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探讨与思考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贫困大学生是指因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而在大学读书的学生。
他们常常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如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这些困难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心理问题1. 焦虑和压力贫困大学生通常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他们需要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
这种经济压力会使他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2. 自卑和自怜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自卑和自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幸福。
这种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
3. 适应问题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特殊的困境时,往往会出现适应问题,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
二、对策建议1. 寻求心理辅导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解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2. 建立自信心贫困大学生需要建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克服自卑和自怜的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 寻求经济援助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经济援助,如申请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申请贷款等,减轻经济负担,缓解焦虑和压力。
4. 学会适应贫困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节奏,积极融入集体,寻求帮助和支持,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贫困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6. 增强社交能力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大学生活中的难关。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近年来,高校贫困大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逐步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人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了心理的重要性。
然而,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却往往被忽视或者被轻视,这对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1、情绪低落。
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可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长时间的物质震荡和心理压力,容易让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导致情绪低落和抑郁等问题。
2、自卑感强烈。
贫困大学生会觉得自己在学校的经济地位很低,没能力承担一些必要的物品、学习用品等,很容易因此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质疑自己上大学的意义。
3、人际交往困难。
很多贫困生在面对其他富裕同学时会感到尴尬和羞耻,因此不愿与他人建立起联系和友谊。
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也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焦虑和压力大。
由于经济问题的困扰,贫困大学生往往需要面对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即使是在大学校园里,他们仍然感受到了家庭的经济拮据和生计困境。
这种焦虑和压力,往往会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应对策略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应该建立以心理健康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2、完善资助政策。
享受资助的贫困生除了获得学费减免、住宿和生活费资助等经济帮助,还应该得到社会心理支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宣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归属感。
3、增强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贫困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潜力,加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不要因为经济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妒忌情绪和自怨自艾。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增强自信心,并放松心情,从容应对问题和挑战。
4、注重团队建设和人际交往。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分析与思考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分析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的期望和愿望。
对于许多家庭而言,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孩子才能够在未来取得好的工作和生活,摆脱贫困的生活状况。
因此,许多家庭都在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很多时候家庭提供的财力并不能够充分满足孩子们在高校里生活和学习的需求。
一个显著的问题是贫困生往往会面临心理困境,因为视线和压力传递给贫困生的感受是,他们与富裕的同学不同,他们在高校里的位置是次要的,他们的付出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这个语境下,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贫困生在高校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 自卑感对于贫困生而言,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自卑感。
即使他们不希望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但是在高校生活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比自己家庭经济条件更好的同学。
这是人们的固有思维模式造成的,一般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更聪明、更有能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此产生自卑感。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们感到沮丧、不自信、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
建议学校对此类学生要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鼓励他们自信面对自己的困境,多关注自己的长处而不是只看到自己的劣势。
学校还可以在教育这些学生的时候要注意组织学生活动,让这些学生都参与进去,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脆弱的小角色。
2. 应激反应贫困生在高校中,往往面临超出他们经济承受力范畴的生活费用,这样就导致了他们的应激反应情况。
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冷落和不在圈内。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受到自我否定的情况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有些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倦怠的情况,习惯性想逃避现实和责任。
然而,为了维护贫困生的生存权益,学校应该为此类学生提供必要的救助措施。
比如开设社会心理学课程,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龙晓东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t龙晓东廖湘蓉邓治文摘要: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根据实证性调查结果和心理咨询实践经验,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和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文化形成的特殊性背景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指出高等学校不应采取单一的教育模式,而应形成包括校园文化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经济资助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内的良好教育环境,以有效地改善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教育中图分类号:B82-05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9-5675(2003)04-120-03贫困大学生是当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随着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成为了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界定贫困大学生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这不仅与家庭的收入状况有关,也与高校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高低有关。
通常来说如果学生的家庭完全不能从经济上支持其完成大学学业,则大致属于贫困生范围。
一般认为目前贫困生约占在校大学生10%~15%左右。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然是高校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正确的教育来自于对教育对象的正确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实证性比较调查,对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教育方式。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测试结果该项调查和测试中我们将家庭平均收入不足150元/月的学生定为贫困生对象(高校中一般将家庭经济状况极为困难且收入在人均100元/月以下的确定为特困生),同时随机抽取了一所高校的2000级大学生中贫困生72人作为实验组,以及经济条件较好的72人作为控制组。
实验组平均年龄为19.2?1.05;控制组平均年龄为18.71?0.81。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A%TUVWXYZ[,"#$%G\.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 围 。 贫困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他们的成才和发展离不 开同学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如果一个人与集体、 同学、 朋友 的关系良好, 他就会感到安全、 温暖, 感到自己能被人理解, 被人接受, 心情就会更加舒畅, 身体就会更加健康。 因此, 创 造一个和谐、 互助互谅、 团结向上的集体, 形成良好的校风, 对贫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大力 倡导平等、 关爱的文明新风, 应充分发挥学生会、 社团的作 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有贫困生参与的社 团, 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使其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 会和学校的温暖, 化解自卑、 焦虑、 自闭等不良心理, 进一步 增强自信心。
!"#$%&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赵 红 代艳丽
一、 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心理学认为, 自尊与自卑都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自 尊感体现的是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一种肯定和认可。自卑 感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否定和贬低。贫困生在经济窘 迫的情况下, 排除外在种种诱惑,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进 入到大学学习,潜意识里有一种对自我价值感的肯定和认 可。 但是人的自我价值感具有不稳定性, 它会随外在条件的 改变而改变。特别对于世界观、 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 身心 发展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价值感难免会发生某些 变化。一些大学生的自尊感会在巨大的经济反差下产生动 摇, 在内心深处萌生出与自尊感相反的一种体验, 进而否定 自己, 在能力、 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 从而导致自轻、 自 贱、 自我鄙视, 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否 定自己的长处或对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常表现出 胆怯、 畏惧、 怀疑, 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 行为中采取逃避方 式。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贫困生无论是穿着打扮、 生活用 品、 学习工具的使用, 还是见闻经历都远不如经济条件好的 同学。 他们害怕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和鄙夷眼神, 喜欢保持 沉默, 或者远离热闹人群独来独往。 有些性格偏外向的贫困 学生尽管笑口常开, 情绪却不太稳定, 常常担心别人看不起 自己, 处处想证明自己虽穷, 但并不软弱。通常不想让别人 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宁可自己艰苦一些,也不愿轻易求 助。总感到别人在背后讥笑自己的寒酸、 土气, 这正是贫困 生内心极度敏感引起的。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贫困处境和寒酸外表感到羞愧, 在 行为上表现出与自己的现实条件不相符,甚至是相反的举 动, 极力包装自己, 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更大的心理压 力。贫困生每年都要交纳对于他们来说很高昂的学费和各 种各样的杂费, 因此他们每花一分钱, 都要精打细算。一些 贫困生在花钱的时候常常牵挂家人辛勤劳作的辛酸,常常 担心明年的学费还能否按时交纳。贫困生中大多数来自贫 困地区, 他们的成长环境极为艰苦, 长期的艰苦生活, 使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1 经济压力贫困大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贫困或自身条件不充分,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来解决日常开销。
经济压力会导致他们感到无望和无意义,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1.2 孤独与孤立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孤立,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无法拥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孤独和孤立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困扰,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1.3 压力和焦虑与其他大学生一样,贫困大学生也会面临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和焦虑。
而经济问题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以下几个教育对策:2.1 支持和帮助大学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助学组织和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来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政府也可以推出相应的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2 同伴支持大学和社会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或慈善基金会,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帮助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孤立和孤独的困扰,使他们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2.3 职业规划和实践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的现状,可为他们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和实践机会,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同时,大学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和提高专业素质。
结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大学教育应当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对策,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的未来赢得更好的机会。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探析及对策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探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也逐步增多,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从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为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意见和建议。
标签: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对策1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1994年以来,教育部在总结招收“自费生”和“委培生”经验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实行了“并轨”招生、交费上学、双向选择就业等重大改革,一个由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分担高教培养成本的机制已逐步形成。
伴随着交费上学,使一部分来自贫困地区的贫困大学生上学出现困难,加之近年来高校扩招,又进一步增大了贫困大学生群体。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一般高等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占15%-30%,特别困难的学生超过10%。
在这种经济困难、后顾之忧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他们难以安心学习,于是产生了许多的心理问题,进而导致言行上的非正常表现,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新的难题。
2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作为同龄人,成长在大学校园的同一屋檐下,由于家庭经济的贫困,使贫困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与非贫困大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生活上的自卑与依赖心理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经常要为生活犯愁,这与那些吃穿无忧的学生形成巨大的反差。
面对这种反差,其心理上所产生的刺激是巨大的,使他们产生心理不平衡,久而久之,他们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
有些学生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缺乏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勇气。
2.2人际交往上的自我封闭心理有些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不能融入到集体中去,把自己当作“另类”看待。
对同学与老师的好意总摆脱不了被施舍的感觉,在心灵深处设置了一道屏障,于是有意无意与同学疏远,尽量少参加班级活动,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不希望被人特殊对待,从而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但理智与现实却不容他们拒绝和脱离他人,这种矛盾的心理,往往驱使他们走向自我封闭、孤僻甚至心理畸形。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思考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思考摘要: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存在的自卑、焦虑、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个性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目前的心理问题表现,对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不仅要从生活上帮助贫困更要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外部经济救济和内在人文精神关怀兼备的高校济困助学体系。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77-02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贫困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抚慰,在对他们开展思想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其心理状况的特殊性。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通常情况,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一般独立性、适应性较强,学习比较刻苦,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
但与非贫困生相比,他们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因为经济的原因而带来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巨大落差,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诱因,会使一部分贫困生的心理产生波动,不能正确对待贫困,从而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自杀。
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下:(一)自卑与自闭心理自卑是指一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以及其他的原因而产生自轻自贱的心理。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条件落后,让一部分争强好胜的贫困生感到在起跑线上输给非贫困生,更让他们觉得低人一等。
这种学生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行。
学习上不如别人,待人处事上不如别人,生活上不如别人,因而心理上显得消沉,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信心。
其次是随着现代高科技学习工具或时尚的文化消费方式,他们一时难以适应,也无条件享用,由此产生自卑感。
由于自卑,总觉得自己缺点比别人多,又怕这些缺点被人发现,因而把自己包得很紧,不愿与人交往,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采取一种退缩、回避的态度,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自卑与自闭的心理。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摘要】目前,随着社会发展,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分析了其现状和影响因素。
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咨询服务的作用。
本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改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教育、咨询服务、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贫困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经济困难、心理问题等方面往往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往往会承受比其他同龄人更大的压力,他们可能无法享受同样的学习、生活条件,甚至会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还会对他们的人际关系、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干预和教育措施,对于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战胜困难,实现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当前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如何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通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为未来提供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的指导建议。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正文2.1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在大学生活中面临贫困困境的学生群体。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的分析(一)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冲突自卑是人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情绪。
自卑是贫困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也是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都是从自卑开始的。
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劣势,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在与别人比较时,总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样就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评价。
另一方面,有的贫困生自尊心又极强,他们宁愿贷款、勤工俭学,也不愿接受社会、个人的资助,不愿欠人情债。
(二)焦虑与抑郁心理的困扰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是在日常生活中,因预感到困难将要到来或有祸事降临,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又无法有效地加以预防和解决,从而产生的一种担心、紧张的情绪。
贫困生不仅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还要担心父母由于多年辛苦积劳成疾的身体,同时害怕因学业差而对不起父母的一片苦心。
所有这些,使得贫困生精神压力大,形成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的情绪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抑郁是一种感受到自己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和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然而,他们又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使他们感到痛苦万分。
(三)渴望人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孤独是指个体因主观上感到受人排斥和否定而产生的情感,是个体违背主观愿望,被动地独立于群体之外而产生的离群的心理体验。
贫困大学生虽然渴望人际交往,渴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多数贫困学生因经济拮据而吃穿俭约,使得他们自惭形秽,不敢轻易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在一起,更不敢轻易和他们说话。
由于害怕遭受挫折和伤害而羞于交际,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轻易袒露心迹,渐渐地给人一种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
浅析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浅析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贫困生。
这些贫困生由于家庭背景、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多种原因,积累了许多心理问题。
为了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
高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为贫困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通过咨询帮助贫困生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并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心理康复和健康发展。
第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帮助贫困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各种形式的媒介,例如线上课程、线下讲座、心理测试等,让贫困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
第三,建立互助支持系统。
高校中应该建立贫困生互助、扶持群组,由同学们互相帮助、鼓励,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让贫困生感受到关爱和温暖,缓解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在困难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校中培养贫困生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环境。
校方可以推出一系列的政策,为贫困生们提供生活费用及奖励性补贴等支持。
同时,在孟母三迁的首个学院校园,有着连绵的山丘、鸟语花香,特色浓厚的梅园、荷塘、竹林等优美景色,有利于贫困生放松心情,调整心态,享受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做到及时有效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互助支持系统以及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工作,帮助贫困生树立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但是贫困问题却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大学阶段,依然有很多家庭不能够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因此,这些大学生会面临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常见的心理问题出发,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焦虑和压力问题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和焦虑。
贫困大学生由于生活负担更重,他们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之间协调好平衡,让自己不至于崩溃。
针对这个问题,贫困大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可以在学校寻找辅导,寻求朋友和家人的帮助,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来减轻压力。
二、自我否定问题对于一些贫困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产生一些自我否定的情绪,感觉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大学的学业。
这时候,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困境和问题,并且寻找支持和鼓励,这可以是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也可以是学校和社会的帮助。
同时,贫困大学生也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完成学业的。
三、社交障碍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社交障碍,可能因为贫穷的原因使他们感到自卑,或者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于其他同学而与其他人的交流不畅。
这时候,贫困大学生应该尝试打破障碍,去认识新的朋友,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并且尽量保持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四、心理疾病问题相对于其他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容易患上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
对于这个问题,他们应该尽早寻求帮助,可以在学校找到专业的辅导员,或者去医院寻求心理治疗。
同时,贫困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来缓解心理不适,例如适度的运动、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应该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同时保持自信和积极心态,并且通过适当的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克服自己的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因物质贫困所引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显和严重,关注并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和高校工作的难题之一。
我们应以其成因及特殊的心理特征为突破口,以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心理引导、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良好育人环境相结合为对策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标签: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特征;对策一、贫困大学生的现状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贫困大学生是指“无力支付或者不能完全支付大学学费、住宿费和大学所在城市的最低生活费用(满足吃、穿、行等基本需要的)大学生。
”[1]贫困大学生还分为一般贫困生与特困生。
“所谓一般贫困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学生;特困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家庭经济贫困而无力支付学杂费和最低生活费的学生。
”[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国家对教育收费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从1994年开始,高校逐年大幅度提高学费。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学收费上涨40倍。
”[3]1998年高校招生收费全部并轨,免费上大学已经成为历史。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之后,高校连续扩招,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同时,由于大部分家庭收入增长有限,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呈直线式攀升。
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953万人,经济困难学生有18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其中特困生有79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
到2004年,我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已增至240万人左右,占在校生总数的20%,其中特困生人数在60万至120万之间,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至10%。
而且,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收入普遍较低,这些地区的贫困大学生相应的较多。
在众多的贫困大学生中,大部分的贫困大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坚强、乐观的态度,把生活的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把贫穷和不幸看作自己人生的一笔财富,作为磨砺意志的基石,他们采取积极的方式去努力改变困境。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学教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首选。
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之一。
而在大学生中,贫困同学无疑是容易忽视的一个群体。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究导致其困境的原因,并指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贫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的社会现象。
贫困大学生是指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经济问题,而需要通过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减轻经济负担并完成学业的大学生。
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大、焦虑情绪高经济压力常常是导致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而贫困大学生由于财政状况特殊,经常面临生活费用难以支付、不断的经济压力等问题,因此其焦虑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大学生。
2. 自卑、自我怀疑情绪多在大学生中,经济基础薄弱的贫困大学生往往会比其他大学生更加自卑和自我怀疑。
由于其所处经济环境的差距,他们更难以与其他同学保持相同的生活水准和同等的社交活动。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们得不到太多的经济支持,由此引发的自卑心理很容易诱发其他不良心理。
3. 社会适应能力欠缺贫困大学生在大学中的表现在很多方面会与其他学生出现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他们很难与其他学生充分交流和合作。
有人认为这是由习惯与经历的差异导致的,也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差异而产生的。
二、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困境的原因1. 经济条件不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大多是由于经济条件不足导致的。
由于经济能力的缺陷,这些学生很难在校外租房、购买电脑、支付生活费用等方面体现出与大学本应具备的同等条件。
有时,他们无法消费学校中贵重圣物,无法就医,缺乏资金参加学校主办的各种活动等,因此感到孤立和排斥。
2. 教育资源的限制由于资源匮乏,贫困大学生在学校内部也往往执拗于分数以换得机会,并在这种大学环境中无法有效开展自己的全方位发展。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摘要】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生活压力和经济困难时,往往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探讨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在引言中指出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性和教育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分别讨论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教育对策探讨、教育政策建议和校园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设。
结论部分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帮助更好地关注和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研究现状、教育对策、教育政策、校园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发展方向、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性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家庭环境不稳定等原因,面临着种种心理压力和困扰。
经济贫困导致的压力是最为显著的。
贫困大学生通常无法享受到同学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会感到自卑和羞辱。
家庭环境不稳定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困扰。
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支撑系统,而贫困大学生往往因为家庭问题而缺乏支持。
面对来自同学、老师等方面的歧视和压力,贫困大学生也容易感到焦虑和自卑。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解决,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实性不容忽视,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1.2 对教育的重要性在对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话题上,我们不得不认识到教育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提升个体素质的途径。
通过教育,贫困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卑、压力过大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经济困难、学业压力、社会比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干预。
学校和社会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体系。
家庭和个人也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会保持积极心态。
结论指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建立支持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心理问题。
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支持体系、责任、自我调节、原因、学校、社会、家庭、背景介绍、问题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常常面临诸多心理压力和困扰,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焦虑、自卑、孤独、适应困难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困难、社会压力、学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有效应对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贫困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尽可能寻求帮助,保持积极的心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支持体系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贫困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出心理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1.2 问题意义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自卑、挫折感以及人际关系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更可能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意义重大,首先在于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浅析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浅析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高校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如何推动贫困生心理健康是高校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一、建立心理援助制度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制度。
高校可以组建心理健康团队,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及心理咨询师组成,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公告、通讯、微信公众账号等途径宣传心理咨询的服务内容,让广大贫困生了解到这个服务。
二、加强辅导员工作辅导员是贫困生身边的重要人士,他们应该对每一位贫困生都关注,及时为他们解答各类困惑,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那些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辅导员应该第一时间与心理专家联系,提供心理援助。
三、注重贫困生的实际需求贫困生学习压力、生活负担较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没有太多的选择。
在具体行动上,学校应该注重贫困生的实际需求,减轻他们的负担。
学校可以考虑多提供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贫困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贫困生在毕业后早日走出贫困圈。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建立和谐、温暖、有爱的校园文化。
贫困生往往在困境中感到孤独和无助,遭受挫折和困难时往往难以摆脱情绪恶劣的困扰。
建立文化体系,促进大家的和睦相处,有利于消除贫困生受困和恐惧,增强他们的心理稳定性和自信心。
五、加强家长互动高校应该积极促进高校家长与学校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发展、学生问题和学习进展状态,积极推动家校合作共同解决下层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总之,高校推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整个学校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只有像上述几种措施一样,注重实际需求、提供有效心理援助,并建立和谐关系,才能有效推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高校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高校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高校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面临的一些特殊困境。
贫困生可能
因为经济上的压力、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等原因,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困境。
因此,
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其次,高校应该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专门的
心理健康培训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学校
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园宣
传牌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指导信息。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专业
水平。
教师和辅导员是学生的重要引导者和支持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
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最后,要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学校可以与家庭和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为贫困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
总之,高校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学校应加大对贫困生的关
注和支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并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浅析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浅析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摘要】在高校中,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推动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提升,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心理援助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和加强家庭支持与社会关怀等方式进行干预。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帮助贫困生树立积极心态,提升自信心和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提升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与社会融合,实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
高校应该付出更多关心与帮助,共同致力于推动贫困生心理健康的进步。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援助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心理辅导活动、家庭支持、社会关怀、实施、提升、全面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贫困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原因,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诸多困扰和挑战。
他们缺乏足够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容易导致学习和生活的困难,甚至影响个人的健康和发展。
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
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体系、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辅导活动以及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关怀,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2. 正文2.1 建立心理援助体系建立心理援助体系是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这一体系包括了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或心理健康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以应对贫困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
这些机构可以为贫困生提供定期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和压力,以及提供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必要的帮助。
在建立心理援助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贫困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采取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措施,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浅析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浅析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摘要】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推动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和应对能力;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贫困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支持;设立专项资助项目,减轻经济压力。
提供心理援助活动,帮助贫困生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尽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但通过综合性措施的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将得到有效改善。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工作的持续性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心理健康, 心理教育, 心理咨询, 资助项目,社会支持, 综合措施, 持续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高校中的贫困生数量逐渐增加,他们在面临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多重困境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研究显示,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其学业表现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抑郁、焦虑、自卑等心理障碍。
目前,高校在推动贫困生心理健康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全面、心理咨询服务不够健全、专项资助项目不够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
有必要加强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支持,积极探索适合贫困生的心理援助措施,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贫困生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
通过探讨推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措施,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和人格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践 与 探 索
244
INTELLIGENCE
·······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探讨与思考
四川泸州医学院 陈 燕
摘 要:高校贫困生今已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本文就通过对贫困生心理健
康现状,出现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就对怎样解决贫困生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贫困生 心理健康 探讨 思考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贫困生的长期存在,事实上是社会发展,享受教育权力不公的表现,有数据表示,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数量占到了大学总数的 15%一30%[1],还有的调查显示为 10%-25%。
[2]贫困生学费来源主要是:助学贷款(72.8%)、亲友借助(42%)、家庭支出(35.8)、勤工俭学(22.2%),可见, 经济上的贫困,环境的艰难,强力使贫困生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然这样的要求对刚进入大学的贫困生,要求太高,性格压抑,独来独往,内心脆弱,还有焦虑,抑郁,人际关系不融洽,学习困难,心理波动较大等成了贫困生的特点[3]。
目前,各高校在分别通过心理咨询,开设心理讲座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种途径,使贫困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按照国家“奖,助,贷,补,免“一系列完整的助学体系,对贫困生建立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增加勤工岗位、发放临时补助以及减免缓交学费来帮助解决经济压力,希望贫困生以健康的心理顺利完成学业。
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个体认识极端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教育背景的差异,家庭重视教育极度欠缺,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自我有很大难度,对自己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很容易发生自我认识的极端,缺少自信,敏感,强烈的抱怨淤积于心,甚至贫困成了自己逃避责任和勇气的理由,心理防御机制让咨询无法找到突破口,其时间长久,性格变的焦虑,甚至对生活完全丧失信心,以致于用生命付出惨痛代价。
2、环境影响尤为主导
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贫困差距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高校贫困生当然也不例外,其理想和现实,在高校这个个性突显的环境里,其冲击力可以对贫困生的言行举止,心灵健康受到严厉撞击,经济虽然能得到部分补偿和缓冲,但心灵受到的创伤又能靠什么去补偿和缓冲呢,其次,农村家庭对教育并没有重视,和城市家庭相比,都很欠缺。
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缺少教育理念,其望子成龙成凤无形给贫困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而其学校仅仅在学费,生活费采取助学奖励政策,这只是缓解了学生的部分经济压力,然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如今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能真正达到身心健康还需社会,学校,家庭,自己的共同努力。
三、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思考首先,贫困生被认为是“弱势群体”本身就是强行定义,对心理,自尊心的打击,只有贫困生自己才能了解,所以给贫困生一个恰当的称谓,事实是在尊重他们,其次,高校对贫困生的关注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理论指导和技术策略,重心理测试,轻科学分析,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重心理问题诊治,轻教育预防引导,重心理课程的开设,轻心理训练活动的开展。
但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明确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差异,比如“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4],“自卑、抑郁、人际交往困难;忧虑、沮丧、心身疾病突出;嫉妒、怨恨、苦恼;不诚实;品行不轨等。
[5]而出现这种情况,
其原因多来自心理失衡,对社会,对学校,对教育,对家庭,对认可,对自我价值,对理想和现实的距离,都难以正确认知,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我们可以同时参照对其他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教育,分析原因多角度,多层次,多跨越,比如我们对经济原因重视较多,精神原因重视较少,现实影响分析较多,历史影响分析较少,行为因素研究较多,文化影响研究较少,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除了建立大学贫困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我们还要注意到文化的影响及教育策略的指导,贫困生心理问题危机的干预,心理健康研究队伍的合作,以及加大经费投入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贫困同学真正身心健康,因为成功需要从建“心”开始。
参考文献:
[1] 翟帆:《进一步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确保每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辍学》,《中国教育报》,2000—3—29(1)。
[2] 肖建:《贫困大学生与下岗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比较分析》,《大学生研究》,2000,(2)。
[3] 叶扶荣、高校贫:《困生研究述评》,《青年探索》,2006(3):23—31。
[4」李海星:《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校学生工作之窗、特困生工作网》,2003-03-22。
[5] 杨志恒:《浅谈大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Http. www. Ldxy. com. cn/xcb2/szlw/yz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