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考工记 与 管子 营建思想的特征与不同
考工记
《考工记》与礼制思想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影响发布时间:2006-08-07 15:24:00 信息来源:admin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经过长期实践,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划思想也日渐成熟,终于形成了《考工记》、《管子》等各种不同思想的城市规划理论。
这两部书虽然都出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却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划理念。
《管子》相传为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所撰,经考实为后人托名而作,约形成于战国时期。
该书内容十分庞杂,城市是其所涉内容之一,对都城的城市规划,《管子〈乘马第五〉》针对当时的礼制制度提出了如下设想:“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在这段论述中《管子》对都城的城市规划主要提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城市的选址条件:“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二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即“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就城市规划而言,《管子》的这段论述虽然比较简略,但毕竟使我们了解了我国早期城市规划的某些观点。
从《管子》的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管子》提出的都城规划模式所强调的是人们的实际需要,着眼点是城市的使用功能,而反对特定的模式。
不仅如此,《管子》对城市等级的划分与宗法等级也不相同。
《考工记》将城分为三个等级,王城、诸侯城称“国”,采邑称“都”,其划分以礼制等级为准。
而《管子》认为城市划分的依据应是城市的规模与人口的多少,而不是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千室之都”与“万室之国”(《管子·乘马篇》)中的“国”与“都”就是两种规模不等的城市。
《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与《考工记》相比较,显然《管子》更加注重城市的理性发展,而《考工记》所强调的是礼制制度。
西周是我国礼制思想发展的成熟时期,这种礼制制度在我国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对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巨大影响,城市规划与建筑是体现礼制等级思想极为敏感的地区,所以在以礼教立国的社会中,《考工记》的影响要比《管子》的影响大得多,特别是北京城,它的规划与发展始终与《考工记》有关。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未删减版)
第一讲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夏商周时期的城市思考题:1、城与廓的概念▲●《墨子•非攻篇》、《孟子•公孙丑篇》、《战国策》中都提到:“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管子•度地篇》:“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传说在夏代,“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从以上的记载中,可见城与廓是有区别的,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
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廓内2、城与市的概念▲●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
而且,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城郭沟池以为固)。
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
3、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附图说明)。
▲●春秋时代齐国人记录手工技术的官书《周礼·考工记》。
(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以井田为原型的城市规划)营国制度的所奠定的规划系统的主要内容是:1, 整体规划结构:以宫城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主轴线,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围绕宫城对称布置。
2, 以礼治国的规划秩序。
3, 棋盘式道路,具有方位感——方格网的规划方法。
4, 营国制度主要反映了城邑建设体制,提出了城邑建设体制的基本内容,即王城——都城——诸侯城建设的差异。
反映了礼制营建建筑制度,依据爵位、尊卑而定。
意义《周礼·考工记》体现的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较早成形的制度,体现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
4、解释“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意思。
▲●译:匠人营造的王城(都城),呈方形,每边长九里,各开三座城门。
考工记
关键词:考工记 遵礼定制 现代设计 《考工记》,又名《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代又对其进行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 《考工记》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广泛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兵器、乐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先进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一、造物思想与礼器制度 《考工记》作为官营手工业的技术规则和工艺规范,其造物思想遵循严明的“以礼定制、尊礼用器”之礼器制度。我们知道,远古图腾歌舞,巫术礼仪的进一步完备与分化,至殷周鼎革之际,周公旦据此“制礼作乐”,系统建立起一整套“礼乐治国”的固定制度,确定了以“嫡长制、分封制、祭祀制”为核心的礼制法规,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左传·昭公25年》) “礼者也,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礼记》) “礼”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从祭祀到起居,从军事政治到文化艺术及日常生活的礼仪制度的总称,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明尊卑,别上下”①,从而维护尊卑长幼(即君臣父子)森严等级制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 在我国古代设计史上,“以礼定制,尊礼用器”的礼器风尚由来以久:据传上古时期,帝王虞舜与其继承人禹讨论治国安民之道时,就曾郑重吩咐禹替他制作礼服,并将礼服的纹饰图案,装饰色彩规格严明的制定出来,舜说:“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尚书·益稷》)舜以“日、月、山、星辰、龙”等“十二章”作为帝王礼服的固定纹样,②并将礼服设计与“左右有民、宣力四方”之江山社稷相提并论,反映了古人的“天道观”及试图在人类设计领域发现宇宙秩序并由此建立起社会礼仪法规的尝试。 “五行以为质,礼仪以为器……礼仪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记》中对“礼器”的进一步阐释表明了据“可考之事行”(礼)制造出来的具体事物(器),其目的是诠释“德”这一社会的、伦理的和政治的综合观念。在“礼→器→德”这一循环过程中,“器”作为物质的实现手段处于承转关系的中心位置,由此,我国古代社会通过设计行为而实现治国构想的目标清晰明确地显露出来: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春宫宗伯》)
周礼考工记
两者思想差异
《周礼》营国则以礼制思想为出发点,要求在“礼” 的主导下形成营国秩序,形成完整有序的城市网络, 呈现理性的空间序列;较注重的是礼法上的完美布局, 事无巨细,均予以等级规定,城市建设趋于程式化、 规范化和制度化;着重选择平原或平坦的基址—— “地中”进行营城,具有风水学上的意义;按宗法等 级界 定城市规模;相对针对国都的营建,邦国处于最高等 级,诸侯的都与卿大夫的邑则逐级下调,有擅自扩大 或新建者,便属违制,因而城市面貌相对缺少个性; 从王畿的居于“地中”、王城的居于“畿中”,到宫 城的居于“国中”,都具象地突出了天子之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国中的重点在于宫城及宗庙、 社稷等具有国、君象征意义的礼制建筑;市场组织严 密、管理严格。
• 《管子·度地》“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 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天下者,国 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
• 《管子·权修》:“夫国城大而田野浅狭者,其野不 足以养其民;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 城”
营建思想特征:
注重环境,因地制宜。理性与功能主义。
《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后人假托管仲所 作的政治名著。《管子》一书在很多方面对 《周礼》进行了否定,在城市规划领域, 《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 一格。要“因天才,就地利”,不为宗法封 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所以,“城廓不必中 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同时,在城市与 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也提出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立政篇》)。这些理论对后世风水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 《管子·度地》:“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 地之利。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土阆, 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命之曰金城。”
我国古代城市营建思想及对现在城市规划的的影响
我国古代城市营建思想及这些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的的影响摘要: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城市营建方面的思想,其中礼制营国制度、环境实用的思想、以及象天法地的思想。
本文主要概括这三种思想以及介绍分别代表这三种思想的城市。
在最后论述这些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对于当今城市规划的影响。
关键词:古代城市营建思想现代城市规划影响The Construction Thoughts of Chinese Ancient City and Its Influence to the Modern City PlanningAbstrat:In ancient China,there are many ideas about urban construction.The etiquette thoughts,the thoughts of people be in hamony with environment and xiangtianfadi.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d the three thoughts and its typical cities.And in the last I will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urban planning thought.Keywords:ancient city ,construction thoughts, modern city planning,influence1前言我国城市型居民点最早诞生于的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城市从最初的雏形演变成现今的城市形态已经走过了大概3000~4000年的时间,可谓历史悠久。
传说从夏代开始便有了“筑城以卫君,选郭以守民”的说法。
当时的城和郭所圈定的范围便是我国最早期城市的位址。
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而有了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就需要交换,于是就有了固定的交换的场所,这就是“市”。
【科普干货】中国最早的设计著作《考工记》的设计思想
【科普干货】中国最早的设计著作《考工记》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历史上对其所做的研究一也很多,但大部分是作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来传注、考证。
《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著作,仅7100多字,但是寥寥字句却概括了当时官营手工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的三十二个工种,技术之精巧,工艺之精美,是先秦古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设计之路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对我们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名词解释《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
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考工记》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
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所载的工种几乎涵盖了古代手工业设计的所有门类,并且不仅有了细致分工,还有了技术协作:分工有利于磨练百工的精湛的专业技能:协作则突出了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社会大批量生产需要。
这不仅在当时世界制造业中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生产制度,对于我们现在的制造业也有深刻的影响。
在设计思想方面,《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解释《考工记》所说“天有时”,强调一切事物要从整个自然与时代的系统出发进行设计“地气”是指自然界的客观条件,“材美”“工巧”则是强调主体方面的主观因素。
建筑历史论述题
简述中国传统礼制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具体表现古书《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
礼在儒家的心目中是维系天地人论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准则。
《礼记。
曲礼》说得很清楚:“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又说:“道德礼义,非礼不成。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左传》说“夫礼,天之精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又“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荀子》“礼者,智辨之极也。
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礼记。
经解》“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
”这些表明,礼既是规定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约制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生活行为、思想情操的规范。
《易传》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左传》说:“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其核心是宗法和等级制度,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都存在着等级森严的人伦关系。
在古代社会长期发展中,礼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
这个被提得极高的尊卑意识、名分观念和等级制度,不仅贯穿于人际的政治待遇、社会特权、家族地位,而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
在建筑方面,它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大到城市、建筑组群、坛庙、宫堂、门阙、庭院、台基、屋顶形式、建筑面阔和进深,小到斗拱、门钉、装饰色彩等,都纳入礼的规制。
辨尊卑、辨贵贱的功能成了建筑被突出强调的社会功能。
从周代开始,已经出现了建筑的等级差别,以下将分为几个方面阐述。
一、城制等级《考工记》记述了西周的城邑等级,将城邑分为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和宗室与卿大夫的都城三个级别,规定王城的城墙高九雉(每雉为一丈,共高九丈),诸侯城楼高七雉,而都城城楼只能高五雉。
《周礼
《周礼▪考工记》营建思想特征
• 《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 很早就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 理论要点:“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即“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 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 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 • 核心思想:礼 • 代表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人们生活其中,日复一日的受到空 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的社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 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正好符合了统治的需要。
《周礼▪考工记》与《管子》营建思想的对比
核心主张 规划理念 主要营建城 市类型 政治性大城 市 中小型城市 城市等级划 分依据 礼制等级
《周礼▪考工 记》 《管子》
皇权至上
伦理、社会 学的规划理 念 风水学、功 能性的规划 理念
自然至上
城市规模及 人口多少
谢谢观赏
重庆大学 13级城乡规划1班 雷沫
元大都
• 1. 主体规划:平面方形,中 轴对称,宫城位于城市的中 轴线上。城西面建社稷坛, 城东面建太庙,商市集中于 城北,符合“左祖右社,前 朝后市”的规划制度。 • 2. 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 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 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 呈方格网布局。
《管子》
• 类型:《管子》是中国春秋时期齐 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 的言行事迹。
《周礼▪考工记》与《管子》营建思想的特征与不同
重庆大学 13级城乡规划1班 雷沫
《周礼▪考工记》
• 类型:记述中国先秦时期官营手 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 献。 • 作者:不详。据传西汉时《周官》 (即《周礼》)缺《冬官》篇而 以此补入,得以流传至今。 • 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 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 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 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 科市
习题集(中国建设史)汇总
习题集1、一、填空题2、二、名词解释3、三、绘图并简要标注4、四、简答题5、五、论述题一、填空题6、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7、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________原始社会末期_______。
8、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 年的历史。
9、___ 郑州___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
10、最早的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
1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_ 都 _”,无曰“__ 邑 __”。
1、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是__ 分封诸侯__与__ 加强都城的建设__。
12、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是西周。
13、《周礼·考工记》体现的我国古代规划思想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礼制思想的理念。
2、“经涂九轨”14、早期的“城”与“郭”的关系比较随意,战国时期的都城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____山东曲阜鲁城___;2)城附之于郭的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_ 齐临淄_ _、__郑韩故城_____;3)城郭分设,如___赵邯郸___3、的儒家、道家和法家都自此形成并发展。
15、秦汉时期城市建设中,城区居民住宅按___闾里制_____修建;都城实行_____多宫制__,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16、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___李冲____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_____宇文恺___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____刘秉忠____主持。
17、三国时期的_____曹魏邺城___城首次将中轴线布局方式由宫殿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
18、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____宇文恺____主持。
19、唐代扬州城由_____子城___和____罗城____两部分组成。
4、____后周世宗柴荣____颁布了改建开封的诏书,是我国古代由帝王颁发的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文献。
《考工记》之匠人营国的设计思想启示
《考工记》之匠人营国的设计思想启示作者:何俊霞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11期摘要:考工记作为中国较早也较为完整的艺术论著之一,其设计思想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其中“匠人营国”篇中关于城市规划,制度等级等各方面的描述,无不体现其深远的思想意图,对后世都城营建等方面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提炼其中几个设计要点,并加以说明分析。
关键词:考工记匠人营国设计思想城市规划《周礼》是先秦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周王室官制以及战国时期各国的相关制度,其记录整理者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儒者,因而存有儒家的一些政治思想。
全书共六篇,为《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汉代学者编校整理《周礼》时已缺《冬官司空》篇,便将《考工记》补入,由此,《考工记》成为《周礼》之一篇,称为《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中开篇“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直接说明本书主要记载我国汉代以前关于器物的制度和工艺思想。
《考工记》在详细记载周代官营手工工艺典章制度的同时,还表现出深刻的哲学思想,器以载道,其丰富的哲学意义对后世器物制作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
其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明堂等级及匠人营国等等方面对后世的建筑营建、设计思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天人合一《考工记》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即可理解为“顺应天意,天人合一”,《考工记》中所强调的天人合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尊崇,除却对自然的认识外,人的“巧工”、材料的“美”也是成就器物的重要条件,工匠需主动地体会材料的美,只有这样,在制作的过程中才能合理的选材、用材。
《考工记》始终将贯穿于“天人相和”的造物观念之中,一则主张,造物自身应遵循自然的基本法度并与造物思想和谐;二则认为,人工技巧应与天然条件和谐,顺应并接受“天有时,地有气”的客观规律,并升华到“材有美,工有巧”的理想的人为境界;三则,实现操作过程中人、机、环境三者关系的最佳优化组合。
《周礼》《考工记》对工匠的定义
《周礼》《考工记》对工匠的定义一、《周礼》中对工匠的定义1.《周礼》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主要内容为周朝的政治制度、礼仪、官制等。
在《周礼》中对工匠的定义主要体现在对工匠的地位和职责的规定上。
2.《周礼》将工匠分为四种不同的等级,包括“匠工”、“作工”、“局工”和“图工”。
其中,“匠工”是最低等级的工匠,负责一般的制作工作。
“作工”则是负责较为复杂的制作工作。
“局工”负责管理多个作工,“图工”则是负责设计和规划工程。
3.在《周礼》中,工匠的地位并不高,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属于下层,工作也相对辛苦。
但《周礼》也规定了对工匠的保护和尊重,“匠人弃之地,赐田一顷”、“功成,赐田五顷”等,都是对工匠的一定保护。
4.《周礼》中对工匠的定义体现了当时社会中对于工匠地位的一种肯定和保护,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工匠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的情况。
二、《考工记》中对工匠的定义1.《考工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技术手册,主要内容为古代工艺技术和工匠技能等。
在《考工记》中对工匠的定义主要体现在技能的传承和技艺的培养上。
2.《考工记》将工匠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强调了工匠的技能和职业素养。
并且在对工匠的定义中,强调了对工匠技艺的传承和培养,注重培养和发现优秀的工匠,提倡传师授徒的传统,并注重工匠技能的提高。
3.《考工记》中对工匠的定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手工艺,还包括了一些需要高超技能的工匠,如音乐家、钟表匠、制图工等。
这些工匠在《考工记》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和尊重。
4.《考工记》中对工匠的定义相对于《周礼》来说更加强调工匠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注重对工匠技艺的传承和提高。
他们在社会地位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尊重和肯定。
结语通过对《周礼》《考工记》中对工匠的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社会对工匠的态度和定位有所不同。
《周礼》虽然保护了工匠的权益,但工匠的地位相对较低,工作条件也较为艰苦。
而《考工记》则更加强调了工匠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注重技艺的传承和提高,并且对技能出众的工匠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和尊重。
中国及西方城市规划理论
赖特的流水别墅
从田园城市到卫星城市再到巨型城市
盖迪斯的巨型城市
帕特里克· 盖迪斯(Patrick Geddes)是苏格兰生物学家,人文主义规划大 师,西方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的创始人。 盖迪斯提出了区域规划理论,他的两部著作 (《城市发展》、《进化中的城市》)体现了他 的人本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超越城市的界 限分析聚落的模式和区域的经济背景,把自然地 域作为规划的基本骨架。强调“按照事物的本来 面貌去认识它……按事物的应有面貌去创造它”, 在对城市进化发展的探索中,人们认识到,城市 向郊区发展的趋势,讲使很多城镇逐渐结合起来 构成巨大的城镇集聚区(conurbation),甚至 形成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所谓“巨型城市”。
城市交通是先进的,设快速干 道和供飞机发动的实验场地。 住宅街坊宽30米、长150米,各 配备相应的绿化,组成各种设有 小学和服务设施的邻里单位。
工业城市与带形城市
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的带形城市
城市沿一条高速、高运量的轴线无限延伸,以取代传统的由核心向外围一 圈圈扩展的城市形态。 带形城市的用地布置在带有有轨电车的主路的两侧,宽500米,与主路垂直 方向每隔300米设置一条20米的道路,形成梯子状的道路系统,其中除安排 独立式住宅外,还设有公园、消防站、卫生站等公共设施。 城市用地与农田之间设有林地。 他认为带形城市可以横跨欧洲,从西班牙的加的斯延伸到俄国的彼得堡, 总长度2880公里。
山东临淄齐都遗址
明南京城
明南京城的规划建设就是与环境自然相协调的规划 思想的具体体现。 皇城及宫城的布置完全继 承历代都城规划而加以发 展,大体上按照礼制思想 营建,以体现皇朝的威严。 应天府城即使现在的南京 城,城墙按照河流湖泊、 山丘等地形,从防御要求 出发修建,将背部驻军的 空旷地带以及沿江战略高 地如清凉山、狮子山等包 括在内,故呈不规则形。 应天府城的南部紧靠淮河 而建,很好的利用了大河 的天险,避免了人工挖掘 护城河的巨大的工程量。
浅析《考工记》的古代建筑特色
张彤阳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肥安徽 230009
[摘要] 《考工记》是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的重要历史文献,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考工记》中充满了周朝的礼乐 制度和儒家文化思想,并且在城郭和房屋的建构上体现得更为明显,里面的房屋从选址到材料、从外观到规模都严格按 照等级制度来划分。而且古人在修建城郭和房屋的时候还非常强调生态观,强调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修建的房屋和城 郭可以不华丽,可以忽略美感,但是一定要满足保护君主和人民居住的要求,一定要具备政治、军事和经济功能。 [关键词] 《考工记》;古代建筑特色;中国传统文化
二 、《考 工 记 》的 古 代 建 筑 特 色 之 二 — — — 注 重 生 态 “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国自古就有,这种思想在《考工记》 的建筑描述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考工记》中建筑的修建非 常注重人、自然和建筑的和谐统一,建筑地址的选择和建筑 材料的选取都非常讲究,也非常注重对环境的影响。 《考工记》中的建筑工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指 导 思 想 就 是 “天 人 合 一 ”,它 强 调 人 与 自 然 应该和谐相处。 所以《考工记》中所记载的建筑工艺从建筑 物的选址到建筑物的设计都强调要与自然山水相协调。 因 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所居住的建筑物材料和土地都是 来自自然,所以人在考虑建造房屋时自然会考虑自然环境 和建筑的使用材料。 在建筑选址上一般都会选择有山有 水,有竹有松,山环水绕,竹松环抱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 盖屋筑室才能身心愉悦地快乐生活下去,把祖先的基业继 续发扬光大,可见古人对居住环境的重视程度。 同时《考工 记 》中 还 记 述 了 “王 城 沿 中 轴 线 布 局 ”和 “方 九 里 ”,周 人 是 靠立杆观测太阳的影子而确定的东西南北,根据天圆地方 和四季轮回思想来与自然界接触。 这种建筑思想的影响意 义非凡,让我国古代的很多建筑都成为了生态建筑。 古代 的生态建筑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非常强调人对 自然、天地的认知和了解。 而且古人还会对所居住的环境 进行些微的人工改造,人们对自然适当地改造促进了社会 的发展,人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这些细微的调整和改 造,让建筑物不仅满足人们居住的条件,还能满足人们娱 乐、游玩的愿望。 《考工记》中记述的建筑室内房间设计使 用的是五行观,即金木水火土五室,体现出了周人崇尚五 行的思想。 在古人的思想中五行阴阳二气支配下万物运行 的序列, 所以人们只有遵守万物运行的规律才能够达到 “与天调”的效果。 综上所述,从上面我们看出了《考工记》中蕴藏了很深 的建筑文化,“天人合一”和“五行观”的思想已经深深融入 到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建筑文化中, 古人怀着对自然的崇拜 根据万物排列的顺序来建造房屋和城郭, 以达到与天沟通 的目的,而且古人还把这种传统文化继承并传承到了今天。 三、《考工记》的古代建筑特色之三— —— 实用性 历来建造房屋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就算建的 再雍容华贵,如果不能遮风避雨,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 《考 工记》中所描述的建筑工艺大多数都非常务实重用,能够让 人们安居乐业,能够为政治经济服务就足矣了。 首先,《考工记》中所表述的建筑物修建的功能都重于艺
周礼考工记与管子营建思想的特征与不同
Page 6
6
管子介绍
Page 7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 编,《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 类。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 战国(前475~前221)至秦汉时期, 包括儒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 家的观点,汉初有86篇﹐今本实存 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一方面又可以把运河作为护城河,成 为南北方向上的军事屏障。
可见,“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 必中準繩”的理论得到了完美的实践。
Page 9
9
考工记与管子营建思想的对比
考工记的核心是 礼。代表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人们生 活其中日复一日的受到空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 的社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
周礼考工记 与 管子 营建思想的特征与不同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二班 王逸聪
考工记介绍
Page 2
《周礼.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 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 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 著作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 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是我们 了解和研究科学设计艺术的珍贵文 献。其中涉及宫城设计的《匠人建 国》和《匠人营国》两节是现存最 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 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独具一格 的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设计 思想《考工记》无疑具有重要的价 值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有着深远的 的影响。
2
考工记现状
进入20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考古的开展使对《考 工记》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研究者利用科学的手段 和思维方法利用考古实物和模拟实验资料对《考工记》所 涉及的古代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问题进行专 题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在整体上把《考工记》研究提升到 一个新水平。
Page 3
《周礼·考工记》营国词语关系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f the Word's Relationship of City Planning in Kaogongji (The
Artificers' Record)
作者: 李亚明
作者机构: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100045
出版物刊名: 殷都学刊
页码: 120-123页
主题词: 考工记;营国;词语关系
摘要:在整理中国最早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营国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
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营国词语关系。
《考工记》营国词语之问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考工记》与《建筑十书》建筑理念比较研究
·297·
区域治理
综合信息
都城,九里见方,每边三个门。古人认为 方形的都城便于防御,使得都城更加稳固, 其中建设的房屋也都以方形为主。这里说 的是方。“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檠以县。 目氐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 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这里说的是正。《考工记》匠人营国篇是 这样说的:
2东西方的“百科全书” 《考工记》区分了六种工匠。其中治 理木材的工匠有:轮人、舆人、弓人、庐人、 匠人、车人、梓人。治理金属的工匠有:筑氏、 冶氏、凫氏、桌氏、段氏、桃氏。治理皮革 的工匠有:函人、鲍人、辑人、韦人、裘人。 染色的工匠有:画人、绩人、钟氏、筐人、 慌氏。刮摩的工匠有:玉人、栉人、雕人、 矢人、磬氏。用泥制作器物的工匠有:陶人、 瓶人。而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城市建设有关 的内容,基本上记录在“匠人建国”、“匠 人营国”和“匠人为沟洫”三节中。 《考工记》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制造 和改进.体现了它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例如。“镩”是锄田器,是春秋时期一种 重要的农具,斧、斤、凿、曲刀、量器等 则是手工业生产不可少的工具。《考工记》 从青铜手工业的冶铸技术角度对这类器具 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总结, “攻金之工,筑 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栗氏 为量.段氏为镩器,桃氏为刃”。“五分 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则指 出“斧斤之齐”和包括铸器在内的生产工 具所需铜和锡的比例是五比一。《考工记》 中的“轮人为轮”、“舆人为车”等篇, 讲的是车辆制作和验收方面的内容。这是 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车辆不仅是重要 的战争工具,也是常见的交通运输工具。 《建筑十书》分成十个部分,其十本 书的内容如下: 第一书建筑师教育;基础的美学与技 术原理:建筑学的分支;城市规划。 第二书建筑学的发展,建筑材料。 第三书神庙的建造。 第四书神庙的种类;柱式;关于比例 的理论问题。 第五书公共建筑。对于剧场建筑的特 别说明。 第六书私人住宅。 第七书建筑材料的使用.壁画及其色 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工记现状
进入20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考古的开展使对《考 工记》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研究者利用科学的手段 和思维方法利用考古实物和模拟实验资料对《考工记》所 涉及的古代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问题进行专 题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在整体上把《考工记》研究提升到 一个新水平。
Page 3
Page 4
4
典型案例
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
Page 5
5
长安体现考工记的思想
1.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规划平面呈方形旁三 门左祖右社但市在宫南。
2.中轴对称的布局突出了宫殿的位置方格道路网宽度超过 了实际需求
3.实行坊里制严格管理市民坊里规模大各阶层严格分开
周礼考工记 王逸聪
考工记介绍
Page 2
《周礼.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 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 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 著作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 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是我们 了解和研究科学设计艺术的珍贵文 献。其中涉及宫城设计的《匠人建 国》和《匠人营国》两节是现存最 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 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独具一格 的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设计 思想《考工记》无疑具有重要的价 值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有着深远的 的影响。
管子的核心是自然至上,因天才,就地利。根据自然的条 件来修筑国都,才能实现投入小而效 率高的目的。
Page 11
11
请在此添加公司的署名信息
SUCCESS
THANK YOU
Page 13
2019/10/23
可编辑
3
考工记内容要点
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 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 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
提出“方九里旁三门。”“经涂九轨九经九纬。”“左祖 右社面朝后市。”等一系列理论。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 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 《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
《管子》是一部供国君阅读的高级管 理学百科全书。
8
管子--城市规划
《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要“因 天才,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所以, “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同时,在城市与 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也提出“凡立国都,非 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 近水,而沟防省”(《立政篇》)。
Page 6
6
SUCCESS
THANK YOU
Page 7
2019/10/23
可编辑
管子介绍
Page 8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 编,《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 类。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 战国(前475~前221)至秦汉时期, 包括儒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 家的观点,汉初有86篇﹐今本实存 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管子》 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 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Page 9
9
典型案例——齐国国都临淄城
。从自然地理形式上看,临淄城遗址 位于河岸台地—营丘之上,北面是广 阔的平原,南面紧 靠稷山,西邻系水、 东临淄水,恰好可以将两条河流作为 天然的屏障;此外,又开掘了护城河, 修建了水闸和城市沟渠,
一方面连接系水、淄水,可以在洪水 季节快速排涝,
一方面又可以把运河作为护城河,成 为南北方向上的军事屏障。
可见,“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 必中準繩”的理论得到了完美的实践。
Page 10
10
考工记与管子营建思想的对比
考工记的核心是 礼。代表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人们生 活其中日复一日的受到空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 的社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