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主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问题的状况与改善措施
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问题的状况与改善措施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也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一、水污染问题的现状1. 工业废水排放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大量工业企业,庞大的产业体系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放。
一些企业由于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对废水的处理不尽完善,导致废水中的污染物无法有效去除,最终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
2. 农业面源污染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业活动带来的面源污染也是该地区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理等问题,导致水体中农药残留超标、氮磷含量过高,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3. 城市污水处理不彻底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也显著增加。
然而,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不完善,处理能力滞后于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导致有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水体,给水环境质量带来巨大压力。
二、水污染问题的改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格审批机制和责任追究,构建科学合理的水污染防治体系。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来提高企业和个人对水污染的意识,从而推动水环境的改善。
2. 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确保城市污水得到循环利用或者安全排放。
同时,对农村地区也要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力度,推广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覆盖率和处理效果。
3. 推动工业企业升级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
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符合相关排放标准,推动企业向清洁生产转型,减少对水环境的二次污染。
4.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增加对公众、企业和农民的环境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大众对水污染的认识和了解,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环保观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环境保护的氛围。
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规律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摘 要 : 潮入侵是 珠三角河 口地 区特有的 自然 灾害之一 , 成 属于河 口地 区一种普遍 的 自然现 象, 近年 来, 三角成 珠 潮 比往年 来的更早 、 持续 时间更长、 上溯的频率更高、 击的范围更大、 袭 波及层 面更广 , 重地危 害 了珠三 角地 区的 严 工农 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 刀门水道是珠 江的主要 泄洪通道之 一 , 磨 径流量居珠 江三角洲八 大 口门之首 , 用实测的 利
育秧用水 要求不 超过 60 p m, 0 p 一般灌 溉用 水要小 于 110 0
p m( p 约相当于盐度 2 。 , 5 p % ) 310p m就接近一般植物安全用 水的最大浓度 。 由此 可见 , 盐水入侵实 际上是一 种 自然污染 , 它不仅影响到两岸 的工农业用水 、 民生活 用水 以及 淡水生 人
资料 , 初步分析 了磨 刀门水道成 潮入侵 的一般规律 , 并对影响 成潮入侵 的影响 因素进 行 了探 讨。
关 键 词 : 潮 ; 侵 ; 刀 门水 道 成 入 磨
中图分类号 :V 2 T 13
0 前 言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0 -2 5 20 )30 1-4 1 19 3 (0 8 0 - 80 0 0
面宽 广的河 口地区 , 风浪和柯 氏力 的作用 比较显 著。
坡降 05 ‰。 .8 流域 面积 33 10 k 占珠江 流域 总 面积 的 5 2 m , 7 .3 西江流域多年平均 降水 量为 1 7 7 8 %。 0mm, 4 多年平均径
流量为 23 0亿 m 。 8
维普资讯
人 民珠江
P A LR V R・ 0 8 第 3期 E R IE 20 年
磨 刀 门 水道 成 潮 入 侵规 律 及 影 响 因素 初 步 分析
咸潮特征及应对措施
咸潮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主要发生在河口区域,由于河流流量减少和潮水上涨幅度增大,导致海水上溯,使得河水中含盐度升高,形成咸潮。
咸潮特征明显,应对措施也多种多样。
咸潮特征:1.时间性:咸潮一般发生在冬春旱季,此时河流处于枯水期,水位下降,海水更容易上溯。
尤其在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由于潮汐作用,潮水上涨幅度大,咸潮现象更为显著。
2.空间性:咸潮多发生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河口区域。
这些地区河流与海洋交汇,是咸潮最容易发生的地点。
3.影响因素:咸潮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河流流量、潮水上涨幅度、风向等。
当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沿着河口向上游推进时,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导致内河含盐量超过一定标准,形成咸潮。
应对措施:1.加强监测:通过设立水质监测站,实时监测河水含盐度,及时预警咸潮发生,为应对咸潮提供数据支持。
2.合理调度水资源:在咸潮发生时,可以通过合理调度水库、闸坝等水利设施,增加河流流量,降低海水上溯的可能性。
3.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等方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增加河流流量,抑制咸潮发生。
4.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河流、海洋等自然因素,避免在河口区域过度开发,减少咸潮对城市供水的影响。
5.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咸潮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引导公众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共同应对咸潮。
总之,咸潮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来应对。
通过加强监测、合理调度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以及提高公众意识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咸潮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
咸潮——浅析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一、咸潮1、何谓“咸潮”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2、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咸潮活动主要受径流和潮流控制,其它影响因子包括河口形状、河道水深、风力风向、海平面变化等。
天文潮潮汐动力是影响咸潮最稳定且具有一定周期性。
受太阳及月球引力的影响,周期性表现在日周期及半月周期。
珠江三角洲为不规则半日潮,每日均有两次潮涨潮落过程,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这就是咸潮。
在每月的朔、望两日,涨潮过程中潮水位将达最大值,咸潮上溯的影响也较大。
径流量大小是影响咸潮的直接因素,进入河口区的上游水量越大,咸潮上溯距离越小,咸潮影响越小。
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强。
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
风对咸潮活动的影响较大,不同的风力和风向直接影响咸潮的推进速度,若风向与海潮的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其推进速度,加大其影响范围。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在逐渐显现。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但是近几年来,广东沿海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
这些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3、咸潮带来的危害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
因此,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节约用水。
关于珠三角地区咸潮的研究进度
关于珠三角地区咸潮的研究进度前言:咸潮是一种主要由月球对地表海水吸引力引起的天然水文现象,指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的现象。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干旱时间延长,气候极端事件在增加,珠江三角洲河口近20 年的大规模河道非法采砂现象猖獗,咸潮入侵日趋严重。
为解决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带来的问题,本文通过研读10篇相关文献,对咸潮的形成、影响因素、活动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并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得出咸潮综合防治措施的建议。
一、咸潮的形成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流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推进,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1]咸潮的形成主要与潮汐和天气变化等因素有关。
涨潮时潮汐动力的作用,使海水沿着河口向上游推进,同时若降水量减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海水上溯距离加大,咸潮出现的可能性就相应地增大。
因而,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
[2]笔者认为,咸潮的形成固然与潮汐和天气变化有重要的关系,然而,河流的补给方式也是重要的因素。
若河流是以地下水为主要的补给方式,由于地下水比较稳定,所以河流受季节性气候影响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因此,河流的补给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咸潮的出现季节。
二、咸潮的影响因素2.1、自然因素2.1.1天文潮汐作用咸潮是一种主要由月球对地表海水吸引力引起的天然水文现象。
由于天体间引力作用引起的潮汐,尤其是朔、望前后,太阳与月亮的引潮力合在一起,对地球的引潮力比平时大得多,加剧了咸潮的影响程度。
如2006年6月,珠江广州段出现了90年代以来最壮观的天文大潮,珠江的最高潮位答277m,使得珠江三角洲抗击咸潮的形势变得格外严峻。
[3]2.1.2河流的水文地貌以磨刀门河流为例,前人研究表明,上游河段河床高程降低、河槽容积增大、河床纵比降减小,口门区河床水域面积和河槽容积减小、泄洪深槽展宽、加深都是导致咸潮上溯加剧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问题
改革 开放 以来 , 江 三 角 洲 经济 区利 用 沿海 和 珠 毗邻 港澳 的 区位 优 势 以及 国家 给 予 的 特殊 政 策 , 率
先起 步 , 经济 持 续 快 速 增 长 。3 0多 年 来 , 江三 角 珠 洲经 济 区地 区生 产 总 值 保 持 了两 位 数 以 上 的增 长 速度 , 这使 经 济 规 模 迅 速 扩 大 ,0 9年 生 产 总 值 为 20 3 17亿元 , 照 常 住 人 口计 算 的人 均 生 产 总值 达 24 按 到 6 1 5元 , 76 即人 均 G P为 9 3 D 8 2美元 , 到 中等偏 达
引 发 的 珠 江 口石 油 污 染 , 及 珠 江 口 的 赤 潮 现 象 以
引 人 注 目。夏 秋 季 台风 登 陆 造 成 的 狂 风 、 雨 危 暴 害 极 大 。受 人 类 活 动 对 珠 江 三 角 洲 上 游 来 水 来 沙 的影 响 以及 三 角 洲 河 道 的 快 速 改 变 , 水 威 胁 洪
也越来越 大。
流失 。广东省 政 府 于 20 0 3年 开始 整 治 , 省 关 闭 了 全
一
半 以上采石场 , 中珠江三角 洲经济 区范 围内 的大 其 工 业化 和 城 市 化 的 高 速 发 展 还 导 致 了 严 重 的
部分 都在关 闭后 开始进行生态 恢复 。
人类 的社 会 经 济 活 动 都 是 在 具 体 的地 理 空 间 里 发生 的 。珠江 三 角 洲经 济 区的 大 气 、 、 壤 、 水 土 生
面 。但 另一方 面 , 由于 地 处 三 角洲 下 游 冲 积平 原
区 , 道平 缓 , 口逐 年 向外 海 自然 发 育延 伸 , 河 河 水环 境 的河道 构 成 条 件 敏 感 多 变 , 定 性 不 足 , 利 于 稳 不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四)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四)综合题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长江干流的渔业资源量下降了80%,许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绝,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2020年1月1日起,在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2021年1月1日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说明长江10年禁渔的主要作用。
答案:有利于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得到全面保护;有利于长江水生生物生存繁衍,保护了生物多样性;野生鱼类可以改善种群质量;有利于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助于渔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解析:该题以长江渔业资源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1个小题,涉及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等方面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长江因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问题,渔业资源量下降了80%,许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绝,因此实施了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措施,主要作用可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思考。
常年禁捕可以恢复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给予水生生物良好、安静的生存环境,同时可以使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濒危物种得以慢慢恢复,也可以提高生物种群的质量,渔业资源恢复也可保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渔业属于第一产业,禁渔措施也可以促使大量的渔民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利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变了渔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切萨皮克湾(下图)浮游植物繁盛,尤其是5月在切萨皮克湾的西侧中段赤潮发生频率最高,导致海水缺氧,威胁海洋生态系统。
5月切萨皮克湾附近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分析5月切萨皮克湾西侧中段赤潮频发的原因。
海洋灾害练习题
珠江三角洲自2004年底开始再次发生咸潮危害,这是珠江三角洲遇到的最严重的咸潮。
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1-2题。
1.咸潮危害最易发生在( )A.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地区 B.沿海地势低平的地区C.河流入海口地区 D.多台风的地区2.以下措施中,可减缓咸潮危害的是( )A.修筑堤坝,抵御海水入侵B.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C.挖采河沙,疏通河道 D.减少抽取地下水,多用河水做水源1、读“受不同海平面升高影响下某国土地变化图”(图中虚线为国界线)(图13),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 国,B为 国。
(2)A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是什么?(3)海平面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4)该国为避免因海平面升高造成土地减少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是(5)分析该地区风暴潮比较严重的原因2、2007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我国局部地区地面天气图(图1)。
中央台消息: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2007年3月3日发布风暴潮、海浪一级紧急警报。
受强冷空气等的影响,渤海将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风暴潮。
(1) 简述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图1分析其产生的气象原因。
(2)除气象因素外,结合材料和当地的环境特点,分析说明引起这次风暴潮的其它原因。
(3) 渤海湾是我国风暴潮最严重地区之一,简述风暴潮对当地造成的主要危害及解决措施。
3、近两年,由于气候条件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我国的部分海域中都出现了大面积的“赤潮”。
据报导:1999年7月2日、3日在河北省沧州市歧口附近及天津海域均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而前年在广东、香港海域、渤海湾均出现更大面积的赤潮。
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的现象,常使海水变成红色或褐色,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海洋养殖业构成极大威胁。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①气候条件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④环境因素(2)植物营养物大量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灾害类型特征与成因[权威资料]
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灾害类型特征与成因[权威资料] 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灾害类型特征与成因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地面沉降调查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會,概括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对其诱发因素及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主要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软土地下水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灾害防治1 引言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我国区域城市群建设与经济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该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迅猛增加、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人类经济与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社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作为地质环境问题之一的地面沉降灾害问题已直接给地区经济社會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阻碍。
现结合本人在地面沉降调查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會,谈谈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灾害的主要类型特征及探讨其形成原因。
2 地面沉降灾害的主要表现类型及分布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灾害主要包括岩溶地区的地面塌陷灾害及软土分布地区的地面沉降灾害两大类。
珠江三角洲岩溶地区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北部,即广州北部的白云区、花都区(称为广花盆地),该地区为大面积岩溶隐伏区,其上覆盖着厚度薄且均匀性差的第四系松散砂土、黏土层等,容易受自然因素及外力作用影响诱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珠江三角洲软土地层分布极为广泛,遍及整个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其分布厚度具有由三角洲顶端往前缘由薄增厚的特点。
珠江三角洲中部及南部沿海地区软土地层分布厚度大、埋藏浅、沉积形成地质年代新,是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灾害发育最为严重的地区。
3 地面沉降灾害类型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探析3.1岩溶地区地面塌陷沉降灾害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地面塌陷是珠江三角洲北部广花盆地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
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咸潮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大家都知道,海水有涨潮、落潮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潮汐。
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这就是咸潮。
咸潮的强度主要受河流流量和潮水上涨幅度的影响。
在“初一、十五涨大潮”时,潮水上涨幅度大,海水上溯距离远,河水中含盐度也较高。
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强。
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
风对咸潮影响也比较大。
若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咸潮推进的速度,扩大它的影响范围。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非常明显,使得咸潮影响到更广的地区。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但是近几年来,广东沿海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
这些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
因此,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节约用水。
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
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咸度(亦称盐度)测量单位为度,一度为一升河水中所含氯化物(包括氯化钠)的总量(微克为单位)。
高考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模拟精选题1.(2016·银川二中、九中、育才中学第一次大联考)读“我国某省水稻初霜冻发生概率分布图”(下图),回答问题。
分析图中R地水稻初霜冻发生概率最大的原因,并为该地区水稻冻害提出预防措施。
2.(2016·广东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1月综合模拟)下图为海南岛丝瓜寒害危险性分布示意图。
指出海南岛丝瓜寒害危险性的空间总体分布特点及原因。
3.(2016·河北保定一模)下图为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说出为防范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2015·山东德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和“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以平均值100为标准)”。
(1)描述该城市雷暴和闪电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雷暴和闪电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说出防御措施。
5.(2016·河北石家庄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一雨即涝”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现象。
在我国一些大都市,城市绿化覆盖率已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但绿地高于地面,防雨涝的功能却很低。
下图示意某城市绿地景观。
分析我国城市“一雨即涝”的自然原因并从城市绿地布局与建设方面提出防治措施。
创新导向题命题角度一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成因及防御1.(对接2016·课标Ⅰ,4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尼泊尔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地国家,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
当地居民伤亡严重,多支外国登山队的大本营因次生灾害被掩埋。
(1)说明尼泊尔周边地区地震频发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
(2)尼泊尔地震强度是我国2008年汶川地震的1.4倍,但造成的损失比汶川地震小,分析其原因。
珠江三角洲区域环境规划与治理
珠江三角洲区域环境规划与治理珠江三角洲是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中国较为繁荣的区域之一。
然而,这里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除了空气、水等常见问题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问题,如土地沉降和气候异常。
如何进行珠江三角洲区域环境规划与治理,才能让这里的环境状况得以持续向好呢?一、空气污染治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华南地区,气候湿热,加上高强度的工业制造业和运输业,同时还在不断发展,所以,空气污染成为这里的一大环境问题。
如何减少工业污染和车辆排放,已成为了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首先,要从源头治理,严格限制工厂的污染排放和市内的农村机动车污染排放。
同时,持续淘汰老旧厂房和无法达标的车辆,推广新能源汽车,吸引更多的外地投资,助力珠江三角洲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水污染治理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其水质状况相对较差。
这里污水排放企业和工厂很多,地下水位又低于地面,所以,污染问题相对突出。
对此,可以通过建设处理水污染的设施和增加污水收集器的数量来解决。
但实现治污的前提既是要有法律法规支撑,也需要政府部门发挥监管作用,企业自重意识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三、垃圾分类和处理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增加和消费升级,垃圾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每天大量的垃圾是如何处理并将其转化为再生资源,已经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实现垃圾分类的前提下,建立集中处理垃圾的生态公园,可以降低排放量,合理利用废旧物品,同时对于收集垃圾的计划逐步发展。
扩大垃圾分类的普及范围,提高市民意识,从而减少垃圾污染所引起的对环境的危害。
四、土地沉降和气候变化土地沉降和气候异常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详细而言,是因为这里对河床或者平原土地的过度开采和污染而导致。
大量建筑物的无序开发和迅猛的经济发展也引起了这里天气的异常。
治理土地沉降和气候异常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提高环保和城市规划的标准,加强循规蹈矩的实施力度。
控制新楼房的建设,统筹利用旧址,制定减排计划,以减缓气候的变化,增强土地的韧性,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状况更为优异。
近年广州咸潮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概况咸潮是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的自然灾害,可对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造成重大影响。
每年进入枯水期以后,咸潮就开始造访珠江三角洲网河地区。
历史上广州较少受咸潮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减小,咸潮开始进逼,城市用水形势日趋紧张。
1999年,强咸潮来袭,全市多间水厂被迫间歇性停产。
2004年冬,特大咸潮发生,我公司有3间水厂被迫间歇性停产,其中1间水厂连续停产达3个月。
自来水氯化物含量大幅增加,对市区供水造成了一定影响。
未来由于气候恶化、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发展趋势无法在短期内发生根本好转,咸潮形势将更加严峻。
2 数据总结近年我们在珠江和东江设置了多个段面对咸潮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不断进行总结。
(见表1和表2)近年广州咸潮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廖冬阳潘铁军董玉莲(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水质部广东广州510160)摘要:连续多年对珠江和东江广州河段的多个段面进行了咸潮监测。
通过监测数据总结枯水期咸潮的发生规律,对其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咸潮氯化物降水量流域调水量咸潮预警表 :各月氯化物最高值(单位:mg /L )可以看出2004年至2007年咸潮的规模逐年减小。
每年枯水期首次咸潮的出现日期都比较接近,而结束日期则有较大变化。
咸潮的持续时间越长,氯化物含量的峰值、平均值越高,影响范围越广。
进入3月,当上游来水量增加或下游进入雨季,咸潮逐渐消退。
3 影响因素分析咸潮的发生过程就是河水与海水此消彼长的过程,因此河流入海口处河水与海水的流量对比就决定了咸潮的进退。
决定河水与海水流量对比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及其时间分布、天文潮汐强度、流域调水量、河床下切深度、海平面上升幅度、城市用水量变化、河道水流特征变化等。
3. 降水量及其时间分布降水量包括流域降水量和本地降水量,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决定了下游入海口的水位。
枯水期由于流域降水较少,上游来水经过多道水坝截留,下游的水量并不多。
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主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随着珠江三角洲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咸潮灾害已成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居民生活用水、城市工业生产及其发展、农业用水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比往年来的更早、持续时间增长、上溯影响范围趋大、强度趋于严重[1],给珠三角城市供水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严重危害了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国家防总被迫实践“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工程,实施骨干水库水量统一调度,以增加枯季河流径流量压咸补淡。
但由于调水距离上千公里,增调水量几亿立方米,这种远距离大规模调水面临着代价高、风险大、技术难度大等问题。
从水环境演变角度,珠江三角洲的咸潮灾害防治已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人类活动对河流水环境影响的科学认识问题。
因此, 开展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的主因探讨及基于主因的防治对策研究,将有助于提升科学认识,进而为珠三角咸潮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一、咸潮与咸潮灾害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指含氯度大于河水含氯度并随潮流涨落进退于河口区的潮水,它是高矿化度的海水因引潮力作用而倒灌进入河道与河水相混合的结果[2]。
河口地区咸潮上溯是入注海洋河流的河口最主要潮汐动力过程之一,是河口特有的自然现象,也是河口区的本质属性。
因此,咸潮的本质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当咸潮入侵的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造成供水危机,形成咸潮灾害[3]。
即咸潮从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自然现象转变为处于非平衡的灾害现象。
咸潮的严重程度,以每升水所含氯化物浓度来衡量,即为一升河水中氯化物(包括氯化钠)的毫克数量。
一般而言,咸潮灾害发生的指标衡量为河水咸度超过供水水源咸度上限250 mg/L。
二、珠江三角洲水文和咸潮演变概况珠江三角洲河涌交错,水网相连,大小河道324条,河道总长约1600km,网河密度0.81~0.88km/km2,是世界上网河密度最大最复杂的三角洲之一。
珠江三角洲网河年均承泄西江、北江和东江径流量3004亿 m3,谭江等其他河流的径流量 256亿 m3,其中流经广州地区的径流量约1141亿m3。
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咸潮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大家都知道,海水有涨潮、落潮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潮汐。
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这就是咸潮。
咸潮的强度主要受河流流量和潮水上涨幅度的影响。
在“初一、十五涨大潮”时,潮水上涨幅度大,海水上溯距离远,河水中含盐度也较高。
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强。
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
风对咸潮影响也比较大。
若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咸潮推进的速度,扩大它的影响范围。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非常明显,使得咸潮影响到更广的地区。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但是近几年来,广东沿海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
这些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
因此,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节约用水。
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
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咸度(亦称盐度)测量单位为度,一度为一升河水中所含氯化物(包括氯化钠)的总量(微克为单位)。
【高中地理】浅析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高中地理】浅析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高中地理】浅析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一、什么是“咸潮”咸潮,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之后,它的盐分(即氯化钠)含有量仍然达到或超过1/10000,这种水质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人类饮用或使用也会产生疾病。
主要是由旱情引起的,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由于上游江水水量少,雨量少,使江河水位下降,由此导致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
咸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氯化物的含量上,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如果水的含氯度超过250毫克/升就不宜饮用。
这种水质还会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咸潮是沿海地区特有的季节性自然现象,多发生在旱季和旱季。
咸水上游是指位于河流下游的抽水港所抽取的不是可以在咸水上游饮用和灌溉的淡水,而是陆地生物无法依赖的海水。
中国的大部分咸潮发生在珠江口。
二、珠江口咸潮的成因1.降水减少是主要原因由于2021年全流域降雨比多年平均减少2成以上。
广州市番禹区沙湾水道上游西江流域减少6成,加上2021年入冬以来降雨锐减,导致南粤各地江、湖、库水位急剧下降,目前广东省30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为11048.4百万立方米,比干旱的2021年同期减少3363.6百万立方米,减幅为23%。
降雨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2021年初西江高要站的水位为-0.06米。
珠江上游少雨,源水水量减少,下游则受海水潮汐影响,形成咸潮。
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
2.珠江的无序采砂也促成了异常咸潮的形成整个珠江口的年平均沙量是8000万吨,这个数字是包括悬浮在水里的泥沙的,而沉在河底的粗沙只占总量的5%~6%,人们挖走的泥沙部分都是粗沙,而且开采量已经连续15年超过了8000万吨,这就把历史上积存的河沙也挖尽了,而且上游的泥沙不够补够补充已被挖走的河沙。
目前,珠江三角洲整个河段有100多艘非法采砂船,导致该河段基本没有河沙;没有河流,沙河段沿着河流从底部向上延伸;过度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切,上游出现咸潮。
东江三角洲咸潮加剧原因和对策探讨
东江三角洲咸潮加剧原因和对策探讨
杨芳;邹华志;卢陈;万东辉;许劼婧;何颖清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22()4
【摘要】2021—2022年枯水期,珠江流域东江三角洲发生有记录以来最严重咸潮,出咸时间早、上溯距离远、持续时间长,严重威胁沿线城市供水安全。
为应对东江三角洲咸潮加剧态势,分析探讨咸潮加剧主要成因有东江流域持续旱情、狮子洋含氯度持续偏高、潮汐不利情况遭遇以及河床大幅下切等,提出应加快构建完善“上补、中蓄、下阻”综合防控体系、立足本地挖潜补短、强化节水、落实“四预”等抗旱防咸保供对策,保障沿线城市供水安全。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杨芳;邹华志;卢陈;万东辉;许劼婧;何颖清
【作者单位】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珠江河口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2;TV148
【相关文献】
1.东江流域咸潮对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影响及对策
2.浅析珠江三角洲咸潮危害与防治对策
3.东江三角洲咸潮活动现状初探
4.珠江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加剧的原因
5.澳门咸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防治咸潮
如何防治咸潮
咸潮是海洋中的一种灾害,这样的灾害是存在一定的危险的,需要很好的防止,那么如何防治咸潮呢?接下来的如2004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珠江口出现历史罕见提前来临的咸潮,先后袭击了珠海、中山之后,广东省水利、三防、水文部门就提前介入了咸潮的预测、预报、预警。
这样,对罕见的咸潮入侵就应对自如、有条不紊一、秩序井然。
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由于咸潮活动主要受潮汐活动和上游来水控制。
潮汐活动可调节的余地有限,而上游径流的调节则是大有可为的。
进入21世纪,抵御咸潮迫切要求水利枢纽的运作。
调水以淡压咸是现在比较有效的应急办法。
专家介绍说,珠江水系中西江大部分水电站的调节库容较小、能力有限,且比较分散,因此,应急调水压咸调度应以西江干流天牛桥一级、岩滩水库为主,鉴于北江飞来峡距离珠江三角洲较近、流程约1~2天,也应当优先考虑其调水压咸作用,通过调水以淡压咸可以允分发挥大珠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折叠加强河道采砂管理
鉴于现在珠江三角洲河段过量滥采河砂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有关部门应对珠江全流域加强采砂的管理,用立法手段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行为。
折叠节约用水
据广东水利局统计,广东省年总用水量持续多年递增,年递增幅度约5%,居全国榜首;全省用水消耗量(即浪费量)为167.49亿立方米,浪费率之大占总用水量的37.5%,此项指标同样高居全国榜首,其中农业是首当其冲的浪费大户,占总消耗量的7成所以,应提倡人们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减轻威潮的危害。
通过以上。
[题目][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完...
【题目】【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咸潮(又称咸湖上溯、盐水入侵)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其他渠道倒流进内流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范围变化图。
指出珠江三角洲咸潮易发的季节及近年来该区域咸潮入侵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变化趋势:不断加剧(或向河流上游扩展)。
原因:冬季(冬春季)降水量少,径流量较少,咸潮多发。
人口增加,城市化率提高,珠江三角洲河口地区供水规模扩大;河道挖沙、航道疏浚等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来水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在逐年上升。
【解析】读图,根据现在咸潮上界与历史咸潮上界比较,珠江三角洲咸潮入侵的变化趋势是咸潮危害不断加剧,呈向河流上游扩展趋势。
咸潮易发的季节是冬季,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地冬春季降水量少,径流量较少,海水入侵,导致咸潮多发。
从人为因素看,该地人口增加,城市化率提高,珠江三角洲河口地区供水规模扩大。
河道挖沙、航道疏浚等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来水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在逐年上升。
所以咸潮危害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咸潮灾害已成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居民生活用水、城市工业生产及其发展、农业用水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比往年来的更早、持续时间增长、上溯影响范围趋大、强度趋于严重[1],给珠三角城市供水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严重危害了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国家防总被迫实践“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工程,实施骨干水库水量统一调度,以增加枯季河流径流量压咸补淡。
但由于调水距离上千公里,增调水量几亿立方米,这种远距离大规模调水面临着代价高、风险大、技术难度大等问题。
从水环境演变角度,珠江三角洲的咸潮灾害防治已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人类活动对河流水环境影响的科学认识问题。
因此, 开展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的主因探讨及基于主因的防治对策研究,将有助于提升科学认识,进而为珠三角咸潮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一、咸潮与咸潮灾害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指含氯度大于河水含氯度并随潮流涨落进退于河口区的潮水,它是高矿化度的海水因引潮力作用而倒灌进入河道与河水相混合的结果[2]。
河口地区咸潮上溯是入注海洋河流的河口最主要潮汐动力过程之一,是河口特有的自然现象,也是河口区的本质属性。
因此,咸潮的本质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当咸潮入侵的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造成供水危机,形成咸潮灾害[3]。
即咸潮从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自然现象转变为处于非平衡的灾害现象。
咸潮的严重程度,以每升水所含氯化物浓度来衡量,即为一升河水中氯化物(包括氯化钠)的毫克数量。
一般而言,咸潮灾害发生的指标衡量为河水咸度超过供水水源咸度上限250 mg/L。
二、珠江三角洲水文和咸潮演变概况
珠江三角洲河涌交错,水网相连,大小河道324条,河道总长约1600km,网河密度0.81~0.88km/km2,是世界上网河密度最大最复杂的三角洲之一。
珠江三角洲网河年均承泄西江、北江和东江径流量3004亿m3,谭江等其他河流的径流量256亿m3,其中流经广州地区的径流量约1141亿m3。
珠江口为弱潮河口,潮差较小,但由于河宽、水深较大,纳潮容积大。
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中含沙量最小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0.27kg/m3,全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约为8870万t。
在有潮汐作用的河口会形成“三界”,既潮区界、潮流界和咸水界。
潮波从河口向河流上游传播,引起水位变化的上界称为潮区界;引起水流向上游流动的涨潮流所能达到的上界称为潮流界;盐度大于0.3%的冲淡的海水侵入的上界称为咸水界。
“三界”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和潮汛的强弱而在一定范围内活动。
正常情况下,由于河流带来泥沙的不断淤积,珠江三角洲及河口都会向海淤长,“三界”也随之向海推移,但自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和地区城市化以来,这“三界”在枯季的活动范围都已经向陆“反向”迁移,咸潮活动范围比以前上推了约15~20 km (图2)[4]。
实测资料表明,与平水年相比,珠江三角洲含氯度为0.25‰的咸潮界大旱年时上移约13km,常年咸水界上溯约4km[2]。
因此,近年珠江三角洲咸潮入侵已从天然水文现象转变为人为影响下的咸潮灾害。
三、珠江三角洲咸潮影响因素
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主要受径流和潮流控制,两者为咸潮入侵的根本动力因子。
其它影响因素包括河口形状、河道水深、风力风向、海平面变化等。
1、潮流影响
潮汐是咸潮入侵的主要“动力源”。
天文潮潮汐动力影响最稳定且具有一定周期性,受太阳及月球引力影响,周期性表现在日周期及半月周期。
珠江三角洲为不规则半日潮,每日均有
两次潮涨潮落过程,在每月的朔、望两日,涨潮过程中潮水位将达最大值,咸潮上溯的影响也较大。
相应咸潮入侵的潮相变化也具有日周期及半月(朔望)周期的特点。
2、径流影响
径流量大小是影响咸潮的直接因素,进入河口区的上游水量越大,咸潮上溯距离越小,咸潮影响越小,如没有足够的上游淡水径流抑制冲淡,咸潮入侵的影响距离将越来越长,浓度越来越高。
径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特点,咸潮入侵相应也表现出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特征。
径流的季节变化取决于雨汛的迟早、上游来水量的大小和台风等因素。
一般来说,每年洪水期(4~10月),上游来量大,咸界被压下移;咸潮入侵一般出现在枯水期的10月至次年3月。
3、河口及河道地形影响
喇叭型河口形状非常利于咸潮上溯;珠江三角洲地区河道挖沙、航道疏浚导致河床下切、河道水深加深,增加了河网的纳潮容量,使得珠江河口及三角洲地区的潮汐通道更加畅通,有利于咸水上溯,加重了咸潮影响。
4、风力风向影响
风对咸潮影响较大,不同的风力和风向直接影响咸潮的推进速度,若风向与海潮的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其推进速度,加大其影响范围。
但风力风向在各地造成的效果是极不相同的。
5、海平面上升影响
海平面上升引起河口水位相对下降,有利于咸潮上溯。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根据验潮站仪测数据计算得出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10~15cm/100a[5];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在逐渐显现。
四、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主因及其影响机制
咸潮灾害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非平衡现象,与自然平衡条件下的咸潮上溯不同。
目前国内研究中一般通过各种实测资料、数学模型如盐度数学模型[2]、径流—咸潮变化响应模式[6]等进行咸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量化分析,得出年内流量分配方式即径流量变化对咸界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地形和风况的变化等结论。
但是,由于水环境的多系统组合特性[5]以及数学模型的假设前提和简化等,采用数学方法对咸潮灾害进行主因分析可能存在偏差。
根据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以来珠江网河及其水文要素发生的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包括大规模采掘河沙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河床下切、河槽容积增大、床沙细化、河水位下降、网河水道和口门分流比值改变等问题,使得人工采沙对珠江三角洲网河系统的改变远远超过和涵盖了同期河流的缓慢变化的自然演变过程,从而破坏了河流水环境的自然平衡尤其是河口地区咸、淡水的动态平衡,可推断大规模采掘河沙导致的河流水环境非平衡改变是引发咸潮灾害的根本的和主要的原因。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珠江三角洲出现大规模采掘河床泥沙的现象。
过度采沙使得珠江三角洲河床演变从以淤积为主转变为以冲刷为主,其中最明显和直接的变化之一是珠江网河河床普遍下切和河槽容积扩大。
河床下切和河槽容积增大致使河流在与过去相同流量情况下出现水位下降,这种现象在咸潮易于发生的河流枯水时表现最明显。
对于这个地区,海平面则相对上升了0.56~2.30 m(假定海平面不变),从而河口与口外浅海区深槽加深,潮汐通道更加畅通,咸潮从挖通畅了的口门沿“虚怀以待”的水道侵进。
此外,大规模采掘河沙以及为航道升级的出海水道疏浚泥沙,还导致了河流输沙量的明显下降。
水体含沙量低于挟沙能力将引起河床冲刷,进一步加重河口地区河床的大幅下切,从而加剧河道内咸潮的影响[。
因此,人工挖沙导致的河床形态及水文特征等河流水环境的非平衡改变才是咸潮灾害发生的主因。
五、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防治对策
目前对咸潮灾害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咸潮实时监测和预警机制、采取上游水库调水压咸措施、咸潮间隙“偷淡”抽水和蓄水、适当提高水厂取水的咸度标准等工程措施。
从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的主因出发,其不是调水压咸等短期工程措施所能完全解决的;要从根本上消除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关键在于尽可能恢复其河流水环境的自然调整与动态平衡,使自然平衡成为主导演变因素,控制过度的人为干预如大规模采沙活动,使河床由现在的普遍侵蚀转变为普遍淤积,恢复河口地区稳定的淤沙、输沙功能,才能阻止河床继续下切的趋势,才能阻止咸潮继续向上游发展的的趋势。
具体可采取以下长期防治对策:
1、加强全流域综合治理及河道采沙管理
全流域综合治理包括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和中下游的采沙管理。
增加流域中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保持植被良好,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从而增大枯水期上游来水量;加强中下游河道采沙管理,通过河道和海滩非法挖沙的立法建设、建立严格的采沙许可证制度等,保证合理比降, 阻止河床非自然平衡下切,增大咸潮上溯的阻力,减小咸潮入侵影响。
2、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从长远来看,解决咸潮对珠三角的影响,必须立足于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内用水量急剧上升,并由此带来排污量增加,水污染加重;再加上城市供水工程分散,水源地布局不合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势必加剧珠江上游径流的用水压力,从而加大了咸潮上溯的纵深和广度,因而必须进行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开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供水规划建设、调整城市供水布局等,保证各行各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建设节水型社会
珠三角水资源总量短缺,靠水库调水压咸等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是简单地用行政的办法去节水,而是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生活活动对河流水资源的过度获取和低效利用,从根本上减缓咸潮灾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