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杨振宁 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

合集下载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优秀教学设计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优秀教学设计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人物小传的特点,深化学习写作人物小传的活动。

2.了解杨振宁的生平事迹,体味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教学重点】1.巩固略读方法,提高略读效率;2.牢固掌握人物小传的特点,深入练习人物小传的写作。

【教学难点】学习熟记杨振宁基本事迹,练习提炼论点、运用论据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子》。

这是一种新的传记类型——人物小传。

这种传记往往用不多的篇幅就大致描画出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而不铺开描写传主事迹,且叙述中常常插入简短评论,对传主事迹的梳理总是扣紧基本的评价方向。

这种文体,在报刊上经常出现,是介绍名人或新闻人物的“快餐式”传记。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顿文化“快餐”。

二、略读感知,紧抓核心信息:这一课依然要训练大家的略读能力。

所谓略读,就是粗略地快速阅读,它要求阅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阅读对象的基本内容,感知阅读对象的基本情感或观点。

略读能力是一个人整体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效率的重要体现。

但略读能力又不是囫囵吞枣地乱读,它还要求阅读者要在短时间里精准地把握内容要点。

因此,这种能力是需要在学习中刻意训练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集中精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快速把握文章核心信息。

1.引言部分能揭示文章中心的话是哪一句?就是杨振宁的话:“今天,站在这里告诉你们这些事实,我沉重地体会到一个事实,就是我在不止一种意义上,是中国和西方的文化的共同产物。

我一方面为我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自豪,一方面将工作奉献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2.杨振宁的家学渊源表现在哪些方面?1)丰富的国学基础;2)在父亲熏陶下从小就树立了远大志向;3)中学时代就奠定了良好的数学基础。

3.杨振宁进入西南联大的重要一转是指什么?报考的是化学系,没有读过高中物理的他却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更有兴趣,就毫不犹豫地转入了物理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版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版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一〉杨振宁(1922— ),安徽省合肥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其在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一)求学经历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

1938年他才16岁,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1944年在西南联大研究院毕业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心系祖国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

他在1971年夏回国访问,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6年来,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先后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授予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四)主要成就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

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耳斯(ls)提出了“杨振宁—米耳斯规范场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二〉吴学东,女,副教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杨振宁人教版选修 杨振宁 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杨振宁人教版选修 杨振宁 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杨振宁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现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45年考取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

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2年担任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优质课教案_28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读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优质课教案_28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杨振宁的生平事迹,体味杨振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及其文化观,讨论杨振宁成功的原因。

2、了解本文围绕杨振宁“合璧”中西文化这一主线安排结构的方法,掌握人物小传的特点。

3、学习熟记杨振宁基本事迹,练习提炼论点、运用论据的能力。

教学过程:三、新课引入:因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创华人获大奖先河;他的科学成就鼓舞了一代有志青年献身振兴中华的科技事业;他的治学精神为中国知识分子之追求。

他就是被认为物理学三大全才之一的杨振宁。

我们来学习人物小传《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四、略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回答、板书)筛选信息:杨振宁的主要人生经历有哪些?杨振宁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五、解读文本,内容理解(学生速读课文,思考理解)1、阅读“家学渊源”部分,概括杨振宁的家学渊源表现在哪些方面。

2、杨振宁进入西南联大的重要一转是指什么?西南联大当时的条件怎样?师生员工的表现又怎样?西南联大对杨振宁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是谁?3、参天的大树,离不开根本。

杨振宁物理学的茁壮根系,在西南联大这片沃土往深里钻,往广处长,为大树的繁茂,汲取着丰富的营养。

4、杨振宁到美国后的重要一转又是什么?这一转的原因是什么?5、杨振宁好比一棵树,在西南联大扎下了根,在芝加哥大学长出了繁茂的枝叶。

从文化素养和青年学习启示来思考。

六、探究文本,技法赏析(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从杨振宁获诺贝尔奖及其在颁奖仪式上的演讲写起?2、文章为什么详细写投名师的具体过程?3、这篇小传没有铺开描写传主事迹,而是围绕一条主线选择材料,结构非常紧凑。

阅读课文,说说这条主线是什么,文章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这一点。

结论:1、选材讲究,结构紧凑 2、述评结合七、素材厚积,拓展延伸作为一位举世瞩目的科学家,杨振宁学习和科学研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你觉得对自己最有启发的有哪些?(仿照文章最后一部分“成功之路初探”,练习提炼论点、运用论据的能力)八、结束语:成功的秘诀是兴趣,成功的奥秘在于多动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第八章《杨振宇: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娇子》讲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第八章《杨振宇: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娇子》讲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第八章《杨振宇: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娇子》讲义课时1详解预习导引课前思索1.杨振宁的名字你一定不生疏,那么你对杨振宁了解多少,你能谈谈吗?2.一团体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对他日后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杨振宁能成为迷信巨匠,除了他自身的努力外,他接受的什么样的教育?3.杨振宁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有着剧烈的爱国之情,他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课前疑惑诵读文本•全体感知1.文章内容概述。

本文是一篇人物小传,选自«预定成功:诺贝尔奖取得者的大先生涯»〔吴学东、梁国钊著〕一书,主要记叙了杨振宁的家学渊源,他在西南联大求学,在美国求学、任务的状况,以及他的主要迷信成就。

提醒了杨振宁的赤子之心,抒写了他的爱国情怀和为迷信献身肉体。

本文用不多的篇幅大致描画出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表达中经常拔出评论,对传主事迹的梳理总是扣紧基本的评价指向。

吴学东、梁国钊二人合著的«预定成功:诺贝尔奖取得者的大先生涯»一书,记叙了爱因斯坦、丁肇中、巴普洛夫等十七位诺贝尔奖得者的大先生涯,写出了他们各自的大先生活,治学态度,任务作风,辉煌业绩,对我们的读书学习,任务生活都有有益的启迪。

2.依照自然章节概括各局部的大体内容。

引言从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获诺贝尔奖时,在颁奖仪式上的热情弥漫的演讲写起,以引出传主的事迹。

家学渊源写杨振宁深沉的家学、小时分的远大志向以及他以优秀的效果考入西南联大。

奠定基业的写杨振宁于国难当头的时期,在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困难求学的事迹。

万里寻名师写杨振宁在美国跟随名师,一心求学的阅历。

成功之路初探讨论杨振宁成功的几个缘由。

3.初读课文,作为大先生和迷信家的杨振宁给你怎样的印象?甲生:作为先生的杨振宁少有大志,有着家学深沉,他身上浸润着深沉的中国传统文明。

资质聪颖,勤劳好学。

充溢了爱国热情,面对困难困苦,愈挫愈勇。

敬慕名士,跟随名师。

抓住机遇,绝不错过。

人教版选修《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word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word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选修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8篇课文。

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起到拓展文化视野、丰富人文底蕴和提升母语素养的作用。

从知识积累方面看,比如在传统文化积累方面,选修教材对学生文化和文学素养的要求比必修教材高。

从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看,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相比,有更为明确的指向和目标。

必修教材注重的是对文本的阅读和整体的理解把握,在阅读和理解中,感受作品的美,提高鉴赏能力;选修教材则注重在阅读、理解、鉴赏基础上的评价、探究和实践活动。

温儒敏教授说《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程性质上讲,可以首先把这门课定位为励志教育的课。

学生自学为主的阅读课。

励志教育是一个目标,还有另外一个目标,就是提高语文阅读素养,引起学生对优秀传记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口味与习惯。

就是尽量配合高中阶段语文必修课的学习,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训练,让学生从传记阅读中能够初步学习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养成对传记阅读的兴趣,尝试对人物的观察、描写与评述,提高读写能力。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我把研习课文筛选信息了解杨振宁的成功经历和原因作为其中一个目标。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是人物小传,主要写了杨振宁的合璧中西文化成就辉煌的经历和原因。

和前面几部传记相比,这篇作品的文体比较简单,其实这是一篇“人物小传”。

人物小传一般不可能像其他传记形式(比如史料性传记、评传、自传,等等)那样细致地记录与表现传主的生平事迹,也不注重对传主心理、性格的细致刻画,更不可能像文学性传记那样做许多艺术渲染,其任务主要是提供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8课杨振宁: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系列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8课杨振宁: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系列二)

《杨振宁: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教学目的:1.感知人物小传的特点。

2.了解杨振宁的生平事迹,体味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3.学习写作人物小传。

一、复习导入时至今日,我们关于传记作品的学习已经接近了尾声,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几种传记类型:传记:史料性传记杜甫特点:客观、真实回忆录鲁迅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口述自传毛泽东特点:“口述”,真实、亲切评传贝多芬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真实评议形象小说化的传记达尔文特点:传主小说人物生动形象不失真实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传记类型人物小传。

二、介绍文体人物小传一半篇幅较短,往往只能从传主一生中选取几个重要的段落,特别是那些最能体现传主人格精神的事迹,通过这些闪光的“点”来勾画出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

也常常穿插一些能抓住人物性格,心理特征的特写镜头,用简洁的文字作生动的描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和已往我们学习的几部传记相比,人物小传不可能像它们那样细致的记录与表现传主的生平事迹,也不注重对传主心理、性格的细致刻画,更不可能像文学性传记那样,做许多艺术渲染,其任务主要是提供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

一般只需要将传主的主要精力和他的人生特色提示出来即可。

然而,人物小传也可以充分体现不同的写作艺术和风格。

三、整体感知(一)问题分析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是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核心。

本文便是围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这条线索展开的。

阅读教材142页,第一至三自然段点拨:这篇杨振宁的小传除了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很重要的特色是强化传主的某种精神指向。

杨振宁的成功,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他的事迹也非常丰富。

这篇小传则重点突出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把这一点作为贯穿全篇的主线。

(二)速读课文思考探究一文章选择了那些材料来表现“合璧中西科学文化”讨论、总结1.家庭的熏陶。

这里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从父亲那里获得的关于现代数学的启蒙指导。

2.当时最高学府西南联大的优良教育。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案: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案: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57吴学东,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与人合著《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

梁国钊,广西容县人。

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授。

与人合著《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

杨振宁,1922年生,安徽省合肥人,我国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1.求学经历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

1938年,他才16岁,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

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

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

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

2.喜获诺奖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心系祖国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6年来,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先后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授予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4.主要成就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

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ls)提出了“杨一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一巴克斯方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学设计(表格式)

1年2班
课题习题讲评
课标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维”目标通过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增强审题意识,明确作答思路,规范作答步骤。

教学重点自主审题
教学难点规范作答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课前提问或作业讲评:
1.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2.审题的方法。

课前演讲
存在的共性问题:
①审题不清
②作答不规范
①丰富了文本内容。

让读者对戴明盟面临的挑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②突出了人物形象。

从功勋试飞员口中做出的高度评价,进一步说明了戴明盟训练刻苦、技术过硬。

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一、试题评析
①试题选材、难度
②得失分情况
③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导入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文章最后一部分引用了功勋试飞员徐勇凌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①教师板演示范
②学生总结反思
③教师点拨、精讲。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Word版含答案

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57吴学东,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与人合著《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

梁国钊,广西容县人。

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授。

与人合著《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

杨振宁,1922年生,安徽省合肥人,我国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1.求学经历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

1938年,他才16岁,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

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

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

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

2.喜获诺奖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心系祖国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6年来,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先后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授予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4.主要成就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

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ls)提出了“杨一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一巴克斯方程”。

《杨振宁 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学设计

《杨振宁  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学设计

《杨振宁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杨振宁的生平事迹,巩固人物小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写作人物小传。

情感目标:体味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传主献身科学的精神。

【学习重点】1.巩固略读方法,提高略读效率;2.牢固掌握人物小传的特点,深入练习人物小传的写作。

【学习难点】学习熟记杨振宁基本事迹,练习提炼论点、运用论据的能力。

一、导语:在科学领域最高奖的是“诺贝尔”,我们引以骄傲的是美籍华人杨振宁,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杨振宁是怎样成长的。

二、知识检测1.读准字音负笈.( )纨绔..( ) 佼佼.( )者夯.( )实租赁.( ) 荟.( )萃.( ) 不啻.( )2.解释词语光明磊落:井井有条:五体投地:真知灼见:耳濡目染:二、文本分析1.为什么说从出身来看杨振宁是幸运的?明确:因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而杨振宁出身于一个以读书立业为价值取向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学养,使他得以健康成长。

2.体会杨振宁父母对杨振宁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分析杨振宁的父母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是一位留美数学博士,大学教授。

他是一个学养深厚、为人光明磊落、有深厚民族情感的人。

杨振宁的母亲是一位坚强贤惠、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妇女,并且也颇有见识。

她对杨振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反复嘱咐儿女奋斗万万不可以升官发财为目的。

3.杨振宁进入西南联大的重要一转是指什么?明确:报考的是化学系,没有读过高中物理的他却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更有兴趣,就毫不犹豫地转入了物理系4、西南联大对杨振宁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是谁?在西南联大,杨振宁崇拜的国际物理界偶像有?明确:是吴大猷、王竹溪两位先生。

有爱因斯坦、狄拉克和费米5.杨振宁到美国后的重要一转又是?明确;由实验物理学转到理论物理学方面。

原因是他正视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的长处不在实验物理学而在理论物理学方面。

教学设计1:第七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教学设计1:第七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杨振宁迈向成功之路的历程,归纳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形成对成功内涵的全新认知。

2.学会认清自我优劣,准确规划自己的人生。

学情分析通过多篇人物传记的学习与相应的训练,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人物传记的体裁特点及阅读方法,故本课试图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文本,给学生以终身受益的成功之道的启迪。

重点难点1.要从如此浩繁的文本中去准确概括归纳,对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出了挑战。

2.要在较短时间内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组织语言,这对学生思维表达能力也是一大挑战。

教学设想以历年获得诺贝奖的华人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由对成功内涵的感性认知,到重新审视自我,从而形成对成功内涵的理性认知;以对杨振宁的成功之路的概括归纳为手段,引导学生获取成功的钥匙;以对成功条件的理解,发展到对自我未来对成功客观的预期。

最后总结课堂所得。

整节课在激情朗读中结束。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历年获诺贝尔奖的华人清单)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圆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而事实上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是1957年的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位华人。

至今已有9位华人在物理、化学、文学三个方面获得过诺贝尔奖。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成功的传奇!细数他们的生活,我们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就有了一盏盏明灯!顺着他们的足迹,我们能发现他们的成功之道!今天我们试图通过学习《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走的成功之路!(展示课件标题)一、“我”说“成功”之道什么是成功?百度百科说:“成功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汉语名词,它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

”在你16年的经历中有哪些你认为的成功例子,请讲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生谈)课件展示1.你生活中有没有你认为成功的实例,试分享。

2.从历年获诺贝尔奖的华人身上,你能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明确:真正的成功是自我追求、自我实现;基于长青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成功不可复制,独创性是成功的本质;能改变或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 感知人物小传的特点。

2. 了解杨振宁的生平事迹,体味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3. 学习写作人物小传。

学前准备:1.文体简介人物小传一般篇幅较短,往往只能从传主一生中选取几个重要的段落,特别是那些最能体现传主人格精神的事迹,通过这些闪光的“点”来勾画出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

也常常穿插一些能抓住人物性格,心理特征的特写镜头,用简洁的文字作生动的描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和已往我们学习的几部传记相比,人物小传不可能像它们那样细致的记录与表现传主的生平事迹,也不注重对传主心理、性格的细致刻画,更不可能像文学性传记那样,做许多艺术渲染,其任务主要是提供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

一般只需要将传主的主要精力和他的人生特色提示出来即可。

然而,人物小传也可以充分体现不同的写作艺术和风格。

2. 作文素材2009年9月8日,87岁高龄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得主杨振宁健步走入重庆八中逸夫楼,与1000余名中学生见面,并做了精彩演讲。

演讲结束后,杨振宁教授应邀为重庆八中题词,他一笔一划郑重地写下了“宁拙毋巧”四个字。

“这句话还有四个字叫做‘宁朴毋华’。

我把这八个字送给你们,因为做学术不能取巧,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脚踏实地的做出一番成就来。

”杨振宁说。

学习过程:问题探究:我们应向大师们学习什么?我们应如何做好人生抉择?学习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埃尔逊实验室的两年里,他的动手能力捉襟见肘,暴露了他这方面的不足,被同事们传为笑谈。

B.那木匠便故意装成莫衷一是的神气,仍然坐在高凳上玩他的车盘,正眼也不看我地说:“不成,不成,要打得赌点输赢!”C.至于一代宗师费米,杨振宁通过耳濡目染,也深受其影响。

D.有干鱼同酸菜,用钵头装满放在门前柜台上,引诱主顾上门,意思好像是说,“吃我,随便吃我,好吃!”每次我总仔细看看,真所谓“过屠门而大嚼”,也过了瘾。

第7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第7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学习目标 学习建议
目标建议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这篇写杨振宁的小传除了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外,很重要的特色 是强化了传主的某种精神指向。杨振宁的成功,可能有多方面的原 因,他的事迹也非常丰富。这篇小传突出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科学 文化,并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主线。本篇传记选择材料以主线展开 的需要为主,结构非常紧凑,传主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方向”很明确, 加上叙事中常常穿插一些能抓住人物性格、心理特征的细节描写, 给人印象颇深。
-8-
第七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 科学文化的骄子
目标建议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2345
3.解词义 合璧: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而配合得宜,也指两种东西摆在一 起对比参照。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负笈:游学在外。笈,书箱。 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形容事情极容易办。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触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 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第七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1-
第七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 科学文化的骄子
学习目标 学习建议
目标建议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1.了解人物小传的特点,学习写作人物小传。 2.了解杨振宁的基本事迹,学习本文提炼论点、运用论据的方法。 3.学习杨振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2-
第七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 科学文化的骄子
-6-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振宁: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教案教学目的:
1.感知人物小传的特点。

2.了解杨振宁的生平事迹,体味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3.学习写作人物小传。

一、导入
时至今日,我们关于传记作品的学习已经接近了尾声,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几种传记类型:
传记:史料性传记杜甫特点:客观、真实
回忆录鲁迅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
口述自传毛泽东特点:“口述”,真实、亲切
评传贝多芬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真实评议——形象
小说化的传记达尔文特点:传主——小说人物生动形象不失真实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传记类型——人物小传。

二、介绍文体
人物小传一半篇幅较短,往往只能从传主一生中选取几个重要的段落,特别是那些最能体现传主人格精神的事迹,通过这些闪光的“点”来勾画出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

也常常穿插一些能抓住人物性格,心理特征的特写镜头,用简洁的文字作生动的描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和已往我们学习的几部传记相比,人物小传不可能像它们那样细致的记录与表现传主的生平事迹,也不注重对传主心理、性格的细致刻画,更不可能像文学性传记那样,做许多艺术渲染,其任务主要是提供传主的生平事业轮廓。

一般只需要将传主的主要精力和他的人生特色提示出来即可。

然而,人物小传也可以充分体现不同的写作艺术和风格。

三、整体感知
(一)问题分析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是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核心。

本文便是围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这条线索展开的。

阅读教材142页,第一至三自然段
点拨:这篇杨振宁的小传除了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很重要的特色是强化传主的某种精
神指向。

杨振宁的成功,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他的事迹也非常丰富。

这篇小传则重点突出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把这一点作为贯穿全篇的主线。

(二)速读课文
思考探究一
文章选择了那些材料来表现“合璧中西科学文化”
讨论、总结
1.家庭的熏陶。

这里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从父亲那里获得的关于现代数学的启蒙指导。

2.当时最高学府西南联大的优良教育。

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杨振宁在这里接触了当时中国物理学界最顶尖的学者的教诲,这些教授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3.到美国求学。

获得了费米教授和泰勒教授的赏识和指导。

思考探究二
这篇传记中说:“杨振宁好比一棵树,在西南联大扎下了根,在芝加哥大学长出了繁茂的枝叶”。

从文化融合以及青年人的文化修养程度等角度,思考并结识这一句话的含义。

总结:杨振宁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受益者。

在西南联合大学的学习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诸多知名教授的悉心培养下,他了解了当时世界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在知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传统的重整合,重演绎的思维方式,使他能够把数学问题和物理问题联系起来。

到了芝加哥大学,他学会了试验验证的方法。

学会了讨论和辩证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发展了自己的创新性思维。

可以说西南联合大学夯实了他的知识基础,而芝加哥大学则带给他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更有效的途径。

这二者结合起来,最终能够使杨振宁做出突出贡献,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关资料:
1.中学时代的杨振宁聪明而早慧,数学念得非常好。

有一天,他认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尔奖!”从心底里盼望儿子有出息的杨武之,十分清楚诺贝尔奖的份量。

他鼓励儿子说:“好好学吧!”没想到,这个玩笑,在西南联大一传十、十传百地传了开来,人们戏言:“杨武之的儿子数学很好,为什么不子从父业攻读数学而学物理?哦,因为数学没有诺贝尔奖!”
2.杨振宁在高中时只读过化学而没有读过物理,所以他报考联大时考的是化学系。

可1938年11月底入学后,他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更有兴趣,又转到了物理学系。

联大1938年
入校的新生里,16岁的杨振宁,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此时的西南联大,学生宿舍是土墙茅草房或土墙铁皮房,教室是铁皮顶的房子,下雨时会叮叮咚咚响个不停。

教室的地面是泥土地,没过多久就变得七坑八洼。

窗户没有玻璃,风吹时必须用东西把纸张压住,否则会被吹掉下来。

听课坐的是在椅子右边安上一块形似火腿却只能放一本书的木板的“火腿椅”。

但师生们苦中作乐,幽默地称吃的掺带谷子、稗子、沙子的糙米饭是“八宝饭”,穿的通了底的鞋是“脚踏实地”,前后都破洞的鞋是“空前绝后”。

3.名师出高徒
杨振宁,这是一个在当代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更是一个让全世界的华人感到骄傲的名字。

杨振宁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与他善于寻求并能够获得名师的指点分不开的。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杨振宁的父亲就是他的第一位“名师”。

1922年9月22日,当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市时,他父亲正在百里之外的安庆市一所中学里教数学。

这位名叫杨武之的中学老师学识渊博又不断进取,就在杨振宁未满周岁之际,杨武之考取了公费留洋名额去美国。

6年之后,他获得博士学位并回国,先大厦门大学任教,后来又应聘聘到清华大学任教数学系教授。

杨振宁的群论知识就是得益于他父亲杨武之。

4.心目中崇拜的三位物理学大师
1944年,杨振宁考取了留学奖学金,1945年,他来到美国。

当时,杨振宁最佩服的物理学家有三位: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狄拉克和主持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的费米。

这三位物理学大师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在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中一下子抓住问题的实质,然后用简单而美妙的数学方法把它们表示出来。

深受三位大师的影响,杨振宁日后的工作也带有这样的特点。

5.走进“象牙之塔”
杨振宁来到美国后就想追随费米,于是,他来到费米任教的芝加哥大学。

但是,当时费米正在参加研制原子弹的工作,由于保密的要求,不容他与外界多接触,于是他把杨振宁介绍给泰勒博士(后来成为美国的氢弹之父)。

1948年,杨振宁在泰勒的指导下,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

一年之后,由费米和泰勒的推荐,杨振宁来到号称“象牙之塔”的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

举世闻名的爱因斯坦就在那里工作。

那是个研究气氛非常活跃,而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地方。

在那里,杨振宁同李政道、米尔斯等人合作,取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项成就:他与李政道合作,推翻了几十年来被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
提出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两人因此而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米尔斯合作提出了规范场理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三种场理论中的一种,还有两种是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场理论,和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引力场理论。

6.20世纪的第三位“物理全才”
有人说他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

不管怎样,昔日的“高徒”杨振宁在众多“名师”的培养下脱颖而出,自已也成为一位“名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