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 家乡的艺术教案 人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家乡的艺术▏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了解自己家乡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年画等。
2. 分析家乡艺术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家乡艺术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家乡艺术元素进行创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画纸、画笔等。
2. 学具:剪刀、彩纸、泥巴、画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幻灯片展示家乡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5分钟)讲解家乡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示范演示(5分钟)示范运用家乡艺术元素进行创作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创作过程。
4. 学生创作(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家乡艺术元素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家乡的艺术1. 艺术形式:剪纸、泥塑、年画等2. 艺术特点: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富有寓意3. 创作方法:观察、分析、实践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家乡艺术创作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家乡艺术的感悟日记。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学生创作的指导原则1. 尊重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家乡的艺术▏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家乡的艺术 | 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艺术形式,包括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家乡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件体现家乡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学生能够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家乡的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创作一件体现家乡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1. 理解家乡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2. 创作一件有创意和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初步了解家乡的艺术形式。
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家乡的艺术形式,包括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家乡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创作指导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件体现家乡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2. 学生通过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艺术2. 板书内容:家乡的艺术形式、特点和意义,创作指导。
作业设计1. 创作一件体现家乡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家乡艺术的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家乡的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他们在观察、分析和讨论中,不仅了解了家乡的艺术形式,还深入理解了其特点和意义。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创作出了许多有特色和表现力的作品。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构思不足、技巧不熟练等。
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说课稿-人美版
18、家乡的艺术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一册第十八课《家乡的艺术》,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措施、教法思路、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本课是“综合•探索”课程“家乡”系列的第三课。
家乡的艺术带有地区人文特色,无论是民间美术、建筑,还是玩具、戏曲,都与家乡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教材中呈现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工艺品,有建筑上的雕刻,也有生活中的玩具、面花,其目的就是向师生传达一个何为“家乡艺术”的信息。
一个泥玩具、一个刺绣的布兜儿,一个窗花,也许在常人眼中不算什么,而就是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寻常之物,成为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家乡的山山水水、房前屋后隐藏着的美,并学会去欣赏它们、珍视它们,这就是本课编辑的主旨思想。
二、说教学措施: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5、改进作业讲评的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激励性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将美术评价正规化。
三、说教学思路1、教学目标:认知: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家乡的艺术。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教案2
《家乡的艺术》教案【教学目标】一、学生了解我国的几种民间艺术品及其表现特点,理解我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符号的象征意义。
二、了解家乡的几种艺术表现形式——糖画、农民版画、摆手舞、川江号子及吊脚楼,掌握美术作品中线条、造型及构图的特点。
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学生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家乡的建筑艺术—吊脚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吊脚楼的结构、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家乡的建筑艺术——吊脚楼。
【教学方法】讲解、对话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MP3音乐片段等。
【教学过程】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我国的民间艺术在全世界也享有盛名。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几件闻名世界的中国民间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是我们中国人民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形式多样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我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1.这三幅画是什么作品?(出示图片)分别是:惠山泥人,山西面塑,陕西剪纸。
2.作品中有哪些内容?给你什么感受?惠山泥人:作品中有2个娃娃,聪明、伶俐、可爱、活泼、健康。
胖胖圆圆的笑脸,洋溢着幸福;一个男子骑在虎背上,非常威武。
在我们传统文化里,老虎被称为“辟邪神兽”,可以驱除邪恶。
山西泥塑:这一对赶集满载归来的姐妹,从她们漂亮的服饰和愉悦的神情中感受到她们生活的非常幸福,这时一幅生活气息非常浓厚的的作品;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崇拜偶像,所以才会有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以两条鱼为题材的这一幅作品,它运用了我国传统艺术谐音的表现手法,表达“年年有余”这一美好祝愿,是对来年的祈福。
陕西剪纸:剪纸运用最多的元素是花,使我们联想到美丽、阳光、春天、幸福的生活等。
这就是我们民间艺术的特点,人们常用花来表达她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剪纸艺术的装饰性很强,经常在过年喜庆的日子里装扮、美化环境。
让我们感受到环境的喜庆、热烈、热情的氛围。
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人美版 美术六年级上册
同学们,通过刚才剪短的走访视频,你们都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知识呢?
A我知道了糖画可以做出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而且色彩一般都是金黄色。
B我了解到做糖画的工具很简单,就是一勺一铲,作画手法要很快速,这样糖丝会像金线般细亮。
C我看到这位糖画艺人将平面的很多零件拼接成了立体糖画,作成了一个花篮。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间工艺品的相关内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加强团体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独立获取能力,并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民间手工艺的保护,激发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和精神。
课后作业
作业:
1、运用学到的走访民间艺人的方法对家乡的民间艺人进行走访
2、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
课题
《家乡的艺术》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民间艺术的门类:剪纸、脸谱、风筝、面塑、皮影、泥塑等。
2.在走访民间艺人的基础上,对某一种民间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
3.通过对家乡民间艺术,民间艺人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走向社会与人交往和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对家乡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艺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了解民间艺术品色彩、造型和材料的特点,以及美好的象征和寓意;
2.师生共同选择一项传统民间艺术,并对民间艺人进行采访。
教学难点
1. 采访民间艺人与相关民间艺术门类学习的实效性。
2. 跟着民间艺人学做民间艺术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民间艺术品等
学生准备:教材、走访资料、纸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教案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进行艺术创作,整体效果较好。但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时仍显得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现。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敢于表达自己。
注意:以上核心素养目标遵循新教材要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艺术的基本特点: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家乡艺术如民间剪纸、年画、刺绣等的基本表现手法、色彩运用和图案设计,以便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准确体现家乡艺术风格。
-欣赏与分析家乡艺术作品:教师应强调如何观察、欣赏和分析家乡艺术作品,学会从中提取关键元素,培养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艺术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家乡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教案
一、教学内容
《家乡的艺术》: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四章。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如民间剪纸、年画、刺绣等;
2.学习欣赏和分析家乡艺术作品,感受其独特魅力;
3.学习运用美术语言和手法表现家乡艺术风格,创作一幅以家乡艺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技巧不够熟练、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教师应注重个别辅导,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所选艺术形式的特点、制作技巧等,形成汇报成果。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件具有家乡特色的美术作品。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给予个别辅导。
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乡艺术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
2.学会使用基本的绘画、剪纸、泥塑技巧,创作具有家乡特色的美术作品。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家乡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合作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能力。具体包括:
2.培养学生尊重民间艺术家和民间艺术作品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绘画、剪纸、泥塑等艺术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家乡的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但可能对家乡艺术的深入了解和鉴赏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六年级美术上册 家乡的艺术教案 人
家乡的艺术教学目地: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xx传统文化的情操。
4、通过寻找家乡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教学难点: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教具: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
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
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
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
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
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
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
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
”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佛教溯源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
【家乡的艺术(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新部编本.DOC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用样本的数字特征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3.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
1.预习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概念。
2.标准差、方差的概念。
(1).数据的离散程度可用极差、 、 来描述.样本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一般地,设样本的数据为123,,,n x x x x L ,样本的平均数为x ,则定义2s = ,2s 表示方差。
(2).为了得到以样本数据的单位表示的波动幅度,通常要求出样本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s = ,s 表示样本标准差。
不要漏写单位。
3.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呢? ①众数: 。
②中位数: 。
③平均数: 。
二、新课导学 探索新知新知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1)众数:一组数据中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的众数.(2)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把处于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① 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②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最中间两个数的两个数的平均数.(3)平均数:如果有n 个数123,,,n x x x x L ,那么nx x x n+++Λ21叫这n 个数的平均数.新知2:标准差、方差 1.标准差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
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 表示。
样本数据1,2,,n x x x L 的标准差的算法:① 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x 。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家乡的艺术》 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家乡的艺术》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 通过观察、欣赏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家乡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 艺术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 学生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学会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
- 难点:理解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家乡特色的艺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 学具:学生自带的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乡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艺术形式,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
4. 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的艺术特色和学生的创作成果。
板书设计- 《家乡的艺术》- 副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学会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 内容:家乡的艺术特色、艺术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作品展示。
作业设计- 让学生回家后,收集一些家乡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可以是绘画、剪纸、雕塑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家乡特色。
课后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以上就是关于《家乡的艺术》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技能的培养。
六年级美术《家乡的艺术》教案
教案标题:家乡的艺术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家乡的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2.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对家乡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1.介绍家乡的传统艺术形式;2.分析家乡传统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1.学生对家乡传统艺术的深入理解及鉴赏;2.学生表达对家乡传统艺术的感受。
教具准备:1.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家乡传统艺术形式;2.学生画笔和纸。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幅家乡传统艺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艺术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家乡有哪些传统艺术形式吗?请简单介绍一下。
二、了解家乡传统艺术(1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简单介绍家乡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刺绣等。
2.给学生时间,自由选择一种家乡传统艺术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并记录下来。
三、家乡传统艺术特点分析(20分钟)1.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家乡传统艺术形式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材料、工艺、主题、表达方式。
3.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分析结果。
四、艺术实践与创作(30分钟)1.提供纸和画笔给学生,让他们在班级内进行家乡传统艺术的绘制。
2.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
3.学生完成作品后,互相欣赏并交流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感受。
五、总结与展示(2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回顾学习的内容和体会。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感受。
3.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并表扬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
六、课后作业(5分钟)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传统艺术特点的文章,包括对其中一种艺术形式的深入了解及个人感受。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传统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家乡的传统艺术。
2.邀请当地传统艺术表演团队来学校演出,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艺术魅力。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家乡的艺术》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家乡的艺术》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了解家乡的艺术,并学习家乡的剪纸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示范等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手脑并用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制作家乡的艺术品,激发学生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
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剪纸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使孩子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都得到了发展。
剪纸必须把纸转来转去,不转就剪不出来。
这一转,就更加锻炼了孩子造型、构图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空间方位知觉。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剪纸艺术,学习制作一件剪纸作品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剪纸艺术的基本方法以及设计原理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过程:授课内容第18课家乡的艺术第 1 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电教使用一、师生问好提问: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能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吗?二、讲授授课1、播放课件出示课题《家乡的艺术》2、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寻找家乡的艺术3、走进陕西,感受陕西剪纸文化的魅力。
(1) 介绍陕西剪纸艺术在世界文化中所起的重要性介绍陕西民间艺人:白凤莲以及她的作品(2)、欣赏优美的陕西剪纸文化作品引导学生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3、教师讲授并示范剪纸的基本步骤(1)画出有特点的外形(2)添加花纹(3)剪出所添加的花(4)最后剪出外形5教师讲授并示范剪纸的基本技法锯齿花纹、牙花纹眼睛纹、花瓣花纹辅导要点:*在纸的背面画出有特点的外形。
(突出特点)*添加花纹。
(注意点线的结合)*先用剪刀剪出内部花纹。
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欣赏家乡艺术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包括建筑、绘画、雕塑、戏曲、民间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2. 分析家乡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如题材、形式、表现手法等。
3. 学习欣赏家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亲自动手创作家乡艺术作品,体验家乡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学会欣赏家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家乡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家乡艺术作品图片等。
2. 学具:绘画工具、手工材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家乡艺术的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艺术。
3. 欣赏与分析:展示家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从题材、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学会欣赏家乡艺术。
4. 实践环节:学生亲自动手创作家乡艺术作品,体验家乡艺术的魅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与家乡艺术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艺术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家乡艺术作品、分析家乡艺术特点、实践环节等。
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家乡艺术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体现家乡的艺术特色。
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家乡的艺术,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进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艺术文化。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去。
三、教学内容1. 家乡的传统民间艺术介绍家乡的传统民间艺术,包括纸扎、皮影、剪纸等,在介绍的同时,为学生展示相关的作品和制作过程。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让学生了解家乡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独特性。
3.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自然特点,让学生通过绘画来体现出家乡的美丽景色。
4. 创作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家乡的文化和艺术,来设计和创作一幅与家乡相关的画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利用PPT和教材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和传授,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和艺术。
2. 示范法展示相关的作品和制作过程,让孩子们看到老师的实际操作,从而了解制作的具体步骤。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讨论自己的家乡文化和艺术,互相借鉴和帮助,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第一课时:介绍家乡的传统民间艺术1.通过PPT介绍纸扎、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
2.展示相关的作品和制作过程。
3.让学生模仿制作。
时间分配:40分钟第二课时: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1.讲授家乡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2.展示相关的作品。
3.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家乡地图。
时间分配:40分钟第三课时: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1.讲授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自然特点。
2.展示相关的作品。
3.让学生描绘一幅和自然风光相关的画作。
时间分配:40分钟第四课时:创作方案1.向学生介绍创作方案2.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家乡文化和艺术,来设计和创作一幅与家乡相关的画作。
3.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创作,并在课堂上展示。
时间分配:60分钟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老师观察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表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家乡的艺术|人美版(2014秋)
勒泰岩画,获得岩画绘画的方法;其次通过观看影片《疯狂的原始人》岩画创作
片段再次调动学生绘画激情,为创作奠定基础。 )
三、分组创作 1、分小组,教师出示六个参考主题。
小组长组织创作。 2、长卷作品的展示(知识的升华与创作内容的启发) 。
《家乡的艺术 》
古老的岩画
一、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会关注文化与生活 ,注重创新精神。 二、教材版本
第 11 课人美版六年级上册 新疆地方教材。 三、教学形式
一课时,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的整合。 四、教学设计
古老的岩画
课题: 古老的岩画 课时: 1 课时
——感悟岩画之美,体验岩画之趣
(设计意图:诗歌与绘画共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感悟、感动,爱上艺术,爱
上生活。)
七、教师简结下课。
板书设计: 古老的岩画 几何形法
剪影法
(范图)
五、教学反思 :
本节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 在人类社会早期发 展进程中 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 用粗犷 古朴 自然的方法 石刻 来 描绘 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 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 是人类 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通过图片的欣赏, 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感受另一种 原始的美,粗旷古朴的美; 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 的巨大的财富—古老的岩画; 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会用简约 而古朴的程式化艺术语言表达古老先民的社会生活。
二、《古老的岩画》这一课的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 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师生双方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 信息技 术手段的应用吸引了学生注意、 激发了学生兴趣, 对教学目标达成有 良好效果,并且与教学活动融合运行、和谐自然。教学过程展现了课 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内容符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 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 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有 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课堂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艺术
教学目地: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xx传统文化的情操。
4、通过寻找家乡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教学难点: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教具: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
阵”。
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
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
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
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
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
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
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
”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佛教溯源
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
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
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
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
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
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
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
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
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
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3、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
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4、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xxxx的马xx
xx砖雕(清)xx泥咕咕xx
面花xx剪纸xx
刺绣xx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
教学效果:
在分析、欣赏家乡艺术中,老师应立足于美术学科的特点,在色彩、造型上多下功夫。
例如:学生调查了当地的戏曲,教师则可以重点从服装、道具、化妆等视觉因素上多加以分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