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的标题通常是“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以下是该章节的重要知识点:
1.秦的统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得到增强,最终在公元前
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国家。

2.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设立了三公九
卿来管理国家事务,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货币、文字和度
量衡等。

3.秦始皇的统治措施: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如
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

4.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汉朝继承和发扬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5.汉武帝的统治措施:汉武帝通过实行推恩令、打击诸侯势力等
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加强
了思想控制。

6.秦汉时期的文化科技: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科技的重要发展阶
段,如造纸术的发明、儒学的发展等。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或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秦皇汉武(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 秦朝的建立
- 秦朝的起源和发展
- 秦国的肆虐和发起者
- 秦朝的社会制度
1.2 秦朝的统一战争
- 征服六国并统一中国
- 秦始皇的治理和变革
- 秦朝的军事和文化成就
第二单元: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
2.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迁
- 三国并并
- 隋朝,唐朝和宋朝
- 中国化和中心地位的巩固
2.2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和文化
- 政治和文化的混合
- 文学,美术和科学
- 士族和文化的衰落
第三单元:隋唐五代(公元581年-960年)
3.1 隋唐五代的政治和文化变迁
- 隋朝的统一和变革
- 唐朝的盛世和政治压力
- 五代时期后的政治和文化
3.2 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食品和生活惯的变化
- 文学和艺术的繁荣和创新
第四单元:元明清(公元1271年-1912年)
4.1 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变迁
- 元朝的建立和灭亡
- 明朝的建立和初期治理
- 清朝的建立和后期衰落
4.2 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 城市和市场的兴起
-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文学和艺术的繁荣和创新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1901年至今)
5.1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现代化
- 辛亥革命
- 五四运动
- 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
5.2 近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 工业化和现代化
- 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 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以上是初中历史复习的提纲,希望对复习历史的同学有所帮助。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 **秦朝的统治与统一**
- 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建万里长城等。

- 秦朝的暴政:焚书坑儒、严刑峻法、赋役繁重等,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2. **汉朝的统治**
- 西汉:汉高祖刘邦建立,初期采用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汉武帝时期,改革政治、思想和文化,加强中央集权。

- 东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改革政治,加强监察。

3. **秦汉时期的文化与科技**
- 《史记》:司马迁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

- 医学:华佗、张仲景等人的贡献。

4. **民族关系的发展**
- 匈奴:与汉朝的战争与和亲,昭君出塞等。

- 西域: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5. **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的贸易往来。

- 与朝鲜、日本的交往:派遣使节、文化交流等。

6. **秦汉时期的特点**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实现大一统,汉朝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 政治制度上,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并加强。

- 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 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科技文化取得一定成就。

- 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对外交往活跃。

以上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精品》初中历史课本全目录最新部编人教版版精编

《精品》初中历史课本全目录最新部编人教版版精编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①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①原始农业的发展②河姆渡人的生活③半坡居民的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①炎黄联盟②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③尧舜禹的禅让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的更替①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②商汤灭夏③武王伐纣④西周的分封制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①青铜器的高超工艺②甲骨文记事③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①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②王室衰微③诸侯争霸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①战国七雄②商鞅变法③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第8课百家争鸣局面①老子②孔子和儒家学说③百家争鸣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①秦灭六国②确立中央集权制度③巩固统一的措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①秦的暴政②陈胜、吴广起义③楚汉之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①西汉的建立②休养生息政策③“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①“推恩令”的实施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盐铁专卖④北击匈奴第13课东汉的兴亡①光武中兴②外企官宦交替专权③黄巾起义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①张骞通西域②丝绸之路③对西域的管理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①造纸术的发明②张仲景和华佗③历史巨著《史记》④道教和佛教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①西晋的建立②八王之乱③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①东晋的兴亡②南朝的统治③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①淝水之战②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①贾思勰和《齐民要术》②科学家祖冲之③书法、绘画与雕塑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①隋的统一②开通大运河③开创科举取士制度④隋朝的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①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②女皇帝武则天③“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①经济的繁荣②民族交往与交融③开放的社会风气④多彩的文学艺术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①遣唐使和鉴真东渡②唐与新罗的关系③玄奘西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①安史之乱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③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①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②重文轻武的政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①契丹族与党项族②辽与北宋的和战③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①女真族的崛起②金灭辽及北宋③南宋的偏安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①农业的发展②手工业的兴盛③商业贸易的繁荣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②蒙古灭西夏与金③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第11课元朝的统治①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②行省制度③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①繁华的都市生活②宋词和元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指南针、火药的应用③发达的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①明朝的建立②朱元璋强化皇权③科举考试的变化④经济的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①郑和下西洋②戚继光抗倭③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①科技名著②明长城和北京城③小说和艺术第17课明朝的灭亡①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③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①清朝对全国的统治②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2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④巩固西北边疆⑤雅克萨之战⑥清朝的疆域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①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②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③人口的增长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①军机处的设立②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③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④闭关锁国政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①《红楼梦》②昆曲与京剧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①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②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①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②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①洪秀全与金田起义②定都天京③天京陷落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①洋务运动的兴起②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③建立新式海陆军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①甲午中日战争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①康有为与公车上书②百日维新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①义和团运动②抗击八国联军③《辛丑条约》的签订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①孙中山早年的革命运动②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第9课辛亥革命①革命烈士的奋斗②武昌起义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①中华民国的建立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③《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①二次革命②袁世凯复辟帝制③护国战争④军阀割据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第13课五四运动①五四运动的爆发②五四运动的扩大③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③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①国共合作的实现②北伐胜利进军③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③工农武装割据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①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②过雪山草地③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①九一八事变②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③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①七七事变②第二次国共合作③淞沪会战④南京大屠杀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①台儿庄战役②武汉会战③第三次长沙会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①平型关大捷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③百团大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①全民族坚持抗战②中共七大③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①重庆谈判②国民党发动内战③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②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①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②文学艺术的成就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現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开过大典③西藏和平解放第2课抗美援朝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第3课土地政革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②土地改革的意义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①第一个五年计划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定第5课三大政造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②公私合营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①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②“文化大革命”③建设成就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拨乱反正第8课经济体制改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9课对外开放①经济特区的建立②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①中国梦宏伟蓝图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③新发展理念④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第四单元民族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①名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共同繁荣发展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①“一国两制”的构想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①推进祖国统一大业②日益密切的交往第五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①陆、海、空的建设②导弹部队的发展③新时代强军之路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中日建交③全方位外交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①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②杂交水稻与青蒿素③文化事业的发展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①日常生活的变化②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①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②金字塔③法老的统治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代两河流域文明②古巴比伦王国③《汉谟拉比法典》第3课古代印度①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②森严的种姓制度③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阴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1城邦雅典的民主政治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城邦②罗马帝国③罗马帝国的衰亡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①文学和雕塑②建筑艺术③哲学和法学④公历的缘起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1教的兴起②法兰克王国③封君与封臣④查理曼帝国第8课西欧庄园1园的领主与佃户②庄园法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②城市居民的身份③大学的兴起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査士丁尼法典1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世纪前的日本②大化改新③幕府统治第12课阿拉伯帝国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②阿拉伯帝国③阿拉伯文化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②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1文艺复兴②但丁③达•芬奇④莎士比亚第15课探寻新航路①探寻新航路的热潮②哥伦布“发现”美洲③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①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②英国的殖民扩张③荷、法、英殖民争霸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①议会与王权的斗争②革命的发生③《权利法案》第18课美国的独立①独立战争的序幕②华盛顿与独立战争③《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①旧制度的危机②法国大革命③拿破仑帝国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纺织技术的革新②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③火车与铁路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①马克思与恩格斯②《共产党宣言》③第一国际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2课俄国的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第10课《凡尔赛条的》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第六单元冷战结后的世界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历史目录大纲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历史目录大纲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历史目录大纲初中历史(人教版)目录初一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7)第3课华夏之祖 (12)活动课一寻找历史 (17)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9)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20)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26)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30)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36)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41)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46)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 (52)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55)第10课“秦王扫六合” (56)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62)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67)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72)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77)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82)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87)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92)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97)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01)第18课三国鼎立 (102)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08)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14)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18)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22) 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127)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131)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 (134)附录 (135)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2)第2课“贞观之治” (7)第3课“开元盛世” (12)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7)第5课“和同为一家” (22)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28)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33)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38)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44)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49)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50)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56)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61)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66)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72)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77)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83)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87)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88)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93)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99)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03)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9)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15)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121)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27) 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 (132)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135)附录一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下) (138) 附录二中国历史纪年表 (139)附录三好书推荐历史学习网站推荐 (140)初二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1)第1课鸦片战争 (2)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7) 第3课收复新疆 (12)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6)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 (24)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27)第6课洋务运动 (28)第7课戊戌变法 (32)第8课辛亥革命 (36)第9课新文化运动 (40)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45)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6) 第11课北伐战争 (50)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4)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59)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65)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9)第14课难忘九一八 (70)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74)第16课血肉筑长城 (79)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87)第17课内战烽火 (88)第18课战略大决战 (92)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99)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00)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04)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11)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12)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17)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 (121)附录 (122)后记 (123)初二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第2课最可爱的人 (7)第3课土地改革 (12)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7)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8)第5课三大改造 (23)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7)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32)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7)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38)第9课改革开放 (42)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8)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52)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55)第11课民族团结 (56)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60)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65)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71)第14课钢铁长城 (72)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76)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80)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85)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89)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90)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94)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98)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02)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108)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113)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14)活动课四家庭照片 (118)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 (120)初三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1)第1课人类的形成 (2)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7)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4)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 (20)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23)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24)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28)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35)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36)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41)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46)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51)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57)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58)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64)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67)第12课美国的诞生 (72)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78)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 (84)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88)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93)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94)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99)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05)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06)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111)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17)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123)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24)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 (129)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31)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137)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38)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143)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147)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148)附录 (150)后记 (151)初三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2)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7)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4)第4课经济大危机 (20)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25)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 (30)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4)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9)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44)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48)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52)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60)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64)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 (70)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 (75)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 (80)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84)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90)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95)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102)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107)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111)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 (115)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117)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118)附录 (119)后记 (120)。

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1.古代世界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古代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介绍古代世界各地的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例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影响:讨论贸易和文化交流对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古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民主制度
-希腊城邦的特点:介绍古希腊城邦的概念、组织形式和特点。

-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探讨古希腊民主制度的起源、演变和特点,包括雅典的民主制度。

3.罗马共和国的崛起与衰亡
-罗马共和国的兴起:讲述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扩张和繁荣时期。

-罗马共和国的衰亡:分析罗马共和国内部的政治腐败、军队问题以及外部压力等因素对共和国的衰亡产生的影响。

4.印度古代社会的特点与印度教的发展
-印度古代社会的特点:介绍印度古代社会的种姓制度、城市和农村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印度教的发展:探讨印度教的起源、发展和主要信仰内容。

5.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与文化繁荣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讲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及其特点,包括君主专制、封建等级制度等。

-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介绍中国古代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如诗词文学、科技发明等方面。

以上是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总结归纳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总结归纳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总结归纳一、概述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狩猎和采集生活。

逐渐地,人们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并形成了最早的农业社会。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稳定的定居社会。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地区。

在这里,人们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和王朝,开展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王朝,每个王朝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王朝,包括夏、商、西周、东周、战国、秦、汉等。

每个王朝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和文化特点。

有些王朝兴盛一时,如商、东周和秦,而有些则经历了兴衰,如夏、西周和战国。

这些王朝的兴衰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历史的曲折进程。

四、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夏商周的更替、战国时期的分裂和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等。

这些事件不仅对政治组织和国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历史的启示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兴盛需要不断进取和创新。

同时,也需要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从中汲取智慧,不断完善和发展。

六、结语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总结归纳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重要事件,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全套总复习讲义、教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全套总复习讲义、教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全套总复习讲义、教案目录第一章:古代文明与祖先传统文化- 第一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中华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第三节: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第二章:世界上古文明- 第一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二节:埃及文明- 第三节:希腊文明第三章:中世纪的欧洲- 第一节: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第三节: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历史- 第一节: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二节:清朝的衰落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第三节: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第五章:近代世界的历史- 第一节:欧洲启蒙运动与大革命- 第二节: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 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六章: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的建立与革命-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与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节: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案设计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课时: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 第三课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四课时:埃及文明- 第五课时:希腊文明- 第六课时: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主义的兴起- 第七课时: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第八课时: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第九课时:欧洲启蒙运动与大革命- 第十课时: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 第十一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第十二课时:中国的建立与革命- 第十三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与社会主义建设- 第十四课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掌握中华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了解世界上古文明的主要内容,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等- 了解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如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清朝的衰落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等- 了解近代世界的历史,如欧洲启蒙运动与大革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等- 了解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如中国的建立与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与社会主义建设等教学重点-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等世界上古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欧洲启蒙运动与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内容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与合作研究- 影像资料欣赏与分析- 课堂展示与汇报教学评价- 参与度:课堂讨论和互动的积极程度- 研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研究笔记质量- 考试成绩: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目录
CONTENTS
单元概述知识点梳理重点与难点解析习题与答案复习建议
单元概述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01
02
04
03
知识点梳理
发现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距今年代
约170万年
主要特征:已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发现地点
约70-20万年
距今年代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着群居生活
主要特征
发现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半坡原始居民
主要特征: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蔬菜等,饲养动物
河姆渡原始居民
主要特征: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发现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
01
02
03
04
05
06
炎帝和黄帝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被尊称为“人文始祖”
炎帝:发明了农耕器具,教民种植五谷、蔬菜,被称为“神农氏”
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被称为“轩辕氏”
尧、舜、禹
传说中的古代圣君,通过禅让制传承权力
尧:选拔贤能的舜作为继承人,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
以孝顺和贤能著称,继承尧的帝位后,推行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政策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建立了夏朝
复习建议
总结词:巩固基础
详细描述: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等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制作知识卡片、背诵重点知识点等方式来巩固基础。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通过多做习题,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同时注意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排除法、比较法等。在练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错题和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 公元前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措施
影响
思想 文化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
钳制了思想,摧残 了人才,阻碍了社 会进步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措施
影响
认识
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 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 台湾的管辖,巩固 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台湾、西 藏、新疆自
西藏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
人教全国 七年级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与发展
第三单元 综合复习
时空线索
思维整合
1.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制度 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
2.主要表现
政治方面
明朝加强了君主专制,清朝进一步强化了君主 专制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区域间
经济方面
约15次
318次
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哥伦布远航
123456789
点拨:材料中显示的时间1403—1424年(永乐时期),与郑 和下西洋的时间有重叠,由此可知,促成来华使节次数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郑和下西洋,B正确。张骞两次通西域, 时间分别是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 不符,排除A;16世纪,戚继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 除,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 洋,“发现”了美洲,这与材料无关,排除D。
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发展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空前 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
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
民族关系 明清统治者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统一多 方面 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到七单元)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到七单元)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到
七单元)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到七单元)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3课:收复新疆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第7课:戊戌变法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运动
第11课:北伐战争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16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内战烽火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需要同学们掌握,我们希望通过提供的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要点,能够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框架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框架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框架一、古代文明的兴起与传播1. 灌溉农业的发展•灌溉农业的意义•灌溉农业的发展地区•灌溉农业的工程建设2. 农业社会的出现•农业社会的特征•农业社会的组织形式•农业社会的产生原因3. 文明的诞生•文明的定义•文明的主要特征•文明的发展历程二、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1. 两河流域文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城邦制度的演变•文化与科技的成就2. 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法老统治与社会制度•文化与科技的成就3. 黄河流域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中国的朝代更替•文化与科技的成就三、其他古代文明的发展1. 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科文制度与城市发展•文化与科技的成就2. 几内亚高原文明—古代阿克萨德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政治体制与国家的形成•文化与科技的成就3. 黑海沿岸文明—古代凯尔特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萨克森人与巫术信仰•文化与科技的成就四、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1. 文明交流的形式•贸易与商业活动•交通与人员流动•书信与交流2. 文明交流的意义•科技与文化的传播•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政治与军事的影响3. 文明交流的例子•丝绸之路的建立•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古希腊文化的传播以上为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框架,涵盖了古代文明的兴起与传播、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其他古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等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政治制度、科技与文化成就,以及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储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夏商周三代简介1. 夏朝的建立与时代背景2. 商朝的兴起与特点3. 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二、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1. 夏朝的政治制度a. 夏朝的国家建制b. 夏王的权力2. 商朝的政治制度a. 商朝的国家建制b. 商王的权力3. 周朝的政治制度a. 周朝的国家建制b. 周王的权力三、夏商周三代的经济生活1. 夏朝的农业a. 夏朝的农业生产方式b. 夏朝的农业社会组织2. 商朝的手工业与商业a. 商朝的手工业发展b. 商朝的商业贸易3. 周朝的农业与手工业a. 周朝的农业生产b. 周朝的手工业工艺c. 周朝的商业贸易四、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教育1. 夏朝的文字与学校a. 夏朝的象形文字b. 夏朝的教育制度2. 商朝的文化艺术a. 商朝的 bronzeware 文化b. 商朝的音乐舞蹈3. 周朝的文化特点a. 周朝的 bronzeware 文化传承b. 周朝的音乐舞蹈发展五、夏商周三代的社会制度1. 夏朝的社会阶级a. 夏朝的贵族与庶民2. 商朝的社会阶级a. 商朝的贵族与庶民3. 周朝的社会阶级a. 周朝的贵族与庶民六、夏商周三代的科学技术1. 夏朝的科学技术a. 夏朝的农业技术b. 夏朝的瓷器制作2. 商朝的科学技术a. 商朝的青铜冶炼b. 商朝的建筑技术3. 周朝的科学技术a. 周朝的农业生产工具b. 周朝的铁器制作七、夏商周三代的军事制度1. 夏朝的军事制度a. 夏朝的军队组织b. 夏朝的兵器装备2. 商朝的军事制度a. 商朝的战争特点b. 商朝的兵器发展3. 周朝的军事制度a. 周朝的军队编制b. 周朝的战争形式八、夏商周三代的宗教信仰1. 夏朝的宗教信仰a. 夏朝的祭祀仪式b. 夏朝的神祇信仰2. 商朝的宗教信仰a. 商朝的宗祠建筑b. 商朝的宗教图腾3. 周朝的宗教信仰a. 周朝的宗教节日b. 周朝的神话传说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增进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既是对秦汉的继承,也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表现。

也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表现。

1.繁荣表现繁荣表现(1)工具革新,经济繁荣经济繁荣①交通运输: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农业技术:兴修水利,工具革新(曲辕犁、筒车);③手工业发展:丝织工艺水平高,陶瓷业发展;④商业都市: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⑤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科技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繁荣①科技领先: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火药;②唐诗繁荣: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③书法绘画:隋唐书法、绘画辉煌,著名的有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

立本、吴道子。

2.开放表现开放表现(1)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创立、完善,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

(2)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开明。

设机构、和亲、册封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合和发展。

民族政策开明。

设机构、和亲、册封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合和发展。

(3)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开放,充满活力,人们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人们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对外关系: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日本派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唐都长安,世界性大都会。

世界性大都会。

【知识网络】【知识要点】1.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2.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同时大量征发劳役,加速了隋朝灭亡。

了隋朝灭亡。

3.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科举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重点表格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重点表格

知识点一:古代人类与工具的关系1. 旧石器时代的工具:石器、骨器等2. 新石器时代的工具:陶制品、石器、玉器等3. 金属时代的工具:青铜器、铁器等知识点二:古代社会的发展1. 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过着游牧的生活。

2.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陶器和农耕工具,逐渐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3. 金属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铜器、青铜器和铁器,社会出现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知识点三: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1. 相传黄帝在战胜蚩尤后,创立了中华文明。

2. 盐池女娲补天,创造了人类。

3. 燧人氏的发明:制火、制器物等。

知识点四:古代我国的发展成就1. 农业:我国古代发展了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2. 工艺:我国古代雕刻、织布、铸造等工艺技术颇为发达。

3. 商业:我国古代商业活跃,有“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

知识点五:古代我国的思想1. 易经:有关阴阳、五行等思想的典籍。

2. 《诗经》: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活和思想。

3. 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

知识点六:古代我国的政治组织1. 郡县制度:我国古代政治区划制度。

2. 封建制度:宗法制社会、官僚制度。

3. 帝国制度: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点七:古代我国的社会制度1. 农奴制度:在古代我国,有部分人被迫成为土地所有者的奴隶。

2. 身份等级制度:古代我国有明显的社会等级划分,贵族、士、农民和奴隶等身份有明显差别。

3. 家族制度:古代我国以家族为单位,家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个人。

知识点八: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1. 农业技术:古代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如灌溉、耕作工具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工艺技术:古代我国的陶瓷、织布、冶炼等工艺技术颇为发达,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 医学技术:古代我国的医学技术也非常发达,有许多古代医学著作留存至今,显示了古代医学方面的卓越成就。

知识点九:古代我国的艺术1. 书法:古代我国的书法艺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具有独特的魅力。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结果 初步胜利 意义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性质
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P47
中共 成立 1921年
条件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 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P48
意义: 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P49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第11课 北伐战争
重大事件: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 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两次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 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P62
强学会 高潮— 百日维新 1898年6—9月 103天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发展—
失败标志— 戊戌政变 1898年 9月 失败原因— 没有发动广大群众 P33 功绩— 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局限性— 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武昌 1911.10.10(辛亥年) 湖北武昌 起义 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十几个省脱离清政府
镇压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
发动国 家 抗争史 实 结果
日本
邓世昌 黄海大战
林则徐关天培 太平军 虎门销烟 抗击洋枪队
《南京条约》
义和团反帝 爱国运动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失败 原因
影响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腐朽的封建制度 无法战胜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开始沦为 近代史的开端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启示
落后必然挨打;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才能避免悲剧再次重演;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知识清单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知识清单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知识清单1. 古代文明的形成•文明的定义和特征•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的特点和区别•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工具和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农业的出现•金属时代的青铜和铁的制作和应用2. 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演变•封建社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中的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3. 远古时代的文明•古埃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尼罗河的重要作用和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古埃及的统一和法老的权力•古埃及的宗教和金字塔4.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早期文明的兴起•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思想•印度教和佛教的起源和传播•古印度的艺术和科学文化成就5. 希腊城邦和古希腊文明•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兴起•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民主思想•古希腊的文化繁荣和科学成就•古希腊的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6. 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古罗马的地理环境和农业经济•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危机•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扩张•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和文化成就7. 古印度数学的发展•古印度的数学概念和符号•古印度的十进制数的发明和运算•古印度的代数和几何学•古印度数学对现代数学的影响以上为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的知识清单。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明的形成和演变,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探索远古时代的文明,了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认识希腊城邦和古希腊文明,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探索古印度数学的发展。

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各个古代文明的贡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复习共28张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复习共28张课件
主:封君;仆:封臣; 关系纽带:土地的封赐; 影响:使封建制度在欧洲普遍确立。
材料二 封臣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 兵役;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 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附有 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 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
2、 根据 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教材指出封君和
法律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新法典》


评价 欧洲民法的基础
庭 帝
拜占庭 文化
兼收并蓄

灭亡
标志: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
古代世界法著典名) 的法律( 项目 《汉谟拉比法典》
学法指导对比分析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国家
古巴比伦
古罗马
拜占庭帝国
制定者
汉谟拉比
查士丁尼
内容
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 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
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 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对财产、买卖、债务、
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 定
地位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 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 学的渊源
奠定了欧洲民 法的基础
共同点 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秩序的工具
A.驱逐出庄园
B.送人监狱
C.处以罚金
D.没收财产
中考练习
8、下列人物为罗马法律的修订、完善 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克洛维
B.亚历山大
C.查理曼
D.查士丁尼
中考练习 9、。材料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
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 化的身影。位于亚欧交界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1453 年4月5日,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 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 。当土耳其人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拜占庭人 与土耳其人决战,激战了53昼夜,5月29日被攻陷,拜占庭帝国 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具有兼容东西文化的特点。 因为它是 (1)你希认腊为罗拜马占文庭化帝的国保的存文者化;具东有西什方么文特化点在?这为里什交融么,具处有于这亚样、的

初中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初中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七课不甘屈零奋勇抗争1、(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到了近代,清政府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逐步走向衰败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陷入这个境地。

3、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

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要求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从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农历甲午年。

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简答题归纳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答:近代以来,清朝逐渐走向衰败,英国却发展为工业强国,对中国这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垂涎欲滴。

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企图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

2、说说《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答:制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第八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为了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十多次(武装起义)。

3、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5、(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简答题归纳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出现了哪些新风潮?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革命党人大力借助移风易俗来推动革命新风潮席卷一时。

剪发辫、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侣女权、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侣导自由婚姻等逐渐成为社会潮流,影响者人们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C 26.B 27.D 28.A 29.C 30.B
32 【技术创新】A:曲辕犁B
33.(1)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 的办事效率;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高分突破在手
中考高分无忧
考点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奉为 “ 天可汗 ”。 2.新疆: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境内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3.吐蕃: (1)概况,①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②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业, 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很高。③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 松赞干布 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 逻些。 (2)与唐的关系:①唐太宗时, 文成公主 入吐蕃,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 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②8世纪初 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4.回纥: (1)概况:①维吾尔族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②8世纪中期,回纥建国,后改名 为回鹘。 (2)与唐关系: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高分突破在手
中考高分无忧
考点6.宋代的社会生活。 1. (1)衣:①官员贵族的衣饰由节俭到奢侈。②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 短衣。③妇女 缠足 (2) (3)住:①农村:多为低矮的茅屋。稍富裕些的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构成一组住宅。② 城市:平面住房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贵族 (4) 2. 瓦子 (1)娱乐活动: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 (2)节庆活动:今天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春节在宋代称 元旦 ,最受重视。
政权以“渤海”为号。
高分突破在手
中考高分无忧
考点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和日本的关系: (1)概况:①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到来。②唐贞观年间开始,遣唐使增多。③唐玄宗 时, 鉴真 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2)影响:日本的建筑、文字、风俗制度等方面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 2.和新罗的关系: (1)概况:①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②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影响:①新罗仿制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 科举制 选拔官吏。②朝鲜的 音乐传入中国,并广泛流行。 3.和天竺的关系:唐太宗时, 玄奘 西行天竺取经,著有《 大唐西域记 》。
5. : (1)概况:①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②7世纪末,粟末 ③渤海受封后,不断发展,有“海东盛国”之称。 (2)与唐的关系: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从此粟末 6.南诏: (1)概况: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生活在云南苍山洱海一带。 (2)与唐关系: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高分突破在手
中考高分无忧
【五年广东中考】 1.D 2.A 3.C 4.B 【真题演练】 1.C 2.C 3.B 4.C 12.B13.D 14.D 15.B 22.D23.D 24.C 25.B 【模拟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24.D 5.D 6.C 7.D 8.B 9.C 10.C 11. D 12.C 13.C14.B 15.C 22.C 23.C 31.D 16.C 17.D 18.D 19.C 20.D 21.A 5.B 6.B 7.B 8.B 9.B 10.D 26.A 11.C 16.A 17.B 18.C 19.D 20.D 21.D 5.C 6.C
高分突破在手
中考高分无忧
考点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方农业发展 (1)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②自然条件的变 化,江南地区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2)表现:①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水稻在宋朝跃居 粮食产量首位。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纺织业:①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②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 业,南宋时已经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①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②浙江哥窑能烧制 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③北宋兴起的 景德镇 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广州 、泉州等地造船业发达。 3.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 杭州 。 (2)海外贸易:①外贸港口: 广州 、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②外贸范围:近至朝 鲜、日本 ,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③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 立 市舶司 ,加以管理。(3)纸币的产生:①产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 交子 ,是世界 上 最早 的纸币。②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③影响:有利于商业的 发展。 4.南方经济的地位: 南宋 时,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
2014年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历史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 系的发展
高分突破在手
中考高分无忧
★考点梳理★
考点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贞观之治” (1)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节俭等,注意任用贤才和 虚心纳谏,如重用敢于直言的 魏征 (2)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开元盛世” (1)原因: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 姚崇 等人当宰相;重视吏治;崇尚节俭。 (2)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考点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诞生: (1)隋文帝开始用 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2)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2.完善: (1)考试科目:唐朝常设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2)关键人物:① 唐太宗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 大力提倡科举、创设 殿试 、 武举 。③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3.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巩固了统治。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 展。 4.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1300 多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