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作者:张延吉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5期
摘要:合理的、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基石,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确定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课程、人文社会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等等内容。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合理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关键,就是培养人才过程中的课程体系建设,只有构建合理的、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现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一、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的作用
1、是落实质量工程的依托
2007年国家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提出“质量工程”,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改变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就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2、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文件中,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提出了切实的要求,“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因此,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也是我们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3、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实施内容
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每一次的飞跃和进步都充满着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而其本质就是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创新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课程则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过程的统一,因而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课程的设置合理与否,
课程质量的高低,其实施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

课程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的“心脏”,同时,课程又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没有这个中介,一切教育目的、思想、观念、宗旨等都不可能得到落实。

因此,要实现创新教育目的,优化课程体系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应是首当其冲。

二、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两步:一是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二是确定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

在确定了总体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条件下,首先整合课程结构、进行课程重组。

在进行课程重组与整合过程中,注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交叉,一是减少理论课课时量;二是本着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其次,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两个教学体系:一是建立理论教学体系。

即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重组理论课程体系,撤销、增加、合并、调整部分课程,形成新的更加适合应用性人才培养需要的理论课程体系。

二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即形成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是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通过以上步骤确定了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课程体系即人才培养方案。

三、合理的课程体系的组成
笔者认为合理大学课程体系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使学生形成某种职业定向以及用较短时间胜任某一专业领域工作的保证。

专业赋予人们谋生的技能,是社会发展和人口发展都需要的生存与发展的手段。

2)人文、社会课程。

高等教育目标应是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需求出发,达到两点:一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

专业课程主要教会学生做事,而教学生做人的课程却常常被忽略了。

因此人文、社会课程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

3)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类课程。

现代社会知识急剧膨胀,而且日新月异。

当代大学生要及时地了解科学发展的新形势,就必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与工具。

因此计算机网络知识也应扩充到课程体系中来。

4)实践课程更应受到重视,光有理论,缺乏实践是很难取得更大突破的。

理论不付诸于实践,就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应大力加强实验实践课、第二课堂等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份量。

2、形成合理的、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
建立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对学校来说,就是建立一个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新型教学培养方案,通过培养方案来实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
标。

新型教学培养方案的模型为:由各专业依据自身专业特点撤销、增加、合并、调整部分课程,合理设置课程,采用平台+模块的形式。

即首先建立基础知识平台,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人文、社会必修课程两个模块,人文、社会必修课程模块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设置的课程主要有:思想政治类课程、体育、心理学、教育学、大学语文等;专业必修课程模块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设置的课程主要包括:各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其次,建立知识拓展平台,主要包括若干个学科专业方向模块,如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方向、社会体育方向等;如土木工程专业的道路桥梁方向和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等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有方向的选择学习,即所谓术业有专攻;第三,建立专业技能平台,主要包括基本的信息技术与工具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如生物技术专业设置的教法学、班主任学、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毕业论文等等课程,实现实践能力培养。

基础知识平台要保证其相对稳定性,其设置的课程模块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以保证培养人才的连续性、长期性,形成规模化,而知识拓展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可以动态更新,其设置的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求而逐渐进行动态更新,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时时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纪,只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构建合理的、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才能突破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论文网.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2008.2
[2] 何秋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科学的教学创新[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3] 岳晓东龚放. 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教育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