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一)四季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一)四季学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一)四季学案苏教版

《诵读欣赏——四季》【学习目标】
1.赏析写景佳句。

2.熟读成诵。

【学习重点】赏析写景佳句。

【学习难点】赏析写景佳句。

一、默一默
1.生字词
suǒ xiè( ) 齐心()力澄.清()摇yè( ) 静mì( ) diāo bì( ) 缤.纷()
2.默写有关春、夏、秋、冬的诗句。

春:
夏:
秋:
冬:
二、读一读
(1)学习《充满活力的春天》
①了解作者,了解材料出处。

②作者描写江南春景扣住了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③“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吗?
(2)学习《夏夜》
①了解作者,了解材料出处。

②这段景物描写的顺序是什么?
③作者笔下的夏夜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3)学习《晚秋的原野》
①了解作者,了解材料出处。

②这段景物描写的角度如何?把“晚秋的原野”分别比作什么?
③这段景物描写的点睛之笔和反衬之笔分别是什么?
(4)自由学习《草原之冬》完成课堂检测。

三、课堂检测
阅读《草原之冬》,解决下面问题。

(1)请你使用下列的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五彩缤纷徘徊静谧
(2)短文的第一自然段写了草原之冬的。

作者先写,接着写、,再写,顺序十分清晰,构成一幅可爱的绚丽的草原画面。

(3)“树枝上挂满了雪片,在月亮下闪闪发光,即使Array有一阵最轻微的夜风,也会刮掉它们的”,这句话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草原之冬》
四、课后作业
1.熟读成诵
2.读名著写读书笔记。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春》2课时《三峡》1课时《济南的冬天》2课时《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

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

《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一)四季教案苏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一)四季教案苏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一)四季教案苏教版教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一)四季教案苏教版教案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精美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

2、能力目标:学习对精彩语言的赏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情感目标: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极其难点1、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积累丰富精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自主赏析。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14-5-56)教学内容及其过程1、学习《充满活力的春天》(1)作者简介高晓声(1928年7月8日—1999年7月6日)江苏武进市人。

1957年5月,进江苏省文联创作组,专事文学创作。

高晓声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和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9年7月6日因病在无锡逝世。

高晓声一生热爱人民的文学事业,成绩卓著。

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陈免生上城出国记》和《青天在上》脍炙人口,谱写出中国农民人性人情之美,语言乡土化、民族化,具有典范性。

《充满活力的春天》选自小说《钱包》。

(2)集体朗读选文(3)查字典解释“星罗棋布”“正儿八经”“素净”的词义。

(4)自选角度,学习赏析(5)小结《充满活力的春天》是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片段,具有两个特点。

其一:抓住特征进行景物描写从作者所写的景物来看,在时令上属于春天;在地理上属于江南。

进行景物描写就要抓住江南春天的特征。

选段写春天,紧扣“活力”,写江南,突出水乡。

文中这样的信息如:“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平静的水”都突出了水乡。

“山山水水都爱娇”“水底一群群的游鱼”昆虫“从冬眠的壳壳里冲出来”,紧扣了活力。

其二:写意与工笔相结合写意又称白描,即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如“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寥寥几笔就勾画出鲜明生动的春天来。

工笔又称细描,即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的描写。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一)四季夏夜教案苏教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一)四季夏夜教案苏教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一)四季夏夜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赏析写景佳句。

2.熟读成诵2学情分析阅读感知,把握基调—弄清脉络,掌握内容—品味重点,明确主旨—总结写法,鉴赏评价。

3重点难点1.赏析写景佳句。

2. 熟读成诵。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夏夜课题:文笔精华七年级第四单元诵读欣赏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赏析写景佳句。

2.熟读成诵。

二、学情分析阅读感知,把握基调—弄清脉络,掌握内容—品味重点,明确主旨—总结写法,鉴赏评价。

三、重点难点赏析写景佳句。

熟读成诵。

四、教学过程(一)七嘴八舌话四季由“春”“夏”“秋”“冬”想词、联诗、说感受。

(二)品读文段,赏四季美景1、读一读(1)大声朗读四个文段,分别概括四季的特点,试着给夏、秋、冬三个文段依据其表现的季节特点给它们换一个标题。

由此可见,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2)再读读出你的最爱2、品一品在你喜欢的文段中,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品一品,把你喜爱的理由批注在文段相应的位置。

3、议一议交流展示你品读的结果。

4、背一背快速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看谁背得快、背得准确。

5、仿一仿摹仿文段中的精彩句子,也说一句精彩的话。

(三)拓展延伸,诵四季风情1、分组:把收集描写同一季节景物的同学相对集中,组成四个大组。

2、比一比小组选拔最美的一篇或一段。

并作好点评。

3、诵一诵、评一评、记一记各小组选一名同学诵读本组所选美文,并作点评。

听读的同学记住其中精彩的句子,并记录在你的积累本上。

(四)学以致用,书冬之华章1、展示初冬之景。

2、由画面想开去,用你手中的笔描画初冬美景。

3、冬暖情更浓,这样一个冬天,六中的校园发生了许多美丽的故事,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这个冬天里的故事。

4、进入十二月以来,六中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始了,六中的创建也进入了最后阶段,想想吧,这里有多少美丽的故事,这个温暖的冬季有多少感人的故事正感动你。

用你生花的妙笔描叙“冬天里的故事”,这就是今天的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精美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

2、能力目标:学习对精彩语言的赏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情感目标: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极其难点
1、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积累丰富精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自主赏析。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14-5-56)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学习《充满活力的春天》
(1)作者简介
高晓声(1928年7月8日—1999年7月6日)江苏武进市人。

1957年5月,进江苏省文联创作组,专事文学创作。

高晓声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和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9年7月6日因病在无锡逝世。

高晓声一生热爱人民的文学事业,成绩卓著。

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陈免生上城出国记》和《青天在上》脍炙人口,谱写出中国农民人性人情之美,语言乡土化、民族化,具有典范性。

《充满活力的春天》选自小说《钱包》。

(2)集体朗读选文
(3)查字典解释“星罗棋布”“正儿八经”“素净”的词义。

(4)自选角度,学习赏析
(5)小结
《充满活力的春天》是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片段,具有两个特点。

其一:抓住特征进行景物描写
从作者所写的景物来看,在时令上属于春天;在地理上属于江南。

进行景物描写就要抓住江南春天的特征。

选段写春天,紧扣“活力”,写江南,突出水乡。

文中这样的信息如:“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平静的水”都突出了水乡。

“山山水水都爱娇”“水底一群群的游鱼”昆虫“从冬眠的壳壳里冲出来”,紧扣了活力。

其二:写意与工笔相结合
写意又称白描,即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如“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寥寥几笔就勾画出鲜明生动的春天来。

工笔又称细描,即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的描写。

如“在阳光明丽的中午……好像待命出发的潜艇队伍”这里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将水中的游鱼清晰地呈现出来。

2、学习《夏夜》
(1)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

江苏无锡人。

1941年写的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使之蜚声文坛。

其中《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钱钟书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夏夜》选自他的成名小说《围城》。

(2)集体朗读选文。

(3)自选角度,学习赏析。

(4)小结
其一: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视线来描写环境。

段首第一句话“他靠纱窗看出去”先交代人物和观察点。

观察的顺序从上到下。

先写天空的星星和月亮,再写地面上的生物。

写地面的景物由近到远,从近处的小虫,写到远处的蛙群、萤火。

其二:运用比喻其警有趣,语言机智风趣。

如把一梳月亮比喻成未长成的女孩子,把蛙群的叫声比做“水煮得发沸”,把萤火比做“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这些比喻都显得新鲜奇特,生动的写出了夏夜“密”和“忙”的特征。

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四个选段,尽量多的留下记忆。

第二课时(15-1-57)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学习《晚秋的原野》
(1)作者简介
叶以群(1911~1966),原名叶元灿、叶华蒂。

笔名以群。

安徽歙县人。

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的
研究工作。

主要著译有:《文学的基础知识》、《文学的基本原理》、《文学问题漫论》、《英雄的故事》等。

《晚秋的原野》选自散文《渡漳河》
(2)集体朗读选文。

(3)自选角度,学习赏析。

(4)小结
选段描写了晚秋的原野生机勃勃的特点。

其一: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视线来描写环境。

先仰望,写晚秋的澄清的天;再俯视,写山脚下片片的高粱。

这样由上而下,纵观原野,画面开阔。

其二:运用比喻、排比,生动贴切。

碧海、微波、红水三个比喻句组成排比,虽不新鲜,但却生动贴切。

其三:“以少胜多”,通过单写高粱一种作物,就绘出晚秋的特有色彩。

“丰满的穗头”是点睛之笔,“衰黄了的叶片”是反衬之笔。

2、学习《草原之冬》
(1)简介作者
玛拉沁夫(1930~ )现代蒙古族作家。

辽宁省吐默特旗人。

玛拉沁夫主要从事小说创作。

1951年发表处女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受到文艺界的重视。

1956年发表长篇小说《在茫茫的草原上》(后更名为《茫茫的草原》)。

他还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春的喜歌》和《花的草原》、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玛拉沁夫小说散文选》等。

玛拉沁夫也从事散文与电影文学创作,散文集有《远方集》,电影文学作品有《草原晨曲》、《沙漠的春天》和《祖国啊,母亲》。

《草原之冬》选自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

(2)集体朗读选文。

(3)自选角度,学习赏析。

(4)小结
第一段写草原之冬的静谧。

作者特别选择了雪后草原的场景来工笔描写。

先写雪花,接着写柳林、野鸭,再写圆月,顺序十分清晰。

这段文字以白色为基础,再配以彩霞、土红,构成了一幅可爱绚丽的草原画面。

静态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是动态的,雪花“像煽动着翅膀的白蝴蝶”;动物也在作者笔下被“人格化”,野鸭“唱着忧伤的怨歌”,圆月“从东方冒出
头来”。

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草原之冬的山川、草原和沙漠的共同特征——“静谧”。

第二段“静悄悄”紧承“静谧”,突出描写柳林上挂满的雪片。

“花皮蛇”比喻落叶生动贴切。

“最轻微的夜风,也会刮掉它们”,写出了作者对雪片的怜爱之情。

布置作业: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注意收集精彩语段,制成小卡片。

文笔精华(一)
教学重点:
赏析写景佳句。

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充满活力的春天》
选自高晓声的《钱包》。

这是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片断,有两个特点:
抓住特征进行景物描写写春天,紧扣活力;写江南,突出水乡。

写意画与工笔画相结合用写意画展现全景,用工笔画画出柳枝的嫩芽、芦笋的新叶、
水中的游鱼,将细微之处清晰地呈现在你眼前。

二《夏夜》
选自钱钟书《围城》
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视线来描写环境
段首第一句话,先交代人物和观察点。

观察顺序从上到下。

先写天空的星星和月亮,再写地面上的生物。

写地面的景物由近到远,从近处的小虫,写到远处的蛙群、萤火。

比喻奇警有趣,语言机智锋利。

如一梳月亮比喻未长成的女孩子
蛙群的叫声比作水煮得发沸
萤火比作夏夜的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三《晚秋的原野》
选自叶以群《渡漳河》〉。

先仰望,写晚秋的澄清的天;再俯视,写山脚下的片片的高粱。

由上而下,纵观原野,境界开阔。

碧海、微波、红水三个比喻句组成排比,很贴切。

四《草原之冬》
选自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
第一段写草原之冬的静谧。

特选雪后草原的场景来工笔描写。

雪花---柳林---野鸭---圆月,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草原之冬的山川、草原和沙漠的共同特征------静谧。

第二段用静悄悄,突出描写柳林上挂满的雪片。

用“花皮蛇”比喻小路上落了一层斑斑点点的树叶,贴切而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