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抗生素使用规范.
消化科相关抗生素的使用
EUS引导下胰腺囊性病灶细针抽吸术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胰腺实性病灶则不需 要——主张 所有接受内镜下经皮置胃管术的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限制软组织感染的风险—— 推荐
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内镜操作
人造血管移植术后1 a内的患者接受高风险操作(食管狭窄扩张、曲张静脉硬化治疗或在 明确有或怀疑有胆管阻塞情况下行逆行胆管造影)时,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主张)
安装了人造关节或整形假体的患者接受任何内镜操作时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意义还不明确 或未达成共识(不主张)
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内镜操作
肠道
急性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肠梗阻 伪膜性肠炎(难辨梭状杆菌) CMV肠炎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诊断:针对有腹泻的患者进行相关检测 CD-PCR,CD-A+B
治疗:轻-中度 甲硝唑 500mg tid,10d 重度 万古霉素 125mg qid,10d
CMV肠炎
更昔洛韦 5mg/kg,Q12h,疗程?
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等风险的心脏病变(可选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多数先天性心脏畸形(除上述列举之外);但房缺、室缺及动脉导管未闭不增加风险 (2)获得性瓣膜功能不全(如风湿性心脏病); (3)肥厚性心肌病; (4)二尖瓣脱垂伴瓣膜反流和/或叶瓣增厚.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预防方案: (1 h前口服,30 min前静推或肌注)阿莫西林口服或氨苄青霉素静推:成人2.0 g儿童 50 m∥kg 青霉素过敏:氯林可霉素(成人600 mg儿童20mg/kg),或先锋霉素IV或头孢羟氨苄 (成人2.0 g儿童50“g/kg),或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成人500 mg儿童15 m∥kg)或先锋霉素 V(成人1.O g儿童25 mg/kg静推,肌注),或万古霉素(成人1.O g儿童lO一20 mg,kg静推)
抗生素分级管理规范
抗感染药物分级管理规范为了加强对我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遏制抗感染药物日趋严重的滥用,特制定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一、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5.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二、抗感染药物使用细则6.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除抗病毒以外的抗感染药物。
7.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标本后针对性地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8,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标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早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
并按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慎重进行选择或修正原用抗感染药物。
9.使用抗感染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的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
10.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
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小时考虑停药,严重感染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11.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
联合使用的指征是:(1)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2)混合感染,感染范围广,考虑可能有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4)机体深部感染或抗感染药物难以渗透的部位感染;(5)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6)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
12.严密观察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性等。
严格掌握小儿、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13.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局部用药。
14.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预防用药。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范本(3篇)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范本一、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各临床及使用抗菌素的科室,要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的耐药,不良反应及药品价格等因素,结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原则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的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办法1、各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科室,应当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根据感染部位,感染的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的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当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各科室临床医师,要根据诊断和患者的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处方;患者在需要应用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有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3、在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____天用量。
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与监督1、建立、健全指导、监督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抗生素规范使用
1.1.2.4 第四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匹罗\吡肟\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ˉ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ˉ杆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1.10 抗真菌药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及5-氟胞嘧啶等两性霉素B是最强的广谱抗真菌药,尽管其毒副作用大,但仍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对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念珠菌及曲霉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氟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对大部分念珠菌属、隐球菌屈和孢子菌属等有高效,但对曲霉菌无效伊曲康唑口服吸收好,抗菌谱广,对曲霉菌也有明显活性,毒副作用小5-氟胞嘧啶抗菌谱窄,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某些曲霉菌也有一定作用,与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合用,可以提高疗效,防止耐药性产生
1.1.3 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对Gˉ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氨曲南对多数Gˉ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我院抗生素的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二、抗生素分级原则根据抗生素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级。
1. 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生素。
2. 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 特殊使用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生素;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三、抗生素处方权管理1. 医师必须经抗生素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级别的抗生素处方权。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
四、抗生素使用管理1. 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本院《抗生素使用指南》的要求,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抗生素。
2. 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尽量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经验用药和联合用药。
3. 特殊使用级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五、监督与考核1. 药剂科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报告。
合理使用抗生素
头孢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及抗菌谱
• 广 • 通常来说,剂量过大、疗程
小 • 三代头孢
肾
毒
性
• 二代头孢
过长是用药后出现肾脏损害最主要
抗 菌 谱
的原因。因此,在服用以上药物时,
首要原则就是坚持合理用药、切 忌滥用药物。同时,尽量避免两
种或两种以上肾毒性药物的联用,对
高危人群要根据肾功能状态调整用药
剂量和用药疗程。
• 一代头孢
2022/10/19
16
依替米星氯化钠
依替米星氯化钠适应症
• 健康成人一次静脉滴注0.1、0.15和0.2g硫 5.与阿洛西林或美洛西林等合用,可使本品的总清除率降低,如两者合用需适当减低剂量。
急诊科:急性细菌感染等 依替米星
酸依替米星后血清药物浓度分别为11.30、 ③尽量实行剂量个体化;
作用。该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 较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为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肠球菌属对该品耐药,各种链球菌对该品均高度敏感。消化球菌、 消化链球菌和部分拟杆菌属等厌氧菌对该品多呈敏感,艰难梭菌对该品 耐药。
2022/10/19
14
头孢唑肟用法用量
• 头孢唑肟用法用量 • 1.成人常用量:一次1~2g,每8~12小时1次;
氯
阿 奇
霉霉
类素
、 红 霉 素
万 古 霉 素
氧 氟 沙 星 、 左 氧
替 硝 唑 、 奥 硝 唑
利 福 平
林 可 霉 素 、 克 林 霉 素
二 性 霉 素 、 达 克 宁
丝 裂 霉 素 、 阿 霉 素
利 福 平 、 异 烟 肼
2022/10/19
5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 阿莫西林;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临床科室和药房,包含医院内的门诊和住院病区。
二、管理要求2.1 抗生素使用的指征和准入医院全部科室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需遵从以下指标和要求:2.1.1 感染诊断与临床评估•必需有明确的感染诊断,并以科学的方式进行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必需包含患者的病情、体温变动、试验室检查等指标。
2.1.2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尽可能提取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菌株和药物敏感性,以引导抗生素的选择。
2.1.3 抗生素选择和疗程•抗生素的选择必需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确保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药物。
•疗程应依据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情况和治疗反应进行调整,不得滥用或过长使用。
2.2 抗生素处方和审批医院在抗生素处方和审批方面,要求如下:2.2.1 抗生素处方•抗生素处方必需由医生书写,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用药名称、剂量、疗程等信息。
•在处方上必需注明是否为新一代抗生素、限制使用抗生素,以及是否需要特殊的使用授权。
2.2.2 抗生素审批•医院设立抗生素审批委员会,负责审查和审批抗生素使用申请。
•抗生素使用申请必需包含患者的临床诊断、用药指征、抗生素选择、疗程和预期效果,以及其它必需信息。
•抗生素使用申请必需经过审批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否则不得使用抗生素。
2.3 抗生素库存和发放医院在抗生素的库存和发放方面,要求如下:2.3.1 抗生素库存管理•医院药房必需定期进行抗生素库存盘点,确保库存准确性和药物质量。
•过期的抗生素必需及时清理销毁,避开使用过期或陈旧药物。
2.3.2 抗生素发放•抗生素的发放必需经过医生处方和药师审核,并记录在案。
•药房必需依照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和合理的用药量,合理布置抗生素的发放数量。
2.4 监测和评估医院在抗生素使用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包含以下要求:2.4.1 监测抗生素使用率•医院必需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收集、统计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数据。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五篇)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1.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2.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____%,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____分钟至____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____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
5.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6.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____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____日常用量。
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二),是指医疗机构为保障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其目的是提高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抗生素使用指南:制定具体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包括适应症、用药剂量、使用时机和疗程等。
指导医生合理、准确地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 抗生素使用审核制度:建立抗生素使用审核制度,对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进行审核和监督。
只有经过审核的处方才能发放抗生素药物。
3. 抗生素使用培训:对医务人员开展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其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4. 抗生素消耗管理:对医疗机构的抗生素消耗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抗生素的采购、库存管理和药品消耗情况的统计分析。
5.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管理:对于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制定严格的适应症和用药时间限制,避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管理制度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UIYANG抗生素应用管理制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为规范我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控制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医院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缺乏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依据的,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二、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
未获结果前或严重感染,病情急迫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三、对轻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常用抗菌药物。
对医院获得性感染、重症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选用抗菌活性及针对性强、安全性好的抗菌药,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四、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严重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
(2)抗菌药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和后效应等)、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半衰期、血药浓度和细胞内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3)给药途径:轻中度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重症感染或因病情需要者可采用注射给药。
(4)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价格低廉、抗菌作用独特、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1五、抗菌药物的调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疗效或病原菌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
《医院抗菌素管理规定》
《医院抗菌素管理规定》由卫生部医政司牵头的一份名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的文件已经成型,该办法从医院的用药品种、抗生素品规、医生处方以及惩罚方面,对抗生素使用进行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规定。
据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介绍,目前中国有1844种抗生素注册在案,包含43301个品规。
上述《办法》要求在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抗生素分级使用限制。
在品种上三级医院招标选用抗生素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
为此,卫生部要求建立排名公示制度,对于抗生素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排名靠前的地方卫生厅将进行约谈并公示。
知情人士透露,该《办法》目前正在征求意见,最早将于6月下发。
“目前卫生部会出台另一个文件《全国抗菌类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通过自查各个医院做处方权的限定,对本机构抗菌药物目前状况做一个全面梳理。
”药品分级今年1月,卫生部医政司开始组织国内临床、药学、微生物、护理等领域专家研究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历经3个月研究后,上述《办法》最终成型。
在中国,每100名患者中,有68名使用抗生素。
目前,大部分的二级以上医院中,抗生素的使用大约为80多种。
在每种抗生素中,又有很多个不同规格,5毫升、10毫升,最多时能达到5个以上的不同规格。
上述《办法》在此方面做出了限制,每一种抗生素必须“一品两规”,即一个通用名药物两个规格,一个品种两种剂型,一个剂型是两种规格。
如一个口服,一个静脉,口服的就两种规格,一个5毫克,一个10毫克。
在对医院使用抗生素的大盘子限定后,该《办法》进一步细致了抗生素的使用,并将抗生素分为三大类,非限制类抗生素、限制类抗生素和特殊使用类抗生素。
非限制类抗生素包括长期以来使用安全性比较好、用途比较广泛的药品,如青霉素、头孢之类。
这类药品临床使用率高、副作用低,价格比较低廉。
限制使用类的抗生素药物本身的级别与价格较高,如三代头孢,“虽然这个药物目前临床使用时间也较长,但价格较高,菌群比较特殊,比如针对球菌的,如果不对症,就会出现耐药性。
抗生素使用规范评价标准
查阅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目录》、现场考查
10
要求>60%以上品种在国家目录内,每下降5%扣2分
2-2-3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三级医院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35种
现场考查
4
发现临床科室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的抗菌药物处方或医嘱,扣2分/例
2-2 品种管理符合要求
2-2-1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严格使用省药品集中采购中标目录内的品种(非公立医院除外),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
查阅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目录》、现场考查
10
发现使用中标目录外的品种扣2分/种,非批准、公布通用名称抗菌药物,扣4分/种
品规超过1个扣1分,扣完为止
2-2-8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得超过5个品规。
查阅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目录》、现场考查
5
品规超过1个扣1分,扣完为止
2-3 备案管理与临时采购20分
2-3-1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现场检查备案表
1-1-3临床科室成立合理用药评价小组,负责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管理、指导工作。
抽查科室;查活动记录
10
有一个科室缺评价小组扣5分;有一个科室评价小组无活动记录扣2分;对存在的问题整改效果不明显扣1分
1-1-4抗菌药物收入占医院药品收入的比例比去年下降10%。
查阅资料
20
下降比例不足10%扣10分,不足10%,每少1个百分点再扣1分
查阅资料
20
比例超过30%扣10分,每超过5%扣2分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我院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生素使用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部门和科室的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三、管理原则(一)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个等级。
(二)各级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优先选择非限制使用级别的抗生素。
(三)在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级别的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相关审批程序和规定。
四、管理措施(一)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权限。
(二)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三)加强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能力。
(四)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五)建立抗生素使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责任与处罚(一)各级医师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不得擅自越级使用抗生素。
(二)对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的行为,医院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对造成患者用药安全事件的责任人,医院将依法予以处理。
六、附则(一)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三)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报院长办公会议审议。
通过以上措施,我院将进一步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则1、个体化用药: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毒副反应和给药剂量、用法,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感染性疾病应根据药敏结合临床分析选择药物,避免滥用。
抗菌药物的选择结合临床诊断、感染部位,尽量选用有效、价廉、毒性小的药物,能用窄谱抗菌药物控制的感染,尽量不用广谱,以减少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2、分线管理: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疗效和不良反应分为一、二、三线,并实施分线分级管理。
3、审批制度:使用三线抗菌药物或二联抗菌药物必须有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无药敏试验的必须有科主任及医务科审批。
4、记录用药:所有使用、更换抗菌药物必须有病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所用药物的通用名称、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次数、疗程等,必须有合理的病情分析。
5、疗程用药: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一般感染的不超过5天,超过5天的必须有明确的感染证据并在病程录上具体分析记录。
6、换药有理: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7、联合有据: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适应症:对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或难治性感染,以及既需要长期用药而又使病人免于产生细菌耐药或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的产生,可采用联合用药。
8、拒绝滥用: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感染疾病,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
9、预防用药: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原则和用药方案,不得无针对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感染手段。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限于外科围手术期及符合预防用药指征的非手术病人。
10、越级用药:以下紧急或危重情况,可越级使用抗菌药物:(1)感染病情严重者,包括:①败血症、脓毒血症(Sepsis)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等;④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心包炎等;⑤严重的肺炎、骨关节感染、肝胆系统感染、蜂窝组织炎等;⑥重度烧伤、严重复合伤、多发伤及合并重症感染者;⑦有混合感染可能的患者。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
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胃炎
K29.101
K29.100X001
—
1、必符一诊诊断;(1)有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诱因(应激状态、酒精、进食不洁食物、特殊药物等)(2)急性起病,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4-5天
必要时
2016年版P183
缺血性肠炎
K55.900X002
K55.900X001
K55.900X002
—
第一诊断必符缺血性肠炎,局限性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病情排除急性坏死型。
10-14天
建议早期使用广谱抗菌素预防菌血症
2016年版P236
16
消内
功能性肠病
K59.900
—
1、必符一诊诊断;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5-7天
预防感染
2016年版P240
17
消内
腹泻
K52.916
—
无
5-10天
抗感染: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喜炎平等
2016年版P244
18
消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K76.000X002
—
1、第一诊断高度怀疑且分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已初步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13-14天
酌情可短期内应用抗菌药物
2011年版P285
27
消内
肝硬化
肝性脑病
K74.100
K72.903
—
医疗抗生素处方权限制度与程序
医疗抗生素处方权限制度与程序
背景
近年来,医疗领域乱象丛生,其中滥用抗生素问题尤为突出。
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治疗效果降低,还有可能造成耐药性问题,影响公共卫生。
因此,为了规范医疗抗生素的使用,特制订了相应的处方权限制度与程序。
处方权限制度
一般医生
一般医生仅可开具盒装抗生素及较常见的外用药。
如果需要开具特殊、注射类或口服液等抗生素,需由主治医生开具。
主治医生
主治医生可开具一般抗生素、特殊、口服液及注射类抗生素等药品。
但若需要开具含有含有管制类药物的抗生素,需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由医院董事长签字方能开具。
口腔科、兽医师等其他医疗行业
对于口腔科、兽医师等其他医疗行业同样适用上述规定。
处方程序
医生在开具含有抗生素的处方前,需了解病情及患者过往确诊情况,谨慎开具。
在开具之后,需向护士或药师做相应解释,确保患者正确使用。
同时,医生还需登记患者的个人信息及开处药物等信息,方便药品管理。
结论
为规范医疗抗生素的使用,需要认真实施处方权限制度和处方程序。
同时,需要不断推广并强化抗生素使用管理,共同促进全社会正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
抗生素使用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1. 临床科室提出抗生素使用申请当临床科室需要使用抗生素时,应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填写《抗生素使用申请表》,并提交至抗生素使用审核小组进行审核。
2. 抗生素使用审核小组审核抗生素使用审核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药学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组成。
审核小组应严格按照《抗生素使用分级管理制度》对申请使用的抗生素进行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1)检查申请抗菌药物是否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2)检查申请抗菌药物的患者是否存在禁忌症;(3)检查所选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是否适合所患疾病的治疗;(4)检查重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3. 抗生素使用审批经过审核小组审核同意使用抗生素后,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在《抗生素使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
审批内容包括:(1)审核申请抗菌药物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2)审核申请抗菌药物的理由是否充分;(3)审核申请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
4. 抗生素医嘱开具与执行经过审批同意使用抗生素后,临床科室医生应在处方或医嘱中明确写出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信息,并由药师进行复核。
护士应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正确的药物治疗。
5.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给抗生素使用审核小组。
审核小组负责收集、分析、评估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并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
6. 抗生素使用情况监测与评价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信息化手段,如药品使用监测与评价系统,实时掌握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总之《抗生素使用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旨在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各相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抗生素合理使用。
抗生素使用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1)一、总则1. 为了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防止抗生素滥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抗生素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科抗生素临床应用规范与指南第一部分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生素;(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一、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一)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素应用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或经病原微生物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生素;由真菌、衣原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也有指征应用抗生素。
如果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生素。
(二)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的原则是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程度而定,即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必须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尽早明确病原微生物和药敏结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微生物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凭经验推断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经验性的抗生素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应调整给药方案。
(三)根据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选择抗生素各种抗生素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其临床适应证也不同。
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生素的特点,按临床适应证正确选用抗生素。
(四)综合确定抗生素的应用方案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生素治疗方案。
1.抗生素选择: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2.给药剂量:按各种抗生素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和抗生素不易达到部位的感染时。
抗生素剂量宜较大,即治疗剂量范围的高限。
3.给药途径:(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抗生素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黏膜局部应用抗生素很少被吸收,抗生素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生素。
某些部位如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生素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抗生素作为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和不易导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4.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微生物,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B 内酰胺类、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氯林可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1d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ld给药1次(重症感染者除外)。
5.疗程:抗生素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h,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肝脓肿等疾病需较长的疗程(6-8周)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6.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
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联合用药。
(1)病原微生物尚未查明的重症感染。
(2)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微生物感染。
(3)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重症感染。
(4)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抗生素联合应用,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B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
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
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加。
(5)对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抗生素时应详细阅读所选药物的给药方式、代谢途径、主要副反应等,严格抗生素的使用适应证。
第二部分消化科常见感染及抗生素应用一、幽门螺杆菌感染1.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适应证1.1 消化性溃疡:是根除Hp最重要的适应证,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根除Hp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彻底治愈。
1.2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e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约80%以上Hp阳性的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F 层)、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根除Hp后可获得完全应答,但病灶深度超过黏膜下层者疗效降低=2。
根除Hp已成为Hp阳性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方案。
1.3 Hp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可等同于Hp阳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或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这是因为Hp感染者几乎均有慢性胃炎。
NUD和FD在诊断标准上存在差异(症状、病程),但在临床实践中,常将NUD作为广义FD,未严格区分。
一些国际性共识多将NUD作为根除指征。
根除Hp可使1/2~1/5的Hp阳性FD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
此外,根除Hp还可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
1.4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最终有<1%的Hp感染者发生肠型胃癌,萎缩和肠化生是从非萎缩性胃炎向胃癌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病变阶段。
有肠化生者也可诊断为萎缩(化生性萎缩),异型增生多伴有萎缩和(或)肠化生。
反复糜烂后可发生萎缩、肠化。
尽管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萎缩、肠化生发生前,但在这一阶段根除Hp仍可消除炎症,使萎缩发展减慢或停止,并有可能使部分萎缩得到逆转,但肠化生难以逆转。
1.5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早期胃癌手术或内镜下切除后5年乃至10年生存率均很高,因此仍存在再次发生胃癌的风险,根除Hp可显著降低这一风险。
不仅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内镜下切除者根除Hp预防胃癌也是有益的。
1.6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Hp感染者长期服用PPI可使胃炎类型发生改变,从胃窦为主胃炎发展为胃体为主胃炎。
这是因为服用PPI后胃内pH上升,有利于Hp从胃窦向胃体位移.胃体炎症和萎缩进一步降低胃酸。
胃体萎缩为主的低胃酸或无酸型胃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Sp感染的蒙古沙鼠模型研究显示,PPI可加速或增加胃癌发生率。
1.7胃癌家族史:除少数(约1%~3%)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外,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的遗传易感性较高,遗传易感性难以改变,但根除Hp可以消除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从而提高预防效果。
1.8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Hp感染和服用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
Hp感染与服用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者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增加相关;在长期服用NSAID和(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前,根除Hp可降低服用这些药物者发生胃十_二指肠溃疡的风险。
然而,仅根除Hp不能降低已接受长期NSAID治疗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除根除Hp外,还需要持续PPI 维持。
1.9 其他:有更多证据表明,Hp感染与成人和儿童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相关,根除Hp可增加血红蛋白水平;根除Hp可使50%以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上升。
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根除Hp对淋巴细胞性胃炎、胃增生性息肉有效。
多项病例报道称根除Hp对Menetrier病治疗有效。
这些疾病临床上少见或缺乏其他有效治疗方法,根除Hp显示有效,值得推荐。
其他一些胃外疾病与Hp感染的相关性尚待更多研究证实。
1.lO 个人要求治疗:情况和获益各异,治疗前应经过医生严格评估。
年龄<45岁,无报警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持续呕吐、消瘦、吞咽困难、吞咽疼痛或腹部肿块等)者,支持根除Hp;但年龄≥45岁或有报警症状者则不予支持,需先行内镜检查。
在治疗前需向受治者解释清楚这一处理策略潜在的风险,包括漏检上消化道肿瘤、掩盖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2.根除方案2.1 根除方案组成:推荐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剂量及用法见表2)。
抗菌药物组成方案有4种: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②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③阿莫西林+呋喃唑酮;④四环素十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这4种抗菌药物组成的方案中,3种治疗失败后易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甲硝唑、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分在不同方案中,仅不易耐药的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有重复。
这些方案的优点是:①均有相对较高的根除率;②任何一种方案治疗失败后,不行药物敏感试验,也可再选择另一方案治疗。
方案③和④疗效稳定,廉价,但潜在的不良反应率可能稍高;方案①不良反应率低,费用取决于选择的克拉霉素;方案②费用和不良反应率取决于选择的左氧氟沙星。
青霉素过敏者的推荐方案为: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②克拉霉索+呋喃唑酮;③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④克拉霉素十甲硝唑。
方案中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同含阿莫西林的方案(见表2)。
需注意的是,青霉素过敏者初次治疗失败后,抗菌药物选择余地小,应尽可能提高初次治疗根除率。
对铋剂有禁忌者或证实Hp耐药率仍较低的地区,也可选用非铋剂方案,包括标准三联方案、序贯疗法或伴同疗法。
2.2 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问题:上述4种方案均有较高根除率,其他方面各有优缺点。
难以划分一线、二线方案。
具体操作可根据药品获得性、费用、潜在不良反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其中的1种方案作为初次治疗(initial therapy)。
如初次治疗失败,可在剩余的方案中再选择1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rescue therapy)。
2.3 根除治疗的疗程:鉴于铋剂四联疗法延长疗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推荐的疗程为10d或14d,放弃7d。
2.4 2次治疗失败后的再治疗:如果经过上述4个四联方案中2种方案治疗,疗程均为10d或14d,失败后再次治疗时,失败可能性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再次评估根除治疗的风险一获益比。
胃MALT淋巴瘤、有并发症史的消化性溃疡、有胃癌危险的胃炎(严重全胃炎、以胃体为主胃炎或严重萎缩性胃炎等)或胃癌家族史者.根除Hp获益较大。
方案的选择需有经验的医师在全面评估已用药物、分析可能失败原因的基础上二精心设计,如有条件.可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但作用可能有限。
二、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10%-25%,病程中容易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而导致继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和(或)胰腺坏死,病死率约为17%(8%-39%),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中有33%(16%-47%)会发生感染性坏死,而中后期死亡病例的40%-80%与胰腺或胰外器官感染有关,因此临床上普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期降低SAP感染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