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爱莲说》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爱莲说》【我解读】莲花是一种形态美丽、品性高洁的花,深得人们喜爱。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总之一句话,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
在诸多咏莲诗文中,宋代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堪为极品。
全文119字,托物言志,以莲喻人,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与厌恶。
细细品味,《爱莲说》结构严谨,语词凝练,音韵和谐,形象超凡,寓意深远,格调清丽,臻于炉火纯青之境,可谓文短旨深,形美志洁。
一、婀娜多姿的形象美莲——婀娜似仙子,清风送香远。
周敦颐为何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出了莲花虽身处污泥之中,但却纤尘不染,自然天真,不随世俗、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茎干的角度写出了莲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贵品质;“香远益清”,从香气角度写出了莲的高洁品质和美名远扬的特性;“亭亭净植”,从体态的角度写出了莲的高洁独立的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了莲的自尊自爱和凛然不可侵犯的个性。
形由神生,神自形显,作者笔下的莲形神兼备,内外一体。
读者读完此文闭上眼,脑中就会出现一池荷花纤尘不染、亭亭玉立的画面,令人赞叹不已。
二、志高行廉的品格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作品所表现的主旨绝非虚无缥缈,而是以“象”为基础的。
“莲,花之君子者也”,而君子乃品德高尚、人格伟大之人也。
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言志,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
据《宋史》记载,周敦颐在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曾与其有着“悍吏”之称的顶头上司王逵据理力争。
因王逵不听,周敦颐就准备弃官而去,并说:“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最终使王逵醒悟过来,从而避免了一桩冤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公平。
黄庭坚曾云,周濂溪“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爱莲说》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走进文本”“教学过程”“课堂评价”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展示课件):一、走进文本:发掘经典名篇的人文价值1、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
__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自喻,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由于其文质兼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传诵不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第五单元本的主题是“古代生活”,单元学习要求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点评:对课文内容要点和学习要求的介绍,要言不烦。
需要指出的是,小标题“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妥,从这部分所介绍的内容看,除了说到课文特点外,还着重提到了单元学习要求,所以应将小标题改为“说课文特点及单元学习要求”。
2、说教学目标:关于文言文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篇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__大意,熟读成诵。
2、认识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__的大意及内容要点。
2、学习__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喜欢从三个维度拟制教学目标,并将其视作一种时尚,随着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机械地分割开来是不科学的,如“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就难以在目标中孤立地体现。
最新整理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甲文:乙文:5. 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答案: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C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评课稿
我观孟凡杰老师教《爱莲说》《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
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听了孟老师的《爱莲说》一课,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师讲的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学的再少,也是学生的。
”孟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贯彻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习惯。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孟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孟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
孟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
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孟老师把阅读作了五个阶段的安排:第一阶段:师高声朗读,整体把握。
第二阶段:放录音,学生跟读。
第三阶段:生齐读,自渎后解决字、词、句。
孟老师采用学生质疑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
在这一阶段,孟老师大胆的向课文录音中的“蔓”字的读音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种敢于说“不”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三阶段:品读探究,正确评价。
这里有“个人思考”“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等几种方式。
爱莲说心得读后感精选6篇(最新)
爱莲说心得1喜欢荷,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
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
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她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
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
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情人眼里出西施。
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可比。
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他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百花争艳,牡丹芍药,艳丽妩媚,使人为之震惊;夏日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
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完美。
对莲的喜爱,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
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我们也常常是不公正。
夜深了,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被这个问题烦扰着。
回忆的匣子被偷偷地打开,往事,重现眼前。
因对个别人的崇拜,我成为他的守护者,旁人稍有异议,便拳脚相加,小伙伴们对之畏惧,便缄口不语,使我内心稍稍喜悦;因和亲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对错,不分青红皂白,硬着脸皮要站在朋友一边;因对个人稍有偏见.一出现可疑之处,聚焦点便投向他;因为自己的喜好盲目顺从,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猛然发现,曾经,自己是如此没有主见,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我又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认清每一事物,应抛开自我的个人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主见,更能感觉自己的存在。
就像一棵巨松,扎根在山崖之间,不随山水、飓风而改变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独自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没有人路过,仍开得那么鲜艳那么快乐。
爱莲说心得2你知道爱莲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且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宋朝人周敦颐作爱莲说,名气甚大。
有一天,周敦颐在自家荷花池边散步,忽闻一阵恶臭,心想:哪里来的臭味?转身细看,原来是仆人在向荷花池里倒大粪于是,脸上立即“晴转多云”,立刻把仆人大骂一顿:“§△№■#※@&▲↑←→◇◆ ̄_D〓#_#★_★※_※△……”那气势,即使千年一见的文曲星也得给他吓没了胆儿!!!他很不高兴,立刻回到书房,闭门三小时,写一篇辱骂荷花的文章,大概意思是: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
最新爱国诗词硬笔书法作品6篇
爱国诗词硬笔书法作品6篇爱国诗词硬笔书法作品6篇爱国诗词硬笔书法作品(1)[爱莲说硬笔书法作品]爱莲说硬笔书法欣赏《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赏析“说”,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
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
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爱莲说》教案篇一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语文新高考)
一、根据语境要求和提示,填上相应的句子。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的硬笔书法范文
爱莲说的硬笔书法范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首先写“水陆草木之花”这一句的时候呢,“水”字的竖钩要写得挺拔,就像一个身姿矫健的小卫士。
“陆”字左边的阝耳朵旁可以写得小巧精致一点,右边的“击”字横画间距要均匀,就像排排坐的小朋友。
“可爱者甚蕃”,“可”字横画要平稳,“爱”字嘛,中间的“冖”就像一个小帽子,要稳稳地盖在头上。
“者”字的长撇要有一种舒展的感觉,像伸出的手臂。
“甚”字下面的两点可不能马虎,要写得对称又灵动。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字上半部分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下半部分的“日”字不能写太大。
“陶”字的耳朵旁和右边的部分要搭配好,右边的“匋”字里面的部分像是在小房子里躲猫猫,要写得规整。
“渊”字笔画复杂,要有耐心,左边和右边的部分要相互呼应,就像两个小伙伴手拉手。
“明”字左边的“日”瘦瘦的,右边的“月”稍微胖一点,这样对比起来才好看。
“独”字的反犬旁要写得精神,右边的“虫”字不能写散了。
“爱菊”两个字要写得流畅自然。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字简单但要写得端正。
“李”字上下结构,要注意重心平稳。
“唐”字的广字头要写得大气,里面的部分不能太拥挤。
“世”字三个竖画要有变化,中间的竖画最长。
“人”字虽然只有两笔,但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有力,就像一个人在自信地站立。
“甚爱牡丹”这几个字呢,写的时候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呼应,“牡丹”两个字笔画较多,要写清晰。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字要写得简洁大方。
“独爱莲”这三个字之前写过类似的笔画,要有变化。
“之”字的捺画要写得飘逸。
“出”字两个“山”字要有大小变化,就像大山和小山。
“淤”字的三点水要写得流畅,右边的部分笔画较多,要仔细安排。
关于莲花的古诗
关于莲花的古诗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西湖的荷花美景,荷叶连天碧绿无垠,荷花映日红艳夺目,展现了荷花在盛夏时节的独特魅力。
2.《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此诗以采莲女子的形象为描写对象,将荷叶比作罗裙,荷花比作女子的脸庞,生动地展现了采莲女在荷花池中的美丽与灵动。
3.《莲花》·唐·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温庭筠的这首诗以绿塘、星津为背景,描绘了小船在荷花丛中穿梭的情景,同时以洛神袜上的香尘来比喻莲花的香气长久不散,意境深远。
4.《爱莲说》(节选)·宋·周敦颐虽然《爱莲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但其中的散文段落对莲花的赞美也极具诗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段话简洁而深刻地描绘了莲花的形态与气质,赞美了莲花的高洁与脱俗。
5.《莲》·唐·唐彦谦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唐彦谦的这首诗以新莲为描写对象,通过月光、水风等自然元素的映衬,展现了莲花的静美与寒香,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芳华易逝的淡淡哀愁。
6. 《采莲曲》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描绘了采莲女的美丽与莲花的娇艳相映成趣,以及采莲时的欢快场景。
7. 《莲花》唐代·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此诗通过描写绿塘、兰桡、白蘋等景物,以及洛神袜上留下的香尘,来赞美莲花的美丽与高洁。
8. 《古风·其二十六》唐代·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爱莲说描写君子行为方正的句子
爱莲说描写君子行为方正的句子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二十条主题为“爱莲说描写君子行为方正的句子”,并附上运用的例子:1.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不就像咱身边那些正直无私的人吗?就像咱村的老书记,一心为村民谋福利,从不搞歪门邪道,那行事作风,不就是真正的君子!2.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难道这不是君子坚守自我的最佳写照?就像那位在浑浊商场中仍坚守诚信的企业家,面对各种诱惑,始终保持初心,多难得啊!3. 君子行为方正正如“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难道不像那位默默奉献的老师?在嘈杂的环境中,她的品德就像那清幽的香气,越传越远,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难道不是君子的高贵让人敬畏?想想那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大家对他只有敬仰,谁敢有丝毫的亵渎?5. 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般,难道不是君子的坚定与纯粹?好比那战场上的战士,勇往直前,心无旁骛,只为正义而战!6.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难道不是君子在复杂世界中的独善其身?如同那位在娱乐圈中坚守艺术初心的演员,不迎合低俗,始终追求高品质的作品。
7.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不恰似君子的魅力与风骨?就像那位医术高超的医生,他的美名在患者中口口相传,他的形象也如那挺拔的莲一般高洁。
8. 君子的方正行为就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难道不是吗?比如那坚守岗位的警察,正直执法,不受人情干扰。
9.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难道不是君子的高洁品质?瞧瞧那位在贫困山区坚守教育的老师,环境艰苦,却从未改变教育的热情。
10.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不正是君子的深远影响和高尚姿态?像那位无私的志愿者,他的善举如阵阵清香,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11.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难道不是君子的坦荡胸怀?好比那直言进谏的忠臣,刚正不阿,毫无私心。
12.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难道不是君子的坚守底线?就像那位面对巨额贿赂毫不动心的官员,坚决捍卫法律的尊严。
描写荷花的诗句古诗大全三年级(精选5首)
描写荷花的诗句古诗大全三年级〔精选5首〕描写荷花的古诗1.《荷花》清·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2.《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莲花》唐·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4.《莲》唐·唐彦谦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5.《咏双开莲花》唐·刘商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描写荷花的诗句1.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李白《妾薄命》2.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3.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6.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7.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8.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9.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王昌龄《西宫秋怨》10.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11.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李白《古风·其十九》12.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13.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14.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最新爱莲说节选及译文
最新爱莲说节选及译文爱莲说(节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注释译文词句注释可:值得。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独,只,唯独。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自,(自)从。
盛,很,十分,一作“甚”。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通,空。
直,挺立。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可:可以。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最新爱莲说完美版教案(含原文翻译注释题目综合)
最新爱莲说完美版教案(含原⽂翻译注释题⽬综合)爱莲说【北宋】周敦颐⽔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本的花,值得喜爱的⾮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唐朝以来,世⼈⼤多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传播更加清⾹,笔直洁净地竖⽴在⽔中。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尚)的君⼦。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样的还有什么⼈呢?(对于)牡丹的喜爱,⼈数当然就很多了!⼀词多义(1)鲜陶后鲜有闻(少)芳草鲜美(鲜艳)《桃花源记》(2)之⽔陆草⽊之花(助词,的)之出淤泥⽽不染(联词,⽆实际意义,⽤于主谓之间,取消句⼦的独⽴性)词类活⽤不蔓不枝(名词“蔓”“枝”⽤作动词“⽣蔓”“长枝”)⾹远益清(形容词“远”⽤作动词“远播”)菊花(隐逸者)(正⾯陪衬)(对⽐烘托)⽣长环境出淤泥濯清涟遗世独⽴,庄重质朴中通外直内⼼通达,⾏为正直莲(君⼦)体态⾹⽓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远益清美名远扬(托物⾔志)⽓质风度亭亭净植⾼洁独⽴总括品格可远观⽽不可亵玩令⼈敬重,不敢轻侮牡丹(富贵者)(反⾯陪衬)⼀、⽂学常识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指什么呢?“说”在这⾥表⽰⼀种议论性的古代⽂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二)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拓展延伸】
(一)牛刀小试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写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以莲花喻君子,反复朗读文章,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二)兴趣阅读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
李清照(北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课标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特点及作者的有关常识;2.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案
教师授课案
学案
教师授课案
【知识链接】
一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
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课后反思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学生汇报“知识链接”中筛选的重要信息,教师强调。
2.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一)(二),互纠错误并汇报。
3.组内互查诵读,纠正错误,评选优秀诵读者,在班内进行示范朗读。
四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理解的语句,然后组内交流解决疑惑。
五小组合作讨论内容研讨。
六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精讲点拨。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抱负和志趣表达出来。本文是就是借莲花的形象,言君子之志。
【自主学习】
预习导学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我们还是一睹为快吧!
七回归目标、盘点收获。
八当堂检测。
净:亵:谓:鲜:宜:
清涟:植:濯:
(二)再读课文,结合工具书以及课后注释,翻译下列句子并尝试口头翻译全文。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内容研讨】
1.作者如此爱莲,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请用原句回答)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把握停顿和节奏。
1.根据汉字写出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蕃()颐()濯()蔓()噫()
鲜()有闻yū()泥清lián()xiè()玩2.解释下列加点的源自词甚:蕃:独:自:予:益:
3.本文主体是写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回归目标,盘点收获】
【课堂检测】
(一)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