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政策性银行
为特定政策目标而设立,提供 政策性贷款和金融服务,如国 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 行等。
银行的业务与创新
传统业务
创新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
跨境金融服务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汇兑结算等。
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 金融衍生品等。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
国际结算、外汇交易等。
银行的监管与风险管理
01
影子银行的风险
影子银行在提供灵活融资服务 的同时,也带来了流动性风险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 风险。
影子银行的监管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正在加强 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通过提高 透明度、限制杠杆率和规范业 务模式等措施,降低影子银行 的风险。
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
国际金融合作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合作对于维护 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应对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 负责监测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推动各国加强金 融监管合作与协调,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提供资金支持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各国加强政策 协调与合作,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06
货币银行学前沿问题
数字货币的发展与影响
数字货币的定义与特点
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密码学原理的电子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跨境流通等特融风险。识别 信用风险需要评估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偿债能力 和历史表现等。
操作风险
由于金融机构内部操作流程、系统或人员失误导 致的风险。识别操作风险需要关注金融机构的内 部控制、合规性和风险管理能力等。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定位:《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务操作,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金融机构的运营与管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等,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金融课程和将来从事金融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2. 信用与债务:信用的概念、信用形式、债务与债务工具。
3.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运作。
4. 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体系。
5.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实务。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务操作:安排学生参观金融机构,使学生了解金融机构的运营与管理。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务操作。
3.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每周安排2课时。
五、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六、教学手段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货币银行学》(第五版),提供全面、系统的货币银行学知识。
2.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信息量。
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金融学网站,了解最新的金融动态和研究成果。
4. 金融软件:教授学生使用金融分析软件,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货币银行学》(全套课件)
42
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 存款结构的变化 其他负债业务
43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 贴现 贷款及其种类 贷款证券化趋向
44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我国的银行贷款与对企业的资金供给 信贷原则 西方商业银行的“6C”原则 证券投资 租赁业务
58
第九章 货币需求
教学要点: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59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MV PT
M d kPY
60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M M1 M 2 L1 (Y ) L2 (r )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通货膨胀对策 无通货膨胀成长和通货紧缩
72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对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 过去我国流行的通货膨胀定义 近年来对通货膨胀的观点
6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单位 价格 流通手段 货币需求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7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贮藏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8
第四节 货币的定义
一般等价物 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 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法律 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 生产关系的体现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1、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
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
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可分为个人的货币需求与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4、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货币乘数模型:m=Mⁿ/B5、原始存款: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
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6、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
可见。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7、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内容广泛,通常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检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8、货币政策的传导: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9、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才能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
这些能被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
中介目标位于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其包括近期中介目标(也称操作目标)和远期中介目标(也称中间目标)。
货币银行学课件(全)
第一章
货币职能与货币制度
学习目标
1 2 3 4
了解货 币制度 演变过 程
明确货 币制度 构成要 素的基 本内容
熟知我 国现行 货币制 度
掌握货 币的本 质和职 能
1.1 货币的本质及形态
1.1.1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反映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属货 币的必要量
其中: 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单位纸币代表 的价值量×纸币发行总量
所以,有下式: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单位纸币的币值)= 流通中金属货币必要量/纸币发行总量
2.2.3 货币需要量和货币流通量
货币需要量,亦称“货币必要量”,是指一定时 期内,为保证生产和流通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 ,是货币流通规律的主要内容。 货币流通规律一般公式可写为: M=PQ/V M为流通中货币必要量;Q为待实现商品总量; P为商品价格水平;V为货币流通速度。
般购买手段;三是作为国际间财富转移手段。
1.3 货币制度
1.3.1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 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1)货币币材和货币单位的 (1)货币材料的确定 确定
货币材料是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哪一种 或哪几种材料作货币材料。 (2)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的确定 在金属货币时期,货币单位的确定不仅要规定单 位名称,还要规定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 称为价格标准。
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就越强; 反之,则越弱。
层次划分原则
现实性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西方的经济著述中也有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
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它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所以通常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分业经营: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
在这种模式下,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
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资产业务也不属于负债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
转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
票据可以被多次转贴现。
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存款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保留的应付客户提取存款需要的准备金,其中法律规定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的部分,叫法定存款准备金。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1. 引言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货币和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和银行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供应的形成、银行的角色和银行业务等方面阐述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功能。
货币的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作为交换媒介,货币可以方便人们进行商品与服务的交换;二是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衡量物品的相对价值,便于比较和计量;三是作为贮藏手段,货币可以存储价值,持有者可以在需要时取出或转移其存储的价值。
3. 货币供应的形成货币供应是指整个经济体中可用于支付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应的形成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发行和调控实现货币供应的增加或减少;二是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和存款业务实现货币供应的扩张或收缩。
4. 银行的角色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多种角色和职能。
首先,银行是储蓄者和借款者之间的中介,通过吸收存款资金并发放贷款来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银行还是支付清算的中心,提供转账、结算和支付等服务,便利商业交易。
此外,银行还承担着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等职责,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和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5. 银行业务银行拥有多种业务,其中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外汇业务等。
存款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资金并支付利息的业务;贷款业务是银行向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并收取一定利息的业务;信用卡业务是银行向客户提供信用额度并允许其消费的业务;外汇业务是银行与客户进行货币兑换和跨境支付的业务。
6. 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于了解货币和银行在经济中的功能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货币银行学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参与经济活动并做出理性决策。
其次,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全面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1.什么是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系统的学科,涉及货币的起源、发行和流通,银行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金融体系的组织和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2.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并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媒介。
在货币出现之前,人们使用物物交换来满足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物交换变得不便,于是出现了货币。
最早的货币形式包括贝壳、动物皮毛和稀有金属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逐渐演变成纸币和电子货币。
3.货币的功能和特点货币具有三大基本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作为流通手段,货币方便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作为贮藏手段,货币可以保存价值并在未来使用。
4.货币供求与货币市场货币供求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和利率水平。
如果货币供给过多,货币价值下降,通货膨胀可能会出现。
如果货币供给不足,货币价值上升,通货紧缩可能会出现。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货币供求的调节成为可能。
5.银行的功能和作用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存款、贷款、支付和资金管理等多种功能。
银行作为存款机构,接受个人和企业的存款,并提供利息以吸引存款。
银行还可以通过贷款向个人和企业提供资金,以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银行还提供支付和结算服务,使人们能够安全便捷地进行交易。
6.银行的类型根据业务范围和性质的不同,银行可以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发展银行等不同类型。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货币发行机构,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
商业银行是大众常说的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和投资银行业务。
发展银行致力于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和经济发展。
7.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用来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实现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防止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是金融系统中各方利益的平衡和金融风险的控制,是经济稳定的基础。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引言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货币的产生、运行和影响经济的各种因素。
货币银行学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是金融实践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
定义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和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货币的起源与发行、货币供求关系、银行的职能与作用等方面,揭示货币和银行在经济中的影响和作用,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发展历程货币银行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开始使用金属作为货币媒介,从而形成了最早的货币体系和银行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壮大,货币银行学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在经济学的体系中,货币银行学主要是在19世纪形成的。
当时,由于贸易和工商业的扩大,货币供应和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开始关注货币的功能和作用。
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对货币和银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奠定了货币银行学的基础。
20世纪以来,货币银行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货币供求理论、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货币市场的运行机制等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研究也成为货币银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货币银行学的作用货币银行学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促进经济增长货币银行学提供了货币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央行合理制定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2. 维护金融稳定货币银行学研究了银行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帮助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通过合理的监管政策和风险管理措施,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3. 支持金融创新货币银行学的研究为金融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金融创新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1)货币是贵金属、是财富。
(2)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是名目或符号。
(4)货币是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
(5)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
(6)货币是“流动性"。
(7)货币是信用关系的载体。
价值尺度:交易、借贷、工程建设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标的物价值的计算和测量,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单位,可用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劳务、资产、负债、工程等的价值量大小,使各种价值物相互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比较,货币的这种功能被称之为价值标准(尺度)或计算单位。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易中充当媒介,才使得商品在不同主人之间顺利地实现了转换或流通,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货币首先表现为一种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
储藏手段:当货币被当做价值或财富而为人们保存起来、退出流通并处于静止状态时,就是其发挥价值储藏功能的时候,货币因此被看做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种种支付,如清偿债务、交纳赋税、借贷、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都是用货币完成的,因此,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或延期偿付标准。
铸币:一种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的金属货币便产生了,这就是铸币。
纸币:纸币根源于铸币。
国家有意铸造不足值的货币,用来集中更多的社会财富。
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程度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国家强制发行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纸币来充当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银行券:可称为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对付金银货币的债务凭证.存款货币: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
电子货币:用电脑储存和处理,无需借助纸质工具即可用于广泛支付的预付来人票据。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全面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全面一、货币银行学概述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货币和银行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货币供应、货币政策、货币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内容,是现代经济金融学的基础。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运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货币的基本特征1. 流通性:货币具有方便的流通性,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换。
2. 可分性:货币可以分割为不同的面额,方便进行小额交易。
3. 稳定性:货币的价值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易受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影响。
4. 一般等价物:货币应该是一种普遍被接受的交换媒介,具有普遍等价性。
5. 货币的稀缺性:货币具有相对稀缺的特征,能够保持其价值。
三、货币的发行和管理1. 中央银行是货币的发行和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维护货币的稳定性。
2.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
3. 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货币汇率。
四、货币的传导机制1.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2. 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会对经济产生一系列影响,包括影响投资、消费、进出口等方面。
3. 这些影响通过货币传导机制传递到整个经济体系中,影响经济的总体运行。
五、货币市场1. 货币市场是短期债务工具市场,包括央行票据、商业票据和银行同业拆借等产品。
2. 货币市场的特点包括短期性、市场性、流动性和低风险性。
3. 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资金融通,为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融资和投资工具。
六、金融机构1. 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等,它们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2. 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中规模最大、服务最全面的机构,它们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
3. 证券公司是进行证券经纪、证券承销和证券投资业务的机构,包括券商、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等。
货币银行学 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货币的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货币的无限法偿: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国家规定它有无限支付的能力,不论支付额有多大,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受。
货币的有限法偿:辅币一般用较贱金属铸造,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是不足值货币,但国家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即有限法偿。
2、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货币性”,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即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指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也是债权人据以向债务人收取利息的利率或债务人据以向债权人支付利息的利率。
实际利率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4、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
5、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买方信贷:是出口信贷的一种形式,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信用,进口商获得该贷款后用来向出口商付清货款,然后按规定的还款期限偿还出口方银行的贷款本息。
卖方信贷:是出口信贷的一种形式,由出口国银行向出口商提供贷款,出口商用来向进口商提供分期付款。
6、商业本票和商业汇票商业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汇票:是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7、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资金的直接融通:由赤字单位(最终借款人)直接向盈余单位(最终贷款人)发行(出卖)自身的金融要求权,其间不需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或虽有中介人,但明确要求权的仍是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这种融资方式称为直接融通。
资金的间接融通: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之间没有直接契约关系,双方各以金融中介机构为对立当事人,即金融机构发行(卖出)自身的金融要求权,换取盈余单位的资金,并利用所得的资金去取得(买进)对赤字单位的金融要求权,这种融资方式称为间接融通。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2、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通常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3、商业银行: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影响货币供应量,亦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4、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5、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6、企业信用: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
7、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8、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只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9、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0、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11、金融市场: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银行学
现金漏损率=提现率, 是指公众提取现金所形 成的现金漏损与存款总 额之比
(4)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重——与 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18
(2)现金漏损下的货币乘数
假设活期存款中的提现率是k 类似于央行的提取准备金的情况
公众持有通货、现金的影响因素: 流动性偏好 机会成本
19
(3)银行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s
第一节 基础货币
▪ 一、货币供应量 ▪ 1、货币供应量: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持
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应的债务总量。
狭义的货币供应=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活
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应=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
期存款+定期和储蓄存款
1
2、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当代 世界各国无不建立起独享货 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制,央 行既是货币发行者,又是货 币数量调节者。
7
3、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
中央银行的稳定汇率目标也可能与控制基 础货币的目标相互冲突。
不一致的三位一体: 希望资本自由流动、但是汇率固定、还 希望有灵活的货币政策。
8
4、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
▪银行贴现贷款需求萎缩时,央行可降低贴现率来刺激 这种需求;
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对经济前景悲观,所以中央银行可能 出现有钱无处贷放的现象。
▪(1)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只有法定准备 ▪(2)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 票形式进行。
式中
Ms表示货币供给额, D为活期存款; γd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B表示基础货币, m表示货币乘数,
17
3、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
(1)法定准备金率——与 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2)现金漏损率——与派 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3)超额准备金率——与 派生存款的数量成反比
货币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
货币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
货币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学科领域。
货币金融学(Monetary Economics)研究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和影响,包括货币的定义、货币供应与需求、货币的价值和汇率等。
它关注货币政策、货币传导机制、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工具等问题,并研究货币对经济增长、就业和产出的影响。
货币金融学也涉及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
货币银行学(Monetary Banking)则更专注于银行和金融机构
的角色和功能,以及货币和银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研究银行的存款、贷款、利率设定、银行监管和金融稳定等问题。
货币银行学还探讨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如信用创造和支付系统。
这两个学科领域互相渗透,相互影响。
货币金融学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使得货币银行学能够更好地理解货币和金融系统的宏观和微观层面。
货币银行学则为货币金融学提供了实证研究的数据和案例,验证和拓展了相关理论的适用性。
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和金融从业人员都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
货币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
货币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主要研究货币的功能、货币供给与需求、货币政策、银行体系等相关问题。
货币金融学是研究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功能、货币的供给与需求、货币的流通和支付系统等。
货币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货币对价格水平的影响,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和稳定的作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效果等。
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分析和预测经济的通胀率、利率、就业水平、生产总值等宏观经济变量。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银行和银行业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银行的角色、银行业的运作和监管、金融市场的发展等。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活动,银行的借贷风险管理,银行的资本和盈利能力,银行的监管制度等。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于了解银行的运作机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相互关联,它们共同构成了货币和金融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货币金融学提供了理论和模型,用于分析和研究货币的作用和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银行学提供了实证和经验研究,用于理解银行业的运作机制和金融市场的风险。
两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为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及改革金融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货币银行学
【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A、价值比较高B、金属的一种C、易于分割D、易于保存答案:ACD【2】货币的出现使购买力一般化,有利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人们把现金存入银行,货币执行了贮藏手段职能。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1】从世界范围看,纸币本位制下的()流通是呈现逐渐缩小趋势的。
A、存款货币B、电子货币C、现金货币D、金币答案:C【1】信用货币自身没有价值,所以不是财富的组成部分。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1】货币总量M1中包含了储蓄存款。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1】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会使得贷款需求()。
A、增加B、减少C、不变D、变化不定答案:B【2】政府弥补财政赤字有()。
A、征税B、向中央银行借款C、发行债券D、增加军费支出答案:ABC【1】银行票据是在()基础上产生的,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信用流通工具。
A、银行信用B、国家信用C、商业信用D、高利贷信用答案:A【2】汇票是一种无条件的承诺书,本票是一种无条件的支付命令。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1】对于债券利率的风险结构,描述正确的有()。
A、债券违约风险越高,利率越高B、债券违约风险越高,利率越低C、债券流动性越好,利率越高D、债券流动性越好,利率越低答案:AD【2】提高利率会使银行的利润降低。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往往是同向波动的B、长期债券的利率往往高于短期利率C、长期债券的利率往往低于短期债券D、各期期限债券的利率往往是反向波动的答案:AB【1】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业务属于金融衍生业务。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债券回购市场属于货币市场范畴。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衍生性金融市场有期货市场、期权市场、互换市场和()。
A、外汇市场B、资本市场C、货币市场D、远期市场答案:D【1】中央银行是在()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现代各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一、货币银行学的定义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货币的发行与循环、货币的种类与功能、银行业务的特点和运作机制、金融市场的结构与规律等内容。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经济金融史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通用性、稀缺性和流通性。
货币的功能主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四个方面。
三、需求货币量的决定需求货币量是指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
影响需求货币量的因素有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利率、预期等。
四、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可用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有货币乘数、央行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等。
五、银行的定义和功能银行是指依法成立,主要从事金融中介业务的机构。
银行的功能主要有金融中介、资金融通、风险管理等。
六、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商业银行是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向公众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行长、各种职能部门等。
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外汇业务等。
七、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中央银行是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
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有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监管、外汇管理等。
中央银行的作用主要在于稳定货币价值、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
八、金融市场的类型与功能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买卖的场所。
金融市场主要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
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传递等。
九、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有稳定物价水平、促进就业、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开放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等。
十、金融风险管理的原则与方法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降低金融风险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
3、金融创新的意义 第一、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 第二、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提高了金融业对于经济的作用力
货币银行学
4、金融创新的特征 第一、新型化 第二、电子化 第三、多样化
货币银行学
二、金融创新的理论观点 1、西尔伯的约束诱致假说 2、凯恩的“自由——管制”的博弈 3、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 4、金融创新的交易成本理论
货币银行学
2、金融创新使投资者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首先,金融创新创造了许多新型金融工具,提供了多 功能、多样化和高效率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 其次,金融创新降低了持有和保管金融工具的成本, 同时也降低了发行成本。
再次,金融创新便利了金融工具的交易,各类资产之 间转换方便,大大降低了金融工具的交易成本。
货币银行学
三、金融创新的背景与动因 1、金融创新的经济背景 (1)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 (2)国际货币体系的转变 (3)石油危机与石油美元的回流 (4)国际债务危机
货币银行学
2、金融创新的动因 (1)金融管制的放松 (2)市场竞争的日益尖锐化 (3)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4)科学技术的进步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2、金融创新应该遵循的原则 (1)事实就是、量力而行 (2)处理好各种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 (4)明确界定金融创新与违规操作之间的界限 (5)推动成功的创新,规范不成功的创新
货币银行学
谢谢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三、金融工具的创新 1、基本存款工具的创新 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DS) 3、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
货币银行学
第三节 金融创新的影响
一、金融创新的微观效应 1、金融创新为金融机构拓展了生存空间 首先,金融创新创造了一些新型金融机构,促进了非 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 其次,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中介机构的分割局面,使 得金融机构日趋同质化。 再次,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机构业务的创新和多元化, 拓展了新的盈利空间。
(5)对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货币银行学
3、金融市场的创新 (1)票据贴现市场 (2)银行间资金回购拆借市场 (3)证券市场 (4)黄金市场
货币银行学
4、金融交易技术的创新 (1)银行联行业务的创新
(2)网络银行业务从无到有,迅速开展
5、金融业务与工具的创新
货币银行学
二、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 1、我国的金融创新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2、吸纳性创新多、原始性创新少
货币银行学
第一节 金融创新概述 一、什么是金融创新 1、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就是在金融 领域内各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具体来讲,就是指金 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和宏观利益的考虑 而在金融机构、金融制度、金融业务、金融工具以及 金融市场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性变革和开发性活动。
第二节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制度的创新 1、金融制度的创新是指金融体系与结构的大量新变 化,既有制度理论的创新,也有体制实务的创新;既 有国际货币体制的创新,也有中央银行监管制度、商 业银行组织制度的创新。
货币银行学
2、金融制度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分业管理制度的改变
(2)对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不同管理制度 的改变 (3)金融监管的国际化趋势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第十七章 金融创新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之后,你应当知道: • 金融创新的含义是什么 • 金融创新的主要经济学流派有哪些,以及他们的主要观点 • 为什么会出现金融创新?它们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动因是什 么 •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金融创新对于宏观和微观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 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状况以及创新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应该 注意的问题等。
货币银行学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创新
一、我国金融创新的内容 1、金融体制的创新 (1)中央银行管理体制的形成
(2)商业银行和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 (3)建立单独的银行监管机构 (4)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
货币银行学
2、金融管理制度的创新 (1)金融监管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2)对金融机构的管制有所放松,并趋于科学化、市 场化 (3)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理部分引入了市场机制 (4)对于混业经营的尝试
货币银行学
3、金融创新可能使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增大 (1)金融创新和放松管制厚,银行融资成本大大提升。 (2)金融创新使银行在经营“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 过程中避开了中央银行的监督和控制,增加了银行的 收入。
(3)金融创新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银行的 经营风险提高,导致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二、金融业务的创新 1、负债业务的创新 (1)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创新 (2)商业银行的新型存款户
(3)商业银行借入款的范围、用途扩大化
货币银行学
2、资产业务的创新 (1)贷款结构的变化
(2)贷款证券化
(3)与市场利率密切联系的贷款形式不断出现 (4)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表外化”
货币银行学
3、金融创新的手段单一,重数量、轻质量
4、负债类业务创新多、资产累业务创新少 5、金融创新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6、金融创新主要是靠外部力量推动的被动创新
货币银行学
三、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展望 1、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 (1)金融体制僵化,金融业缺乏足够的独立性
(2)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3)金融市场不完整 (4)金融创新的环境不够理想 (5)科学技术水平以及通讯也的发达程度不够高
二、金融创新的宏观效应 1、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第一、降低货币需求总量,改变了广义货币结构
第二、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货币银行学
2、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首先,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 其次,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机构货币创造能力 再次,金融创新使得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加
货币银行学
3、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一、金融创新使得货币政策控制的中间目标复杂化 第二、金融创新降低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 第三、金融创新延长了货币政策效率的时滞
货币银学
2、金融创新的概念 (1)狭义的金融创新
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创新, 以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首次推出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 单(CD)为典型标志,以及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 家在放松金融管制之后而引发的西方商业银行的一些 列金融业务的创新。
货币银行学
(1)广义的金融创新 广义的金融创新不仅包括微观意义上的金融创 新,还包括宏观意义上的金融创新;不仅包括近年来 的金融创新,还包括金融发展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所有 的金融创新。
3、中间业务的创新 (1)结算业务日益向电子转账发展 (2)信托业务的创新与私人银行的兴起 (3)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 (4)信息咨询方面的创新 (5)商业银行自动化服务的创新
货币银行学
4、表外业务的创新 从世界各国银行业的发展情况看,表外业务发展 迅猛,花样品种不断翻新,令人眼花缭乱。
伦敦金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