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二语文教案《秋声赋》教学设计.docx

合集下载

《秋声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1《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导言:陶渊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作品凝聚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秋声赋》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赋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人们的活动以及自然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深情与魅力。

本篇文章旨在研究该教学设计的目标、方法、过程和评估,以期为教师授课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秋声赋》的文化背景和背景知识,包括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 理解和分析《秋声赋》的基本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使用图表、表格或其他形式表达《秋声赋》文中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

4. 发现文本中的任务,将任务与人生相关联。

5. 掌握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提出有关课程的问题,编制指导性问题并解答。

6. 提高写作能力,包括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法:1. 讲座和课堂讨论:教师将出示关于《秋声赋》的信息,并与学生讨论其中的故事,人物和主题。

2.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创造性地解决不同的任务,并汇报给全班。

学生将被鼓励合作和互相帮助。

3. 多媒体和互联网:学生将使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来查看丰富的文化信息,并应用于文学分析。

4. 写作:学生将通过写作练习来展现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反馈。

三、进程:第一周:1. 为学生分配阅读任务,并确定阅读时间。

2. 班级讨论陶渊明的人生,了解他的思想和作品特点。

第二周:1. 导入《秋声赋》主题,并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和文化元素。

2. 学生分组讨论所选主题,并收集相关信息。

第三周:1. 了解修辞学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合作阅读并分析《秋声赋》,以了解词汇和语言技巧的运用。

第四周:1. 学生编写文章,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

2. 了解批判性思考的概念,例如,如何提出问题并推断结论。

3. 指导学生根据他们的文章拟定问题并解答问题。

第五周:1. 学生汇报组的主题:尝试使用更多的语言技巧和吸引人的多媒体资源来完成展示。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

(3)分析作者欧阳修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情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哀愁,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热爱。

(2)理解人生百态,学会珍惜时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成长。

二、教学重点1. 《秋声赋》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寓意。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作者写作手法的深入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注释版本。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资料。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意义和感受。

(2)引入《秋声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文言文,标记不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翻译和理解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帮助和指导。

4. 分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秋声赋》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5.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秋声赋,展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秋声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

《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声赋》全文;(2)了解作者欧阳修及其写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文中描绘的秋声及其意境;(2)学会通过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和热爱;(2)引导学生领悟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2)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秋声赋》全文;(2)作者欧阳修的简介;(3)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4)针对文中难点内容的解释和示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秋声赋》;(2)查找作者欧阳修的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3)准备笔记本,用于课堂记录和课后复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秋声赋》,提问学生对“秋声”的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

3. 翻译课文:(1)学生互译课文,解决字词难题;(2)教师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解释难点内容;(3)学生记录重点字词和难点解释。

4. 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教师强调课后背诵课文和复习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秋声赋》;2.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5篇《秋声赋》教学设计篇一我是把这节课当作研究课来上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能够引起听课教师的争鸣,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看用这种方法上语文课究竟行不行,同时,也希望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大胆实践一下自己早已有之的教学设想,并能得到专家指点。

这节课上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思:1、原创性。

《秋声赋》在其它版本的教材里未选,所以没有任何现成的教学用参考资料,之所以选讲这篇课文,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在于可以自己逼着自己白手起家,自设炉灶,辛苦是肯定的,但自我锤炼的力度和效果也是明显的。

在备课的过程中,许多原本模糊的、感性的认识和想法逐渐沉静下来,变得清晰、理性,可行性也明朗起来。

这愈发坚定了我一定要上好这节课的信心!2、创新性。

以往在不同的场合听过许多节语文课,听课时我常常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我该怎么上;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怎么上。

这样,就自以为发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不少教师的讲课没有深度和新意,没有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个性(或许原本也有,却不敢贸然在公开课上展示),缺少人文气息与魅力,课堂氛围表面的“虚假繁荣”难以保障上课质量的落实。

二是教师讲课程式化,仿佛大家不约而同的一定要遵循某种套路,不难设想,长时间带领学生用固定的方式解读课文,会不可避免的束缚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是很可悲的,也许,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学科地位很差和以上两点不无关系,所以,我主张能够用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角度来观照文本,那样,就会柳暗花明,获取新的教学灵感。

以这节课为例:我尝试采用从哲学和美学两个层面来构建教学框架,强调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审美动能,强调对学生独立鉴赏能力与方法的培养,并相应介绍有关哲学、美学原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研读新天地。

3、启示性。

很早就想和各位语文同仁交流这个问题。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等同。

如果我们的每节语文课都能或多或少地带给学生一些启示,使他们能够从课堂上得到某种豁然开朗的精神愉悦,使他们能够在生活的量的积累上产生思想认识的升华,并能将这种课堂体验延伸到课外,那该多好!启示性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和审美能力的前提,没有启示性的课堂我认为学生取不到“真经”,是很可悲的。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和主旨。

(3)分析并欣赏《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分析《秋声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和主旨。

2. 《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秋声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学生对《秋声赋》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1. 教师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相关的解读资料。

2. 学生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相关的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秋天的景象和氛围,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感悟。

(2)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并理解文意。

(2)学生找出《秋声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3. 合作学习:(1)学生小组讨论《秋声赋》的主旨和修辞手法。

(2)学生小组共同分析并欣赏《秋声赋》中的表达技巧。

4.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秋声赋》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生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并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朗读和背诵的表现、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写作和讨论的质量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了解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对文言文阅读和解读能力的掌握程度。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意境。

(3)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季节变化,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2)领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分析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秋天的氛围。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悟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柳宗元的背景和写作风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5. 朗读与默写(1)学生齐读《秋声赋》,感受语言的美妙。

(2)学生默写《秋声赋》中的精彩片段。

四、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深入解读《秋声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作者的生活感悟。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

(3)分析并欣赏作者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的意境和主旨。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感受秋天的美好与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

(3)分析并欣赏作者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秋声赋》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秋声赋》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秋天的季节特点,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感受。

2. 背景介绍:讲解《秋声赋》的背景和作者欧阳修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秋声赋》,并进行背诵训练。

4. 文言文讲解: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5.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秋声赋》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秋天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秋声赋》的背诵。

2.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内容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欣赏。

3. 选择一首秋天的古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其背景、意境和修辞手法。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古文朗读音频和秋天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秋声赋》的意境。

2. 创设情景,如播放秋天的自然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天的环境中,增强对秋天的感知和体验。

3. 采用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秋声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理解并领会《秋声赋》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3. 体会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抒发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秋声赋》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通过分析文本,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2)对文本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本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秋声赋》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梳理教学难点。

2. 学生准备:预习《秋声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通过图片展示秋天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秋声赋》,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结合预习资料,分析文本中的秋天景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含义。

(2)分析文本内容,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情境教学(1)播放与秋天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

(2)学生展示自己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如绘画、写作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秋声赋》,巩固所学内容。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秋声赋》教案范文

《秋声赋》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秋声赋》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秋声赋》。

2.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秋天的景象。

3. 能够理解并实践文中的修辞技巧。

4.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欣赏并实践课文中的修辞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 实践课文中的修辞技巧。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课文中的描写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欣赏与实践(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让学生欣赏并实践文中的修辞技巧。

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文字。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并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技巧。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修辞技巧的应用是否有所提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秋声赋》。

2.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技巧。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生的作文来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修辞技巧的应用。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2.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秋声赋》教案设计

《秋声赋》教案设计
思想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讲授《秋声赋》的创作背景和作 者生平,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
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详细讲解文章中的生词、难词, 扫清阅读障碍,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引 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
现手法。
互动讨论法

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
要点一
总结词
注重实践教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秋声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 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文章中的情境和情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改进
总结词
教学过程流畅
总结词
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
详细描述
在选择《秋声赋》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尽可能地与实际生 活相结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主题如何在现 实生活中得到体现,或者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来理解文 章,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
总结词
教学方法多样化
详细描述
在《秋声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详细描述
在《秋声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保 证教学过程流畅,各个环节之间衔接 自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 准备,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 安排。
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改进
总结词
注重课堂氛围
详细描述
在《秋声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动力。同时,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关注 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达到最佳状态。

秋声赋教案教案模板

秋声赋教案教案模板

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秋声赋》全文。

2.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及审美情趣。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文学常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秋声赋》的意境和情感,背诵全文。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说出对秋天的感受。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秋天的诗词?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秋天的文学作品。

2.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作者创作《秋声赋》的动机和目的。

3.文本解读学生自读《秋声赋》,感知文章的大意。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解释生僻字词和文言文句式。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情感分析分析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如孤独、惆怅等。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原因。

5.艺术特色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如总分总的结构。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优美、简练等。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象征意义,如“秋声”代表什么。

6.课堂讨论提问:你们认为《秋声赋》中的秋天与现实中的秋天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见解。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课堂讨论。

7.背诵全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背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背诵。

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背诵,熟记全文。

8.课后作业搜集其他关于秋天的诗词,进行对比阅读。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是否到位?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3.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背诵全文?4.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何?根据反思结果,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检验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程度。

2.课堂讨论中,观察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了解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3.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理解《秋声赋》的意境和情感时,设计对话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秋天的意境?”学生:“我觉得是‘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光一半春。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

《秋声赋》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秋声赋》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领略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分析并欣赏《秋声赋》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通过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美好印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学生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进行拓展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3. 收集其他描写秋天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读后感: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4. 比较阅读:评价学生在拓展学习中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和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教学: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学,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秋声赋》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宁静致远、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2. 教学难点:(1)理解《秋声赋》中寓意深刻的句子。

(2)欣赏欧阳修散文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字典、词典查找生僻词语的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中的意境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意境等方面欣赏《秋声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 分析《秋声赋》中的一句或一段话,阐述其意境和寓意。

3.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秋声赋》的情况。

2. 学生对《秋声赋》中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并欣赏欧阳修散文风格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秋声赋》的内涵。

《秋声赋》精品教案

《秋声赋》精品教案

《秋声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秋声赋》的文学价值,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2.朗读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秋声赋》,感知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文章的节奏、语气和情感。

3.分析与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寓意和作者的情感。

(2)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的亮点,如:优美的语句、深刻的哲理等。

5.艺术欣赏(1)教师播放《秋声赋》的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音乐美。

6.实践与拓展(1)学生模仿《秋声赋》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短文。

四、作业布置1.背诵《秋声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秋声赋》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还注重实践与拓展,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节奏和作业布置方面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秋声赋》原文及注释。

2.《秋声赋》配乐朗诵音频。

3.相关教学课件。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文章主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在《秋声赋》中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请大家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句,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提升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2)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提升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探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朗读与表达法:引导学生朗读《秋声赋》,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秋声赋》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秋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2)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和美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4. 朗读与表达(1)学生朗读《秋声赋》,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7. 板书设计《秋声赋》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声赋》。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和运用语言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感,体会秋天的美好与哀愁。

(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懂得珍惜时光,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声赋》。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秋声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感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2)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翻译和解释练习。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个人感悟,谈谈对课文《秋声赋》的情感体会。

(2)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文《秋声赋》的朗读和背诵。

2. 选择一篇课后阅读文章,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

3. 结合课文《秋声赋》,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感悟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秋声赋》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能力。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秋声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秋声赋》背景和作者以及对南朝文学发展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2. 细读本文,根据文本理解其中的比喻、典故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能够理解秋天的情感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秋天的美,开展学生感性思考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秋声赋》的背景、审美客观性及个人体验的仔细分析,如果他们能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文本的主题和特点;同时,也能够切实掌握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和审美理念,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展现个人的语感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即讲解、解读、组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探讨背景首先,进行背景讲解,了解《秋声赋》的背景和作者背景,以及南朝文学的影响。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秋声赋》成为南朝文学珍品。

2. 分析文本分析《秋声赋》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读文本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3. 学习审美观和价值观结合相关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走出传统文化的限制,积极创作自己的作品。

4. 在课堂上体验秋天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性质浓郁的食物、温暖的茶以及蜡烛等,让学生在美好的氛围中,感受秋天。

而后,设计讨论话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感性思考和创造力,自由地表达他们对“秋色”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5.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秋色”资讯,选择其中一条信息,并运用场景模拟的方式,向同学们和老师讲述以及分享。

六、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布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进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展示出来本课设计以宋人王安石的《秋声赋》为蓝本,旨在通过对经典文学的细读和探究,教育学生懂得尊重传统文化,以文化底蕴为基础创作出新的文学作品。

《秋声赋》教案范文

《秋声赋》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秋声赋》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4.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翻译文学常识讲解文本分析与讨论作文练习:以秋天为题材创作一篇短文二、教学过程设计1. 第一课时a.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秋天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b. 课文朗读与翻译(1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辅导生字词。

学生自主翻译课文,教师检查并讲解难点。

c. 文学常识讲解(15分钟)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d. 课内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批改并讲解。

e.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第二课时a. 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b. 文本分析与讨论(20分钟)分析《秋声赋》的结构、手法和艺术特色。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c. 作文练习(15分钟)布置作文题目:“秋天的思考”。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d.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提醒学生课后完成作文,并预习下一课。

三、教学评价设计1.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阅读推荐文章。

2.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表现。

四、教学资源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2. 相关图片和音乐素材3.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4. 推荐阅读文章五、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秋声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最新高中高二语文秋声赋教案设计.doc

最新高中高二语文秋声赋教案设计.doc

高中高二语文秋声赋教案设计一、教师激趣导入时日匆匆,风寒如雨,雨寒如风。

人心总是不耐风雨,坐听窗外风音雨韵绵绵不绝,牵引出多少载不动、卸不去的沁凉透骨的秋情。

秋风秋雨,秋花秋月曾引发多少古今文人墨客书写下一行行或凄清或优雅的文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九百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由“秋声”而引发的一段流传千古的文思――《秋声赋》(板书课题、作者)二、讨论学习内容作为文言文,哪些内容是必学的?学习的基本顺序是怎样的?每人独立思考,在备用纸上列出几个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形成基本共识;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小组内相互交流,形成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继续促进学习共识的形成(可能与学生意思相近,但用词会有差异):文言文言,自然有“文”有“言”。

因此文言文的必学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文”,一个是“言”。

“文”和“言”应该先学哪个?应该先“言”后“文”,因为字词句的意思正确理解了,才能顺利地学习其作为文章和文化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形式和技巧。

其中的“言”包括字词句的音和义的理解;“文”包括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因此可以切分成四个学习板块,一是“言”的字词音义,二是“言”的句子意义,三是“文”的表达内容,四是“文”的表达形式。

三、介绍学习方法浅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自主诵读,二是自主梳理。

每人要在自主诵读中疏通整理,进而自主获得,独立过关。

在此基础上,听取同学和老师的发言,从中获得启发,深化自己的学习。

同时,每诵读一次,就要让自己对课文再熟悉一步;经历四次诵读后,就能开口背诵。

讨论学习内容、介绍学习方法,体现了“把人当人、自主成长”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

或许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不太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和差距,但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就是唤醒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也是让他们意识到教师把他们当做学习主人的过程;而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则让他们懂得了文言文该学什么、怎么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教案《秋声赋》教学设计
《秋声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

2.能借助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3.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起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通过吟咏对文章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理解秋的意境。

2.能借助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教学难点:
1.文本研习,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和体会。

2.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

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品味形成自己的认识。

讲读结合,学生自主探讨,用评点法研习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自古文人多悲秋,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一位文人才子,抒发了秋的悲伤。

“宋玉悲秋”典故——“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九辨》
宋玉是抒发悲秋之情的第一人。

后来很多文人不厌其烦地追随“悲秋”的主题,抒写宋玉式的悲凉,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笔下的秋是否有新颖之处。

(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PPT)注释1
二、自朗读课文
自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考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1.字音
悚(sǒng)然萧飒(sà)鏦(cōng)鏦铮(zhēng)铮砭(biān)人肌骨戕(qiāng贼
2.释词义(见课文注释)
3.通假字
忽奔腾而砰湃(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有动于中(中同衷,内心)
4.古今异义
如赴敌之兵(兵,古义;军队。

今义:士兵。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古义;自然。

今义:天空)
金铁皆鸣(金铁,古义;兵器。

今义;金属名)
5.词类活用
欧阳子方夜读书(名词作状语)
春生秋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6.文言句式
胡为而来哉?(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呢)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来……的,是……)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固定句式,为什么……)现在来回答一下,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明确:1—2节
三、研读课文第一节
1.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的什么?
明确:秋声
2.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秋声的?
明确:比喻
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鏦鏦铮铮”“金铁皆鸣”“衔枚疾走”的人马声,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的具体可感(化虚为实的手法)。

另外作者巧妙的利用“听”的过程写秋声,“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远而近、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

从这些秋声的“形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秋声的什么特点?
明确:悲
四、研习第二节
1.第一段是写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提示:从表达方式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2层)
明确:对“秋之为状”的描绘和对秋的议论
2.第一部分是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
明确: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其中色、容为实,气、意为虚,手法是实入虚,虚实结合。

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还是为了写秋声,找出秋声悲的缘,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接着作者用“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慨,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的余威所致,从中可以看出秋的肃杀之气。

引出下文。

为什么说秋带有肃杀之气。

3.接下来我们看第二部分。

作者举了哪些与秋有关的事物?
明确:“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结束,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如果说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写秋之状,那么后半部分就是在议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肃杀。

4.再一起把第二段朗读一遍
五、研读课文第三小节
1.朗读
2.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文章第三小节。

这一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感慨自然转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

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所以文章的主旨句应该是?
明确:“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3.主题探讨
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

”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也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一谈。

讨论三分钟,然后告诉我你的观点和理。

明确: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得都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大家听听我的看法: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

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

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

同时,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六.尾段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的具体意境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