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高等学校管
高等教育学(终极版)
高等教育学(终极版)第一章:绪论★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以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有哪些: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的区别:1、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神性。
以上三大特征说明,高等教育应当有着不同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的概念与本质特征: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是上层建筑属性,也是生产力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分。
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高等教育的地位高等教育的地位:高等教育两个最基本的价值是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位价值:即高等教育的自身价值,它包括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社会价值:反映了高等教育客体与社会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就是社会化、社会选择和社会流动。
以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在于社会作用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个人本位的价值观认为: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
知识本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学术自由为教学基础。
社会本位的价值观: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学生相关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管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在校学习的学生。
第三条学校实行“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条学生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第五条学生入学应按照国家招生政策,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或其他招生方式进入学校。
第六条学生入学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注册手续,提交相关材料,办理入学手续。
第七条学生入学后,学校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包括入学须知、校规校纪、专业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等。
第八条学生注册时,应如实填写个人信息,不得弄虚作假。
如有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第三章学生权利与义务第九条学生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二)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不服,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条学生应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四)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五)遵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诚信;(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七)爱护学校公共财产,维护学校秩序;(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章学籍管理第十一条学生学籍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平、公正、公开;(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三)严肃、严谨、细致。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p1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与心理学.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6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7一、心理学与教育的早期结合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8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8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p1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3第二章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p17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p17心理发展的涵义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大学生的发展课题p20第二节大学生的生理发展p21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三节大学生的心理发展p26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和稳定第四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变化p35一年级大学生面对高校生活的适应问题三年级是大学生活全面展开和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的时期四年级大学生面临择业和求职的矛盾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p38第一节学习的概念学习的概述学习的分类第二节学习理论概述p42第三节联结派的学习理论p43巴布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p43桑代克的联结学习p4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P47第四节认知派的学习理论p51第五节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p58第六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62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p66动机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种类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p71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p76第三节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p85第一节迁移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的作用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p88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原理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迁移理论的新发展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p96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定势的作用第四节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p99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讲授学习方法第六章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p103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p103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意识的结构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p106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历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p114 自我教育的定义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第七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p119 第一节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p119群体的概念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集体心理群体规范群体内聚力第二节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p129什么是人际交往p129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p130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p132第八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p135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p135健康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第二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p139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体的主观因素第三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p143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p14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p146第四节高校学校的心理咨询p148心理咨询的实质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p152第五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p157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涉及的领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与指导第六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第九章高等学校中的教师p170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角色p170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调节者第二节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p174教师的认知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威信第三节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p184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点第十章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p191第一节知识的概念什么是知识知识的类型知识的表征知识的作用第二节知识的学习知识学习的概述知识学习的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及其能力的培养p205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理论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四节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的实质创造性的培养第十一章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p223第一节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形式概论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媒体第二节网络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理论依据计算机模拟与认知发展理论第三节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正负效应网络团体心理网络人格网络情色网络拼凑抄袭网络成瘾第十二章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p248第一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什么是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第二节正确进行测量与评价的基本要求p251效度信度难度第三节教学测验的类型及其应用p256教学测验的类型学绩测验的编制测验的评分及结果分析。
高等教育学九章 高等学校管理
第九章高等学校管理1、管理:社会组织为实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以人为本的协调活动.2、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是由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构成.3、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包括:高等学校管理中内部决策领导机构的设置、分工与领导关系的规定.4、高等学校的校长:学校对外的法人代表5、公立高校校长由政府部门确定和任命,民办高校一般由学校自身的有关机构,如董事会、理事会确定和任命.6、一般高等学校董事会的成员包括各方面的代表,有校友代表、企业家、捐资者代表、政府官员,也有社会名流,有时还有学生家长代表.7、不少国家的高校设有理事会或校方委员会作为学校日常行政决策机构,分为三种类型:①由非学术人员组成,如美国②由学术人员组成,如法国③由学术人员和非学术人员组成,如英甲8、科层制模式:是指学校实际决策权力倾斜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又叫官僚模式: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9、学术团体模式:倾向于学校学术人员10、双重组织模式:力求在学术人员和非学术人员之间维持一种权力分配上的平衡.11、1989年至今我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2、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①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体制②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体制13、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由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省统筹为主14、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①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②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办学③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15、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从功能划分上一般可分为决策领导机构、职能管理部门、教学科研和有关附属单位16、在管理层次上,分校、院、系三级17、在管理权力结构上,采用直线――职能制的形式。
18、高等学校的系统特性①组织结构的学科性和国际性②组织目标的多样性的模糊性③组织成员活动的高智力性的相对独立性19、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①内部管理的重心宜放在院(系)一级②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民主参与③建立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激励机制④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20、高等学校管理的特性①管理组织的松散性②管理权威的双重性:行政权威和学术权威③管理结构的多样性④管理准则、规范的矛盾性和含糊性⑤管理主客体的相对性21、高等学校管的目标①管理的内部目标对教育活动而言,它在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属性,即构成了其内在价值②管理的外部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内在价值是形成其外在价值的基础,外在价值是内在价值的延伸和验证。
高等学校章程
高等学校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校的运行与管理,保障学校权益,促进学校发展,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章学校名称与地址第二条本校的名称为[学校名称],英文名为[英文名称]。
第三条本校位于[具体地址],拥有独立的校园和相应的教学、科研、生活设施。
第三章学校性质与定位第四条本校为[公办/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社会发展。
第五条本校的定位是[具体定位,如“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等],以[特色、优势等]为发展方向。
第四章培养目标与方向第六条本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特定素质、能力等]的优秀人才。
第七条本校的培养方向是[具体的培养方向,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创新能力训练”等]。
第五章办学层次与规模第八条本校的办学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等],并可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进行适当调整。
第九条本校的办学规模控制在[具体人数或比例],以保证教育质量。
第六章学科门类与设置第十条本校设有[具体学科门类],并可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七章内部治理结构第十一条本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立相应的教学、科研、行政等职能部门。
第十二条本校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事务的审议和决策。
第八章决策程序与规则第十三条本校的重大决策须经过党委会议或校长办公会议审议,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示和备案。
第九章民主监督机制第十四条本校设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作为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机构。
第十章重要管理制度第十五条本校制定并实施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一系列重要管理制度,以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第十一章办学活动准则第十六条本校在办学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第十二章附则第十七条本章程的修改权归学校最高决策机构所有,解释权归学校行政部门。
第十八条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高等教育学(第九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三、对大学生的科研指导
(一)结合专业课的教学进行科研指导 (二)师生合作进行科研指导 (三)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科研指导 (四)结合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科研指导 建立相应的优惠政策、 (五)建立相应的优惠政策、奖励制度
大学生科研优惠、 大学生科研优惠、奖励制度
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科研经费。没有经费, 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科研经费。没有经费, 科研工作无法开展, 科研工作无法开展,为此学校可建立学生课外科技 文化基金,以资助学生进行课外科研活动。 文化基金,以资助学生进行课外科研活动。 其次,建立学生科研津贴制度, 其次,建立学生科研津贴制度,给凡在科研工作中 表现出较大才能并获得一定成果的学生颁发荣誉证 奖金,甚至免试推荐其中的优秀者读研究生。 书、奖金,甚至免试推荐其中的优秀者读研究生。 另外,高校学报也可开辟诸如“学子论坛” 另外,高校学报也可开辟诸如“学子论坛”类的栏 不定期发表本科学生中的优秀论文, 目,不定期发表本科学生中的优秀论文,提高大多 数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这当然以质量为前提。 数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这当然以质量为前提。
第二节 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与原则
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一)齐全的学科门类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以 及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的条件 高校人才集中、机构灵活,投资少, (二)高校人才集中、机构灵活,投资少,见效快 (三)高校科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与科研的紧 密结合 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信息系统, (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信息系统,使高校 能快速掌握和集中各类有关科技发展动向和经济建 设中科技需求方面的信息 合理的高校科研布局, (五)合理的高校科研布局,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谢谢! 谢谢!
二、高等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学研究的任务
高等学校管理规定范文(3篇)
高等学校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等学校的管理,维护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权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规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高等学校应当明确办学目标,建立科学的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五条高等学校应当注重学风建设,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学术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和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各类支持服务。
第七条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招生与录取第八条高等学校的招生与录取工作应当以平等、公正、公开为原则,严格按照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办理。
第九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招生宣传制度,公布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
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组织招生考试,以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确定录取名单。
第十一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录取信息披露制度,向社会公开录取名单和录取方法。
第三章学业管理第十二条高等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发展。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应当积极推进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强制建立教学评价制度,定期对教师和课程进行评估。
第十五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学籍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学业信息安全和准确。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加强课程辅导和学术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问题。
第十七条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学术研究的指导和支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四章行为规范第十八条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守法、守纪的意识。
第十九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维护校园秩序和学生权益。
第二十条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
第二十一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高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高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校行政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高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高等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
第三条高校行政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强调规范性、权威性、科学性和灵活性,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第四条高校行政管理应秉承“依法治校、服务保障、谦和诚实、严格负责”的管理理念。
第五条高校行政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协同配合的原则,建立科学、民主、透明、高效的管理体系。
第六条高校行政管理应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目标,激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七条高校行政管理应充分尊重个体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民主参与和监督。
第八条高校行政管理应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切实维护高校的稳定和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九条高校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确保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
第十条高校应当制定机构设置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协作关系。
第十一条高校应当设立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明确部门主要工作内容。
第十二条高校应设立教师团队、学术委员会、学生代表大会等组织机构,推动教学研究和学生管理。
第十三条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明确领导职责和行使权限。
第十四条高校应当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组织,推动民主参与和监督。
第十五条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运行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和程序执行。
第十六条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绩效评价制度,激励和约束各级组织机构。
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第十七条高校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第十八条高校应当依法建立健全教师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教学科研创新。
第十九条高校应当建立健全教师招聘、考核、晋升和奖惩制度,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数量。
第二十条高校应当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和教职工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高校应当建立学生入学管理、学籍管理、奖助学金管理等制度,保障学生权益。
教育学选择题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选择题1.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大学)。
2.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3.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始于(宋代)。
4.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 .专业性)。
8.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D.培养专门人才9.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是指学校文化的( 先导性)。
10.美国开设的第一所高校是( 哈佛学院)。
11.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全校师生员工)。
12.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权力分散型)。
13.美国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先驱和典范是(霍普金斯大学)。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一、选择题1.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是( 高等教育目的)。
6.体育是以( 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7.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8.按照美的规律对自己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对居室、日用品、服饰等方面按照美的观念做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于( 创造美)。
9.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10.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智育)。
11.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教育目的)。
1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 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13.“美育”一词最早是( 席勒)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B.康德C.D.卢梭14.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 个体享用功能15.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一、选择题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个人本位论)的认识。
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202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02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本科院校、研究生院校和职业学院等。
第三条学生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学校规章制度,培养正确的政治观点、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第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明确学校领导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学生管理组织建设,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第五条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六条学校应当与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社会群体建立联系与合作,共同维护学校内外的安全稳定。
第二章招生与入学管理第七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招生政策,公平、公开、公正地进行招生工作,确保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八条学校应当依法制定招生章程,明确招生计划、招生方式、录取标准以及录取程序,不得违规招生。
第九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招生信息管理系统,录取工作应当经过严格审核,确保录取的学生符合招生标准。
第十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新生的导入教育,引导新生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
第三章学籍管理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学籍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入学、学业、奖惩等情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证明和服务。
第十三条学生应当如实提供个人资料,不得弄虚作假;学生需及时向学校提供相应的资料更新。
第十四条学生转系、休学、退学等行为应当按照学校规定办理手续,并在学生档案中予以记录。
第十五条学生因涉及违法犯罪行为被依法刑事处罚,学校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处理学生学籍。
第四章学风建设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加强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学习习惯。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师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师[单选题]1.高等学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A.辅(江南博哥)助B.主导C.引领D.实施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高等学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单选题]2.对象性价值表现在()。
A.传递知识,传播文化B.开启心智,塑造人格C.完善自身,自我实现D.创新文化,培养人才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对象性价值表现在开启心智,塑造人格。
[单选题]3.利思伍德综合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模式,其主体是()。
A.心理发展B.职业周期发展C.专业知能发展D.多维度发展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利思伍德综合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模式,其主体是专业知能发展。
[单选题]4.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素是()。
A.专业知识B.专业精神C.专业信仰D.专业人格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专业知识。
[单选题]5.用人单位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拔具有教师资格的所需人员是()。
A.招聘B.续聘C.解聘D.辞聘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用人单位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拔具有教师资格的所需人员是招聘。
[单选题]6.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是()。
A.招聘B.续聘C.解聘D.辞聘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是辞聘。
[单选题]7.“教师的认识水平进入相对约定阶段,已经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相对的,为使活动有意义,必须做出若干约定;教师对待工作有主见,尊重课堂教学等社会情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相互依赖性;能够灵活运用规则,关注学习过程,注意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强调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已经创造性和灵活性。
”根据心理发展阶段论,这一阶段属于()。
A.自我保护期B.墨守成规期C.尽责期D.自治期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教师的认识水平进入相对约定阶段,已经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相对的,为使活动有意义,必须做出若干约定;教师对待工作有主见,尊重课堂教学等社会情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相互依赖性;能够灵活运用规则,关注学习过程,注意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强调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已经创造性和灵活性。
高等教育法律制度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 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社会力量举办的 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按照国家有关社会力量办 学的规定确定。 学的规定确定。 高等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对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具体分工 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依照该法第39条规定, 39条规定 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依照该法第39条规定,中国共 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 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 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 行使职权,其领导职责主要是: 行使职权,其领导职责主要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 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 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内 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 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 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 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 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第九章 高等教育法律制度
一、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主要是指高等学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校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 校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 力及责任能力,具有办学自主性、 力及责任能力,具有办学自主性、财产 独立性、机构公益性等特征。 独立性、机构公益性等特征。
(一)高等学校在民事关系中的法人地位 (二)高等学校在行政关系中的法律地位 高等学校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 高等学校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 都是围绕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 都是围绕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 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这个目标而进行的。因而二者之间的关系, 这个目标而进行的。因而二者之间的关系, 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 因素在内。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高等 因素在内。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学校可以通过申诉、复议或诉讼等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申诉、复议或诉讼等渠道,对 行政机关的教育行政行为实行监督, 行政机关的教育行政行为实行监督,而行政 机关则要尊重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机关则要尊重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将管 理和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理和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等教育学》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教学成果的评价
通过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考试、论文和实践等,有效衡量教学质 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和指导。
教学过程的构成
教师
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提供知识和指导。
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掌握知识和技 能。
课程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评估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与学生关系和谐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展。尊重 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积极互动和合作。
《高等教育学》第九章高 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 则
本章将探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及教学原则,旨在提供关于高等教育中教学的 深入了解和指导原则,助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高等学校教学的特点
高等学校教学具有多样性和挑战性,涉及广泛的学科和知识领域,通过创新 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师生互动的教学原则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调 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原则
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自 主学习的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中注意力的引导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成果的质量。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范文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及专科层次的学生管理工作。
第三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设施,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条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学生管理计划,并进行评估和调整。
第五条学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六条学校应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
第七条学校应建立学生档案系统,做好学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第八条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
第二章入学管理第九条学校应依法对学生进行招生工作,建立健全招生计划和招生录取制度。
第十条学校应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环境。
第十一条学校应对新生进行入学体检,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
第十二条学校对于特殊招生和涉外招生,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学校应对违反学校招生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章学校纪律第十四条学校应建立学生纪律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
第十五条学校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可以给予批评、警告、记过等纪律处分。
第十六条学校对于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可以给予留校察看、劝退、开除学籍等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学校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学生,应交由公安机关处理,并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八条学校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第四章学生活管理第十九条学校应建立学生公寓管理制度,保障学生的住宿条件和生活安全。
第二十条学校应建立学生食堂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饮食卫生和营养健康。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建立学生疫情防控制度,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第二十二条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娱乐活动和文化服务,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二十三条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校管理制度目录
高校管理制度目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高校管理,提高高校治理水平,保障高校长期稳定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高等学校,包括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学校和独立学院。
第三条高校管理制度应当遵循依法治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根本目的。
第四条在高校管理中,应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校相结合,构建相互制衡、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
第五条高校应当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培养和选拔优秀学生,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
第二章高校组织架构第六条高校应当建立由校长领导的高校领导班子,包括校长、副校长、教务长、科研长、党委书记等。
第七条高校应当建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咨询委员会等机构,负责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
第八条高校应当建立独立的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分工明确、协调运行。
第九条高校应当建立院系、教研室、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单位,进行具体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三章高校管理机制第十条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重大事项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充分听取教职员工、学生的意见。
第十一条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对学校的整体工作进行评估,对教职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
第十二条高校应当建立规范、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教学、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经费使用。
第十三条高校应当建立规范的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
第四章高校教学管理第十四条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成果等进行评估。
第十五条高校应当建立规范的课程设置、教学进度、考核制度,保障教学质量。
第十六条高校应当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章高校科研管理第十七条高校应当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十八条高校应当建立科研项目申报、管理和结果评价机制,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校管理制度规范
高校管理制度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高等学校的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高等学校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国家重点大学、本科高校、独立学院等。
第三条高等学校应当依法依规经营管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第四条高等学校应当积极推进内部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领导管理第五条高等学校应当依法设立董事会或者校董会,明确董事会或者校董会对学校事务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第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明确校长、党委书记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
校长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学校的声誉。
第八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行集体领导、个人负责的管理模式。
第九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学科评议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各职能部门,明确部门领导的职责和权限。
第三章教学管理第十一条高等学校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第十二条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章科研管理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支持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
第十五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规范科研行为,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第五章学风建设第十七条高等学校应当倡导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十八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风建设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十九条高等学校应当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校管理制度清单
高校管理制度清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高校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管理,促进高校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高等学校实际,制定本管理制度清单。
第二条高校管理制度应遵循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原则,确保高校正常运转和良好发展。
第三条高校管理制度清单适用于各类高等学校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学校组织管理第四条高校依法享有学校法人资格,实行校长负责制。
第五条学校设置党委、行政、教师代表大会等组织机构,落实民主管理和职权分配。
第六条学校各职能部门依法行使职权,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综合管理等工作。
第三章资源管理第七条学校依法合规使用国家教育经费,加大学校内部资源整合力度。
第八条学校加强教学、科研、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保障教学实验条件。
第九条学校合理调配教育资源,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需求。
第四章教学管理第十条学校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方式。
第十一条学校倡导专业素养培养,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和考试评价体系。
第十二条学校强化学风建设,加强学生学习、生活管理。
第五章科研管理第十三条学校支持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第十四条学校加强学术诚信教育,保护学术权益。
第十五条学校健全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保障科研诚信。
第六章学生管理第十六条学校加强学生自律教育,推进学风建设。
第十七条学校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十八条学校强化学生体质训练,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第七章招生管理第十九条学校加强招生工作规范化管理,确保每年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十条学校依法合规招生,健全学生考核和录取制度。
第二十一条学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防止超编招生行为。
第八章师资队伍建设第二十二条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
第二十三条学校提高教师待遇,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第二十四条学校注重教师绩效评价和奖惩机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第九章财务管理第二十五条学校依法合规开展财务收支管理,推行预算管理制度。
大学管理制度目录
大学管理制度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大学管理,规范管理行为,促进大学科学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对大学的各项管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第三条大学管理工作应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公开公正、服务学校发展的原则,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科研秩序。
第四条大学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第五条大学管理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健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六条大学管理机构包括校务委员会、校长办公会、各职能部门。
第七条校务委员会是大学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大学的整体规划、管理和决策。
第八条校长办公会是大学的决策执行机构,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实施。
第九条各职能部门是大学的具体行政管理机构,分工负责,协同配合,推动大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条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
第三章任职管理第十一条教职工的聘任、晋升、考核、奖惩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第十二条学生的招生、选拔、管理、培养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第四章教学管理第十三条大学的教学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坚持立德树人、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四条大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考核等均应当符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不得违反。
第十五条大学应当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第五章科研管理第十六条大学的科研管理应当符合国家科研政策,坚持自主创新、引领学科发展的原则,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水平。
第十七条大学应当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管理和实施,规范科研成果的评价、奖励和推广,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工作质量。
中国高等学院管理制度
中国高等学院管理制度一、学院的组织架构1. 学院领导机构学院的最高领导机构为院长办公会,由学院院长、副院长、教务处主任、研究生院院长、党委书记等组成。
院长办公会负责制定学院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统筹协调学院各部门的工作,保障学院的正常运转。
2. 学院部门设置学院设有教学科研处、学生工作处、党委办公室、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等部门。
各部门根据学院的发展需求和管理要求设立,负责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 班级管理学院在班级管理方面设立班主任制度,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负责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情绪辅导和学习指导等工作,保障学生在学校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学院的教学管理1. 课程设置学院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确保学生能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 教师队伍建设学院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加强对学术新秀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支持。
同时,学院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学术评估和绩效考核,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
3. 教学质量保障学院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学院要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障教学质量。
三、学院的科研管理1. 科研项目申报学院要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鼓励他们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和实施。
学院要提供相关支持和资源,帮助教师和学生申请各类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产出。
2. 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合作,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与国内外的学术界建立联系和合作。
学院要为学院内外的学术交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3. 科研成果评价学院要建立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估和鉴定。
学院要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奖励优秀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产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以社会力量为主 显性干预——社会政治团体、社会用 人部门、学生或学生家长直接介入高 等教育管理中。 隐性干预——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毕 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学术人员在市场 机制的调节下自由流动。 优点:高校竞争,办学活力增强。 缺点:办学水平参次不齐。
3.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 大学自治。 优点:学术自由。 缺点:大学脱离社会。
现状:学校的管理权利集中在校一级, 院系一级责大权小,事事请示校领导, 无主动性可言。 4、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 调控机制 规章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督促检查, 奖罚分明
第二节 高校管理要素和目标 一.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是指承担管理责任、 具有管理能力和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或一定 的组织机构,它回答“谁来管”的问题。 各级领导,职能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其 他人员如图书资料人员、试验室工作人员、 学生管理人员等。 2.管理客体 管理课客体即被管理者或管理活动的作用 对象,它问答“管什么”的问题。 办学活动的各要素:组织体系,各种社会 职能活动和办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一切工作人员,有些人既是管理的主体, 又是管理的客体。
(3)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评议会 专门负责处理学术事物方面的决策 问题。 在日本,大学中的学术委员会,是 学校管理机构中的正式决策机构。 在我国,作为学术工作如学科建设、 教师任职资格评审等方面的决策或咨 询机构。
(三)高校几种决策模式 1.科层制模式 是指学校实际决策倾斜在学校行政管理人员 一侧的学校决策模式。 专职从事教育管理的人员,在学校管理决策 中,占有支配的地位。 如美国,其管理特点:更多地受计划的约束; 拥有复杂的中枢管理机构;一大批人;大量 档案。社会参与、民主参与只是次要。 2.学术团体模式 实际决策权利倾向于学校学术人员一边。是 “教授治校”的模式。如法国、日本等。
主要职责: 决定学校方针大计并监督实施; 提供和筹集办学经费; 遴选和任命校长。
(2)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 作为学校日常行政决策机构。 有三类: 由非学术人员组成,如美国高校的理事会; 由学术人员组成,如法国高校的理事会, 由教授级的教师组成,负责教学事物、教学人 员的任命、内部财政等事。 由学术人员和非学术人员共同组成,如英 国的大学校务委员会。 我国高校的校务委员会,在党委领导的校长负 责制下,其实质只是一种行政决策的咨询机构。
二.高校管理活动的特性 1.管理组织的松散性 由于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工作性质、心 理因素,追求独立、冒尖,甚至“文人 相轻”,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形成不同 的思想风格和工作风格。独立性 高校内部各部门独立性。 高校合并的巨大型大学。 要求在高校实行相对松散的管理。(把 握松散度) 过分集中的管理会打击教职工的积极性。
3.管理方式 管理方式是指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之间的相互 联系和作用的方式,它回答“怎样管”的问题。 管理活动的途径、方法、手段、模式、体制、 风格等。 4.管理目的 管理目的是指管理主体通过管理活动期望达到 的结果,它回答“为什么管”的问题。 直接的目的——充分调动和激发全校师生员工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最终目的——办学目的的实现。 5.管理环境 高校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之间的关系; 高校与整个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高等学校管理
高等学校体制 高等学校管理要素和学校体制 一、高校的内部决策与领导体制 高校体制是在高校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 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 包括内部决策领导机构的设置、分工、领 导关系的规定。 (一)高校内部领导层的构成 因社会制度不同,高校体制有所区别。
(3)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招生权:招生方案、系科招生比列。 ——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权。 ——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活动自主权。 ——科研、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对外 学术交流合作权。 ——内部教学、科研、行政部门的机构 设置、人事配备权。 ——职务评聘、津贴调整、工资分配权。
三.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高校的组织特性和系统结构 1.组织特性 (1)组织结构——学科性、国际性。 校、院、系三级管理层次,与学科 的划分紧密相连,与国外高校相似。 (2)组织目标——多样性、模糊性。 2 —— 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 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难以数量表 示。 (3)组织成员——高智力性、相对独 立性。
2.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依据国情区情、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综合考虑政府管理、社会参与、高校自主办 学三个方面。 (1)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 权利下放,转变职能。 中央——宏观调控:管规划、立法、财政资 助、评估、监督、信息服务等; 只管少数代表国家水平的高校、少 数特殊行业高校。 地方——具体管理:招生计划、财政拨款、 地方高校布局结构、专业结构调整、专科院 校民办高校的设置权等。
1.校长 (1)校长的产生和任命 中央集权的高教管理体制——校长由政 府部门确定和任命。 高校自治管理体制——校长由董事会、 理事会确定和任命。
(2)校长任期 实行任期制。 法国——5年,一般不得连任。 日本——4年,可连任一届。 英国——副校长在50岁时可获得这一职务, 并保留到65岁。(校长是荣誉职务) (3)校长职责 对全校工作全面负责。 重点在筹措学校的办学金费,从事某些 重要的政治性活动。
(2)鼓励社会参与办学 是高等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 需要; 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减轻政府财 政困难,加快高教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立高教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 ——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半官方、 民间性、学术性的中介机构,承担高 教决策咨询、入学考试、质量评估、 信息服务等职能。 ——形成新的办学体制:办学主体多 元化,支持、引导社会团体、民家机 构、私人办学。
3.双重组织模式 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分享权威”, 在二者之间维持一种权利分配上的平 衡。 如英国,理事会负责学校的财政、物 质设施的计划和维修、工作人员的任 命和确认等。 评议会负责学术问题的决策。 重大的决策,由两会共同决策。
(四)我国高校的内部领导体制 建国以来,高校领导体制几经变化 1.校长负责制:1950~1956年 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一律实行校长负责 制”。 校长由国家任命,直接向中央教育行政部门负 责。 学校党委贯彻教育方针,对学校行政不起领导 作用。 2.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56~ 1961年 “一切学校应当受党委的领导”,“在一切高 等学校中,应当实行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 员会负责制。” 校长的地位和职权没有明确,行政工作无人负 责,出现以党代政、党委包揽一切、党政不分 等现象。对高等教育事业产生了消极影响。
2.管理权威的双重性 学术机构——学术权威,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首要地位; 事业单位——行政权威,协调工作的必要手段。 两种权威结合, 校领导通常是校内的学术权威,院系领导通常 是院系的学术权威。 优点:便于开展工作,减少学术、行政之间的 内耗。 缺点:学术权威不一定能信任行政工作,导致 两面受损;两权集于一身,易独断专行,刚愎 自用。
2.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参与 要充分听取和善于集中教师的意见,特别在 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建设、研究规划 等方面。 设立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 大会。 3.建立激励机制 要考虑教师的物质利益; 要考虑教师的心理特点。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重视其成果,合理评定其职称; 合理安排其使用; 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 重视教师的意见、建议; 引导学术竞争。
(2)校长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 对学校的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 和行政工作全面负责,并拥有相应的 决策权、指挥权、人事任免权,经费 使用于分配权。 (3)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党委领导 下,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和民主管理 学校的主要形式。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一)宏观管理运行机制 1.以政府干预为主 优点:强调政府的宏观管理,有利于从全局 来统筹规划; 实行等级管理,有助于上下一致,保证 高校办学的统一性有利于政府意图的有效贯 彻,避免管理上的混乱。 缺点:管理刻板僵硬,人为地养成大学的惰 性,不利于高校之间的正当竞争,影响办学 效益; 阻塞了社会参与办学的渠道,导致高校 的办学形式过于单一。
4.党委“一元化”领导:1971~1976年 “文化大革命”中,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学校, 学校原来的各种机构都被取消; “革委会”作为学校的行政机构,下设政工组、 教育革命组、办事组。 5.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78~ 1985年 高校的党委是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 校长主持学校的经常工作,副校长协助校长分 工领导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的工作。 易误解为:校长、副校长各自分工对党委负责, 降低了校长的地位。仍然存在党政不分、党委 包揽行政事物的现象。
6、校长负责制试点:1985~1989年 “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 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 多的、有威信的校长委员会,作为审 议机构”。 试点学校达103所。 没有明确党委的地位; 对校长的职权没有制约措施。缺乏约 束机制和监督机制。避免不了决策上 的差错和失误。
7、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89~ 现在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校长受 国家委托,在党委领导和职工民主参 与下管理学校,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 负责的一种学校领导体制。 基本内容: (1)党的领导,党委必须首先抓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令、法规 在学校中的切实贯彻和执行。对学校 工作中的重大决策进行政治把关,保 哦政和监督学校教学、科研任务的完 成;学校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应经 学校党委研究讨论同意后执行。
2.组织结构 从功能上分:决策领导机构、职能 管理部门、教学科研单位、附属单位。 从层次上分: 校、系两级; 校、院、系三级; 校、系、教研室三级; 多校区高校,总校、分校、院、系四 级。
从权利结构分: 直线-职能制:校、院、系三级管理。 职能机构: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 等。 在系一级,配置专职管理人员。 分权制: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 一部分权利在学院,有一定的自主权。
(4)副校长 由校长或董事会任命若干名副校长。 分别负责外部事物、财政、学术、公 共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有些国家不设副校长,设教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