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中国区域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中国30年经济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综述

中国30年经济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综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第38卷第1期,Jan.,2008,Vol.38,No.1Journa l of No rthwest Univ e rsit y(Phil oso p hy and S ocia l Sc iences Editi on) 作者简介严汉平(—),男,陕西户县人,西北大学副教授,从事区域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回望与前瞻】中国30年经济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综述严汉平,白永秀,申 田(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2007年10月16日,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西北大学商科发展95周年暨经济学系恢复30年MBA教育10周年庆典———中国30年经济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

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德国福特旺根大学等国内外4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国30年经济学科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及成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及其趋势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南开大学周立群教授以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为题,首先梳理了经济学发展的脉络以及当前经济学教育现状和改革举措;他认为中国经济学布局和结构都发生巨大变化,重点大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重心上移,以及高等教育扩招都反映了经济学教育布局的多层次性;此外,经济学教育要国际化。

国际化分为内向型(主要是从经济、文化和政治角度参与国际化)和外向型(主要是抢占国际市场和向国外扩张)。

他还提出经济学人才培养要实现“四化”,即目标国际化、课程和师资国际化、评价认证和机构国际化、教育资源配置国际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曙光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经济学发展的历史、经济人假设、企业理论、制度分析、宏观经济理论、通货紧缩、人民币汇率、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学风等。

中国经济发展30年述评

中国经济发展30年述评

中国经济发展述评——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无论从人均经济规模、人民健康指数、贫困人口数,还是从工业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环境破坏程度等指标来看,中国仍位于发展中国家之列,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巨大的,这表现在GDP总量、国家财政收支规模、进出口贸易额、国家外汇储备等宏观经济指标上。

羡煞世人的中国经济奇迹至今仍是个谜,然而天下终究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否持续?持续多久?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做一简单梳理。

一、改革开放30年回顾顾名思义,改革开放意味着对内的经济改革与对外的贸易开放。

对内的经济改革是指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改革的重点是国企改制,并逐步放开对民营资本的准入管制。

以温州资本为代表的民营力量极大地激活了市场经济,吸收了大量国企下岗职工,为国企改制奠定社会基础;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力的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从国企改制到金融改制,再到加入WTO和“非公36条”的颁布,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

对外开放是指积极开展对外贸易,鉴于中国资本稀缺、劳动力丰裕的要素特征,国家积极鼓励企业利用劳动力优势出口加工制造品,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加快地区发展,带动经济起飞。

深圳、上海相继成为外商投资的重心,并分别拉动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的飞跃式经济发展。

由改革之初的创汇不足,到如今的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中国在开展对外贸易中硕果累累。

首先,有必要从总量规模上来认识中国经济发展。

从GDP总量来看,09年的数据为34万亿,折算成美元,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二。

从农业指标来看,中国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1万亿斤左右,约占全世界1/4;棉花产量基本稳定在700万吨左右,仍旧位居世界第一;肉类产量年均7000万吨左右,水产品为5000万吨。

以上都是生活必须消费者的年产量指标,几乎都位列全球第一。

从工业指标来看,年产煤量约为30亿吨,钢产量为7亿吨左右,约占世界1/3;年发电量为3.7万亿度,年底有望成为世界第一,以上这些均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与未来展望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与未来展望
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行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
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
发展老年教育。
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
小组成员:林 婉 李培萍 邱仕婷 吴敏绚 叶 菲 郑晓柔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
废 止 高 考 制 度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 始,高考就都取消了, 但部分大学还有招生, 进入大学读书的称为工 农兵学员,1966年以后, 由于大部分大学停止招 生,所有干部子弟也都 去做了工、农、兵,因 此也都具孩”政策要配齐
说到“全面二孩”政策时,总理特别强调,要协调推进医疗、 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完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配套政策。 总理都在“召唤”二孩了!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表示要多种形 式扩大资源,首先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 举办幼儿园;要加大学前教育教师的招人培养!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
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 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 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达到90%以上。提升残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2
1983年,他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 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正式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任 务。
重视改革教育、造就优秀 人才时,强调“三个面向
二、1985~1989年,全面开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时期;
1985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 决定》,是新时期教育的真正起点。当时,中央相 继颁布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 体制改革3个决定,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体制改 革为主的强劲旋律,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进程。

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来看将来的前景和趋势

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来看将来的前景和趋势

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来看将来的前景和趋势1%的人从事的时候叫机会、10%的人从事的时候叫趋势、50%的人从事的时候叫行业。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要想赚到大钱,一定要跟得上国家的政策,谁能把握住国家政策,谁就能抓住机会。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身边的有钱人,他们一定是抓住了国家的政策趋势。

正如我们的邓爷爷用食指在我国边疆的一个小渔村划了一个圈,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这个渔村就迅速发展繁荣了。

这就是我国现在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深圳。

西部大开发,中原崛起,中国4万亿拉动经济……在中国,要想赚到钱,就一定要依靠政策的指引和支持才会取得长足而稳健的发展。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政府共颁布了三条关于经济的法律法规:80年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关于经济的管理条例——《工商管理条例》80年,那些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出路、怕失败和没有钱的人,被生活所迫,走上了“做生意”这条道。

也就是当时社会上的“混混儿”组成了中国第一批生意人!而在这个时候那些有社会地位、国家机关单位的公务员,社会大众,他们看不起那些摆地摊做生意的人,因为早期的生意并不像现在,有自己的店面,而是摆地摊!85年,生意依然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而且这些人,经过5年的努力,生意并没有什么成就。

而那个时候,“铁饭碗”是主流,当时的生意人被称之为“倒爷”——象征了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出路和没有钱的,他们做的事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投机倒把”。

90年,生意人开始有一定成就,出现了少数100万富翁,生意也开始越做越好,他们的称呼也随之由原来的“倒爷”变成了“商人”。

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商人”一直是不被社会所尊重的,那时候被高度认可的依然是本本分分的贫下中农和工人。

因为,90年的生意只有少许成就,却依然不被社会主流所认可的。

95年,经过了十五年的发展后,在这些“商人”中间出现了中国第一批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经济地位就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这时候他们就开始被尊称为“老板”。

我们现在所说的老板形象,拿着大哥大,挺着大肚子,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的时代意义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的时代意义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的时代意义!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我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的时代意义的认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不仅意义重大,更是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发展进程的必经之路。

三十年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

穷困潦倒、闭塞落后、思想封闭,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如何打破这种困境,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摆脱,成为了当时中国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诞生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突破,实现了最为重要的一步跨越式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同时我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巨大提升。

从当时的情境来看,改革开放的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目光放远开放创新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的国家将目光放远,积极拥抱全球化。

这一进程中,我们不仅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技术、思想引入国内,还大力推进开放与改革,培育了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正是这些人才的努力和贡献,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纵深改革结构优化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我国经济结构。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新兴产业和技术也不断涌现,这些都为中国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破茧重生再创辉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成为中国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这一阶段中,中国在治理和经济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和方法已难以适应实际情况,而新市场、新技术、新企业等新元素的涌现,使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变革,从而脱离了“茧”。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演讲稿,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创造性贡献,都至关重要。

时代是流动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追求更高目标。

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不仅仅是在当时为人们提供帮助的暖流,更是对今天和未来人们生活的诉求吗。

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30年的对外开放是一次新的长征,我国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0年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我国的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至1991年以沿海地区开放为重点的探索开放阶段。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并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率先开放,对外经济活动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0年5月,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示范基地。

接着,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到80年代末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沿海开放地带。

这一时期,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第二阶段:1992至2000年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和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阶段。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等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思想。

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国际互接互补”的新要求。

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实行沿江和沿边开放,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进一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

这一时期,我国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举措,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在国际分工序列中的地位上升。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开放步入历史新阶段。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艰难而曲折的谈判历程,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从此,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双向开放,并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宏观专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宏观专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郭金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内容摘要:本文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至于更长远的历史背景下,试图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对二百年前欧洲奇迹的回应。

中国经济奇迹可以从经济发展战略引发的制度变迁、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以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所形成的技术进步来解释。

决定中国奇迹发生的主要因素仍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带来的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经济在未来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经济增长、历史大分流、中国奇迹、可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令全球瞩目,因为它不仅改变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方式,使之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随着日益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问题更多的成为世界经济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经济转轨国家,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广泛的借鉴,并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事实,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

由于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的不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基本问题,常常存在着很多争论,并在争论中取得了一些共识,从而增进了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认识,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一些基本问题,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下考察中国的经济增长,试图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实际上应当视为19世纪中西方历史大分流中出现的“欧洲奇迹”的回应;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奇迹的解释,从经济发展战略、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等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第三部分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奇迹是否能够继续。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关,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模式是由要素禀赋的比例决定。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之我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之我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之我见新中国已经成立60周年了,正好一个花甲。

改革开放也已走过了30个春秋,按过去的说法就是一代人的时间。

在这历史的新起点上,也即新的转折时期,回顾所走过的历程,认真总结过去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对于继往开来,走向新的明天,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其速度之高,世之罕见,特别是持续的高速增长尤为突出。

国内经济的区域化发展更为明显并且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在加快。

近些年来,我国越发重视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

但是,三十多年来,在发展问题上也有教训。

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内部的通胀隐患,大起大落,收入分配不公,环境污染严重等。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急于求成,总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正确的做法和理想的前途就是再次“软着陆”:速度不要过高,平稳发展,较小通胀或没有,避免大起大落。

只是当前又遭受了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当下的关就不好过,何谈“软着陆”。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给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失误的原因,汲取教训,避免此种曲折,或者让经济起落的波幅小一些,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要再折腾了。

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凸显、复杂,内外问题交织、严峻,挑战、机遇并存,竞争、合作同行,压力、动力俱在。

我们更需要一个团结安定、和谐合作、协调发展的局面,中国必须保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只能巩固,不能削弱。

当然,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也要改善党的领导。

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尽可能地减少失误和折腾。

要努力走出一条科学的、文明的发展大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doc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doc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

30 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改变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前途和命运。

当我们回首改革开放30 年的伟大历程,展望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光明前景时,作为30年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思潮起伏、感慨万分。

30年风云激荡、30年沧桑巨变、30年艰难拼搏、30年继往开来,这远非短短的20分钟的讲演所能表达的。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30 年来,改革开放的洪流席卷中华大地。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人民用短暂的30年时间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历程,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

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首先,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告别了由国家计划统配一切社会资源的时代。

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逐步构建;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创造的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99%的消费品和95%的生产资料价格已由市场调节。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展望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回眸辉煌的30年,有数不清的丰功伟绩,有数不清的沧海桑田!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

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

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

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

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1978年1月1日,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980年,中国先后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和海南省分别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广西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并进一步开放一批长江沿岸城市,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

1992年,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还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15个保税区、3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

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与未来展望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与未来展望

1970年以后,走后门兴起,选拔优秀 青年的工作受到严重干扰,选拔成了形式。 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他们的任务是:上大学,管理大学,用毛 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学制缩短到两年到三 年。教材、教学教法都按照“教育要革命” 的思想进行了重大变动。 文革时期,高考的废除破坏了中国教 育事业的发展,耽误了一代人的前程,对 中国文明、经济、生产力与国力的发展造 成了严重的阻碍。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高考就都取消了但部分大学还有招生进入大学读书的称为工农兵学员1966年以后由于大部分大学停止招生所有干部子弟也都去做了工农兵因此也都具备了工农兵大学生的资格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与未来展望
教 育 专 题
昨天
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 的时间是由学校决定的,并不是全国 统一命题考试招生,学生可以根据自 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 行多次高考。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高考制度正式设立。
三、“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大跃进”(1990~2003年)
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有两个主要的特征, 一是“发展大于改革”,追求教育发展的规模、数量、 速度,呈现“跨越式发展”。二是90年代中期之后,教 育逐渐走上了一条被舆论称为“教育产业化”的特殊发 展路径。在发展主义、经济主义的发展背景下,教育以 扩大规模、总量增长和提高宏观效率为主要追求。 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政府热衷于利用市场机制 扩大资源、学校通过教育活动营利创收。它被视为一种 “财政视角的教育改革”,或者说是一种“经济主义路 线”的教育改革。
成就
√ 2003年开始,“远程教育”这项重大工程覆盖了中西部36万所农村 中小学,丰富了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 2004年,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正式启动。中央财政投入 100亿元建设8300多所寄宿制学校,解决学生“进得来”的问题;实 施“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学生“留得住”的问题。 √ 2006年9月1日,修订后颁行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 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这一年,西部农村首先实施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 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10多年奋斗,中国终于在2000年 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 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 99%,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 √ 2008年,普通高中在校生、幼儿园(含学前班)在园学生数量、特 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数量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思考与展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思考与展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思考与展望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共同举办了“中国改革步入3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论坛。

作为该论坛的成果,《强国之路――中国改革步入30年》一书(以下简称《强国之路》),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笔者所知,《强国之路》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本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论著。

综观本书,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用发展的视野和战略,总结、观察和俯瞰30年的改革开放。

对于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个看起来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事实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

因为,这些年来,不管是社会上还是党内,人们对过去近30年的改革开放,在认识上并不是很一致的。

有的人甚至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简单地都归咎于改革开放本身。

持有这些观点的人虽然是很少的,但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成对改革的共识,重聚改革的人气,将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能否真正把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工作大局落到实处。

而《强国之路》中的许多,用大量的事实、数据和深入的分析,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对普通民众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后果等。

绝大多数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虽然与我们的渐进式改革的推进策略有一定联系,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一些关键性的改革还没有深入、到位所致。

因此,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政府自身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化解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问题唯一途径。

用这样的视野、高度来分析认识改革开放,不仅可以清晰地分析大势,研判大势,保持清醒的头脑,也不会由于过多地纠缠一些具体的细微末节,影响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评价。

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苏孜【摘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中国在没有大的社会震动的情况下,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初具轮廓。

这一重大成就使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已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2007年的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

从1978年到2007年,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了50倍。

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中国由行政力量配置资源转向主要由市场力量配置资源,即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期刊名称】《兰州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25)002【总页数】2页(P8-9)【作者】苏孜【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中国在没有大的社会震动的情况下,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初具轮廓。

这一重大成就使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 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

对未来三十年的展望

对未来三十年的展望

对未来三十年的展望李稻葵摘要: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再保持三十年的高速增长,那么到2038年,也即鸦片战争200年之后,中国经济将完全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中国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也一定能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标杆,形成与西方发达国家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的现代化模式。

一、三大历史性成就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三大历史性成就。

第一,这是人类历史有记录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三十年。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以及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上升的速度远远超过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八十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三十年及二战结束之后的三十年;德国统一后的三十年;美国经济崛起的三十年;前苏联增长最快的三十年;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飞速增长的三十年,以及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各自经济起飞的三十年。

毫不夸张地讲,中国过去三十年所取得成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是一个落后的穷国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迅速起飞的最佳实践。

1中国百姓过去三十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远远突破了中国百姓自己的预期,而且事实上也远远超过了西方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几代人甚至十代人的实际经历。

第二,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现代化经济体制已经初步成型。

这一体制不仅直接带来了经济迅猛发展,更是大幅提升了绝大多数中国百姓的个人生活的自由度,因此,全社会对这一经济体制有基本的认同感,尽管他们对于下一步以及个别部门的改革(如医疗,住房)尚存分歧。

第三,改革文化深入人心。

不合理的制度就得改革,改革就是制度变迁,这就是改革文化,这一文化在中国已经形成,在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极为少见。

现行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远不能说是完全符合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但是进一步改革的意愿在民众以及社会精英阶层已经根深蒂固,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具体数据见作者为2009年美国经济学年会准备的会议论文:David D. Li: 30 Years of Economic Emergence – Possible Lessons for Large Developing Countries.二、六条根本经验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非常多,从现代社会科学分析的角度,这一基本经验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六条, 用英文缩写可以总结为LIBSOM。

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一.未来3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格局也将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

(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地带仍将是投资的热点地区。

首先,从石油、铁矿、粮食、棉花等重要资源的供给来看,国内的储量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大多是从资源开发起步的,而资源开发一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勘察开发和生产的成本高。

海外进口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偏重于制造业而非采掘业,虽然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布局的重心仍在沿海。

其次,沿海地区的产业密集度高,企业之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关系,以降低生产成本。

再次,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西部建设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往往高出沿海城市好几倍,这自然会影响到对西部投资的经济效果。

另外,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小,社会管理成本低。

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总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管理水平低,管理成本高。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与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有望缩小。

为了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国家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财政转移支付和用于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的资金也会不断增加。

政府投资的倾斜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收入的提高。

东西合作的加强、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活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就业,而且能够提高工资水平。

随着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口将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向东部地区流动,西部地区的人口可能出现减少的趋势。

关于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关于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关于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一.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里的发展概况:自1978年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发展了30年。

到目前为止,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以11%的年增长率高速度持续维持30年,中国是一个奇迹。

以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看,会出现经济循环,中国好象打破了此经济循环的宿命,一直持续发展且没有减缓的迹象。

1978年1月1日,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这是中国30年奇迹的开始。

1980年,中国先后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和海南省分别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广西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并进一步开放一批长江沿岸城市,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

1992年,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还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15个保税区、3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001年,中国加入WTO。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

2005年,中部崛起在两会期间被高调提出。

同年,浦东获批首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则是在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的背景下,中国为全面开放及深化改革谋划的下一步。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综合试点改革试验区获批。

2008年,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再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到了中国。

2009年,经历了因美国次级债危机而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在此期间,中国仍然完成了保8的目标,为全球经济走出危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1.我国30年对外开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30年的对外开放是一次新的长征,我国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0年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我国的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至1991年以沿海地区开放为重点的探索开放阶段。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并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率先开放,对外经济活动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0年5月,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示范基地。

接着,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到80年代末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沿海开放地带。

这一时期,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

第二阶段:1992至2000年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和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阶段。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等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思想。

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国际互接互补”的新要求。

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实行沿江和沿边开放,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进一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

这一时期,我国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举措,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在国际分工序列中的地位上升。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开放步入历史新阶段。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艰难而曲折的谈判历程,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今:中国区域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程,基本上经历了由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再到统筹发展的三个阶段,实现了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多轮驱动”的新格局正在逐步成形。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的深化,这预示着中国区域发展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区域发展三十年回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作了一系列调整: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沿海开放,逐渐到沿江、沿边开放,再到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从而使中国区域经济逐渐呈现出“多轮驱动”的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到“八五”,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形成,是“六五”到“七五”时期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对改革开放前近30多年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反思的结果,也是在综合考察当时国内外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以及吸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七五”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家重视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的准备。

早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就指出,在产业发展和地区布局上,既要重点发挥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作用,又要逐步加速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开发,使这些地区都能各展所长,并通过相互开放和平等交换,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地区经济结构。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这段时间内,在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中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经济区——内地中心城市——铁路公路交通沿线和沿边地带”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全方位立体交叉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在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为迅速提高全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而做出的。

以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要内容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极大地激发和释放了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能量,并以东部发达地区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九五”以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非均衡战略的实施,促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不仅显著增强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也明显提升了其对全国整体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高于改革开放前的速度),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但同时,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越来越大。

如,1978—2000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4.1%上升到52.8%,上升8.7个百分点;中部则由21.8%下降到20.2%,下降1.6个百分点;西部的份额由20.1%下降到17.1%,下降3.0个百分点;东北的份额由13.9%下降到10.0%,下降 3.9个百分点。

同期,东部人均GDP与中部人均GDP的比值由1.69扩大到2.02,与西部的比值由1.85扩大到2.42;与东北的比值由0.84扩大到1.39。

区域发展差距的不断加大,不利于国家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东部地区的发展,还危及到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

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开始开始酝酿对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

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1995年后,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构想,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中央明确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并先后于1999年、2003年和2005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

经过“十五”时期的不懈努力,这一战略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中国区域发展的格局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突出表现在:(1)虽然东部虽然仍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但是,与中部、西部和东北在增长速度上的差异呈现了缩小之势;(2)北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一些省区的经济增长明显加快;(3)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几何重心呈现强劲的北移趋向;(4)省际之间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尼系数衡量的发展差距有所减小;(5)区域产业分工与经济合作fan【】【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

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

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创新治理路径高校周边环境是指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受到高校辐射带动,并与高校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

高校周边环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过来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又产生影响。

高校周边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反之,则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本文就当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和治理路径创新做一粗浅探析。

一、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剧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最直接的一个表征。

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为了一个“商机无限”的地方,因此,高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各式各样人群的到来。

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对滞后的社会治理,使得高校周边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

(一)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

高校的聚集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高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和学生招进校园,另一方面各类捕捉“商机”的人员也聚集到校园周围。

聚集在高校周围的人员十分复杂,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人员;有经商的、打工的,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流窜人员、复杂人群的聚集,使得校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

这些人员中,由于目的不同,或是为了经济利益的争夺,或是为了土地权属的争议,或是为了个人权益的争纷,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矛盾激化引发的冲突,对高校和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

在校园周边,林立的各种吧、酒吧、歌舞厅、小旅馆、出租房等存在着无证经营的情况,经营者与高校学生之间由些细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经营者为降低成本,没有按要求安装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特别是消防设施,这给在这些场所消费的学生人身和财产上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更有甚者,如社会闲散人员、流窜人员,在高校周边游荡,时刻都威胁到高校师生的安全,尤其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高校,师生遭到勒索、敲诈、抢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饮食消费是高校学生最主要消费,高校学生消费的特点是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食品。

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需要各异,对食品的要求是花样多、变化快,这对于首先要保证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均能有饭吃、不能随意涨价的学校食堂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时刻变化的需求,这为校园周边的餐饮业带来了“无限商机”。

校园周边的小餐馆、大排档,甚至流动摊点以其花样多、口味好、价格低吸引了学生的到来,但是这样的就餐环境条件卫生差,有的摊点就是几块木板搭起来的,许多摊点是无证经营、无卫生许可,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有些商贩为谋取私利,购买变质大米、过期鱼肉、地沟油等原料,存在着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隐患,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也无从追究,即便追查到相关责任人,他们也无力赔偿。

(三)交通安全存在隐患。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新校区大多位于公共交通不便的城郊接合部。

这些地方,交通运输条件简陋,道路设施不完善,有的校园周边人流量大的地方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没有隔离栏,有些交通标示也不清晰,加之过往车辆车速快,使得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此外,由于学校提供给学生往返学校与市区的交通工具有限,这就为“黑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一些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均投入了运送学生的行列,由于这些车辆不具备客运资质,一些司机又属无证驾驶,且这些车辆安全性差,极易出现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员也无赔偿能力,学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四)精神文化产品存在隐患。

在高校新校区校园周边,由于远离城区,大学生需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络文化等精神文化产品明显不够,不少商贩也窥见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于是,吧、卡拉OK厅、棋牌室、桌球室、书店等在高校校园周边建成落地,这些场所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为了降低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一些商贩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精神文化产品经营管理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反而用一些黄、赌、毒的文化产品来吸引正处于成长期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

由于这些场所和产品主要流通于城郊接合部的高校校园周边,相关的部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做到实时监控,更多的是收到举报后进行一两次清理,但这些场所和产品的成本低,即便进行了清理,又很快“死灰复燃”,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存在隐患。

二、高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高校周边环境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有十分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有关各方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也给予了重视,但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一)高校周边环境十分复杂。

高校周边的复杂环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复杂,高校校园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交叉渗透,空气、水源、地质环境一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高校与周边共用的水电、通信、公共交通及公共卫生环境等,使高校不可能脱离周边环境而成为独立的象牙塔。

二是社会环境复杂,高校周边有居民区、商业区,有的高校周边还有工业区、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不同的区域,功能不同,也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市区用地紧张,还有些高校或新校区不得不建在远离市区的小城镇或城郊接合部,这些区域社会治安管理力量和措施相对不足,校园周边环境比较复杂。

三是人员情况复杂,校园周边人员各式各样,有当地居民,有固定场所的经商者,也有流动的小商小贩;有有证经营者,也有无证经营者;还有流动人口、社会闲杂人员,甚至流窜人员,复杂的人员情况给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

(三)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顺。

这一方面来自政府思想上的认识,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自身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建设上,而对高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甚至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学校周边环境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与地方政府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在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学校周边环境的事情当大事来抓;另一方面是措施不力,有些地方政府认为,高校周边环境整治,主要是治安问题,由公安机关一家处理就行了,但涉及交通、卫生、工商、税务、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公安机关又无能为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