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生活中的比》 (2)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优秀教案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优秀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经历对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

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单独比较谁长谁短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完整地说不能做到,教师要加强渗透和指导。

比较方法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能已经会数,但是却不一定能数得准确,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数数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一个地按一定顺序数数,不容易遗漏、重复。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难点: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会跳绳吗?有两位小伙伴淘淘和兰兰也喜欢跳绳。

瞧,他们跳得多好!(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淘淘手中的跳绳是什么颜色?兰兰的跳绳呢?(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比一比,这两个小朋友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这是豆角先生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板书课题:比一比二、新知探索1、比长短你认为哪根长,哪根短?学生兰兰的长一些,淘淘的短一些。

你是怎样比的?(拿出准备的跳绳)谁来比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比一比。

学生比的方法不一定准确,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比长短的时候,应该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多出一段的要长一些,少一段的要短一些。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引导:下朋友们用手指一指,书中画的两根拉直了的跳绳,哪端是对齐了的?(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指一指)引导:茄子先生还有一个要求,它要小朋友在长的那根绳子后面的方框里画“√”小朋友们会画吗?试一试。

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还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六年级数学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关于比的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假设我们要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土地面积相等。

这时,我们就可以用比来计算每份土地的面积。

具体做法是:先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将长和宽相除,得到的结果就是一个比例系数。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比例系数去计算每份土地的面积了。

除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比来比较不同物品的数量。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两个苹果的重量,看看哪个苹果更重;我们也可以参考一本书的页数,判断这本书是否足够厚。

这些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比较两个物品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判断它们的优劣的。

此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这个数学概念无处不在。

比如,我们去购物时,会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我们吃饭时,会比较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我们做运动时,会比较不同运动的消耗热量等等。

这些都是比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购物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去买一件衣服,价格是100元,一条裤子的价格是200元。

这时,我们就可以说,衣服的价格是裤子价格的一半,或者说,裤子的价格是衣服价格的两倍。

这就是比的应用。

我们可以写成1:2或者2:1。

这里的“1”和“2”就是比例的两个数,它们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

再来看一个吃饭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比较苹果和香蕉的营养成分。

我们知道,每100克苹果中含有0.4克蛋白质,每100克香蕉中含有0.9克蛋白质。

这时,我们就可以说,苹果的蛋白质含量是香蕉的一半,或者说,香蕉的蛋白质含量是苹果的两倍。

这就是比的应用。

我们可以写成0.4:0.9或者0.9:0.4。

这里的“0.4”和“0.9”就是比例的两个数,它们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做运动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比较跑步和游泳的消耗热量。

我们知道,跑步一小时可以消耗600卡路里,游泳一小时可以消耗400卡路里。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标题:《生活中的比》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态度。

-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会求比值。

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如饮料瓶、纸张等),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大小不一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两张照片的比例合适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比例”这个概念,从而导入新课。

(二) 新知探究1. 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教师展示两个不同大小的饮料瓶,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容量,引出“比”的概念。

2. 教师讲解比的构成要素,即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3.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4. 教师演示如何用比来表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时间分配、速度等。

(三) 实践应用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寻找生活中的比,并进行分享。

(四) 总结归纳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找一些关于比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第一章:引入比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叫做比。

比的应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3 教学步骤:1. 引入比的概念:讲解比的定义,举例说明比的概念。

2. 比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 练习题: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及应用。

第二章:比的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比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到比值。

比的大小比较:比值越大,比就越大;比值越小,比就越小。

2.3 教学步骤:1. 讲解比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比的计算方法。

2. 比的大小比较:讲解如何比较两个比的大小。

3. 练习题: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比的计算及大小比较。

第三章:生活中的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讲解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3.3 教学步骤:1. 讲解生活中的比: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练习题: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比的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的拓展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比的拓展:讲解比的其他相关知识,如比例、百分比等。

4.3 教学步骤:1. 讲解比的拓展知识:讲解比例、百分比等概念及应用。

2. 练习题:给学生发放练习题,巩固比的拓展知识。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章所学内容。

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回顾比的概念、计算、应用及拓展知识。

评价:进行课堂问答或发放练习题,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第一章:引入比的概念1.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能用比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讲解比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除法是用来求解两个数相除的运算。

1.3.2 通过具体实例,如苹果和香蕉的分配,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1.3.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比的理解,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实例验证,检查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比的书写和化简2.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比的书写方法,并能对简单的比进行化简。

2.2 教学内容:讲解比的书写方法,以及比的化简规则。

2.3 教学活动:2.3.1 引导学生学习比的书写方法,让学生知道比是两个数的除法关系的表达方式。

2.3.2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化简比的方法,即将比中的前项和后项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3.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比的书写和化简方法。

2.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的书写和化简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生活中的比3.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解决购物、烹饪等问题。

3.3 教学活动:3.3.1 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和书写方法,让学生知道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的。

3.3.2 通过具体实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

3.3.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比的经验,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实例验证,检查学生对在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比的计算4.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比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讲解比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活动:4.3.1 引导学生学习比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求解两个比的和、差、积、商等。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 2》课件精品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 2》课件精品
第2课时 生活中的比(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状元成才路
01 复习导入
两个数( 相除 )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号 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前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 的( 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 ( 比值 )。
你能填得又对又快吗?
状元成才路
02 探究新知
甘蔗汁和水的 体积比是1比2 。
探究新知
课件PPT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45+25=70(个) 90-70=20(个)
答: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20 个空座位。
探究新知
课件PPT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典题精讲
课件PPT
1.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
学以致用
1.
No
Image
No Image
课件PPT
No Image
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提示:可以先算鱼和蔬菜一共 花了多少元?
学以致用
1.
No
Image
No Image
课件PPT
No Image
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28+15=43(元) 50-43=7(元)
学以致用
2. No Image
No Image
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解题思路: 可以先减掉李大爷运走的,再减去
王叔叔运走的;还可以先算一共运
走多少个。
典题精讲
课件PPT
1.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
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84-40-26= 18(个)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比》课件_精品共18页文档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比》课件_精品共18页文档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中的 比》课件_精品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0Βιβλιοθήκη 、倚南窗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生活中的比

生活中的比

生活中的比
比,是一个美妙的存在。

在生活中,比无处不在,比多么令人感到轻松愉快!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生活中的比吧。

首先,生活中的比,最常见的就是比大小。

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你买了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你会发现这两个苹果的大小不一样。

这时,你就会用手把这两个苹果一比较,然后发现一个苹果比另外一个大。

这就是生活中的比,它告诉我们大小的差异,让我们了解物品的大小关系。

其次,生活中的比还可以让我们比较人们的能力。

例如,在一场体育竞技比赛中,选手们要比赛谁更快、更强,以决定谁是最优秀的选手。

这种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们的能力,并激励我们不断进步。

此外,生活中的比也可以让我们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同样的产品有不同的品牌和价格。

这时,我们需要用比较的方式来判断哪个品牌的产品比较合适自己,哪个价格更合理。

最后,生活中的比也可以让我们比较不同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例如,当我们在计划旅行时,我们可能要比较不同旅游景点的美丽程度,然后决定去哪一个地方。

这种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地方,然后可以更好地享受旅行。

综上所述,生活中的比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它的大小、价值和吸引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比这个工具,然后使我们更好地做决策和选择。

所以,我们应该善于用比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世界。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体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课前准备】《生活中的比》名师课件。

【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第2张)1.师:同学们,我们班昨天下午进行了《班级文明之星》的评比活动,结果已经产生,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课件第2张)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图片,你们看看哪张与A图最像?(学生选择)2.生1:图B和图D和图A比较像。

生2:图C太胖了,图E又太瘦了......生3:像不像与什么有关?会不会与图片的长和宽有关呢?3.为什么B、D和图A像?为什么C、E和图A不像?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课件第3张)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4. 我们把图片放在方格纸上(课件第4张)看看它们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师:图A的长是宽的几倍?生:6÷4=1.5 图A中长是宽的1.5倍。

师:图D中的长是宽的几倍?生:12÷8=1.5图D中长是宽的1.5倍。

师:图B 中的长是宽的几倍?生:3÷2=1.5图B 中长是宽的1.5倍。

师:6÷4=1.5、12÷8=1.5,3÷2=1.5,所以它们很像。

生:12÷6=2 8÷4=2 我还发现图D 中的长和宽分别是图A 中的长和宽的2倍。

师:图C 、E 两幅图为什么不像呢?我们来看一看,它们的长又是宽的几倍? (课件第5张出示)3÷5=0.6 9÷1=9 图C 、E 的长不是宽的1.5倍,它们和图A 不像。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2)》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2)》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2)》学材分析已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应该用比,体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学情分析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较困难。

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学习目标1、理解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导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引入在日常生活和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比较方法,比。

二、讲授新课(一)教学补充例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32==23=1.32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长和宽的比是3比2表示什么?2.23表示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宽和长的比是2比3表示什么?3.小结4.练习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求红球是白球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求白球是红球的几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二)教学例2例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求的是什么?谁除以谁?也就是谁和谁进行比较?2.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表示什么?3.思考: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4.小结通过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三)归纳总结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四)练习1.学校里有10棵杨树,7棵柳树,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2.小华用2分钟口算了50道题,小华口算的题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3.学校食堂买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钱;买了30千克萝卜,用了42元钱;买萝卜和青菜数量的比是(),青菜和萝卜单价的比是().(五)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书写格式和名称也就变了.例如:3比2记作:3∶22比3记作:2∶3100比2记作:100∶22.∶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在两个数中间,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区别),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3.提问:比的前项和后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4.练习:求比值教师说明:求比值不写单位名称.(六)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比、除法、分数的异同)1.教师提问(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能不能用是?(3)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那比的后项呢?2.比的分数形式(1)教师: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分数形式.例如:板书:3除以2可以写成2∶3,仍读作2比3(2)思考: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三、巩固练习(一)填空(三)思考题四、课堂小结“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PPT(精选)2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PPT(精选)2


1.如果没 有博爱, 他就无 法观察 数年来 地坛的 变迁,以 及每一 位进出 地坛的 人的特 点,只 有对生 活充满 热爱,情 感升华 到博爱 的人,才 能那么 细致地 观察一 切,精心 地记载 一切, 用美丽 的文字 描述一 切;

2.只有心 底有爱 的人,才 能感悟 出人生 的意义, 从痛苦 境地爬 过,走 向光明; 只有心 底有爱 的人,他 才会如 此懂得 感恩,知 道忏悔 ,才能 勇敢面 对自己 年轻时 犯下的 错,才能 把一切 写出来, 让世人 得到教 育与启 迪。
数学六年级
比的认识
第2课时 生活中的比(2)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 较,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两种:
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 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比较方法:比。
二、讲授新课
例1: 一个长方形广告牌,长15分米,宽10分米,长是 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5.作者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 注过的 地方不 容丢弃 ,我常 常觉得 这是我 的姓名 的昭示, 让历史 铁一样 地生着 ,以便 不断地 去看它, 不是不 断地去 看这些 文字, 而是借 助这些 蹒跚的 脚印不 断看那 一向都 在写作 着的灵 魂,看这 灵魂的 可能与 去向。 这也可 以看作 是对他 作品的 最好的 诠释 。
1.求的是什么?谁除以谁?也就是谁和谁的比?
答:求的是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用100千米除以2小时, 也就是行驶距离(千米)和行驶时间(小时) 的比。
2.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表示什么?
答: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表示汽车的速度为每2小时行驶100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生活中的比》 (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具准备】CAI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一、情境引入(一)出示47页图示1、出示47页1(1)情境图。

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2、出示47页1(2)情境图。

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二)出示48页图示(2)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三、说一说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四、练一练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六、【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64=1.5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为后面学习比的知识作铺垫学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会求比值等。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探究后回答。

对比的有关知识的掌握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学反思】教材的取舍----《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但在实际中,学生记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于是,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师教学用书》上建议这部分内容用3课时教学,说明编者也希望教学时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体验、交流,在对生活中的比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出比的概念。

备课时,面对着连续呈现的四个情境,如果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则前面的课时因为没有具体的知识点会显得比较单薄,这样的课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而且一节课设置了太多的情境,必然会使教学环节显得零碎,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刻。

另外,第四个情境图形放大缩小其实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揭示这个概念,也没有出现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的字眼,但我想还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决定把第四个情境中放到下一节课,选择前三个情境然后引入比的概念。

比的化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10:90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1:910:90===1:9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0.70.8==78=4=7:8==8:5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0.12:0.4:1: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1题:连一连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课件出示]课本P52第3题:(1)(2)题自己独立完成;(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四、独立完成课本P53第4题和第5题。

五、扩展练习1、大小圆的半径分别是7厘米和2厘米,试求它们的直径之比,周长之比和面积之比分别是多少?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棵数的20%,求杨树的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是多少?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

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巩固化简比。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化简比或求出比值后才能确定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实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较。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完成(3)题,然后在班级交流每组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判断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这个实践活动不仅仅能巩固学生对比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还可以鼓励学生从中发现身高与影长的关系,了解一些天文知识。

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实践,可以发现:在同一时刻,不同人的身高与影长的比可以看成是一样的;在不同时刻,由于太阳照射点的变化,一个人身高和影长的比一般是不一样的。

测量时由于误差可能影响发现,教师要向学生解释说明。

这一活动也为以后学习正比例积累了经验。

【教学反思】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了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还有少数同学对求比值和化简比混淆不清;比的应用【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CAI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创设情境: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3个2个6个4个30个20个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