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野望》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2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崔颢《黄鹤楼》中既描绘了在黄鹤楼所见的远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抓住典型景物,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东皋.(gāo) 薄.暮(bó) xǐ(徙)倚落huī(晖) 驱dú(犊) 采wēi(薇)崔颢.(hào) 千载.(zǎi) 燕.然(yān)征蓬.(péng)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薄:接近(2)徙倚..欲何依徙倚:徘徊(3)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4)晴川历历...汉阳树川:平川,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5)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6)使.至塞上使:出使(7)单车欲问.边问:慰问(8)长河..落日圆长河:指黄河4.文学常识填空。

(1)《野望》的作者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故自号“东皋子”。

(2)《黄鹤楼》的作者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李白对此诗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3)《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尤善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5.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野望》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野望》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野望》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答:(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答:答案:(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唐诗五首》 《野望》同步练习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二、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四、赏析诗歌《野望》,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 1.(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唐诗五首》《野望》同步练习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缘故。

5.第一、二句刻画了如何的画面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情感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刻画了如何一幅景象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如何的情感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址:_____,时刻:_____。

情形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述眺望到的景象,那是如何的景象三、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以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刻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说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诗人在黄昏野望时,刻画出了如何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四、赏析诗歌《野望》,回答以下问题。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刻画了一幅如何的画面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一、 1.(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址,“薄暮”点明时刻,“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忧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2)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仿佛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如其分。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述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八上 语文 12课唐诗五首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八上 语文 12课唐诗五首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八上课内诗歌鉴赏复习题之第12课唐诗五首(教师版)《野望》(王绩)判断题1.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徙倚”“欲何依”,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体现他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解析:“徙倚”即徘徊,“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 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描绘了作者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颔联写近景、静态,颈联写远景、动态。

(×)解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3.中间两联主要写景,呈现着浓浓的秋意,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是恬淡、悠闲、自然的田园景物,反映出了诗人欣喜愉悦的心情。

(×)解析:这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4. 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解析:在这田园的生活中,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很陌生,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5. 《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代表性诗作,属于五言绝句,用词华丽唯美,诗歌写景、抒情,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

(×)解析:这是五言律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洗齐梁以来的雕饰浮艳之气,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所以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阅读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阅读练习

12..《野望》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8.分)........., .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答:..(.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答:..答案:...(.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8.分,意思对即可)....2.分)(共研读课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贴在..................,.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备课本的首页上...............,.当看到要“指导.......,.作为“教学指南”。

《野望》阅读练习附答案

《野望》阅读练习附答案

《野望》阅读练习附答案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分,符全诗意即可)1.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用描述的语言表达出来,即说明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什么样的景物。

不需要详细品析。

2.抒发了悠然(闲适)惊喜(喜悦、宠爱大自然)之情。

(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2.试题分析:诗人的情感要从其描写的景物及特点来分析,有的还可以抓住诗句中诗人表达感慨的关键字词来直接体会。

本诗所写景物冷晴湾青山,景色明朗,尤其要留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闲字,将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心镜。

【解释】①一天:.指满天②晴湾:太阳照射的水边③野水:郊外的水【译文】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射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很多层叠起伏的峰峦。

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欣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观察了青山。

【鉴赏】一天秋色冷晴湾,诗意颇可咀嚼。

秋色是无处不在的,而以一天形容之,更可见其漫无边际。

但是秋色本是虚无的,着一冷字,即令无形的秋色变得实在:晴日中的水湾已带上了寒意,那岂不是秋色溶入了水中?诗人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将无形的秋色与实在的晴湾结合起来,运用通感的手法,将视觉的秋色转换成感觉。

很多峰峦远近间,运用了白描手法,写秋色中远近凹凸的山峦重迭,始终伸到天涯。

前两句诗的境界比较开阔,一写水,一写山,引起下文,因此之后两句就从山和水生发开去,空来妙趣横生。

三、四两句的诗意很简洁:诗人登山是为了看水,而在水里却观察了青山的.影子。

但诗人很懂得诗贵有曲折的道理。

如这两句直接写水中见到青山之影,也就只是一般的写景状物。

而诗人却先以止山看水作铺垫,顺理成章地想,下一句应是写水,水之悠远、清亮,水上之草,水边之树都可以成为诗人描写的对象,但诗人却偏偏没有写水,还是回到写山上来,实在出乎读者之意料之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唐诗五首》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徙倚..()()驱犊.()采薇.()燕.然()荆.门()没.马蹄()贾.亭()沙堤.()2.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

黄鹤楼上,崔颢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周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公共区域等地。

(将“、公共区域等地”改为“等公共区域”)B.坦桑尼亚信息服务部部长哈桑·阿巴西表示,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

(在句末加上“的重要途径”)C.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逼得众多父母必须“押”着孩子去做很多事。

(删去“逼得”)D.选择散养的父母一定要实时检视自己的理论是否过期,教育方式要符合孩子的特点,等等。

(将“教育方式”改为“教育模式”)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句子。

《野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野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野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野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功,绛州龙门(今⼭西河津)⼈。

尝居东皋,号东皋⼦。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周粟,隐于⾸阳⼭,采薇⽽⾷之。

” 1.东皋:⼭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隐居的地⽅。

2. 薄暮,⽇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

5.徙倚[⾳“席⼄”]:徘徊彷徨。

6.落晖:落⽇的余光。

7.犊:⼩⽜。

采薇:《诗经.召南.草⾍》有:“徙彼南⼭,⾔菜其薇。

未见君⼦,我⼼伤悲。

”⼜《诗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

⽈归⽈归,岁亦莫⽌,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诗的句意,借以抒发⾃⼰的苦闷。

阅读练习 ⑴试分析⾸联在全诗中的作⽤。

(4分)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 5.第⼀、⼆句描绘了怎样的画⾯?(2分) 6.这⾸诗抒发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颔联和颈联运⽤何种⼿法,描绘了怎样⼀幅景象?(4分) 8.诗⼈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⑴①第⼀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幅⼭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野望》课后练习题(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野望》课后练习题(对比阅读+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课后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有所语.语:告诉B.佛印绝类.弥勒类:像C.念.无与为乐者念:想到D.怀民亦未寝.寝:睡觉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足肤皲裂而.不知B.左臂挂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相与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树D.何.处无竹柏水何.澹澹3.对文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A.景色之美B.朋友之乐C.赏水之趣D.贬谪之苦(二)【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古诗文阅读]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
答案:
13.(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 end#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 唐诗五首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八十四篇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 唐诗五首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八十四篇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 唐诗五首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八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使至塞上》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

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填空。

王维,______代诗人字______,人称“______”,其山水诗成就很高,和______并称为“王孟”。

本诗从体裁上看是______诗,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为“______”诗。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该文《黄鹤楼》介绍了______的特点,描述了______,交代了______,表达了______ 。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使至塞上》作者______,字______,______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解释下列词语。

①平野:______②大荒:______③海楼:______④怜: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按要求默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含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含试卷)

12 唐诗五首第一课时阅读《野望》,完成1、2题。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阅读《黄鹤楼》,完成3、4题。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4.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阅读《使至塞上》,完成5—7题。

5. 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的“使”是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是的意思。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3.B (后四句为实写之景)4.首联、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5.出使飘飞的蓬草6.诗人以“蓬”“雁”自比,透露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7.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相顾/无/相识B.烟波/江上/使人愁C.最爱/湖东行/不足D.月下/飞/天镜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白手..起家(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摧枯拉朽.(腐朽)B.翘首..而望(抬起头来)屏声敛.息(收敛)C.眼花缭乱..(纷乱,迷乱)所向披靡.(倒下)D.如梦初.醒(刚)殚.精竭虑(尽)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等造成的。

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组合训练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组合训练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④ 1972 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赵梓森在外文 杂志上看到美国在研究“光纤通信”——利用玻璃丝 进行通信。他敏锐地感觉到了光纤的前景,对“玻璃 丝”开始了当时国内前所未有的研究,最终确认了光 纤通信技术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不过,由于当时的 人们对光纤通信不了解,当他提出把“光纤通信”列 为科研项目时,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相与步于中庭
••
(2)盖竹柏影也

(3)余道镇江往兖
•(4)剧完将曙• Nhomakorabea_____共__同__,__一__起______ _______大__概__是________ ________前__往_________ ________天__亮_________
返回
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
人教五四学制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 单元阅读组合训练
训练一 [2024 招远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晚望 [宋]徐侨 陂①沼盈盈闲绿水,郊原浩浩涌青禾。 烟连山际无人语,只有晚归樵牧歌。 【注释】①陂(bēi):池塘。
1. 诗人傍晚望见了满塘的绿水、无际的青苗、 __弥__漫__的__山__烟____、 ___放__歌__的__归__樵___等景物。
7. 阅读第⑦段,说说两个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卡脖子”:_文__中__指__相___关__技__术__掌__握__在___别__人__手__中__,_ __钳__制__住__了__我__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拦路虎”: __文__中__指__技__术__上__的__难__关__。____________
返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XXX《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相关题。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XXX。

树树皆秋色,XXX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XXX。

1.本诗的作者是代著名的诗人。

2.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的心情。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3分)4.“树树皆秋色,XXX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4分)7.“相顾无相识,长歌XXX”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2、阅读《黄鹤楼》,完成相干题。

黄鹤楼XXX古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XXX。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使民气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彼此映衬又联成一体,既陪衬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涛升沉而又一气贯通.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XXX不可知的感觉转到XXX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陪衬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响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古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7.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8.XXX用“眼前有景道不得,XXX题诗在上头”来评判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的地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唐诗五首:野望》 试题试卷 含答案解析(2)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唐诗五首:野望》 试题试卷 含答案解析(2)

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1.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9.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10.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11.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12.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1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14.《野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B2.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3.皆、惟色、晖4.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5.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6.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1)“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12《野望》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
答: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
答:
答案:
(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