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语言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教学课件
二看作者(熟悉的作者的风格和生平)
三看注释(诗词的写作背景和典故)
四看意象(意象的形象意义和情感)
五看字眼(表示情感的字眼)
2020/12/11
8
表达技巧
❖ 一、表达方式
❖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 二、人称(一、二、三人称)
❖ 三、修辞手法 高考大纲规定八种常见修辞。
❖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 思远人 晏几道
❖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 信,何处寄书得。
❖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 深处,红笺为无色。
❖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 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2020/12/11
❖ 【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 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 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 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20/12/11
3
2013新课标卷2
6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以及表达技巧的赏析。
❖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 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思远人,可 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 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 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2020/12/11
10
表达技巧
❖ 五、表现手法(3类)
❖ 描写方法:
侧面描写 → 白描 细节描写 1、写人(利用修辞)—肖像、行动、语言、心理、 神态 2、写物(利用修辞)—外形、动作、颜色(视 觉)、声音(听觉)、气味(嗅觉)、光泽、硬度 (触觉)、味道(味觉) 3、写景(利用修辞)—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动 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
17
2、虚实结合: 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
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 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
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
•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仰,高低, 明暗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 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 c、描写方法:
•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 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
15
1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正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 接描写。侧面描写就是对对象周围的事物 (包括人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的目的 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7
哀景乐情: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 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画面充满着辛酸和 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 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11
(3)、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 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 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 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 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
12
• 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3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是咏史诗中常见 的表现手法,多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2、虚实结合: 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
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 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
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
•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仰,高低, 明暗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 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 c、描写方法:
•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 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
15
1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正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 接描写。侧面描写就是对对象周围的事物 (包括人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的目的 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7
哀景乐情: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 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画面充满着辛酸和 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 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11
(3)、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 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 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 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 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
12
• 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3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是咏史诗中常见 的表现手法,多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共35张PPT)PPT课件 图文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实用版)PPT课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 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 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 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 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 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 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 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7
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 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
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 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借
白居易
“原上草”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顽强抗争,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情发出对自然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规律不可抗拒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的感叹。 5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 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 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19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 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 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 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 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 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 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 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7
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 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
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 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借
白居易
“原上草”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顽强抗争,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情发出对自然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规律不可抗拒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的感叹。 5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 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 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超强完整版本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
鉴赏常用的词语
1、反映表现手法的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虚实结合、以小见大、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等 2、反映诗人心情的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哀伤、赞美之情、惜别之 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报国之情等 3、反映语言特色的 凝练、简洁、幽默、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 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4、反映总体风格的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飘逸、委婉、含蓄、 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9.白描
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 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对比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 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 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 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 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 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现手法鉴赏
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
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 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 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 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 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 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 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 和反衬。
6、动与静
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 “ 动”“静”中何者为主: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201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
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 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级。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 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韦诗的第一句有“如”字,较容易
看出使用了比喻。赵诗的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该是“月”,而用
“晕”字替代,本是指“月晕”,这时借代指月光,有点难度,不少 同学会答成“比拟”。
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 命题,大多结合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设题。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中所
运用的手法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情感主旨的 作用。
菜 单 隐 藏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古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语文(SD)
菜 单
隐 藏
高考总复习
透 析 考 点 提知能 补 足 短 板 求完善 巩 固 专 题 对点练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共33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9月28日
3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双关、设问、
反问、夸张、对偶、 排比、典故、
反复等。
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达 技 巧
表现手法:比兴、虚实、联想、想象、象征、 衬托(烘托)、用典、对比、扬抑、 动静、正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融情入景)、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修辞等。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 要赏析。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 “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 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2020年9月28日
14
06年高考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2020年9月28日
9
06年高考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 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 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有何特 点?请略加分析。
“满林残照见归鸦”句似写乌鸦归巢之景,实则运 用的是反衬手法,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
15
06年高考安徽卷 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 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 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 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这句在词中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词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 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 念之切。
2020年9月28日
13
06年高考湖北卷,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 法,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将“边城暮雨”的远景与“雁飞低”
的近景、“雁飞”的高与动和“芦苇”的低与
静、“雁飞低”的抑与“芦笋生”的扬形成了
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
中有实。
2020年9月28日
12
06年高考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 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 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2020年9月28日
16
06年高考辽宁卷 东 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 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东坡》第一句 “ 雨洗东坡月色清”描绘出一
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可以说它在全诗 中起了铺垫的作用。
篇章结构: 首联
起
开头
(诗 ) 颔联
承
展开
颈联
转
过片
2020年9月28日
尾联
合
收束
(词曲)
4
直接抒情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抒情
情与景的关系 乐景写哀情
间接抒情
哀景写乐情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形式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融情入景
2020年9月28日
5
笔法
工笔细描 白描勾勒 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
描写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
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
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
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2020年9月28日
11
06年高考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明暗对比
技法 比兴手法
扬抑手法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2020年9月28日
6
篇章结构常用词语
首句标目、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以小见大、层层深入、伏笔照应、 过渡铺垫、总分、悬念
2020年9月28日
7
诗歌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 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 表现了(突出了)(?)思想、感情,起到了 (?)作用。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 诗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 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 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 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 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2020年9月28日
考纲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观点。
2020年9月28日
1
诗歌鉴赏
1:表达技巧 2:语言特色
2020年9月28日
2
一、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题目中也可能称为写作 特色、写作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凡是在表达方面 有新意、对表现主题起到积极作用并且收 到不错效果的写作手法均在此列。
格式
表达技巧+内容+感情Βιβλιοθήκη 表达效果2020年9月28日
8
1、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
(1)06年高考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分析。
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 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 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 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020年9月28日
10
2、分析全诗的表现手法
06年北京卷
移 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 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