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景山学校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海口市景山学校2020年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此语讽刺的可能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八股取士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是对八股取士的讽刺。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考试试题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这些科举文章完全套用古人思想,毫无新意。

读书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埋头攻读八股文,不重视真才实学。

故选D。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度是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

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2.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参考答案:
D
从18世纪起,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故D项正确,ABC属于影响。

【点睛】出超即贸易顺差,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其出口值大于进口值而形成的顺差,又称贸易盈余。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获取高额利润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所在。

3. 武王的弟弟康叔,被周天子分封到卫国任国君,康叔( )
A.可以不去朝觐周王B.可在卫国领地内征派赋役
C.不用随从周王去征战
D.不能建立自己的武装
参考答案:
B
4. 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

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参考答案:
B
材料中“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的事例都反映了春秋中期以后私营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故B项正确。

官营手工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无从比较官营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故ACD项错误。

5. 一般认为中国原始农业的发明大约是在距今万年前,最早种植成功的谷物主要是粟、黍和水稻。

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农业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

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A.炭化的谷粒
B.稻谷遗存
C.规模较大的粮仓
D.幼体猪骨
参考答案:
A
【详解】注意限定信息“黄河流域”,结合所学可知,粟是黄河流域最有代表性的农作物,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是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

故答案为A项。

B项,稻是长江流域的农作物,与材料“黄河流域”不符,排除;C项,粮仓用来贮存粮食,“粟、黍和水稻”都属于粮食,不能区分“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排除;D项,幼体猪骨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家畜饲养业,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
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

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
教材的基础知识。

6.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修筑长城,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
参考答案:
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一,清初确立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

故答案为D项。

ABC项,根据所学可知,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是唐朝的政策;修筑长城,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是秦朝的政策;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是元朝管理地方的政策。

此三项都与设问中“清朝”不符,排除。

7. 16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

到17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

18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工业革命顺利完成
B.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C.海上殖民霸权转移
D.奴隶贸易空前繁荣
参考答案:
C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国家实力的变化,因此可以判断出C项说法正确。

AB项说法只适合于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当时只是封建国家,并未涉及到工业革命,可以排除。

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

8.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参考答案:
C
略9. 某班同学在看了《毛泽东点评历代名相》后,对丞相制度进行了探究,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丞相制度经历了一相—多相—废相的历程
B.丞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限制
C.丞相制度的存废与皇帝制度同步
D.丞相制度废除,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参考答案:
C
【详解】丞相制度的存废与皇帝制度不同步,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但皇帝制度仍然存在。

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1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

”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B.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C.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D.实现三权分立
参考答案:
A
11. 《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取得了开场设矿的权利,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之前的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项。

ABD项中的内容是列强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前就已经取得的特权。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12. 如今人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样的。

阅读下表,从中可以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①互联网发展速度最快②网络媒介并未削弱传统媒介的地位,有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③网络媒介已将传统媒介赶出历史舞台④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和条件通过各种传媒获取信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④
参考答案:
B
13. 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成员国除了法国、意大利、卢森堡三国外,还有
①联邦德国②荷兰③英国④比利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14. 读右图,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分别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自然灾害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八字方针”的提出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化运动
参考答案:
B

15. 1953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

其中对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 B.运用计划手段实现过渡C.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D.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参考答案:
B
16. 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B
17. 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

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

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

这说明
A.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B.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
C.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D.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生产技术的复杂化和垄断组织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说明垄断组织发展较快受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发展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

故答案为B项。

A项与材料所述不一致;C项因果关系与材料相反;D 项叙述错误,垄断只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18. 有古诗云:“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

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材料中的“车”是指()
A.B.
C.D.
参考答案:
依据材料可知,该车是灌溉工具,需要人力,结合所学可知,翻车是利用人力进行灌溉,故B项正确。

A项是水排,是鼓风冶铁的工具,排除。

C项是筒车,动力是水力,排除。

D项是耧车,是用于播种的,排除。

故选:B。

19.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即嫡长子继承制,故B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财产继承的原则,故A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任人唯才的要求,故C排除。

材料未涉及兄终弟及的传统,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2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①其形成都与普法战争有关②国家元首同时也是军队统帅
③都实行两院制议会④内阁都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21. 2015年4月29日,久拖不决的希腊债务谈判再次出现危机,欧盟拒绝了希腊政府的72亿欧元的贷款申请,其原因是希腊政府在减少福利开支方面没能履行事先既定的6%~10%的约定。

这主要是因为“福利政策”
A.激化了社会矛盾
B.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C.消除了贫富不均
D.挫伤了劳动积极性
参考答案:
B
【详解】根据材料中“希腊政府在减少福利开支方面没能履行事先既定的6%—10%的约定”分析可知,福利政策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故答案为B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福利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适当的福利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贫困程度而不可能消除贫富不均,排除;D项,材料强调的是“欧盟拒绝了希腊政府的72亿欧元的贷款申请”的原因,与劳动者的积极性无关,排除。

【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

b.
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
以是经常变化的。

2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是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步骤 B.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实行的措施 D.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
D
23. “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它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

这说明
A.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B.中国粮食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C.粮票成为当时主要的宣传品
D.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
D
【详解】现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粮食产量,排除B;虽然粮票是一种政治宣传,但是无法判断是“主要”手段,故C错误;粮票等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故D正确。

24.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参考答案:
D
25. 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①提倡女权②主张男女平等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④消灭了性别歧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26. 有学者说: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

下列符合“‘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化”指向西方学习,“反西化”指的是排斥西方,所以“反西化”、“现代化”分别指义和团运动与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其打击对象是外国侵略者,体现“反西化”;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从制度层次上完成了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使得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体现“现代化”,故D正确;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反西化”,故A错误;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反西化”,故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和东方日本的战争,不是“反西化”,故C错误。

27. “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

”据此判断“他们”是
A.内朝成员
B.三省长官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参考答案:
A
由材料“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可知是西汉的中外朝制度,故排除BCD,选A。

28. 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

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他们的家世背景。

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参考答案:
B
29. 右边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改革开放
B.祖国统一
C.拨乱反正
D.承前启后
参考答案:
C
30. 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时务报》,宣扬变法,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

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C.中国办报深受西方的影响
D.报纸具有宣传政治主张的功能
参考答案:
D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报刊业。

根据“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时务报》,宣扬变法,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宣传了变法图存的思想,因此,报纸具有宣传政治主张的功能,故D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故A项排除;材料主旨是反映报纸宣传政治主张,而不是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故B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办报受西方的影响,故C项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关键信息:《时务报》,宣扬变法,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这与救亡图存运动有关,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现有的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始终应当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1923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这一变化对当时中国产生了什么直接效果?(16分)
材料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是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2)依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选择了一条什么道路?作用如何?(4分)
参考答案:
(1)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作用:保存了革命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据所学知识回答他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行政制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强化有何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1)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2)“上”是指秦始皇。

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3)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

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这就把近百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17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政治建设举步维艰,甚至一度陷入瘫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民主原则在1954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参考答案:
(1)光荣革命在事实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初步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2)表现:确认主权在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坚持民主集中制;群众监督.
(3)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改革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颁布了1982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基层民主.
依据材料中“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的信息并结合光荣革命后颁布法律以及君主立宪制角度回答。

依据材料二“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信息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三“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修订宪法和依法治国等角度思考回答。

34.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