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跟踪检测卷
第六、七单元跟踪检测卷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
(每空1分,共22分)1.小玲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需要12分钟,小玲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米,利用公式( )×( )=( )来计算。
2.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42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是已知( )和( )求( ),结果是( )。
3.一瓶饮料的价格是8元,买10瓶这样的饮料需要( )元,120元能买这种饮料( )瓶。
4.计算9×240-40÷5时,( )和( )可以同时计算,计算结果是( )。
如果把运算顺序改为先求差,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式子变为( )。
5.80÷(8+12)×2的计算结果是( ),如果去掉小括号,计算结果是( )。
6.在里填上“>”“<”或“=”。
23+17×8(23+17)×8 256-(56-34)256-56-34 42×7÷642÷6×7 180÷15×3180÷(15×3) 7.小刚2分钟能做18道口算题,照这样的速度,5分钟能做( )道,做完90道需要( )分钟。
二、仔细推敲,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1分,共4分)1.58+37-58+37=0 ( )2.小明平均每分钟折12架纸飞机,可以写作12架/分。
( ) 3.在混合运算中,必须按照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顺序计算。
( ) 4.花同样的钱买两种货物,A种货物买的数量多,B种货物买的数量少,说明A种货物的单价便宜些。
( ) 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每空1分,共7分)1.在计算350÷[7×(45-40)]时,第一步求的是( )。
A.积B.商C.差2.汽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4小时行驶300千米,下列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1)4×75=300(千米)表示求(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020年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6单元: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
围绕主要内容,本单元设计了一个信息窗。
这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运输货物的情境。
“合作探索”中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
借助第一个红点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出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究及数学模型的建构。
借助第二个红点问题“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引领学生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信息窗1运输货物——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数量关系——相遇问题本单元教材特点:1.关注学生思维的连续和递进。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与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两个物体运动的基础,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一个物体运动的巩固和拓展。
教材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沟通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连续和递进中得到高效地提升,又利于数学模型的构建。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
教材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除了速度和路程两个概念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的,其余无论是数量关系,还是解题思路、策略和方法都是由学生以交流汇报的形式呈现的,体现了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恰当定位。
学生能做到的,教师绝不代替,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感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倡导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多样化。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6单元手抄报、思维导图、知识汇总
口算160÷20= 120÷30= 50÷10= 140÷20= 810÷90= 210÷30= 150÷30= 100÷50= 240÷80= 360÷60= 490÷70= 630÷70= 220÷20= 150÷50=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算142÷20≈350÷72≈142÷20≈595÷21≈99÷20≈480÷61≈295÷60≈561÷80≈270÷93≈150÷29≈902÷31≈448÷48≈450÷91≈165÷80≈末尾不带0 84÷21= 240÷28= 126÷18= 720÷18= 712÷29=竖式:第五单元笔算除数是末尾带0 450÷30= 340÷20= 420÷30= 650÷50= 720÷40=两位数的除法竖式:1 计算896÷41时,把除数看作()来试商,商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2 □68÷47的商是一位数,□可以填的数有()个,分别是();□62÷3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能填()。
3 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除数是35,余数最大是(),若商是16,被除数是(),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的变化规律54÷3= 54÷3= 5400÷3=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 540÷30= 540÷3= 5400÷30= ___________________5400÷300= 5400÷3= 5400÷300= 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1: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2: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问题-行程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课题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来源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课标要求课标摘录: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标解读:1.行为结果:理解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的含义并掌握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2.行为程度: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数量关系解决行程及相遇的实际问题。
3.行为条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建立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画线段图分析并掌握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材分析纵向分析:第一阶段:一下《厘米、米的认识》和二下《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的学习,完成了小学阶段长度单位认知体系,为路程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其自主练习中的“自行车每小时行走15千米”等题目,为行程问题作了引导与渗透。
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认识》、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的学习,完成了小学阶段时间单位的认知体系,是行程问题中的“经过时间”的重要支撑,也为速度单位的理解奠定基础。
其自主练习中出现“三个小运动员跑完100米所用的时间,谁跑得快?”等类型题目,也为行程问题中三者关系作渗透。
第三阶段: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乘、除法的初步认识,理解乘、除法意义及其互逆关系;三年级直至本节课之前,完成两、三位数的乘、除法学习,为实际行程问题问题的解决奠定计算基础。
其中三年级上册自主练习中出现“辰辰每分钟滑110米,比赛进行了三分钟,辰辰一共花了多少米”等行程问题,为本节课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本节课的相遇求路程问题的两种方法,为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中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奠定实践基础。
《解决问题》单元的设立在青岛版教材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主要涉及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第二次出现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这要涉及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解决的实际问题;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就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解决问题》,前两个单元主要是运算方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主要是运用所学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窗口一)四、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班内交流。
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根据学生的汇报并板书算式。
①52×47-50×47 ②(52-50)×47=2444-50×47 =2×47=94(米)=94(米)思考:你认为那一种比较简便呢?(让学生自由选择,并说明理由)这几种方法都对,同学们解题时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题,也可以采取其它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2.大显身手。
大家想不想知道美羊羊和懒羊羊一共走了多少米呢?根据表格列出算式并计算(指生板演)。
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五、抽象概括,总结提升通过替喜羊羊当裁判,我们学会利用列表法搜集整理数学信息,还掌握了不带括号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如果算式中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可以先同时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六、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处理情境图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温馨提示:●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个文具的价格叫做什么?买的个数叫做什么?总钱数叫做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它们的关系吗?2.先说运算顺序,然后按运算顺序计算。
要求:先同桌互相说明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计算完成,集体交流答案。
3.羊羊图书馆。
为了想出更多的办法对付可恶的灰太狼,羊村里的小羊们经常到“羊羊图书馆”学习,大家看,图书馆里的图书可多啦!(1)指导学生列表整理条件,养成学生列表整理条件的好习惯。
(2)先弄清楚各数据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独立解题。
(3)集体交流解题方法,优化算法。
4.羊羊健身运动会。
为了丰富羊羊健身运动会的健身项目,村长派喜羊羊买来了好多体育用品。
5.喜羊羊课堂。
(辨析题)(1)学生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引导辨析。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运算符号,判断运算顺序。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要建模点分析与教学建议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要建模点分析与教学建议建模点1: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建构所属内容:信息窗1(第80-83)教材简析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本单元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和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的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运输货物的情境。
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知识点的建构所运用到的信息有:摩托车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借助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入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材先出示具体的数量关系式“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和算式,又借助老师的话抛出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得出具体的数量关系式和算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抽象出“速度”和“路程”的概念,最后借助老师的问题:“你能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这一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抽象出概念,从而建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教学建议1.借助经验,构建“速度x时间=路程”模型现在学生对网上购物、快递物流等方面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教师可以借助视频简单的介绍物流运输的流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流中心的运输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为接下来模型的建构做好情感铺垫。
另一方面学生对路程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了解,针对“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西城(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这两个问题,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列出数量关系式:“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西城(东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对应书写算式:900x8=7200(米)、65x4=260(千米),通过观察数量关系式和算式,抽象出速度和路程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单位时间行驶的距离叫作“速度”,从行驶的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叫作“路程”。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2篇)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2篇)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
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
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
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59人,大部分同学勤学好问,活泼好动,喜欢动脑思考,表现欲较强,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具有了基本的口算、笔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上课能够积极动脑思考,敢于创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特别突出。
优秀生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提出问题,合作意识较强,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他们不仅自己学习好,而且乐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他们的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部分同学应该加强辅导,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80~81页。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的数学模型,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行程问题。
通过设计多样的活动,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概念和建构三者关系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模型思想,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应用意识。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国家的高速发展和祖国的日益强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理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行程问题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数量关系模型背后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同学们,现在我们能够足不出户买到心仪的商品,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物流。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我国的物流行业。
正如视频中所介绍的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流中的数学知识!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准的找全数学信息?追问: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我们将数学信息分为两组。
根据第一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第二组呢?预设1: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预设2: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谈话的方式,借助物流中心运输货物的情境,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场景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通过追问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梳理。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及应用习题附答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核心考点突破卷8.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及应用一、填空。
(每空2 分,共36 分)1. 游隼是世界上俯冲速度最快的鸟,每小时可达300 千米,它的飞行速度是(),读作()。
2. 王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 千米,根据下面的竖式在括号里填数。
3. 旗鱼是世界上游速最快的鱼,每分钟可游2000 米,8 分钟能游()米,这是已知()和(),求(),用到的数量关系是()。
4. 一辆长途客车3 小时行了174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再行6 小时共可行()千米。
5. 小李和小红分别同时从家出发,在学校相遇,如图,每格代表每分钟走的米数。
由图可知,两人走了()分钟相遇,小李走的路程是()米,小红走的路程是()米,他们两家相距()米。
6. 秋叶校服生产厂1 号生产线每天生产5000 套,2 号生产线每天生产7000 套。
两条生产线各生产了18 天,一共生产了()套校服。
二、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每题5 分,共20 分)1. 一辆汽车3 小时行了240 千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3 小时是时间B. 240 千米是速度C. 速度可以写成80 千米D. 速度可以写成80 时/ 千米2. 林林和红红在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上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起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跑,红红每秒跑3 米,林林每秒跑5 米。
45 秒后他们第一次相遇,跑道长()米。
A. 225B. 360C. 90D. 1803. 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挖一条500 米长的隧道,两队同时从隧道两头各自开工。
甲队每天挖60 米,5 天后隧道被打通,乙队每天挖()米。
A. 300B. 200C. 240D. 404. 一艘敌舰在离我海防哨岗4500 米处,被哨兵发现后,以每分钟400 米的速度逃跑,我方快艇立即从哨岗出发,以每分钟650 米的速度前往拦截,()分钟后可以追上敌舰。
A. 17B. 18C. 19D. 20三、看图列式计算。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套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套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第1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建立了良好的数概念认知基础。
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读写;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比较;用万或亿做单位改写整万、整亿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数字编码。
为了让学生对整数有更深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做好准备,教材中特别安排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内容,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介绍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发展历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内涵。
而《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第二学段中提出了“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
还提到: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的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1.素材丰富多样,选取广泛。
第一个信息窗是“北京知多少”,分别呈现的是北京的水立方、鸟巢、奥林匹克公园、中国国家大剧院四大建筑的外景图以及相应的信息等。
通过“十万是多少?”“一亿有多大?”这两个问题,引出学生对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的认识,并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素材数据都真实可考。
本单元教材提供的都是真实资料。
让数学学习也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3.教材内容给学生充分的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空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过程与方法: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体会用“万”或“亿”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案例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遇问题》案例以数形结合促进有效建模《相遇问题》案例分析《相遇问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一第二个红点内容。
相遇问题隶属于行程问题的范畴,是一种典型的数学应用问题。
在二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路程、时间、速度的概念,第一个红点又深入研究了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在这些认知基础上,本课从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扩展到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有过解决两三步简单实际问题的知识经验,知道解题的基本方法策略,这些都为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提供了重要基础。
本课以具体的《相遇问题》的课题研究为载体,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研究怎样建立数学模型和应用数学模型。
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建模的起点,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模型的建构的内涵,提升数学模型的运用能力。
一、模拟演示,促进形象认知。
教学片断:小丽和小芳按照约好的时间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
小丽每分钟走 60 米,小芳每分钟走 70 米,4 分钟后她们就相遇了。
彼此拿到了喜爱的故事书,她们高兴极了 ! 师:1/ 6老师想找两个小艺术表演家上来给大家模拟表演一下,有谁愿意来试试吗?师:她们在表演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她们的吗?生:要同时出发,还要相向而行,就是要面对面行走。
师:老师来叙述,大家当裁判,看她们表演的行不行。
好吗?学生能够根据信息的表述,借助表演的形式,理解相遇问题中的同时、相向、相遇等关键词语,通过肢体语言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距离及运动变化,这就说明学生能够构建符合原型的直观形象,具有了依据描述画出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就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青岛版小学(六三制)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试卷(全册)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作业题(卷一)1.先填写计数单位,再画珠子表示出下面的数。
2.填一填。
(1)10个十万是( ),一亿里有( )个一千万,10个一亿是( ),二百万里有( )个十万。
(2)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七千万,八千万,( ),( );一百亿一百亿地数:八百亿,九百亿,( )。
(3)从个位起向左数第四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在第()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4)下图是2002年我国华东地区人口数据。
①华东地区人口最多的是( )省,人口最少的是( )省②把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人口数据分别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③山东、江苏、上海的人口数据分别读作:、、、(5)我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请写出下列数据。
(6)用6,4,2,8,0,0,0,0八个数字,组成一个只读出三个零的数是(),组成一个只读出一个零的最大数是()。
(7)一个数由2个千万、5个十万和10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8)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
(9)在直线、射线和线段中,可以量出长度的是()。
(10)1平角=()直角 1周角=()直角(11)过一点可以画()条射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12)把直角、平角、周角、钝角、锐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13)用三角板拼一个150°的角,需要用上()和()两个度数的角。
(14)将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0005000 12000090 5309000 5401000 120000080( )>( )>( )>( )>( )(15)一个九位数的最高位上是5,十万位上是6,个位上是8,其余各个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近似数是()。
(16)与七万零六百二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7)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9□785≈20万 23□9860000≈23亿 5778□000≈5778万(18)地球与月亮相距约384400000米,合()万米,把这个数据四舍五入到亿位是()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3页,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运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主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画线段图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纸条。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感知情境,收集理解信息。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物流中心,车来车往,忙着运输货物。
看,大货车、小货车也在城市与物流中心之间载着货物行驶着。
(课件呈现情境图中除摩托车之外有关大、小货车的信息。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生2:我发现大货车从西城往物流中心走,小货车从东城往物流中心走,它们对着头走。
师:你很善于观察,发现了图画中的信息。
生3:它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板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生4:在物流中心相遇。
(板书:相遇)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有关大、小货车行驶情况的信息,那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师:好,你来!老师当大货车,你来当小货车,讲桌上的粉笔盒就当物流中心,好吧!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评委,大货车我和小货车李雪分别从东、西两城出发,你们说预备我们就准备好,你们说开始,我们就开始走,行吗?生(齐):行!师:李雪,同学们说预备咱俩开始走,可以吗?李雪:可以。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附答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培优测试卷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一、填空。
(每空1 分,共20 分)1. 中国铁道部将所有引进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的CRH动车组车辆均命名为“和谐号”。
一列“和谐号”动车4 小时行驶1000 千米,这列动车的速度是()。
2. 欢欢从家去学校,平均每分钟走50 米,15 分钟走到学校,他家到学校有()米,这是已知()和(),求(),用到的数量关系是()。
3. 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如图。
看图可知,两车行驶了()小时相遇,甲车行驶的路程是()千米,乙车行驶的路程是()千米,两地相距()千米。
4. 聊城与济宁相距180 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聊城开往济宁,快车每小时行驶60 千米,慢车每小时行驶48 千米。
当快车到达济宁时,慢车离济宁还有()千米。
5“.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铁列车。
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6 分钟行驶了约35 千米。
照这样计算填写下表。
6. 丽丽15 分钟打了480 个字,桃桃12 分钟打了456 个字,每分钟()比()多打()个字。
7. 小李和小刘在400 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跑5 米,小刘每秒跑3 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两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秒。
8. 济南市第40 届趵突泉金秋菊展在趵突泉景区拉开帷幕。
方方和优优周末一起去看金秋菊展,方方家离优优家1260 米,他们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
方方每分钟行45 米,优优每分钟比方方多行15 米。
()分钟后他们在途中相遇。
二、判断。
(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每题2 分,共8 分)1. 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它的爬行速度是8 米。
由于蜗牛行动缓慢,人们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动作迟缓像蜗牛爬一样。
()2. 丫丫上学、放学所走的路程相同,所用的时间也就相同。
()3. 甲、乙两车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点一定在A 地和B 地的中点处。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限时作业」
四年级数学上册限时作业第一单元信息窗1《万以上数的读法》一、填空1、10个一千是( ),10个一万是(),( )个一千万是一亿。
2、从个位起,第5位是( ),第九位是()。
3、和千万位相邻的数位是( )和()。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5、906734000这个数中的3在( )位上,表示3个( ),亿位上是( ),表示( )个()。
二、读一读9372684读作:170654200读作:8851800读作:13400000000读作:三、判断1、从右边起,每一个数位是一级。
( )2、7930040中的“9”表示9个十万。
()3、1030058读作一百万零三万零五十八。
()4、一个数由3个亿,6个十万组成,这个数是300600000。
()5、30700080读作三百零七万零八十。
()四、连一连四百二十八万三千七百五十60064000十四万零三十五4283750九千八百四十三万四千 98434000六千零六万四千 140035四年级数学上册限时作业第一单元信息窗2《万以上数的写法》一、选择1、写含有三级的数时,先写( )。
A.个级 B.万级 C.亿级2、写一千零五万三百一十时,需写出( )个0。
A.2B.3 C.43、读作九千零一十万零八十的数是()。
A.9010080 B.90100080 C.901008004、30000+500+9=( )。
A.350009 B.3005009 C.305095、一个数由4个亿,7个百万,3个万和2个百组成,这个数写作( )。
A.407030200 B.407003200 C.4070300200二、写一写二百万写作:七千三百零五万零四十写作:二千零七万八千六百写作:九亿零四十二万八千写作:三、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七十万和三千( )2.八千万、四十万和五百()3.九百万、六万和二十( )4.两千万、二万和二()5.七千万、五十万、三千( )第一单元信息窗3《万以上数的比较大小》一、在○里填上“>”、“<”或“=”。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一、本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本单元教材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
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的读、写方法,以后遇到再大的数的读、写,就可以依此类推了。
教材先通过数数扩展计数单位到亿,再分别学习万级数的读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万级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最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本单元以教学万级数的读、写法为重点,关键是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因为掌握了万级数的读、写法,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只要按级读、写就可以了。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体会用“万”或“亿”作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在建立数的概念的过程中,发展迁移能力和推想能力;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三、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四、单元教学策略: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3、重视发展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教学课时分配:'1、信息窗(一)万以上数的读法........2课时2、信息窗(二)万以上数的写法 ..........2课时3、信息窗(三)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和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2课时4、信息窗(四)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课时5、拓展平台数字编码..................2课时六、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七、教后记:`"第二单元、繁忙的工地——线和角一、本单元教材分|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初步认识角,学习了锐角、钝角、直角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后面继续学习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重要基础。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 教案 相遇问题
6.1 相遇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82页,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提示1.经历探索过程:学生对数学探索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体验:让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对解决策略和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整理和优化,让学生经历“感悟方法、体悟思想”的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物流中心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介绍素材背景:物流中心是从国民经济系统要求出发,所建立的以城市为依托、开放型的物品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综合性的物流业务基础设施,许多新型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企业等都建设了许多物流中心,它们的产品分销全依靠物流中心,因此物流中心整天车来车往运输着货物。
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正在忙碌着。
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交流:用:“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可以列式:900×8=7200(米)2、解决完这个问题,你会解决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小组内交流汇报:每小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西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可以列式:65×4=260(千米)讲解概念:像这样,“每分钟行驶的米数”和“每小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小数乘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经历小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3、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长江的壮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连乘,乘加、乘间混合运算以及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1、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作为学习素材,有现实教育意义。
2、突出探究过程,重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研究。
3、将小数乘法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之中。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运用转化思想,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 / 244、注重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指导。
5、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本单元课时数:8课时信息窗一三峡发电站小数乘整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向学生进行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三、教具准备:小黑板。
四、学具准备: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1、去掉小数点, 小数的大小发生怎样的变化 0.46 0.002 8.5 2、读算式说得数:1 205= 12005= 125=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 10 倍、 100 倍、 1000倍积也扩大(或---------------------------------------------------------------最新资料推荐------------------------------------------------------ 缩小) 10 倍、 100 倍、 1000 倍)(二)新授 1.出示窗口 1: 6 台发电机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1)师:小数乘整数,会算吗?给大家一点时间先自己思考一下。
然后把你的想法那到小组里研究一下。
(课件显示小组合作要求)全班交流方法预设:① 加法:58. 6+58. 6+58. 6+58. 6+58. 6+58. 6=351. 6(万千瓦时) ② 乘法: 58. 66 结合学生交流中的竖式计算,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的算理。
渗透转化思想。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其中的小数因数看成整数后扩大了多少倍,就相应的把商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小数乘以整数 (板书课题)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呢?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58. 66 表示求 6 个58. 6 是多少; 2. 44 表示什么?(意义是什么?) (3)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58. 66=351. 6(万千瓦时) 58 . 6 扩大 10 倍 586 6 6 3 5 1 . 6 缩小 10 倍 3516 答: 6 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 351。
3 / 246 万千瓦时。
(4)小结: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4. 89 2、用竖式计算 2. 422 1. 3612 3、根据算式说得数 134 3 = 13. 4 3 = 1. 34 3 = 1340. 3 =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 八、作业:课本自主练习的第一,二题。
九: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 6台发电机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58. 66=351. 6(万千瓦时) 58 . 6 扩大10 倍 586 6 6 3 5 1 . 6 缩小 10 倍 3516 答: 6 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 351。
6 万千瓦时。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最新资料推荐------------------------------------------------------三、教具准备:小黑板。
四、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新知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题自主练习第四题:是一组借助口算找规律的练习题。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口算后自主发现每一组题的规律。
最后通过交流,概括总的规律。
自主练习第五题:先集体做,可找个别同学到讲台上来做。
做完后集体纠正,有针对性进行讲解。
自主练习第六题。
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练习,题中分别呈现了部分粮食的单价及购买粮食的数量。
练习时先让学生解决题中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自主提出和解决其他问题。
如果学生提出用两步或用两步以上计算解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分步列式解答。
5 / 24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习惯。
自主练习第九题:是一道解决学生身边问题的练习,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明白步长乘步数等于路程的道理,再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完成测步长的任务时,应按照自己正常的步子来测量,不要故意迈大或迈小,步子要均匀。
为了准确可指导学生多测几次求平均步长。
此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自主练习第十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问题,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第一是求出买 3 盒的钱数,条件直接,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直接解答。
第二问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买四赠一,即买四盒的价钱得到五盒牛奶。
20 盒牛奶有 4 个五盒,因此,只需用 4 个四盒的价钱就能买 20 盒牛奶,此题较难应加强指导。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八、作业:基础训练 52 页、 53 页。
---------------------------------------------------------------最新资料推荐------------------------------------------------------ 课后反思:信息窗 2小数乘以小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9498 页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选取了长江三峡景点的情境,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通过学习小数乘整数获取的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掌握小数乘整数算理的基础上,通过估算和反思笔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而学习总结算法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明确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2、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
2、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1、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整数小数点处理方法的负迁移。
7 / 242、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旅游景点?(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自己到过的旅游景点后,出示一组三峡沿途各景点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旅游景点吗?(可能会有学生说出三峡,如果没有说出就由老师告诉是美丽的三峡风景,这时学生已被美丽的三峡景观所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出示信息窗 2 的情境图)师:通过信息窗 2 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板书出来:问题一: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问题二:巴东、秭归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问题三:巴东、宜昌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师: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你能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吗?(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决)二、尝试计算,探索方法先让学生解决问题三:巴东、宜昌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通过问题三的解决,让学生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最新资料推荐------------------------------------------------------ ●尝试解决问题一: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师:求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怎样列式?生:53.50. 5 师:观察这个算式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师:同学们,你们能跟据前面学习小数乘法的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时学生跃跃欲试)师:请同学们在计算前先估一估结果可能会是多少,然后再计算。
(引导学生反思笔算结果的合理性) 1、学生已有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可能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
2、学生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
3、集体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分析算法、理解算理。
使学生明确:将小数变成整数再计算。
9 / 241)两个因数分别扩大了 10 倍,积扩大了多少倍?(积就扩大了100 倍) 2)要使积不变,应将积缩小多少倍?(应将积缩小 100 倍) 4、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积极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建立了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的方法。
●尝试解决问题二:巴东、秭归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通过问题二的解决,使学生发现规律,进而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
) 1、学生共同研究探讨 53.51. 2 的算法。
并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让学生简述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