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课堂教学体现课标要求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篇1】为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教学质量。

针对自身的教学优势和不足,本学期我将从改变陈旧的导入与乏味的提问方式进行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标进行教学改进。

改进措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决于其学习积极性是否在课堂上被充分调动。

针对我以往课堂上面面俱到,爱唱“独角戏”,堂下一部分学生呼应,一部分学生当听众的弊病。

本学期着重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1、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仔细挖掘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

减少老师说的时间、范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

课前准备充分了,抓住了*的主线,就不会面面俱到了,就会避免进行烦琐的*分析,把*分解得支离破碎,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2、在利用导语阶段,尽量选择契合学生要求和兴趣的,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也能在课堂开始就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3、充分利用提问,提问始终是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和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的有效手段。

在设置提问的时候注意单一性,变化不同形式。

在进行提问时,在引导方面多下功夫,不提倡灌输,而是靠学生自己提出,自己体会。

即使提问结束,也注意点评学生的回答,从回答中引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课的课题是《门外有敲门声》,本课设置在第五单元,科幻天地,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课文表面含义的难度不是十分大,所以,在确立了以从客观叙述的文字中读出深刻道理这一教学目标后,我将课堂探究的重点放在了激活课堂上。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采取了创设情境的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敲门声变得惊心动魄来激发学生对于*的兴趣。

其次,由于*人物描写上的别有用心,在熟悉课文阶段,我请学生自己表演课本剧,同时提出了文中敲门声出现了几次,这样一个寻找线索的问题。

自主表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在分组回答了寻找线索的问题,理清了*思路后,我以自己做个小评委,评一评小演员的演绎与*的差距,设置这一问题的本意是在学生自己品味*语言色彩和人物的描写手法之后能够进行班级的讨论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但是,由于对于学生水平估计和提问方面的引导不足,指向性不十分明确,这一部分的任务完成比较草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新课标环境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新课标环境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新课标环境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1. 导入新颖有趣一个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问题等多种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2. 创设情境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注重课堂互动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6. 个性化教学新课标环境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7. 课堂评价多元化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价外,还可以采用观察、提问、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8. 持续反思与改进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寻找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通过持续反思与改进,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标环境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相信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要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如何在新课标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在新课标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在新课标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

以下是针对如何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和建议。

一、理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包括学生发展为本、终身学习、重视实践和探究等。

这些理念将指导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每一节课中,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与新课标中的要求相一致,并且具有可衡量的标准。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是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

同时,教师应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开展有效的评价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六、不断学习和反思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研活动、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章、听取同行建议等方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总的来说,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新的教育理念,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及不断学习和反思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基于新课标的落实,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基于新课标的落实,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基于新课标的落实,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一些学生可能对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不够清楚,缺乏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探究。

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动力。

课堂互动不足:一些课堂可能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

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一些课堂可能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也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改进策略:
加强学生对新课标的理解: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课堂互动: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小组讨论等。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课堂测试、作业、考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基于新课标的落实,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通过加强学生对新课标的理解、创新教学方法、加强
课堂互动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措施,我们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2.特殊场合:针对特殊需求学生(如残障学生、学习困难学生)
增加条款:
-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助设备,满足特殊需求学生的学习要求。
-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关爱和指导特殊需求学生的能力。
-建立特殊需求学生评估体系,定期跟踪学生的进步和需求变化。
详细说明:
对于特殊需求学生,需要制定更为细致和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和技术支持。教师的专业培训是关键,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这些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3.问题:评价方式多元化可能导致评价标准不一致。
解决办法: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流程,对评价方法进行规范化培训,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4.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时间难以保证。
解决办法: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并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如在线培训,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学习。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3)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专业发展
(1)参加教育教学培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2)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3)加强同行交流,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四、实施步骤
1.分析现状,明确改进方向。
2.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分阶段实施。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一、改进背景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二、改进目标
1.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是什么
魏永强
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可见新课程把只能意会的知识的学习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可见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如预习、讨论)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作好笔记,总结收获,发现问题,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生、研究环境、研究自己,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课标、教材以及教学环境与自己的特长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实际及课程标准中的学生学习目标相吻合)、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制定可操作的教学方式、开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预习活动,检查预习效果并做出评价,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地指导。

(2)课中的教学实施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展示预习成果、同伴互动、合作交流、探究、讲解达到问题解决并生成新的问题;在经历真实学习的过
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能力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真实地研修活动,指导学生提炼问题、解决问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基本语言的掌握情况。

(3)课后的教学评价活动
学生对获得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探究、拓展、训练,提升对问题的认识,运用获取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处理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做出评价,通过对效果的分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行为进行反思,提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改进意见。

英语新课标改进教学措施

英语新课标改进教学措施

英语新课标改进教学措施引言新课标是指国家出台的关于各个学科教学大纲的最新版本。

在英语教学领域,新课标的改进使得英语教学更加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教师们在实施新课标时,必须针对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英语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英语新课标改进教学措施,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应对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措施一:灵活运用教材新课标中,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安排。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教材。

例如,对于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取一些和音乐相关的文章或歌曲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片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并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删减或扩充教材内容。

如果学生对某个主题非常感兴趣,可以适当延长该主题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措施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自主探究。

例如,鼓励学生查找相关的英文资料,自主学习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英语角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用英语,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措施三: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表达。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一、更新教育观念1. 坚持以学生为本。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倡导素质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育素质、美育素质和劳动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质疑、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二、创新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情境教学。

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式教学。

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翻转课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调整课堂内外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三、优化课程内容1. 整合学科知识。

打破学科界限,强化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更新教材内容。

结合时代发展,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使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3. 注重实践性。

增加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改进评价机制1. 多元化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个性化评价。

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给予个性化评价。

3. 激励性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给予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提升教师素质1. 加强师资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之间开展交流、研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激励教师创新。

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为课堂教学提供新鲜血液。

总之,新课标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评价机制和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基于新课标的落实,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一)

基于新课标的落实,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一)

基于新课标的落实,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一、教学内容单一化问题教学内容单一化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围绕教科书的内容展开,缺乏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缺乏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资源,如课外阅读、实例分析、多媒体教学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综合把握能力。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问题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普遍不高。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参与讨论和思考的机会,这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设置互动环节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评价方式单一化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许多老师在评价学生时依然采取传统的笔试方式,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答辩、小组展示、实验报告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匮乏问题教学资源匮乏也是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

许多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有限,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获得有效的教学支持和辅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共同努力,积极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如多媒体教室建设、实验室设备更新等,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现代化水平。

五、教师专业素养不足问题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也是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新课标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导致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够与时俱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参与教学培训和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和发展。

总结: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单一化、学生参与度不高、评价方式单一化、教学资源匮乏和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等方面。

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是什么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

新课标有四个突破:强调核心素养,突出学业质量,突出教学规程,突出考试评价。

对照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改革落实“要素”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当前新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六个相对“新”的“关键点”。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的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应将课程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各门课程要强化育人功能,强调学科德育,让课程教学服务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真正做到方向明、宗旨清。

二是坚持核心素养。

新修订课程方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这从根本上保证了育人方向。

核心素养包含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这是对今后新教学提出的核心要求。

在落实过程中,做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筹规划,优化课程供给结构,要把过去以传授知识、追求分数为导向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培养核心素养,形成清晰、有序、可评的课程目标,同时结合“双减”政策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聚焦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

三是学习方式转变。

二十多年来,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极大地推动了课堂转型,“六学”也提出了具体措施,课堂教学改革还需要深入推进。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千多个学时,要把学习方式转变落到实处,课堂教学要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关注学程改造,提倡多元学习方式,从单一“学”到“学”与“习”并重的学习;从个体学习走向团队合作学习;从学以致用学习到用以致学学习。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就是把那些单词、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或我们身边的事例来阐明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为了有效实施该计划,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在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中,我将优化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广泛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运用能力。

首先,我会增加实践操作课程的时间和比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此外,我还会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变革在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中,我将推行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我会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会多样化课堂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评价方式的创新在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中,我将创新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长。

首先,我会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实验报告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我还会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教师发展的支持在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中,我将提供教师发展的支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首先,我会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此外,我还会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为教师提供充分的资源和支持,促进其不断成长和发展。

五、家校合作的加强在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中,我将加强家校合作,以形成良好的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的氛围。

首先,我会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方法。

此外,我还会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学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动。

六、持续改进与评估在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中,我将持续进行改进与评估,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首先,我会定期组织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和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标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新课标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新课标历史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背景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效果和兴趣。

改进措施以下是我们提出的几项改进措施:1. 强化思维导图:通过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知识框架,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

2.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和生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研究的积极性。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研究交流和合作。

4.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热点: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和国际的历史热点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5. 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历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他们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对策为了有效实施这些改进措施,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加强自身历史知识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

可以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 优化教学资源: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图书馆藏书等,为历史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学校可以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

3.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他们了解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提供积极的研究环境和支持。

4. 评估与反馈: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面谈,了解他们的研究需求和兴趣,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结论通过采取这些改进措施和对策,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新课标是指新一轮的课程标准,它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新课标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首先,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其次,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学习。

传统的学科教学常常将知识划分为不同的学科领域,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局限性。

新课标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开展跨学科的探究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第三,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开展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

第四,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学生的情感态度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果有重要的影响。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优秀的人物故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注重评价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通过观察、访谈、作品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落实新课标要求课堂实践反思

落实新课标要求课堂实践反思

落实新课标要求课堂实践反思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课堂教学实践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课堂实践效果的反思和建议:
1. 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2. 注重能力培养: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各种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3. 优化教学内容: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时代发展。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同时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和热点问题,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4. 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协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5. 完善教学评价:新课标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口头表达、作品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6. 持续专业发展: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参加培训、研究和实践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满足新课标的需要。

总之,落实新课标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和持续专业发展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课堂实践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各种情境中,自主与合作地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是我们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

方法措施:1、转变我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通过探索实践,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各种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2、把握特点,活用教材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

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3、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近年来,教育界对于课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对教育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体会到了新课标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为此,我制定了一项教学改进计划,以适应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首先,我计划加强对新课标的深度理解和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并熟悉新课标是一个必然的要求。

我将仔细阅读新课标,分析其内容和要求,深入理解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要求。

同时,我会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标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其次,我计划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因此我打算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和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使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三,我计划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课标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将注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我会积极寻找各种丰富的教材、文献和实例,以符合新课标对于扩展学习和拓宽视野的要求。

同时,我也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并开发适合他们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我计划改进评价和反馈机制,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推动他们的学习进步。

新课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因此我会采用多样化和综合性的评价方式,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我会通过定期测验、作业评价和课堂表现等方式,给予学生及时和具体的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改进学习方法。

最后,我计划与家长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和影响因素,我会定期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共同协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英语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英语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英语
1. 课堂氛围营造:创建一个积极、友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运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引入丰富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启发性问题提问: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激励学习兴趣:设计有趣的游戏、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
学习中。

5. 提供实践机会:设计实践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
情境中的交流和表达。

6.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和指导。

7. 及时反馈和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进步。

8. 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积累英语学习资源,自我反思和提高。

9. 教学资源分享: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互相借鉴和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10.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协同培养学
生的英语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探索EDU CA T I ONAL PRA CT I CE & R ESEA RCH200417改进课堂教学 体现课标要求刘东坡(容城县西里小学, 河北 保定 071700)摘 要: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是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模式;《数学课程标准》;认知目标;全面发展;学会学习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4)07-0037-0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更深。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体现书本知识传授,还应体现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积极情感的体验,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只重视一节课的认知目标,更不能把认知目标完成得好坏作为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目标虽然是一个重要任务,但它绝不是惟一的任务,还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意志及探索精神,允许学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

例如:实施《数学课程标准》后,笔者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调整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具有较大探究空间的问题,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上一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谁能告诉大家关于圆柱体你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我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我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我还想知道圆柱体的体积是不是和以前学过的长方体的体积有关。

”一个个“我想知道……”,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想学”。

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数学学习十分投入,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与同伴的交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谁能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告诉大家?”当一名学生刚回答完后,另一名同学主动站起来说:“刚才他说的不是自己的发现和想法,那都是书上告诉我们的”“那么,你有不同的发现和想法吗?”“有”。

“请你到前面把你的发现和想法告诉大家。

”“我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要把拼成的这个长方体,这么放(边说边动手操作)它的底面积就是侧面积的一半,高就是半径,这么放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高和半径的乘积,高就是底面周长的一半。

那么根据这两情况,圆柱的体积还应该有侧面积的一半乘半径;半径与高的乘积再乘底面周长的一半”。

在这过程中,教师没有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创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惟一目标,而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改变师生单向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这样学生就会充满信心地去探索、去创造,从而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还是让学生会学。

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讲,过程是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和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结论就是数学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需获得的探究结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实际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只重视了学会,轻视了会学。

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而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所以,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笔者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先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几个形状不同,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画长方形的长和宽,加以比较,看一看有什么发现,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老师,我们小组的同学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画得越长,宽就越短,无论长和宽怎样变化,长方形的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

”这时,让一名同学把自己所画的长方形的长、宽按一定的规律以表格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通过表中的数据学生就自己发现了,原来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这样的两种量叫做反比例的量。

通过这个活动过程,学生不仅发现了什么叫做反比例的量,而且学生更加感到不看书上的例题,通过自己的探究性学习就能总结出书上的结论。

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令学生终身难忘的,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所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发现学习”的口号,并倡导发现法,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结果,而且要追溯求得结果的过程,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三、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以一言堂占据整个课堂的空间,成了数学权威的代言人,以一种专家姿态,将各种经验、概念、法则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则记忆、背诵这些现成的知识。

这既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能反映出数学的本质,日积月累还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良感受,对数学的学习丧失信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可能存在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课堂教学中,疑问的设置,是师生交往的开始,不是为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内动力。

例如:在学完圆面积以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方形、正方形、圆谁的面积最大?”让学生带着这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要把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比较,而且还主动地设计多种计算周长和面积的问题,加以验证。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实行多向交流,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自我评价的机会,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教学活动在学生的不断探索之中展开,自觉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完成得是否成功,主要集中反映在少数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多数学生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课堂效益,在某种程度上淡化或者说忽视了差异的存在。

面对几十个学生,就算教学设计再完美,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令每个学生满意,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尤其明显。

人们常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两片树叶。

的确如此,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智力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也找不到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所以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的不同需求,使教和学两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学习空间。

教学过程中应是同教材、同进度,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当然,同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也完全一样,可以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组织,以适应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使优生在现有水平上得以提高,同时辅导学困生以达到基本要求,跟上一般进度。

例如:在《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课堂练习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果园里有梨树480棵,苹果树有720棵, ?请先提出你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解答。

”这时同学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设计兼顾了学生的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各有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总之,《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共同发展的活动,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自主发展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1]钟启泉,崔允淳,张华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李志宏,郭元祥1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1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1[3]华国栋1差异学教学论[M]1教育科学出版社120011[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