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经验】常见于存货中的18种虚假形式(13-18)

合集下载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欺诈、虚报、隐瞒等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篡改或操纵,以达到追求个人或组织利益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1. 虚报收入和利润虚报收入和利润是最常见的财务舞弊方式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夸大销售额、虚构收入来源、违规记账等手段,使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看起来更高,从而提高企业的股价或获得更多的融资。

然而,这种舞弊行为往往无法持续,一旦被揭露,将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信任危机。

2. 虚构资产和负债虚构资产和负债是另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资产,如虚报存货、资产估值过高等方式,增加企业的净资产,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隐瞒负债,如逃避债务、隐瞒借款等手段,使企业的负债看起来更低,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

然而,这种做法是不道德和违法的,一旦被发现,将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3. 虚构交易和合同虚构交易和合同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交易和合同,如虚构销售订单、虚构采购合同等手段,来增加收入或减少成本。

这种舞弊行为主要是为了美化企业的财务报表,从而达到欺骗投资者或获得更多的融资的目的。

然而,虚构交易和合同是一种违法行为,一旦被揭露,将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4. 隐瞒关联方交易隐瞒关联方交易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构交易、虚报交易金额等方式,来转移利润、逃避税收或欺骗投资者。

这种舞弊行为往往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关联方的利益,而损害了企业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因此,对于关联方交易,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并进行透明和公正的披露。

5. 资金挪用和侵占资金挪用和侵占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行为。

企业可以通过挪用企业资金、盗用公司资产等手段,将企业的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或他人账户,并将其作为个人或他人的私人财产。

这种舞弊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一旦被揭露,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财务舞弊的形式有哪些

财务舞弊的形式有哪些

财务舞弊的形式有哪些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故意进行的财务操作,旨在误导他人或隐藏真相,从而达到谋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财务舞弊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信任问题,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财务舞弊的几种常见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财务安全的重要性。

1. 虚假销售和收入操纵虚假销售和收入操纵是财务舞弊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企业通过制造虚假的销售订单或销售合同,来虚增收入和业绩。

这种方式通常会涉及伪造销售记录、虚构销售合同等手段。

虚假销售和收入操纵的目的是通过增加推销员的销售业绩来获取奖金或提成。

此外,企业还可能利用这种手段欺骗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吸引更多的投资或获得更好的贷款条件。

2. 虚构支出和费用操纵与虚假销售相类似,虚构支出和费用操纵也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夸大费用支出、虚构成本等方式来人为地降低税负和企业业绩。

这通常包括虚构政府罚款、假发票、虚假往来账目等手段。

虚构支出和费用操纵的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使企业能够少缴税款或者获得其他税收优惠。

通过这种手段,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现金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3. 资产贬值和价值操纵资产贬值和价值操纵是另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夸大资产贬值、减少资产价值等方式来人为地降低企业的净值和资产负债表。

这通常包括虚构资产损失、人为操纵资产净值等手段。

资产贬值和价值操纵的目的是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使企业看起来更具吸引力和稳定性。

这种手段常常用于欺骗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获取更好的投资或借款条件。

4. 资金侵占和挪用资金侵占和挪用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

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或雇员利用职务之便,在企业账户和资金管理中进行非法操作,将企业的资金用于个人目的,例如私人消费、资本市场投资等。

资金侵占和挪用不仅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严重恶化,还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信用。

这种行为往往需要长期进行,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合法性的外观,进一步欺骗其他员工和管理人员。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构、篡改财务数据,以达到欺骗投资者、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的目的。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以提高投资者的警惕性和风险意识。

一、收入虚增收入虚增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来提高业绩。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销售合同、虚构销售收入、虚构销售数量等。

企业可以通过与合作伙伴串谋,虚构销售合同和销售收入,或者通过虚构销售数量来提高收入。

这种手法通常会在年末或季末进行,以达到年度或季度业绩目标。

二、费用减少费用减少是另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减少费用来提高利润。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费用减少、滞后确认费用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费用减少来降低成本,例如虚构减少员工薪酬、虚构减少采购成本等。

另外,企业还可以滞后确认费用,将本应在当前期间确认的费用延后到下一个期间,以提高当前期间的利润。

三、资产虚增资产虚增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虚构资产来提高净资产和财务状况。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资产价值、虚构资产增加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资产价值来提高净资产,例如虚构固定资产价值、虚构存货价值等。

另外,企业还可以虚构资产增加,例如虚构收到的预付款、虚构应收账款等。

四、负债减少负债减少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减少负债来提高净资产和财务状况。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负债减少、滞后确认负债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负债减少来降低负债,例如虚构减少应付账款、虚构减少借款等。

另外,企业还可以滞后确认负债,将本应在当前期间确认的负债延后到下一个期间,以提高当前期间的净资产。

五、现金流量虚增现金流量虚增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虚构现金流量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现金流入、虚构现金流出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现金流入来提高现金流量,例如虚构收到的销售款、虚构收到的投资款等。

穿透财报看风险8类固定资产的18种造假方式

穿透财报看风险8类固定资产的18种造假方式

穿透财报看风险8类固定资产的18种造假方式前两期我们讲到货币资金和商誉的造假方式,其实这都不够隐蔽。

怎么说?还有什么更高段位的方法么?当然,方法层出不穷。

具体方式为虚增资本类出科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同时辅之以投资性现金流,将资金从企业体系内转出,然后再以购买企业商品等经营活动将资金流回体系内,从而达到虚增利润、同时做大资产的目的。

啧啧啧 太心机了固定资产相关科目造假相对隐蔽,需要结合行业特征、同业对比、财务表现等多方面抽丝剥茧,逐步深入挖掘才可以辨别。

我们今天先来一节基础课,总结固定资产投资造假涉及的八大财务报表科目入账关注点及常见的粉饰(调整)方法。

一、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科目入账方法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通过购建机器设备、厂房等资本性支出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的行为。

狭义的固定资产投资仅包括有形资产的购置(如机器设备、房屋等),主要涉及的资产类科目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非流动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等。

特殊的行业(如畜牧养殖业)还涉及生产性生物资产等科目。

本系列文章讨论的是更为广义的固定资产相关投资,除上述科目外,还包括无形资产相关资本性支出,主要涉及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固定资产造假为系统性财务舞弊,涉及三张报表多个科目。

本部分对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资产科目入账方式进行介绍,并对涉及财务舞弊的入账要点以及粉饰方法进行总结,为后续识别财务造假奠定技术基础。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科目粉饰的具体操作手法、对于三张报表科目的影响和识别方法将在研究报告后续两篇中予以分析。

固定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通常,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

根据《公开发行债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准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4年修订)》,公司应分类列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以及账面价值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期增减变动情况。

存货发出业务常见的会计造假的一些手段

存货发出业务常见的会计造假的一些手段

存货发出业务常见的会计造假的⼀些⼿段存货在发出时会选⽤不同的计价⽅式,有些企业为了达到隐匿或虚报收益的⽬的,采⽤各种不正当的⼿段进⾏造假。

常见的造假⼿段有哪些呢?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存货发出时选⽤的计价⽅法不合理、不适当存货的计价⽅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范围,企业应根据⾃⾝实际⽣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并结合每⼀种计价⽅法的特点来选⽤存货计价⽅法。

但在实际⼯作中存在⼀些问题,主要表现是:(1)⼀些材料种类不多,材料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的⼩型⼯业企业选⽤计划成本对材料进⾏⽇常核算,造成材料计划成本的制定缺乏依据和稳定性;⽽⼀些材料品种较多的⼤型⼯业企业却采⽤实际成本进⾏材料的核算,从⽽增加了核算的⼯作量,不能适应材料管理和核算的需要。

对这类问题,审查⼈员⾸先应了解该企业选⽤何种⽅法,然后调查该企业材料管理和核算⽅⾯的基本情况,确定选⽤⽅法的合理性。

(2)采⽤实际成本核算材料或商品产成品的⼯商企业,不能根据材料、商品的变动状况、物价⾛势、管理要求确定合理的存货发出计价⽅法。

如有些企业存货的增减变动⽐较频繁,品种规格较多,⼀般应采⽤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发出成本,但却选⽤了个别计价法,从⽽增加了核算⼯作量,也给业务、仓库等部门的管理⼯作增加了难度。

此类问题主要是由于被查企业没有将⾃⾝实际情况与每种计价⽅法的适⽤范围、特点结合起来。

审查⼈员应⾸先询问企业有关⼈员,了解其⽅法选⽤情况,在此基础上,调查企业材料、商品的变动情况,并查阅有关存货明细账贷⽅记录及对应账户(如“⽣产成本”“商品销售成本”)的记录,确定被查企业选⽤的⽅法是否合理、正确。

(3)对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其他存货的领⽤采⽤不适当的摊销⽅法。

如⼀次领⽤数量较多、价值较⼤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时,采⽤⼀次摊销法将其价值全部摊⼊成本或费⽤中,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前后各期的可⽐性。

对这类问题,审查⼈员应审阅“低值易耗品”“包装物”账户明细账的贷⽅记录及“管理费⽤”、“经营费⽤”“⽣产成本”等账户的明细账,确定被查企业是否存在上述问题。

【会计实操经验】会计常见的作假手法解密(五)

【会计实操经验】会计常见的作假手法解密(五)

【会计实操经验】会计常见的作假手法解密(五)货币资金常见的虚假形式货币资金是企业直接用于结算和支付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它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可用来购买货物或劳务,偿还债务,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结算,能最直接、最有效地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而常常成为不法分子的觊觎对象。

可以说,财会税舞弊的最终目的大都是为了获取货币资金,如中饱私囊者,公款私存贪污利息,涂改单据多报早领,出借帐户从中渔利等;为小团体谋私利者,将货币资金转到帐外,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坐支现金,搞资金的体外循环以及偷漏税款等。

一、现金业务的作假方式主要有:1、少列现金收入总额即企业出纳员或收款员利用企业内部控制混乱,故意将开具的非正式内部收据隐藏或撕毁以达到从发票存根,发票记帐联,记帐凭证、帐簿、报表一致而无法发现收入现金的动身,而据为已有。

如:某电脑企业的出纳王某收到一笔提供劳务款520元,给对方开具了一张从商店买的一式三联的内部收据,由于财务和业务脱节,出纳王某将开了收据的存根联与记帐联一并撕毁。

收到的劳务费在任何非当事人知道的情况下,顺利进入自己的腰包。

2、记录错误出现长款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数字繁多加之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致使记帐发生了错误,总帐和明细帐不符,若出纳人员素质不高,将会将长款据为已有。

如:某公司会计张某因粗心将某月记帐凭证汇总时,漏记了一笔收到现金的往来款800元,因为漏记的这笔业务并不影响汇总的科目表的平衡(资产科目一冲一减),致使现金总帐和明细帐产生了差额。

出纳因私心过重,将现金明细帐比总帐中长出的800元现金据为已有。

3、要空白发票,多计费用要空白发票,上致领导下致一般员工,利用事务之便,套取现金常用的一种手法。

如:某公司(不是公司的股东)执行董事,最近发现自己囊中快空,找了一张盖章生效的空白的非限额发票,发票的上面和下面各垫一张复写纸,按发票的格式正规添写了发票的名称、用途、大小写金额,以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

实务中常见做假账手法总汇

实务中常见做假账手法总汇

实务中常见做假账手法总汇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假账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假账通常指企业在经济业务中虚构或歪曲事实,隐藏真实的经济状况,以达到某种目的,例如逃避税收、哄抬股票价格或者获得银行贷款等。

下面将总结一些实务中常见的做假账手法。

1.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最常见的做假账手法之一。

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采购或服务收入来增加收入额,或者虚构采购、支付或费用来减少成本或费用。

虚构交易通常通过编造虚假的销售合同、采购发票、费用凭证等来实施。

2. 伪造凭证伪造凭证是指以虚假的方式制作和使用付款凭证、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等文件,以掩盖或伪装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

企业可以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来减少或延迟支付款项,或者伪造收款凭证来增加收入。

3. 虚增存货虚增存货是企业为了掩盖真实盈利能力而采取的手法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夸大对存货的估值、虚构存货数量或增加虚假进货记录来虚增存货金额,以提高盈利水平。

4. 资金循环资金循环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伪造凭证和内外部人员勾结等手法来形成虚假的资金流动。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虚构的购销合同、伪造的凭证和利用内外部人员的勾结,将虚假的资金转出再转入,制造公司资金流动的假象。

5. 隐瞒负债企业可以通过隐瞒负债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例如,企业可以将应付账款转移至其他关联公司,以降低负债水平;或者将应付账款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负债,以减少负债的金额。

6. 利用关联公司企业可以借助关联公司进行做假账的操作。

例如,通过虚构关联公司的交易来增加企业收入;或者将应付款项转移至关联公司,以减少负债金额。

此外,关联公司也可以作为资金循环的一环,用于进行虚构交易的资金流动。

7. 偷逃税收偷逃税收是企业为了减少纳税金额而采取的手法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费用、减少收入或操纵利润等手段来逃避缴纳税款。

此外,企业还可以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或境外避税。

8. 虚假登记资本虚假登记资本是企业为了满足法律和监管要求而采取的手法之一。

常见财务作假的21种方法,你会识别么?

常见财务作假的21种方法,你会识别么?

常见财务作假的21种方法,你会识别么?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地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8、收入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存货中常见的18种虚假形式

存货中常见的18种虚假形式

存货中常见的18种虚假形式存货属于流动资产的范畴,在企业活动资金中占有很大比重,流动性弱,种类杂、数量多、收发频繁,在企业中滞留时间长,变现能力慢,在管理和核算上存在一定难度,容易产生薄弱环节,所以,不法分子常把存货作为偷窃变卖的对象,企业也往往把存货作为调节成本和利润的蓄水池。

在存货管理和核算中常见的虚假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违规分摊,成本不实一些企业在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时,将能够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直接计入,或将应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按规定进行合理的分摊,如在“材料采购”帐户中,只核算购入材料的买价,将应计入购入材料的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采购费用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帐户;购入材料发生的运杂费,不按材料的重量或买价等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而全部计入某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加大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减少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

某企业从木材厂拉入圆木50吨,其他木料50吨,运杂费共计30000元,全部由圆木负担,这样购入圆木的采购成本多计15000元,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则少计15000元,从而造成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不实。

二、随意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制度所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但选用的方法一经确定,年度内不能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必须在会计报表中说明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都存在随意变更计价方法的问题,造成会计指标前后各期口径不一致,人为调节生产或销售成本,调节当期利润。

如M企业某年选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商品购进价格上扬时,改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成本,购进价格下降时再用先进先出法,使该商品在周一会计年度内先进称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交替使用,人为地调节利润。

又如,某企业多年来一直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发出木材的实际成本,由于木材涨价过猛等原因,致使木器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10种常见的会计账簿虚假情况【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10种常见的会计账簿虚假情况【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九、账表不符 根据国家财会制度的规定, 单位的账簿金额应与报表对应的资产、负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债、权益、收入、费用等项目金额相符, 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许多 单位的账簿与会计报表存在出入, 有时大相径庭。
如有的企业为了应付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的清查检查所委托的会计事务 所的审计, 而虚列报表的一些项目, 为自身粉饰一件非常华丽的外衣, 造成账表不符, 扰乱国家管理的恶劣后果。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 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 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 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 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 坚持一天 学一点, 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 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 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本, 虚减了利润。 七、 账证不符
根据财会制度的规定, 一切账簿记录都是根据会计凭证登记的, 会计 凭证与会计账簿二者之间应当完全相符。但现实生活中, 会计账簿与会 计凭证不符, 多记、少记、重记、漏记、错记等造成会计信息虚假的情 况时有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某企业的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合谋, 采用收入现金时账簿金额小于 收款凭证金额, 付出现金时账簿金额大于付款凭证金额, 并同时少计或 多计相对应会计科目, 不破坏会计平衡的手法, 来达到贪污现金的目 的。
八、 账实不符 根据国家财会制度的规定, 有关存货、货币、固定资产、债券等实物 资产, 其账簿记录必须与实物保持一致。但各单位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 却十分突出, 有的有账无物、有的有物无账, 还有的账物不符, 这种混 乱的情势是非常容易给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常见于存货中的18种虚假形式(13-18)【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常见于存货中的18种虚假形式(13-18)【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常见于存货中的18种虚假形式(13-18)【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十三、虚计在产品完工程度,调整完工产品成本产品总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是否正确,将决定着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真实性。

企业为了调节利润,常常在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上做文章。

即有意多折合或少折合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或多计或少计在产品的加工程度等,以调节生产费用在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

如某企业本月生产费用共计4500万元,本月生产产品2000台,月末完工1400台,在产品600台,完工程度为80%,企业为了提高产品销售成本,将在产品的完工程度确为60%,从而使完工产品成本分配数额比应分配数额多分配,造成少计利润。

十四、偷梁换柱有的企业采取“调包计”的方法,将采购或库存商品进行调换,以次等品换优等品,以廉价物品换贵重物品,以劣质商品换优质商品,以旧商品换新商品,以坏商品换好商品;有计划、有预谋地对不同商品产品串档串规,混淆不同批次、不同型号、不同产地、不同价格的物资,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以达到其违法乱纪的目的。

如某食品公司仓库保管员,其兄开了一个小店,经营日杂食品,长期以来凡小店因进货不当,无法出售的物品全部由该保管员”调剂”回厂,从厂里换回新的物品;如将过期食品送回厂,然后将新出厂的食品调换回店,之后该保管员又以假换真,用假食品换本厂生产的真食品,使厂里经济大受损失。

十五、改变低档值易耗品核算方法,调节产品成本企业对低值易耗品可采用一次摊销法、分次摊法、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核算,一经采用即不得自行变更。

但是有的企业为了调节产品成本,往往随意更换既定摊销法,违规核算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

如企业为了调高或调低利润,就会改用分次或一次摊销方法,人为地操纵费用,从而达到预定利润的目标。

十六、改变包装物核算方法,调节产品成本(参照上一节内容)十七、委托加工受贿,多付材料费用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各种材料,有关财会人员和业务人员,为了从受托加工单位捞到好处,接受贿赂和回扣等,与受托加工单位合谋,按照其出具的加工费用结算单和发票,默认违反合同规定多计算的加工费用和运杂费,受托单位加工完毕后的剩余材料也不予回收,而将其价值全部计入加工完成材料的实际成本。

存货舞弊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存货舞弊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存货舞弊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存货舞弊的主要手段1、虚增虚减存货数量。

如将合格产品报废以虚减存货,无依据预估入账以虚增存货,将存货转列往来以虚减存货,通过往来虚增销售、虚转成本以虚减存货,以非法购买的发票虚增存货,聘请中介评估虚增虚减存货等。

2、不按配比原则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

如将应列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开支列入制造费用以加大存货的价值,将应列入制造费用的开支列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虚减存货的价值,多转或少转已消耗的原材料或库存商品价值以调节存货的价值,多摊或少摊制造费用以调节存货的价值等。

3、非法销售。

主要是指高管人员或经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的商品或材料私自销售,然后采取弄虚作假的办法,冲销商品或材料记录,将销售所得款项私设“小金库”或据为己有(贪污)。

如某公司将自产的某类日用消费品以馈赠(招待)客户的名义由办公室主任办理手续,以招待费的名义直接在公司管理费用中列支,再从仓库将商品发给关系密切的经销商直接收回现金,私设了数千万元的“小金库”。

再如,仓库保管人员将库存商品私下销售,将销售款据为己有,然后采取故意将不同型号的产品串号、故意多计少计产品数量弄乱仓库账以掩盖账实不符,或者勾结财务人员采取调账的手法将账做平。

4、通过操纵存货盘点掩盖存货舞弊。

如果存货存在舞弊,在大多数情况下,其账面数与实存数是不一致的,为了应付审计或检查,企业往往通过操纵存货盘点来掩盖账实不符。

如临时向同行借入商品以虚增存货价值,转移商品以虚减存货价值,伪造提货单以掩盖已被盗卖的商品,以货到票未到的商品抵作被挪用的商品等。

存货舞弊的主要方法(一)通过存货的取得环节进行舞弊。

1、虚构存货存在。

通过编造各种虚假资料,如没有原始凭证支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盘点表上存货数量、伪造装运和验收报告以及虚假的订购单,从而虚增存货的价值。

2、违规分摊,成本不实。

在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时,能够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直接计入,或将应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按规定进行合理的分摊。

存货管理中的十八种作假方式

存货管理中的十八种作假方式

存货管理中的十八种作假方式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库存、在途和委托加工中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外购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存货属于流动资产的范畴,在企业活动资金中占有很大比重,流动性弱,种类杂、数量多、收发频繁,在企业中滞留时间长,变现能力慢,在管理和核算上存在一定难度,容易产生薄弱环节,所以,不法分子常把存货作为偷窃变卖的对象,企业也往往把存货作为调节成本和利润的蓄水池。

在存货管理和核算中常见的虚假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违规分摊,成本不实一些企业在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时,将能够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直接计入,或将应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按规定进行合理的分摊,如在材料采购帐户中,只核算购入材料的买价,将应计入购入材料的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采购费用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帐户;购入材料发生的运杂费,不按材料的重量或买价等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而全部计入某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加大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减少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

某企业从木材厂拉入圆木50吨,其他木料50吨,运杂费共计30000元,全部由圆木负担,这样购入圆木的采购成本多计15000元,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则少计15000元,从而造成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不实。

二、随意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制度所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但选用的方法一经确定,年度内不能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必须在会计报表中说明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都存在随意变更计价方法的问题,造成会计指标前后各期口径不一致,人为调节生产或销售成本,调节当期利润。

如M企业某年选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商品购进价格上扬时,改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成本,购进价格下降时再用先进先出法,使该商品在周一会计年度内先进称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交替使用,人为地调节利润。

【会计实操经验】存货舞弊(下)

【会计实操经验】存货舞弊(下)

【会计实操经验】存货舞弊(下)存货舞弊 - 方法(一)通过存货的取得环节进行舞弊。

1。

虚构存货存在。

通过编造各种虚假资料,如没有原始凭证支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盘点表上存货数量、伪造装运和验收报告以及虚假的订购单,从而虚增存货的价值。

2。

违规分摊,成本不实。

在核算购人材料的采购成本时,能够直接计人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直接计人,或将应按一定比例分摊计人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按规定进行合理的分摊。

(二)通过存货的发出环节进行舞弊。

1.材料假出库,虚列成本费用。

一些企业为了逃避所得税,采用办理假出库手续,虚列材料费用,人为提高产品生产成本,进而增加产品销售成本,相应地虚减利润总额。

2。

随意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

(三)利用存货盘点进行舞弊。

1。

操纵存货盘点。

通过对存货的重复盘点,虚假列示存货存在,提供虚假出人库数据等办法进行舞弊。

2.不报毁损,虚盈实亏。

个别企业为了掩盖其不景气的经营状况,搞虚盈实亏,对年终财产清查中已经查明的毁损材料,不列表呈报。

3.材料盘盈、盘亏,不作转账处理。

对实地盘点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不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人为调节利润。

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为了压低利润,采取只列报和处理材料盘亏,对材料盘盈隐匿不报和不作转账处理;效益不好的企业,为了争取多实现一部分利润,采取只对材料盘盈作转账处理,而对材料盘亏留待下年度处理的做法;还有的企业随意转账,将盘盈材料计人营业外收人或“其他业务收人”,或将盘盈、盘亏与物资储备中发生的非常损失或溢出金额相互冲销,不转出其相应的“进项税额”,以增加增值税的抵扣数。

(四)利用存货的特殊业务进行舞弊。

企业通过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虚假的时阅性差异、虚假披露等手段操纵利润。

存货舞弊 - 审计1、通过分析程序识别可能存在的存货舞弊。

由于监盘并不能发现所有重大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必须重视执行分析程序。

注册会计师不仅要推测舞弊是如何进行的,而且要推测客户为什么要舞弊以及客户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的舞弊。

财务管理:存货管理和核算中常见的虚假形式

财务管理:存货管理和核算中常见的虚假形式

存货管理和核算中常见的虚假形式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属于流动资产的范畴,在企业流动资金中占有很大比重,流动性弱,种类杂、数量多、收发频繁,在企业中滞留时间长,变现能力慢,在管理和核算上存在一定难度,容易产生薄弱环节。

在存货管理和核算中常见的虚假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违规分摊、成本不实 一些企业在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时,将能够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直接计入,或将应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按规定进行合理的分摊,如在“材料采购”账户中,只核算购入材料的买价,将应计入购入材料的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采购费用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账户;购入材料发生的运杂费,不按材料的重量或买价等比例分摊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而全部计入某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加大主要材料的采购成本,减少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

 例如:某企业从甲公司购入矿石50吨,其他材料50吨,运杂费共计30000元,全部由矿石负担,这样购入矿石的采购成本多计15000元,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则少计15000元,从而造成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不实。

 二、变更计价、调整成本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存货计价方法,但选用的方法一经确定,年度内不能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必须在会计报表中说明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都存在随意变更计价方法的问题,造成会计指标前后各期口径不一致,人为调整生产或销售成本,调整当期利润。

 例如:某企业某年选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商品购进价格上涨时,改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成本,购进价格下降时再用先进先出法,使该商品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交替使用,人为地调整了利润。

 又如,某企业多年来一直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发出钢材的实际成本,由于钢材涨价过猛等原因,致使钢材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虚增存货的舞弊手法

虚增存货的舞弊手法

虚增存货的舞弊手法
虚增存货是会计领域中常见的一种舞弊手法。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虚增存货舞弊手法。

1. 虚假采购订单:这是最常见的虚增存货舞弊手法之一。

舞弊者会伪造采购订单,虚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采购行为,从而使存货数量增加。

这种行为往往会涉及到内部控制失效,因为管理人员可能会误认采购订单是真实的,而忽略其真实性。

2. 提前开具发票:舞弊者会提前开具发票,使货物尚未到达仓库,但存货数量已经增加。

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销售部门,舞弊者会在货物尚未到达仓库之前,提前开具发票,使存货数量增加,同时增加销售额。

3. 虚报库存:舞弊者会虚报库存,即将实际库存数量夸大,从而使存货数量增加。

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仓库部门,舞弊者可能会篡改库存记录,或者将货物谎报为已出售。

4. 盗窃和贪污:这是最恶劣的舞弊行为之一。

舞弊者会直接盗窃或贪污存货。

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公司财产损失,还会损害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虚增存货的舞弊手法多种多样,这些行为往往会对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这些舞弊行为,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在采购、销售和仓库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和审核,确保货物和资金的安全。

同时,公司还应该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责任心和防范意识。

会计报表常见的虚假形式【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会计报表常见的虚假形式【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如某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与下属子公司的内部销售收入未做抵 销,而只是简单地相加,则造成虚增销售,浮夸业绩,信息失真的严重 后果;还有的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下属已”关、停、并、 转”的子公司也纳入合并范围,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真正的参考价值。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资企业都属于其合并范围,即所有的子公司都应当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 合并范围。根据此规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弄虚作假主要有合并报表编制 范围不当,将符合编制合并报表条件的未进行合并,不符合编制合并报 表条件的而予以合并或不按规定正确合并,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抵销项目 不完整,尤其是内部债权债务不区分集团内部和外部的往来,使得合并 抵销时不能全部抵销;合并损益表也存在内销和外销部分没有正确区 分,使得内部交易金额不能全部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算错误等 现象。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会计报表常见的虚假形式【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一、表表不符
根据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单位对外提供的一些报表之间必须存在 一定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应等于利润分配表中的 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应与利润表中净利润的金额保持一 致。而在审计人员的审计中发现,单位表表不符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 的。就如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对一企业年度报表审计中就发现 这样的问题,该企业近年来未进行任何长、短期的投资,资产负债表中 长、短期投资均为零,但在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中却记了 100万 元,经检查企业投资收益账户,发现企业投资收益来源于一笔装修业 务,企业为了逃避建安业营业税,而将装修收入列入投资收益,造成表 表不符。

会计常用作假方法大全

会计常用作假方法大全

会计常用作假方法大全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会计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有时候会有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取私利,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进行会计造假。

本文将介绍会计常用的作假方法,并强调其对企业和经济的危害。

1. 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一种常见的作假手法。

企业会虚构销售收入,通过编造虚假的销售合同或发票来增加收入金额。

这种作假方法常见于企业试图夸大自己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以便吸引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贷款。

2. 夸大资产:夸大资产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夸大公司的资产价值。

企业可能夸大固定资产的估值,或者虚构不存在的应收账款或存货来增加总资产的价值。

这种作假方法通常用于隐藏负债,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3. 资本化费用:某些企业将原本应该计入成本的费用,如研发费用或广告费用,通过资本化的方式计入资产,以增加公司的资产价值和利润水平。

这种作假方法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指标,掩盖实际的经营状况。

4. 虚构支出:与虚构收入相反,企业也可能虚构支出以减少纳税义务。

虚构支出可以通过编造虚假的费用报销单或合同来实现,使企业在报表上减少应纳税额,从而降低税负。

5. 延误收入确认: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延后确认收入的目的,可能会故意推迟发货或服务,以此来推迟将收入计入报表的时间。

这种作假方法可以使企业在某个财务期间内的营业收入看似较低,从而逃避税款或满足绩效奖金的设定要求。

6. 虚构现金流量:企业可能编造虚假的现金流量表,以使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据看上去更加正常。

这种作假手法可以弥补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失实,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

以上只是会计常用作假方法中的一部分。

这些方法可能给企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会计造假会严重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其对企业的价值和风险产生误判。

投资者可能会因为不真实的财务数据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导致经济损失。

其次,会计造假会破坏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一旦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被揭露,其声誉将受到严重损害,进而影响企业的业务运作、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者信任度。

【会计实操经验】常见虚假企业会计报表种类

【会计实操经验】常见虚假企业会计报表种类

【会计实操经验】常见虚假企业会计报表种类第一,收入不真实。

比如收入、财政补助或财政拨款不及时入账,导致少计当年收入和净利润,多计次年收入和净利润;将收入存放在账外,导致少计当年净利润。

第二,虚列利润。

比如确认不具实质经济利益的销货收入;将借款交易中所取得的现金列为营业收入;将投资收益确认为营业收入;将以未来采购为条件的供货商退佣确认为营业收入;将合并前不当保留的营业收入在合并后冲回。

第三,成本费用不实。

如将本期费用列为下期或前期费用;成本摊销期间过长,导致成本摊销过慢;未将毁损资产的价值予以调低或加以冲销;费用中列支其他支出。

第四,未按照规定确认负债。

如对未来仍需承担付款的义务,未依法确认费用与相关负债;通过修订财务估计的方式来降低负债金额;将有疑问的减值准备金结转至利润项目。

第五,合并会计报表不实。

如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因少抵销内部往来款,漏抵销、重复抵销关联交易等原因,导致分别多计收入、成本,少计以前年度损益;下属企业应纳入未纳入集团合并范围或者不应纳入而纳入合并范围,导致多计收入、成本,少计净利润或者多计净利润。

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有些可能不涉及资金)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识。

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的保持。

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的。

希望大家多多不断的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常见于存货中的18种虚假形式(13-18)
十三、虚计在产品完工程度,调整完工产品成本
产品总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是否正确,将决定着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真实性。

企业为了调节利润,常常在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上做文章。

即有意多折合或少折合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或多计或少计在产品的加工程度等,以调节生产费用在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

如某企业本月生产费用共计4500万元,本月生产产品2000台,月末完工1400台,在产品600台,完工程度为80%,企业为了提高产品销售成本,将在产品的完工程度确为60%,从而使完工产品成本分配数额比应分配数额多分配,造成少计利润。

十四、偷梁换柱
有的企业采取“调包计”的方法,将采购或库存商品进行调换,以次等品换优等品,以廉价物品换贵重物品,以劣质商品换优质商品,以旧商品换新商品,以坏商品换好商品;有计划、有预谋地对不同商品产品串档串规,混淆不同批次、不同型号、不同产地、不同价格的物资,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以达到其违法乱纪的目的。

如某食品公司仓库保管员,其兄开了一个小店,经营日杂食品,长期以来凡小店因进货不当,无法出售的物品全部由该保管员”调剂”回厂,从厂里换回新的物品;如将过期食品送回厂,然后将新出厂的食品调换回店,之后该保管员又以假换真,用假食品换本厂生产的真食品,使厂里经济大受损失。

十五、改变低档值易耗品核算方法,调节产品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