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rs原理的tuv和twswvxy 控制器交互影响分析pdf

合集下载

基于ANSYS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仿真与实验

基于ANSYS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仿真与实验

实 验 方 案 将 理 论 分 析 、数 值 仿 真 和 实 验 测 量 三 者 相 结 合 ,能 够 帮 助 学 生 更 好 地 构 建 该 课 程 系 统 全 面 的 思 维 框 架 。
关 键 词 : 电 磁 感 应 ;涡 流 ;感 应 加 热 ;工程电磁场
中 图 分 类 号 :TM154
文 献 标 识 码 :A
130
实验技术与管理
1 电磁感应加热原理
1831年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7]:导体回路
中感应电动势e 的大小与穿过回路的磁通随时间的变
化率成正比。当频率为/ 的交流电流流过匝数为W 的
线 圈时,感应电动势e 为
e = - N -d <f i / d t
( 1)
感应加热技术是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
基 于 ANSYS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仿真与实验
房 紫 路 ,龚 直 ,李 玉 玲 ,姚缨英 ( 浙 江 大 学 电 气 工 程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10027 )
摘 要 :将 电 子 工 程 专 业 基 础 课 “工 程 电 磁 场 ” 中 的 电 磁 感 应 定 律 和 涡 流 理 论 与 实 际 应 用 相 结 合 ,提 出 了 基 于 电 磁
(8 )
其 中 :c r 为材料的电导率;~ 为 角 频 率 , ffl = 2ir/ ,/ 为
电磁炉T .作频率。
涡流的焦耳热效应表达式为
Q = I 2R i
(9)
其中:/ 为感应电流,•/?为负载电阻值,/ 为加热时间。 1.3.2 锅 具 与 线 圈 的 距 离
电磁炉的感应线圈与锅具之间放置陶瓷玻璃板与
Z eq = ^ e q + j ^ e q

《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曲面跟踪力控制与实验研究》范文

《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曲面跟踪力控制与实验研究》范文

《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曲面跟踪力控制与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中。

其中,机器人对曲面物体的跟踪力控制技术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该领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曲面物体的精确、高效且稳定地跟踪与操作。

为此,本研究引入了六维力传感器(6D force sensor),用以监测和控制机器人在曲面跟踪过程中的力和运动状态,从而实现更为精细和精准的操作。

二、六维力传感器在机器人曲面跟踪中的应用六维力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同时测量三维空间中力和三维空间中力矩的传感器。

在机器人曲面跟踪过程中,六维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与曲面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据此调整机器人的动作。

这一技术的引入能够极大地提高机器人在复杂曲面上的操作精度和效率。

三、机器人曲面跟踪力控制策略针对曲面跟踪任务,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力控制策略。

该策略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力估计和力控制。

1. 力估计:通过六维力传感器获取的力和力矩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机器人在不同时间点的受力和受力情况,从而对曲面的形态进行预测和判断。

2. 力控制:基于对机器人和曲面环境的感知数据以及机器人当前的动态信息,制定合理的运动规划并执行运动轨迹的跟踪与控制,从而保证机器人与曲面的交互稳定性和准确度。

四、实验研究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搭载六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系统,在多种不同形状和材质的曲面上进行跟踪操作。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六维力传感器,机器人能够实现对曲面的精确跟踪和操作,且在各种不同环境下均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引入六维力传感器,实现了对机器人曲面跟踪过程中的力和运动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实验验证,该策略在多种不同形状和材质的曲面上均能实现精确的跟踪和操作,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脑电神经反馈干预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脑电神经反馈干预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052572.8(22)申请日 2017.01.24(71)申请人 武汉黑金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58号1栋2层648号(72)发明人 杨猛 韦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代理人 胡清堂(51)Int.Cl.G06F 3/01(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脑电神经反馈干预系统及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脑电神经反馈干预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虚拟现实子系统(100)、脑电采集及控制子系统(200),所述虚拟现实子系统与脑电采集及控制子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建立通讯连接,所述脑电采集及控制子系统(200)集成有经颅直流电刺激设备(300),方法具体为首先采集静息态或者舒缓场景下患者的脑电信号并经过分析得到当前患者的脑电基线;其次针对不同的神经反馈训练目标,结合相应的VR脚本和剧情,采集分析患者脑电信号状态,得到脑电信号的瞬时能量值;然后根据脑电信号的瞬时能量值与脑电基线的对比结果,调整虚拟现实场景中参数特征,同时施加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本发明将神经反馈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可在真实交互场景中实时交互、实时体验、实时监测、治疗反馈、综合评估的神经反馈及虚拟现实一体化系统。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CN 106933348 A 2017.07.07C N 106933348A1.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脑电神经反馈干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虚拟现实子系统(100)、脑电采集及控制子系统(200),所述虚拟现实子系统与脑电采集及控制子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建立通讯连接,所述脑电采集及控制子系统(200)集成有经颅直流电刺激设备(300);所述虚拟现实子系统(100)包括头戴式可视设备HMD(101)、场景生成模块(102)、场景信息存储模块(103)、中央处理器(104)、传感模块(105)和全自由交互式体感模块(106);所述中央处理器(104)根据脑电采集及控制子系统(200)的发送的场景选择信息及刺激强度信息,向场景生成模块(102)发送场景生成命令,场景生成模块(102)从场景信息存储模块(103)中调取相应的原始场景模型并根据刺激强度信息、结合传感模块(105)及全自由交互式体感模块(106)调整场景内容,通过HMD进行场景展现;所述脑电采集及控制子系统(200)包括脑电采集单元(210)和脑电分析处理单元(220);所述脑电采集单元(210)采用16导联干电极监测设备,包括脑机接口采集传感干电极(211)和基于CoolMax织物的16导联电极帽(212);所述脑机接口采集传感干电极(211)采集患者在神经康复训练时产生的脑电信号,并将脑电信号发送给脑电分析处理单元(220),所述脑电分析处理单元(220)处理分析当前虚拟现实场景下患者的脑电信号,当患者的脑电信号水平接近或超过警戒值时则向虚拟现实子系统发送降低当前场景刺激强度。

合作协议范本QRS集团与TUV公司的合作

合作协议范本QRS集团与TUV公司的合作

合作协议范本QRS集团与TUV公司的合作合作协议范本QRS集团与TUV公司的合作一、背景和目的本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是由QRS集团(以下简称“QRS”)与TUV公司(以下简称“TUV”)就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而达成的协议。

双方为了共同开展合作,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特就以下事项达成一致:二、合作内容与范围1. 合作领域:双方将就产品质量管理、技术交流、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合作。

2. 合作方式:(1)双方将在质量管理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包括但不限于互相提供质量监测、产品测试、质量改进等服务;(2)双方将在技术交流方面积极配合,分享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成果;(3)双方将共同开展市场开拓活动,共同推广合作产品。

3. 合作期限:本合作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可协商续签。

三、权益与义务1. QRS的权益与义务:(1)QRS将向TUV提供准确、完整的产品信息,并确保所提供的产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2)QRS将确保向TUV提供的产品具备良好的质量和可靠性;(3)QRS将在市场推广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2. TUV的权益与义务:(1)TUV将根据QRS提供的产品信息,对其进行质量监测和测试,并提供准确的测试结果及反馈;(2)TUV将根据合作协议约定,向QRS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3)TUV将积极参与市场推广活动,提供必要的宣传支持和品牌推广。

四、保密条款双方同意,在合作期间和合作终止后,对于双方合作所涉及的商业秘密、技术信息及其他机密内容进行保密,未经对方书面授权,不得向第三方泄露或披露。

如因一方违反保密条款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

五、知识产权1. 双方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成果和创新成果,归双方共同拥有。

2. 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商标、品牌名称等知识产权,仍归各自所有。

未经对方书面授权,一方不得擅自使用对方的知识产权。

六、合作解除和争议解决1. 合作解除:(1)合作期限届满,经双方协商并签署书面终止协议;(2)任何一方发现对方存在严重违约行为,有权终止合作,但需提前书面通知对方,并给予合理的整改期限。

《基于ERPs的听觉感知及与视觉相干性研究》范文

《基于ERPs的听觉感知及与视觉相干性研究》范文

《基于ERPs的听觉感知及与视觉相干性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对人类感知系统的研究愈发受到重视。

其中,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简称ERPs)的听觉感知及与视觉相干性研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ERPs是一种特殊的脑电信号,反映了大脑对特定刺激的即时反应。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ERPs的听觉感知以及其与视觉的相互影响与相干性。

二、ERPs听觉感知的概述1. 定义及产生原理ERPs是在神经活动中与特定认知事件相关联的脑电波,是一种神经生理学技术。

在听觉感知中,当声音刺激作用于听觉系统时,大脑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被记录下来并形成ERPs。

2. 听觉ERPs的分类听觉ERPs主要包括P1、N1、P2等成分,每种成分都有其独特的波形和潜时。

通过分析这些成分的形态、潜伏期等特征,可以研究大脑对不同类型声音刺激的处理过程。

三、视觉和听觉ERPs的相关性研究尽管视知觉和听知觉各自有其独立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支持。

在多感官刺激下,视觉和听觉的ERPs表现出一定的相干性。

1. 跨模态感知跨模态感知是指不同感觉通道之间的信息相互影响和整合的过程。

在视觉和听觉的交互过程中,一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影响另一种感觉通道的感知。

例如,当视觉和听觉同时接收到同一物体的信息时,大脑会整合这两种信息以形成更准确的认知。

2. 视觉和听觉ERPs的相干性分析研究表明,在多感官刺激下,视觉和听觉的ERPs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干性。

具体表现为,当声音和视觉刺激同时出现时,它们的ERPs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大脑对多感官信息的整合和处理过程。

四、实验设计与方法为了研究基于ERPs的听觉感知及与视觉的相干性,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采用多感官刺激范式,包括视觉和听觉两种刺激类型。

实验过程中,通过电生理仪器记录被试者在听到不同声音或看到不同图像时的脑电活动数据。

《2024年基于VOSviewer的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研究文献计量分析》范文

《2024年基于VOSviewer的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研究文献计量分析》范文

《基于VOSviewer的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篇一一、引言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RHL)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大量的文献围绕着该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利用VOSviewer这一强大的可视化工具,对与ARHL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文献计量分析,旨在更清晰地展示当前研究现状和趋势。

二、研究方法(一)文献检索与筛选我们利用学术数据库检索了近五年来关于ARHL的研究文献,包括全文数据库、综述文献以及部分学术会议论文。

筛选出与ARHL直接相关的文献,并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二)VOSviewer的使用VOSviewer是一款强大的可视化软件,可以用于分析科学文献的共词矩阵和共引矩阵。

我们利用VOSviewer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关键词提取、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更直观地展示ARHL 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三、文献计量分析(一)关键词共现分析通过VOSviewer的关键词共现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ARHL相关研究的热点词汇及其之间的关系。

例如,“年龄”、“听力损失”、“治疗”、“预防”等关键词在大量文献中频繁出现,说明这些领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二)聚类分析通过对文献的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将ARHL的研究分为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例如,一些聚类与病理机制有关,一些与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关,还有一些与诊断和康复有关。

这些聚类反映了ARHL研究的多样性及其不同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趋势分析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文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ARHL研究的趋势变化。

例如,近年来关于预防和治疗的研究逐渐增多,这表明人们越来越重视ARHL的早期预防和干预。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四、讨论(一)研究现状与不足从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来看,ARHL的研究已经涵盖了多个领域和方向,包括病理机制、预防、治疗、诊断和康复等。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观测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的开题报告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观测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的开题报告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观测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感应电机是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电机之一,但是在控制感应电机运行速度时需要测量转速,传统的转速测量方法通常采用安装霍尔元件、光电编码器等速度传感器实现转速测量。

但是传感器成本较高,安装调试麻烦,可靠性较低等问题成为了困扰感应电机控制的主要瓶颈之一。

近年来,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了感应电机的监测、保护、控制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瞬时无功功率PQ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感知瞬时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利用VSI逆变器的控制输出来实现功率的控制,从而达到对感应电机的控制目的。

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对瞬时反作用磁势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可以实现基于瞬时无功功率观测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

二、研究内容本项目将基于瞬时无功功率观测的原理和矢量控制算法,研究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瞬时无功功率PQ理论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2. 研究感应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和算法,并建立控制模型。

3.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观测理论,提出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方法,探讨其可行性和实现过程。

4. 搭建研究平台,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意义1. 提高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的可靠性和精度,减少传感器成本和安装调试麻烦。

2. 探索基于瞬时无功功率观测的新型感应电机控制方法,为感应电机的控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3. 扩展基于瞬时无功功率观测的研究应用领域,推广相关技术的应用并增加技术含量。

四、研究方法1. 理论研究:通过对瞬时无功功率PQ理论的研究,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方法。

2. 模型建立:运用矢量控制理论和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建立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模型。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预期成果1. 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论文。

基于LabVIEW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量系统设计与研究

基于LabVIEW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量系统设计与研究

使! k !
2 i 2 i
对 k 和 b 一阶偏导数等于 0, 即 = 2! ( yi - kx i - b) ( - x i ) = 0 ( 4) ( 5)
! 2 i = 2! ( yi - kx i - b) ( - 1 ) = 0 b 从而求出 k 和 b 的表达式为 k= b= n ! xiyi - ! xi ! yi 2 2 n ! xi - ( ! xi ) ! xi ! yi - ! xi ! x iyi
收稿日期: 2008- 09- 16 作者简介: 王欣威 ( 1977 ), 女,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传感器 与测 控技术、 虚拟仪 器、测试 信号 与信息 处理 技术。电 话: 13079256735, E- m a i: l wangx inw ei1977 @ 163 co m。
第 9期
王欣威 等 : 基于 L abV IEW 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量系统设计与研究
161
标定对于测量系统来说是很关键的一步, 传感器 经静态标定后, 可以获得静标曲线, 求得灵敏度、线 性度等静态特性指标, 并确定线性工作范围, 进而得 到利用电涡 流 传感 器进 行测 量 时的 最佳 工作 点 的范 围 。 标 定时首 先, 移动 测 微头 与传 感 器线 圈 端部 接 触 , 并记 录计算 机 采 集 到 的 电 压 值, 转 动 测 微 头, 每 隔 0 2mm 记录此 时 的电 压 值, 得到 了 一对 数 据, 如 此下去 , 直到把 整个 测量 范围 的标 定 数据 全部 得 到 。再反 方向转动 测微头 , 每隔 0 2mm 记录 此时的 电 压值, 又得到 了一 对数 值, 如此 下去 , 直 到把 整 个 测量范 围反方向 的标 定 数据 全部 得到 。采 用最 小 二 乘和 端 点 连 线 法 两 种 直 线 拟 合 的 方 法 进 行 线 性 化 , 并求 出灵敏度 和 线性 度。如 图 4 所示 为 标定 系 统 的前面 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卷第#期$%%&年#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012345.-67-583,95:;’<-65-33,5-6=>53->3(?*/@!"A *@#)+/;$%%&收稿日期B $%%C D %E D F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网址B G G G @4*+,-./9@H 4+@3I +@>-J 3-6基金项目B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 &%$$%%%&(@作者简介B 江全元’F "#&L(M 男M 湖北黄冈人M 博士M 讲师M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D N .5/B 4O ;P H 4+@3I +@>-基于Q R S 原理的T U V 和T W S W V X Y 控制器交互影响分析江全元M 邹振宇M 曹一家’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M 浙江杭州!F %%$#(摘要B 针对电力系统中不同灵活交流输电装置’Z [\]=(控制器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影响问题M 以静止无功补偿器’=?\(与静止同步补偿器’=][]\^_(两种Z [\]=控制器为研究对象M通过一简单电力系统时域仿真实例验证了=?\和=][]\^_同时装设工况下M 多个控制器之间存在着负交互影响的可能性@建立了含=?\和=][]D \^_的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的扩展‘25//5a 9D b 300,*-模型M 并引入了相对增益矩阵’c d [(控制器交互分析理论@基于c d [方法M 定量研究了=?\和=][]\^_在不同电气距离下交互影响的强弱M 并经过了时域仿真验证M 结果表明M c d [理论能有效地分析=?\和=][]\^_之间的交互作用@关键词B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K 静心无功补偿器K 静心同步补偿器K 相对增益矩阵K 交互影响中图分类号B ]_#F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B F %%e D "#!f’$%%&(%#D F %F C D %&g h i j k l m i n o hl h l p q r n r o s T U Vl h tT W S W V X Ym o h i k o p p j k r u l r j to hQ R Sv k n h m n v p j)w [A d x +.-D ;+.-M 1^7123-D ;+M \[^y 5D 45.’z {||}~}{!"|}#$%&#’|"(~&(}}%&(~M )*}+&’(~,(&-}%.&$/M 0’(~1*{2!F %%$#M z *&(’(S u r i k l m i B 35:2:23G 5I 3.a a /5>.:5*-9*00/3455/3[\:,.-9N 5995*-9;9:3N ’Z [\]=(I 385>39M .a *:3-:5./,596*05-:3,.>:5*-53:G 33-Z [\]=>*-:,*//3,9N .;5N a *93-36.:5835-0/+3->3*-a ,.>:5>./a *G 3,9;9:3N 9@]23,39+/:9*0.:5N 3D I *N .5-95N +/.:5*-*0.95-6/3D N .>25-35-05-5:3D 5+9a *G 3,9;9:3N I 3N *-9:,.:3:23a *99555/D5:;*0:23-36.:5835-:3,.>:5*-953:G 33-=:.:5>?.,\*N a 3-9.:*,9’=?\(.-I=:.:5>=;->2,*-*+9>*N a 3-D 9.:*,’=][]\^_(@]23‘25//5a 9D b 300,*-N *I 3/*0.95-6/3D N .>25-35-05-5:3D 5+9a *G 3,9;9:3N G 5:2*-3=?\.-I *-3=][]\^_5-9:.//3I G .939:.5/5923I @]23-M ,3/.:5836.5-.,,.;’c d [(:23*,;G .9a ,*a *93I 0*,.-./;H 5-6:235-:3,.>:5*-53:G 33-=?\.-I=][]\^_@7.93I*-:23c d [.-./;959M :235-0/+3->3>.+93I 5;:233/3>:,5>./I 59:.->353:G 33-:G *Z [\]=I 385>39G .95-839:56.:3I3N a 2.:5>.//;@]23I 3:.5/3I -*-/5-3.,95N +/.:5*-,39+/:9I 3N *-9:,.:3:233003>:583-399*0:23a ,*a *93Ic d [:23*,;@8j q 9o k t r B Z [\]=K =?\K =][]\^_K c d [K 5-:3,.>:5*-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灵活交流输电’Z [\]=(技术是增强输配电系统的可控性和灵活性: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的有效手段;F <C =@随着Z [\]=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M 有一个问题必须加以考虑B 电力系统中同一Z [\]=装置中的不同控制器通道以及不同Z [\]=装置之间是否存在着交互影响>如果存在着交互影响M 则必将大大影响Z [\]=装置的动静态特性M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带来不利@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M 同一Z [\]=装置的多个控制器通道之间可能会存在交互影响M 从而破坏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文献;&=指出了统一潮流控制器’7‘Z \(中多个控制器之间存在着负交互影响M 文献;E =分析了静止同步补偿器’=][]\^_(中交流和直流控制器之间存在的交互影响@但是M 迄今为止M 对于不同的Z [\]=控制器间可能存在的交互影响很少有研究结果报道@静止无功补偿器!"#$%和"&’&$()是两类重要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在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压质量和电压稳定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十余年国内外发生的大停电事故大多与电压稳定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和电压稳定性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因此*"#$和"&’&$()将获得广泛的应用,此外*早期安装了许多"#$装置的电力系统*由于系统改造等原因*需要在原来的系统中增加"&’&-$()以改善和提高系统的动态无功电压支撑能力,因此*系统中出现"#$和"&’&$()并存的情况是完全有可能的,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研究"#$和"&’&$()之间的交互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和"&’&$()之间存在着负交互影响的可能性*建立了含"#$和"&’&$()的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的扩展./011023-4566789模型*并介绍了相对增益矩阵!:;’%理论,基于:;’理论和所建立的扩展./011023-4566789模型*定量地研究了"#$和"&’&$()在不同电气距离下交互影响的强弱,<"#$和"&’&$()的交互影响图<是装有"#$和"&’&$()的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系统参数见文献=>?,c d e ,!<%式中fV 5T [\]g N ]^!h ]W h \Q %g N Q g N ]*[]T [\]^!h Q W h \Q %g N Q *b N T b i N Q ^b i N j ]*其中b N Q T h ]g N ]*b N ]T [\k W h \Q g N Q,可控硅!N /M 703N 87l 89N 78115Q75P l N 87*&$:%型静止无功补偿器模型常用一个固定电容器!H $%与一个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并联而成*见图i ,Q |T g {$t {$T #t {$!g 18Q l 83}^g 18]c de 309}%,!%%式中f #是调制解调器的相关参数*#T &’*’是逆变器交直流电压之比*它和其逆变器的结构有关*&是由脉冲宽度调制器决定的调制比例(}的大小由脉冲宽度调制器决定,设"#$和"&’&$()的控制系统设计如图z 所示*显然这是一个三输入三输出系统,对系统的每一对输入输出设计了一个单输入Y 单输出控制器,其中*"&’&$()的两个控制器分别为)<‘<第o 期江全元*等f 基于:;’原理的"#$和"&’&$()控制器交互影响分析!"直流电压控制器#$%&’(!)&’("*+,-.’(/012.’(34-53!"交流电压控制器#6%&7(!)&7("*+,-.8/012.93:-;3<=(的控制参数>的!"交流电压控制见式-?3@令A B %&C !)&>9,@A D %E :则有>%&>!)&F "*+,-.D /012.D 3)>E:-G 3对图?所示的?个!"控制器@即式-53H-G 3依次进行设计@设计方法如下#对应的?个控制回路@ns -所有控制开环3r k lr m ns -除k l 2m n 闭环外@所有控制开环3:-t 3根据定义可以看出@f g 7描述的是当其他控制;9E 9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3第?h 卷加入时!对原控制回路的影响程度"因此!可以由#$%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控制对"基本规则为&#$%为负值时交互影响最大!应避免选择相应的控制对"#$%越靠近’!交互影响越小"对于方阵系统!可以按照下式计算()*&+,-./01.-./02’03".40式中&1表示在稳态情况下两个矩阵相应的元素相乘!即矩阵的56768697乘积:-为传递函数矩阵"选择控制对的原则是使系统中每个控制回路之间的静态交互影响最小"这种()*的方法在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反映控制变量与被控变量之间的联系"在对本文中的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电压稳定和功角稳定分析时!特别要关注的是;3*3<=>和;?<连接母线上交流电压的变化趋势!因此本文将集中研究;3*3<=>的交流电压控制器和;?<的交流电压控制器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不考虑它们与;3*3<=>的@A直流电压控制器的交互影响"作这样的简化处理后!本章研究的是一个有关;3*3B <=>和;?<的两阶()*矩阵!下面着重讨论两阶()*矩阵的性质和特点"设两输入C两输出系统!输入为D’E D F!输出为G’E G F!则由()*的定义!即式.H0可以得到+,#’’#’F#F’#I J F F"()*矩阵有如下特性&’0任何一行的各元素之和以及任何一列的各元素之和等于’"F0在构成控制系统时!若系统输出参数与控制输入参数所对应的元素为负数!则构成的控制系统由于其耦合作用成为不稳定系统"K0若选择的系统输出参数和输入参数所对应的元素值等于’!构成的系统中不存在控制输入间的耦合影响:其值越接近于’!则构成系统中控制输入间的耦合作用影响越小"K基于()*理论的;?<和;3*3B <=>交互影响分析笔者应用()*矩阵!研究了;3*3<=>和;?<之间的电气距离对安装在系统中的;3*3B<=>和;?<控制器间的交互影响作用"由第’章可以知道!图’所示的电力系统可以用式.’0L.M0来表示"在应用()*理论之前!首先需要线性化式.’0L.M0!得到装有;?<和;3*3<=>的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的线性化方程&N O,P N QR S!TU,V N QW S".’/0式中&N,I X Y X Z X[\]X[^7X_‘<J3!S,I X a X bX c J3!U,I X_’X_‘<X_d J3!P E R E V E W为系数矩阵"由方程.’/0可以得到装设;?<和;3*3<=>的单机电力系统的扩展@e f g g f h d B5i^^9j k模型!其结构如图l所示!图中各参数的意义见文献I H J"由系统.’/0或图l所示的扩展@e f g g f h d B5i^^9j k模型!可以得到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0!从而利用式.40计算得到()*矩阵"为了分析;?<和;3*3<=>的交互影响!保持线路总阻抗m不变!使;3*3<=>和;?<间线路阻抗mg d在/"’L/"l变化!即改变;3*3<=>和;?<之间的电气距离!需分别计算()*矩阵!计算结果由表’给出"6k%i d线路阻抗.m!g m g d m d#0()*矩阵m!g,/"F!m g d,/"’!m d#,/"l2/"F&H’"F&HI J’"F&H2/"F&H m!g,/"F!m g d,/"F!m d#,/"’2/"/44’"/44I J’"/442/"/44 m!g,/"F!m g d,/"M!m d#,/"K/"F&’/"&F4I J/"&F4/"F&’m!g,/"F!m d,/"l!m d#,/"’/"4&//"/F KI J/"/F K/"4&/从表’中的()*矩阵可以看出&随着mg d.电气距离0逐渐变大!()*矩阵的对角线元素由负数&’/’第&期江全元!等&基于()*原理的;?<和;3*3<=>控制器交互影响分析卷逐渐接近!"由#$%矩阵性质可以知道&如系统输出参数与控制输入参数所对应的元素’即#$%矩阵对角线元素(构成系统中的控制输入间的耦合作用的影响越小"#$%矩阵对角线元素为负数或者接近)时&交互影响作用越强"这就说明了&电气距离可以对*+%+,-.和*/,之间的交互影响产生作用&而且电气距离越小交互影响越大"法&#$%矩阵能提供这种交互影响强弱的定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