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下册区域的划分教案 (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新版)湘教版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差异等核心知识。
(2)案例研究法:提供各地理区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比较各地理区域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游戏:设计地理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加深学生对地理差异的理解。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各地理区域的图片、图表等资料,直观地呈现地理差异。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上存在一定困难。在课堂上,我讲解了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等地理特征,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将这些特征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联系起来。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特征。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差异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2.人文素养:通过对比各地理区域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实践与创新素养: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4.信息素养:通过查阅资料、制作课件等环节,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和展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15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15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结合课文,分析原因)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作类型
以旱地耕作为主
以水田耕作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看P4教材,说出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范围。
中学地理教师集体备课用纸
科目
地理
年级

班级
第1周
授课时间
课题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辅备人
备课组
建 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过程与方法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12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12

总课时数1课题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教法:指导学生自学、启发式讲述。

学法:读图观察、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环节调整及修改一、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P2-3,结合图5-1和表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能在图中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通过阅读P4-5,结合图5-8,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能够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通过阅读课本和资料完成自学提纲的问题。

二、自学提纲: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有无相似性?3.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哪条等温线最接近?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确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青藏地区与哪个地势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6.青藏地区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三、自学检测:(一)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请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界线与我国的哪条山脉、河流走向大体一致?(二)下列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方地区B 北京南方地区C 西藏自治区西北地区D 上海青藏地区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自学检测题。

四、知识点拨1.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各区域主要的地形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2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2 (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及经过的主要省区,了解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②记住秦岭—淮河线的重要意义;③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景观图片和视频材料、列表比较、读图、思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树立治理和保护淮河以及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①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③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教学用具】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演示〗电脑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提问〕同学们知道屏幕上的景观图都分别是表示我国的哪些地方呢?〔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正。

〔活动〕“词语闹分家”:屏幕展示一些表示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词语﹝赛龙舟、蒙古包、旱地、鱼米之乡、滑雪、窑洞、荒漠、水田、沙漠、地势平坦、骆驼、牦牛、草原、绿洲、湿润、森林、人口密集、羊群、赛马、干燥、落叶松、干旱、苹果、雪山连绵、船、橘子、马拉大车、千沟万壑、竹楼、打雪仗、人口稀疏。

)让学生尝试着按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承转〉地理区域的内部具有相似性,地理界线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板书课题』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件演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闪烁400㎜等降水量线。

〔提问〕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这条线把我国分为哪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有哪些地理差异?〔归纳〕400㎜等降水量把我国划分为西北半壁和东南半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19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19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2.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3.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地理差异。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地理区域”2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4500℃活动积温等值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成为我国东部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水田农业区与旱作农业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冬季封冻,作物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秦岭—淮河线以南,河流冬季不封冻,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可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地区差异。

除从以上几个方面了解该线的地理意义外,还可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

例如,秦岭—淮河线以北,居民喜食面食;秦岭—淮河线以南,居民爱吃大米饭;等等。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秦岭—淮河线”的正文内容简洁,扼要阐述了认识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即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两侧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为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教材采用列表比较这种简明扼要的形式,以避免了过多的文字叙述。

为帮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特征,教材呈现了一幅“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并安排了“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秦岭、淮河的有关地理特征,让学生对秦岭、淮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24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24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以及划分依据与界限(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讲授新课一、秦岭一淮河线1、引导学生读图5-1,找出秦岭、淮河的位置,明确秦岭一淮河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2、秦岭一淮河一线重要的地理意义(1)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1月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2)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800mn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4)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5)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6)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7)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3、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3、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4、活动(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①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②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 C,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四大地理下册区域的划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

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活动:
(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教学后记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
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
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