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砂的筛分实验__

合集下载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篇一:砂的筛分实验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三、实验步骤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mr?Ad300Ad200质量仲裁时,生产控制检验时,mr?式中:mr—筛余量,gD—筛孔尺寸,mmA—筛的面积,mm2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仪对砂的颗粒大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筛分结果,了解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

实验原理:筛分是指利用多个大小不一的筛网将物料进行筛选,通过筛子的大小来分离不同粒度的微粒,以达到粒度分布的目的。

本实验采用的筛分仪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它主要由筛框、筛网及振动机构等组成。

实验步骤:1. 将精细筛、中筛和粗筛分别码放在上下各两架筛分机上,记录各个筛子的筛孔大小和编号。

2. 取一定量的砂样(约200g),称量后放入上端精细筛内。

3. 开启筛分机开关,通过振动使砂样开始筛分。

4. 分别取下精细筛、中筛和粗筛中的砂样,进行称量、计算及记录,得到每个筛孔内所含砂样的质量,最后计算得到分布率和累积率。

实验结果:经过筛分后,得到的砂的颗粒大小分布率如下表所示:筛孔编号筛孔大小(mm)筛孔内砂样质量(g)分布率(%)累积率(%)1 0.063 4.98 2.49 2.492 0.125 14.40 7.20 9.693 0.250 38.10 19.05 28.744 0.500 65.22 32.61 61.355 1.000 50.76 25.38 86.736 2.000 13.54 6.77 93.507 大于2.000 2.00 1.00 94.50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次砂的筛分结果中,砂的颗粒大小分布单峰,集中在0.5mm以下,其中0.25mm以下的颗粒占总量的48.74%,大于2mm的颗粒占比不到1%。

而累积率曲线呈现出明显的S形,说明随着筛孔尺寸的增大,砂的颗粒细度逐渐增大。

通过对筛分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该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为后期不同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结论:通过本次砂的筛分实验,得到了砂样的颗粒大小分布率和累积分布率。

分析结果表明,砂样的颗粒单峰集中在0.5mm以下,颗粒分布逐渐增大,为后期不同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颗粒状物质,其粒径大小对于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等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砂的粒度分布情况,筛分析实验被广泛应用于土工、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分析方法,对砂的粒度进行定量研究。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选用的砂样品来源于自然砂矿,经过采集、清洗、干燥等处理后,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试样。

2. 实验仪器和设备:a. 筛分机:采用国家标准GB/T 6003-2017中规定的筛分机,具备可调节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功能。

b. 筛网:采用标准筛网,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125mm、0.063mm等规格。

3. 实验步骤:a. 将筛分机平稳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连接电源。

b.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将筛网安装在筛分机上,并确保筛网与筛分机之间无间隙。

c. 取适量的砂样品放入筛分机的进料口,并启动筛分机。

d. 经过一定时间的筛分过程后,关闭筛分机,记录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质量。

e. 将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转移到相应的容器中,并称量其质量。

f. 根据筛网孔径和砂样品质量,计算出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砂样品在不同筛网上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通过对筛余量和筛通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情况。

1. 筛余量分析:筛余量是指砂样品中未能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根据筛余量的大小,可以判断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余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

2. 筛通量分析:筛通量是指砂样品中能够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筛通量的大小反映了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通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减少。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曲线,以直观地反映砂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特征,如中值、偏度和峰度等指标。

砂筛分实验报告

砂筛分实验报告

砂筛分实验报告1. 引言砂筛分是一种常见的颗粒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实验室中。

通过使用不同粒径的筛网,可以将颗粒物料按照不同大小进行分离。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砂筛分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探讨砂筛分的原理和应用。

2. 实验设备和材料•砂筛分仪:包括筛网、筛框和振动机构等组成部分。

•砂子样本:取自自然砂或人工制备的砂子样本。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1.将砂筛分仪放置在平稳的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定性。

2.准备所需的筛网,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粒径的筛网。

筛网通常用目数表示,如40目、60目等。

3.清洗和干燥筛网,确保其表面干净,无杂质。

3.2 实验操作1.取一定量的砂子样本,将其放入砂筛分仪的进料口。

2.启动砂筛分仪的振动机构,使其开始进行振动筛分。

3.观察砂子在不同筛网上的分布情况。

较大颗粒的砂子会被较粗的筛网过滤掉,而较小颗粒的砂子则通过较细的筛网。

4.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关闭振动机构,停止筛分过程。

5.将每个筛网上的砂子分别收集起来,称量其重量。

4.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可以得到砂子样本在不同筛网上的分布情况和重量。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绘制出砂子粒径分布曲线,进一步分析样本的颗粒大小。

砂子粒径分布曲线可以用来描述砂子样本中各个粒径范围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通常,这些百分比会随着筛网目数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分析曲线的形状和特点,我们可以对砂子的粒径分布进行评估。

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 砂子颗粒在筛分过程中会发生滚动和碰撞,较大颗粒更容易被阻挡在较粗的筛网上,而较小颗粒则可以通过较细的筛网。

- 砂子样本的初始含水量也会对砂筛分结果产生影响。

较高的含水量可能导致砂子颗粒之间的黏结,使筛分过程更加困难。

5. 结论通过本次砂筛分实验,我们了解了砂筛分的原理和应用。

砂筛分可以通过不同粒径筛网的使用,将颗粒物料按照大小进行分离。

实验中观察到的砂子样本在不同筛网上的分布情况和重量可以用来分析砂子的粒径分布特点。

砂的筛分析实验总结

砂的筛分析实验总结

砂的筛分析实验总结导言:砂土是土壤工程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土壤类型。

在土壤工程设计、建设和监测过程中,对砂土的筛分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对砂的筛分析实验进行总结,并探讨实验方法、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在土壤工程中的应用。

实验方法:砂的筛分析实验是通过筛分仪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样品准备:从现场或实验室获取砂土样品,进行无机杂质的清理,干燥后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2. 筛分仪设置:将筛分仪的筛孔和对应的筛网安装在筛分仪上,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筛孔尺寸。

3. 筛分程序:将样品加入筛分仪的上层筛网,开启筛分仪,进行一定时间的振动,以使砂颗粒按大小分散在不同筛孔下。

4. 去除残渣:振动停止后,取下筛分仪的筛网,将筛下的残渣沉淀,以备后续分析。

结果分析:通过筛分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筛孔尺寸上的级配曲线图。

级配曲线能够反映砂土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百分比。

通常,我们将砂粒根据粒径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砂土中不同粒径的含量占比,进而计算出粒径分布曲线以及筛孔通过率等参数。

例如,通过计算所得的筛孔通过率可以用来评估砂土的渗透性和排水性能,这对于土壤工程中的水文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应用:砂的筛分析实验在土壤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应用:1. 施工工艺设计:通过砂的筛分结果可以了解砂土中不同粒径的含量,从而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对于需要填充砂土的地基工程来说,合理的砂土级配可以提高填充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孔隙特性研究:砂土的孔隙特性与其级配密切相关。

通过砂的筛分实验,我们可以获得砂土孔隙分布的初步信息,为进一步研究砂土的渗透性、孔隙率等参数提供依据。

3. 地质调查评价:砂的筛分实验可以用于地质调查中对砂土分布和特性的评价。

在开展土壤勘察和地质灾害评估时,通过对不同地层砂土样品的筛分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地层砂土的厚度、颗粒细度等特性。

4. 土壤改良方案设计:对于某些土壤较差的工程场地,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来提升土壤的工程性质。

砂的筛分析实验总结

砂的筛分析实验总结

砂的筛分析实验总结砂是一种常见的颗粒状物质,其颗粒大小对于不同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准确地了解砂的颗粒分布情况,进行砂的筛分分析实验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砂的筛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砂的颗粒分布情况,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砂样品,并将其放入筛分仪中进行筛分。

在筛分过程中,我们按照一定的筛孔大小顺序进行筛分,最终得到了不同粒径下的砂样品。

接下来,我们对筛分后得到的砂样品进行了称重和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砂的颗粒分布情况。

我们发现,砂的颗粒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随着筛孔大小的增加,砂的颗粒含量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基本一致,说明本次实验的数据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进行筛分过程中,由于砂样品的颗粒较细,容易造成筛孔的堵塞,从而影响了筛分的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筛分实验的操作方法,以提高筛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了砂的筛分实验总结。

砂的颗粒分布情况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筛分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砂的颗粒分布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实验方法,为工程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砂的筛分析试验

砂的筛分析试验

砂的筛分析试验
砂筛分析试验是砂土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检测方法。

它可以分析出砂土中的砂砾结构、各分级砂砾组成及其粒径特性,为取得高质量的砂土供应提供依据。

该方法可以应用在水利建筑、道路工程、河道筑堤、护岸等工程。

砂筛分析试验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国家规定的筛网网眼尺寸对砂土样品进行筛分,按照规定的尺寸能够通过网眼的砂砾经分级筛分。

一般采用网眼尺寸为0.063mm、2.8mm、11.2mm、45mm、90mm五分筛,筛分结束后计算各筛的组成及百分比,从而判断砂土的筛分结构特征。

砂筛分析试验的工作流程包括样品采样、砂筛清理、筛分、重量测定、结果处理等步骤。

砂筛的处理首先根据加载砂的颗粒范围,选用合适的筛分尺寸,它可能是一个国家标准的网孔尺寸,也可以是检测要求的特殊尺寸。

选择好筛分尺寸以后,根据试验要求取20g左右的砂土样品放入清理干净的砂筛中,用抖力器抖动使砂土充分散开,然后用调整螺钉把抖动的砂土定位于网孔口,再用细支架上的小滤斗一点带框将抖动的砂固定好,即可完成砂筛清理。

砂筛分析试验完成后,重量法测量砂筛网眼分级范围内每一级各筛质量,扣除胶体质量和废渣,结合筛分结果,计算砂土各分级砂砾形成颗粒组成比,分析砂筛分结果,以及其特性,以便进一步判断砂土的性质和整体水泥性能。

砂的筛分试验原理

砂的筛分试验原理

砂的筛分试验原理砂的筛分试验是用来分析和评价砂粒之间的粒度大小分布的实验方法。

根据粒度分布的不同,可以用来确定砂的工程分类、筛孔级配和流态特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砂的筛分试验原理。

1. 筛分试验装置筛分试验装置一般由筛分机、筛盘、筛网和料斗组成。

筛分机是用来施加振动力和控制筛分过程的装置。

常用的振动方式有机械振动和电磁振动。

机械振动是通过设置偏心块,旋转筛分机达到振动的效果;电磁振动是利用电磁激振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振动。

筛盘是放置筛网的部分,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表面光滑平整。

根据砂的不同需要,筛盘的直径可以选择不同尺寸。

筛网是由金属丝编织而成,具有一定的筛孔大小。

根据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筛网规格。

料斗用来放置待测试的砂料,通过筛分试验装置的振动,砂料通过料斗进入筛盘。

2. 筛分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所需的筛网和筛盘装在筛分机上,并确定所需的筛分时间。

(2)称重:将待测试的砂料称重,并记录下重量。

(3)筛分:将砂料加入料斗中,启动振动装置,控制筛分时间,通常以5分钟为一个单位时间。

筛分时间结束后,将筛盘从筛分机上取下。

(4)称重分析:将每个筛盘中的砂料分别称重,并记录下每个筛孔中的砂料重量。

(5)数据处理:根据称重得到的数据,计算出每个筛孔中砂料的百分比,从而得到砂的粒度分布。

3. 粒度分析方法根据筛孔尺寸的不同,可以将砂料分成多个不同的粒级。

一般常用的粒度级配曲线包括:累积粒度曲线和累积通过粒度曲线。

累积粒度曲线是将每个粒级中的比例累加得到的曲线。

横轴是筛孔孔径的对数值,纵轴是累积通过百分比。

累积通过粒度曲线是将每个粒级的通过百分比累计得到的曲线。

横轴是筛孔孔径的对数值,纵轴是累积通过百分比。

通过分析这两种曲线,可以得到砂的粒度分布情况,进一步判断砂的工程特性。

4. 砂的工程分类通过对砂的粒度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将砂分为不同的工程分类。

砂的工程分类有细砂、中砂、粗砂等。

细砂是指粒级较细的砂粒,筛孔孔径一般在0.075mm以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___砂的筛分实验__学生姓名侯泽行
组别第一组同组学生__华福金叶松吴大坤杨绍培安静胡超毅周正敏实验时间2011年06月11日指导教师_______陈昌礼______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测定沙子的颗粒级配并计算细度模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逐级震筛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标准筛(孔径边长为4.75 ,2.36,1.18,0.6,0.3,0.15mm),天平,烘箱,摇筛机,浅盘,毛刷等。

三、实验步骤
(1) 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1100g,放在烘烤箱中于105摄氏度烘干至恒重,等冷却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分为相等的两份备用。

(2)取试样5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上,然后进行筛分。

(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最小量小至总量0.1%为止。

通过的
试样放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顺序进行,
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
不得超过下式的计算出的量,否则应该将 该筛的筛余试样分成两部
分,再次进行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筛的筛余量。

300
d A m r
G —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
A —筛面面积
d —筛孔边长
7、累计筛余百分率 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五、实验结论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精确至0.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3)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9、计算细度模数μf(精确至0.01)。

1
1 6
5
4
3
2
100
5 )
(
A
A A
A
A
A
A
f-
-+
+
+
+
μ
式中A1~A6依次为筛孔直径 5.00~16.0mm筛上累计筛余百分率。

六、其它
根据细度模数的大小,可以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细度模数必须精确至0.1,如所得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试进行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