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和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燃烧的种类及火焰结构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本质和灭火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火灾事故。
二、说教具和材料1.教具:实验器材(点火用火柴、燃烧器皿等)、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2.材料:火柴、纸张、酒精等。
三、说教学过程1. 导入与自主探究(15分钟)教师安排:采取启发式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教师操作:1.让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质发生了燃烧?2.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经验,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呈现实验现象:教师使用火柴点燃一小段薄纸,以展示燃烧现象。
4.提问:燃烧是什么现象?燃烧有哪些特征?学生操作:根据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理论知识的讲解(20分钟)教师安排:通过PPT讲解的方式,系统地介绍燃烧的种类及火焰结构等相关知识。
教师操作:1.准备幻灯片:将燃烧的种类(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爆炸燃烧等)和火焰结构的图示准备在幻灯片中展示。
2.逐步呈现:先介绍完全燃烧,再引入不完全燃烧和爆炸燃烧。
同时,介绍火焰结构的基本形态。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有氧气参与?爆炸燃烧与火药有何关系?学生操作:通过观看幻灯片和听教师讲解,学生理解燃烧的种类和火焰结构等相关知识。
3. 实验示范(10分钟)教师安排: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亲身经历燃烧过程,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操作:1.准备实验材料:点火用火柴、酒精棉芯、实验器皿等。
2.实验步骤:–将实验器皿内部涂抹酒精棉芯。
–将实验器皿倒置在点火用火柴上方。
–用火柴点燃酒精棉芯。
3.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操作:观察教师实验示范,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与扩展(15分钟)教师安排: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火灾事故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 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A)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 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 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 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 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
点是(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 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 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归纳总结]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讨论交流]怎样才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演示实验]将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投影展示]如何灭火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归纳总结]①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使燃烧反应停止。
②灭火的方法:a.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b.隔绝氧气(或空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时一般不能说改变物质的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那么,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件
5.发燃被子而发生火灾; 用水灭。主要是水变成水蒸气先带走一部分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由于线路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 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未切断电源灭火,有漏电危险 (3)图书馆内图书起火。
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同时隔绝氧气。
【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现象
Ⅰ 火焰熄灭 Ⅱ 正常燃烧
Ⅰ
Ⅱ
Ⅲ
分析
烧杯隔绝空气;
同时具备燃烧3个条件。
Ⅲ 火焰熄灭 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 烧,其密度比空气大,可隔绝氧气。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推论灭火的原理
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扑灭森林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火蔓延前的一片树 木砍掉。 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覆盖
可燃物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实验改进:
白磷
(防止白烟逸散污染空气)
11月21日16时22分,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高新区) 宝莲寺镇平原路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经核 查,38人不幸遇难。经初步判定,这起事故是因为企 业人员违规操作,电焊引发火灾。
灭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烧的蜡烛 火 大 比 拼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出问题
实
实
验
验
一
二
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
量白烟,放热,而铜片上的红磷 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对比实验法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需要与氧气接触
3.需要与氧气接触
【总结】燃烧条件
⑴、可燃物 ⑵、与氧气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料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CO2催出干粉 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易分解
2NaHCO3 = Na2CO3 + H2O+CO2↑
用来扑灭 油、气体 引起的失 火 干粉灭 火器 用来扑灭图书、 档案、贵重设 备、精密仪器 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 灭火器
△
火灾自救
5.通常所说的燃烧一定(CD )多选 A.属于化合反应 B.属于分解反应 C.属于氧化反应 D.发光发热 多选 6.下列有关燃烧和缓慢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D ) A.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氧化反应,后者不是 C.前者反应缓慢,后者反应剧烈 D.前者剧烈且发光发热,后者反应进行很慢,甚至不易察觉 7.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 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可燃物),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达到着火点、有氧气 )。
答: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4.综合上面三个思考题,可得出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燃烧需要3个条件
1
2 3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可燃物燃烧时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 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 所固有的性质,无法升高或降低。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燃烧和缓慢氧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剧烈程度不同 联系:都是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常见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
用来扑灭油、 气体引起的失 火
用来扑灭图书、 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引起的失火
用来扑灭木 材、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引 起的失火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课件
中考链接一
优学:65页 基础演练1、4题 能力提升1题
燃烧带给人类光明和温暖!
燃烧也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
森林火灾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水槽中所提供的物 品,寻找熄灭蜡烛的方法,并在书上做好相 关记录,总结灭火的原理。
灭火方法:
吹灭 煽灭 用水浇灭
用烧杯盖灭 用沙土盖灭 湿布扑灭
剪掉烛芯
第七单元 课题1
和
消防宣讲
火星四射,放 热,生成黑色 固体
发热出,白生光成,能木炭使放燃烧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硫发燃出烧 明亮的蓝 紫色火焰,放 热,生成有刺 激性气味的气 体
共燃同烧点 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铁丝燃烧发光,放热, 剧烈氧化反应
我想知道:
(1)什么情况下才能燃烧? (2)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灭火? (3)火灾现场如何进行自救?
直击中考二
优学:65—66页 基础演练2、5、7、9题 能力提升5题
堵塞消防通道
破坏消防设备
2009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消防法》第六十条规定
1、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
2、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 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有以上行为之一,责令改正,并处五千 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注意:此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要求:观看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推 理燃烧条件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 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
现场练兵1: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 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 木船燃起大火。根据右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
曹军的木船是 可燃物 ,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⑴ 木船与空气充分接触 ; ⑵ 温度达到木材着火点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与灭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例,分析实例中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10.(8分)试分析下列燃烧或灭火实例的原理,并回答问题: (1)家用燃煤小锅炉将煤球改为蜂窝煤,燃烧得更旺,其利用的原理是 _____增__大__煤__与__空__气__(_或__氧__气__)的___接__触__面__积_____。 (2)电线老化引发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先切断电源,再用水扑灭。灭 火的原理是_____使__温__度__降__到__着__火__点__以__下____。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_隔__绝__氧__气__。 请再举出一个与此灭火原理相同的灭火实例: ____熄__灭__酒__精___灯__,__用__灯__帽__盖__灭______。
8.(2分)(云南中考)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9.(3分)森林一旦遭遇大面积的火灾,很难恢复原貌。 (1)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持续高温的天气,使部分树木的温度达 到_着__火__点__,从而引发树木燃烧,燃烧是剧烈的__氧__化__反应。 (2)若你去爬山,山上突发森林火灾,你采取的措施应该是__B_C__。 A.与同伴一起脱下外套去扑灭大火 B.尽量远离火灾现场 C.保持镇定,拨打119报警求助
6.(2分)(巴中中考)关于燃烧认识错误的是( B ) 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 ) A.扇灭 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 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火 隔绝氧气 D.水浇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 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乙,____(填“甲”或“乙”) 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蜡烛的燃烧于灭火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7
四、灭火方法与原理
例1: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 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实验1 , 实验2 ; (2)请你再 举一个不同原理熄灭蜡烛的 实例 。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8
例2:对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 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 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12
市二模:(3分)如图所示,A、B 是氢气吹出的肥皂泡,在空气中慢 慢上升。用火柴从下方点燃A;将 燃着的火柴放在B的上方。观察到: A、B均产生火球,B的爆鸣声比A 的大。解释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13
2013中考:(4分)如右图所示,取三根粗细、 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 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 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 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 观察到:I、II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II中铁丝 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III中铁丝没有燃烧。 (1)为什么III中铁丝不能燃烧? (2)分析II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蜡烛的“燃烧与灭火”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1
一、燃烧条件问题
例:根据燃烧条件解释现象:取一 支蜡烛,在烛芯上滴些溶有白磷的 二硫化碳溶液(二硫化碳易挥发), 不一会儿,蜡烛便自己燃烧起来了?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2
二、易点燃的原因
例:蜡烛的烛芯一般由棉线搓成,先点燃烛 芯,烛芯周围的蜡熔化并被吸入烛芯,过一 会火焰变得明亮;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 芯顶端逐渐变硬、变黑,火焰会变暗;熄蜡 烛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接 近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1)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____。 (2)烛芯的作用是引燃石蜡,分析作用原理。 (3)直接点燃烛芯使蜡烛燃烧比点燃“白烟” 使蜡烛燃烧要困难一些。试分析原因。
人教版初中化学优质课件1——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七单元第1课燃烧和灭火2
22. 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 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 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 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原理:NaHCO3===NaCl+H2O+CO2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原理
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 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3、水基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原理
吸滤瓶
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
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
火.
浓盐酸
碳酸钠 浓溶液
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注意: 切勿让侧管对着别人或自己!
应如何灭火?
用湿抹布扑盖,这样既可以让可燃物隔绝 空气,又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你知道原因吗?
清除可燃物。
1、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 扇子一扇就灭?
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 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 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
蜡烛熄灭
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灭火原理与防火
(一)、灭火原理: 破坏燃烧条件其中之一
(二)、灭火方法:
1、控制或移开可燃物; 2、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3、将可燃物温度降到它的着火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①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人教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2.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A.Q点B.N点C.P点D.M点3.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4.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
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5.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
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 ℃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6.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7.为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和使用灭火器的能力,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演练。
如图是一种泡沫灭火器的局部示意图,打开阀门后灭火器内的物质喷射到可燃物上,这不但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且可在可燃物的表面形成一层泡沫,起到作用,从而达到灭火目的。
8.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
丙烯菊酯(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
(1)丙烯菊酯由元素组成,它属于(填物质类别)。
(2)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蚊香才能燃烧。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燃烧与灭火》。
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燃烧与灭火》是初三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第一节课,本单元的三节内容燃烧贯穿其中,所以学好这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
而灭火又是和燃烧紧密相连在一起的,每个同学都要掌握一定的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而且,燃烧与灭火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此本节内容应该容易掌握。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2)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四、说教法: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与反思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此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化学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节课,学生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体验中逐步培养探究能力;3.注重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五、说教学过程:(一)燃烧的条件:1、情景引入:请学生们谈谈生活中常中的`燃烧事例。
然后教师由同学们所列举的事例导入课题。
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创设学习情景。
2、实验探究收集证据:先分小组学生交流燃烧的利与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课堂互动不足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提前进行实验演示,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生生互动: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互相交流看法,共同完成任务。
-在全班交流环节,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2.多媒体课件:包含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实验步骤和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互动白板:用于展示实验过程、记录讨论结果、进行实时反馈等。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科学原理,互动白板则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动方式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搜集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燃烧条件和可能的灭火方法。
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能主动地或在他人启发下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分组探究,形成共识,殊途同归,使学生了解探究方法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
【教师】同学们实验很认真,通过实验验证了哪些猜想,得出什么结论呢?(播放幻灯片7)
【小结】同学们围绕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都能证明燃烧需要:(1)有可燃性;(2有充足的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着火点是使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着火点。
【提问】物质燃烧是否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还是只需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一个条件?(播放幻灯片8、9)。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活动2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验:〔教师介绍实验〕
【提问】(1)请你根据燃烧的条件预测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谈谈你的推测理由?根据实验表格填空,这个实验说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板书)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1)可燃性物质;(2)充足的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引言】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热水中的白磷会燃烧吗?不信试试看。【投影:向水中通入氧气】
【简介】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人们通常把白磷保存在冷水中,这是因为①冷水能降低白磷表面的温度,使其达不到着火点;②冷水把白磷与空气隔绝。
可见,减少燃烧的条件,能防止白磷着火。
【提问】上述实验你们发现有什么缺点嘛?引导观察分析改进实验装置进一步强调燃烧的条件。(播放幻灯片10)引导填空
下面完成两道思考题(播放幻灯片11、12)
【引言】同学们,任何物质都具有两面性“火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但也能带来灾难和痛苦”(播放幻灯片13)
看到这场面我们内心都很痛苦,我们就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每组实验选一个同学汇报结论
看书了解着火点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白磷不燃烧
通过实验的比较得出燃烧必须同时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与教师共同讨论所提出问题,得到本节课的2个探烧的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
度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
利用生动的图片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及求知欲,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一个情景
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做科学”的过程。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物质具有可燃性→从燃烧区撤走可燃物
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需注意的是:(1)物质的燃烧需要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只需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
【讨论】遇到如下火灾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播放幻灯片16)强调遇到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选择灭火方法,以免触电。
注意鼓励学生,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提供药品】玻璃棒、蜡烛、小木条、煤炭、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
下面请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对刚才的猜想进行验证。(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答:木柴燃烧产生的
观看图片
各小组通过讨论后回答:火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热量(也就是发光发热)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燃烧呢?如何灭火呢?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活动3探究灭火的原理
(播放幻灯片14)【实验】点燃一支蜡烛,如何使它熄灭?
【提供的用品】烧杯、水、剪刀、沙土、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等(可另选用品)
组织学生归纳使蜡烛熄灭的方法分析灭火的原理(播放幻灯片15)
【小结】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因此灭火的原理通常可以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对应加以考虑。
【提问】观看图片你们发现通常燃烧有什么特点?(播放幻灯片4)板书燃烧定义(播放幻灯片5)
【提问】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吗?下面我们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大家还记得科学探究的环节吗?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活动1物质燃烧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播放幻灯片6)
参与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巩固练习】(播放幻灯片21)
请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下列词语或现象?
1.“釜底抽薪”
2.“煽风点火”
3.“杯水车薪”
4.用扇子扇煤炉火焰,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
【引言】灭火器是常用的灭火工具,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播放幻灯片17、18、19)要求学生了解灭火器原理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引言】同学们今天我们探究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以后生活中一旦遇到火情应该积极灭火,但是如果火势太大一定要选择迅速撤离!如何正确撤离火灾现场呢?(播放幻灯片20)请学生朗读火场逃生72诀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言】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你们最想做什么事?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有的想呆在空调房里看着电视;也有的想躺在被子里刷着微信…老师小时候可没你们这么幸福,最想烤火。(播放幻灯片2一堆柴火)【问】这堆火怎么形成的?木柴是种燃料。本单元学习“燃料及其应用”这节课我共同探究“燃烧和灭火”(板书课题)(播放幻灯片3)
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会污染空气
提问学生回答
观看火灾图片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形成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过程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根据探究进行分析,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推测,加深理解燃烧的条件
观看图片让学生火灾的残酷
设计意图
思考如何使正在燃烧的物质不能继续
课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媒体
班班通设备
授课人
襄河中学张家兆
教学时间
2015 12 18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的现象及原因。
过程
方法
1、通过控制变量的几组对比实验探讨燃烧的条件。
2、调查火灾事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
态度
1、通过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通过讨论交流防范火灾的措施,形成“防火人人有责”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