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课堂要点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学生能够:1. 认识数字7、8、9;2. 会念、会写数字7、8、9;3. 能说出7、8、9中的任意一个数比另外两个数大或小。

2.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念、写数字7、8、9;2. 了解7、8、9的大小关系。

3. 教学难点能说出7、8、9中的任意一个数比另外两个数大或小。

二、课堂教学1. 导入新知识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新知识,例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字?”“数字7、8、9长什么样?”“我们今天的课程是关于这三个数字的。

”2. 新知识展示通过数字卡片、数线等教具展示数字7、8、9的读音、书写、大小比较等内容,让学生感性认知。

3. 合作探究教师分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探究7、8、9的大小关系,并将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4. 拓展运用老师出示“比较两个数字大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运算练。

三、板书设计1. 数字7、8、9的书写;2. 数字7、8、9的大小比较。

四、课后作业1. 回家后找出自己环境中的数字7、8、9,写下来;2. 完成《进一步探究》的练。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们对数字7、8、9的认知更加清晰了,学生们也更加熟练地念写数字7、8、9,并能正确说出数字7、8、9中的任意一个数比另外两个数大或小。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使得思路更加开阔,想法更加丰富。

不足之处是某些孩子对数字大小的概念还没有完全掌握,需要下一步继续加强巩固和复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情节,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复述课文内容,感知课文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抓住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三、教学准备•备课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课件:相关课文图片和学生练习题。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师教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开场导入(10分钟)•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好处有哪些?2.热身活动(10分钟)•学生们交流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3.导入新课(15分钟)•师生一同阅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探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4.情感体验(15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表演相关情节,体验主人公的心情。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复述上节课文内容,确保学生对情节有深刻理解。

2.情感续写(15分钟)•学生们自由发挥,续写课文后续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输出。

3.情感表达(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续写故事,让班级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4.课文赏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深度理解人物心理。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阅读深层次理解的兴趣。

五、课后延伸1.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完成阅读心得记录。

2.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阅读的感悟和情感。

3.课外活动: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阅读的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情感渗透,引导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兴趣。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需要加强相关训练和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一、备课目的与内容概述1. 备课目的本次集体备课旨在为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备课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等。

2. 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阅读课文《荷花》、课文理解和赏析、学习生字词等。

二、集体备课流程1.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课文《荷花》。

•掌握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表述。

2. 教学内容分析(1)学习课文《荷花》•通过朗读、理解和赏析,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2)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生字词,拓展词汇量。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生字词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 教学过程安排(1)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好课文内容和教学材料。

•学生复习前几课内容,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老师首先进行课文导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老师辅导学生答疑解惑。

•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并展示讨论成果。

•生字词学习,老师进行逐个讲解,学生跟读,加深记忆。

(3)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文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1. 教学反思•本次备课中,师生互动不够紧密,需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引导,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需要多角度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2. 教学展望•在之后的教学中,将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集体备课与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为《课文朗读》、《课文认读》和《课文解读》三部分。

1. 课文朗读在本部分,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抑扬顿挫的处理。

2. 课文认读要求学生能够看懂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语意和情感。

老师可以适当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课文解读在这部分,老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体裁、人物、情节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语文园地三》第二课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分析和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细致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蓄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课文解读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的内容,思考其中的人物关系、事件起因等。

3. 老师点评•结合学生讨论的内容,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4. 课堂练习•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课文,然后进行课文理解和解读的小组练习,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

5. 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他们的课文解读成果,相互交流学习,互相启发。

6. 总结•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阅读,并用一段文字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之处,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加强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写作技巧的培养和练习。

词汇和语法的巩固和扩展。

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口语表达练习。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文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使用教学挂图和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和难点。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和解决问题。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进行写作练习,指导学生写作技巧。

第四步: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五步: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2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和视频材料,增加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练习机会。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小草》《小花》《小树》生词和短语:小草、小花、小树、阳光、土壤、水分、生长、茁壮、美丽、灿烂、绿叶、花朵、枝条句型: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

第三步:讲解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运用。

第四步:练习句型,让学生通过对话或短文的形式进行练习。

第五步: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2.2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交互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小草》《小花》《小树》生词和短语卡片句型练习册多媒体教学设备3.2 教学材料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和橡皮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课文朗读与理解第二课时:生词和短语学习与练习第三课时:句型练习与口语表达第四课时:小组合作活动与总结5.2 时间安排每课时40分钟,共计160分钟。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2 活动内容制作植物的成长过程手工艺品。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植物的生长环境。

6.3 活动步骤第一步:讲解活动要求和目的。

第二步:分发放手工艺品制作材料。

盐池县第三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第三单元)

盐池县第三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第三单元)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义。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4、毛主席借追悼会发表演讲,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抓住问题,深入理解
1、划分层次,理清脉络。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①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②死的意义: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③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④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盐池县第三小学教师单元备课
单元
第三单元
内容
追一个革民先辈的感人事迹
主备教师
周桂珍




1.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的故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但是,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交流和分享,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具(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计时器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的黑板、桌椅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学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单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乘加、乘减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乘加、乘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物,总结乘加、乘减的规律。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课件。

2.实物:准备相关实物,如玩具、水果等。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小猴子和熊猫分水果。

引导学生观察故事情境,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呈现(10分钟)展示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如小猴子摘了3个桃子,每个桃子分给2只小鸟,一共分给了几只小鸟?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用玩具或者水果进行实际的乘加、乘减操作。

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乘加、乘减的规律。

4. 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秦始皇统一六国2. 秦朝的建立和灭亡3. 楚汉争霸4. 汉朝的建立和发展5. 汉武帝的大一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汉武帝的大一统。

2. 教学难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汉武帝的大一统。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汉武帝的大一统。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

4. 案例分析:分析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历史上册。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八、教学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

九、教学计划1. 第1课时:秦始皇统一六国2. 第2课时: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汉武帝的大一统以上就是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执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核心词汇;2.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3.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内容本单元为“小动物和童谣”,主要内容包括:1.课文《小狗和小猫》;2.童谣《小猴子爬树》;3.课文《小骆驼旅行》;4.童谣《小兔子乖乖》。

核心词汇本单元核心词汇如下:1.狗、猫、骆驼、兔子、小动物;2.爬、树、旅行、玩;3.乖、不乖、好、坏。

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1.教师需注重拓展教学的领域,通过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生活实际和文学艺术等的结合,激发学生兴趣;2.教师需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文和童谣的内容;3.教师需让学生学会通过画画、朗诵等形式,表现小动物和童谣的形象和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1.学生的语感启蒙、语言认知能力初步建立,并且在“动词+名词”的语言构式上有初步体验;2.语文学科内容的连贯整体性,对于学生是否形成“整体感”尤为重要;3.语文学科的写作训练,需要适当地与生活、文学、传统文化等领域结合。

教学方法本单元教学方法如下:1.交流法:鼓励学生自由交流、思考、表达本单元内容;2.讨论法:围绕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开展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分析,引导学生合理讨论并提出问题;3.案例法:以生活实例为蓝本,教师与学生合作探究生活中的特殊语言用法;本单元还补充了一些创新教学法,如绕口令、表演、游戏等,用于丰富教学过程。

课内活动设计活动一:童谣朗诵时间:25分钟活动流程:1.教师先读《小猴子爬树》童谣,然后指导学生背诵;2.教师分主题让学生表演,他们可以自己编排表演内容,可以是朗诵、动作、手势等;3.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表演,鼓励好者奖励,提醒差者改进。

活动二:画画互动时间:25分钟活动流程:1.老师通过图画板等方式介绍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入场;2.先让学生在纸上自由画出小狗变成小猫的场景,找出新变化,分享画画过程,谈论自己的思路;3.再让学生画出故事的结束场景,自由表达,分享想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集体备课)
……他把这情形告诉了隔壁的老太太。老太太说:“一定是田螺姑娘来帮了你的忙。
生讲故事,师提出问题
2.同学们认真想一想,真会有田螺姑娘吗?这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生自由发言,师总结
现实中是不会有田螺姑娘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板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这个故事选自《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我希望大家有时间读一读这本书,这部书中有动人的情节、精彩的人物,还蕴含美好的情感。
民间故事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些:
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欧洲的《列那狐的故事》
非洲的《非洲民间故事》
三、拓展。
中外民间故事有很多,请同学们上网搜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记下来,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准备
课件
预习要求
1.了解中国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并能讲述故事内容。
2.理解民间故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3.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个人备课栏
旁注
一、激趣导入。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从前有座山……
同学们,你们听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的民间故事吗?你都听过哪些民间故事?把你位置
人教版五语上册册第三单元
课时
1——1
授课日期
总时数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并能讲述故事内容。
2.理解民间故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3.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或听别人讲述民间故事,体会蕴含在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读或听民间故事,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第一章: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春天”、“花朵”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内容概述:本课是一篇描写春天景象的散文,通过对春天的花朵、草地、小鸟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2 课文结构分析: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春天的花朵,第二部分描绘了春天的草地和小鸟,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生词:解释生词的意思,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朗读练习:让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美好。

(6)总结课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2 时间安排:本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内容:(1)学生对生词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朗读比赛:评估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词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
体备课
目标
本次备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本结构,能够通过观察插图和文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并能够初步感受情节带来的故事情感。

主要内容和教学策略
内容
内容1:故事情节的基本结构
本单元的故事思维导图中,将故事分为“开头”、“事件”、“”、“结尾”四部分。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解释每个部分的内容。

内容2:故事的基本情节
本单元的两个故事的情节都较为简单,可以通过观察插图和文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教学策略
策略1:图片提醒
教师在讲解故事情节时,可以通过图片来提醒学生记忆每个情节的内容。

策略2:分角色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故事中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讲解每个情节中角色的心理。

策略3:情境模拟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
1. 教师简单介绍本次课要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2. 教师讲解故事思维导图,介绍故事的基本结构。

3. 教师通过插图、文字等方式,讲解本单元两个故事的情节。

4. 教师通过策略1、策略2和策略3,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5. 教师巩固本课所学内容,作业布置。

作业
1. 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完成教师提供的练题。

2. 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对本单元所学故事情节的复述。

3. 扩展阅读本单元内容相关的故事,试着画出故事思维导图。

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内容主要涉及小蝌蚪在水里找妈妈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同时,本单元还涉及认字的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词语。

2. 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

3.掌握一些常用词语,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

4.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

2.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掌握一些常用词语。

4. 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1.课堂导入: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与生物相关的内容。

2.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跟随朗读,了解课文基本意思。

3.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部分。

第二课时1.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认读本课重点词语,并通过词语搭配和语言运用巩固学生的认读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部分。

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部分。

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与学生分享与生物相关的书籍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本课文,如人与自然、小动物的生命等方面。

3.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部分。

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小蝌蚪找妈妈》、《小狗过河》、《画蛇添足》等课文,并讲解相关生字词、词语搭配、语文基础知识等。

教学目标1.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了解小蝌蚪和小蝌蚪妈妈的形象;2.理解小狗孤独到无家可归的遭遇,学会同情心;3.理解画蛇添足的寓意,懂得珍惜与保持本色的重要性;4.掌握《小蝌蚪找妈妈》、《小狗过河》、《画蛇添足》等课文的内容、生字词及相关语文知识。

教学流程1.导入:呈现小蝌蚪、小狗、画蛇和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问句:“那些小动物长什么样?”、“你们见过画蛇的吗?”等,调动学生热情;2.新课教学:分别介绍《小蝌蚪找妈妈》、《小狗过河》、《画蛇添足》等课文的背景、作者及内容,并进行相关阐述;3.文本理解:老师逐句讲解文本内容,发问学生对难懂的词语的理解,及相关的解释分析;4.口语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结合文本,尤其是情节和寓意,进行语音语调的练习和朗读;5.互动探究:采用PBL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从自己的经验和常识出发,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6.总结与小结: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每个课文的核心、价值和相关语文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小蝌蚪找妈妈》中蝌蚪的成长历程;2.《小狗过河》中小狗的遭遇和感受;3.《画蛇添足》中寓意的理解。

教学难点1.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2.帮助学生理解深刻的寓意。

教学方法1.形象化;2.体验式学习;3.PBL(问题中心学习法)。

教具/教材1.《小蝌蚪找妈妈》、《小狗过河》、《画蛇添足》等初中语文课本;2.小动物的图片;3.听音练习录音。

教学评估1.讲解生字词语及搭配,检查听读能力及正确率;2.通过互动探究、PBL等方式,检测学生的理解深度及思考能力。

备注本节课所选取的课文既是我们民间文化的重要宝藏也是语文知识得以真正获得本身价值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将学生情感涵养与语文知识内化有机相融合,从而使学生导入一种高度综合的理解和评价能力,进而体验到语文神奇魅力的同时也自我意识形态得到了进一步建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数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数的认识

很荣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集体备课教案——数的认识。

我们要了解一下此单元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此单元,学生将会掌握以下技能:
1.认识并能正确书写从1到30的整数;
2.理解数字的含义和作用;
3.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比较和排序;
4.了解几何图形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要展开讲解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

首先是1到30的整数的认识。

通过数轴、数表、数字卡片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从1到30的数字顺序排列。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字感知能力。

其次是数字的含义和作用。

此部分教学内容需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比如在购物中收钱找零、在下雨天看气压表、在看有答案的纸条时找到正确的数字等等。

这些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实际应用。

第三部分,简单的数学比较和排序。

首先有数字大小之分。

通过对不同数字进行比较,可以教会学生大小关系的概念。

此外,对数字的排序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教会学生排序的规律,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何图形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教学部分中,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等,会被拿来与数字进行对应。

通过这个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量和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

总结一下,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集体备课教案——数的认识中,涉及到了1到30的整数的认识、数字的含义和作用、简单的数学比较和排序以及几何图形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等重要知识点。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为广大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讲述民间故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包含了多个经典的民间故事,如《牛郎织女》、《白蛇传》等。

这些故事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化特色,富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民间故事的了解和讲述方法还有一定的欠缺。

他们在课堂上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练习,提高讲述民间故事的能力。

此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需要加强,以便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

2.学会讲述民间故事的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讲述民间故事的方法。

2.难点:运用恰当的讲述方法,生动有趣地讲述民间故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讲述民间故事。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示范教学法:老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讲述示范。

六.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民间故事的相关资料,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准备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和分享。

3.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用具,如PPT、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为学生讲述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如《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讨论如何生动有趣地讲述这个故事。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讲述,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统编版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统编版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统编版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前言本次集体备课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学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本单元研究中,同学们将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历史上一些重要的知识和事件,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研究,学生应当能够:- 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古代典籍《诗经》的内容和意义;- 理解古代社会风俗和社会制度;- 增强历史文化素养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诗经》篇目,让同学们了解古代文化;- 帮助同学们理解古代社会风俗和社会制度。

2. 教学难点- 让同学们理解古代文化中的一些含义;- 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古代社会的特点和制度。

四、教学内容1. 诗经- 通过选读《诗经》中的部分篇目,让同学们了解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辅助同学们理解《诗经》的意义和作用。

2. 古代社会- 了解古代社会风俗和社会制度;- 介绍古代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文化生活。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取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手段;- 注重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增强历史文化素养;-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课件、互动答题和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等途径,综合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辅导和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探究能力。

七、总结本单元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提高本单元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增强历史文化素养和探究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能够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立杰单元教学计划第三单元《辨认反方向》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材的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着几个基本的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的概念。

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东、南、西、北等)依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

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位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是有联系的。

最初,应当根据儿童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方位的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上面是北方、右面是东方等等。

因此,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

然后,再让学生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2、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三年级儿童(8—9岁)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识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方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科书中设计了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集体备课课时计划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主备教师:张立杰二次备课教师:课题认识东南西北课型新授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的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授,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的观念。

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讲解法、分组法教具学具写有东、南、西、北的标牌各一张。

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创造情景,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

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4.全班学生分四组按如下形式站好。

(也可以给各组取组名)第二组第四组第一组第三组1.请一名学生站在正中间,面向东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一组?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一组?教学过2.为什么第一组有时在他的前面,有时在他的后面,有时在他的左面,有时在他的右面呢?3.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描述这四个组的位置与方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1)教师站在正中间,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

提问:你们每个小组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那一组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2)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如: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小时侯学过的辨认东、南、西、北的儿歌……。

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启发和帮助。

(3)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在各组明确自己的方向后,把标牌放在各组的面前。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1)请一名学生站在正中间,指一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面向东说一说,他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是哪一组?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说一说,他的东、南、程西、北面分别是哪一组?(2)刚才,我们面向不同的方向,用前、后、左、右描述了四个小组的位置。

现在,我们还是面向不同的方向,用东、南、西、北描述了四个小组的位置。

有什么不一样吗?(让学生体会到:无论面向哪个方向,东、南、西、北是确定的,前、后、左、右会不断发生变化)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教师站在正中间,带领学生做游戏下面的游戏:(1)东面的小组拍拍肩,南面的小组抬抬腿,西面的小组弯弯腰,北面的小组点点头。

(2)所有小组面向东,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所有小组面向南,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所有小组面向西,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所有小组面向北,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3)你们发现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有哪些有趣的关系?1.从东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东、南、西、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4)教师把东、南、西、北的标牌收起来,请学生站在正中间,并蒙住他的眼睛转三圈,然后告诉他面向的是哪一个方向,让他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其他同学当裁判。

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培养学生认识方向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的“说一说”和“练一练”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南、西、北?五、布置作业说一说,你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教后反思集体备课课时计划年级:三科目:数学主备教师:张立杰二次备课教师:课题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课型新授第2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辩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探究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再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就比较容易了。

进一步培养学生辩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内容分析教学重点能辩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体会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

教法学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具学具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导入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请9名学生面向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讲台前面。

A B CD E FG H I 3.(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1.初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1)分组讨论:你们认为A在E的什么方向?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可能有以下几种看法:1、A在E的北面,因为A 在“D—E—F”的北面。

2、A在E的西面,因为A 在“B—E—H”的西面。

3、A在E的西北面(或北西面),因为A既在“D—E—F”的北面,又在“B—E—H”的西面。

……(2)集体探讨:同学们认为哪一组的想法更合理些呢?……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确定哪一组的想法是正确的呢?(3)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提出借助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做最终裁判。

请E同学拿着指南针宣布最终结果,教师说明:我们通常说“西北”而不是“北西”。

(板书:西北)(4)开展猜一猜活动。

a.谁能猜猜G在E的什么教学过程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请E同学手拿指南针宣布猜的结果。

(板书:西南)b.谁再猜猜C在E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请E同学手拿指南针宣布猜的结果。

(板书:东北)c.谁愿猜猜I在E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请E同学手拿指南针宣布猜的结果。

(板书:东南)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同时能够给定一个方向认识其它四个方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辨认生活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东、南、西、北的相对性,如A在B的西面,在D的北面。

(3)说一说,你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相对性,如A在E的西北面,E在A的东南面。

3、出示课本30页示意图说出各动物场馆分别在花坛的什么方向。

三、巩固练习做第31页练一练。

分组讨论、交流、汇报“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北、东南、南北、西南呢?五、布置作业绘制校园示意图教后反思集体备课课时计划年级:三科目:数学主备教师:张立杰二次备课教师:课题认识地图上的东南西北课型新授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辩认地图上的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展示、交流各种不同的校园示意图记录方式的活动中,体会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必要性,学会辨认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在学习活动中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八个方向,在此基础上,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并且能够知道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学会画示意图内容分析教学重点会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并能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难点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相对性。

教法学法讲解法、做游戏教具学具图片、示意图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坐的是哪位同学?2.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怎样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