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热点-改革问题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改革开放
专题四、改革开放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改革开放专题综述: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
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古今中国重大改革】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土地改革 4.改革开放【世界重大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一)、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主义改革——洋务运动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②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④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陆续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⑤性质: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主义改革⑥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怎样的影响?最终结果如何?试分析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1)影响: 中国的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中考历史专题三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一、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1、商鞅变法(1)背景:生产工具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相继掀起变法运动。
(2)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5)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5世纪末。
(3)内容: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实行汉制。
(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3、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2)时间:1898年。
(3)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政策: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4)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的大发展。
②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2)对外开放过程:1980年,建立、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以后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历史中考知识点热点归纳
历史中考知识点热点归纳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的学科,它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和热点问题。
以下是对历史中考知识点热点的归纳: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重点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起源、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
2. 封建社会的特点: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和衰落,以及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3. 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唐朝的盛世、宋朝的科技与文化发展、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朝的海禁政策等。
4. 重要历史人物:如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康熙帝等,他们的思想、政策和行为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5. 科技与文化成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以及诗词、绘画、书法等文化成就。
6. 民族关系与边疆政策:分析不同朝代对待边疆民族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7. 中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郑和下西洋等事件,以及它们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8. 近现代历史变革: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9. 思想文化运动: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它们在推动中国社会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10. 近现代重要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他们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活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11. 国际关系与外交:分析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12. 历史学习方法: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包括如何通过史料分析、历史思维等方法来深入理解历史。
结束语:历史是一门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对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和热点问题的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指导。
希望以上的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考历史时事热点
中考历史时事热点1. 二战历史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二战的原因、参战国家、重要战役以及战争结束后的影响。
例如,学生可以了解到纳粹德国的侵略行动、太平洋战争、盟军登陆诺曼底等重要历史事件。
2. 冷战时期冷战是二战后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分为苏联和美国两个阵营的对峙状态。
学生需要了解冷战的原因、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核武器竞赛以及冷战结束后的影响。
例如,学生可以了解到古巴危机、柏林墙的建立和倒塌等重要历史事件。
3. 当代中国学生需要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时事热点。
例如,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三峡工程的建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要事件。
同时,学生还应关注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以及国际合作等内容。
4. 国际合作与全球问题学生需要了解国际合作与全球问题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历史事件。
例如,学生可以了解到联合国的成立与发展、国际人权问题、环境污染以及全球贫困等重要的国际合作和全球问题。
5. 历史事件的影响学生需要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他们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例如,学生可以分析二战对国际秩序的重塑、冷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等。
中考历史时事热点是一个广阔而重要的知识领域,学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和综合分析来提高对历史时事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通过研究和讨论这些重要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的变化和趋势。
> 注:这份文档为简洁概述中考历史时事热点的内容,具体知识点和详细讨论需要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解。
九年级历史中考热点问题
九年级历史中考热点问题中国历史部分一、关于台湾1.三国时期:三国时期被称为夷洲。
2.元朝时被称为琉球,设立澎湖巡检司。
3.明末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郑成功收回。
4.清朝康熙时期收复后设立台湾府。
5.《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开罗宣言》台湾被确认为中国领土,1945年抗战结束后被中国国民政府收回。
6.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张。
二、关于西藏1.唐朝时期被称为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与吐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合同为一家。
2.元朝时设立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3.清朝时,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三、中国近代史上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1.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代表人物:(奕 、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他们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汉阳铁厂等近代企业。
北洋舰队是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开端,它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时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为中国的近代企业奠定了基础2.戊戌变法:1895公车上书是变法的序幕;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1898年6月到9月,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变法,百日后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谭嗣同等人为变法牺牲,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变法期间创立了“京师大学堂”,现称北京大学。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3.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4.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旗帜(口号)--民主、科学;意义—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的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课件
第1页
专题六┃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热点链接
热点 年6月5日,财政部公布消息称,为适应农村改革内外 部环境和条件深刻改变需要,深入深化农村改革和深入推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部研究制订《开展农村综合性 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
【解读】 改革是发展强大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只有不停 改革,才能推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所以要不停深入改革 。本专题就来梳理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热点链接
知识网络
关键点整
拓展提升
第9页
专题六┃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4)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至1964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计 划经济体制造成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 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情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 体制存在弊端。 (5)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以匈牙利为代表东欧国家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发国 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 (6)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经济改革受阻情况下推行多党制、多 元化改革,最终造成苏联解体。
热点链接
知识网络
关键点整
拓展提升
第12页
专题六┃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3 从古今中外重大历史改革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认识)? (1)改革是推进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不竭动力。(2)改革要顺 应历史时尚,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 (3)改革要善于学习、吸收他国先进科技与文化。 (4)要勇于改革、锐意进取、不畏艰险;等等。
热点链接
知识网络
关键点整
拓展提升
第13页
热点链接
知识网络
关键点整
拓展提升
第10页
专题六┃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4)除旧布新,改革创新,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除旧布新 改革创新——中外历史上的重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 日本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性质改革: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考点1:封建地主阶级改革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得到封,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李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考点2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利益,维护沙皇专制统治,但客观上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明开化,即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方针,建(1)地主阶级改革。
这一知识点,在最近两年的中考中都以材料分析题考查了洋务运动,这一内容在未来中考中还应持续关注。
其他的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及大化改新已经多年没有考查,值得关注,命题者会以选择题或者组合列举题的形式考查这些内容。
(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这一知识点在历年中考中都有内容考查,命题者主要以选择题、辨析改错以及材料分析题、分析探究等题型考查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以及影响。
(3)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这一内容在中考中主要是以选择题、列举题、以及材料解析题等考查列宁探索社会主义的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等考点,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已经多年未考查,在未来的中考中,值得关注。
(1)要点法。
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要注意从背景、时间、领导者、主要措施、影响、评价、启示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以加强对改革的掌握。
(2)比较法。
复习改革类专题要注意加强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不同时期改革的比较,归纳其异同,加强对不同改革的理解,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3)归纳总结法。
复习本专题内容,要善于归纳总结。
哪些改革成功了,哪些改革失败了。
哪些共同因素促成了改革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改革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等。
例: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 ①顺应历史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专题01 中外改革(课件)-2023年中考历史易考内容专题归纳课件
01
02
目录
CONTENTS
03
04
0
01
中国的改革
01
一、商鞅变法 1、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实行了变法。其中以秦国的商__鞅__变___法__ 效果 最为显著。 2、公元前356年, _秦__孝___公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 确立___县__制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 _井__田__制___,允许土地 自由买卖;鼓励 __耕__织_____;统一 _度__量__衡____;奖励 _军___功__。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D.加强了社会经济控制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
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C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苏俄政府开始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A)
A.新经济政策
B.两个五年计划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5、“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
迎,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材料主要论述
了新经济政策( D)
A.实施的原因 B.实施的措施 C.实施的过程 D.实施的意义
经济特区的设立,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 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 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9、_1__9_9__0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一、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一)地主阶级的改革1.商鞅变法:“治世不道,便国不法古。
”(1)支持者: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①经济方面(富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度量衡。
②军事方面(强兵):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土地。
③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打击旧贵族,受到阻力最大):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5)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统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2)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鲜卑贵族统治,顺应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
(3)内容:494年他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4)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由于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最终失败。
在近代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三)新中国的改革1.我国农村经济改革。
历程:①战国商鞅变法以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②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1953~ 1956年三大改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
→④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大搞“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中考社会学科时政专题复习之“改革”教案
3、小组合作探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作用。
2、强国之路;活力源泉;社会发展动力
3、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活力源泉)
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强国之路)
扭转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发展动力)。
知
识
体
系
从唐诗宋词看历史发展多样性
(一)导入——两会的热词
(二)盘点——历史上改革
(三)透析——改革的原因
(四)归纳——改革的作用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
时事导入
猜“两会”热词
1、引出今年两会的热点。“改革”。
2、“改革”的含义。
以时事热点引入,总述本课的主题——改革。
盘点——历史上
学
目
标
1、梳理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改革的原因,理解改革对人民、国家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2、把握改革中的共性规律,结合当今时事,以古鉴今,理解今天仍然坚持深化改革的原因和积极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教互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盘点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原因,理解作用。
难点
当今深化改革的原因和作用。
1、通过复习旧知,把握知识之间的共性联系,并以共性规律来理解当今改革的作用。
2、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古为今用的能力。
练习巩固
练习巩固:独立完成材料文图答题。
对照答案,学生评分。
培养审题和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
改弦易辙革故鼎新
——中考时政专题复习之“改革”
课题
九年级改革开放知识点
九年级改革开放知识点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于1978年开始,并持续至今。
这一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九年级历史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和了解改革开放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科技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介绍这些知识点。
1. 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的核心目标是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如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个体经济等。
这些改革政策使农村经济得以活跃,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
同时,改革还引入了外资和外国技术,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中国已经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农业国家转变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措施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系统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一方面,通过提高教育投入和改进课程设置,中国着力改善了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例如,启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此外,改革开放还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教育机会。
3. 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和支持措施,如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设科研基地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中国在高铁、5G通信、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此外,改革开放还为中国与国际科技界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使中国科学家能够更好地参与全球科技合作。
4. 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传承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社会文化实现了多样性的发展。
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开始注重艺术、音乐、电影等文化产品的享受。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大化改新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大化改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的大化改新也是这一趋势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为什么需要大化改新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大化改新的背后是对教育体系的一种反思和改革。
现行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记忆和应试,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深入。
因此,有必要对九年级历史知识点进行大化改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二、改新的内容与方法改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1. 知识点的调整在九年级历史知识点的大化改新中,不再单一强调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忆,而是更加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例如,在学习晚清时期的历史时,除了熟悉清朝的兴衰,还要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先进思想的兴起,以及这些因素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这样的改动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并能做出相应的解释。
2. 教学方法的改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改进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在传统的历史课上,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缺乏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因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应该得到应用。
例如,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互动感受历史,并发展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改新的意义和挑战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大化改新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更有创造力和理解力的公民。
通过全面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的影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此外,改新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然而,实施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大化改新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的素质和教育资源问题是实施改新的关键。
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其次,改新需要时间和金钱投入,需要不少资源和培训支持。
这对于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来说可能是一个困难。
历史改革题答题和常见设问
历史改革题答题和常见设问改革题答题模板和常见设问1.改革的含义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改革的种类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币制改革、税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军事改革、教育改革、少数民族改革、社会习俗改革等3.各种改革的作用(1) 政治改革① 完善民主政治,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② 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③ 缓和社会矛盾(2) 经济改革①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②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③ 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3) 军事改革① 提高军队作战能力② 增强国家实力(4) 教育改革① 促进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② 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公民意识③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5) 少数民族改革①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② 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③ 促进少数民族汉化和封建化④ 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6) 社会习俗改革① 营造改革的社会环境②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4.改革失败的原因(1) 急于求成,不讲究策略(2) 打击面广,增加了改革的阻力(3) 用人失当(4) 没有结合国情5.改革的评价(1) 改革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2) 改革就有局限,保留残余(3) 改革的方式都是自上而下(4) 积极的影响6.改革的启示(1) 改革要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2) 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不可能一帆风顺(3) 改革中要坚定意志(4) 改革要讲究策略,不能急于求成7.改革题常见的设问类型(1) “概括改革出现的背景”题① 时代大背景:时代特征② 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③ 个人积极推动或政府重视④ 材料中提到的具体问题概括⑤ 吸取了经验和教训(2) “概括改革出现的原因”题① 材料中提到的具体问题概括② 个人积极推动或政府重视③ 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④ 目的:为了什么⑤ 吸取了经验和教训(3) “概括改革的特征或概括改革措施的特征”题:逐句概括,分清时间、范围、主体、性质、内容、方式、变化、影响等① 时间:起源早或起步晚② 范围:覆盖面广、领域广、涉及的地方多③ 主体:政府主导或民间组织④ 性质:某某阶级的什么运动⑤ 内容1) 政府重视,设立专门机构2) 立法规范3) 健全制度4) 内容丰富5) 体系化、制度化6) 灵活性7) 将--与--相结合8) 具体的内容(措施)⑥ 方式1) 自上而下2) 自下而上3) 形式多样⑦ 变化1) 由--到--2) 逐渐完善3) 不断发展⑧ 影响:影响深远(4) “概括改革的措施或改革的内容”题逐句概括,分点答清(5) “概括说明改革的影响”题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思考,如果是设问“作用或意义”的题目,则全部都是答积极影响的。
2020中考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命题点一 封建性质的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命题点二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命题点三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热点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2019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
一、共性类1.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有哪些相同点?(1)都是在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2)都对政策进行了一定调整。
(3)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
(4)都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加速了历史的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等。
二、因素类2.说说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改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根本因素);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的对比;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是否维护人民的利益。
三、认识(启示)类3.谈谈你对当前中国所进行的改革的认识。
(1)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2)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3)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4)改革要符合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5)要转变落后观念、落后制度(布新也要除旧),学习优秀文明成果。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历史上的中外改革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1)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兴利除弊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强国之路。
(2)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必将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3)改革必然涉及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会阻力重重,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4)改革同时也是“双刃剑”,改革总会有风险,改革不当会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政治危机,如前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改革等便是如此。
专题八 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
专题八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
一、重要改革
1、中国史:
①商鞅变法;②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忽必烈改制(改革);④洋务运动;⑤戊戌变法;⑥中国的土地改革;⑦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⑧改革开放
2、外国史:
①雅典伯里克利改革;②日本大化改新;③俄国农奴制改革;④日本明治维新;⑤美国罗斯福新政;⑥列宁新经济政策;⑦斯大林模式
二、改革归类(按性质划分)
1、奴隶主阶级性质改革:雅典伯里克利改革
2、地主阶级性质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改革);洋务运动;日本大化改新
3、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戊戌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
4、社会主义性质改革:中国的土地改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列宁新经济政策;苏联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认识(启示)
1、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改革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
4、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进取;
5、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
6、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历史论述题改革
历史论述题改革
历史论述题是一种在历史学科中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对某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时代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
改革这个词在历史论述题中可以指代不同的历史改革,例如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等。
下面是一个关于历史改革的论述题的改革过程:
1.引言:对所要讨论的历史改革进行背景介绍,包括时间背景、相关事件或问题的出现。
2.改革的动因:解释引发该改革的原因和动机,可以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分析问题的根源,阐述为何需要进行改革。
3.改革的目标:明确该改革的目标和愿景,例如实现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推动经济发展等。
解释改革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或达成哪些愿望。
4.改革策略与措施:分析改革者采取的具体策略和措施,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政策的实施、机构的改革、社会运动的发起等。
阐述改革的具体步骤和计划。
5.改革的影响和结果:评估改革的影响和结果,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化。
分析改革的积极成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挑战。
6.结论:对该历史改革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改革的意义、局限性以及对后续发展的影响。
可以提出进一步完善改革的建议或展望。
在回答历史改革的论述题时,需要运用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提供有力的论证和具体的例证。
同时,要注意论述的结构和逻辑性,清晰地表达观点和论证思路,使得论述更加有条理和可读性。
1/ 1。
中考热点问题知识点九年级
中考热点问题知识点九年级在九年级的学习生涯中,学生们面临着中考的重要关头。
中考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能力的重要标准,其中热点问题知识点更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针对九年级中考热点问题知识点展开探讨。
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也是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
九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政策和具体措施,并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倡导垃圾分类和减少塑料使用来保护环境,并通过限制工业排放和开展植树造林等活动来改善大气质量。
二、科技与创新科技与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中考中,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科技相关的知识和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互联网和生物技术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也是中考考察的知识点之一。
九年级学生应该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如素质教育、减负和公平教育等,并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四、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是中考中常见的考点,九年级学生需要对当前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例如,青少年沉迷网络和游戏、校园欺凌、草根创业等都是热点问题。
学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五、历史与文化中考中对历史和文化的考查也是九年级学生需要重视的热点知识点。
学生应该掌握我国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并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的重要性。
六、交通安全交通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之一,也是中考中重要的知识点。
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常识、交通规则和危险防范措施,并能够分析和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七、健康与生活方式健康与生活方式是九年级学生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
学生应该了解健康的重要性,了解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并能够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素养。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世界的重大改革
一、奴隶性质的改革伯里克利改革:(1)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2)内容: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全体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津贴制度;但是,妇女、奴隶_和外邦人都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3)实质: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4)影响: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走向顶峰,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2、中国与此性质相同的改革——管仲改革二、封建性质的改革1、大化改新:(1)时间人物: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2)背景:A、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结合6世纪前大和统治下的日本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说明);B、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前提);C、国际上中国隋唐的高度繁荣;D、派遣唐使到达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与文化;(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世袭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对比中国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这些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大王”与地方贵族的关系,使天皇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些改革措施把土地和农民控制在国家手上,有利于在经济上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国家通过租地和收取赋税的方式确立了封建性质的剥削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大王”与部民之间的关系,部民不再依附于地方贵族,而是与国家形成了契约关系);(4)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5)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6)启示:A、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B、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