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PPT课件: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课件
B.12 m/s
C.12.75 m/s
D.11.75 m/s
答案:B
答案:ABC
答案:B
考点三 加速度 1.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加速度的大小 和速度的大小
无直接关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 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 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
加速度的方向 无直接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
答案:B
角度3 加速度的计算
例3 [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子弹和足球的初速度均 为v1=10 m/s,方向水平向右.设它们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 那么:
(1)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7 m/s,方向不变,求子弹击穿木板 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2)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7 m/s,求足球与木板碰 撞反弹时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跟进训练】 1.校运会400 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 相同 B.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相 同 C.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所用时 间相同 D.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答案:D
角度2 加速度的理解及“加速”“减速”的判断 例2 [2022·河南三门峡市模拟]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 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至零, 则在此过程中( ) 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 小值 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 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 值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
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由此测得重
6
力加速度为
m/s2。
(4)在某次实验中,小明释放小球时手稍有晃动,视频显示小球下落时偏离了竖直
方向,从该视频中截取图片,
(选填“仍能”或“不能”)用(3)问中的方法
测出重力加速度。
答案 (1)小钢球
(2)①③④② (3)9.6(9.5~9.7均可)
答案 (1)4.5 m (2)2人
(3)2 m
解析 解法一 (推论法)
(1)游客在滑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相邻
相等时间内位移差相等,即Δs=lCD-lBC=lBC-lAB=1 m
解得lCD=4.5 m。
(2)因为Δs=1 m,所以此刻A的上端滑道上还有2个人。
(3)设相邻两名游客(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下滑的加速度为a,则有
答案 8楼
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物体大约下降了两层砖的厚度,
即 14 cm(0.14 m),曝光时间为 0.01 s,所以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0.14
v= = 0.01 m/s=14 m/s
由 v =2gh 可得下降的高度大约为 h=
2
2
2
=
142
2×10
m=9.8 m,每层楼高约为
(4)仍能
解析 (1)为使物体的运动尽可能地接近自由落体运动,应该尽量减小空气
阻力的影响,故下落物体应该选小钢球。
(2)实验步骤要本着先安装器材,再进行实验的原则,具体步骤为①③④②。
(3)刻度尺读数时应读球心对应的刻度,把图中三幅图依次连接起来即为常
见的纸带问题,根据逐差法可得重力加速度为
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PPT课件
答案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24页
解析:假设 8 s 内汽车一直匀减速运动,根据 x4-x1=3a0T2,代入数据解得 a0=-6294 m/s2, 根据 x1=vT+12a0T2,代入数据解得 v=20.875 m/s,则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t=0-a0v,代入数据 解得 t≈7.3 s<8 s,可知汽车在 8 s 前速度减为零.设汽车加速度为 a,根据 x1=v0T+12aT2, 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t0=0-av0,采用逆向思维,第 4 个 2 秒内的位移为 x4=12×(- a)·-av0-6 s2=1.5 m,联立解得 a=-3 m/s2,v0=21 m/s(另一解不符合题意,舍去),选项 B、C 正确.根据 x3-x1=2aT2,甲车刹车后第 3 个 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x3=x1+2aT2,代入 数据解得 x3=12 m,选项 A 正确.汽车刹车到停止的距离 x0=0-2av20,代入数据解得 x0=73.5 m<75 m,所以甲车不会撞上乙车,选项 D 错误.故选 ABC.
第17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方法三 根据 v=gt, v =v0+2 v=xt =vt 2
v4= v 35=19.6-2×7.01.0×4 10-2 m/s=1.56 m/s g=vt44=10..5166 m/s2=9.75 m/s2. 答案:见解析
第18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19页
重难考点 全线突破
D.80 m/s2
解析:无人机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 x=120 m 的位移,第一段所 用的时间 t1=2 s,第二段所用的时间 t2=1 s,则第一段有:x=v0t1+12at21,连续两段有: 2x=v0(t1+t2)+12a(t1+t2)2,解得 a=40 m/s2,故选项 B 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强基础•固本增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规律加速度相同相反v0+at×××研考点•精准突破1.选用合适公式2.思维流程审题→画出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求解方程考向一基本公式的应用典题1 (2024湖北襄阳模拟)有人提出了高速列车不停车换乘的设想。
高速做匀速直线运动,接驳列车B在相邻车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列车A以速度v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高速列车A同向行驶。
两列车同时到达交,然后两列车保持该速度行驶供乘客换乘。
会点时,接驳列车B刚好加速到v两列车可视为质点。
(1)接驳列车B出发时,求高速列车A到交会点的距离。
(2)换乘完毕后,接驳列车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了距离s0后停止,求此过程中接驳列车B的加速度大小和运动时间。
考向二刹车类问题典题2 (多选)检测某品牌汽车刹车性能时,让汽车沿直线先加速到一定速度,然后急刹车,测得从刹车开始汽车相继通过两段相邻且距离都为12 m的路程(未停止)所用的时间分别为0.4 s、0.6 s。
设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CD线运动,则( )A.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大小为30 m/sC.汽车刹车的总距离为28.9 mD.汽车刹车所用的总时间为1.7 s易错警示刹车类问题的注意事项(1)刹车类问题的特点为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
(2)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实际运动时间。
(3)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逆向思维法。
考向三双向可逆类问题典题3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当速度为零时,求物体前进的位移大小。
(2)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 m时,求物体运动的时间和物体的速度大小。
2015届一轮课件: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48张ppt)
菜
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固 考 基 · 实 验 探 究
1 () 通 过 分 析 纸 带 数 据 , 可 判 断 物 块 在 两 相 邻 计 数 点 和 ________之 间 某 时 刻 开 始 减 速 . 2 () 计 数 点 对应 的 速 度 大 小 为 5 对 应 的 速 度 大 小 为 m _ _ _ / ________m/s, 计 数 点 ) a= ____ _ m s /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考 题 细 研
2 () 如果 x2- x1= x3- x2= x4- x3= k(常数), 则 物 体 做 匀 变 速 直 线 运 动 .
菜
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固 考 基 · 实 验 探 究
2.“平 均 速 度 法
”求 速 度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s.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计 数 点 4对 应 的 速 度 大 小 为 x3+ x4 7 0 . 1 v4= = 2T +9 0 . 0 × 10 2× 0 1 .
-2
提 考 能 · 考 题 细 研
m/s=0 8 . 0 m / 度 大 小 为
s. v6= 2v5
v4+ v6 根 据 v5= , 得 计 数 点 2 - v4= (2× 1 0 . 0 -0 8 . 0 m ) /s=1 2 . 0 m /
图 1-4-1
提 考 能 · 考 题 细 研
xn+xn+ 1 即 vn= ,如图 1-4-1 所示. 2T
菜
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固 考 基 · 实 验 探 究
3.求 加 速 度 1 () “逐差法”求 加 速 度 , 即 x6-x3 = , 然 后 取 平 均 值 , 即 3T2 据 全 部 得 到 利 用 , 以 提 高 准 确 性 . 2 () “图象法”求 加 速 度 , 即 由 点 的 速 度 , 画 出 “平 均 速 度 法 ”求出多个 x4-x1 x5-x2 a1= ,a2= ,a3 3T2 3T2 a1+a2+a3 a= , 这 样 使 所 给 数 3
高中物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突破点(三) 位移和路程
[典题先试]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
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
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
解析:物体运动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 选项A错误;物体不运动,则它的路程一定为零,反之物 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零,则它一定静止,选项 B正确;物体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等于 路程,选项C、D错误。 答案:B
2减a速和直v反线向运动⇒aaa不增减变大小,,,vvv随减减时小小间得得均越越匀来来减越越小快慢
[典例] (多选)(2017·永嘉模拟)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5 2
m/s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
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解析]
由
-v
=
x t
可得:
-v
AB=
1 1
m/s=1
m/s, -v AC=
5 2
m/s,故A、B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点越近,运动时
2.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决定式
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
F m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即加
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共同决定,加速
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
3.根据a与v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
人教版必修一高三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1.1 运动的描述课件.ppt
岸才是静止的,选项B正确; 典 只有物体沿同一方向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跟这段
例 时间内它通过的路程相等,除此之外,都是位移大小小于路 程,选项C错误;
解 4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它对应着两个时刻之间,在时间轴
析 上对应着一段长度,选项D错误。
考点一 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
精
编 精 [典例2] 一船夫划船逆流而上,驾船沿河道逆水航行,经 选 过一桥时,不慎将心爱的酒葫芦落入水中,被水冲走,但
精 编 2. 如图所示,小球以v 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 精 一墙壁经Δt=0.01 s 后以v 2=2 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
弹回,小球在这0.01 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C ) 选
A.100 m/s2,方向向右 B.100 m/s2,方向向左 C.500 m/s2,方向向左 D.500 m/s2,方向向右 典 例 解析:由 a=ΔΔvt 得:a=v2-Δ-t v1=2-0.0-1 3 解 m/s2=500 m/s2,方向与 v2 方向相同,水平 析 向左,故 C 正确。
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变
形 1、(多选)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
ACD 题 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
组
运动
B.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为零时,物体停止运动
拓 C.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又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而后物体做匀速
(2)x-t图象、v-t图象 结合追及和相遇问题;
的应用;
(2)对于图象问题要由注
(3)与牛顿运动定律、电 重对状态的分析转向注
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 重对过程的理解和处理;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例3 (多选)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沿 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 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 m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 s √B.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 s √C.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2+ 7 ) s
返回
< 考点二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 于这段时间内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即:v =v0+2 v= v t 。此公式可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判断正误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变化量相同。( √ )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例1 (2023·广东梅州市期末)神舟十三号飞船采用“快速返回技术”。在 距离地面1 m处时,反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速度由6 m/s减至2 m/s软着 陆,此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此阶段 A.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B.航天员的加速度大小为32 m/s2 C.返回舱运动的时间为0.5 s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课
时
目标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2.会灵活应用运 要求 动学公式及推论解题。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物理(人教版)课件:实验0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3)如果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出前六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 x3、x4、x5、x6,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t,则小车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 为:__________
答案:(1)AD (2)x3-x2=x2-x1 (3)a=x4+x5+x262-5 tx2 1+x2+x3
____________ s打一次点.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小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过程的
操作顺序应该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哪个先,哪个后都可以
(3)实验中该同学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取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按时间 顺序取A、B、C、D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尺子测得相 邻各点间的距离为x1=3.62 cm,x2=4.75 cm,x3=5.88 cm.
二、实验原理 从纸带上确定计数点和两计数点间隔的时间,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利用 平均速度求出瞬时速度;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是一个常数来确定运 动性质.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 线、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线系在小车上,细线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 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三、误差分析 1.使用刻度尺测计数点的距离时有误差. 2.作v-t图象时出现作图误差. 3.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打点的时间间隔不完全相同. 4.长木板粗糙程度不均匀,小车运动时加速度有变化造成误差.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1-1-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课件
答案:(1)8 s (2)大小为10 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任意相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
即x2-x1=x3-x2=…=xn-xn-1=at2. 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
速度,
即
.
3和.一某半段的位平移方中根点,的即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平方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1)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x1∶x2∶x3…= 12∶22∶32 … . (2)1 T末、2T末、3T末……速度之比v1∶v2∶v3…= 1∶2∶3 … .
(3) 第 一 个 T 内 、 第 二 个 T 内 、 第 三 个 T 内 …… 的 位 移 之 比 为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 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应用v 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 解决
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 应优先考虑用Δx=at2求解
1-1 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头4 s内经过的位 移为24 m,在第二个4 s内经过的位移是60 m.求这个物 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1)对称性
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图1-2-2
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①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 从C→A所用时间t 相等,同理t =t .
②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
分别为AB=2.40 cm,BC=7.30 cm,CD=12.20 cm,DE=17.10 cm.由此可知,
2021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xCD=xAD-xAC=2.70 cm xDE=xAE-xAD=3.45 cm 由逐差法可得 a=(xCD+xDE)4-T2(xAB+xBC)
代入数值解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0.75 m/s2。 答案 A 0.233 0.75
拓展训练1 (2019·江苏江阴市模拟)某同学用如图5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规律,他采用电火花计时器进行实验。
命题角度 数据处理与分析 【例2】 (2019·全国Ⅰ卷,22)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
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4所示。已知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 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 ________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 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5)适当:悬挂钩码要适当,避免纸带打出的点太少或 质量。
过于密集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1.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如图1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x1、x2、x3、…为相邻两计数点 间的距离,若Δx=x2-x1=x3-x2=x4-x3=C(常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 变速直线运动。
(2)条件电火花计时器:220 V交流电源
区别“两种点” (1)计时点和计数点 计时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实际点,两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计数 点是人们根据需要选择一定数目的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由选择点的 规则而定。 (2)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相同,速度越大,纸带上的计时点越稀疏。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教学课件(人教):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1∶3∶5;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从开始运 动到距下落点5 m、10 m、15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选项A、B、 C正确,D错误。
解解法二 一((分整段体法法): ): 物上体 升阶 刚段掉:下时t1=,vg具=有3.竖 75直s 向上的初 速 562度.5上 为m升,3的7此.最 5 后大m物高/s, 体 度做H距=竖地2v直g2= 面上1的抛1162高运5 度 动m , 为 则 中可h=以下 t2= -直 降5阶 接62段代.52:入 hm做 1公 g+,自式 Hv由0==h落1= 31体7.v2.5运50t- sm动/21sg,t2解 ,得 其 t= 到达 15地s。面总时间为 t=t1+t2=15 s。
思想方法盘点①——“思维转化法”的应用
思维转化法2——等效转化法 将“多个物体的运动”等效转化为“一个物体的运动” 几个物体的独立运动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彼此间可能会产生干扰, 这样远没有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那么直接、明了,如果能将多个 物体的运动等效为一个物体的运动,自然会简化研究过程。
思想方法盘点①——“思维转化法”的应用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 0.1 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
①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
②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 间相等。
思想方法盘点①——“思维转化法”的应用
思维转化法: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 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转换研究对象,使解答过程 简单明了。
思维转化法1——逆向思维法 将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变为零的过程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利用运动学规律可以使问题巧解。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共49张PPT)
图实12
(1)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 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 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 计时器下端; ________,________,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 实验. (2)图(b)和(c)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________(填“b”或“c”)来计算 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 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________.
5.纸带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 点. 6.准确作图 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 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 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高考方向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例 1] (2015· 广东高考)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图实17
单位:cm x1 x2 x3 x4 h s
10.76 15.05 19.34 23.65 48.00 80.0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物块的加速度 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利用逐差法,得 x3-x1=2a1T2 x4-x2=2a2T2 a1+a2 1 a= 2 ,又知 T= f =0.1 s 联立以上各式得 a≈4.30 m/s2. (2)如果斜面光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a′=gsin θ=g h 2 = 5.88 m/s >a,所以斜面是粗糙的. s h 【答案】 (1)4.30 (2)a<g s =5.88 m/s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解读】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 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方法(Δ x=aT2)。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50 Hz)。 (2)工作条件
2.由实验得出的v-t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直接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当时间 增加相同的值Δt时,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Δv,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 变化。
(2)通过函数关系进一步得出。既然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随t变化的 函数关系式为v=kt+b,显然v与t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2.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或光电计时器代替打点计时器。 优点:通过以上装置的改进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长木板和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的阻 力而导致的小车加速度不恒定,使小车尽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热点一 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典例1】(2016· 咸阳模拟)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
2.测量与记录: (1)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 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2)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 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 位,即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 离,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2)图象法:如图所示,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 用 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t图 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x n x n 1 vn 2T
【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 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3)纸带上的意义: 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注意计数点和计时点的区 别)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 (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aT2。
6.纸带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 7.准确作图: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 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 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实验改进】 1.用气垫导轨代替长木板或在木板上铺一层白纸以减小摩擦阻力。
4.利用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两种方法: (1)逐差法: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 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 a3= ,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a= 即为物体的加速度。
x5 x 2 x 4 x1 a1 , a2 , 2 2 3T 3T x6 x3 a1 a 2 a 3 2 3 3T 1 x 4 x1 x 5 x 2 x 6 x 3 x 4 x 5 x 6 x1 x 2 x 3 ( ) , 2 2 2 2 3 3T 3T 3T 9T
【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 (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 (2)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 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
2.系统误差: (1)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 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 (2)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这样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只能是所测量段的平均加速 度。可在木板上铺一层白纸或换用气垫导轨。
【实验过程】 一、实验步骤 1.仪器安装: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 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 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 上平稳地加速滑行。
(3)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 时速度。 (4)增减所挂钩码的个数,再重复实验两次。
二、数据处理 1.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 (1)根据表格中的v、t数据,在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 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图线,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 所示。
【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靠近: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3.先后顺序: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
4.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 5.减小误差: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 或者速度太小,使纸带上打的点过于密集。
(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t图象。若v-t图线是 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 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vn=
x n x n 1 。 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