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浅析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学生主动积极性 ,在实践探索 中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并
运用 知识 。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缺陷
一
、
教师过分重视知识 的记忆和练习 ,没有注意到学生内 展文化的人很少。这是一个事实。而文化空间不扩展不发 展 ,人类社会也就会停滞不前。我们需要这种创造性的人 才。 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的空间, 这就需要让学生做到第一 步体验。因此 , 有必要在适当的时机 , 把 自主学习课程体验 学习精神渗透到学科课程学习过程之中。 2 . 全面开放。这里所说的开放表现为七个方面。( 1 ) 对 学生器官各方位开放 , 解放学生的脑 , 让其 自由地思考 ; 解 放学生的 口, 让其 自由讲 ; 解放学生的手 , 让其 自由做 。( 2 ) 学 习时 间 的开放 。重新 调整课 程 结构 ,可 以不 以4 5 分 钟 为
烈的求知欲 望。 那么他们的学. - j 也一定会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 以学生发展为本 , 通过改革我们要 达到让 学生积极动脑、 主动学习、 爱上数 学的 目的 , 最终达到探 究教 学的 目标 。而探 究式教 学正符合这一要 求, 这种教学 方式强调学生在 学习和实践过程 中锻 炼意 志、 培养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 自学能力 。由此可见, 探究式教 学完全符合新课 程
结果, 而且 结 果表 达方式 也 可能 是多 元 的 。 4 . 自主合作。 自主学 习课程不仅仅强调“ 做 中学” 和自 主学习作业 , 而且突出学生的主体; 充分体现学生 自我意识 的提 升 , 这 种 自主 学习 至少是 学 生 自己 自主学 习 , 或 主体 地 实践 自主学习或探索性 自主学习。 与学科课程相 比, 自主学 习课程容易满足这个方 面自主学习的要求 ,在 自主学习课
心的意愿 ; 教师仅强调学生知识的接受, 把知识传递给学生 的过程 , 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构造和主动探究的作用。 传统 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的 后果就是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弱化实践能力等问 题, 这对我 国人才 的培养、 知识的创新 、 未来的发展造成 了 巨大的阻碍作用 , 最终的后果是我国逐渐走 向衰弱 , 因此必 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经过教师多年的实践经验 , 最终提
浅析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教 师对学 生 回答的反 馈是 课堂 教学 的重 要活动 ,它能极大地影响课堂气氛 。学生 回答 完 毕 ,教 师 应 及 时 反 馈 ,否 则 学 生 会 认 为 教 师 不 重 视 他 们 的 回答 。 “ 生 回答 时 教 师 的 眼 睛 学 要 注 视 着 他 ,听 后 要 做 出反 应 。 ” 一般 而 言 , 个 积 极 的 反 馈 将 鼓 励 学 生 主 动 思 考 问 题 ,积 极 表 达 观 点 ,从 而 增 强 学 习英 语 的 信 心 。如 果 教 师 对 表 现 不 佳 的 学 生 冷 漠 以 对 ,学 生 就 会 受 到 伤 害 ,对 英 语 学 习也 将 持 否 定 态 度 。 消 极 情 绪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也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造 成不 良影响 。如果学生表现不够理想 ,教师不 能 过 多 地 批 评 ,更 不 能 嘲 笑 或 责 骂 。学 生 回答 得好 , 他们得到表扬, 他们会感到兴奋和高兴; 回答 得 不 好 ,教 师 也 应 鼓 励 他 们 ,帮 助 他 们 分 析 问题 。值 得 一提 的是 ,表扬 学 生,相 对于 “ o ”, “ Go d OK” 等 这 些 表 扬 , 比 如 : “t I
总 结 出 以下 几 点 :
问 题 一 般 可 分 为 :封 闭 式 问 题— — 只有 个 答 案 ;公 开 性 问 题 — — 具 有 多 个 答 案 。教 师 应 多 提 一 些 公 开 性 的 问 题 。 学 习语 言 的 主 要
一
目的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沟 通 能 力 ,公 开 性 的 问 题 可 以加 强 学 生 之 间 的 沟 通 。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认识福建福安一中缪向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下称课标)强调:高中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然而,数学学科教学应如何进行探究,广大教师感到操作困难,很难组织和设计课堂探究教学,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对其在探究性教学中的角色认识存在偏差;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主动性不强;教学流于形式等等.本文主要从数学课堂教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学数学传统课堂教学弊端,试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理论,结合教学实践讨论如何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展开探究式教学.1探究式教学——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数学学习的实质是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是学生亲自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中的探究过程是指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源于自己的直接发现和体验,而不是靠别人的传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探究,由被动、消极的学习转变为积极探索、主动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并加以解决.是认识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1.1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涵义“课标”中设置的“数学探究”主要是指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1)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问题的提出”,研究的问题要选择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学习易于激发其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情境的探索,不断产生新问题;已解决的问题又成为提出新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发在深一层次上去提出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问题解决.(2)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能够独立获取知识,对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不断地进行猜想、论证、改进所得结论,从而实际感受和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并逐步形成研究科学的积极态度;教师将由过去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不再包办一切.(3)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了探索问题的兴趣,与别人交往的欲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2探究式教学的教学原则(1)主动性原则.在探究式教学中,既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中,通过积极自主的“做”与“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2)情感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信息的传输反馈,也要注重师生的情感融汇.探究式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情感教育,把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3)问题性原则.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源头,教师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提出新颖、有独创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成为探究式教学中的一条重要性原则.(4)习得性原则.探究式教学一定要充分提供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索性思维活动,以实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目的.2探究式教学的教学实践新的教与学方式的形成,需要我们长期经常性的实践与探索,由此我们形成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2.1基本过程(如下图)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推动学生认知冲突,启发思维,引发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出问题,对原始问题进行变式,其次先学习小组后班级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修改,筛选出供课堂讨论的问题,学生独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再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互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过程,揭示和提炼数学规律,最后逐步完善结论或形成猜想,师生共同探索,进一步提出新问题或进行变式运用.2.2教学实践2.2.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在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情境.但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起学生有效学习的心向的.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数学与社会的结合点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也可以利用数学的认知矛盾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先定理后应用的实际问题,调换为从应用题开始的问题情境创设,以突出“问题解决——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等等.总之,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心向,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准而能思,找准创新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案例1高中《数学》(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供学生探究:一船从港口B 航行到港口C ,测得BC 的距离为a ,船在港口卸货C 后继续向港口A 航行,由于船员忽疏没有测得CA 的距离,如果船上有测角仪,他们能否计算出港口A 、B 之间的距离?提出实际问题后,启发学生讨论下面问题.(1)这个过程可转化为数学问题吗?(2)数学建模,即将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即在△ABC 中,已知A 、C 、a ,如何求c 边呢?(a)这个问题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b)解三角形问题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主要知识、工具?(c)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将解一般的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d)解法过程:B 作BD CA ⊥于D ,则BD 即为A C 高,在Rt △A DB 中,90A DB ∠=°,AB c =,则sin BD c A =,同理sin BD a C =.∴sin sin c A a C =可以解得c(3)同时得到:sin sin a cA C=(实际问题解决了,同时又得到“副产品”,寻求解答却并不是问题探究的唯一目的)(a)在△A BC 中,是否有sin sin sin a b cA B C ==呢?(b)sin sin sin a b c A B C==为常数k,那常数k 是什么呢?在直角三角形中2k R =,那任意三角形,k =?案例1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情境的探索,不断产生新问题;已解决的问题又成为提出新问题的情境,(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也很自然想到了利用三角形面积为工具,问题情境启迪思维探索研究问题解决理性归纳新的问题实践创新新的经验新的综合迎接挑战开放思维自主研究解决问题建构认知新的挑战实践创新新的实践新的理利用平面向量为工具来证明)从而引发在深一层次上去提出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问题解决.2.2.2搭建认知脚手架,促进问题解决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认知脚手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脚手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探究新问题需要知识的固着点,问题本身与固着点的“潜在距离”愈远,一般说来探究的难度就愈高.“脚手架”的设计和给出的关键是要把握探究的新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固着点之间的距离“度”.案例2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可以有如下设计问题1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解过一道题:1+2+3+…+100=?你们知道怎么解吗?问题21+2+3+…+n=?在探求中有学生问:n 是偶数还是奇数?教师反问:能避免奇偶讨论吗?引导学生从问题1感悟问题的实质:大小搭配,以求平衡.设n S =1+2+3+…+n ,又有n S =n +(1)n +(2)n +…+1∴2n S =(1)n ++[2(1)]n ++[3(2)]n ++…+(1)n +,得n S =(1)2n n +.问题3等差数列123n n S a a a a =++++=1()2n n a a +?学生容易从问题2中获得方法(倒序相加法).进一步的推广可得重要结论:m n p q+=+m n p q a a a a +=+.问题4还有新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利用问题2的结论),经过讨论有学生有解法: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123na a a a ++++=1a +(1a d +)+(12a d +)+…+[1(1)a n d +]=1[123(1)]na n d+++++=1(1)2n n na d +.问题5n S =1(1)2n n na d +=(1)2n n n na d ?学生容易从问题4中得到联想:()(2)n n n n S a a d a d =+++[(1)]na n d +=[123...(1)]n na n d ++++=(1)2n n n na d .显然,这又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对初学数列求和的学生离等差数列的求和现有发展水平较远,教师通过“弱化”的问题1和问题2将问题转化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由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断变化的,学生解决了问题2,就说明学生的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3,学生解决了问题3,他们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又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4,这个案例的设计体现教师搭“脚手架”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自始至终都应坚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诱导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结论,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2.2.3关注学科整合,培育探究精神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两者的整合不但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而且有利于培育学生求知、求实、进取的探究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学实验室”,对某一数学问题或现象主动探索,通过实验研究构建新知识函数是中学.阶段重要部分,其抽象的概念与性质比较难理解,特别是有关图像的初等变换问题.例如:在教高一三角函数时,发现学生对平移变换、翻折变换等知识点难以理解,只会死记硬背.通过手动描点画图来研究,很费时,并且影响学生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进行观察、对比与思考,很难找出数形两种表达式之间的联系,于是决定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案例3问题1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y =()f x a +、()y f x b =+、(||)y f x =、y =|()|f x 的图像之间关系如何?问题2a 、b 及绝对值对图像有什么影响?试用计算机探究.引导学生将()y f x =具体化,让学生取一定数量、不同情况的函数图像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尝试.如取()2x y f x ==,()2x y f x ==1等,让学生自己用计算机大量作图探究在同一坐标系中依次作出()y f x =与(y f x =+1);()y f x =与(1)y f x =;()y f x =与()y f x =+1;()y f x =与()1y f x =;()y f x =与y =(||)f x ;()y f x =与|()|y f x =的图像.这里强调要有规律地选取函数,不要盲目随意画图.学生多次尝试后有了感性认识.再分组讨论、分析,提出假设(猜想规律),让学生用熟悉的函数实证.然后小组交流,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得出规律,解答问题.再让学生思考:问题3()y f x =与()y f x a b =++、y ()f k x =、()y kf x =的图像关系.最后让学生对研究过程反思:刚才是如何研究的?对我们解数学问题有哪些启发?结论是否还可以引申推广?是否还可以验证其他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如互为反函数图像之间关系等)?通过反思,学生认识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数学问题方便简捷足先登、效果好.问题4研究函数()y f x =与()y f x =、()y f x =、()y f x =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对称变换问题).(课后思考题)从学生作业反映出他们已有效地掌握了这种探究方法,而且掌握了函数图像的变换问题;学生经历了数学的构建过程和数学经验的积累过程,更深地理解了数学的本质,取得了学习数学的成功经验.2.2.4探究合作交流,丰富情感体验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应该从在学校中的学习开始,形成合作交流的氛围.由于探究式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要是探索、讨论、合作和交流,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民主、平等、活跃的气氛,学生在因不同见解而引发的争论中,他们必须提出、说明和维护各自的观点,倾听、理解、支持或反驳别人的意见,从而在心理上的自我激励、自信心的增强方面都有所体验.知识和技能目标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一般是无法量化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为这一“隐性”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平台.案例4问题1高中《数学》(试验修订本)第8章的一道习题:过抛物线22y px =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P 、Q,经过点P 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于点M ,求证直线MQ 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问题2过抛物线22y px =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P 、Q,,点M 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M Q x 轴,则直线PM 经过抛物线的顶点.(即问题1的逆命题)引导学生对问题1的变更条件与结论,通过小组探索、讨论和交流后,陆续发言,提出的以下证明思路.(1)证明直线OP 、OM 的斜率相等;(2)证明直线MO 、QP 的交点为P;(3)证明PO +MO =PM );(4)利用抛物线定义及平几知识推证相关线段相等,或相关角相等,或相关图形面积相等(如设FO垂直准线于'F,直线PM与'FF 交于点'O证明|'|FO=|''|F O.问题3:问题2是否可以进一步的推广为更一般的结论呢?若F是圆锥曲线的焦点,'F是与焦点F 相对应的准线l和圆锥曲线对称轴的交点,PQ 是过焦点F的弦,且//'M Q FF点M在准线l 上,则直线PM经过'FF的中点.案例4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课本一道题的习得,而且彰显了他们怎样探究、习得一类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及他们对数学学习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变化.3建议与反思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能力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应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索能力,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处理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和培养与之相关的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参考文献[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郭立昌,范永利.对中小学数学探究活动的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5.5.[4]郭要红.试论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的基本过程.中学数学教学.2004.1.[5]徐小路.现代信息教术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实践探索.教育信息化.2003.8.[6]田永兴.借助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经济师.2004.5.研究性学习内涵下的数学教学福建周宁一中张神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是人类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在学校教育的背景下,它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具有不同于接受式学习的四个特征:问题性;探究性;自主性;创新性.在研究性学习内涵下的教学不应是传统意义的“注入式”、“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而应是教师创设情境、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亲身体验,揭示出隐藏在具体知识内容背后的思想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1研究性学习内涵下的概念教学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体会教材中各种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感知旧概念,引申、发展新概念.案例1等差数列的教学先从问题开始,体现问题性.问题1请观察下列数列,并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1)0,5,10,15,…;(2)38,40,42,44,46…;(3)18,15.5,13,10.5,8,5.5…;(4)―5,―9,―13,-17,….问题2这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点?从第二项开始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相等形成等差数列的概念,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体现探究性与自主性.问题3能用数学符号表示这种关系吗?1(2,)n na a d n n N=≥∈,体现创新性.这种研究性学习内涵下的概念教学正是以概念的形成途径学习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四则运算,是否也有等和、等积数列呢?通过对这两个新概念的研究,使学。
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每个学 生进 行的探究都是个 人独立 的 自主学习过程 , 其中
享探究成果 , 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去 。 和他们“ 打成一片 ” 。过去传 所 获得的问题和知识 都是个人 的 。 而倘若将这些 问题 和知识 在
统 的灌输式教育 , 过 分突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 中的作用 , 而弱化 学 生 中间加 以相互 的交 流 。 开展合作 性学 习 , 便能够使 得每个
了学生 的主体性 。 导致很多改革 和努 力达不到预期 的效果 。正
人 的成果效用最 大化 。在开展 合作活动之 际 , 教师必须首先 注
视探究 性学习的价值 和意 义 . 教 师在今后的教学过 程中就必须 意 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此外 , 教师 自己也必须参与到合作 小 调 整 自己的心态 , 转变 自己的角 色 , 使 自己从教学 的 主导者 变 组 的组 建过程 中。因为如果让 学生们 自由组合往往容易出现同 成引导者 , 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 的学 习。对此 , 笔者 发现有两点 至关重要 : 一是 教师 自身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
个学习小组中学生能力 的均衡 . 这 样才能丰 富小组开 展交流
和合作的视角 , 使得 合作交流取得 预期成效 。通过 开展 合作交 流, 学生可 以将 自己探究式 学 习的成果 与同龄人 分享 , 这样 既 能使得学生接触到更多样化 的思想 . 也能使得他们从身边 同学
的身上获取探究学习 的灵感 . 更 能够 让他们在交流合作 中获得
学生不 仅包 括放手让他们去 尝试去探索 。 而且 也包 括他们 出错 够 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 、 思考 , 如何提 出问题 和分析问题 , 如
之后给予他们鼓励和 引导 . 而不是批评 和指责 。 二、 创设问题情境 . 亚里士 多德曾说 : “ 人 的思想是从猜 想开始的 。” 在探究 式 学 习 巾.学 习方式 不再是 被动地 去记忆 和理解 教师 的课程 内 何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以及 如何解决 问题 等诸 多方面的能力 。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概述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像科学家发觉真理那样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来绽开学习活动,通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索和探究,去弄清事物开展改变的起因和内在联系,从中探究出学问规律的教学模式。
它的根本特征是老师不把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和认知策略干脆告知学生,而是缔造一种相宜的认知和合作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认知策略,从而对教学目标进展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造就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可见,探究式教学主见把学习学问的过程和探究学问的过程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加性。
2.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
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来理解科学探究概念和科学规律的本质,并造就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
详细地说,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围绕某个学问主题来绽开的。
这个学习环境具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它使学生很少感到有压力,能自主找寻所须要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设想,并以自己的方式检验其设想。
二是老师可以给学生供应必要的协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
这说明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干脆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概念和认知策略告知学生,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缔造出一种智力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发觉规律。
3.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1)问题性。
问题性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
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探究教学胜利与否的关键所在。
恰当的问题会激起学生剧烈的学习愿望,并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缔造思维。
现代教育心理学探究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所以造就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使命。
(2)过程性。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浅析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思维的空间遭受压抑。
”教”方面量的积累难以带来“学”方面质的飞跃。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从新课程的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新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
新教材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用“问题与矛盾”来引导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问题性”。
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随处可以见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
例如《数学4》中,仅“思考”栏目就设置了32处,“探究”栏目设置了23处。
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
其一,”数学是科学的语言”说的是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说还要训练出其他学科中所需要的清晰的思维智力,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关系极大,中小学数学教育担负着理性文明和科学精神的启蒙使命,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这个使命尤为重要。
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不断增强探索的信心和积极性,教师应以教会学生思考、学习、应用为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地操作的被动的学习模式,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的确,让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同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自主探索欲望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内能自我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的内驱力。
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和实践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
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包括: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实地调查;强调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方式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在解析几何中,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何通过中位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构造方法的思考和探索,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在探究式教学中,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尝试。
在概率统计中,可以设计一个掷骰子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和展示成果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合作交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结论。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归纳,展示他们的成果和思考。
在数学建模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建模过程进行总结,并通过展示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1. 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2.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讨论,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
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研究所谓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地、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的一种教学方式。
高中数学课堂探究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高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征1.学生是通过数学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和能力的。
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要求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所研究问题起关键作用的特征上,并能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与符号表示,方便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这个过程正是数学抽象的过程。
在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从天而降”,不讲授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而要求学生直接应用概念去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不经历抽象的过程,对发展数学素养造成阻碍。
通过数学探究教学,学生可以多角度、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
2.数学探究式教学具有广阔的开放性。
数学思维的自由创造性,决定了数学科学体系的开放性,形成了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因此,数学为学生个体施展其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
但经过整理成为知识体系时往往以封闭式的演绎方式处理,滤掉了当时的开放式的思维过程。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开放性的,数学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开放式的思维和封闭式的表达相结合的数学特点。
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开放性是指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开放的数学思维和开放的数学观念。
总之数学探究式教学是学生个体施展其才华的知识空间。
3.数学探究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指的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去探索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发现数学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生活实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解决,例如通过测量和推算,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也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总结,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探索性是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通过探索性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探索性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去发现数学知识和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索和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高中数学探索式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教师在设计探索性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具有足够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教师在探索式教学中,需要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一些教师在实践中会担心探索式教学会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事实上,通过探索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设计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式教学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浅谈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
实生活 紧密相关 的探 究性 问题逐渐 增 多 ,对高 中生 的学 习能力也 提 出了较
师要适 时提示 ,帮助学 生沿概念 框架
3 . 教 学策略 的有效 性。我们 强调 同观点 的交锋 ,补充 、修 正 、加深每 学生积极 主动学 习的同时 ,也 强调教 开展 自主探 究式 教学 。我们 已初步 构 个学生 对当前 问题 的理解 。通过 这种 师 的主导作用 ,教 师要引 导学生参 与 建 了将现代 信息技术 与高 中数学课 程 合作 和沟通 ,学生 可 以看 到问题 的不 课堂教 学的全过程 ,参与 知识 形成 的 加 以整合 ,以培养学 生 的数 学创新 意 同侧 面和解决途径 ,从而对 知识产 生 过程 ,揭示 数学思 维的过 程 ,让学生 识 、创新精 神 、创新 能力和解 决实 际 新 的洞察 。 自主学 习 ;培养学 生敢疑 、 敢 问 、敢 问题的能力 为宗 旨 ,以数学 实验为 主 5 . 网上 测试 。学 生 在 教 师 指 导 要 教学方法 ,以学生 自我评价 为主要 下 ,运用新 一代高 中数学 网上测试 和 评 价方式 的 ,以学生 为主体 、以教师 评估软件 系统进行 以学生 自我评价为
逐 步攀升 。它 有独立 发现法 、归 纳类 在肯定 学生成绩 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 逐 高的要求 。在这 种情况 下 ,延续传 统 比法 、打破定 式法 、发 明操作法 等方 渐完 善。使学生 在教师热 爱 、尊重 和 的教师讲 、学生 听的教学模 式 已经 不 法 。 期待 中激起强烈 的求知 欲 , 从 而使他 适 应教育 工作 的发展 。高 中数学教 学 4 . 网上协 作。教师 指导学 生在个 们积极 地学 习 、主动地探 索 、大胆地 必须要培 养学生 的 自主学 习能力 ,发 人 自主探 索 的基础 上进 行小 组 协商 、 创新 ,偶 尔有些忘 乎所 以也是 情有可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初探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初探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186-01摘要:探究式教学是通过教师学习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目的是让大家在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出的巨大的学习潜能。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自己在探究性课堂教学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特点出发,在教师恰如其分的指导下,通过演示、测量、问题引导等手段,使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联想、猜测,相对独立地去发现知识或探求知识的思想方法。
开展探究式教学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借助演示、测量、问题引导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其次,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有目的观察,进行广泛联想、猜测,相对独立地去发现数学知识或探求数学知识运用的方法;最后,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教学原则1.主动性原则在探究式教学中,既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
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中,通过积极自主的“做”与“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2.问题性原则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源头,教师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提出新颖、有独创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成为探究式教学中的一条重要性原则。
3.情感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信息的传输反馈,也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探究式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情感教育,把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1.教师观念更新,角色定位许多教师在探究教学设计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创意和优秀的功底。
之所以会在具体行动中束手束脚,根本在于对探究教学效果的担心,更明确地说,就是担心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能否确保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占优或者至少是不下滑,这是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最为现实的问题,这是对数学探究教学认识上的偏差所致。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运用
’
的 各种 教 学 材料 , 以及 在关 键 时 能给 学 生 必 要 的 提示 等 . 如在 教学 几何 学 时 , 师 : 同 学 们 都 听 说 过 ‘ 丈 高 楼 教 “ 万 平地 起 ’ 句 名 言 , 个 房 产 开 发 公 司 要 建 筑 一 座 高 楼 大 厦 这 一
必须 有 如 下 几 个 环 节. 先 , 屋 设 计 师 根 据 公 司 要 求 画 出 首 房
( 分 析 过 渡 与 概 念 生 成 ; 3) 断 应 用 与 比较 升 华 . 2) ( 判
房 子 空 间立 体 几 何 图形 . 次 , 屋 建 筑 师 傅 通 过 看 空 间立 其 房 体 几 何 图形 , 算 相 应 的 建 筑 面 积 和 距 离 等 . 后 , 筑 工 计 最 建
( ) 你 设 计 礼 品价 值 , 2请 以使 商 场 获 得 最 大 利 润 . 为 节 (
省 时 间 , 用 题 都 可 以用 讲 义 发 给 学 生 ) 应 题 目出 来 后 要 求 学 生 认 真 读 题 , 出 关 键 量 . 引 导 学 找 再
过 程. 面 就 在 教 学 实 践 中如 何 培 养 学 生 探 究 性 学 习 , 谈 下 谈
.
.
9 ≤n 0, 当 n= ≤1 . ’ . 9或 n=1 0时 , 最 大 值 . Y有
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探讨摘要:一切发现与发明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又提出新的更深层的问题,再解决问题,导致发明……无限延伸下去,导致再发明。
教学也是如此。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使学生在乐于主动探究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问题探究原则实践一、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概述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老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探究欲和主体意识,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的特点(1)问题是教学的开端。
问题的存在本身就可激发学生未知欲、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在教学伊始应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
(2)问题是教学的主线。
问题是学生不断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构件,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
(3)问题是教学的归宿。
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是用所授知识消灭问题,而应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使教学延伸到课外,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
三、问题探究究式教学的理论背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和每个知识细节做详尽的解说,对学生的可能误解一一告诫。
这种封闭的、细嚼烂咽的教学,对规范学生的思想、传递知识,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它培育的“产品”对成熟的东西非常熟练,对科学上已成定论的东西善于解释和说明,但其致命的弱点是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一切发现与发明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又提出新的更深层的问题,再解决问题,导致发明……无限延伸下去,导致再发明。
高中数学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一、引言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技巧和原理。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为中心的,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合作,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能力提升缓慢。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数学知识成为了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探讨高中数学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二、理论依据1. 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
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究来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问题、交流思想,并协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和他人的合作,可以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实践来学习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传授。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发现,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原理和方法。
基于以上理论依据,本研究将尝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探讨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三、实践步骤1.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合作游戏、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介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数学问题。
2. 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浅谈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
教 学 法 方
. 。
… … 一 一 一
:A X E L j O  ̄ I 婚
蟓
●' , ● ■
●
浅 谈 咿毒 学 l 问暑 探 宠 式 萄 良学
◎ 秦 明 辉 彭 帮 勇 ( 庆 市綦 江 中 学 重 4 12 0 4 0)
数 学探 究 式 教学 就 是 教 师通 过 各 种 措 施 和 途 径 , 学 生 把
数 学定 理 、 式 足 从 现 实 世 界 的 空 间 形 式 或 数 量 关 系 公
[ ] 宁 中. 数 学课 程 标 准 》 若 干 思 考 [ ] 数 学 通 2 吏 《 的 J.
报 ,0 7, 6 5) 6 2 0 4 ( : 7—6 . 8
中 抽 象 I来 的 , 前 人 经 过 长期 的 探 索 发 现 而 得 到 的 , 们 叶 I 是 他 在 探 索 过 程 中 的艰 辛 , 生 往 往 是 难 以感 受 到 的. 师 在 引 学 教
示定理 、 式的发现 形成过 程 , 及其 中反 映的思 想方法. 公 以 并 要 引 导学 生 主 动 学 习 、 极 思 考 , 学 生 提 出 自己 的 想 积 让
数 学学 习过 程 中 的发 现 、 索 、 究 等 认 识 活 动 凸现 来 , 探 研 使
数 学学 习过 程 更 多 的 成 为 学 生 发 现 问题 、 出 问题 、 决 问 提 解
题 过程 的一 种 学 习方 式 . 学探 究 式 教 学 既是 数 学 教学 的 一 数
法. 比如 在 “ 项 式 定 理 ” 学 习 中 , 们 就 可采 用 这 种 方 式 二 的 我
来 实施 探 究 式 教 学 . 教 材 中 二 项 式 定 理 的 教 学 比较 直 接 , 存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一、引言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启发式、探究性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发现和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三、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方法1.问题式教学法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数学应用题,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经过讨论和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并给出解决过程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探究性实验法数学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体验数学规律和定理,形成抽象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验,让学生自主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这种实验性的探究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
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是探究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悦和满足,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思考构建起来 的。 在传统 的数学课堂 中, 学 生习惯 于
教师的讲解 , 懒得动脑 , 不会思考 , 课 堂教 学 如 死 水 潭, 学 生 昏 昏欲 睡 , 只是机械的 , 被 动 的接 受 知 识 , 久 而久 之 ,学 生 学 习数 学 的 积极 性就 被 扼 杀 了 。所 以 ,最 能 引 起 学 生 学 习 动机 和兴 趣 的 因素 是 问 题 情 境。 问题 是 探 究 式 教 学 的核 心 ,直 接 决 定 着 探 究 活 动的成效。 问题具有探索性 , 能够 引发全体学生的关 注, 可 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 调动全体学生主 动思考 、 积极动脑 , 不 断地 分 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 从 而 打破常规 , 提出个 J 生化 见 解 , 创 造 性 地 解 决 问题 。 因 此, 在教学 中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 与提 出, 要 为学 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 以诱 发学生 主动探究 。 1 . 创设生活情境 。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在教 学 中将 数 学 知 识 与 生 活 相 结 合 ,பைடு நூலகம் 学 生所 熟 悉 的现 象人手 , 提出引发学生认 知冲突的问题 , 更 能够激起 学 生 的 主 动探 究 。 例如在学习“ 排列与组合” 时, 教 师
可将其 与体彩 、 福彩等彩票的中奖率相结合 。 2 . 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 能够 带给学生轻松 的感 觉, 可 以放 松 学 生 的 心情 。 教 师 可 将 问 题 与 故 事 融 于 体, 实 现 学 生 的兴 趣 与 注意 力 的顺 利 迁 移 , 从 而 对 问题 更 加 关 注 。 如在学习“ 等差数列” 时, 教 师 可 引人 数学天才高斯的故事。 3 . 创设操作情境 。“ 在 做 中学 习 数 学 ” 是新课程 标 准 提 出一 个 重 要 教 学 理 念 。 高 中生 有 着 极 强 的动 手能力 , 数学教学要发挥学生的特长 , 让学生在操作 中发 现 问 题 、 探 究 问题 , 能取 得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如 在学 习 “ 立 体几何体 中绕 几何 体一周 的最短距离 ” 时, 教师可 以让学生亲 自动手做一个几何体 , 然后展 开, 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成平 面几何 问题 , 使学生在 做 中 理解 。这 对 于学 生 空 间立 体 感 的 形 成 与 突 破 最 值求解这 一难点有很大 的帮助作用。
谈谈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
: 谋 外 阈京 教育 教 学 探 讨
谈谈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
刘秋霞
( 河南省许 昌市鄢陵县第 三高级 中学,河南 鄢陵 4 6 】 2 0 0 )
新课 程改 革 的一个 重 大举措 就 是强 调探 究式 学 习 ,并 在教 材 中 色 ,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牛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 设 计 了大量 的探 究活 动 ,这一 方 面说 明了探 究式 学 习是一 种重 要 的 种教学民主气氛 ,建立 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 、友好与合 学习方 法 ,另 一方 面也 容易 使人 产生 一切 知识都 应该 通 过探 究 的方 作 的师 生 、同学 之 问的人 际天 系 ,创造适 宜 于学 生主 动参 与 、主动 式 获 得 、在教 学 中探究才 是 唯一 的方 法的 假象 。从 而在 认识 上形成 学刊的活跃 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 自己的空问,尊重学生的爱 “ 探 究” 万能论 思想 ,在 实践 中走上 “ 探 究 ”唯一 化道路 。 好 、个 性和 人格 ,以平等 、宽 容 、友善 的态 度对 待学 生 ,从而 形成 有些 老 师在 数学 教学 中仍 然存 在着 “ 满 堂灌 ” “ 填 鸭式 ” 的教 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 、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 ,使学生 学 现象 ,致 使 学 生缺 少 自主 探究 的能 力 ,失 去 了学 习 的积 极 主 动 的思 维 进 入 主动 性 、开放 性 、灵 活性 的状 态 ;学 生 的情 感 处 于 自 性 ,不懂 不 问老 师 ,不 和 同学交 流 ,没有 好 的学 习方法 和对 学 习的 由 、宽松 、友好 、积极 的心理 状态 ,从 而使 学生 探究 性学 习进 入一 兴趣 。面对这 个 教育 亟待解 决 的 问题 ,新 课标 改革 明确 指 出 : “ 教 个 自由驰骋 的 心瑚空 问 。 师 的使命 不应 只是 教 给学 生知识 ,更 应该 指 导学 生掌握 学 习知识 的 2 . 让学 生经 历数 学知 识 的形成 与应 用过程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通过机械性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这对于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会面临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就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放任学生自由发挥的教学方式,而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框架下,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会担心探究性学习容易导致教学进度的延误,尤其是在应试压力下更是如此。
一部分老师对此可能会采取保守的态度,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会过分限制学生的探究范围,甚至直接给出解法,导致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师如何在维持教学进度的合理运用探究性学习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在接受探究性学习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更需要主动思考和参与,这对他们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但现实中,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和动力,他们更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
当面对探究性学习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产生不良情绪。
探究性学习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而在实际中,很多学生并不具备这些能力,这也给实施探究性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老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因材施教,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合适的任务和问题。
在过程中,老师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引导能力,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更多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是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进行培养。
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体制而言,探究式学习指导思想与其教育理念最为相符,是新课改背景下对全新教育理念最有力的支撑。
本文对探究性学习的各项优势进行分析,对其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的措施进行探究。
标签: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困惑;措施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点也日渐凸显出来。
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逐渐生成了创新意识,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生成自己的风格。
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学回归了“思维化”,教师与学生拥有了更大的平台。
此时的高中学生与教师不仅是在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是在拓展自己的视野,还是在生成“做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应用探究式学习具有极大的价值。
一、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困惑1.兴趣与成绩矛盾突出尽管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高考仍然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提高学生成绩是家长和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普遍会直接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表面上掌握了许多知识,但并没有了解知识内部的本质特征。
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也会逐渐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以及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力。
2. 教学时间十分紧迫在探究性学习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过程,探究性学习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投入的。
但是,由于课程安排比较紧凑,再加上课堂教学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是教师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3.全员参与难度较大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班级的规模通常较大。
由于学生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导致班级中学生的个性与能力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化现象。
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倡导积极的、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数学探究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和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能发挥重大的作用。
面对探究式教学,我们正处于实践探索的阶段;通过实践把握好其教学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它。
结合我们的实践探索,谈谈一些体会。
一、把握探究式教学中的“关键点”
1、“主动”点。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
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学习的过程,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
我们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发挥好“主导性”,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自由等手段来诱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在操作中要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学过程。
2、“兴趣”点。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课本中的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于现实中去。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对教材内容做不同程度地处理,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急待探究的状态当中。
例如:在“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的学习时,可创设如下情境:据气象台的预报,一个台风正在我省南部大海中形成,估计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长30km的圆形区域。
当时我市航运公司有一艘轮船位于台风中心正东70km处并向港口方向沿直线航行,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40km处,如果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天气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省位于沿海地带,台风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比较大,各大媒体都时刻关注它的动向。
用“台风”为背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本题的学习,学生很快就探究出可用坐标法来解决此问题。
教师再加以点拔,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此类实际问题的求解方法步骤。
3、“问题”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提问为主的做法,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经过思考,自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有价值问题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善于保护学生的好
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学会提出问题。
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很有价值,但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需要一个培养过程的。
而且,情不自禁发表的意见是智慧火花的闪现,如因未得到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火花也会随即熄灭。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争论,到最后的解决,能使知识得到升华,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4、“和谐”点。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活跃。
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
学生被动地吸收老师所讲的东西,成为存储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
教师应该努力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
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这种愉快的环境中,教师的参与会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居高临下,是朋友,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要热情地鼓励他们,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积极态度。
5、“反思” 点。
数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思想、观念,它既是反思的材料,又是反思的结果。
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反思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强化探究过程,逐步加深印象,形成习惯,而且能再次体会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加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我们在课中、课尾引导学生反思、小结,主要是回忆探究中运用的各种方法,取得的各项收获,逐渐帮助学生积累方法,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研究作风。
二、把握探究式教学的“度”
1、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伴随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知识为基础,能力与素养的养成只是空谈,知识的积累不可能都以直接经验的方式呈现或以探究的方式获得,接受式的方式对某些知识的获得是必不可少的。
2、如果每个概念都从实践中引入,每个定理都在探索中发现,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此外,过分强调探究与发现,违反人类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规律,也给高中数学学习增加更大的压力。
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练习作业等仍是当前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不能因为提倡探究式教学就将它全盘否定。
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对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当改造,让它渗透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效果如何,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
我们只有深入学习,领会精髓,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才能顺应新课改的要求,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