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土层代号

合集下载

地质年代代号

地质年代代号
EgB、EgG
EwX、EwL、Ew
E1b、E1g
E1x、E1l、E1
王பைடு நூலகம்群
胶州组
K-EwJ
K2E1j






上白垩统
金岗口组、红土崖组
KwJ、KwH
K2j、K2w
辛格庄组
KwX
K1-2x




林家庄组
KwL
K1lj
大盛群
孟疃组、寺前村组、田家楼组、马朗沟组、大土岭组、小店组
KdMt、KdS、KdT、KdM、KdD、KdX
新、旧地层代号对照表1
年代地层
岩石地层





旧代号
新代号









小坨子组、白云湖组、寒亭组、组、黄河组、沂河组、组、旭口组、潍北组、黑土湖组
QXt、QB、QHt、QT、QHh、QY、QL、QX、QW、QH
Qhxt、Qhb、Qhht、Qht、Qhhh、Qhy、Qhl、Qhx、Qhw、Qhh
(分布于胶南造山带中,原划为荆山群)
bsc、mb、gnt、gph、qz、am
新太古界
胶东岩群
郭格庄岩组、苗家岩组
Ar3jG、Ar3jM
Ar3g、Ar3mj
泰山岩群
柳杭组、山草峪组、雁翎关组、孟家屯岩组
Ar3tL、Ar3tŜ、Ar3tY、Ar3tM
Ar3l、Ar3ŝ、Ar3y、Ar3m
中太古界
唐家庄岩群
K1mt、K1s、K1t、K1ml、K1dt、K1x
青山群
方格庄组、石前庄组、八亩地组、后夼组

地层代号对照表

地层代号对照表

地层代号对照表
地层代号对照表是用于确定不同地质时期中地层的等级和对应代号的表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层代号及其对照关系示例(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标准):
- 古生代时期:
Cambrian(寒武纪): Ca
Ordovician(奥陶纪): Or
Silurian(志留纪): Si
Devonian(泥盆纪): De
Carboniferous(石炭纪): Cp
Permian(二叠纪): Pe
- 中生代时期:
Triassic(三叠纪): Tr
Jurassic(侏罗纪): J
Cretaceous(白垩纪): K
- 新生代时期:
Paleogene(古近纪): Pg
Neogene(新近纪): Ng
Quaternary(第四纪): Q
这是一个简单的地层代号对照表示例,不同的地层分类系统和不同的国家/地区可能有不同的代号和对照关系。

因此,在具
体研究中,需要参考相关的地层代号对照表和地质学界的标准。

地层代号

地层代号

2 地层符号地质年代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这些国际性标准。

例如:Kz表示新生界、Mz表示中生界、Pz表示古生界、PT表示元古宇等。

界还可以分为亚界,而太古宇又有新、古亚界之分,即新太古界和古太古界;元古宇又可分为新元古界、中元古界和古元古界。

中生界、新生界习惯于不分亚界。

例如:Pz2表示上古生界、Pz1表示下古生界、Pt3表示新元古界等。

系的附号一般用字母表示:例如Q表示第四系、R表示第三系、K表示白垩系[3]、J表示侏罗系、T表示三叠系、P表示二叠系、C表示石炭系、S表示志留系、O表示奥陶系、∈表示寒武系、Z表示震旦系。

亚系的符号一般不分,第三系例外,如N表示新第三系、E 表示老第三系。

统的符号是在字母的右下角加上阿拉伯数字1、2、3、4,如Q4表示全新统、Q3表示上更新统、Q2表示中更新统、Q1表示下更新统等。

而属于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使用范围的地层单位“阶”的符号是在统的符号后面加上阶名汉语拼音头一个正体小写字母,如同一统内阶名第一个字母重复时,则年代较老的阶用一个字母,较新的阶在头一个字母之后再加最近的一个正体小写字母。

例如∈3f上寒武统凤山阶、∈3c上寒武统长山阶等等。

岩石地层单位符号包括:群的符号、组的符号和段的符号等。

(1)群的符号是在相应的界或系或统的符号之后加群名两个汉语拼音小写斜体字母,第一个为汉语拼音的头一个字母,第二个是拼音最接近的声母。

例如:Pt1ht滹沱群、∈2sh水口群。

在Autocad制图中可将ht、sh选中,点菜单格式里的文本风格,找出字体名称为:“T Dutch801 Rm BT”的字体,点击新的文本,设一个新层就OK了。

同时,还可将正体字改为斜体字,方法为:先点属性菜单,然后点要更改的字按鼠标右键出现一个更改文本对话框点击风格栏里选“STYLE1”就“OK”了。

将正体字设成斜体小写字母,这样就可形成比较标准的格式了。

另外亚群的符号考虑在群的符号之右上角注以小写正体字母如:a、b、c、d表示,例如: Pt1hta滹沱群下亚群。

地质年代表整理

地质年代表整理

cian
早奥陶世O3
真核
生物
出现繁盛,末期华北升起
寒武纪C
Cambr
ian
晚寒武世C1
60
570
(600

浅海广布,生物开
始大量发展中寒武世CO2
早寒武世CO3
元古宙元


新元
古代
Pt3
震旦纪
Z/Sn
Sinian
230 800 裸露动物繁盛
地形不平,冰川广
布,晚期海侵加广青白口纪200 1000
地台
形成
晋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
强烈,火成岩活动
矿产生成中元
古代
Pt2
蓟县纪400 1400
长城纪400 1800
绿藻古元
古代
Pt1
700 2500
吕梁
阶段
早期基性喷发,继
以造山作用,变质
强烈,花岗岩侵入
太古宙太


新太
古代
Ar2
500 3000
原核
生物
出现古太
古代
Ar1
800 3800
陆核形成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冥古宙
4600
地壳局部变动,大
陆开始形成
注:震旦纪、清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层如何分层及代号各是什么?

地层如何分层及代号各是什么?

地层如何分层及代号各是什么?地层(stratum[ 'streit?m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成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

】地层是指在某一地质年代因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及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的总称。

(所谓的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地壳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

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

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层面不十分明显。

[编辑本段]地层系统的单位是如何划分我国地层委员会采用宇、界、系、统、阶、亚阶等六个地层单位术语。

[编辑本段]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某一时间阶段的划分方法。

地质年代的单位的划分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等六个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共分五个代,为:1)太古代2)元古代3)古生代4)中生代5)新生代其中,古生代共分六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分为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分为三个纪,分别是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相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指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

它只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

绝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是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编辑本段]地层和地质年代的关系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ylf519 2009-05-16 09:26:26地层自老至新发育为:一志留系代号S,距今4.4~4.05亿年分布于九连山——兰山一带。

地层代号

地层代号

2地层符号地质年代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这些国际性标准。

例如:Kz表示新生界、Mz表示中生界、Pz表示古生界、PT表示元古宇等。

界还可以分为亚界,而太古宇又有新、古亚界之分,即新太古界和古太古界;元古宇又可分为新元古界、中元古界和古元古界。

中生界、新生界习惯于不分亚界。

例如:Pz2表示上古生界、Pz1表示下古生界、Pt3表示新元古界等。

系的附号一般用字母表示:例如Q表示第四系、R表示第三系、K表示白垩系[3]、J表示侏罗系、T表示三叠系、P表示二叠系、C表示石炭系、S表示志留系、O表示奥陶系、∈表示寒武系、Z表示震旦系。

亚系的符号一般不分,第三系例外,如N表示新第三系、E表示老第三系。

统的符号是在字母的右下角加上阿拉伯数字1、2、3、4,如Q4表示全新统、Q3表示上更新统、Q2表示中更新统、Q1表示下更新统等。

而属于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使用范围的地层单位“阶”的符号是在统的符号后面加上阶名汉语拼音头一个正体小写字母,如同一统内阶名第一个字母重复时,则年代较老的阶用一个字母,较新的阶在头一个字母之后再加最近的一个正体小写字母。

例如∈3f上寒武统凤山阶、∈3c上寒武统长山阶等等。

岩石地层单位符号包括:群的符号、组的符号和段的符号等。

(1)群的符号是在相应的界或系或统的符号之后加群名两个汉语拼音小写斜体字母,第一个为汉语拼音的头一个字母,第二个是拼音最接近的声母。

例如:Pt1ht滹沱群、∈2sh水口群。

在Autocad制图中可将ht、sh选中,点菜单格式里的文本风格,找出字体名称为:“T Dutch801Rm BT”的字体,点击新的文本,设一个新层就OK了。

同时,还可将正体字改为斜体字,方法为:先点属性菜单,然后点要更改的字按鼠标右键出现一个更改文本对话框点击风格栏里选“STYLE1”就“OK”了。

将正体字设成斜体小写字母,这样就可形成比较标准的格式了。

另外亚群的符号考虑在群的符号之右上角注以小写正体字母如:a、b、c、d 表示,例如:Pt1hta滹沱群下亚群。

标准地层土石代号说明

标准地层土石代号说明

主 层
亚层 次亚层
21 3
21 2
21 1
22 4
22 3
22 2
22 1
23 4
23 3
23 2
23 1
24 4
24 3
24 2
24 1
25 4
25 3
25 2
25 1
26 4
26 3
26 2
26 1
27 4
27 3
27 2
27 1
28 4
28 3
28 2
28 1
29 4
29 3
29 2
29 1
30 4
岩土施工工 程分级
备注































































岩性 细砂 中砂 粗砂
成因
时代
al、pl、 dl、l
Q4
al、pl、 dl、l
Q2+3
al、pl、 dl、l
Q4
al、pl、 dl、l
Q2+3
al、pl、 dl、l
W4

中国地质地层一览表

中国地质地层一览表
代号同位素年龄构造运动色谱特征化石第四系qh全新统q4淡黄人类qp上更新统q3中更新统q2下更新统q1喜马拉雅运动晚新近系中新统n1喜马拉雅运动早e1燕山运动晚白垩系上白垩统k2鲜绿下白垩统k1侏罗系jurassicj3燕山运动中j1燕山运动早三叠系上三叠统t3印支运动晚绛紫蛇菊石中三叠统t2下三叠统t1二叠系permian上二叠统p3印支运动早中二叠统p2下二叠统p1石炭系上石炭统c2伊宁运动下石炭统c1d3天山运动咖啡d1志留系silurians4广西祁连运动s3中志留系s2s1奥陶系上奥陶统o3古浪运动蓝绿中奥陶统o2下奥陶统o1寒武系上寒武统兴凯运动暗绿三叶虫中寒武统下寒武统震旦系zhendan上震旦统z2下震旦统z1晋宁运动晚南华系nanhuanh上南华统nh2下南华统nh1qb上青白口统qb2下青白口统qb1蓟县系jixianjx上蓟县统jx2晋宁运动早下蓟县统jx1长城系ch上长城统ch2下长城统ch1古元古界pt1hutuoht吕梁中条运动新太古界ar3五台运动中太古界ar2古太古界ar1阜平运动始太古界ar0新生界czquaternarysystemneogenesystemeogenesystem中生界mzcretaceous霸王龙翼triassicsystem上古生界pz2carboniferous小纺锤蜓贵州珊瑚鱼类沟鳞pz1正毛笔石类王冠虫ordovicia网格笔石中华震旦角新元古界pt3硬壳动物qingbaikou棕红中元古界pt2棕红changcheng原核生物绿藻注
中国年代地层、地质代号、构造运动、特征化石一览表
代号 同位素年龄 构造运动 色谱 特征化石 (Ma) Qh Q4 Q3 0.01 Quaternar 第四系 淡黄 人类 y System Qp Q2 Q1 喜马拉雅运动(晚) 联 2.60 新生界 N2 Neogene 合 鲜黄 马、象 Cz N 5.30 新近系 System N1 喜马拉雅运动(早) 古 23.3 E3 陆 32 Eogene E 解 老黄 三趾马 古近系 E2 System 56.5 体 E1 燕山运动(晚) 65 阶 K2 Cretaceou 霸王龙、翼 K 白垩系 鲜绿 段 s 龙 K1 137 J3 燕山运动(中) 鲜蓝 马门溪龙、 (天 鱼龙、始祖 J2 中生界 侏罗系 Jurassic J 蓝) 鸟 Mz J1 燕山运动(早) 205 T3 印支运动(晚) Triassic T 三叠系 绛紫 蛇菊石 T2 System T1 250 P3 印支运动(早) P 二叠系 Permian 淡棕 新希瓦格蜓 P2 P1 295 C2 上古生界 Carbonife 小纺锤蜓、 伊宁运动 C 石炭系 灰 Pz2 rous 贵州珊瑚 C1 联 354 D3 天山运动 合 鱼类、沟鳞 泥盆系 Devonian D D2 古 咖啡 鱼 D1 陆 410 S4 广西(祁连)运动 形 成 S3 正毛笔石类 志留系 Silurian S 阶 果绿 、王冠虫 S2 段 S1 438 O3 下古生界 古浪运动 网格笔石、 Ordovicia Pz1 O 奥陶系 蓝绿 中华震旦角 O2 n 石 O1 490 ∈3 兴凯运动 寒武系 Cambrian ∈ 暗绿 三叶虫 ∈2 ∈1 543 Z2 震旦系 zhen dan Z 绛棕 Z1 晋宁运动(晚) 680动物、 Pt3 Nh1 板 800 叠层石、藻 Qb2 青白口 qing bai 块 棕红 类 Qb 系 kou Qb1 形 (浅 1000 成 ) Jx2 晋宁运动(早) 蓟县系 ji xian Jx 阶 棕红 Jx1 中元古界 1400 段 (深 Pt2 Ch2 chang Ch 长城系 ) cheng Ch1 1800 hu tuo Ht 古元古界 Pt1 吕梁(中条)运动 2500 原核生物、 新太古界 Ar3 五台运动 陆 2800 桃红 绿藻 核 中太古界 Ar2 3200 (浅 形 古太古界 Ar1 阜平运动 ) 3600 成 始太古界 Ar0 注:Ma指代百万年,地质学通常用Ma或a来作为时间单位。其中1a即1周年。1Ma:1 million anniversary,如 新太古代末期(2412~2600Ma),则时间为:(距今)24亿1千2百万年-26亿年。 界 系 统 全新统 上更新统 中更新统 下更新统 上新统 中新统 渐新统 始新统 古新统 上白垩统 下白垩统 上侏罗统 中侏罗统 下侏罗统 上三叠统 中三叠统 下三叠统 上二叠统 中二叠统 下二叠统 上石炭统 下石炭统 上泥盆统 中泥盆统 下泥盆统 顶志留统 上志留统 中志留系 下志留统 上奥陶统 中奥陶统 下奥陶统 上寒武统 中寒武统 下寒武统 上震旦统 下震旦统 上南华统 下南华统 上青白口统 下青白口统 上蓟县统 下蓟县统 上长城统 下长城统 滹沱系

地层代号对照表

地层代号对照表

地层代号对照表
地层代号对照表是用来对照不同地质地层之间的代号的一张表格或列表。

地质地层是指地球表面及其下方的不同岩石层序,每个地质地层都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

为了方便研究和交流,地质学家通常会给不同的地质地层赋予特定的代号或缩写。

地层代号对照表就是将这些代号进行整理和对照,以便于不同研究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地层代号对照表一般包括不同地层代号的完整名称、地层的时代、地层的特征描述等内容。

通过地层代号对照表,人们可以方便地了解到不同地层的代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征。

这对于地质学研究、矿产勘探、地质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

地层代号对照表

地层代号对照表

地层代号对照表
地层代号对照表是用来对照不同地质地层之间的代号的一张表格或列表。

由于地质年代随着时间推移,沉积岩可能被侵蚀,导致任何一个地区通常都存在一定的不连续的地质记录,因此地层代号对照表可以用来准确判断地层年代。

目前无法提供地层代号对照表的具体内容,但是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地层代号的信息。

地层代号一般按照年代从老到新的顺序进行排列,例如:
1. 老第三纪(O):包括古近系和新近系,其中古近系的代号为“E”,新近系的代号为“N”。

2. 新第三纪(N):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其中中新统的代号为“M”,上新统的代号为“P”。

3. 第四纪(Q):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其中更新统的代号为“L”,全新统的代号为“Q”。

此外,不同地区的地层代号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做地质剖面图常需要查询的岩土名称对应的岩性代号

做地质剖面图常需要查询的岩土名称对应的岩性代号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岩土名称 岩性代号
辉长岩 υ
玄武岩 β
砾岩
Cg
角砾岩 Br
砂岩
Ss
白云岩 Dol
片麻岩 Gn
大理岩 Ma
石英岩
Q
粉砂岩 kd

s

y

b
其他
qt
砂质泥岩 Sm
硅质灰岩 Sl
泥质白云

Md
长石砂岩 Ar
卵石
lsh
20
碎石
ss
21
漂石
ps
22
块石
ks
23
黄土
ht
24
红粘土
hnt
25
膨胀土
pzt
26
泥岩
Ms
27
页岩
Sh
28
泥灰岩
Ml
29
片岩
Sc
30
板岩
Sl
31
千枚岩
Ph
32
糜棱岩
Ml
33 泥质粉砂岩
As
34
闪长岩
δ
序号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号 岩土名称 岩性代号
1
耕土
gt
2
杂填土
ztt
3
素填土
stt
4
淤泥
yn
5 淤泥质粘土 ynznt
6 淤泥质粉土 ynzft
7
泥炭土
nt
8 淤泥质粉质粘土 ynzfzn
9

0SZ土的成因类型代号

0SZ土的成因类型代号

第四纪沉积物成因代号1. ml--人工填土2. pd--植物层3. al--冲击层4. pl--洪积层5. dl--坡积层6. el--残积层7. eol--风积层8. l--湖积层9. h--沼泽沉积层10. m--海相沉积层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2. gl--冰积层13. fgl--冰水沉积层14. b--火山堆积层15. col--崩积层16. del--滑坡堆积层17. set--泥石流堆积层18. o--生物堆积19. ch--化学堆积物20. pr--成因不明沉积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第四纪符号Q,并以上标符号的形式显示,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

由原岩风化产物经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而成的沉积物,至今其沉积历史不长,所以只能形成未经胶结硬化的沉积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四纪沉积物”或“土”。

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各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特征,以下分别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成因类型:残积物、坡积物和洪积物。

残积物(Q el)(Q el为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残积物是由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于原地的土,而另一部分则被风和降水所带走。

它处于岩石风化壳的上部,是风化壳中的剧风化带,向下则逐渐变为半风化的岩石。

它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在宽广的分水岭上,由雨水产生地表径流速度小,风化产物易于保留的地方,残积物就比较厚。

在平缓的山坡上也常有残积物覆盖。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原岩,将产生不同矿物成份、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残积土。

由于风化剥蚀产物是未经搬运的,颗粒不可能被磨圆或分选,没有层理构造。

残积物与基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通常经过一个基岩风化层(带)而直接过渡到新鲜岩石。

残积物有时与强风化层很难区分。

一般说来,残积物是由于雨雪水流将细颗粒带走后残留的较粗颗粒的堆积物。

风化层则虽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但它是未被剥蚀搬运的基岩风化产物。

残积物中残留碎屑的矿物成分很大程度上与下卧基岩相一致,这是鉴定残积物的主要根据。

地质土层代号

地质土层代号

地质土层代号第四纪沉积物成因代号1. ml--人工填土2. pd--植物层3. al--冲击层4. pl--洪积层5. dl--坡积层6. el--残积层7. eol--风积层8. l--湖积层9. h--沼泽沉积层10. m--海相沉积层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2. gl--冰积层13. fgl--冰水沉积层14. b--火山堆积层15. col--崩积层16. del--滑坡堆积层17. set--泥石流堆积层18. o--生物堆积19. ch--化学堆积物20. pr--成因不明沉积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第四纪符号Q,并以上标符号的形式显示,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

由原岩风化产物经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而成的沉积物,至今其沉积历史不长,所以只能形成未经胶结硬化的沉积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四纪沉积物”或“土”。

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各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特征,以下分别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成因类型:残积物、坡积物和洪积物。

残积物(Q el)(Qel为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残积物是由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于原地的土,而另一部分则被风和降水所带走。

它处于岩石风化壳的上部,是风化壳中的剧风化带,向下则逐渐变为半风化的岩石。

它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在宽广的分水岭上,由雨水产生地表径流速度小,风化产物易于保留的地方,残积物就比较厚。

在平缓的山坡上也常有残积物覆盖。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原岩,将产生不同矿物成份、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残积土。

由于风化剥蚀产物是未经搬运的,颗粒不可能被磨圆或分选,没有层理构造。

残积物与基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通常经过一个基岩风化层(带)而直接过渡到新鲜岩石。

残积物有时与强风化层很难区分。

一般说来,残积物是由于雨雪水流将细颗粒带走后残留的较粗颗粒的堆积物。

风化层则虽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但它是未被剥蚀搬运的基岩风化产物。

残积物中残留碎屑的矿物成分很大程度上与下卧基岩相一致,这是鉴定残积物的主要根据。

土层符号

土层符号

土的称号代号形态或密实度代号备注
粘土 a 硬塑 1
可塑 2
软塑 3
流塑 4
粉质粘土 b 硬塑 1
可塑 2
软塑 3
流塑 4
粉土 c 密实 1
中密 2
稍密 3
砂土 d 密实 1
此中
f暗示粉砂
x暗示细砂
z暗示中砂
c暗示粗砂中密 2
稍密 3
松密 4
夹杂土 e 碎石类土与粉质粘土或砂土的夹杂土
淤泥、泥炭n
b、岩层层序
时代、岩性、风化程度(1-强风化、2-中风化、3-轻风化)
白垩系葛村组K1g
、燕山早期侵入岩d
u5
3(3)
、侏罗系西横山组J3x。

(2)、场地岩土层描写
依据野外勘察,调集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岩土测验成效阐发贯通,场地岩土层分布详见呈文附图&mdlung burning end up beingcauseh;&mdlung burning end up beingcauseh;《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现自上而下周密描写如下:
a、工钱填土层(Q4
ml
)&mdlung burning end up beingcauseh;层号①
①~1b3-4
新填土:黄褐~灰黄色,松散,西延变脸江北
进修一号。

由粉质粘土混多量碎石、碎砖填积。

仅见于场地东北侧填塘处。

层厚1.5~4.9m;。

土的成因类型代号

土的成因类型代号

第四纪沉积物成因代号1. ml--人工填土2. pd--植物层3. al--冲击层4. pl--洪积层5. dl--坡积层6. el--残积层7. eol--风积层8. l--湖积层9. h--沼泽沉积层10. m--海相沉积层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2. gl--冰积层13. fgl--冰水沉积层14. b--火山堆积层15. col--崩积层16. del--滑坡堆积层17. set--泥石流堆积层18. o--生物堆积19. ch--化学堆积物20. pr--成因不明沉积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第四纪符号Q,并以上标符号的形式显示,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

由原岩风化产物经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而成的沉积物,至今其沉积历史不长,所以只能形成未经胶结硬化的沉积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四纪沉积物”或“土”。

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各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特征,以下分别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成因类型:残积物、坡积物和洪积物。

残积物(Qel)(Qel为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残积物是由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于原地的土,而另一部分则被风和降水所带走。

它处于岩石风化壳的上部,是风化壳中的剧风化带,向下则逐渐变为半风化的岩石。

它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在宽广的分水岭上,由雨水产生地表径流速度小,风化产物易于保留的地方,残积物就比较厚。

在平缓的山坡上也常有残积物覆盖。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原岩,将产生不同矿物成份、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残积土。

由于风化剥蚀产物是未经搬运的,颗粒不可能被磨圆或分选,没有层理构造。

残积物与基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通常经过一个基岩风化层(带)而直接过渡到新鲜岩石。

残积物有时与强风化层很难区分。

一般说来,残积物是由于雨雪水流将细颗粒带走后残留的较粗颗粒的堆积物。

风化层则虽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但它是未被剥蚀搬运的基岩风化产物。

残积物中残留碎屑的矿物成分很大程度上与下卧基岩相一致,这是鉴定残积物的主要根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纪沉积物成因代号1. ml--人工填土2. pd--植物层3. al--冲击层4. pl--洪积层5. dl--坡积层6. el--残积层7. eol--风积层8. l--湖积层9. h--沼泽沉积层10. m--海相沉积层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2. gl--冰积层13. fgl--冰水沉积层14. b--火山堆积层15. col--崩积层16. del--滑坡堆积层17. set--泥石流堆积层18. o--生物堆积19. ch--化学堆积物20. pr--成因不明沉积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第四纪符号Q,并以上标符号的形式显示,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

由原岩风化产物经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而成的沉积物,至今其沉积历史不长,所以只能形成未经胶结硬化的沉积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四纪沉积物”或“土”。

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各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特征,以下分别介绍其中主要的几种成因类型:残积物、坡积物和洪积物。

残积物(Q el)(Qel为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符号)残积物是由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于原地的土,而另一部分则被风和降水所带走。

它处于岩石风化壳的上部,是风化壳中的剧风化带,向下则逐渐变为半风化的岩石。

它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在宽广的分水岭上,由雨水产生地表径流速度小,风化产物易于保留的地方,残积物就比较厚。

在平缓的山坡上也常有残积物覆盖。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原岩,将产生不同矿物成份、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残积土。

由于风化剥蚀产物是未经搬运的,颗粒不可能被磨圆或分选,没有层理构造。

残积物与基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通常经过一个基岩风化层(带)而直接过渡到新鲜岩石。

残积物有时与强风化层很难区分。

一般说来,残积物是由于雨雪水流将细颗粒带走后残留的较粗颗粒的堆积物。

风化层则虽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但它是未被剥蚀搬运的基岩风化产物。

残积物中残留碎屑的矿物成分很大程度上与下卧基岩相一致,这是鉴定残积物的主要根据。

例如砂岩风化剥蚀后生成的残积物多为砂岩碎块。

根据这个道理可按地面残积物的成分推测下卧基岩的种类。

反之,也可按基岩分布的规律推测其风化产物的特征。

山区的残积物因原始地形变化很大且岩层风化程度不一,所以其厚度在小范围内变化极大。

由于残积物没有层理构造,均质性很差,因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很不一致,同时多为棱角状的粗颗粒土,其孔隙度较大,作为建筑物地基容易引起不均匀沉降。

不同岩类具有不同的风化特征,如块状构造的花岗岩,多以沿节理裂隙风化,风化厚度大,且以球状风化为主。

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风化,使其结构、矿物成分、物理、力学、化学性质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则称为风化岩。

岩石已达到完全风化而未经搬运的碎屑物称为残积土。

我国南方花岗岩分布较广,如深圳地区约占60%的面积,花岗岩残积土的厚度在15—40m之间,是该区城市建筑物基础的主要持力层。

花岗岩残积土是在化学风化作用下淋滤形成的产物,其矿物成分与原岩虽有本质的改变,但多保留在原位并具有它的原始形状,其中不易风化的石英颗粒更是如此。

所以花岗岩残积土一般仍保持其原岩粒状结构,具有相当高的结构强度,外表看起来很象岩石。

对其采用一般的室内土工试验方法测得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其工程性质是较差的,表现在高孔隙比、高压缩性等方面。

但从原位测试分析,它表现为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低。

坡积物(Qdl)坡积物是残积物经水流搬运,顺坡移动堆积而成的土。

即是雨雪水流的地质作用将高处岩石风化产物缓慢地洗刷剥蚀,顺着斜坡向下逐渐移动、沉积在较平缓的山坡上而形成的沉积物。

其成份与坡上的残积土基本一致。

由于地形的不同,其厚度变化大,新近堆积的坡积土,土质疏松,压缩性较高。

它一般分布在坡腰上或坡脚下,其上部与残积物相接。

坡积物底部的倾斜度决定于基岩的倾斜程度,而表面倾斜度则与生成的时间有关,时间越长,搬运、沉积在山坡下部的物质就越厚,表面倾斜度就越小。

坡积物质随斜坡自上而下呈现由粗而细的分选现象。

其成份与坡上的残积土基本一致。

与下卧基岩没有直接关系,这是它与残积物明显的区别。

由于坡积物形成于山坡,常常发生沿下卧基岩倾斜面滑动,还由于组成物质粗细颗粒混杂,土质不均匀,且其厚度变化很大(上部有时不足一米,下部可达几十米),尤其是新近堆积的坡积物,土质疏松,压缩性较高。

洪积物(Qpl)洪积土是山洪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处堆积而成的土。

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具有很大的剥蚀和搬运能力。

它冲刷地表,挟带着大量碎屑物质堆积于山谷冲沟出口或山前倾斜平原而形成洪积物。

山洪流出沟谷口后,由于流速骤减,被搬运的粗碎屑物质(如块石、砾石、粗砂等)首先大量堆积下来,离山渐远,洪积物的颗粒随之变细,其分布范围也逐渐扩大。

其地貌特征,靠山近处窄而陡,离山较远宽而缓,形如锥体,故称为洪积扇(锥)。

由相邻沟谷口的洪积扇组成洪积扇群。

如果逐渐扩大以至连接起来,则形成洪积冲积平原的地貌单元。

洪积物的颗粒虽因搬运过程中的分选作用而呈现上述随离山远近而变的现象,但由于搬运距离短,颗粒的磨圆度仍不佳,此外,山洪是周期性产生的,每次的大小不尽相同,堆积下来的物质也不一样。

因此,洪积物常呈现不规则交错的层理构造,如具有夹层,尖灭或透镜体等产状。

冲积物(Qal)冲积物是河流流水的地质作用将两岸基岩及其上部覆盖的坡积、洪积物质剥蚀后搬运、沉积在河流坡降平缓地带形成的沉积物。

即是由于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在它流经的区域内,随着从上游到下游水动力的不断减弱,搬运物质从粗到细逐渐沉积下来,一般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出山口,沉积有粗粒的碎石土、砂土,在中游丘陵地带沉积有中粗粒的砂土和粉土,在下游平原三角洲地带,沉积了最细的粘土。

冲积土分布广泛,特别是冲积平原是城市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带。

对于粗粒的碎石土、砂土,是良好的天然地基,但如果作为水工建筑物的地基,由于其透水性好会引起严重的坝下渗漏;而对于压缩性高的粘土,一般都需要处理地基。

冲积物的特点是呈现明显的层理构造。

由于搬运作用显著,碎屑物质由带棱角颗粒(块石,碎石及角砾)经滚磨、碰撞逐渐形成亚圆形或圆形颗粒(漂石、卵石、圆砾),其搬运距离越长,则沉积的物质越细,典型的冲积物是形成于河谷(河流流水侵蚀地表形成的槽形凹地)内的沉积物,可分为平原河谷冲积物和山区河谷冲积物等类型。

平原河谷冲积物平原河谷除河床外,大多数都有河漫滩及阶地等地貌单元。

平原河流常以侧向侵蚀为主,因而河谷不深而宽度很大。

正常流量时,河水仅在河床中流动,河床两侧则是宽广的河漫滩。

只在洪水期中,河水才溢出河床,泛滥于河漫滩之上。

河流(谷)阶地是在地壳的升降运动与河流的侵蚀,沉积等作用相互配合下形成的,位于河漫滩以上的阶地状平台。

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当地壳下降,河流坡度变小,发生沉积作用,河谷中的冲积层增厚;地壳上升时,则河流因竖向侵蚀作用增强而下切原有的冲积层,在河谷内冲刷出一条较窄的河床,新河床两侧原有的冲积物,即成为阶地。

如果地壳交替发生多次升降运动,就可以形成多级阶地,由河漫滩向上依次称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阶地的位置越高,其形成的年代则越早。

如黄河在兰州附近就有六级阶地。

山区河谷冲积层在山区,河谷两岸陡削,大多仅有河谷阶地(图1-15)地表水和地下水基本上都流向河床。

山区河流流速很大,故沉积物质较粗,大多为砂粒所填充的卵石,圆砾等。

山间盆地和宽谷中有河漫滩冲积物,其分选性较差,具有透镜体和倾斜层理构造,厚度不大,在高阶地往往是岩石或坚硬土层,作为地基,其工程地质条件很好。

风积物(Qeol)风积物是由风作为搬运动力,将碎屑物由风力强的地方搬运到风力弱的地方沉积下来的土。

风积土生成不受地形的控制,我国的黄土就是典型的风积土。

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带。

风积黄土的结构疏松,含水量小,浸水后具有湿陷性。

其它沉积物除了上述四种主要成因类型的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和冲积物)外,还有海洋沉积物(Qm)、湖泊沉积物(Ql)及冰川沉积物(Qgl)等,它们是分别由海洋、湖泊及冰川等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下面只简略介绍海洋沉积物和湖泊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Qm)(海相沉积物)海洋按海水深度及海底地形划分为滨海带(指海水高潮位时淹没,而低潮位时露出的地带)、浅海区(指大陆架,水深约0-200m,宽度约100-200km)、陆坡区(指大陆陡坡,即浅海区与深海区之间过渡的陡坡地带,水深约200-1000m,宽度约100-200km)及深海区(海洋底盘,水深超过l000m)。

与上述海洋分区,相应的四种海相沉积物如下:滨海沉积物主要由卵石,圆砾和砂等粗碎屑物质组成(可能有粘性土夹层),具有基本水平或缓倾斜的层理构造,在砂层中常有波浪作用留下的痕迹。

作为地基,其强度尚高,但透水性较大。

粘性土夹层干时强度较高,但遇水软化后,强度很低。

由于海水大量含盐,因而使形成的粘土具有较大的膨胀性。

浅海沉积物主要有细颗粒砂土、粘性土、淤泥和生物化学沉积物(硅质和石灰质等)。

离海岸愈远,沉积物的颗粒愈细小。

浅海沉积物具有层理构造,其中砂土较滨海带更为疏松,因而压缩性高且不均匀,一般近代粘土质沉积物的密度小,含水量高,因而其压缩性大,强度低。

陆坡和深海沉积物主要是有机质软泥,成分均一。

湖泊沉积物(Ql)湖泊沉积物可分为湖边沉积物和湖心沉积物。

湖泊如逐渐淤塞,则可演变成沼泽,形成沼泽沉积物。

湖边沉积物主要由湖浪冲蚀湖岸、破坏岸壁形成的碎屑物质组成的。

在近岸带沉积的多数是粗颗粒的卵石、圆砾和砂土,远岸带沉积的则是细颗粒的砂土和粘性土。

湖边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斜层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