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3)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3传热
第三章 传 热1、传热基本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根据传质机理的不同,可将热量传递方式分为三种。
(1) 热传导热量从物体内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或传递到与之接触的另一物体的过程称为热传导,又称导热。
特点:没有物质的宏观位移(2) 对流传热流体内部质点发生相对位移的热量传递过程。
自然对流:流体中各处的温度不同引起的密度差别,导致轻者上浮,重者下沉,流体质点产生相对位移强制对流:因泵或搅拌等外力所致的质点强制运动(3) 热辐射物体因热的原因发出辐射能的过程称为热辐射。
热辐射不仅有能量的传递,而且还有能量形式的转移,不需要任何物质作媒介。
2、圆筒壁与平壁导热速率计算式有什么区别?答: 平壁热传导的导热速率公式:圆筒壁的导热速率公式:3、简述对流传热机理。
答:对流传热是指流动流体与固体壁面的热量传递过程,故对流传热与流体的流动状况密切相关。
对流传热包括强制对流(层流和湍流)、自然对流、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等形式的传热过程。
它们的机理各不相同。
对强制湍流的情况分析如下。
当湍流的流体流经固体壁面时,将形成湍流边界层,边界层由邻近壁面处的层流内层、离开S b t t Rt Q λ21-=∆==热阻推动力12211221ln 1)(2ln )(2r r t t L r r t t L Q λπλπ-⋅=-⋅⋅=壁面一定距离处的缓冲层和湍流核心三部分组成。
假定壁面温度高于流体温度,热流便由壁面流向流体中。
在层流内层中,由于在传热方向上并不发生流体质点的移动和混合,因此其传热方式是热传导。
因流体的导热系数较小,虽然该层很薄,但热阻很大,故通过该层的温度差较大。
在缓冲层内,热对流和热传导均起作用,该层内温度发生缓慢的变化。
在湍流主体中,由于流体质点在传热方向上移动和混合,传热主要是热对流方式。
在湍流主体中温度较为均匀,热阻很小。
4、牛顿冷却定律形式,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为工程计算的需要,采用平均对流传热系数来表达整个换热器的对流传热速率, 牛顿冷却定律是一种推论,假设Q ∝∆t 。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章5-6节
流柱受力平衡 P1P2F0
p1
p2
4l d
s
p1p4 1 d2p 2p24 4d d22 sd sl d0 l
pf
4dls
8usm 2
l d
um 2
2
直管中的压力降是 流动阻力的体现
令: 8 s λ摩擦系数,与雷诺数和管壁粗糙
u
2 m
度有关精选的课件无量纲量。
pf
l
d
um2
2
Hf
l d
um2 2g
0.03 0.025
0.01 0.008 0.006
0.004
d 0.002
0.02 0.015
0.001 0.0008 0.0006 0.0004
0.0002
0.01 0.009
0.008
2 4 68 2
103
104
4 68
2 4 68
2
105
106
du 雷 诺 数 R精e选课件
0.0001 0.00005
(m 油柱)
精选课件
2、 湍流时的摩擦系数与量纲分析法 问题 层流阻力计算式根据理论推导,湍流质点脉动,
情况复杂得多,目前尚不能得到理论计算式。
解决 量纲分析法——化工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将几个 方法 变量组合成一个无量纲数群(如雷诺数Re由d、ρ、
u、μ四个变量组成的无量纲数群),用无量纲数群 代替个别变量进行实验。
精选课件
【例】把20℃的苯从地下储罐送到高位槽,流量300L/min。高位槽 液面比储罐液面高10m。泵吸入管路用φ89×4mm无缝钢管,直管长 为15m,管路上装有一个底阀(按旋启式止回阀全开时计)、一个标 准弯头;泵排出管用φ57×3.5mm无缝钢管,直管长为50m,管路上 装有一个全开的闸阀、一个全开的截止阀和三个标准弯头。储罐及高 位槽液面上方均为大气压。设储罐液面维持恒定, 求泵的轴功率。设 泵的效率为70%。
环境工程原理
1.2.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处理技术利用的主要原理主要去除对象客土法隔离法清洗法(萃取法)吹脱法(通气法)热处理法电化学法焚烧法微生物净化法植物净化法稀释作用物理隔离(防止扩散)溶解作用挥发作用热分解作用、挥发作用电场作用(移动)燃烧反应生物降解作用植物转化、植物挥发、植物吸收/固定所有污染物所有污染物溶解性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机污染物离子或极性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可降解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3.简述沉降分离的原理、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原理:将含有颗粒物的流体(水或气体)置于某种力场(重力场、离心力场、电场或惯性场等)中,使颗粒物与连续相的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沉降到器壁、器底或其他沉积表面,从而实现颗粒物与流体的分离。
4.比较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主要区别。
与重力沉降相比,离心沉降有如下特征:①沉降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外,即背离旋转中心②由于离心力随旋转半径而变化,致使离心沉降速率也随颗粒所处的位置而变,所以颗粒的离心沉降速率不是恒定的,而重力沉降速率则是不变的。
③离心沉降速率在数值上远大于重力沉降速率,对于细小颗粒以及密度与流体相近的颗粒的分离,利用离心沉降要比重力沉降有效得多。
④离心沉降使用的是离心力而重力沉降利用的是重力5.表面过滤与深层过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自的定义?表面过滤: ①过滤介质的孔一般要比待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②过滤时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截留,并在其表面逐渐积累成滤饼③此时沉积的滤饼亦起过滤作用,又称滤饼过滤④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的情况。
深层过滤:①利用过滤介质间空隙进行过滤②通常发生在以固体颗粒为滤料的过滤操作中③滤料内部空隙大于悬浮颗粒粒径④悬浮颗粒随流体进入滤料内部,在拦截、惯性碰撞、扩散沉淀等作用下颗粒附着在滤料表面上而与流体分开区别:表面过滤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的情况,过滤介质的孔一般要比待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
环境工程原理 第三章 第三节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第四节 边界层理论
3、牛顿粘性定律
实验证明,流体的内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F与两层流体的速度差 du 成正比,与两层间的垂直距离 dy 成反比,与两层间 的接触面积A成正比,即
du F A dy
式中:F——内摩擦力,N;
(3.2.2)
du ——法向速度梯度,即在与流体流动方向相垂直的y方向流体 dy 速度的变化率,1/s;
μ——比例系数,称为流体粘度或动力粘度,Pa· s。
动性越小。流体的粘性是流体产生流动阻力的根源。
2、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两块面积很大且相距很近 平行板,板间充满静止液 体。下板固定,对上板施 加恒定外力 F,上板以速 度 u 沿 x方向运动。 若u较小,则两板间液体会分成无数平行的薄层运动, 粘附在上板底面的一薄层流体以速度u随上板运动,其 下各层液体的速度依次降低,紧贴在下板表面的一层 液体速度为零,两平板之间的流速呈线性变化。 对相邻两层流体来说,上层速度大,下层速度小,前 者对后者起带动作用,而后者对前者起拖曳作用,流 体层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即是内摩擦力,流体的粘性 正是这种内摩擦力的表现。
一、流体的流动类型
1、两种流型--层流和湍流
(1) 雷诺实验 将水箱A注满水,利用 溢水管H保持水箱中的
水位恒定,然后微微打
开玻璃管末端的调节阀
C,水流以很小速度沿
玻璃管流出。再打开颜 色水瓶D上的小阀K,使
颜色水沿细管E流入玻璃
管B中。
第三节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水流速从小到大,有色液体 变化如图所示。实验表明,流体 在管道中流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 的流型。 层流 ( 或滞流 ) :图 (a) 水流很小 时管中颜色水质点仅沿着与管轴 平行的方向作直线运动,质点无 径向脉动,质点之间互不混合。
环境工程基础原理三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通过适当的变换 以机械能和机械能损失表示能量衡算方程
假设流动为稳态过程
单位质量流体自进口流至出口所作的有用功为
W ' v2 pdv v1
hf
式中W ' ——单位流体所作的有用功,J/kg;
hf ——单位流体因克服流动阻力而损失的能量,J/kg;
v2 pdv ——流体的膨胀功,J/kg。
v1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对间歇不可逆过程,有
e Q v2 pdv v1
hf
根据焓的定义 H e pv
H Q v2 pdv v1
hf
p2 vdp
p1
v2 pdv Q
v1
hf
p2 vdp
p1
1
2
u
2 m
gZ H Q We
u2
gz
pv d A
u
m
(
1 2
u
2 m
)
A
um gZA
um HA
um
1 A
A
udA
1 u2 1 1 u2dA
2 m A A 2
注意 1 u 2 2
m
1 2
u
mபைடு நூலகம்
2
。
引入动能校正系数α,使 1 u 2 2
m
1 2
u
m
2
α的值与速度分布有关,圆管层流时,α=2,湍流时,α=1.05。 工程上的流体流动多数为湍流,因此α值通常近似取 1。
M dV
V
衡算方程的通用形式
A1
udA
A2
udA
d dt
(完整版)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1.2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
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
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完整版)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最新整理)
现测得粗管端的表压为 100mm 水柱,细管端的表压为 40mm 水柱,空气流过锥形管的能量损失可以忽略,管道中空气的密度为 1.2kg/m3,试求管道
中的空气流量。
A
8.314 298 103 1.013105 64
400 109
0.15 106
大于允许浓度,故不符合要求
如果此方程在因次上是一致的,在国际单位制中 A 的单位必须是什么?
解:由题易得,A 的单位为 kg/(m3·K)
2.5 一加热炉用空气(含 O2 0.21,N2 0.79)燃烧天然气(不含 O2 与 N2)。分析燃烧所得烟道气,其组成的摩尔分数为 CO2 0.07,H2O 0.14,O2 0.056,N2 0.734。求每通入 100m3、30℃的空气能产生多少 m3 烟道气?烟道气温度为 300℃,炉内为常压。
4
(2)由题,根据热量衡算方程,得 第三章流体流动
qV ×103×4.183×10 kJ/m3=667×103KW
Q=15.94m3/s
100×103×4.183×△T kJ/m3=667×103KW △T=1.59K
3.1 如图 3-1 所示,直径为 10cm 的圆盘由轴带动在一平台上旋转,圆盘与平台间充有厚度 δ=1.5mm 的油膜。当圆盘以 n=50r/min 旋转时,测得
解:设地表水中总氮浓度为 ρ0,池中总氮浓度为 ρ
由质量衡算,得
qV
0
qV
d
V
dt
即
dt
10
1 (2
)
d
积分,有
t
dt
5
1
d
0
20 10 (2 )
求得 t=0.18 min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章20150906_100905218
0.8 2
A1 4 u 2 u1 0.5 5 m/s 2 A2 0.01 640 4
潜流湿地的穿孔布水管
取样管
第一节 管道系统的衡算方程
二、管道系统的能量衡算方程
能量交换过程 流体携带能量
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
对于稳态流动
(输出系统的物料的总能量)-(输入系统的物料的总能量) =(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对外界所作的功)
u1 u
u2
u y h2
u0 u y h2 h1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例题2】一块底面积为40 ×45cm2、高为1cm的木块,质量为 5kg,沿着涂有润滑油的斜面向下作等速运动,已知木块运动 速度u=1m/s,油层厚度δ=1mm,由木块所带动的油层的运动速 度呈直线分布,求油的粘滞系数。 解: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
对常见的流体,如水、气体等,黏度随压强的变化不 大,一般可忽略不计。 (3)温度:是影响黏度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水及空气在常压下的黏度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的黏度减小,气体的黏度增加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例题1】两平板间有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层流动,设液 体流动为层流,且流速按直线分布。绘制平板间液体的流 速分布图与剪切应力分布图。
二、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一)牛顿黏性定律 结论(1): (1)实际流体具有黏性 现象(1): 容器中被搅动的水最终会停 止运动 在空气中摆动的物体,随着 时间的推移,摆动不断衰减, 最终会停止。
黏性:在运动的状态下,流体产生抵抗剪切变形的性质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结论(2):
现象(2):
?
一、流体的流动状态 二、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要点: 流体的内摩擦力的概念 牛顿黏性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解答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解答第三章 流体流动习题3.3污水处理厂中,将污水从调节池提升至沉淀池。
两池水面差最大为10m ,管路摩擦损失为4J/kg 。
流量为34m 3/h 。
求提升水所需要的功率。
设水的温度为25℃。
解:(1)根据流体输送能量方程(3.1.18):∑+++=-++f m m h p gz u We p gz u ρρ222211212121 因2池均为敞口池,且池面很宽广,故p 1=p 2=0,u m1=u m2=0。
根据题意:z 2-z 1=10m ,因此有:∑+-=-f h z z g We )(12=9.8×10+4=102 J/kg “-”号表示流体机械给水做功,即为水泵。
(2)查附录5知:ρ20=998.2 kg/m 3,ρ30=995.7 kg/m 3,则25时水的密度:ρ25=(998.2+995.7)/2=997.0 kg/m 3故提升水所需功率为:N=We×ρQ=102×997.0×34=3.46×106 J/h =961 w (J/s) =0.96 kw习题3.5如图所示,有一直径为1m 的高位水槽,其水面高于地面8m ,水从内径为100mm 的管道中流出,管路出口高于地面2m ,水流经系统的能量损失(不包括出口的能量损失)可按∑h f =6.5u 2计算,式中u 为水在管内的流速,单位为m/s 。
试计算: (1) 若水槽中水位不变,试计算水的流量;(2) 若高位水槽供水中断,随水的出流高位槽液面下降,试计算液面下降1m 所需的时间。
解:(1)按图示选取计算断面,基准面0-0取在地面,则有: p 1=p 2=0,u m1=0,z 1=8m ,z 2 =2m 按单位重量的能量方程(3.1.24)进行计算:∑+++=++f m m h gp z u g p z u ρρ222211212g 12g 1 其中上式中的∑h f =6.5u m22/g 将已知条件代入可得:22225.6022g 1080m m u gu +++=++ 解之得:s m g u m /9.214/122==则出流流量:Q 1=0.785×0.12×2.9=0.0228 m 3/s=82.0 m 3/h(2)设某一时刻水池液位高度为z ,则能量方程可写为:22225.622g 1m m u gu z ++=整理得:14)2(22-=z g u m 经时间dt 后,水流从管内流出的水量为:dQ=0.785×d 2×u m2dt=0.785×0.12×14)2(2-z g =9.3×10-32-z dt此时,水池中的液位下降了dz=dQ/(0.785×D 2)=11.85×10-32-z dt则:dz z dt 24.84-=当z 从8m 降为7m 时所需时间: T=36s 习题3.10题略解:(1)因Q=140m 3/h=0.0389m 3/s则150mm 和100mm 管内的流速为: u 150=2.20m/s ,u 100=4.96m/s 其:Re 150=997×2.2×0.15/(90.3×10-5)=3.64×105 Re 100=997×4.96×0.10/(90.3×10-5)=5.48×105 (2)查莫迪图可得摩阻系数 λ150=0.014, λ100=0.013查P87表3.4.4得局部阻力系数:90度弯头ξw =0.75,底阀ξd =1.5,闸阀ξf =0.17(全开) 入口ξe =0.5,出口ξo =1.0,变径头ξb =0.32(d 2/D 2=0.45) (3) 则所需水泵扬程 gu d L g u d LZ H p 2)(2)(222122211111∑∑∑∑++++∆=ζλζλ =60+{0.014×(60+23)/0.15+(0.5+1.5+2×0.75)} ×2.22/(2×9.81) +{0.013×100/0.1+(3×0.75+0.17+0.32+1)} ×4.962/(2×9.81) =60+3.05+23.08=86.1m (4) 所需水泵理论功率Ne=H p ×Q×ρg=86.1×0.0389×997×9.81=32.8×103 w=32.8 kw (5) 水泵实际功率Ns=Ne/η=32.8/60%=54.7kw (6) 水泵每天所需电费Fd=54.7×24×0.46=603.9≈604元/日习题3.13题略解:(1)全部按长管计算,忽略局部损失,且均按完全湍流计算(2)设A管段流量为Q A,B管段流量为Q B,可列出如下方程组:R MAN L MAN Q A2= (R MBO L MBO +R ON L ON)Q B2Q A+Q B=Q将已知数据代入:6.73×1000×Q A2=(0.784×900+2.03×300)Q B2Q A+Q B=0.12解之得:Q A=0.0368 m3/s=36.8 L/sQ B=0.12-0.0368=0.0832 m3/s=83.2 L/s(3)MN之间的阻力损失为:H MN= R MAN L MAN Q A2=6.73×1000×0.03682=9.11m第四章 热量传递习题4.4某一DN60×3mm 的铝复合管,其导热系数为45W/(m.K),外包一层厚30mm 的石棉后,又包了一层厚为30mm 的软木,石棉和软木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15 W/(m.K)和0.04 W/(m.K)。
环境工程原理胡洪营第三版
环境工程原理胡洪营第三版环境工程原理是胡洪营教授编著的一部重要教材,这本书详细阐述了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围绕《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为中心主题,深入探讨其主要内容和应用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环境工程原理》的结构。
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包括环境科学基础、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噪声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内容。
每章节都由理论讲解、实例分析、习题等部分组成,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其中几个关键章节的内容。
在第一章“环境科学基础”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水处理工程”则是对水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并通过实际案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技术的应用。
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则从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等方面,详细讲述了固体废物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除了以上章节,《环境工程原理》还涵盖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工程知识体系。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那么,《环境工程原理》的价值在哪里呢?首先,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适合于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
其次,它也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书籍,可供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查阅参考。
最后,它对于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环境工程原理》是一部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教材,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其中的知识,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做出贡献。
然而,尽管《环境工程原理》已经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教材,但我们也不能满足于此。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大学课程《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3)
大学课程《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填充题(18分)1、空气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1.293m Kg,在0.25Mpa 下(绝压)C 080时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流体阻力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转子流量计在安装时应_________________。
4、连续性方程2211s u s u =是__________指导出来的,它适用______流体。
5、直管阻力的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管中流出出ζ=__________流入管中入ζ=_____________。
6、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安装高度时,离心泵会发生________现象。
7、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循环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8、一热流体将热量通过壁面传给冷流体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固定管板式列管式换热器中,压力高、腐蚀性以及不清洁的物料应走 ______________程。
10、一根暴露在外的热管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发热量。
11、()()n e R d Pr ..023.08.0内λα=式中两个准数Re =________Pr=__________.若液体被冷却时n=____________。
12、多效蒸发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典型流程。
二:判断题(18分)1、在并联管路中,它们的阻力相等,同理在串联管路中,它们的流速也是相等的。
(稳定流动)。
2、转子流量计可以读出任何流体的流量。
3、用雷诺准数来判断流体的流动形态时,在SI 制中属层流范围,在cgs 制中属湍流范围。
4、粘度是流体的物理性质之一,则雷诺准数也是流体的物理性质之一。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章7节
0 ( f ) ( f 0 )
(3.6.16)
ρ0代表标定流体(水或空气)的流量和密度值, ρ代表实际操作中所用流体的流量和密度值。
第七节 流体测量
思考题
(1)简述测速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分析孔板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使用转子流量计时读数为什么需要换算?
(4)测定气体的流量计能否用来测量液体?
转子(浮子)直径略 小于锥管底部直径, 密度大于所测流体 转子
的密度。
微锥形 玻璃管 锥角约 为4o左 右 刻度
突缘填 函盖板
流体入口
2、转子流量计工作原理
管中无流体通过时,转子沉在管底部。 被测流体流经转子与管壁之间的环隙时, 由于截面减小,流速增大,压力随之降 低,在转子上、下端面形成一个压差, 使转子上浮。
转子上浮后,环隙面积逐渐增大,流速减 小,压力增加,转子两端的压差降低。转 子上浮至某一高度时,转子两端压差造成 的升力等于转子重力和浮力之差时,转子 稳定在这高度上。 流体的流量改变,平衡被打破,转子到达新的位置,建 立新的平衡。 玻璃管外表面上刻有流量值,根据转子平衡时其上端平 面所处的位置,即可读取相应的流量。
标准孔板的流量系数
三、文丘里流量计 避免出现边界层分离及旋涡,大大降低机械能损失
1、构造 收缩段锥角常取15~25° 渐缩渐扩管
扩大段锥角5~7° 接压差计
Q CV A0
2 Rg ( 0 )
流量系数1、转子流量计的构造 流体出口
2 0
整理得
u0
1 A0 1 A 1
2
2V f ( f ) g
A f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是一门以技术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多学科领域大学专业。
以环境科学为基础,吸收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为解决各类环境问题提供各种解决措施和应急措施。
环境工程从分析环境污染的来源和特征,到分析与环境有关的社会经济费用,再到提出各种解决措施,设计和建造环境监测和改善设施。
二、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是指环境工程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环境保护原理。
这是环境工程的基础,它提出发展的原则是“保护环境,健康发展”,把人类和自然的统一贯穿在发展活动的全过程中,以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2)环境污染防治原理。
这是环境工程的核心,要求从源头控制和防止环境污染,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落实污染控制和减排措施,加强污染治理,减少污染源的影响,提高环境空气、水质量,建立完善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3)环境监测原理。
这是环境工程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全面、细致、及时地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对污染源进行定期检测和监督检查,并为环境质量改善找出合理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4)环境评价原理。
这是环境工程的重要内容,它要求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分析环境数据、模拟环境变化等,进行环境损害评价,以便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效益评价和典型环境评价,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5)环境治理与应急原则。
这是环境工程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强化规划设计,有效地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制,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有效地应对环境灾害,控制环境损害。
总之,环境工程原理是指环境工程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此为基本原则,以改善环境质量及其表现出的社会影响,为社会发展创造可持续的环境条件的对策。
三、环境工程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境工程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
环境工程原理第3版
环境工程原理第3版1. 引言环境工程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通过研究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环境工程原理第3版》一书的内容和特点。
2. 书籍概述《环境工程原理第3版》是环境工程原理领域的经典教材,由XXX等人合著。
本书主要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涵盖了大气、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等环境问题的处理和控制。
与前两版相比,第3版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更新和调整,更加符合当前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和需求。
3. 内容概述《环境工程原理第3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环境工程概述本章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让读者对环境工程的背景和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2. 大气污染控制本章介绍了大气污染的来源和传输机理,以及大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和技术。
涵盖了大气颗粒物、气体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方法等内容。
3.3. 水环境工程本章介绍了水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包括水质分析、水处理技术和污水处理方法等内容。
3.4. 土壤污染与修复本章介绍了土壤污染的成因和评价方法,以及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和方法。
3.5. 噪声与振动控制本章介绍了噪声和振动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方法,以及噪声和振动的控制技术和方法。
3.6.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本章介绍了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分类,以及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
4. 特点和亮点《环境工程原理第3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亮点:4.1. 综合性与系统性本书涵盖了环境工程的多个领域,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等,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对环境工程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4.2. 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书内容丰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除了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还具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应用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环境工程的知识。
4.3. 更新的内容和案例第3版相比前两版进行了更新和调整,根据当前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和需求进行了补充。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等方面,对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当前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
首先,本书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了环境工程的学科内
涵和研究对象,使读者对环境工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其次,本书详细介绍了环境工程中的水质工程、大气环境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内容,对于环境工程的各个领域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的各个方面。
另外,本书还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等内容,使读者对环境工程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手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第三版在内容上有了一些更新和补充。
比如,在水质工程
方面,增加了对于新型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和技术的介绍;在大气环境工程方面,增加了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新政策和技术的介绍;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面,增加了对于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介绍。
这些更新内容使本书更贴近实际,更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
总的来说,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是一本介绍环境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权威教材,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技术手段和相关政策法规,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必备教材,也是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水平,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本书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成为他们学习和工作中的得力工具。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包括环境工程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热力学、环境工程流体力学、环境系统分析等内容。
本书是环境工程原理领域的经典教材,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内容更加全面、深入和系统。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是环境工程概论。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等内容。
其中,对环境工程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明确定义,使读者对环境工程有了全面的认识。
第二部分是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科,本书详细介绍了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的特性、环境化学反应、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去除等内容,为读者深入了解环境化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第三部分是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中的前沿学科,本书系统介绍了环境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及其分布规律,以及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应用等内容,为读者深入了解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微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第四部分是环境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
环境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本书详细介绍了环境中的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原理和应用,为读者深入了解环境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第五部分是环境系统分析。
环境系统分析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本书系统介绍了环境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为读者深入了解环境系统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工程原理的相关内容,适合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也适合作为环境工程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希望本书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促进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是一本综合讲述环境工程学科的教材,涵盖了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应用技术。
本书通过系统地介绍环境工程的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首先,本书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历史和发展背景,阐述了环境工程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接着,本书深入讨论了环境工程的几个核心领域,包括水和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以及环境监测与评估等。
在每个领域中,本书都给出了相应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并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还引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和研究进展。
例如,针对水资源的持续供应和保护问题,本书详细介绍了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原理与方法。
此外,对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减少、大气监测技术的应用等。
本书还特别强调了环境影响评价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本书详细说明了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而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本书介绍了一些相关的概念和原则,并探讨了可持续性发展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总之,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是一本内容丰富、系统全面的环境工程教材。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环境工程的理论
和应用,掌握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没有标题相同的文字,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