg、平均脉动脉压(MPAP)10~25mmHg。
静态下如果MPAP超过25mmHg,动态下MPAP超过30mmHg,即可诊断肺动脉高压。
PAP受胸腔内压力的影响,测定压力时应在呼气相开始时进行。
PAP降低常见于低血容量;PAP升高多见于COPD、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心肺复苏后、心内分流等。
缺氧、高碳酸血症、ARDS、肺栓塞等可引起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增加而导致PAP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