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章末整合提升 中图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本册整合提升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③风带:西风控制降水多,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降水少。 ④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 控制→气候特点有显著季节差异,如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要点三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与地貌 (1)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地壳薄弱→岩浆侵入或喷出,地球内部能 量释放→易形成火山,形成新的岩石(岩石年龄新),地热资源丰富→如 冰岛。 (2)消亡边界→板块挤压→碰撞产生巨大能量,易发生地震→岩层消 亡(岩石年龄老),部分褶皱隆起→如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使地中 海缩小,阿尔卑斯山脉隆起,地中海沿岸多地震;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 块挤压,消亡边界处形成海沟,美洲板块挤压抬升,形成安第斯山脉。
们分别是
()
A.气井、水井、油井
B.水井、气井、油井
C.气井、油井、水井
D.水井、油井、气井
6.该地沿E→F线绘制的地质剖面图是
()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①钻井所在处岩层海拔低,有利于集水,②③处钻井 岩层海拔较高,与背斜相似,适于储存油气资源;②钻井所在处海拔高 于③处,因此②处为气井、③处为油井。第6题,E→F线由高到低,再 到高,且沿线穿过了断层。
10.和田玉所属岩石类型对应图中
A.Ⅰ
B.Ⅱ
C.Ⅲ
D.Ⅳ
11.与和田玉岩石类型相同的岩石是
A.花岗岩
B.页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答案】10.C 11.D
() ()
[解析]第10题,由材料“和田玉形成于地下高温高压环境”可知, 和田玉属于变质岩。图中,Ⅰ是侵入岩、Ⅳ是喷出岩、Ⅱ是沉积岩、Ⅲ 是变质岩,故C项正确。第11题,和田玉是岩石与岩浆岩接触而形成的 变质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D项正确;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 A、C项错误;页岩属于沉积岩,B项错误。
第三章 章末知识整合 课件—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共25张PPT)
含义是变质作用等
热 力 大环 气流 环季 流风 环 流
注意冷却、受热对气压分布 的影响,高空气压与近地面 气压不同
注意比较各箭头含义的差 异。如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 流温暖湿润,从陆地吹向海 洋的气流低温干燥
三圈 环流 大气 (以 环流 北半 球为 例)
①注意把三圈环流与近地面气 压带、风带的分布结合起来学 习;②理解高、中、低纬三个 环流的高度不相同的原因:低 纬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多,对 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低纬 环流高度较高;反之,高纬度 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层 高度低,高纬环流高度较低
章末知识整合
专题一 非地带性气候成因分析 1.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分布面积广的原因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②地形起伏小; ③沿岸有寒流,减湿作用明显。
2.南北纬 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或岛屿东部(包括马达加 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等地)热带雨林气候的 成因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④表示________ 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表物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 则丁表示_______岩,①表示_______作用,③表示_______作用。
解析:第(1)题,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甲处气流下沉,气温 低,形成高压,高空丙处形成低压;乙处气流上升,气温高,形 成低压,高空丁处形成高压。第(2)题,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旋转,则该环流位于南半球,洋流 ①②③按性质分别属于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寒流(西风漂流)、 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若此海区为太平洋,则洋流①的名称是东 澳大利亚暖流,洋流②的名称是西风漂流,洋流③的名称是秘鲁 寒流。第(3)题,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①为大 气降水、②是径流、③是蒸发、④是水汽输送环节。第(4)题,若 图示的是地表物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则①表示变质作用, 乙表示岩浆,则丁表示岩浆岩,③表示冷却凝固作用。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二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完成1~2题。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为了更好理解等压面发生弯曲后,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某校同学绘制了素描图。
读图,回答3~5题。
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点气压值(用P表示)是( )A.P A〉P B B.P A<P BC.P A=P B D.无法确定4.如果图中水平面位于高空,则A、B对应的近地面A′、B′点气温值(用T表示)是( )A.T A′>T B′ B.T A′<T B′C.T A′=T B′ D.无法确定5.该图可以用来解释()A.大气垂直分层 B.大气受热过程C.热力环流 D.风的形成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与“大气保温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①吸收 B.②吸收C.④大气逆辐射 D.③地面吸收7.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图中的()A.①吸收 B.地面辐射C.④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8.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使图中()A.①吸收减弱 B.③地面吸收增强C.②吸收减弱 D.④大气逆辐射增强下图中M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时令湖。
该湖要么滴水不存,要么碧波荡漾,其最不寻常的特点是湖中难得有水。
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四地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甲 B.乙C.丙 D.丁10.M湖的湖水主要来自( )A.河水、冰川融水B.河水、雨水C.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地下水11.M湖难得有水,主要是因为( )A.气流下沉,降水稀少B.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C.气温高,蒸发旺盛D.土质疏松,水的下渗量大读下图,完成12~13题。
第一章 章末知识整合 课件—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共37张PPT)
A.9 时
B.8 时
C.15 时
D.16 时
(2)若阴影部分为 7 月 6 日,非阴影部分为 7 月 7 日,则甲地
的地方时为( )
A.15 时
B.9 时
C.3 时
D.12 时
解析:第(1)题,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 12 时,甲地所在的 经线与昼半球中央经线经度差为 45°,所以地方时差为 3 小时;中 心点为北极点,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甲地的地方时为 9 时,答案选 A。第(2)题,图示阴影与非阴影界线为日期分界线, 即 180°经线和 0 时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 180°经线日期减一 天,过 0 时经线日期加一天。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甲左 侧的经线为 0 时经线,与甲地相差 3 小时,所以甲地的地方时为 3 时,答案选 C。
(5)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设备运输; (6)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 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卫星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 (1)发射时间 发射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 测,而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 监控、管理、回收。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 较高的海域,选择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0 时经线为平分夜半球 的经线或与正午 12 时 的经线正相对的经线。
较大日期(今日)西侧的 界线为 0 时经线。较大
不同 也可由晨昏线与赤道的 日期(今日)东侧的界线
交点按区时推算
为 180°经线
1.下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图(大圆为赤道)”。读图, 回答(1)~(2)题。
(1)若阴影部分为黑夜,则甲地的地方时为( )
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 1 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点 2 次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整合提升1第1章地球的运动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1.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
()
A.正南
B.东北
C.正北
D.西南
2.若该日日出为北京时间6时56分,日落地方时为18时59分,正午
太阳高度为83.8°,则该学生所在地最可能是
()
A.济南
B.广州
C.武汉
D.拉萨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夏半年,我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我 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如图,甲、 乙在180°的视线范围内,时间上不可能是春、秋分,空间上应面向正 北或正南。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甲则为日落位置,如果朝向正南,则 乙为西南,应为日落位置,与材料不符,故图示窗户朝向正北,C项正 确。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83.8°的城市应在30°N以内,且为昼 长夜短的夏半年。日落地方时距正午相差6小时59分,则日出地方时也 应相差6小时59分,即日出地方时为5时01分,这与北京时间(中央经线 120°地方时,东八区区时)相差1小时55分,约30°经度,即约90°E, 最有可能是拉萨,故选D项。
()
A
B
C
D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 地球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说 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地月系位于 近日点或远日点对于“超级月亮”没有影响。第4题,4月8日为北半球 夏半年,北极圈内小范围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小范围出现极夜;此时北 京时间为2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2时,所以150°E为0时,即为夜 半球的中央经线,大致与A项所示图对应。
考向2 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 【命题视角】 结合现实生活情境,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判断,侧重 对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
高中地理中图版(2023)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章末归纳总结 学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2023)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章末归纳总结学案章末归纳总结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答案:①气候②土壤③自然带④纬度地带性⑤垂直地带性一、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应用体验]下图为某山地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图。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甲地区最可能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2.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东坡是迎风坡B.西坡较东坡雪线高C.山地西坡出现永久积雪的海拔约为5030米D.西坡较东坡森林植被丰富,林线较高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甲地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下,年降水量为350 mm,属于半干旱地区,因此最可能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C正确。
第二章 章末知识整合 课件—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共24张PPT)
西欧
全年受西 全年温和 风带控制 多雨
亚寒带
亚寒带 针叶林 气候
北纬 50°~ 70°之间 的大陆
亚欧大陆 全年受极 冬长
和北美大 地气团控 严寒,夏
陆的北部 制
短温暖
北半球极 苔原
地附近的 气候
沿海 寒
亚欧大陆 和北美大 陆的北冰
洋沿岸
带
冰原 气候
南北半球 极地附近
内陆
南极大陆、 格陵兰岛
赤道低压带 和信风带交 替控制
全年高 温,干、 湿季明显 交替
热 带
热带 季风 气候
亚洲北纬 10°~北回归 线之间大陆 东岸
海陆热力性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质差异和气 压带、风带位 置的季节移
动
全年高 温,旱、 雨两季分 明,年降 水量大
南北回归
热带 线~南北纬 撒哈拉、阿拉伯 副热带高气
沙漠 30°之间的大 半岛、澳大利亚 压带或信风
确定 气候 类型
降水的 季节分 配和年 降少雨型
>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7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1 5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
800~1 000 mm
风性湿润气候
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300~1 000 mm
高原和高 高大的山 青藏高原、 山气候 地和高原 安第斯山脉
纬度高,太 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 团或冰洋 气团控制 纬度最高, 太阳辐射 弱,受冰洋 气团控制 地势高、 地势起伏大
全年严寒
全年酷寒 气候垂直 变化明显
地理必修ⅰ中图版第三章章末整合课件全套PPT
栏 目
弱了入射的太阳辐射数量,从而导致气温的降低。
开 关
燃料燃烧后排出的烟尘微粒和自然植被,被人类破坏后
为大风所刮起的尘埃,以及其他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尘埃,增
加了大气中的烟尘、微粒的数量,犹如一把遮阳伞遮住了阳
光,减弱了太阳辐射,导致地面气温降低。同时,大气中的
教材详解区
章末整合
烟尘微粒又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凝结核,创造了降水形成的有
网络构建区
章末整合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章末整合
教材详解区
章末整合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本
教材 P62 探索
课 时
我们根据景观图比较撒哈拉沙漠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
栏 目
观差异,结合位置图分析两地自然景观差异的形成原因。比
开 关
较景观差异主要从植被、土壤等方面入手;分析景观差异成
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入手,重点抓住两地的气
章末整合
2.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
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医学研究表
本 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境温度高于
课 时
28℃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
栏 目
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 34℃,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
效应”,使背风坡气温较我国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年平均高出
本
课 1℃~3℃。
时
栏
(2)植被对气候的影响: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多层结构
目
开 的蒸腾作用对空气水汽凝结与滞留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而
关
干季由于雾的存在,弥补了雨量的不足,从而又促进了热带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习题:第一章 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天体系统②运动特征③自身条件④太阳辐射⑤地壳⑥昼夜更替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触摸高考]主题一时间计算与日期范围确定1.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A.8:00~9:00B.11:00~12:00C.14:00~15:00 D.17:00~18:00解析:读图可以看出,M国(摩洛哥)大部分国土在中时区,应该是采用中时区时间,总部在中国,采用东八区时间,M国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四个时段加8小时换算为北京时间,仍在工作时段的是8:00~9:00,故答案选A。
答案:A2.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
据此,回答下题。
放假期间()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解析:立冬为11月7日,小雪为11月23日,所以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黄山昼短夜长,6点以后日出;南极大陆的极昼范围扩大,故选A。
答案:A主题升华时间计算与日期范围确定1.时间计算明确求哪类时间(地方时/区时);明确所求地点的位置;算出两地的经度差或时区差;运用“东加西减”原理得解。
2.日期范围确定日期分界线有两条经线,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即0时所在经线;另一条是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
0时所在经线是不断变化的,也就导致日期范围随时随地也在变化。
注:自西向东越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习题:第三章 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气候②下垫面③大气环流④纬度地带性⑤垂直地带性[触摸高考]主题一山地的垂直地带性1.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冰雪带的海拔高度判断,不可能在第三阶梯,A、B错。
根据材料,山地北坡是荒漠带,海拔约1 000~1 500米,位于第二阶梯,可能是昆仑山,C对。
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约4 000千米,D错。
第(2)题,根据材料,图示区位于北坡,有林地分布。
光照、热量少,植被类型变化是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对。
图中海拔与森林分布没有正相关、负相关的关系,不是主导因素,D错。
答案:(1)C(2)B主题升华垂直自然带数目与雪线(1)垂直自然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
一个山体或一条山脉可以有多个带谱,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2)影响垂直自然带数目的因素。
(3)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其关系如下:【特别提示】就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主题二非地带性分异2.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
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章末整合提升第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量”与题干的相符度,从而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这类
试题要求对每个选项都读明白,比较鉴别,优胜劣汰,在
众多的答案中寻找最佳的答案。优选法的运用
(yùnyòng),最为关键的便是比较鉴别,只有经过比较,
才能判断真假优劣,从而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没有比较
就没有鉴别。
第三页,共12页。
网络构建
规范审答系列
1.明确考查内容,择优选取 【技巧方法】
在解答选择题时,寻找和标注关键词是获取重要信息、寻
求正确答案的比较理想的做法之一。第一,找到关键词时
可将关键词圈起来,关键词有时不只一个,可分别圈起
来,突出其重要性,明确解题方向(除非(chúfēi)整句话都 很重要,不然不要把整句话都画出来,因为这样反而显得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
设
第十页,共12页。
网络构建
规范审答系列
解析 从图中内容“卫星城”的出现可以对第(1)题作出判 断。东京城市(chéngshì)化发展过程中所渗透出的特点是:环 形—放射状的发展格局,控制城区的发展,转向周边郊区发展 卫星城。A选项,改变交通运输网的布局格局并不是根本解决 交通拥挤的办法,相反,发展公交、控制城市(chéngshì)发展 规模、控制私人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更为有效。B选项,城市 (chéngshì)土地利用类型的确立,其根本在于“付租水平”。 D选项中,乡村、郊区的城市(chéngshì)化发展应得益于城市 (chéngshì)职能的分化、企业人员的外迁等。 答案 (1)C (2)C
定这个选项不符合题意的,在该选项旁打个“×”,有利于集中精力看其他选项,对于不太肯定目 前又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的选项,在旁边打个“
中图版地理必修课件第一章章末复习总结
经济条件 劳动力条件
甲区域 市场需求更大
劳动力丰富
乙区域 工业高度发达 劳动力素质高
(5)①靠近能源、原材料基地;②工业协作(xiézuò)条件 好;③科技力量雄厚;④海运发达。
第十四页,共48页。
命题(mìng tí)视角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例2 (2009年高考海南(hǎi nán)卷)读下图,完成 (1)~(3)题。
第二十六页,共48页。
命题视角五:产业(chǎnyè)转移及其影响
例5 (2009年高考(ɡāo kǎo)浙江卷)长株潭城市群位 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 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在接受沿海地 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 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 业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页,共48页。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 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 哪些? 【解析】 准确理解注释内容和分析表中数据是解答本 题(běntí)的关键。第(1)题,通过对比分析表格中环渤海 地区与全国的各要素数值可发现,环渤海地区重工业占 工业总产值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全国高;单位 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新水用量占工业用水总量比例较 全国低。由此可总结出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特 点及形成原因。
例4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 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néngyuán)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第二十四页,共48页。
(1)图中四条曲线(qūxiàn)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章末整合提升4
• [真题展示]
• (2021年浙江6月选考)GIS可 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 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 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 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 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 号。完成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 灾害的地块是( )
A.④⑦ C.②③
B.⑤⑧ D.⑥⑨
• [解析]根据材料,“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 害发生概率越高”,则在某次降水强度图层中,④⑥⑦地块指 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地形坡度图层中,④⑦地块指 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植被覆盖图层中,④⑥⑦地块 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综合三个指标看,④⑦地块指示发 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章末整合提升
知识 ·体系构建
考向 ·链接高考
• 【考向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在近几年高考中均以选择题的形式出 现。该类题主要以图文材料为载体,学科知识方面考查遥感技 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选取,在某一领域的 具体应用,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 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难度较低。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整合提升2
•第2题,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 到降温减湿作用,A项错误;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和洋流关系不大,B项错误;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 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 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项正确;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 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 项错误。
• [真题展示]
• (2020年天津高考地理)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 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 照片。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 1.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 环的影响是( )
• A.调节地表径流量
B.减少地下径流量
• C.减少水的下渗量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中提取信 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 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 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第3题,从材 料中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 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 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须人为干涉。
• [真题展示]
• (2021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 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 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读图, 完成第1~2题。
• 1.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
• A.气温高
B.蒸发(腾)强
• 1.该固定沙丘( )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 A.①④ B.②③ • C.①③ D.②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整合提升专题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1)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
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时,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H=90°-(40°-10°)=60°;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H=90°-(10°+23°26′)=56°34′。
(2)极昼时寒带地区子夜太阳高度=(所求地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90°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房屋朝向正午太阳所在方位。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①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
②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处影子无限长)。
③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a.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b.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6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在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
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有时向北;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
d.极点:任何时候日影始终朝南或朝北,且日影长短无日变化。
(4)计算楼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远。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例1我国某高中学生在某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测量的日期最可能是(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2)该高中学校最可能位于( )A.北京市B.海南省海口市C.广东省汕头市D.云南省昆明市答案(1)B (2)C解析据图该日正午时杆影长度为0,即出现直射现象,又因为是在我国,所以最可能的是选项中的6月22日;该学校在北回归线附近,所以选项中的广东省汕头市最有可能。
专题二光照图的类型及判读1.光照图的类型(1)地球侧视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地轴或竖直或倾斜;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
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的某两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2)极地俯视图中心为极地,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3)斜侧(俯)视图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4)矩形投影图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
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点)日落(18点)时间等。
(5)局部图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
(6)组合图图甲是将同一时刻,不同位置观测到的侧视图整合在一幅图上,图乙是将同一时刻,不同位置观测到的极地俯视图整合在一幅图上。
解题时,可将组合图转绘为常见图,如图甲是在地球前后两个位置观测的日照图,将甲图整合可得图丙;将图乙中的两个俯视图的赤道拉直可得图丁。
图图转化,能为解题提供不少方便。
(7)地球公转轨道图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
(8)公转轨道局部图结合公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判读。
图中阴影为夜半球,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确定为9月23日前后的光照图。
2.光照图的判读(1)确定晨昏线Ⅰ.晨昏线(圈)的基本特点①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地球的一个大圆。
②晨昏圈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均为0°。
Ⅱ.晨昏线的运动①自东向西运动,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②晨昏线摆动幅度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幅度相同。
Ⅲ.晨昏线判读①依据自转和运动趋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为晨线,由昼到夜为昏线。
②时间推算法:处在0~12时之间的晨昏线为晨线,处在12~24时之间的晨昏线为昏线。
(2)确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极点Ⅰ.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
Ⅱ.极点图,南顺北逆。
Ⅲ.经度数变化,自西向东东经不断增大,西经不断减小,进而结合图示判读。
Ⅳ.纬度数变化,纬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纬度数向北减小为南纬。
Ⅴ.与节气结合,3月21日至9月23日(春分到秋分),有极昼的为北半球,有极夜的为南半球。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Ⅰ.确定直射纬度①作图确定:过地心的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②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纬线。
③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数和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互余。
④极点的太阳高度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⑤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纬度间隔。
⑥根据特殊节气,二分日直射赤道;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
Ⅱ.确定太阳直射的经线①根据时间推算,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直射经线。
②中线判断法:昼半球的中线即为太阳直射经线。
如:OA③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经线。
(4)推判地方时主要有四个隐含时间,如图所示:Ⅰ.AC弧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A所在经线SA为6时,因为赤道上任何时间均昼夜等长;BC弧为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B所在经线SB为18时。
Ⅱ.昼半球的中央经线SE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SCF为0时。
(5)季节或日期的判定Ⅰ.利用北半球昼夜长短:昼长夜短或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则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若昼夜等长,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Ⅱ.特殊日期的判定①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晨昏线经过极点),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如图所示: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内全为夜,则为12月22日前后;若为昼,则为6月22日前后。
如图所示:③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斜交关系。
(6)确定日出、日落方位Ⅰ.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Ⅱ.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均为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Ⅲ.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均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7)确定日出、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即为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Ⅰ.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同时指同时刻)。
Ⅱ.同一条纬线上各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相同(同地方时)。
Ⅲ.计算公式:日出=12-昼长2,日落=12+昼长2(公式还可以变化)。
(8)确定极昼和极夜的范围及变化如图晨昏线由AOB 向MON 摆动过程中(春分日到夏至日)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低纬扩展。
例2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地。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 )A.甲地最大B.乙地最大C.丙地最大D.三地相同(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___日______点。
答案(1)(23°26′S,180°)12月22日(2)乙(3)D(4)16 23 4解析(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
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可判断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甲所在经线为白昼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点,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S,180°)。
(2)赤道上昼夜等长即昼夜长短变化为0,极圈及其以内地区能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昼夜长短变化最大。
由极圈到赤道昼夜长短变化逐渐变小。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最靠近赤道,昼夜长短变化最小。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即回归线到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一致,都为46°52′,故选项D 正确。
(4)甲、乙、丙三地相比,丙时间最晚为12月22日8时,要想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应再过16小时,即丙为12月23日0时,此时甲地时间为12月23日4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