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

合集下载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物理试题答案与解析 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 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m/s 100.38⨯=c 万有引力常量2211/kg m N 107.6⋅⨯=-G 普朗克常量s J 106.634⋅⨯=-h 电子的电量C 106.117-⨯=e 地球半径m 104.66⨯=R 电子的质量kg 101.931-⨯=e m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先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Z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3100,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 .124、259B .124、265C .112、265D .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1r ,后来变为2r ,12r r <。

2000年高考物理精彩试题全集

2000年高考物理精彩试题全集

2000高考物理试题集目录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合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2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苏、浙)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西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综合能力测试--37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492000春季招生考试物理(北京、安徽卷)--------5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合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虑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真空中光速 c=3.0×108m/s 万有引力常量 G=6.7×10-11N·m2/kg2普朗克常量 h=6.6×10-34J·s 电子的电量 e=1.6×10-19C地球半径 R=6.4×106m 电子的质量 m e=9.1×10-31kg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正确,全部选取对的得4分,选取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

(完整版)2000年高考上海物理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2000年高考上海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0年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物理试卷考生注意:1.全卷共8页,24题,在120分钟内完成。

2.第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真空中红光波长比紫光波长短。

(B )红光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小。

(C )红光和紫光相遇时能产生干涉现象(D )红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紫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也有电子向外发射。

2.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 )γ射线一般们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量强。

(D )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3.一小球用轻绳悬挂在某固定点,现将轻绳水平拉直,然后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考虑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

(A )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

(B )小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

(C )到达最低位置时小球线速度最大。

(D )到达最低位置时绳中的位力等于小球重力。

4.如图所示,两根平行放置的长直导线a 和b 载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a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1F ,当加入一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后,a 受到的磁场力大小变为2F ,则此时b 受到的磁场力大小变为(A )2F , (B )21F F -, (C )21F F + (D )212F F -5.行驶中的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光焰;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条形磁铁在下落过程中穿过闭合线圈,线圈中产生电流,上述不同现象中所包含的相同的物理过程是(A )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一、本卷共22题,其中1~2题,每题5分,共10分.3~22题,每题6分,共120分.在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正确的说法是()①β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②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③α粒子不同于氮原子核④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α粒子的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光子的能量为hν,动量的大小为.如果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γ衰变时只发出一个γ光子,则衰变后的原子核是()A.仍然静止B.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C.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D.可能向任何方向运动3.(★★★★)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 1,下列四个能级圈,正确代表氢原子能级的是()A.B.C.D.4.(★★★)一绝热隔板将一绝热长方塑料容器隔成两部分,两边分别充满气体,隔板可无摩擦移动,开始时,左边的温度为0℃,右边的温度为20℃,隔板处于静止状态,当左边的气体加热到20℃,右边的气体加热到40℃时,则达到平衡状态时隔板的最终位置()A.保持不动B.在初始位置右侧C.在初始位置左侧D.决定于加热过程5.(★★★★)图示的电路图中,C 2=2C 1,R 2=2R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 2的电量大于C 1的电量②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 1的电量大于C 2的电量③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 2的电量大于C 1的电量④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 1的电量大于C 2的电量.A.①B.④C.①③D.②④6.(★★★)如图,凸透镜L的焦距为f,在离透镜1.5f处垂直放置一平面镜M.现在焦点F处有一物体P,则在透镜另一侧()A.不成像B.距透镜2f处成等大、正立的实像C.距透镜2f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D.距透镜f处成等大、正立的虚像7.(★★)图中实线表示横波甲和横波乙在t时刻的波形图线,经过1秒后,甲的波峰A移到A′点,乙的波峰B移到B′点,如两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波甲的波长大于波乙的波长②波甲的速度小于波乙的速度③波甲的周期等于波乙的周期④波甲的频率小于波乙的频率.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8.(★★★)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 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且转弯处无能量损失)()A.大于v o B.等于v oC.小于v o D.取决于斜面的倾角二、本卷共9道题9.(★★★)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婷用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衰变方程是→+ .其中→+ 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1)在衰变前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和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动量守恒定律.10.(★★★)如图所示,厚度为h、宽度为d的导体板放在垂直于它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板时,在导体板的上侧面A和下侧面A′之间会产生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实验表明,当磁场不太强时,电势差U、电流I和B的关系为U=k ,式中的比例系数k称为霍尔系数.设电流I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流动形成的,电子的平均定向移动速度为v,电荷量为e,回答下列问题:(1)达到稳定状态时,导体板上侧面A的电势低于下侧面A′的电势(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电子所受的洛伦兹力的大小为 eBv ;(3)当导体板上下两侧之间的电势差为U时,电子所受静电力的大小为;(4)证明霍尔系数为k= ,其中n代表导体内单位体积中自由电子的个数.11.(★★)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倾角为30o,底边BC长为2L,处在水平位置,斜边AC是光滑绝缘的.在底边中点O处放置一正电荷Q.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负电的质点从斜面顶端A沿斜边滑下,滑到斜边上的垂足D时速度为V.将(1),(2)题正确选项前的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在质点的运动中不发生变化的是()①动能②电势能与重力势能之和③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④动能、电势能、重力势能三者之和A.①②B.②③C.④D.②(2)质点的运动是()A.匀加速运动B.匀减速运动C.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的运动D.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3)该质点滑到非常接近斜边底端C点时速率V C为多少?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 c为多少?12.(★★)电阻R 1,R 2,R 3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放在一个箱中,箱面上有三个接线柱A、B、C.请用多用电表和导线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在A、B、C的测量,确定各个电阻的阻值.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用所测的值表示电阻R 1,R 2,R 3.。

200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

200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3页,第II 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万有引力常量普朗克常量电子的电量地球半径电子的质量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a衰变后的产物是。

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

以、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表示卫星在这两上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A)(B)(C)(D)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在下板的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不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

物理_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_复习

物理_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_复习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一、本卷共22题,其中1~2题,每题5分,共10分.3~22题,每题6分,共120分.在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面正确的说法是()①β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②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③α粒子不同于氮原子核④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α粒子的强.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④2. 光子的能量为ℎν,动量的大小为ℎν.如果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γ衰变c时只发出一个γ光子,则衰变后的原子核是()A 仍然静止B 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C 沿着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D 可能向任何方向运动3. 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下列四个能级圈,正确代表氢原子能级的是()A B C D4. 一绝热隔板将一绝热长方塑料容器隔成两部分,两边分别充满气体,隔板可无摩擦移动,开始时,左边的温度为0∘C,右边的温度为20∘C,隔板处于静止状态,当左边的气体加热到20∘C,右边的气体加热到40∘C时,则达到平衡状态时隔板的最终位置()A 保持不动B 在初始位置右侧C 在初始位置左侧D 决定于加热过程5. 图示的电路图中,C2=2C1,R2=2R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2的电量大于C1的电量②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C1的电量大于C2的电量③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2的电量大于C1的电量④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C1的电量大于C2的电量.A ①B ④C ①③D ②④6. 如图,凸透镜L的焦距为f,在离透镜1.5f处垂直放置一平面镜M.现在焦点F处有一物体P,则在透镜另一侧()A 不成像B 距透镜2f处成等大、正立的实像C 距透镜2f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 距透镜f处成等大、正立的虚像7. 图中实线表示横波甲和横波乙在t时刻的波形图线,经过1秒后,甲的波峰A移到A′点,乙的波峰B移到B′点,如两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波甲的波长大于波乙的波长②波甲的速度小于波乙的速度③波甲的周期等于波乙的周期④波甲的频率小于波乙的频率.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①③8. 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且转弯处无能量损失)()A 大于v oB 等于v oC 小于v oD 取决于斜面的倾角二、本卷共9道题9.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婷用 6027 C0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6027 C0的衰变方程是 6027 C0→ A Z Ni+ 0−1 e+v e¯.其中 6027 C0→ AZ Ni+ 0−1 e+v e¯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1)在衰变前 6027 C0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和 0−1 e的运动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 0−1 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________守恒定律.10. 如图所示,厚度为ℎ、宽为d的导体板放在垂直于它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板时,在导体板的上侧面A和下侧面A′之间会产生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实验表明,当磁场不太强时电势差U、电流I和B的关系为U=k IBd,式中的比例系数k称为霍尔系数.霍尔效应可解释如下:外部磁场的洛仑兹力使运动的电子聚集在导体板的—侧,在导体板的另一侧出现多余的正电荷,从而形成横向电场,横向电场对电子施加与洛仑兹力方向相反的静电力,当静电力与洛仑兹力达到平衡时,导体板上下两侧面之间就会形成稳定的电势差.设电流I是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子的平均定向移动速度为v,电荷量为e,回答下列问题:(1)达到稳定的状态时,导体板上侧面A的电势________下侧面A′的电势(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电子所受的洛仑兹力的大小为________.(3)当导体板上下两侧面之间的电势差为U时,电子所受静电力的大小为________.(4)由静电力和洛仑兹力平衡的条件,证明霍尔系数k=1,其中n代表导体板单位体积ne中电子的个数.11. 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倾角为30∘,底边BC长为2L,处在水平位置,斜边AC是光滑绝缘的.在底边中点O处放置一正电荷Q.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负电的质点从斜面顶端A沿斜边滑下,滑到斜边上的垂足D时速度为V.将(1),(2)题正确选项前的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在质点的运动中不发生变化的是()①动能②电势能与重力势能之和③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④动能、电势能、重力势能三者之和A.①②B.②③C.④D.②(2)质点的运动是()A.匀加速运动B.匀减速运动C.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的运动D.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3)该质点滑到非常接近斜边底端C点时速率V C为多少?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 c为多少?12. 电阻R1,R2,R3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放在一个箱中,箱面上有三个接线柱A、B、C.请用多用电表和导线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在A、B、C的测量,确定各个电阻的阻值.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用所测的值表示电阻R1,R2,R3.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吉林、江苏、安徽)答案1. C2. C3. C4. B5. A6. C7. D8. B9. 动量10. (1)低于(2)evB(3)e U ℎ(4)电子受到横向静电力与洛仑兹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有e U ℎ=evB ,可得U =ℎvB . 通过导体的电流微观表达式为I =nevdℎ.由题目给出的霍尔效应公式U =k IB d ,有ℎvB =k nevdℎB d 得k =1ne . 11. (1)C ;(2)D ;(3)该质点滑到非常接近斜边底端C 点时速率v C =√v 2+√3gL ,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 C =12g −√3kQq 2mL 2. 12. R 1=2xyz xy+yz−xz ,R 2=2xyz xz+yz−xy ,R 3=2xyz xy+xz−yz .。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0高考物理试题大全目录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合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2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苏、浙)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8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西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综合能力测试--37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49 2000春季招生考试物理(北京、安徽卷)--------5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合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虑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真空中光速 c=3.0×108m/s 万有引力常量 G=6.7×10-11N·m2/kg2普朗克常量 h=6.6×10-34J·s 电子的电量 e=1.6×10-19C地球半径 R=6.4×106m 电子的质量 m e=9.1×10-31kg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正确,全部选取对的得4分,选取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00年全国】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

物理_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_复习

物理_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_复习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最近几年,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原子结合成超重原子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核24X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100253Fm.由此可以判断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 124、259B 124、265C 112、265D 112、2772.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 某绕地运行的航天探测器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探测器的运动可近似看作是圆周运动.某次测量探测器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r2<r1.以E K1、E K2表示探测器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T1、T2表示探测器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A E K2<E K1,T2<T1B E K2<E K1,T2>T1C E K2>E K1,T2<T1DE K2>E K1,T2>T14. 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 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 C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 D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 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A E甲不变,E乙减小 B E甲增大,E乙不变 C E甲增大,E乙减小 D E甲不变,E乙不变6. 图中为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则()A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B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 极发出C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D 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7. 一列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 =1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 )A 波长一定是4cmB 周期一定是4sC 振幅一定是2cmD 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8. A 与B 是两束平行的单色光,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 A 、r B ,若r A >r B ;则( )A 在空气中A 的波长大于B 的波长 B 在水中A 的传播速度大于B 的传播速度C A 的频率大于B 的频率D 在水中A 的波长小于B 的波长9. 如图为一电路板的示意图,a 、b 、c 、d 为接线柱,a 、d 与220V 的交流电源连接,ab 间、bc 间、cd 间分别连接一个电阻.现发现电路中没有电流,为检查电路故障,用一交流电压表分别测得b 、d 两点间以及a 、c 两点间的电压均为220V ,由此可知( )A ab 间电路通,cd 间电路不通B ab 间电路不通,bc 间电路通C ab 间电路通,bc 间电路不通 D bc 间电路不通,cd 间电路通10. 如图为一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P 1、P 2、P 3、P 4是四个喷气发动机,P 1、P 3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 轴平行,P 2、P 4的连线与y 轴平行.每台发动机开动时,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转动.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率v 0向正x 方向平动.要使探测器改为向正x 偏负y60∘的方向以原来的速率v 0平动,则可( )A 先开动P 1适当时间,再开动P 4适当时间B 先开动P 3适当时间,再开动P 2适当时间C 先开动P 4适当时间,再开动P 3适当时间D 先开动P 3适当时间,再开动P 4适当时间二.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答案填中横线上.11. 裂变反应是目前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 23592 U 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 23592 U 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反应方程下方的数字是有关原子的静止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 为单位).已知1u 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02MeV ,此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________MeV .12. 空间存在以ab 、cd 为边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区域宽为l 1.现有一矩框处在图中纸面内,它的短边与ab 重合,长度为l 2,长边的长度为211,如图所示,某时刻线框以初速v沿与ab垂直的方向进入磁场区域,同时某人对线框施以作用力,使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物理试卷物理部分(广东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物理试卷物理部分(广东卷

e
U
2 3

m 2U 2 B 2d 2
评分标准:本题 13 分。
第(1)问 5 分,其中灯丝电压和加速电压共占 2 分,有错不给分(E1 正负极接反不扣
分);偏转电压占 3 分,有错不给分。
第(2)问 8 分,其中①式 2 分,②式 4 分,③式 2 分。
6.7×10-11N.m2/kg2
普朗克常量 h=6.6×10-34J.s
电子的电量 e=1.6×10-19C
地球半径 R=6.4×106m
电子的质量 me=9.1×10-31kg
一.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
选错或不答的 0 分。
3.Sl 和 S2 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 hl 和 k2 的两根弹簧,k1 >k2;a 和 b 表示质量分别为 ma 和 mb
的两个小物块,ma>mb.将弹簧与物块按图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
最 大,则应使
D
(A)S1 在上,a 在上 (B)S1 在上,b 在上 (C)S2 在上,a 在上 (D)S2 在上,b 在上 5.如图,一气缸竖直倒放,气缸内有一质量不可忽略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在气 缸
部分水平铺于水面,这部分水的质量为 m ,其势能的改变量为
E水
mgH-mg(H-
3 4
a)=mga

大块势能的改变量为:
E水
=2mg(H-
a 2
)-mgH=-
1 2
mga

根据功能原理,力 F 所做的功:
W
E水

2000年高考物理(上海卷)部分试题

2000年高考物理(上海卷)部分试题

2000年高考物理(上海卷)部分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流的方向是电子的流动方向B. 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流动方向C. 电流的方向是负电荷的流动方向D. 电流的方向是电磁波的传播方向2. 一根导线的电阻为R,通过该导线的电流为I,则导线两端的电压为:A. U = R/IB. U = I/RC. U = I + RD. U = I - R3. 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5秒,它的位移是多少?A. 50 mB. 10 mC. 5 mD. 50 m/s4.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标量?A. 速度B. 加速度C. 力D. 质量5. 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以10 m/s的速度向前运动,经过5秒后速度变为20 m/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2 m/s²B. 4 m/s²C. 6 m/s²D. 8 m/s²二、填空题1. 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向上抛出,经过2秒后它的速度变为0 m/s,则物体的初速度为______。

2. 一个物体以5 m/s的速度向下抛出,经过3秒后它的速度变为10 m/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3. 一个物体以20 m/s的速度向右运动,经过10秒后它的位移为______。

三、解答题1. 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向上抛出,经过2秒后它的速度变为0 m/s。

求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2. 一个物体以5 m/s的速度向下抛出,经过3秒后它的速度变为10 m/s。

求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位移。

3. 一个物体以20 m/s的速度向右运动,经过10秒后它的位移为40 m。

求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四、实验题1. 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物体、光滑水平面。

实验步骤: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挂上不同质量的物体,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图,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物理全集(7套)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物理全集(7套)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全集(7套)目录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全国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2)2000年上海市高考试题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5)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物理试卷(广东卷)及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28)200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山西卷)物理部分及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31)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物理部分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34)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物理(北京、安徽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37)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天津、江西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45)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全国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3页,第II 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万有引力常量普朗克常量电子的电量地球半径电子的质量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a衰变后的产物是。

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B)124,265(C)112,265(D)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96-05高考物理题集

96-05高考物理题集

热学(05-06高考)第1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第2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卷))第3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卷))第4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天津、江西卷))第5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天津、江西卷))第6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广东卷))第7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吉林、江苏、浙江卷))第8题(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西卷))第9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第10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卷))第11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江苏等13省卷))第12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综合能力测试(上海卷·理科使用))第13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第14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广东广西卷))第15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广东广西卷))第16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广东、广西卷))第17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广东、广西卷))第18题(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综合能力测试(江苏河南卷))第19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第20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第21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广东卷·新课程卷))第22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广东卷·新课程卷))第23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新课程卷))第24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旧课程卷))第25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旧课程卷))第26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第27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广东卷))第28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广东卷))第29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广东卷))第30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第31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第32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Ⅲ))第33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旧课程卷))第34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第35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Ⅳ))第36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旧课程卷))第37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第38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旧课程卷))第39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旧课程卷))第40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上海卷))第41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42题(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卷))第43题(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第44题(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卷))第45题(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第46题(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第47题(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卷))第48题(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第49题(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卷))第50题(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1.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摩尔体积为V ,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 和Vo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05江苏) (A)0V V N A = (B)m V N A ρ= (C) mM N A = (D)0V M N A ρ= 2.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05江苏)(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3.分别以p .V .T 表示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初始状态表示为(p 0.V 0.T 0).若分别经历如下两种变化过程:(05江苏)①从(p 0.V 0.T 0)变为(p 1.V 1.T 1)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T 1=T 0);②从(p 0.V 0.T 0)变为(p 2.V 2.T 2)的过程中,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在上述两种变化过程中,如果V 1=V 2>V 0,则(A) p 1 >p 2,T 1> T 2 (B) p 1 >p 2,T 1< T 2 (C) p 1 <p 2,T 1< T 2 (D) p 1 <p 2,T 1> T 24.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 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 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

2000—2017年高考上海卷物理试题共18套(含答案)

2000—2017年高考上海卷物理试题共18套(含答案)

2000—2017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共14套)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2)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14)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26)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35)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4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5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67)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79)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91)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104)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11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124)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140)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159)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174)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187)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195)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卷 (208)2000年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物理试卷考生注意:1.全卷共8页,24题,在120分钟内完成。

2.第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天津、江西)【含答案;word版;可再编辑】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天津、江西)【含答案;word版;可再编辑】

200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天津、江西)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最近几年,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原子结合成超重原子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核24X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100253Fm.由此可以判断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B.124、265C.112、265D.112、2772.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 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路面造得外高内低,即当车向右拐弯时,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要高一些,路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设拐弯路段是半径为R的水平圆弧,要使车速为v时,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即垂直于前进方向)摩擦力等于零,θ应等于()A.arcsin v 2Rg B.arctan v2RgC.12arcsin 2v2RgD.arccot v2Rg4. 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 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A.E甲不变,E乙减小 B.E甲增大,E乙不变C.E甲增大,E乙减小 D.E甲不变,E乙不变6. 图中为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则()A.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B.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极发出C.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D.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7. 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1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A.波长一定是4cmB.周期一定是4sC.振幅一定是2cmD.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8. A与B是两束平行的单色光,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 A、r B,若r A>r B;则()A.在空气中A的波长大于B的波长B.在水中A的传播速度大于B的传播速度C.A的频率大于B的频率D.在水中A的波长小于B的波长1 / 7。

2000山东高考物理真题

2000山东高考物理真题

2000山东高考物理真题2000年山东高考物理真题2000年山东高考物理真题共有10道选择题和5道非选择题,下面将逐道进行解析。

选择题:1. (10分)电学基础电导率是描述某一种导体电阻小大的物理量。

“电阻率ρ”(单位Ω.m)可从电导率σ(单位m/Ω)中求得,二者的关系是:ρ = 1/σ。

因此,选择A。

2. (10分)力学此题为机械能守恒问题。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沿着斜面滚下的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求解时需注意对各项物理量做准确的转换,计算可得物体一开始的速度为8m/s,因此答案为C。

3. (10分)波动光学根据菲涅尔斑实验中央最亮的环即为一阶暗环这一知识点,可知此题答案为B。

4. (10分)光学此题主要考察物体在凹透镜焦点处成倒立、放大的实物像。

根据凹透镜成像规律,选项A中描述是正确的。

5. (10分)力学此题为简单的牛顿第二定律问题。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代入题干数据,解得物体的质量为2kg,因此选A。

6. (10分)磁学根据洛伦兹力公式F=qvBsinθ,其中θ为磁场与速度方向夹角,q为电荷量,v为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

代入已知量计算得答案为D。

7. (10分)力学此题为动能定理的应用,根据动能定理公式 K=1/2mv^2,代入相关数值计算即可得出答案为C。

8. (10分)原子物理这道题考查了空位缺失原子对固体的性质影响。

空位缺失原子会提高固体的导电率。

因此答案为D。

9. (10分)电学基础电场力F=Eq,其中E为电场强度,q为电荷。

根据题干中两点的电势差,可计算出电场强度为80N/C。

因此选择B。

10. (10分)波动光学利用双缝干涉公式可以计算出两缝间距,代入已知数值计算可得,答案为A。

非选择题:11. (15分)动能定理运用根据动能定理公式 K=1/2mv^2,代入相关数值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12. (15分)夫琅和费常数计算根据库仑定律F=1/(4πε) * (q1q2/r^2),代入相关数值计算可得答案。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0高考物理试题大全目录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合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2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苏、浙)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8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西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8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综合能力测试--37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49 2000春季招生考试物理(北京、安徽卷)--------5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合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虑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真空中光速 c=3.0×108m/s 万有引力常量 G=6.7×10-11N·m2/kg2普朗克常量 h=6.6×10-34J·s 电子的电量 e=1.6×10-19C地球半径 R=6.4×106m 电子的质量 m e=9.1×10-31kg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正确,全部选取对的得4分,选取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

2000年高考全国物理试题(含答案)汇总

2000年高考全国物理试题(含答案)汇总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第I 卷1至3页,第II 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s m c /1038⨯= 万有引力常量2211/1067.6kg m N G ⋅⨯=-普朗克常量s J h ⋅⨯=-34106.6电子的电量C e 19106.1-⨯=地球半径m R 6104.6⨯= 电子的质量kg m e 31101.9-⨯=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Z 经过6次a 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4100。

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 )124,259 (B )124,265 (C )112,265 (D )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1r ,后来变为2r ,12r r <。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天津、江西卷)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天津、江西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江西卷)物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 )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m/s 100.33⨯=c 万有引力常量2211/kg m N 107.6⋅⨯=-G普朗克常量s J 106.634⋅⨯=-h 电子的电量C 106.119-⨯=c地球半径m 104.66⨯=R 电子的质量kg 101.931-⨯=c m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Z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3100,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 )124、259 (B )124、265 (C )112、265 (D )112、277 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

(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3.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路面造得外高内低,即当车向右拐弯时,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要高一些,路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

2000年广东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2000年广东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2000年广东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 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 c=3.0×108m/s 万有引力常量 G=6.7×10-11N.m2/kg2 普朗克常量 h=6.6×10-34J.s 电子的电量 e=1.6×10-19C 地球半径 R=6.4×106m 电子的质量 me=9.1×10-31kg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越重元素的反应时,反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 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 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3.S l和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h l和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的两个小物块,m a>m b.将弹簧与物块按图示方式悬挂起来。

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A)S1在上,a在上(B)S1在上,b在上(C)S2在上,a在上(D)S2在上,b在上 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 (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 (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问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 (D)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 5.如图,一气缸竖直倒放,气缸内有一质量不可忽略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元摩擦,气体处于平衡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高考物理试题集目录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合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2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苏、浙)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西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综合能力测试--37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492000春季招生考试物理(北京、安徽卷)--------5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合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虑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真空中光速 c=3.0×108m/s 万有引力常量 G=6.7×10-11N·m2/kg2普朗克常量 h=6.6×10-34J·s 电子的电量 e=1.6×10-19C地球半径 R=6.4×106m 电子的质量 m e=9.1×10-31kg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正确,全部选取对的得4分,选取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

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 (B)124、265(C)112、265 (D)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r<r1以E k1、E k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T1、T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A)E k2<E k1,T2<T1(B)E k2<E k1,T2>T1(C)E k2>E k1,T2<T1(D)E k2>E k1,T2>T1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次板,电容将增大(D)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加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外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A)E甲不变,E乙减小(B)E甲增大,E乙不变(C)E甲增大,E乙减小(D)E甲不变,E乙不变6.因为X射线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

(A)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B)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极发出(C)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D)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7.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践所示,在t=1s时刻的波形如科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A)波长一定是4cm(B)周期一定是4s(C)振幅一定是2cm(D)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8.A与B是两束平行的单色光,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 A、r B若r A>rB,则(A)在空气中A的波长大于B的波长(B)在水中A的传播速度大于B的传播速度(C)A的频率大于B的频率(D)在水中A的波长小于B的波长9.图为一电路板的示意图,a、b、c、d为接线柱,a、d与220V的交流电源连接,ab间、bc间、cd间分别连接一个电阻。

现发现电路中没有电流,为检查电路故障,用一交流电压表分别测得bd、两点间以及a、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220V,由此可知。

(A)ab间电路通,cd间电路不通(B)ab间电路不通,bc间电路通(C)ab间电路通,bc间电路不通(D)bc间电路不通,cd间电路通10.图为一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P1、P2、P3、P4是四个喷气发动机,P1、P3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轴平行,P2、P4的连线与y轴平行,每台发动机开动时,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转动,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率v0向正x方向平动。

要使探测器改为向正x偏负y60°的方向以原来的速率v0平动,即可(A)先开动P1适当时间,再开动P4适当时间(B)先开动P3适当时间,再开动P2适当时间(C)开动P4适当时间(D)先开动P3适当时间,再开动P4适当时间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产党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裂变反应是目前核能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反应方程下方的数字中子及有关原子的静止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为单位)。

已知1u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02MeV,此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________MeV。

12.空间存在以ab、cd为边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区域宽l1,现有一矩形线框处在图中纸面内,它的短边与ab重合,长度为l2,如图所示,某时刻线框以初速v沿与ab垂直的方向进入磁场区域,同时某人对线框放以作用力,使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设该线框的电阻为R,从线框开始进入磁场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人对线框作用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_______。

13.假设在NaCl蒸气中存在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靠静电相互作用构成的单个氯化钠NaCl分子,若取Na+与Cl-相距无限远时其电势能为零,一个NaCl分子的电势能为-6.1eV,已知使一个中性钠原子Na最外层的电子脱离钠原子而形成钠离子Na+所需的能量(电离能)为5.1eV,使一个中性氯原子Cl结合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所放出的能量(亲和能)为3.8eV。

由此可算出,在将一个NaCl分子分解成彼此远离的中性钠原子Na和中性氯原子Cl的过程中,外界供给的总能量等于____________。

三、本题共3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图。

14.(6分)某同学用图书馆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1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 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___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15.(6分)如图,一光源位于金属圆筒内部抽线上A点,与筒B端的距离为d,d无法直接测量。

另有凸透镜、光屏、米尺及带支架的光具座,现用这些器材测量d。

如此,此将圆筒、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支架上,令圆筒轴线与透镜主光轴重合,屏与光源的距离足够远,使得移动透镜时,可在屏上两次出现光源的象。

将圆筒及光屏位置固定,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第一次成象的象距等于第二次成象的物距,然后进行以下的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可得d=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说明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16.(8分)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1)在虚线方框中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共和制小题,7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

17.(11分)一横截面积为S的气缸水平放置,固定不动,气缸壁是导热的,两个活塞A和B将气缸分隔为1、2两气室,达到平衡时节、2两气室外体积之比为3:2,如图所示,在室温不变的条件下,缓慢推动活塞A,使之向右移动一段距离d,求活塞B向右移动的距离,不计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

18.(12分)一小型发电机内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以恒定的角速度ω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转动,线圈匝数n=100。

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发电机内阻r=5.0Ω。

已知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m=nωΦm,Φm为穿过每匝线圈磁通量的最大值,求串联在外电路中的交流电流表(内阻不计)的读数。

19.(13分)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发出细光束的激光器装在小转台M上,到轨道的距离MN为d=10m,如图所示,转台匀速转动,使激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T=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