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PCNA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标本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组织中FOXO3a、β-Catenin、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材 料 .
选 择 我 院 手 术 切 除 的乳 腺 癌 组 织 标 本
2 1 F X 3 、3C t i、 C A 表 达 . O O a 1 ae n P N . n
肿 瘤组、 腺
6 份( 8 肿瘤组 ) 患者 均为女性 , , 年龄 2 8 9— 6岁 , 中 位年龄 4 岁 ; 8 年龄 ≤5 岁 4 例 , 5 岁 2 O 5 >0 3例。所 有患者均 经病 理证 实 , 术前 均 未行化 疗。按 照 且 20 年 WH 06 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 I 2 例 , 级 级 2 Ⅱ 3 5例 , Ⅲ级 l 例 ; 瘤直径 ≤2 0c 2例 , 2 0 1 肿 . m 2 > . c 6 ; m 4 例 腋窝淋 巴结转 移 阳性 2 8例 ; 雌激素受体 ( R) E 阳性 3 4例 ; R 阳 性 2 P 4例 ; E 2 一 ~ + 3 HR 3 例, ++一+++3 例 ; 5 采用国际抗癌协会( IC UC ) T I 分期法 I 1 , 级 3 例 , N ̄ 1 级 5例 Ⅱ 5 Ⅲ级 1 例 ; 8 术后 死亡 l 例( 2 中位生存时间 4年 4月 ) 。另选同期保 存的 2 0份乳腺 纤维 腺瘤 组织标本 ( 腺瘤组 ) 作对 照,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主要试剂 : 兔抗人
瘤组 F X 3 O O a阳性 表 达率 分别 为 6 % 、 0 B o 9 %, —
me a t s d cii a tg n . T e p st e e p e so C a rea e i l e n d tsa i a d ci c ls g t a i a lnc sa i g h o i v x rs in o P NA W c r lt w t o e mea t s n l a t - s sn l i f s o d lt h s i n a
p53,p16,PCNA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 p53,p16,PCNA蛋 白在食 管癌 中的表达及临床意 义。方 法 用免 疫组织 化学 染色 sP法对 62例食管 癌标本 进行 p53 .
p16,PCNA蛋 白测定 。结果 62例食管癌 中 ,r63,PCNA蛋 白阳性 表达均 为 71.O% (44/62).p16缺失率 48.4% (30/62)。p16缺失 与肿
瘤 浸润深度 、淋 巴结转 移密切相关 (P<0.05、P(0.O1)。而 p53,PCNA蛋 白同时表达 56.5% (35/62).亦与肿瘤 浸润 深度 、淋 巴结转 移密
切相关 (P<0.05、P<0.01)。结论 食 管癌 p53,PCNA蛋白同时表达及 p16缺失 可视为危险 预后 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53,p1 6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protein in esopha—
geal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 significance. M 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p53,p1 6 and PCNA pr otein in 62 cases with eso
1.1 一般 资料 2004年 5月—2006年 7月食管 癌根治 切 2.1 p53,p16,PCNA蛋 白 的表 达 情 况 62例 食 管 癌 中 ,
除 62例 ,年龄 36—79岁 ,中位 年 龄 54岁 。男 41例 ,女 21 p53,PCNA蛋 白阳性表达均 为 71.0% (44/62),p16阴性表
维普资讯
2007年2月 第 35卷 第 1期
PCNA和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龚 宇 , 国 华 . E AM1在 肿 瘤 中 作 用 的研 究 进 展 . 庆 医 学 , 4 胡 C AC 重
2 0 ,7( 2 : 6 3—2 1 . 083 2 )21 6 5
合 素 介 导 的信 号 传 递 , 与 的 血 管 发 生 的 激 活 阶 段 J 实 验 参 。 结果 还 显 不 C A A 、 E F和 血 管 密 度 与 胶 质 瘤 的 分 级 有 E C M1 V G 关, 由于 胶 质 瘤 的 分 级 与 患 者 的 预 后 密 切 相 关 , 示 检 测 三 提 种蛋 白可 能 对 判 断 预 后 有 重 要 价 值 。总 之 , E C M1V G C A A 、E F 在 胶 质瘤 中 高 表 达 , 与 胶 质 瘤 中 的 血 管 生 成 , 合 检 测 三 参 联 种 蛋 白对 判 断 预 后 有 关 。
( 收稿 日期 :00— 8— 5 21 0 2 )
( 文编辑 : 本 郎威 )
[ ] D f E, alnJ , u aS C 0 iip r n oagoeei:v— 3 uf G r dM K m r. D15Sm ot frn i n s ei S a a g s
d n ea d o nil pia o s F S B . 0 3 1 ( ) 9 4—9 2 e c n p t t a l t n . A E J 2 0 ,7 9 : 8 e ap ei 9.
i v so f h ma u n r b a d r a c r n a in o u n r a y l d e c n e .Ca c r i n e Re , 0 4,6 s 2 0 4
( 4) 8 3 2 :9 2—8 3 . 98
喉鳞癌组织中PTEN和PCN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PE T N在 LC 、 S C 声带息肉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
为 4 . %( 15 )7. %(52 ) 阳性 表达 率两 19 2/0 、50 1/0 ,
组 相 比 P < . 5 C A分 别 为 8 . %( 0 5 ) 0 0 。P N 00 4/O 、
11 临床资 料 .
7 . % 、19 5 O 4 . %和 1. % 、0 O , 5 0 8 . % 阳性表达率组间 比较 P均 < . 5 T N表达与喉鳞癌病理分 级、 00 。P E 临床分期有关 ( P均 <00 ) 与淋 巴结 转移无关 。P N .5 , C A表达 与喉鳞 癌病理 分级 、 临床分期 、 巴结 转移均 有关 ( 淋 P均 < . 5 。 0 0 )
99
维普资讯
山东医药 2 0 年第 4 卷第 l 期 08 8 5
肉组织 , 明 喉鳞 癌 中存 在 P E 表 T N基 因 的缺 失 和突
以上标 本均 经病 理证 实 。
12 检 测方 法 .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 作 按 试 剂 操
盒 说 明进 行 。用 已 知 阳性 的 食 管 癌 切 片 作 阳 性 对 照 , 已知 阴性 的食 管 癌 切 片 作 阴性 对 照 。 P E 用 TN
染色结果判定标准 : 胞质 呈棕 黄色为 阳性细胞 。随
通 讯 作 者
注: I 临 床 病 理 特 征 内 比 较 , P< . 5 司一 0 0
3 讨论 PE T N通过 F K途 径 、 I3途 径 、 P途 径 J A PP MA
诱导细胞凋亡或使细胞生长停滞于 G 期 , 还可抑制
端 粒酶 活T N阳性表 达率 在 喉癌组 织 中明显 低 于声 带 息
胃癌组织中nm23、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 rn cs p r ca g s i s a s cae i oo ea lsaa dd s ls , h o i arp i g s i si ee p e s n( < 00 ) h o i u ef il a t t , s o itd w t c ln m t a i n y pa i c rn c t hc a t t nt x rs i P i ri h p a o ri h o .1 .
【 s r c l j ci e oivsi t teepeso n l ia s nf o s Al6 Ab ta t e tv T et ae h x rsinadci cl i ic n eo m2 ,P N g s i a cr Me h d l 0 Ob n g n g i n r
c s so o ptlz dp t n swi e e td g srcc n e n o rh s ia rm a u r 0 8 t a u r 0 lnc ld t n e rt a e fh s iaie ai t t r s ce a ti a c ri u o ptlfo J n ay 2 0 o J n a y2 1 e h 0,ciia aai tgiy
Ca e s u nc r Ti s e
Y C oa U ha y
N n b t i n Dit c e S c n e p e sp tl Nig o3 5 0 C i a i g o Ci Bel sr t h e o d P o l ’SHo iia , n b 1 8 9, h n y u i t
【 中图分类号 】 7 52 R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6 3 9 0 2 1 ) O 3 一 3 17 — 7 1( 0 1 3 一 7 O
ki67与PCNA的区别
ki67与PCNA都是肿瘤细胞增殖因子,为什么近年来在乳癌研究中,都选用ki67呢?这两个生物学指标有什么不同吗?1、Ki67是一种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核抗原,其确切功能目前尚不清楚.但通过研究它的表达及在核内分布的情况,认为它的功能与染色质相连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因此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增殖细胞标记之一。
Gerdes等研究表明Ki67免疫的反应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在G1、S、G2、M期均表达,但G0期无表达,而且还发现Ki67在G1晚期/S早期微量表达,S期聚集,尤其在后半期表达率明显增高,有丝分裂后期迅速降解或失去抗原决定簇,故认为Ki67是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最可靠的指标之一。
目前有研究表明在多种实体恶性肿瘤中Ki67的表达远高于正常组织,并与恶性肿瘤的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
国外有报道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8.0%。
有报道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的生长和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即Ki67表达阳性的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大,细胞增殖活跃,因此肿瘤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大,转移的机会高,预后差。
但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关于乳腺癌组织中Ki67表达对于乳腺癌的预后的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近来有文献报道Ki67可作为乳腺癌化疗敏感性指标,肿瘤细胞增殖率降低,比肿瘤的肿块缩小更能反映肿瘤对化疗敏感程度,而且还有研究表明Ki67的表达比T分期能更好预测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多项生物指标简单、易行,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评估提供参考,并有助于临床个体化治疗。
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真核细胞DNA合成所必需的一种36×10×10×10核蛋白,它在G1期PCNA的表达逐渐增加,s期达最高峰,而G2/M期则减少。
PCNA的表达可能是DNA多倍体形式表达的一个标记,也成为肿瘤细胞失调状态下的一个标记,检测PCNA可以客观评价肿瘤细胞增殖状态。
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解读
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解读颈部淋巴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确定颈部淋巴结是否存在异常。
通过穿刺取样,医生可以获取淋巴结组织,进而进行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淋巴结的病理性质。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的解读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
本文将对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首先,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通常会包括细胞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两个方面。
细胞学检查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淋巴结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病理学检查则是通过组织切片染色等方法,进一步确定淋巴结的病理性质,如感染、肿瘤等。
在细胞学检查方面,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通常会给出细胞分类和细胞形态的描述。
细胞分类是指根据细胞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上皮细胞等。
细胞形态的描述则是对细胞的大小、形状、染色性质等进行详细描述,以帮助医生判断细胞是否存在异常。
在病理学检查方面,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通常会给出病理诊断和病理分级。
病理诊断是指根据淋巴结组织的病理性质,如炎症、肿瘤等,给出具体的诊断结果。
病理分级则是根据病理组织的特征和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级,如炎症的轻、中、重度,肿瘤的分期等。
对于普通人来说,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的解读可能会让人感到担忧和焦虑。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严重的疾病。
在解读结果时,应该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专业意见。
只有综合判断,才能更准确地确定淋巴结的病理性质。
此外,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的解读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诊情况。
例如,淋巴结炎症可能会导致细胞形态的改变,使得细胞学检查结果呈现异常。
此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以排除其他病因。
另外,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也可能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的情况,即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因此,在解读结果时,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减少误诊的可能性。
最后,对于颈部淋巴结穿刺结果的解读,建议患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hMLHl、hMSH2和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 2 方法 采用免疫组 化 P V - 6 0 0 0两步 法染色 , 切 片常规 脱蜡 水化 , 微 波加 热抗 原修 复 , 滴加一 抗 4 o C过 夜 , 滴加 二 抗, 按说 明书正确操作使 用 , D A B显色 , 苏木精 复染 , 脱水 透
摘要: 目的
凡 , 邢 立 强 , 张 晓丽
行病理诊 断 , 患者术前均未进行放 疗 、 化疗及 内分泌 治疗 。 1 . 1 . 2 主要 试剂 即用型 h M L H1鼠抗人 单克隆抗 体 、 即用 型h MS H 2鼠抗人单 克隆抗体 、 即用 型 鼠抗 人 细胞增 殖核抗 ( P C N A) 单 克隆抗体 、 两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 ( 即用型 P V.
1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材料
7 5 %为 3分 , > 7 5 %为 4分 ; 依照 显色强 度计分 : 未 显色 为 0
分, 浅黄色为 1 分, 棕黄色为 2分 , 棕褐色为 3分 。两项得分
相乘 , 并取 5个高倍视 野得分 的平 均值 , 得分 <2分为 阴性 ,
得分 / >2分 为阳性。 1 . 4 统计 学 分析 采 用 S P S S 1 6 . 0分 析 软 件进 行 统 计分 析, 甲状腺乳 头状 癌 中 h ML H 1 、 h M S H 2和 P C N A的表达及 与 临床病理学参数 的关系分别 进行 x 检验 和 F i s h e r 精确概率 法检验 ; 对 h ML H1 、 h MS H 2和 P C N A之 间的相关性 分析进行 S p e a r ma n等级相关 分析 。
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颈部神经鞘瘤1例
何症状 , 临床较难发现。而 K nt 等人报道女性多见 ag 1 s
占 6% , 7 就诊 年龄 2 ~ 0岁 。 明显 可 触及 的肿 块 是 唯 05
一
退针 2 3 , — 次 整个针吸过程均要保持负压 , 固定针头 连针筒一起拔 出。穿刺局部棉球压迫直至止血为止 ,
人 2ml 本瓶 中 ,标 本注 人 过程 中 ,应 反 复 多 次抽 5 样
吸 、以便 冲刷清洗针头及针筒内剩余 的全部标 本 , 尽
可 能收 集更 多 的细胞 成 分 , 置 1mi 标本 中细 菌 静 5 n使 和病毒 灭活后 待用 。 1 诊断 . 4 将针 吸 涂 片 、C T T技术 制 片进 行 HE染 色 后在奥 林 巴斯 显微 镜下 读片 。 国 MocMe60数 码 美 t d . i 图像 分 析 系统 和 美 国赛 迪 分公 司制 做 的 T T病 历 管 C 理 系统 详 细记 录检 查 信息 , 进行 显微 摄 影及 图像保 并 存 , 喷 打 印机分 别 打 印检 查 结果 。左 颈 肿物 穿 刺 涂 彩
学诊断颈部神经鞘瘤 1 。在穿刺时患者除有点眩晕 例 外, 无其他不适 , 可能进针刺到周 围神经或晕针所致 ,
立 即拔针 让 患 者平 卧 休息 , 快 缓解 。穿刺 细 胞学 检 很
查诊 断快速 、 安全可靠 , 与手术活检相 比是一种微创
检查 , 断 准确 , 诊 患者 痛苦小 , 易接受 , 值得 推广 。
体征。
将 吸出物涂 于载玻 片上 , 轻轻推均匀 , 片待半干后 涂 用 9 %酒精 固定 , 5 然后再将注射器 内的剩余吸出物全
( )2 一2. 3: O 27 2
端粒酶活性、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0 %福尔马林 固定并 石蜡 包埋 。4 p o e 连 r
续 切 片 。二 甲苯 脱 蜡 、 梯 度洒 精 至 水 化 后
进行 5~8分钟热处 理 , 过氧化 物酶 阻断
血清封 闭, 分别 加 I 抗 6 0分 钟 及 Ⅱ抗 Ⅲ
淋 巴结转移及组织类 型无关系 , 与俞 乔报 道 的基本一 致 , 与高金波 。
其在 Ⅱ 二 常 人 体 组 织 中被 抑 制 , 存 肿 瘤 巾被 重新 激 活 , 使 癌症 得 以 发 展 恶 性 转 化 . . 本研究结果显示 , 乳腺癌组织 【 f 1 端 酶 阳性 表 达 率 较 乳 腺 癌 痛 旁 组 织 及 良性 病 变 组 织 中显 著 增 高 , P< 0 . 0 5差 异 有 统 计 意 义 。 而乳 腺 良 性 病 变 组 织 中无 端 粒 酶 活 性 的 表 达 。端 粒 酶 阳 性 表 达 与 腋 窝
5 2 8 4 0 0中 山市 人 民 医 院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06. 2 4 6
8 l例 , 术前均末做放 化疗 。 方法 : 端粒 酶活 性检 测 : 检测 试剂 盒
讨 论
与 S—P法检 测 乳腺 癌 组 织 8 1 例, 乳 腺 癌
3 0秒 , 延伸7 2 ℃9 0秒 , 循环 3 O次最后延 伸 7 2 ℃ 1 0 分 钟 。取 5 ¨ l P C R 产 物 加
2 0 1 x l 变性试 剂 混匀 放 置 1 0分 钟 后 加 入 2 2 5 I L l 杂交液混匀再 取出 l O O t r l 移 人包 被 于抗 地 高 辛 的 酶 标 板 内 室 温 下 作 用 2小 时, 加入抗地 高辛 过氧化 物 酶 , 与 底 物 作 用3 0分 钟 终 止 反 应 , 用 酶标 仪测 定波 } < : 4 5 0 n m的吸光度值 。 P C N A检 测 : 采 用 免疫 组织 化 学 S—P 法 染 色 。操 作 方 法 照 试 剂 盒 说 明 书 : 经
乳腺癌PC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6 Sp g i r I 。 g r , a d li tP, 1 Ex e de e e ton . a g a i Re na d J F M g eena — eta. t n dr s c i s
s s e . n a s o or cc Su ge y, 2 0 y t m A n l f Th a i r r 0 0, 69 ( : 2 3~ 23 . 1) 3 6
h g x r s i fPCN A ( + ~ + + + + ) s p s t e y c r e a e t h t s a i t t n u i h e p e son o + wa o ii l o r l t d wih t e me a t t s a e a d n mb ro y v c e fl mp o e o e s hn d f br a t cne ( a c r P< O 0 ) . n l i n PCNA s p e i tv fa tv l r lf r tn u . 1 Co c uso i r d c i e o c i e y p o ie a i g t mo e l n o d pr g o t a t r o e s r c l a d a g o o n s i f c o fbr a t s c
维普资讯
1 4
福建 医药 杂 志 2 0 0 2年 第 2 4卷 第 3期
39 ( 6) 1 1 : 2~ 1 . 3
f r br n ho e c c r i o a i va ng t e s p r o v n c v o o c g ni a c n m n di h u e i r e a a a
P CNA 阳 性 率 为 7 . ( 6 1 2 。当 P 68 8 / 1) CNA P CNA 是
乳腺癌中P53、PCNA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的意义
乳腺 癌 中 P 3 P N 5 、 C A表达 及 其 临床 病 理 的 意 义
胞数分 I~Ⅳ级 , 阳性 细胞数 < 5 I为 2% 关 弘 宋建明 吴俊辉 级 ,5 ~5 %为 Ⅱ级 ,1 一7 % 为 Ⅲ 2% 0 5% 5 级 , 7 %为 Ⅳ级 。 >5
材 料 与 方 法
t mo r tp s Na u e, 9 9, 4 7 5. u u y e . t r 1 8 3 2: 0 a o R F a k R Bh d H P e C e i 1 n 2 Br v , r n , n e A , t a . y l /
4 8例 , 浸润性 小 叶癌 8例 , 样 癌 3例 , 髓 黏液腺癌 2例 。淋 巴结 阴性 的 3 2例 , 淋
巴结 阳性 的 3 。临床 T M 分期 I期 4例 N 1 , 2例 Ⅱ期 4 5例 , Ⅲ期 9例 。
试剂与方法 : 免疫组化试剂 P 3 E 5 、 R、
P N 及 LA CA S B法 试 剂 盒 均 为 美 国 Z m d y e
公司产品 , 由福州迈新 生物枝术试剂公 司 提供 。
结 果 判 断 的 棕 色 反 应 为 阳性 。 阳 性 细
表达 无相 关性 , C A高表 达 与 E PN R表 达 呈负相 关;' 13表 达与 P N 高表 达在 有 5 CA
淋 巴结转移 者较 无淋 巴结 转移者 其表 达 差异 均有显 著性 ;5 P 3表 达与 P N C A的 高 表达 呈正相 关。结论 :1 、 C A表达 可 P3 P N 5 能是评估乳腺癌预后 有用的指标。
表 达 率 为 3 . % ,P N 高表 达 率 为 18 CA
PCNA
( <0 0 ) 而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0 0 ) 尸 .5; 尸 . 5 。MS 2 H 在三种癌之 间及三种癌与正常组 之 间差异 无 显著性 ( 00 ) P> . 5 。结论 :C P NA 和 F sL可作 为判断预 后的 分子 生物 学指 标 。 a—
[ 关键词 ] 肺 癌 ; C P NA ; a— M S F sL; H2
[ 作者简介] 王舂 光 (94 . 吉林 省长春市人 , , 医学硕士 . 1 7一)男, 医师 在读 主要从事肺癌的研究
维普资讯
王春光等
P NA、 I2和 F sI基因在 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 义 C MS{ a—
[ 中图分 类号] R4 6 8 4 . [ 文献标识码] A
临床观察发现即使是 同一类型、 同一级别、 同一 期的肺癌 , 其预后相差也甚远 。 肿瘤的发生常是由于
癌基因活化、 癌基因失活, 抑 使细胞异常增生或不能
化 染色 , 苏木精 染核, 中性树 胶封 片。结 果判 定 : P N MS C A、 H2阳性 细 胞 为 胞 核 有 棕黄 色 颗 粒 ,
[ 要] 目的 : 讨 判定 肺 癌 患 者预 后 的 分 子生 物 学指 标 。方 法 : 过 免疫 组 织 化 学 方 法观 察 摘 探 通
P N MS 和 F sL在肺鳞 癌、 C A、 H2 a— 腺癌、 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肺鳞癌、 腺癌和小细胞癌中
P CNA、a— 表 达 高 于 正 常 组 ( F sL P< 0 0 ) 小 细 胞 癌 P NA 和 F sL 表 达 高 于 鳞 癌 、 癌 .1 , C a— 腺
性( P>0 O ) .5。
亡者做为正常对照 ,
BCL-10和PCNA在胃粘膜相关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维普资讯
・
66・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江 西 医药 2 0 0 7年 第 4 2卷 第 8期
・
实验研究 ・
BL1 C 一 0和 P N C A在 胃粘膜相 关淋 巴瘤 中的表达及 其临床病 理 意义
黄 晖 双跃 荣 黄传生 高 文 ( 江西省J 瘤医院 , 昌,30 9 l  ̄ 南 302 )
sg i c n e i nf a c i
Hu n l ,h a gYu rn , u n h a s eg e l( acr opt i, i r i e N n hn ,30 9 C i ) a gH l S u n eo g H a gC u n h n ,t i a Cn e si lfJ  ̄ p o n , a C ag 3 0 2 , hn h ao a vc a
P53、PCNA、ki-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P53、PCNA、ki-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黄志伟;蔡雪彦【摘要】目的检测P53、PCNA、ki-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大肠癌临床的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53例大肠癌中P53(突变型)、PCNA、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PCNA蛋白、Ki-67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7.92%、100%、86.79%,与在相对应的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7.14%、10.71%)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ki-67蛋白的表达和患者性别有相关性.此外,PCNA 蛋白和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在大肠癌中P53蛋白与PCNA蛋白、ki-67蛋白之间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1.P53、PCNA和ki-67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过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在大肠癌组织中,PCNA、ki-67和P53之间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提示大肠癌发生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抑癌基因突变是相对独立的致病机制.3.PCNA表达与ki-67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而PCNA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性别无关,ki-67表达则与大肠癌患者性别有关,提示ki-67在大肠癌不同性别患者间表达差异受ki-67不同于PCNA的细胞周期影响.【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年(卷),期】2013(022)006【总页数】5页(P508-512)【关键词】P53;PCNA;ki-67;免疫组化;大肠癌【作者】黄志伟;蔡雪彦【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528403;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528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近些年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尤以城市为甚,我国年轻人直肠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预后较差。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突变型)、PCNA、ki-67在53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研究其与大肠癌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旨在为大肠癌临床的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郭继文;李德强【摘要】目的研究PCNA在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甲状腺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等进行比较,探讨其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5例甲状腺癌组织、17例癌旁组织及2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PCNA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8.00%、23.53%和19.23%,经统计学分析,PNCA蛋白在甲状腺癌与癌旁组织(P=0.029)、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P=0.018)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差异,而癌旁组织与良性肿瘤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NA蛋白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2.86%、1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21).PCNA蛋白在伴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33%及 28.5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 PC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关系密切,临床分期越晚,PCNA的表达率越高.伴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PCNA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14【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甲状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作者】郭继文;李德强【作者单位】510730,广州开发区医院外科;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研究表明许多肿瘤的转移、复发及预后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关系密切。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中比较受关注的一种。
本研究对PCNA在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甲状腺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进行比较,探讨其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颈淋巴结6区
颈淋巴结包括颏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颈浅淋巴结及颈深淋巴结。
根据颈清扫术的需要,1991年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基金学会将颈部淋巴结分为6区:
第一区(Level 1):包括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第二区(Level2):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起自颅底骨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前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第三区(Level3):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自舌骨水平面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同2区;
第四区(Level4):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自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至锁骨上,前后界同2区;
第五区(Level5):为颈后三角淋巴结,包括锁骨上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下界为锁骨;
第六区(Level6):为颈前隙淋巴结,亦称内脏周围淋巴结,包括咽喉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环甲膜淋巴结及气管周围淋巴结。
两侧界为颈总动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锁骨上窝。
PCNA的名词解释
PCNA的名词解释介绍PCNA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DNA的结构和功能。
DNA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它携带着遗传信息,并参与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
为了保证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能够进行顺利,细胞需要依靠一些辅助蛋白来进行配合,其中就包括PCNA。
PCNA是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的缩写,中文名为增殖细胞核抗原。
它是一种三聚体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
PCNA在DNA复制、修复和重组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PCNA在DNA复制中起到了连接DNA聚合酶的桥梁作用。
DNA复制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过程,PCNA作为DNA复制核心酶聚合酶的辅助因子,能够稳定和加强酶与DNA之间的结合,从而提高DNA复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PCNA也参与了DNA修复的过程。
DNA在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和内外伤害的影响,从而导致DNA链断裂、碱基损伤等问题。
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细胞需要积极修复DNA的损伤。
PCNA可以与其他修复相关蛋白相互作用,通过组装DNA修复复合体,调控DNA修复过程的进行。
此外,PCNA还参与了染色质修饰、基因转录和细胞周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
在染色质修饰中,PCNA可以调控染色质重塑、乙酰化等修饰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模式。
在基因转录中,PCNA可以与转录因子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水平。
在细胞周期调控中,PCNA通过与相关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周期的转变。
总之,PCNA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核抗原,发挥着多种生物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它不仅参与了DNA复制和修复等直接与基因组稳定性相关的过程,还调控了基因的转录和细胞周期的进行。
对于进一步解析细胞生命活动的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PCNA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虽然PCNA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同,但仍然有很多关于PCNA的研究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
颈部淋巴结分区
Ⅶ区 ( level Ⅶ)
Ⅶ区为上纵隔淋巴结。 界限:两侧界为颈总动脉, 上界为胸骨上窝,下界为主 动脉弓水平。 Ⅶ区与甲状腺癌、下咽癌、颈段
食管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
现在十三页,总共二十四页。
AJCC分区法
• Ⅰ区:包括颏下和下颌下淋巴结,由二腹肌前腹与后腹围绕,上界为 下颌骨 ,下界为舌骨。
• Ⅱ区:包括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上界为颅底,下界为舌骨。
乳房交通
肝门、膈下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二十四页。
乳房的淋巴输出途径
现在二十三页,总共二十四页。
现在二十四页,总共二十四页。
部位, 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Ⅱ区以副神经为界分两部分,其前下 方为ⅡA区(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
集中区域),后上方为ⅡB 区(鼻咽癌转
移处)。 从影像学角度,建议采用颈内静脉后缘 作为ⅡA和ⅡB的分界。
现在八页,总共二十四页。
Ⅲ区 ( level Ⅲ) Ⅲ区( level Ⅲ) 为颈内静脉淋 巴结中区,上界为舌骨水平,下 界为环状软骨下缘(肩胛舌骨肌
• Ⅲ区:包括颈内静脉中组淋巴结,上界为舌骨,下界为环状软骨下缘。
• Ⅳ区:包括颈内静脉下组淋巴结,上界为环状软骨,下界为锁骨。
• Ⅴ区:颈后三角淋巴结,后界斜方肌前缘,前界胸锁乳突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缘,下界锁
骨,可分为上中下三区,分别对应于Ⅱ、Ⅲ、Ⅳ区平面。 • Ⅵ区:为颈前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气管旁淋巴结,上界
现在十页,总共二十四页。
Ⅴ区 ( level Ⅴ)
Ⅴ区(level Ⅴ) 颈后三角淋巴结,
包括枕后三角区及锁骨上淋巴结。后界为
斜方肌前缘 ,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下 界为锁骨。
ajcc颈部淋巴结分区英文版
ajcc颈部淋巴结分区英文版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是一个专门负责癌症分期和分类的委员会,它制定了严谨的分期系统用于评估癌症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在AJCC分期系统中,淋巴结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
以下是AJCC颈部淋巴结分区的相关参考内容:首先,AJCC颈部淋巴结分区系统是基于淋巴结解剖学的,将颈部淋巴结分为若干个区域。
这些区域根据淋巴管的引流路径和解剖结构来进行定义。
1. 颈部区域I:下颌下区域(submental region)和下颌前区域(submandibular region)。
此区域包括下颌骨下面、颏下、下唇、舌下和颈部前部区域的淋巴结。
2. 颈部区域II:上颈区域(supraclavicular region)。
此区域位于锁骨上方,延伸到颈部下方。
3. 颈部区域III:中央区域(central region)。
此区域包括颈动脉、颈静脉附近的淋巴结,从喉咙延伸到锁骨。
4. 颈部区域IV:上颈内侧区域(upper jugular region)和下颈内侧区域(lower jugular region),也称为侧颈区域(lateral neck region)。
这些区域包括颈动脉和上颈静脉之间的淋巴结。
5. 颈部区域V:后侧颈区域(posterior neck region)。
此区域位于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和斜方肌(trapezius muscle)之间的淋巴结区域。
6. 颈部区域VI:前中心区(anterior mediastinal region)。
这个区域是淋巴结位于胸骨旁边,属于前纵隔的一部分。
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淋巴结组织,需要在评估和分类颈部肿瘤时进行检查和分期。
这些区域的详细描述和解剖范围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淋巴结的受累程度和患者的预后。
在AJCC分期系统中,淋巴结的受累情况是通过检查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来确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PCNA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标本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通过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细针穿刺标本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分析,了解其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意义;方法应用细针吸取细胞学方法对12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穿刺,穿刺物涂片SP法作PCNA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观察。
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PCNA 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 <0.05)。
结论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标本的PCNA检测对肿瘤临床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细针穿刺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增殖细胞核抗原;病理诊断
淋巴结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具有过滤、增殖、免疫作用。
很多疾病都可通过颈部淋巴结肿大而表现出来,有时颈部淋巴结肿大还是某些疾病的突出表现。
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微小,禁忌证极少,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病理学确诊的目的,目前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所广泛接受。
笔者采用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法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穿刺,穿刺标本作PCN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收集本院及宜都市一医院2000年1月到2010年1月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5-72岁,平均(54.1±
2.7)岁;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没有重大病症的一般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32—68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120例患者一般分组资料统计
1.2 方法应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测60例非肿瘤患者、60例胃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60例胃癌患者均得到组织学证实),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穿刺,将穿刺标本制成涂片,用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氢连接(SP)免疫组化法,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微波修复抗原。
SP试剂盒、鼠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和兔抗人PTEN多克隆抗体、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剂等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用已知阳性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空白对照。
1.3 判断标准蛋白染色均定位于细胞核,阳性染色为淡黄色或棕黄色颗粒。
在排除非特异性染色前提下,每例标本均在10×40倍光镜下随机观察5个视野,在每个视野计数200个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按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计算阳性表达率。
根据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量而将阳性表达分为3级:(1)弱阳性(+),即阳性细胞比例60%,多数细胞胞浆呈棕黄色;(3)中度阳性(++),即阳性细胞比例及显色强度介于弱阳性与强阳性之间;(4)阴性即染色强度与背景无明显差别。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癌细胞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细胞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2,P<0.05);而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细胞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5.63,P<0.05;)。
见表2-2。
表2-1 癌细胞在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注:*与正常组织比较,P<0.05;**与正常组织比较,P<0.01。
表2-2 癌细胞表达与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注:*与无淋巴结转移比较,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比较P<0.01。
3 讨论
PCNA由Miyachi等于1978年在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并命名,因其只存在于正常增殖细胞及肿瘤细胞内而得名,以后的研究发现PCNA与细胞DNA合成关系密切,在细胞增殖的启动上起重要作用,是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良好指标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癌组织PCNA阳性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肿瘤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的浸润能力和转移能力越强,增殖活性越强,PCNA指数越高,临床预后越差。
因此,PCNA的表达水平可比较客观地反映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及其所处的生长状态,可作为临床医生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
本研究发现,通过对细针穿刺标本免疫组组化结果分析,对肿瘤的临床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婷婷,程哲,卢滨,王静.非小细胞肺癌中PCNA和E-cad的表达和临床意义[J] 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29卷第13期.
[2]薄纯美.p53及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32(3):190-19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