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考_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经济成为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积极响应低碳经济的号召,探索绿色、清洁、高效的发展道路。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低碳经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伴随着排放量的飙升和资源过度消耗。
通过推行低碳经济,鼓励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以及绿色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的比重,提升产业结构的绿色化水平。
这种升级将有助于降低整体碳排放水平,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其次,低碳经济为中国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
然而,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这种模式已经不再可持续。
低碳经济的引入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转型升级的机遇,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和创新技术,推动经济转型,并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同时,低碳经济还可以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增强中国经济的自主性和抗风险能力。
再次,低碳经济促进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提升。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对于低碳经济的关注和支持也越来越多。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通过加大低碳经济的改革力度,承担应有的环境责任,并在国际环境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还可以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
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将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最后,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通过推行低碳经济,中国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培养和推广低碳技术和节能理念。
这将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长远成效提供基础和保障。
同时,低碳经济的推行也将为后续的创新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结起来,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与创新模式
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与创新模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丰富生态保护、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低碳经济发展展开讨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和创新模式,以及其对国家和企业的影响。
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市场、技术和投资的支持。
政策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中最关键的元素之一,需要从法律、政策和市场方面完整地考虑。
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形成制度体系,统筹法律和政策资源,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能源战略规划、节能和清洁能源的支持、环保税收和排碳贸易等措施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了资源配置的作用,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
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市场化激励的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建设,提高其低碳化程度和竞争实力,同时塑造出可持续的市场竞争机制。
在技术创新方面,低碳经济需要高效的科技体系作为后盾。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财政政策,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的科技创新、研发和人才建设。
同时,政府可以积极消除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法律障碍,促进技术合作和创新的交流,加快自主创新的进程,加速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充足的资本投资和融资渠道。
政府可以利用国际机构和多边开发银行等外部注资持续发展,通过税收激励、金融支持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低碳经济投资和建设。
而企业则需要积极转型升级,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进口对低碳经济有益的装备和技术,通过参与排碳贸易等投资渠道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低碳经济创新模式低碳经济存在多种创新模式,其中包括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以及供给、消费模式、企业转型等方面的创新模式。
先是新兴产业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完善,低碳经济所需的新兴产业已经逐渐形成。
例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环保装备制造、绿色建筑等领域的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热点和趋势,成为了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中开放与创新的作用机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
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中开放与创新的作用机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刘媛媛;杜伟航【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24(44)8【摘要】“双碳”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社会共识,开放与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阶段关于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碳排放的研究不多,且关于开放与创新的交互作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
因此,为科学识别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因子以及作用机制,促进其更好地实现区域碳减排,基于京津冀13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开放、创新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并引入开放与创新的交互项,进一步考察其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
结果发现:FDI会引入高碳排放产业,显著促进碳排放强度增加;贸易开放对碳排放强度有抑制作用,但会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创新与碳排放强度呈显著倒“U”型非线性关系,只有达到门槛值1.78,创新促进碳排放降低的作用才会显现,其中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创新水平均超过了该拐点值,处于创新碳减排阶段;FDI、贸易开放与创新的交互作用可以抑制碳排放强度,但效果有差别,FDI、贸易开放对创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别具有削弱效应和增强效应的调节作用。
最后,从优化吸引外资政策体系、加快贸易开放进程,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创新投入水平,以及协调好开放与创新之间关系、更好发挥FDI技术溢出外部效应等方面,提出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8页(P206-213)【作者】刘媛媛;杜伟航【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1;F124;F224;G301【相关文献】1.区域低碳协同发展评价:京津冀、长三角r和珠三角城市群的比较分析2.“双碳”愿景下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测评与分析3.基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的京津冀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思路4.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协同创新的绿色经济溢出效应研究5.微观创新驱动下京津冀城市群低碳经济转型模型构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
源节约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
02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
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创新驱动发展
03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03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优化产业结构
公共意识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引导人们树 立绿色消费观念。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资源循环利用
推动企业采用循环生产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 放。
产业协同
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和链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废弃物资源 化和再利用。
政策支持
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 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循环经济活动。
社会影响
低碳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 量,改善健康状况,促进 社会公平与和谐。
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国际合作
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 制定减排目标和政策,推 动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
技术创新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开发 新能源和清洁技术,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制度创新
推动制度创新,完善政策 法规,促进低碳生产和消 费。
中国应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 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和意识 ,推动全民参与低碳经济的发 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产业政策
制定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 投资和研发可再生能源技术。
电网建设
加强电网建设和管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并 网和调度能力,确保可再生能源的稳定供应 。
推进节能减排
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培养低碳经济人才。
建立低碳经济人才激励机制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励人才不断进步。
实施人才奖励政策
设立低碳经济人才奖励制度,对在低碳经济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 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为低碳经济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如晋升机会、岗位轮 换等,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加强低碳经济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与国际低碳经济合作项目
积极加入国际低碳经济合作组织,参与相关项目,提高我国在国际 低碳经济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低碳经济经验和技术,促 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
开展示范活动
02
通过开展示范活动,展示低碳经济的成果和效益,推动低碳经
济的发展。
加强媒体宣传
03
通过媒体宣传,扩大低碳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低碳经
济的发展。
03
政策建议二:加强能源结构调 整
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例
减少煤炭消费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 逐步降低煤炭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通过制定明确的碳排放强 度目标,推动企业和个人 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 济的发展。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通过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 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的 发展。
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
培养国际化低碳经济人才
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高我国低碳经济人才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 交流能力。
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索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索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低碳经济理念迅速兴起。
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重点探讨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探索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发展,其中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改革。
首先,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
当前,大部分国家仍依赖煤炭等化石燃料,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转向清洁能源成为低碳经济的首要任务。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取之不尽的能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同时,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
其次,工业领域的低碳转型也至关重要。
传统工业生产方式通常伴随着能源浪费、排放废气等问题。
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必须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革。
促进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还要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再次,交通运输的低碳化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交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展低碳交通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倡导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骑行和步行,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电动汽车等低碳交通工具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
最后,城市规划也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是碳排放的集中地,城市规划对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减少能源消耗至关重要。
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城市规划,通过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绿化和防治环境污染等手段,积极推进城市向低碳发展的方向转变。
二、低碳经济对环境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环境影响深远。
一方面,低碳经济的发展能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措施,能够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起到积极的应对作用。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协同不够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政府引导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促进基础设施协同建设等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需要不断加强协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政府引导、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趋势、政策、措施。
1. 引言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在于,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地区的核心位置,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三地区的相互合作与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的互补优势。
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作为港口城市和经济开放区,河北作为重要的农业和重工业基地,三地各具特色,资源互补性强。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更好地整合各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三地之间不仅存在着密切的地理联系和经济联系,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和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流动等。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加强三地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共同解决各种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概况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其目的是实现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合作,推动地区协同发展。
在经济领域,京津冀地区不断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的高端产业集聚区、以天津为核心的制造业集聚区、以河北为核心的传统产业集聚区。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低碳经济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必须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要加强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和能效标准,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推动能源产品生态化和循环利用,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
为实现低碳经济,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该制定具体的低碳发展目标和规划,建立环保和能源管理制度,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扶持力度,提高污染治理和环保标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推广可行性和经济性较好的低碳产品和技术。
2. 提高节能环保意识。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的理念和方式,营造低碳意识和全民参与的氛围,使低碳生活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3. 加强能源结构调整。
实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传统能源消费,同时建立清洁能源基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能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研发和应用新型环保技术和产品,加强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行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素质。
5. 深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和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支持和推动跨国和全球性的环保和低碳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加强合作,推动环保和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低碳经济与中国的发展路径
• 在2030-2040年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 到峰值。但是其人均排放的峰值不仅低于 工业化国家历史峰值,而且低于美国2030 年的排放水平(根据美国目前的减排承诺 预测,2030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1012吨),接近于英国2030年的排放水平。
不同领域对减排的贡献(单位:亿吨二氧化碳)
产业结构调整、物理能效提高减排贡献很大,2020年、2030 年、2050年贡献分别在60%,62%和57%。能源结构优化的 贡献,由2020年的16%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24%和2050年
法国
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08年11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 能源的计划,该计划包括50项措施,涵盖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 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同时,法国宣布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 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
美国
主要国家经济刺激计划中的绿色投资
• 纽约州能源办公室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的发电量, 纽约州风力发电企业创造的工作机会要比火电厂多27%, 比天然气电厂多66%。
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就业
避免碳锁定和路径依赖 避免出现高耗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城市基础设施。
主要耗能设施的生命周期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中国2050情景构架
Scenario Framework
• 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型所带来的潜在经济、 社会和政治效益,是获得更好发展的历史 机遇,而不是其成本。
• 到2050年,全球低碳产品的价值每年至少会有 5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斯特恩报告)。
•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要把二氧化碳浓度控 制在450ppm以下,投资必须比“一切照旧”模 式增加18%,到2050年平均每年要增加1万亿美 元。
《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范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篇一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区域,其协同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挑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与意义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多个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京津冀协同发展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该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战略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区域发展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挑战1. 资源环境压力: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2. 区域发展不平衡:京津冀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发展滞后,如何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尽管京津冀地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产业结构调整仍面临较大难度。
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 体制机制问题: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的体制机制差异可能成为阻碍协同发展的因素。
如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实现区域内的深度融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解决对策1.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同时,加强跨区域的环境治理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2. 推动区域均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区域内的均衡发展。
同时,加强区域内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4. 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各地区之间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协调。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国外低碳理论的研究动向低碳理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它依据基本的地球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计算各种公共工程和商业活动的碳排放及碳预算收支,同时,通过衍生产品市场机制和“京都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得以自由交易.简言之,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人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和制度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从目前的发展看,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在碳排放的方式、过程及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然而,对于产生碳排放基础的内部各要素间能量转换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进展.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受到不同国家的地理、能源结构和环境资源的影响.对我国而言,煤炭是主要能源,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与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石油的做法和形式不同,技术和实现的途径也有差异.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即使是在资本和科技积累基础非常雄厚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也不能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因此,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减少国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正常趋势.虽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给我国通过扩大进口方式改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带来很大风险,但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这种政策成功的风险成本依然是最小的.作为最大的能源矿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的一个基本任务.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仅对保障能源供给、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都将各种新能源的采用、低碳燃料的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等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我国也应注重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贮存,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近年来,我国能源强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此外,应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增大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目标投向应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城市的气化水平和高质量燃料供应.在城市及区域交通方面,应更多地鼓励建立高效和快捷的共用交通运输系统.充分发挥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可增加森林的碳汇潜力,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等措施的成本可能会很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每年大量投入资金、劳动力造林,但森林覆盖率仅提高了4%,而且这些造林地段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亿—亿吨碳.考虑到我国1/3的沙漠和1/3的高原土地,未来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困难非常大.但为了减少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必须有效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碳减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未来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技术来进行竞争,同时也不应该低估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是发展中国家获取能源新技术的主要途径.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和手段低碳经济的长期目标,向社会大众表明了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清晰的政策目标并传递成价格信号,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都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框架中来,长期的政策目标也可以给企业以信号和坚持低碳模式的信心.我国应制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案保持一致的新的能源政策,还应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此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应多样化和相互协调.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不少促进节能的法律法规,但多数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经济激励措施的作用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向企业发出明确的信号,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决策者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其一,通过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激励机制,政府和相关企业将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或者通过对研发资金的重新分配,来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其二,由于对碳排放的限制,排放温室气体较多的企业不得不增加对低碳技术的需求,一个新兴的低碳技术市场将会形成,这将极大地促进低碳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三,由于学习效应,低碳技术的性能在应用中将得到提高而成本却会下降,这反过来增强了技术自身的吸引力,使其市场前景变得更为广阔.分阶段有重点有目标地推进推进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应该逐步纳入国家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中,循序渐进,使基础设施的正常更新能够承受,避免对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节约能源、防治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之间的政策和措施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例如,如何在有关污染控制治理中考虑到低碳因素,不仅是解决污染排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其次,对现有节能技术需要加强向公众、商业和交通领域推广,这些领域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期,正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最低成本期.此外,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相当有限,而且这类能源是间歇性的,因此寻找合适的储存方法并实现最终大规模的应用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和稳定的减排环境政府通过设定明确的碳排放上限,可以科学界定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当中还有减排的潜力.低碳经济是基于自然规律的经济模式,因此通过对企业的减排进行实时的监测,摸清其减排程度,并对其应尽的减排义务进行客观评估,可使企业获得明确的信息.另外在减排过程中设立一些税收等政策激励的措施,促使企业寻求更好的节省能源的技术和方法.此外,稳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从长远来说非常重要,企业需要长期的稳定感,从而根据政府制定的目标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和重点领域.低碳经济的政策要有时间范围,如英国政府就承诺在2015年之前低碳政策维持不变,这样就能给企业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明确的信号可以给企业以稳定感,同时也可以给消费者个人提供更多消费的信心.应最大限度地使用以市场为主的自愿性机制,在完全必要和设计完善的前提下提倡以监管等原则来保障成效.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伴随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其市场将逐步形成.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技术将逐渐成为这一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技术,谁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取得突破,谁就能够抢先占领这一市场,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此外,更应注重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的整体战略部署,这不仅会带来非常大的利润,也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合作领域.低碳经济及其实现方式的若干思考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与重视,“低碳”这一新名词承载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追求,逐渐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发展潮流.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 LCE”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2月24日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但是该书并没有为“低碳经济”提出明确的内涵;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明确表示将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项决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这一决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目标;2009年6月,美国政府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普遍民众也认识到大气中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对正在上演的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的作用,并且认识到这些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结果,而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是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低碳经济”也就逐渐成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了.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发展模式必须向低碳经济转型,这不但源于气候方面逐渐变暖的压力,同时也是源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需求以及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的压力,此外,国际间形成的共识,如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当属低碳经济已经毫无疑义.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其实,迄今为止低碳经济没有严格的定义,其概念内涵不是很明确,并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表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最终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低碳经济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成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各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因此,可以说,低碳经济实际上是涵盖到生产生活方式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方式,它以“三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三高”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二、中国将迎来低碳经济时代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多国形成低碳发展道路共识的背景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逐渐提世界各国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毫无疑问将迎来低碳经济的时代.其实,在气候问题上,中国一直是高度重视的,许多年来一直采取积极的行动加以应对.如1990年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签署并在2002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2009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从立法的高度指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2010年3月中国政府致函联合国批准哥本哈根协议.上述一系列的行动表明,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全球低碳经济的大幕即将拉开,并开始以实际行动布局低碳经济,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的低碳经济,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做到两点,一是逐步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这也是现有产业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首先在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进行试点,通过实施低碳化技术,使这些行业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突破领域.二是发展低碳产业,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达到低碳的标准,这方面一个有代表性的方向就是新能源产业,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形成、低碳社会的建设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三、中国国情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思考虽然中国将毫无悬念地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但是考虑到中国本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有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只能是贯彻在消除贫困、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节能减排等诸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一个,而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而简单地使其他目标无条件地服从于低碳目标,而迷失发展的正确方向.其二,在争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生产领域的节能减排;实施固碳技术,如碳转化、碳锁定、碳捕捉等,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其三,把着力点放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因地制宜科学地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各类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那么,中国的低碳道路究竟该如何走呢笔者认为,在策略上应该循序渐进,从稳碳到减碳再到低碳,其中,首要的任务是稳碳,完成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逐步将碳排放控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对友好的阶段,然后进一步实行减碳策略,这其中包括碳交易、碳汇等多种可以采用的制度和技术,最终达到低碳的目标.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应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建议如下: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范.目前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等为数不多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因此,制定和完善合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保障.二是要积极引进和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一方面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先进技术的转让,另一方面着力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同时扶持和鼓励开发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技术,并推广使用.这些重要的技术主要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碳替代技术和碳转化技术,通过立体的减排体系的建立,综合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三是以政策倾斜和利益为导向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可以通过一篮子的经济金融政策和制度安排激励相关主体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如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环境税,按不同能源种类的碳排放浓度进行征税,以达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可再生资源进行直接的经济补贴和税收优惠,进行有计划的扶持和培育,使之逐渐成长能源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广碳排放标志认证,从而促进企业努力生产低排放型产品,并引导市场消费;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利用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通过合理的交易制度安排,形成市场化的交易价格,使低碳产业能够获得市场流动性支撑.四是对某些产业或行业进行有重点的扶持.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的汽车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而汽车消耗的能源十分巨大,在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容易见到成效的一个行业;又如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打造“低碳城市”,以建筑节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交通方案的优化综合推动低碳发展之路.五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普及低碳知识.只有全民参与才能真正使经济实现向低碳模式转变,通过公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的改变引导企业的供给和政府的决策,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行为和的共同认识,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京津冀地区“煤改气”发展探讨
京津冀地区“煤改气”发展探讨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京津冀地区“煤改气”政策的实施背景、进展情况及其对区域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文章将详细介绍“煤改气”政策的背景,包括京津冀地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国家环保政策的推动以及清洁能源转型的战略需求。
接着,本文将分析“煤改气”政策在京津冀地区的具体实施情况,包括政策推广的范围、涉及的行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文章还将评估“煤改气”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包括空气质量的提升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
在经济层面,本文将探讨“煤改气”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包括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成本的考量。
文章将讨论“煤改气”政策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社会挑战,如居民接受度、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以及政策执行的公平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2. 京津冀地区“煤改气”政策概述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面临着严峻的空气污染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双重挑战。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京津冀地区近年来大力实施了“煤改气”政策。
这一政策旨在通过替换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具体来说,京津冀地区的“煤改气”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居民和企业使用天然气替代煤炭。
加大了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输气管道、储气设施等,确保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还加强了对天然气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在实施过程中,京津冀地区“煤改气”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天然气供应不足、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的推进效果。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如扩大天然气进口渠道、加强国内天然气开采等。
京津冀地区“煤改气”政策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能源转型政策。
它不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还能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城市规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市规划是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如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并分析一些环球范围内成功应用的案例。
一、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紧凑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减少居民出行距离和时间。
通过提高城市的紧凑度,可以减少居民的机动车使用,降低碳排放。
2.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3. 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标准,减少建筑能耗。
同时,加强对既有建筑的改造,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
4. 发展可再生能源:城市规划中应优先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和风力发电场等,为城市提供清洁能源。
二、国际范围内的低碳城市规划案例分析1.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低碳城市之一。
该城市通过规划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地热供暖系统等措施,大幅减少碳排放。
此外,哥本哈根还鼓励居民使用电动汽车,并在城市中建设了大量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2. 新加坡:新加坡通过城市规划建设高效节能的建筑、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该城市积极推动公共交通发展,新加坡地铁系统的覆盖率达到99%以上,成为亚洲低碳城市的典范。
3. 美国西雅图:西雅图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大公共交通网络、推动自行车出行、提高建筑能源效率等,成功降低了碳排放。
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
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一)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美国在1990年颁布实施了《清洁空气法》,在20某某年制定通过了《能源政策法》,20某某年7月,美国参议院又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公布了创建低碳经济的10步计划。
此外,巴西、丹麦、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主流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要想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二)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而传统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燃气等都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中国自然资源丰富,但目前处在工业化阶段,再加上人口众多,大量的消耗很可能会导致能源的枯竭,从而制约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气候活动的异常便是一个现实的例子。
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
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预计到20某某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一)节能减排的技术落后低碳经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因此要实现在生产过程中的低能耗以及生产后排污中的低污染、低排放,就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
低碳技术主要是指那些有助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发展的碳中性的技术。
例如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一些现在未知的技术。
科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是掌握低碳技术核心的关键。
然而,我国由于工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又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节能减排方面并未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科研水平较低、技术落后,制约了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了全世界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一、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 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可以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这个经济体系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排放量会持续下降,对全球环境贡献也会逐步增加。
中国的能源产业结构也会更加多样化,能源节约和环保产业的增长也可预见。
2. 增加创新和投资机会低碳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大量技术和资本投入的,这为大量新兴科技和绿色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和出口国,中国可以借助低碳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产业,助力经济发展。
3. 减少能源消费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使中国在控制能源消耗增长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由于中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大量的工业和制造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了摆在中国面前的挑战。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1. 制定全国性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可以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建立低碳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通过强制性的部门自愿减排目标、排放权交易和逐步实行碳税、推广清洁技术等手段激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 政府和企业合作,建立专项基金和金融机构:政府可以将共享经济、绿色交通、智慧城市、太阳能、风能、健康环保等具有投资回报和市场潜力的领域作为重点开发。
建立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融资机构、基金,为低碳产业提供反哺的资金渠道。
3. 鼓励绿色创新和技术创新: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开展环保及低碳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质押等制度保障,鼓励企业会同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深度合作,优化科技创新的资金和人才配置,建立并落实绿色制造评价标准和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供需服务精细化和产业互动融合。
京津冀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及协同减排效应
05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碳排放效率
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的碳排放效率较高,但存在较大的区 域差异,其中北京和天津的碳排放效率相对较高,而河 北的碳排放效率较低。
影响因素
碳排放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能源 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技术创新等。其中,产业结构 调整和技术创新是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
气候条件
冬季寒冷,取暖需求增加,碳排放 量相应增加。
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采用DEA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碳排放效率进行评 估。
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程 度。
通过协方差分析探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
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政策因素
技术因素
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政策措施等对 碳排放效率产生影响。
3
对于全国范围内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实现国家 减排目标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02
碳排放效率研究
碳排放效率的定义
碳排放效率定义
碳排放效率是指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即碳排放量与GDP的 比重。它是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碳排放水平和低碳发展潜力 的关键指标。
碳排放效率的内涵
碳排放效率反映了经济活动中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程度 ,也体现了经济结构、能源利用技术和环保政策的水平。
京津冀城市群碳排放效率现状分析
城市群碳排放现状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经济中心,其碳排放量在全国占比较大。近年来,随着 产业结构和能源政策的调整,京津冀城市群的碳排放效率有所提高。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京津冀城市群碳排放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进程、环 保政策等。其中,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实施对提高碳排放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绿色低碳发展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绿色低碳发展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近年来,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针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分享相关经验。
1. 案例一: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是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国为例,中国在过去几年中积极推进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创新,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断壮大,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一案例表明,对于绿色低碳发展来说,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优化至关重要。
2. 案例二: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城市交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构建可持续交通系统对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以荷兰阿姆斯特丹为例,该城市鼓励居民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通过建设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网络,有效减少了汽车使用量和相应的车辆尾气排放。
这一案例提示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应当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以减少碳排放。
3. 案例三: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是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
以芬兰为例,芬兰通过制定政策和鼓励企业创新,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实现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有效的废物回收和再生利用,芬兰不仅减少了对原材料的依赖,还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了碳足迹。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废物资源化的工作,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4. 案例四:农业生态化发展农业是一个重要的碳排放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必须加强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以日本为例,日本通过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他们采用有机农业和自然农法,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促进了土壤的健康发展。
这一案例提示我们,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倡导可持续农业发展。
在以上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分享: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石。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
录》 《 达宣 言 》 《 津 冀 都 市 圈城 市 商 业 发 展 报告 》 ,泰 ,京 ,
《 于建 立 京 津 冀 两 市 一 省 城 乡 规 划 协 调 机 制 框 架 协 关
着 21 后 国际碳 排 放 空 间 的确 定 , 02 新能 源 市 场 的规 模 将
会更 为迅速增 加 j 。京 津冀 经 济 圈作 为 我 国重 要 的经 济 增长极 , 在低碳经 济发 展方面 积累 了一 定 的优势 。 中国作 为发展 中国家 , 处 于 工业 化 , 市 化 , 正 城 国际化 的进 程 , 需 要结合 具体 国情 发 展 低碳 经 济 。因 为不 同 的地 区在不 同 的发 展 阶段 , 于低碳 经济 的发展要求 是不 同的。本 文 以 对 京津冀 经济 圈为背 景 , 究适合 中 国发 展 的低碳 经济 的定 研 位, 发展模 式 和 核 心 竞 争 力 问题 , 出一 些 战 略性 思 考 。 提 当然 , 由于低碳经 济仍 然是 一 个在 动 态演 变 中 的概 念 , 许 多概念 及政 策工具需 要进一 步 的研 究 。
碳核心竞争力。 关 键 词 低 碳 经 济 ; 津 冀经 济 区 ; 候 政 策 京 气
中国分类号
16 .;2 文献
1l 10( n )s 0g一24 a o0 一∞0—0 di1. 6/. s. 呛一 1421.50 l 6 6 0:o3 9jin 1 9 s 0 20.000 . 昭
议》《 ,京津冀地 区共 同建筑 市场合作协议》 等一系列的
区域 合作 协 议 的 签订 预 示 着 京 津 冀 经 济 区将 进 入 全 面 合 作发 展 阶段 。 从 节能减 排效 果来看 , 北京 能耗指 标在全 国处 于最 低 水平 , 降幅度 也最 大 。天 津能 耗 也较 低 , 下 下降 幅 度仅 排 在北 京之后 。河北 的能耗处 于全 国中等水平 ( 见表 1 。 ) 在新 能源 产业 方 面 , 北保 定 和天 津发 展 时间 较早 , 河
京津冀交通低碳发展现状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京津冀交通低碳发展现状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交通运输密集的地区。
随着交通需求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据统计数据显示,交通运输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汽车尾气排放占比较大。
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低碳发展任务十分紧迫,需要依靠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合力来共同应对碳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
研究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低碳发展现状及碳排放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当地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区交通低碳发展现状,探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该地区的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京津冀地区交通低碳发展的现状,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探讨交通运输对碳排放的具体影响,探讨低碳交通发展对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低碳发展政策与措施。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旨在为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促进碳排放的控制和减少,推动该地区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京津冀交通低碳发展现状分析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交通运输发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不断增加,交通行业的碳排放也随之增加。
目前,京津冀地区的交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较高,成为影响地区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发达,但由于交通拥堵和路况不畅等问题,交通效率并不高。
车辆的停车等待时间长,加剧了碳排放的密集程度。
传统燃油车辆仍占主导地位,高碳排放成为主要特征。
为了改善交通低碳发展现状,京津冀地区正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低碳交通政策,如限制某些高污染车辆通行、提高燃油税等措施,以降低碳排放量,促进地区绿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3-12作者简介:张焕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政策、低碳经济与国际经济。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碳排放权分配方法评估的多国气候保护宏观动态经济模型”(N o.70903045)“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全球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研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3张焕波1,2 齐 晔1(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2.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北京100017)摘要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证能源安全,许多国家开始发展以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为代表的低碳经济。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新能源产业也迅速发展。
京津冀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
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
从低碳经济的定位、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相应提出具体战略建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对于我国来说,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产业发展,能够通过提供低碳产品、服务创造价值;除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应该注重国内市场需求的开辟;根据地方的优势不同,可有意识地打造不同特点的低碳企业集聚;针对某一产业,可以就所处不同的产业链环节进行分工;京津冀都市圈,依托已经建立的各种合作协议,可以就低碳经济发展形成低碳城市联盟;要从技术、人才、品牌和碳市场等方面逐渐培养低碳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低碳经济;京津冀经济区;气候政策中图分类号 F061.3;X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5-0006-06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0.05.002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世界进程的重要因素。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和政策来推动温室气体减排。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证能源安全,许多国家开始发展以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为代表的低碳经济。
2008年,全球有1200亿美元投资于新能源[1]。
随着2012后国际碳排放空间的确定,新能源市场的规模将会更为迅速增加[2]。
京津冀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进程,需要结合具体国情发展低碳经济。
因为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是不同的。
本文以京津冀经济圈为背景,研究适合中国发展的低碳经济的定位,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问题,提出一些战略性思考。
当然,由于低碳经济仍然是一个在动态演变中的概念,许多概念及政策工具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 京津冀经济圈低碳经济发展概况京津冀经济区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大引擎,经济发展的活力日益增强[3]。
2007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人口占全国7.33%,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1126%,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国的1317%。
区域之际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
《北方地区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泰达宣言》,《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商业发展报告》,《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京津冀地区共同建筑市场合作协议》等一系列的区域合作协议的签订预示着京津冀经济区将进入全面合作发展阶段。
从节能减排效果来看,北京能耗指标在全国处于最低水平,下降幅度也最大。
天津能耗也较低,下降幅度仅排在北京之后。
河北的能耗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见表1)。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河北保定和天津发展时间较早,北京近期也开始重点规划发展(见表2)。
北京借绿色奥运发展契机,实现经济转型,大力促进新能源消费。
近期更是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2009年3月,成立我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4]。
2009年6月,占地面积约2.5km 2,重点定位于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北京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北京揭牌,这标志着首都新能源产业进入聚合发展新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20卷 第5期 CHINA POPU LATION,RESOURCES AN D ENVIR ONMENT V ol.20 N o.5 2010表1 2005-2007北京、天津和河北能耗变化T ab.1 Change of energy intensity for Beijing,T ianjin and Hebei地区district200520062007t标准煤/万元t标准煤/万元%t标准煤/万元%北京0.8(排名第2)0.76(排名第1)-5.25(排名第1)0.71(排名第1)-6.04(排名第1)天津1.11(排名第9)1.069(排名第9)-3.98(排名第2)1.02(排名第9)-4.90(排名第2)河北1.96(排名第23)1.895(排名第23)-3.09(排名第16)1.84(排名第23)-4.02(排名第1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年度统计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按2005年价格计算。
能耗指标排名按地区从低到高排名,比上年变化按从高到低排名。
段[5]。
天津在从老工业城市转型中,新能源产业取得明显的成效,已形成以锂离子和镍氢电池、薄膜太阳电池、风电装备为主体的绿色能源产业集群[1]。
近年来,天津新能源产业平均保持了40%以上的发展速度。
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6.3亿元,同比增长103%[6]。
河北省着力在保定、邢台两市构建新能源技术设备产业化基地,逐渐形成以天威英利、晶龙集团、中航惠腾为龙头的拥有自主知识 表2 京津冀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T ab.2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dustry in Beijing,T ianjin and Hebei项目Item北京Beijing天津T ianjing河北Hebei重点行业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和镍氢电池、薄膜太阳电池、风电装备太阳能发电、风电、输变电与节电设备制造知名企业福田汽车、中材科技、中国节能投资集团、英利(中国)绿色能源、中科院电工所力神、和平海湾、蓝天三洋、蓝天电源、津能、巴莫科、京瓷太阳能、三洋能源、维斯塔斯集团、歌美飒、弗兰德机电保定:天威英利、中航惠腾、天威保变、风帆集团、华翼风电、长城汽车邢台:晶龙集团园区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高新区新建“中海油新能源产业基地”高新区“中国电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产值新能源产业基地计2011年基地将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以上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6.3亿元,同比增长103%河北2007新能源产业年产值达800亿元。
竞争优势人才,技术,政策制造能力,工业基础,技术,人才资源、劳动力,先行优势,工业基础产权的产业集群。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能源建设总投资将达302亿元。
2008年,河北风电的装机容量在全国居第二位,年底预计将达到100万kw,以100%的速度逐年增长[7]。
2 低碳经济的定位2.1 低碳经济发展内容定位关于低碳经济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概念的不清晰容易带来发展的盲目性。
概括起来,低碳经济涵盖了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改变增长模式,发展低消耗高产出的经济;二是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三是提高能效;四是发展可再生能源。
从产品流程来看,新能源设备制造(如风电设备),新能源生产(如风电场),新能源使用(生产和生活消费)也都涵盖在低碳经济的范围。
类似,其他提高能效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也都属于低碳经济。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特别强调低碳产品的应用,例如英国的低碳经济和日本的低碳社会规划特别强调在建筑、交通、生产等方面降低碳排放。
我国目前仍处在城镇化、现代化、国际化、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发展是我们最关键的事情[1]。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不是意味着碳总量的减少,而是碳强度的下降。
因此,对于我国来说,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产业发展,能够通过提供低碳产品、服务创造价值。
如果没有以提供低碳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活动为基础,而只是完全应用别的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来降低碳排放,那么不还算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
目前,京津冀地区在发展内容方面基本明确,北京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风电和太阳能研发;天津的风能设备制造,锂离子和镍氢电池、薄膜太阳电池;保定主要集中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制造。
对于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应用要根据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推广低碳产品和服务的需要来量力而行。
例如保定和邢台都推出了太阳能小区,保定还建了一个太阳能大厦“电谷锦江国际酒店”。
这座作为五星级酒店使用的大厦总装机容量可达0.3M w,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站,发出来的电不仅供大厦使用,还可直接并入电网。
这些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对本地企业的低碳产品的使用,更大的效果是为本地产业和企业做了广告推广。
而真正的大面积使用太阳能光电,由于成本原因,目前在很多地区还很难实现。
北京和天津,由于经济发达,居于全国前列,在使用低碳产品和服务上可以走的更远,可以成为新能源应用的示范城市。
2.2 低碳市场定位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为低碳产品和服务开辟了市场需求。
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有大量的发张焕波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展空间。
除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应该注重国内市场需求的开辟。
金融危机中,国际市场需求的疲软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说明我们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更需要关注国内市场的培育。
一方面国内市场的培育可以为保证低碳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也是保证我能源供应安全和独立的必然途径。
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低碳产业发展核心能力的培育。
因为如果只是关注国际市场,由于国际需求的限制,我们的产品很可能就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容易成为只是代理加工的工厂,不利于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品牌的培育。
而国内市场可以政策性的选择一些国内制造的高端产品,竖立国内品牌。
京津冀地区本身光能,风能资源丰富。
尤其是河北,风能资源储量在7400万kw以上,技术开发量在1700万kw 左右;在太阳能方面,张家口和承德每年光照都在3000-4000h,属于太阳能可利用的二类地区。
另外,国家重点在西北、东北、华北“三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风能发电。
京津冀地区与这些地区的交通联系方便,低碳产品和服务有这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是,目前由于新能源发电成本高,尤其是光电,在国内的应用还存在大的障碍。
我国已经开始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财政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其中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对于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主要通过贴息和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