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中激发需要动机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市“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
《小学习作教学中激发需要动机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主持人:洪正兵
一、研究背景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作家的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感。

这种情感,通过辞章表达出来,正所谓‚情到深处文自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对写作教学提出过两条重要准则:‚一使需之切‛,‚二使乐其业‛。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渐入人心,教学应该因学生的学而教,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而服务,在这样的理念驱使下积极改进教学,已成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自觉追求。

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们的教学也应该围绕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展开。

然而,在作文教学这块最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上,仍然充斥着太多的主观意识,教师们往往居高临下地讲授着各种各样的主题、中心、写作技法等写作知识,以‚方法论‛为中心,却极少顾及到写作这种活动的内驱源于作者内心的表达需求。

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很少从学生的表达需求与动机出发,同时也缺乏科学系统的作文教学理论研究。

经过多年的磨练与发展,姜堰区罗塘小学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乐‛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文乐相融,乐在其中‛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也已形成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

而需要动机的激发也正是引导学生乐学、乐思、乐写的前提和保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校确定了此课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需要动机‛:
1.需要动机: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缺憾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机体自身或外部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一个人的需要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它驱动和诱发人们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需要和动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这里所说的‚需要动机‛,就是指运用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动机需要的原理,设法让学生回归生活,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需要和欲望,以提高习作教学效果。

需要动机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师激发学生产生写作的需要动机;二是学生自发的、自觉的、自在的需要动机。

2.小学习作教学中激发需要动机的实践研究:就是针对目前的习作指导课的教学中所存在的注重习作方法的指导而忽视学生内心需求、情感的体验及与生活的联系所导致的学生习作乏味、机械、虚假、俗套等弊端,围绕《新课标》所提出的‚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的要求,在习作教学中探究如何‚以生为本‛,唤醒并激发学生习作的需要动机,诱发其内心的情感波动,产生强烈的表达需要,使其乐于自主表达,以提高习作教学效果,进而共享习作的快乐,由‚怕写‛、‚要我写‛变为‚乐写‛、‚我要
写‛。

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基,更好地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在这一研究领域,古今中外已有不少名人大家的著作与论述,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作家的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感。

这种情感,通过辞章表达出来,正所谓‚情到深处文自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对写作教学提出过两条重要准则:‚一使需之切‛,‚二使乐其业‛。

台州学院郑友霄教授曾说过‚作文因‘需要’而精彩‛。

确实,真正的需要,是写作的内在动因。

郑友霄教授在《写作因‘需要’而精彩》(《中学语文》2009年第11期)一文中说到,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且它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所以,从理论上讲,自由写作更符合人的天性需要。

同时,自由写作应该是写作时间自由,写作内容自由,写作方式自由。

只有这些都自由了,学生的写作才是因需要而写的。

而正因为因表达需要而写,所以,他的写作才因有表达需要而有兴趣,因有兴趣而形成内驱力,因有内驱力而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有献身于写作教学的‚十字军战士‛之称的唐纳德〃格雷夫斯(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育学教授,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研究)在写作教学上有句名言:‚是一种通过活动、兴趣和榜样而自然进行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比那种通过乏味、讨厌的练习而进行的所谓直接技能教学要强得多。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有意识地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一些‚离经叛道‛的尝试,抛弃让人厌倦的、例行公事式的作文模式,给学生以自由的天地,尽可能地让他们自由写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培养他们的才思与写作激情。

著名哲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一个正常的人,他是有各种需要的。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觉得学生的写作表达需要是隶属于他们成长型需求的一部分。

我们如何基于他们成长生活中的种种需要,激发出他们写作表达的需要,这应该成为写作教学中‚生本教育‛的一个有意义的探索方向。

这些古今教育名人的著作或论述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但这却更多的是停留于理论层面,如何在实践中激发学生习作的需要动机,对于这一问题,能为我们提供有效答案的却不多。

现在,在作文教学这块最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上,仍然充斥着太多的主观意识,教师们往往居高临下地讲授着各种各样的主题、中心、写作技法等写作知识,以‚方法论‛为中心,却极少顾及到写作这种活动的内驱源于作者内心的表达需求。

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很少从学生的表达需求与动机出发,同时也缺乏科学系统的作文教学理论研究,因此,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改变现在学生远离生活的实际与内心表达的需要,从‚怕写‛、‚厌写‛到‚乐写‛、‚爱写‛,想用写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迫切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内在表达的需要动机,引导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享受习作的快乐,让学生乐写、爱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唯‚方法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探寻当前小学生乐于表达的内容与方式;
3.探究如何激发学生习作需要动机的有效途径的实践性研究;
4.‚方法论‛与‚需要动机‛有机融合的实践性研究。

研究的重点:
探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改变现在学生远离生活的实际与内心表达的需要,从‚怕写‛、‚厌写‛到‚乐写‛、‚爱写‛,想用写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迫切需要。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的思路:
1.更新习作教学的观念,转变课堂视角,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内在表达的需要动机,引导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为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与表达的欲望,让学生享受习作的快乐。

2.关注生本,把习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由‚怕写‛转变为‚乐写‛,由过去的‚无米之炊‛转变为现在的‚有感而谈‛,由习作中的‚空话、套话‛到现在的‚真话、实话‛,并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性研究,通过反思、验证、探索出更有效的成果,加以推广。

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
1.调查法。

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竞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资料法。

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他人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中有关需要动机方面的理论进行研究、挖掘、提炼,为我所用,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研究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在‚以生为本‛,激发学生习作需要动机方面的有效途径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举措,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计划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周期为两年。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召开课题筹备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前期培训,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3.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介,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本校习作教学现状,进行可行性分
析,撰写立项申请,进行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课题起始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1.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聘请专家莅临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开题。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5年6月)
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
2.分学科成立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具体研究实施方案;
3.定期举行课题研讨课,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
4.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5.课题阶段小结,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2月)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叶圣陶先生对写作教学提出过两条重要准则:‚一使需之切‛,‚二使乐其业‛。

台州学院郑友霄教授也曾说过‚作文因‘需要’而精彩‛。

真正的需要,是写作的内在动因。

因此,习作教学的指导不应只是‚方法论‛,而应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需求与动机上,放在如何激起学生情感的波动上,从而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自主地表达,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正在于基于《新课标》所提出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的要求,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能更好地‚以生为本‛,多途径地唤醒并激发学生习作的需要动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乐于表达,由过去的‚怕写‛到现在的‚乐写‛;由过去‚无话可说‛转变为‚出口成章‛;由以前的‚空话、套话‛转变为现在的‚真话、实话‛,让师生共享习作之乐,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创新之二在于将习作教学与学校‚乐‛文化的营造有机的融合,能更有效地推进学校‚乐‛文化场的建构,促进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参与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都来自于课堂教学一线,不少成员为我区相关学科带头人,有着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研究功底,且事业心强,善学习,肯钻研,肯上进,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2.本课题的选题来自于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是当今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类似问题的学者专家也较多,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不少理论的支撑与借鉴,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互通与共享。

3.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在本课题的研究上提供了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尤其是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高金凤、副校长洪正兵为核心的课题研究小组。

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设了课题研究专栏,开展了师训自助行动,成立了教师读书共同体,有利于课题组成员学习、交流与提高。

此外,定期出刊的《三点水》校报、校刊将继续为研究教师及广大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和舞台。

开题论证的过程是对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核心概念界定的再精确以及研究目标、内容,实施方式方法的再思考、再明晰的过程。

姜堰区罗塘小学课题组真诚地渴望专家们的指导。

我们也将借助课题研究形成的强大合力,努力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