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3.3三角形练习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冀教版)教案第13章全等三角形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冀教版)教案第13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13.1 命题与证明(1(2题教学反思例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写出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2)如果a >b ,那么a 2>b 2;(3)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和为零; (4)如果ab <0,那么a >0,b <0.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可以先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写出来,然后调换条件和结论即可得逆命题,最后判断真假性.教师提示:写逆命题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即可,还要使命题的语句具有逻辑性. 解:(1)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为: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那么它们相交.是真命题.(2)是假命题.逆命题为:如果a 2>b 2,那么a >b ,是假命题.(3)是真命题.逆命题为:如果两个数的和为零,那么它们互为相反数,是真命题.(4)是假命题.逆命题为:如果a >0,b <0,那么ab <0.是真命题. 练习:请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指出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如果一个数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6整除. (4)已知两数a ,b .如果a +b >0,那么a -b <0.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1)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逆命题也为真命题.(2)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为: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逆命题为假命题.(3)原命题是假命题,逆命题为:如果一个数能被6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3整除.逆命题为真命题.(4)原命题是假命题,逆命题为:如果a -b <0,那么a +b >0.逆命题为假命题. 2.证明教师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 学生:举反例推翻这个命题.教师:那怎么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也用举例吗?仅仅举几个例子足以说明它是真命题吗?命题有真命题,也有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反例即可;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则需要进行推理论证,即证明.定义: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则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学过的基本事实、定义、性质和定理等,进行有理有据的推理.这种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例2 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已知:如图 ,直线a ,b ,c ,a ∥c , b ∥c . 求证: a ∥b .证明:如图,作直线d ,分别与直线 a ,b ,c 相交∵ a ∥c (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b ∥c (已知), 教学反思A BDCE∴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3(等量代换). ∴ 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即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教师:通过这个题,如何做证明题?(学生讨论) 证明的步骤:第一步:根据题意画图,将文字语言转换为符号(图形)语言; 第二步:根据条件、结论、 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第三步:根据基本事实、已有定理等进行证明.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也可以称为原定理的逆定理.我们已经知道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它的逆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都是定理,因此它们就是互逆定理..练习:已知: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OD ,OE 分别是BOC AOC ∠∠,的平分线. 求证:OD ⊥OE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证明:∵ 点O 在直线AB 上,∴ ∠AOC +∠BOC =180°(平角的定义). ∵ OD ,OE 分别是∠AOC ,∠BOC 的平分线,∴ ∠DOC =21∠AOC ,∠EOC = 21∠BOC (角平分线的定义), ∴ ∠DOC +∠EOC =21(∠AOC +∠BOC )=21×180°=90°.∴ OD ⊥OE .课堂练习1.命题“如果a =b ,那么3a =3b ”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1)如果两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直线平行; (2)若a +b >0,则a >0,b >0;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已知: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1与∠2互补. 求证:a ∥b.参考答案1.如果3a =3b ,那么a =b.2.解: (1)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这两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2)若a >0,b >0,则a +b >0.(3)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证明:∵ ∠1和∠3是对顶角,教学反思O∴ ∠1=∠3.又∵ ∠1与∠2互补,∴ ∠1+∠2=180°.∴ ∠2+∠3=180°,∴ ∠1=∠3(等角的补角相等). ∴ a ∥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1.互逆命题 2.证明证明的一般步骤:第一步,依据题意画图,将文字语言转换为符号(图形)语言.第二步,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第三步,根据基本事实、已有定理等进行证明.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34页习题第1,2,3题.板书设计 13.1 命题与证明教学反思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为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命题与证明互逆命题命题与证明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则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学过的基本事实、定义、性质和定理等,进行有理有据的推理.这种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13.2 全等图形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图形,了解全等图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和对应角.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3.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全等图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和对应角;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思考:(学生观察,教师引导)问题:如图,观察给出的五组图形.(1)每组图形中,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各有怎样的关系?(2)先在半透明纸上画出同样大小的图形,再将每组中的一个图形叠放到另一个图形上,观察它们是否能够完全重合.(4)探究新知1.全等图形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实验发现:(1)(2)(3)组中的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4)(5)组中的两个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考考你对全等图形的理解:观察下面三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图形?(1)(2)(3)教师归纳: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有关的概念:对应点当两个全等的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对应点.如图,△ABC与△A′B′C′是两个全等三角形,点A和点A′,点B和点B′,点C和点C′分别是对应点.教学反思对应边当两个全等的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如AB和A′B′,CB和C′B′,AC和A′C′.对应角当两个全等的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如∠A和∠A′,∠B和∠B′, ∠C和∠C′.2.全等三角形全等的表示方法“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与△A′B′C′全等,记作△ABC≌△A′B′C′,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A′B′C′.(教师提示:书写时应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以下几个问题归纳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线段有什么关系?2.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角有什么关系?3.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归纳: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几何语言:(学生完成填空)如图,∵△ABC≌△A′B′C′,∴AB=____,AC=____,BC=_____(全等三角形对应边_____),∠A=_____,∠B=_____,∠C=_____(全等三角形对应角_____).练习:如图1,若△BOD≌△COE,∠B=∠C,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若△ADO≌△AEO,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找对对应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BOD与△COE中,B-C,D-E,O-O;△ADO与△AEO中A-A,D-E,O-O)解:△BOD与△COE的对应边为:BO与CO,OD与OE,BD与CE;△ADO与△AEO的对应角为:∠DAO与∠EAO,∠ADO与∠AEO,∠AOD与∠AOE.图1图2例已知:如图2,△ABC≌△DEF,∠A=78°,∠B=35°,BC=18.(1)写出△ABC和△DEF的对应边和对应角.(2)求∠F的度数和边EF的长.(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价)解:(1)边AB和边DE,边BC和边EF,边AC和边DF分别是对应边;教学反思AB CE DF∠A 和∠D , ∠B 和∠DEF , ∠ACB 和∠F 分别是对应角. (2)在△ABC 中,∵ ∠A +∠B +∠ACB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ACB =180°-∠A -∠B =180°-78°-35°=67°. ∵ △ABC ≌△DEF ,∴ ∠F =∠ACB = 67°,EF =BC =18. 拓展:(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其中,对应元素包括对应边、对应角、对应中线、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对应周长、对应面积等;(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常用依据.课堂练习1.如图1,△ABC ≌△BAD ,如果AB =6 cm , BD =4 cm ,AD =5 cm ,那么BC 的长是( )A .7 cmB .5 cmC .4 cmD .无法确定2.如图2,△ABC ≌△ADE ,∠B =80°,∠C =30°,∠DAC =35°,则∠EAC 的度数为( )A .40°B .35°C .30°D .25°3.如图3,已知△ABE ≌△ACD ,∠1=∠2,∠B =∠C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AB =AC B.∠BAE =∠CAD C.BE =DC D.AD =CD4.如图4,△ABC ≌ △ADE ,若∠D =∠B , ∠C = ∠AED ,则∠DAE =__________.5.如图5,△ABC ≌△DEF ,且B ,C ,F ,E 在同一直线上,判断AC 与DF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参考答案1.B2. B3.D4.∠BAC5.解:AC ∥DF . 理由如下:∵ △ABC ≌△DEF ,∴ ∠ACB =∠DFE , ∴ 180°-∠ACB =180°-∠DFE , 即∠ACF =∠DFC ,∴ AC ∥DF .教学反思A DB C A BC DE F图1 图2 图3 图4 AB C DE 图5课堂小结13.2全等图形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37页习题A组、B组.板书设计1.全等图形及相关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性质.教学反思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 边边边教学目标1.进行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掌握基本事实一,利用基本事实一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事实一,利用基本事实一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什么叫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2.如图,已知△ABC ≌△DEF①AB =DE,② BC =EF ,③CA =FD ;④∠A =∠D , ⑤∠B =∠E ,⑥∠C =∠F .探究新知 一、探究互动一 思考1:满足上述六个条件可以保证△ABC ≌△DEF 吗?思考2:可以用较少的条件判定△ABC ≌△DEF 吗?在以上六个条件中,能否选择其中部分条件,简捷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组合作)探究1 只给一个条件,可以分哪几种情况?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结论:一个条件不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探究2 只给两个条件.①两条边对应相等:若AB =DE ,AC =DF ,但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教学反思②一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若AB =DE ,∠A = ∠D ,但两个三角形不全等;③两个角对应相等:若∠A = ∠D ,∠C = ∠AFE ,但两个三角形不全等.结论:两个条件也不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探究3 给出三个条件.⎧⎪⎪⎨⎪⎪⎩①三角对应相等;②三边对应相等;三个条件③两边一角对应相等;④两角一边对应相等.问题 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结论:不一定全等.小亮认为,剩下的三种情况才有可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你赞同他的说法吗?二、探究互动二——基本事实一问题1:准备一些长都是13 cm 的细铁丝.和同学一起,每人用一根铁丝,折成一个边长分别是3 cm ,4 cm ,6 cm 的三角形. 把你做出的三角形和同学做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问题2:准备一些长都是13 cm 的细铁丝.和同学一起,每人用一根铁丝,余下 1 cm ,用其余部分折成边长分别是3 cm ,4 cm ,5 cm 的三角形. 再和同学做出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 小组互动,教师指导. 归纳:基本事实一: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记为“_______”或“_____”).几何语言:如图,在△ABC 和△ DEF 中,,,,AB CA BC ⎧⎪⎨⎪⎩= = = ∴ △ABC ≌△ DEF ( ).例1 如图1,已知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C =FE ,BC =DE ,AD =FB .求证:△ABC ≌△FDE .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在两个三角形中分别找到对应的三条边,然后证明它们分别相等. 证明:∵ AD =FB ,∴ AD +DB =FB +DB ,即AB =FD .教学反思在△ABC 和△FDE 中,∵ ,,AC FE AB FD BC DE ⎧⎪⎨⎪⎩===,∴ △ABC ≌△FDE (SSS ).图1 图2例2 如图2,已知:AB =AC ,AD =AE ,BD =CE . 求证:∠BAC =∠DAE .证明:在△ABD 和△ACE 中,∵ AB AC AD AE BD CE =,=,=,⎧⎪⎨⎪⎩∴ △ABD ≌△ACE (SSS),∴ ∠BAD =∠CAE . ∴ ∠BAD +∠DAC =∠CAE +∠DAC , 即∠BAC =∠DAE .练习:1.如图,下列三角形中,与△ABC 全等的是_______.2.已知:如图,AB =DE ,AC =DF ,BF =CE . 求证:(1)∠A =∠D ;(2)AB ∥DE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价 1.③ 2.证明:(1) ∵ BF =CE ,∴ BF +FC =FC +CE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 ∵,,AB DE BC EF AC DF =⎧⎪=⎨⎪=⎩,∴ △ABC ≌△DEF (SSS), ∴ ∠A =∠D .(2)由(1)△ABC ≌△DEF ,可得∠B =∠E ,∴ AB ∥DE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问题1 问题2:观察右面两组木架,如果分别扭动它们,会得到怎样的结果?教学反思教师归纳:教学反思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木架的形状_________,也就是说三角形是具有_____的图形.四边形的特性:四边形木架的形状_______,也就是说四边形是_________的图形.理解“稳定性”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这就是说,三角形的稳定性不是“拉得动、拉不动”的问题,其实质应是“三角形边长确定,其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你能举出例子来吗?课堂练习1.如图1,在△ABC中,AB=AC,BE=CE,则由“SSS”可以判定( )A.△ABD≌△ACDB.△BDE≌△CDEC.△ABE≌△ACED.以上都不对2.下列关于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稳定性总是有益的,而不稳定性总是有害的B.稳定性有利用价值,而不稳定性没有利用价值C.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均有利用价值D.以上说法都不对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见如图2所示的情况加固电线杆,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________.4.如图3,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如图4,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AB=CE,AF=DE,要使△ABF≌△ECD,还需要条件________ (填一个条件即可).6.如图5,AD=BC,AC=BD.求证:∠C=∠D .图1 图2 图3图4图5参考答案1.C2.C3.稳定性4.C5.BD=CF(答案不唯一)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内容解题思路应用边边边注意事项三角形的稳定性结合图形找隐含条件和现有条件,找出三边对应相等1.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所需的条件应按对应边的顺序书写.2.结论中所出现的边必须在所证明的两个三角形中6.证明:连接AB(图略),在△ABD和△BAC中,,,, AD BC BD AC AB BA ⎧⎪⎨⎪⎩===∴△ABD≌△BAC(SSS),∴∠D=∠C.课堂小结1.基本事实一;2.基本事实一的应用;3.三角形的稳定性.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40页习题.板书设计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边边边教学反思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边角边教学目标教学反思1.探索并正确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2.会用“SAS”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及进行简单的应用;3.了解“SSA”不能作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SAS”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及进行简单的应用;难点:了解“SSA”不能作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过程旧知回顾回顾基本事实一的内容.导入新课问题情境小明不小心将一块大脸猫的玻璃摔成了三块(如图所示),为了配一块和原来完全一样的玻璃,他带哪一块玻璃就可以了? 你能替他解决这个难题吗? 带着问题我们还是一块儿来学习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吧!探究新知观察思考:问题1: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条边长分别是1.5cm,2.5cm,并且使长为1. 5cm的这条边所对的角是30°.小明的画图过程如图所示.小明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出了两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这说明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又将是怎样的呢?问题2: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AB=A′B′,∠B=∠B′,BC=B′C′.(1)将△ABC叠放在△A′B′C′上,使顶点B与顶点B′重合,边BC落在边B′C′上,点A与点A′在边B′C′的同侧.点C与点C′是否重合,边BC与边B′C′是否重合? 边BA 是否落在边B ′A ′上,点A 与点A ′是否重合? (2)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能不能得到边AC 与边A ′C ′重合,△ABC 和△A ′B ′C ′全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归纳:基本事实二如果两个三角形的________和它们的______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________”或“_____”)几何语言:在△ABC 和△ DEF 中, ____________AB A AC ⎧⎪⎨⎪⎩=,∠=,=, ∴ △ABC ≌△ DEF (______).例 已知:如图,AD ∥BC ,AD =CB . 求证:△ADC ≌△CBA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由两条直线平行可得内错角相等,还有隐含条件AC是公共边,可由SAS 证得结论.证明:∵AD ∥BC (已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ADC 和△CBA 中,∵(),12(),(),AD CB AC CA ⎧⎪⎨⎪⎩=已知∠=∠已推出=公共边 ∴△ADC ≌△CBA (SAS ).三角形全等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下图是一种测量工具的示意图.其中AB =CD ,并且AB ,CD 的中点O 被固定在一起, AB ,CD 可以绕点O 张合.在图中,只要量出AC 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这是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进行交流.原理:SAS. 练习:在下列推理中填写需要补充的条件,使结论成立: 如图,在△AOB 和△DOC 中, AO =DO (已知),______=________( ),BO =CO (已知),∴ △AOB ≌△DOC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价.答案:∠ AOB ∠ DOC 对顶角相等 SAS 课堂练习 1.如图,△ABC 中,已知AD 垂直于BC ,D 为BC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ABD ≌△ACD B . ∠B =∠CC . AD 是∠BAC 的平分线 D . △ABC 是等边三角形2.如果两个三角形两边对应相等,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A .一定全等B .一定不全等C .不一定全等D .面积相等 3.如图1,AB ,CD ,EF 交于点O ,且它们都被点O 平分,则图中共有______对全等教学反思内容 应用 边角边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边角边”或“SAS ”)1.“SSA ”不能作为判断三角形全等的依据;2. 根据已知条件,找到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证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图1 图2 4.如图2,△ABC 和△EFD 分别在线段AE 的两侧,点C ,D 在线段AE 上,AC =DE ,AB ∥EF ,AB =EF .求证:△ABC ≌△EFD .5.某大学计划为新生配备如图3所示的折叠凳,图4是折叠凳撑开后的侧面示意图(木条等材料宽度忽略不计),其中凳腿AB 和CD 的长相等,O 是它们的中点.为了使折叠凳坐着舒适,厂家将撑开后的折叠凳宽度AD 设计为30 cm ,则由以上信息可推得CB 的长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2.C 3.34.证明:∵ AB ∥EF ,∴ ∠A =∠E .在△ABC 和△EFD 中,,,,AC ED A E AB EF ⎧⎪⎨⎪⎩=∠=∠=∴ △ABC ≌△EFD (SAS ).5.解:∵ O 是AB ,CD 的中点,∴ OA =OB ,OD =OC .∴ CB =AD .在△AOD 和△BOC 中,OA OB AOD BOC OD OC ⎧⎪⎨⎪⎩=,∠=∠,=, ∴ △AOD ≌△BOC (SAS ). ∵ AD =30 cm ,∴ CB =AD =30 cm.课堂小结1.基本事实二;2.SAS 的应用.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43页习题.板书设计 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 边角边 教学反思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3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教学目标1.分不同情况探索“两角一边”条件下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掌握AAS 或ASA ,并会利用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AAS 或ASA ,并会利用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分不同情况探索“两角一边”条件下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探究新知1.角边角、角角边 问题1:如图,在△ABC和△A ′B ′C ′中,∠B =∠B ′,BC =B ′C ′.∠C =∠C ′.把△ABC 和△A ′B ′C ′叠放在一起,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吗? 问题2:提出你的猜想,并试着说明理由.学生讨论会发现:将△ABC 叠放在△A ′B ′C ′上,使边BC 落在边B ′C ′上,顶点A 与顶点A ′在边B ′C ′的同侧.由BC =B ′C ′可得边BC 与边B ′C ′完全重合.因为∠B =∠B ′,∠C =∠C ′ ,∠B 的另一边BA 落在边B ′A ′上, ∠C 的另一边落在边C ′A ′上,所以∠B 与∠B ′完全重合, ∠C 与∠C ′完全重合.由于“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所以点A 与点A ′重合.所以, △ABC 和△A ′B ′C ′全等. 归纳:基本事实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 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几何语言: 如图,在△ABC 和△ DEF 中,∠A =∠D ,AB =DE ,∠B =∠E ,教学反思∴ △ABC ≌△ DEF (ASA ).问题3:已知:如问题1中的图,在△ABC 和△A ′B ′C ′中, ∠A =∠A ′, ∠B = ∠B ′,BC =B ′C ′. 求证: △ABC ≌△A ′B ′C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可将∠A =∠A ′这个条件转化为∠C =∠C ′. 证明:∵∠A +∠B +∠C =180°,∠ A ′ +∠ B ′ +∠ C ′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又∵ ∠A =∠A ′, ∠B = ∠B ′(已知), ∴ ∠C =∠C ′(等量代换).在△ABC 和△A ′B ′C ′中,,,,B B BC B C C C ∠=∠⎧⎪=⎨⎪∠=∠⎩′′′′ ∴ △ABC ≌△A ′B ′C ′(ASA ). 想一想: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规律? 归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 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几何语言:在△ABC 和△ DEF 中,∠B =∠E ,∠A =∠D ,BC =EF , ∴ △ABC ≌△ DEF (AAS ). 例 已知:如图,AD =BE ,∠A =∠FDE ,BC ∥EF . 求证:△ABC ≌△DEF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通过BC ∥EF ,可得∠ABC =∠E ,再根据等量代换可得AB =DE .证明:∵ AD =BE (已知),∴ AB =DE (等式的性质). ∵ BC ∥EF (已知), ∴∠ABC =∠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ABC 和△DEF 中,,A FDE AB DE ABC E ⎧⎪⎨⎪⎩∠=∠,=,∠=∠∴ △ABC ≌△DEF (ASA ). 练习:1.如图1,已知△ABC 的三条边和三个角,则甲、乙两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 )A.甲B.乙C.甲、乙D.甲、乙都不是图1 图22.如图2,点D ,E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BE ,CD 相交于点O ,AE =AD ,要使△ABE ≌△ACD ,根据“AAS ”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价.答案:1.B 2.∠B =∠C (答案不唯一)课堂练习1.在△ABC 与△A ′B ′C ′中,已知∠A =44°,∠B =67°,∠C ′=69°,∠A ′教学反思=44°,且AC=A′C′,那么这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2.如图1,在△ABC中,已知∠1=∠2,BE=CD,AB=5,AE=2,则CE=________.图1 图23.如图2,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若BD=2cm,CF=4cm,则AB的长为( )A.2cmB.4cmC.6cmD.8cm4.如图3,∠1=∠2,∠3=∠4.求证:△ABC≌△ABD.5.已知:如图4,AB⊥BC,AD⊥DC,∠1=∠2, 求证:AB=AD.图3 图4参考答案1.全等2.33.C4.证明:∵∠3=∠4,∴∠ABC=∠ABD.在△ABC和△ABD中,12,,, AB ABABC ABD ⎧⎪⎨⎪⎩∠=∠=∠=∠∴△ABC≌△ABD(ASA). 5.证明:∵AB⊥BC,AD⊥DC,∴∠B=∠D=90 °.在△ABC和△ADC中,12B DAC AC⎧⎪⎨⎪⎩∠=∠,∠=∠,=(公共边),∴△ABC≌△ADC(AAS),∴AB=AD.课堂小结1.角边角、角角边的内容;2.利用角边角、角角边解决问题.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47页习题.教学反思板书设计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角边角、角角边教学反思角边角角角边内容应用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S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AS”)注意“AAS”“ASA”中两角与边的区别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4课时 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三角形全等教学目标1.会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认识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的位置关系;2.会综合运用本节学过的基本事实及相关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认识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的位置关系;难点:会综合运用本节学过的基本事实及相关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2.三角形全等的几个基本事实. 探究新知 问题:如图,每组图形中的两个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观察每组中的两个三角形,请你说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平移或旋转)后,能够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学生讨论会发现: (1)、(2)图通过平移重合;(3)、(4)、(5)、(6)通过旋转重合. 归纳:实际上,在我们遇到的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有些图形具有特殊的位置关系,即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或旋转(有时是两种变换) 得到的.发现两个三角形间的这种特殊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命题证明的途径,较快地解决问题.例1 已知:如图,在△ABC 中, D 是BC 的中点,DE ∥AB,交AC 于点 E ,DF ∥AC ,交AB 于点F .求证:△BDF≌△DCE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将△BDF 沿BC 方向向右平移可使△BDF △DCE 重合. 证明:∵ D 是BC 的中点(已知),∴ BD =DC (线段中点定义∵ DE ∥AB ,DF ∥AC ,(已知)∴ ∠B =∠EDC ,∠BDF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BDF 和△DCE 中,B EDC BD DC BDF C ⎧⎪⎨⎪⎩∠=∠,=,∠=∠,∴ △BDF ≌△DCE (ASA ).例2 已知: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CF ∥AB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DE =FE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将△ADE 绕点E 旋转,可与△CFE 重合.证明:∵CF ∥AB (已知),∴∠A =∠EC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EAD 和△ECF 中, 教学反思,A ECF AE CE AED CEF ⎧⎪⎨⎪⎩∠=∠,=,∠=∠ ∴△EAD ≌△ECF (ASA ).∴DE =F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练习: 1.如图1,由∠1=∠2,BC =DC ,AC =EC ,得△ABC ≌△EDC 的根据是( ) A .SAS B .ASA C .AAS D .SSS图1 图2 2.已知:如图2,AB ∥CD ,AD ∥BC . 求证:AB =CD ,AD =BC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价.答案:1.A2.证明:连接AC (图略),∵ AD ∥BC ,∴ ∠DAC =∠ACB.∵ AB ∥CD ,∴ ∠BAC =∠DCA. 在△BAC 和△DCA 中,BAC DCA AC CA BCA DAC ⎧⎪⎨⎪⎩∠=∠,=,∠=∠,∴ △BAC ≌△DCA , ∴ AB =CD ,AD =BC . 课堂练习 1. 如图1,在△ABC 中,分别以AC ,BC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CD 和等边三角形BCE ,连接AE ,BD 交于点O ,则∠AOB 的度数为________.2.如图2,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 与∠DFE 的度数和是( )A.60°B.90°C.120°D.150° 图1 图2 图3 图4 3.如图3,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 ,其中AB =AD ,BC =DC .将仪器上的点A与∠PR Q 的顶点R 重合,调整AB 和AD ,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 ,C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PR Q 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 ≌△ADC ,这样就有∠Q A E =∠P AE .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A .SASB .ASAC .AASD .SSS4.如图4,AE =AC ,AB =AD ,∠EAB =∠CAD ,试说明:∠B =∠D.参考答案 1.120° 2.B 3.D 4.证明:∵ ∠ EAB =∠ CAD ,∴ ∠ EAB +∠ BAD =∠ CAD +∠ BAD , 即∠ EAD =∠ CAB .教学反思。

13-认识三角形同步练习

13-认识三角形同步练习

认识三角形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ACB是△ABC的内角B.∠BCD是与∠ACB相邻的外角C.∠A+∠BCD=180°D.△ABC的三条边分别是线段AB,BC,AC2.如图,在∠1、∠2、∠3和∠4这四个角中,属于△ABC外角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③三角形的外角与和它相邻的内角互补;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A.①②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④4.已知△ABC的一个外角为50°,则△ABC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锐角或钝角三角形5.已知△ABC的周长为13 cm,AB与BC的长度之和为8 cm,AC与BC的长度之差为2 cm,那么这个三角形按边分类是( )A.不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③三角形的外角与和它相邻的内角互补;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A.①②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④7.已知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a-b)·(b-c) ·(a-c)=0,则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8.如果一条边是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共边三角形”,图中以BC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 )A.3对B.4对C.5对D.6对9.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a-b)2+|b-c|=0,则△ABC的形状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以上都不对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E是△BCD的中线B.BD是△ABC的中线C.AD=DC,BE=EC D.AD=EC,DC=BE2.如图,已知P是△ABC的重心,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若△ABC的面积为20,则△ADC的面积为()A.10 B.8 C.6 D.53.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DF是△CDE的中线,若△DEF的面积是2,那么△ABC的面积为( )A.12 B.14 C.16 D.184.如图,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 )A.40° B.45° C.80° D.85°5. 如图所示,AD是△ABC的角平角线,AE是△ABD的角平分线,若∠BAC=80°,则∠EAD的度数是( )A.20°B.30°C.45°D.60°6.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BOC=120°,则∠A等于( )A.30°B.45 C.60°D.70°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8.下列线段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是()①三角形的三条中线;②三角形的三条高;③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B.过三角形的顶点,且过对边中点的直线是三角形的中线C.直角三角形同一直角边上的中线、高及这条边所对的角的平分线中,高最短D.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10.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BF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BAC=50°,∠ABC=60°,则∠EAD+∠ACD=( )A.75° B.80° C.85° D.90°11.(6分) 已知AD为△ABC的中线,AB=5 cm,且△ACD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少2 cm,则AC的长度是多少?12.(8分)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EF交AD于点O.请问:DO是∠EDF的角平分线吗?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13.(8分) 如图,已知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1)作出△ABD的边BD上的高;(2)若△ABD的面积为6,且BD边上的高为3,求BC的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3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3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知识点1 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1.以“是否有边相等”将三角形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注意: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能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依据):(1)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知识点2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高、中线和角平分线)(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知识点3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知识点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知识点2 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知识点1 多边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

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n边形。

n边形有n 个内角。

多边形的分类: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则此多边形为凸多边形,反之为凹多边形(左:凸多边形;右:凹多边形)知识点2 多边形的对角线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素养课件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素养课件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 逆定理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13.2 全等图形
知识点 全等图形
如图所示,用彩色复印机复印东西时,用同一个原件复印 出来的文件放在一起能完全重合,是全等图形.
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如图所示,用一副七巧板拼成了一只狐狸的图案. 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顾名思义,是 由七块板组成的,其中有一块正方形,一块平行四边形, 五块三角形,其中有两组全等三角形.这七块板可拼成 许多图形,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 人物、动物、桥、房、塔等.
学科素养课件
新课标冀教版·数学 八年级上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13.1 命题与证明
知识点 逆命题
知识点 证明
平行的黑线完全是笔直而平行的,放射线会歪曲人对线条和 形状的感知,这种经典幻觉由19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艾沃德·黑 林首先发现,故称为“黑林错觉”.
也就是说,猜测出的命题仅仅是一种 猜想,未必都是真命题.
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在全等符号“≌”中,“∽”表示形状相 同,“=”表示大小相等.
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但是 两个全等三角形形状一定相同.
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小明用20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 了如图所示的宽为50 cm的长方形图案. 由图形看出,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 为10 cm,较长的直角边为40 cm,则一个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00 cm2.
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边”(AAS)
将一等腰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直角 顶点C紧靠在桌面,在两个顶点A,B处各系有一条线,两 条线自然下垂.已知三角板的直角边的长度为13 cm,右 侧的线BE的长度为5 cm,顶点C到这条线的距离CE的 长为12 cm.由全等方法“AAS”可知△ADC≌△CEB,则 可得AD=12 cm,CD=5 cm.

大学物理 第十三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大学物理 第十三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E E0 E
E
E0
电介质极化特点:内部场强一般不为零。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描述极化强弱的物理量--极化强度 (Polarization vector)
7
2.3 孤立带电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一般情况较复杂;孤立的带电导体,电荷分布的实验 定性:
在表面凸出的尖锐部分(曲率是正值且较大)电荷面密度较大, 在比较平坦部分(曲率较小)电荷面密度较小, 在表面凹进部分带电面密度最小。
孤立带电 导体球
尖端放电
C
8
金属尖端的强电场的应用一例
场离子显微镜(FIM) 原理: 样品制成针尖形状, 针尖与荧光膜之间加高压, 样品附近极强的电场使吸附在表面的 原子电离,氦离子沿电力线运动, 撞击荧光膜引起发光, 从而获得样品表面的图象。
12
R Q q l
例:无限大的带电平面的场中平行放置一无限大金属平 板求:金属板两面电荷面密度。
解:设金属板面电荷密度为1和2 如图可视为三个无限大的带电平面 由对称性和电量守恒 1 2 导体体内任一点P 场强为零 1 2 0 2 0 2 0 2 0
讨论:静电场对导体和电介质的作用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论述的根据是静电场的基本规律和导体与电介质的电结构 特征。 qi 基本性质方程: E d S E dl 0 0 L S 导体 存在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conductor); 绝缘体 理论上认为一个自由移动的电荷也没有 也称 电介质(dielectric); 半导体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semiconductor)。

三角形及其性质(2) 北京课改版

三角形及其性质(2)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上册第13.1~13.3章节测试题(B )第一部分一、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3分,共24分)1、五条线段长分别是1cm,2cm,3cm,4cm,5cm ,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长,则可以组成___个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3、 若a,b,c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周长为18cm ,且,a b c b a 2,2==+ 则a=______,b=______,c=______4.如图,有 个三角形,∠l 是 的外角,∠ADB 是 的外角.5.在△ABC 中,BC 边不动,点A 竖直向上运动,∠A 越来越小,∠B 、∠C 越来越大,若∠A 减少α度,∠B 增加β度,∠C 增加γ度,则α、β、γ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6.如图,△ABC 中,∠ABC =50°,∠ACB =78°,点O 为△ABC 角平分线的交点,BO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D ,则∠BDC 的度数为_____。

7.如图,已知AD ∥BC ,且EA 、EB 分别平分∠DAB 和∠CBA ,则EA 与EB 的位置关系是__。

8.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BC 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____。

二、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24分)1.如图所示,D 、E 分别为△ABC 的边AC 、BC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DE 是△BDC 的中线 B .BD 是△ABC 的中线 C .AD =DC ,BE =EC D .图中∠C 的对边是DE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这个三角形是 ( )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3、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7,另一边长为4,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8 B 、15 C 、18或15 D 、无法确定。

4、适合条件C B A ∠=∠=∠3121的△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任意三角形5、如图,点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连BE 、CD ,若∠B =∠C ,则∠AEB 与∠AD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DC >AEB B 、∠ADC =∠AEB C 、∠ADC <∠AEB D 、不能确定6、如图,a ∥b ,则下列式子中值为180°的是( )A 、γβα-+B 、γβα++C 、αγβ-+D 、γβα+-7、两根木棒分别为5cm 和7cm ,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第三根木棒的长为偶数,那么第三D OCBA EDCBAEDCBAαγβba根木棒的取值情况有( )种。

三角形的判定练习题sss

三角形的判定练习题sss

三角形的判定练习题sss三角形的判定练习题在数学中,三角形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图形,它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

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练习题一:给定三条边长,判断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角形的一个基本定理: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根据这个定理,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假设我们有三条边长分别为a、b、c,那么我们可以判断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a + b > c、a + c > b、b + c > a都成立,那么这三条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 如果有一条边的长度大于等于其他两条边之和,那么这三条边无法构成一个三角形。

- 如果有一条边的长度等于其他两条边之和,那么这三条边构成一个退化的三角形,也就是一条线段。

通过这个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构成条件,并且能够熟练地判断给定的边长是否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2. 练习题二:给定三个角度,判断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除了通过边长来判断三角形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角度来判断三角形的构成条件。

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必须等于180度。

假设我们有三个角度分别为A、B、C,那么我们可以判断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A + B + C = 180度,那么这三个角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 如果A + B + C > 180度,那么这三个角无法构成一个三角形。

- 如果A + B + C < 180度,那么这三个角可以构成一个非欧几里德三角形,也就是一个超几何三角形。

通过这个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角度条件,并且能够熟练地判断给定的角度是否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3. 练习题三:给定三个点的坐标,判断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三个点的坐标来判断是否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假设我们有三个点分别为A(x1, y1)、B(x2, y2)、C(x3, y3),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判断:- 首先计算AB、AC、BC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利用练习题一中的方法判断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SSS,SAS,AAS,ASA)练习

三角形(全等SSS,SAS,AAS,ASA)练习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练习一、三角形的全等性质:1 如图:△ ABC^A A B',则有:AB= —, BC= —, CA =—/ A= ___ , / B= _ , / C= _ ,二、“SSS”判定的应用:1•完成下面的推理:如图,(1 )在厶ABC与厶A' B'中,AB A'B',2.如图:△ ADF ◎△ CBE,问AD 会平行CB吗?AE会等于CF吗?AC AC,• △ ABC^A A' B' (SSS・5 .如图,在△ ABC中,AB=AC , CD是厶ABC的中线,说明①厶ABD◎△ ACD。

②AD丄CB。

C 解: △A DF ◎△ CBE ( ____ )•I / A= __ (___••• AD// BC ( _______________ )△A DF ◎△ CBE ( ____ )•- AF=—( ____________________ )• AF-EF= B CA 2.女口图,AB=CD , AD=BC ,全等吗?AD会平行CB吗?解:在△ ADC与厶CBA中AD ,问:△ ADC与厶CBA ArB C6 .如图,△ ABD 和厶ABC , AC=AD , BC = BD , 那么△ ABD和厶ABC全等吗?即AE =—3.如图:△ ADB ◎△ ADC ,解: •/ △ ADB ADCAC AC,•=90•AD 丄CB=180问AD会垂直CB吗?4.如图:△ ABC ADE,问/ BAD= / CAE 吗?5.如图:△ ADF ◎△ CBE会等于CF吗?AE问AD会平行CB吗?A D•△ ADC ◎△ CBA( __ )•- / ____ = / _____ ( ___•AD// B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C是BD和EF的中点,且BE=DF说明△BEC◎△ DFC。

4.女口图,在厶ADF 与厶BCE 中,AD=BC , DF=BE ,AE=CF,说明①厶ADF ◎△ CBE ,②AD // BC。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3章 13.1--13.3随堂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3章  13.1--13.3随堂练习题含答案

13.1轴对称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三角形中,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高线的交点3.如图,AC=AD,BC=BD,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垂直平分CD B.CD垂直平分ABC.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D.CD平分∠ACB4.如图,在Rt△ABC中,∠ACB=90°,若△ACD的周长为50,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则AC+BC=()A.25cm B.45cm C.50cm D.55cm5.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连接EF交AD 于G.下列结论:①AD垂直平分EF;②EF垂直平分AD;③AD平分∠EDF;④当∠BAC为60°时,AG=3DG,其中不正确的结论的个数为()A.1B.2C.3D.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完全重合B.线段是轴对称图形C.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D.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至少有一条7.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A.1 cm B.2 cm C.3 cm D.4cm8.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MN是线段AB(M,N不在AB上)的垂直平分线的是()A.MA=MB,NA=NB B.MA=MB,MN⊥ABC.MA=NA,MB=NB D.MA=MB,MN平分AB9.下列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最少的图形是()A.B.C.D.10.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点D,E,则直线DE是()A.∠A的平分线B.AC边的中线C.BC边的高线D.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二.填空题11.如图,在△ABC中,点D、E在直线AB上,且点D、E分别是线段AC、BC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若∠ACB=30°,则∠DCE=12.如图,在△ABC中,∠C=90°,∠A=30°,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若CD=2cm,则AD=cm.13.已知△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D,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点E,若AD=5,AE=7,DE=3,则BC=.14.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中垂线,∠C=30°,∠BAD=50°,则∠B=.15.如图,AB=AC,DE垂直AB于D,交AC于E,且AD=BD,若△BEC的周长为20,BC=6,那么△ABC的周长为.三.解答题16.在△ABC中,AD是高,在线段DC上取一点E,使BD=DE,已知AB+BD=DC,求证:E点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17.已知甲村和乙村靠近公路a、b,为了发展经济,甲乙两村准备合建一个工厂,经协商,工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到两村的距离相等;(2)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你能帮忙确定工厂的位置吗?18.如图,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C、D是垂足,连接CD,且交OE于点F.(1)求证: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若∠AOB=60°,请你探究OE,E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9.如图1,△ABC中,AB=AC,∠BAC=130°,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Q.(1)求∠P AQ的度数;(2)如图2,△ABC中,AB>AC,且90°<∠BAC<180°,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Q.①若∠BAC=130°,则∠P AQ=°,若∠BAC=α,则∠P AQ用含有α的代数式表示为;②当∠BAC=°时,能使得P A⊥AQ;③若BC=10cm,则△P AQ的周长为cm.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解答】解:∵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故选:A.3.【解答】解:在△ABC与△BDC中,,∴△ABC≌△ABD,∴∠CAB=∠DAB,∴AB垂直平分CD,故选:A.4.【解答】解:∵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C+CD+AD=AC+CD+BD=AC+BC=50,故选:C.5.【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DE=DF,∠AED=∠AFD=90°,在Rt△AED和Rt△AFD中,,∴Rt△AED≌Rt△AFD(HL),∴AE=AF,∠ADE=∠ADF,∴AD平分∠EDF;③正确;∵AD平分∠BAC,∵AE=AF,DE=DF,∴AD垂直平分EF,①正确;②错误,∵∠BAC=60°,∴∠DAG=30°,∴AG=AE,AD=AE,∴DG=AE,∴AG=3DG,④正确.故选:A.6.【解答】解:A、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完全重合,正确,故本选项错误;B、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正确,故本选项错误;C、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但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故本选项正确;D、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至少有一条,正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7.【解答】解:∵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N=BN,∵△BCN的周长是7cm,∴BN+NC+BC=7(cm),∴AN+NC+BC=7(cm),∵AN+NC=AC,∴AC+BC=7(cm),又∵AC=4cm,∴BC=7﹣4=3(cm).故选:C.8.【解答】解:∵MA=MB,NA=NB,∴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A=MB,MN⊥AB,∴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当MA=NA,MB=NB时,直线MN不一定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A=MB,MN平分AB,∴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故选:C.9.【解答】解:A、有4条对称轴,故此选项错误;B、有3条对称轴,故此选项错误;C、有2条对称轴,故此选项正确;D、有4条对称轴,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10.【解答】解:∵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交于点D,E,∴DA=DB,EA=EB,∴点D,E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故选:D.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解答】解:∵∠ACB=30°,∴△ABC中,∠ABC+∠BAC=150°,∵点D、E分别是线段AC、BC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EB=EC,DC=DA,∴∠E=180°﹣2∠ABC,∠D=180°﹣2∠BAC,∴△DCE中,∠DCE=180°﹣(∠E+∠D)=180°﹣(180°﹣2∠ABC+180°﹣2∠BAC)=180°﹣180°+2∠ABC﹣180°+2∠BAC=2(∠ABC+∠BAC)﹣180°=2×150°﹣180°=120°.故答案为:120°.12.【解答】解:∵在△ABC中,∠C=90°,∠A=30°,∴∠ABC=6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ABD=∠A=30°,∴∠DBC=30°.∵CD=2cm,∴BD=2CD=4cm,∴AD=4cm.故答案为:4.13.【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DF、EG分别是线段AB、AC的垂直平分线,∴BD=AD=5,CE=AE=7,∴BC=BD+DE+CE=5+3+7=15;②如图,∵DF、EG分别是线段AB、AC的垂直平分线,∴BD=AD=5,CE=AE=7,∴BC=BD﹣DE+CE=5﹣3+7=9;综上所述,BC的长为15或9.故答案为:15或9.14.【解答】解:∵DE是AC的中垂线,∴DA=DC,∴∠DAC=∠C=30°,∴∠BAC=80°,∴∠B=180°﹣(∠BAC+∠C)=70°,故答案为:70°.15.【解答】解:∵DE垂直AB于D,且AD=BD,∴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A=EB,∵△BEC的周长为20,∴BC+CE+BE=BC+CE+AE=BC+AC=20,∴AC=20﹣BC=14,∴△ABC的周长=AC+AB+BC=34,故答案为:34.三.解答题(共4小题)16.【解答】证明:∵AD是高,∴AD⊥BC,又∵BD=DE,∴AD所在的直线是线段BE的垂直平分线,∴AB=AE,∴AB+BD=AE+DE,又∵AB+BD=DC,∴DC=AE+DE,∴DE+EC=AE+DE∴EC=AE,∴点E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17.【解答】解:①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直线a、b于点A、B;②分别以A、B为圆心,以大于AB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点C,连接OC;③连接ED,分别以E、D为圆心,以大于ED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F、G两点,连接FG;④FG与OC相交于点H,则H即为工厂的位置.同法可得H′也满足条件,故点H或H′即为工厂的位置.18.【解答】解:(1)∵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DE=CE,OE=OE,∴Rt△ODE≌Rt△OCE,∴OD=OC,∴△DOC是等腰三角形,∵OE是∠AOB的平分线,∴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OE是∠AOB的平分线,∠AOB=60°,∴∠AOE=∠BOE=30°,∵EC⊥OB,ED⊥OA,∴OE=2DE,∠ODF=∠OED=60°,∴∠EDF=30°,∴DE=2EF,∴OE=4EF.19.【解答】解:(1)∵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Q,∴AP=BP,AQ=CQ,∴∠BAP=∠B,∠CAQ=∠C,∵∠BAC=130°,∴∠B+∠C=180°﹣∠BAC=50°,∴∠BAP+∠CAQ=50°,∴∠P AQ=∠BAC﹣(∠BAP+∠CAQ)=130°﹣50°=80°;(2)①∵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Q,∴AP=BP,AQ=CQ,∴∠BAP=∠B,∠CAQ=∠C,∵∠BAC=130°,∴∠B+∠C=180°﹣∠BAC=50°,∴∠BAP+∠CAQ=50°,∴∠P AQ=∠BAC﹣(∠BAP+∠CAQ)=130°﹣50°=80°;∵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Q,∴AP=BP,AQ=CQ,∴∠BAP=∠B,∠CAQ=∠C,∵∠BAC=α,∴∠B+∠C=180°﹣∠BAC=180°﹣α,∴∠BAP+∠CAQ=180°﹣α,∴∠P AQ=∠BAC﹣(∠BAP+∠CAQ)=α﹣(180°﹣α)=2α﹣180°;②当∠P AQ=90°,即2α﹣180°=90°时,P A⊥AQ,解得:α=135°,∴当∠BAC=135°时,能使得P A⊥AQ;③∵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Q,∴AP=BP,AQ=CQ,∵BC=10cm,即BP+PQ+CQ=AP+PQ+AQ=10cm,∴△P AQ的周长为10cm.故答案为:①80,2α﹣180°;②135;③10.13.2 画轴对称图形一、选择题(5道小题,每题7分,共35分)更正1、如图,在△ABC中,AB的中垂线交BC于点E,若BE=2则A、E两点的距离是().A.4B.2C.3D.122、如图,AB垂直平分CD,若AC=1.6cm,BC=2.3cm,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cm.A.3.9B.7.8C.4D.4.63、如图所示,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AD∥BC,现给出下列结论:①AB∥CD;②AB=BC;③AB⊥BC;④AO=O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4、下列说法:①若直线P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则EA=EB,PA=PB;②若PA=PB,EA=EB,则直线PE垂直平分线段AB;③若PA=PB,则点P必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④若EA=EB,则过点E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B.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在三角形内部,有一点P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点P一定是()A、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D、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 13.1---13.3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 13.1---13.3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13.1 轴对称一、选择题1.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垂直平分BD,垂足为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B=AD B.AC平分∠BCDC.AB=BD D.△BEC≌△DEC2. 如图,在△ABC中,BC=8,△ABC的周长为20,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则△AEC的周长为()A.24B.20C.16D.123. 如下图是一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黑球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经白球撞击后沿箭头方向运动,经桌边反弹最后进入球洞的序号是()A.①B.②C.⑤D.⑥4. 在汉字“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1A.2个B.3个C.4个D.5个5. 如图,在Rt△ABC中∠C=90°,AB>BC,分别以顶点A、B为圆心,大于12AB长为半径作圆弧,两条圆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边CB于D.若AD=5,CD=3,则BC长是()A.7B.8C.12D.136.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1,图2所示的方向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剪裁得到图4,将图4的纸片展开铺平,再得到的图案是()7. 点M(3,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3,2)B. (3,-2)C. (-3,-2)D. (3,2)8. 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四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如图),若再从其余小正方形中任选一个也涂上阴影,使得整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成轴对称图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小正方形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对称,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23①△ABC ≌△A′B′C′;②∠BAC′=∠B′AC ;③l 垂直平分CC′;④直线BC 和B′C′的交点不一定在l 上,A .4个B .3个C .2个D .1个10. 如图所示,线段AB ,A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则PB 与PC 的关系是( )A .PB >PCB .PB =PC C .PB <PCD .PB =2PC 11. 如图,在△ABC 中,DE 垂直平分AB ,交AB 于点E ,交BC 于点D ,若AD=4,BC=3DC ,则BC 等于 ( )A.4B.4.5C.5D.612. 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已知△ABC 中,AB<BC ,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BC 上取一点P ,使得PA+PB=BC.下面是四名同学的作法,其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13. 如图是某时刻在镜子中看到准确时钟的情况,则实际时间是14. 若点A(1﹣m,6)与B(2+n,6)关于某坐标轴对称,则m﹣n= .15. 如图所示的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共有________条.16.如图是4×4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3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其余13个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使整个涂成黑色的图形成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个.17. 如图4×5的方格纸中,在除阴影之外的方格中任意选择一个涂黑,与图中阴影部分构成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______种.18. 如图,△ABC中,AC=8,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则△BCE的周长为________.4三、解答题19.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网格中有一个格点△ABC(即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A′B′C′;(2)在(1)的结果下,连接AA′,CC′,则六边形AA′B′C′CB的面积为.20. 如图所示,两个四边形关于直线l对称,∠C=90°,试写出边a,b的长,并求出∠G的度数.52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边的垂直平分线MN经过点A.求证:点A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622. 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ABC与△EBC的周长分别是26 cm和16 cm,求AC的长.23. 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点D落在点G 处,EF为折痕.(1)求证:△FGC≌△EBC;(2)若AB=8,AD=4,求四边形ECGF(阴影部分)的面积.724. 如图,已知△ABC.(1)用直尺和圆规分别作出AB,AC边的垂直平分线l1,l2;(2)若直线l1,l2的交点为O,连接OB,OC.求证:OB=OC.8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13.1 轴对称9培优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垂直平分BD,垂足为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B=AD B.AC平分∠BCDC.AB=BD D.△BEC≌△DEC【答案】C2. 如图,在△ABC中,BC=8,△ABC的周长为20,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E.则△AEC的周长为()A.24B.20C.16D.12【答案】D【解答】解:∵△ABC的周长为20,∴AB+AC+BC=20,∵BC=8,∴AB+AC=12,∵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EB=EC,∴△AEC的周长=AE+EC+AC=AE+EB+AC=AB+AC=12,故选:D.10113. 如下图是一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黑球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经白球撞击后沿箭头方向运动,经桌边反弹最后进入球洞的序号是( )A.①B.②C.⑤D.⑥【答案】答案为:B4. 在汉字“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B[解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在汉字“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中”“日”“品”3个.故选B.5. 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 >BC ,分别以顶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长为半径作圆弧,两条圆弧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边CB 于D .若AD =5,CD =3,则BC 长是( )A .7B .8C .12D .13【答案】B6.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1,图2所示的方向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剪裁得到图4,将图4的纸片展开铺平,再得到的图案是( )【答案】答案为:B.7. 点M(3,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3,2)B. (3,-2)C. (-3,-2)D. (3,2)【答案】B8. 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四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如图),若再从其余小正方形中任选一个也涂上阴影,使得整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成轴对称图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小正方形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9.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对称,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①△ABC≌△A′B′C′;②∠BAC′=∠B′AC;③l垂直平分CC′;④直线BC和B′C′的交点不一定在l上,A.4个B.3个C.2个D.1个12【答案】B10. 如图所示,线段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则PB与PC的关系是()A.PB>PC B.PB=PCC.PB<PC D.PB=2PC【答案】B[解析] 如图,连接AP.∵线段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AP=PB,AP=PC.∴PB=PC.11. 如图,在△ABC中,DE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E,交BC于点D,若AD=4,BC=3DC,则BC等于()A.4B.4.5C.5D.6【答案】D[解析] ∵DE垂直平分AB,AD=4,∴BD=AD=4.∵BC=3DC,∴BD=2CD.∴CD=2.∴BC=BD+CD=6.故选D.12. 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已知△ABC中,AB<BC,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BC上取一点P,使得PA+PB=BC.下面是四名同学的作法,其中正确的是()1314【答案】C[解析] ∵PA+PB=BC ,而PC+PB=BC ,∴PA=PC. ∴点P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与BC 的交点.显然只有选项C 符合题意.二、填空题13. 如图是某时刻在镜子中看到准确时钟的情况,则实际时间是【答案】答案为:4:40.14. 若点A(1﹣m ,6)与B(2+n ,6)关于某坐标轴对称,则m ﹣n= .【答案】答案为:3.15. 如图所示的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共有________条.【答案】5 [解析] 如图,五角星的对称轴共有5条.16. 如图是4×4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3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其余13个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使整个涂成黑色的图形成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 个.【答案】答案为:4.17. 如图4×5的方格纸中,在除阴影之外的方格中任意选择一个涂黑,与图中阴影部分构成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______种.【答案】答案为:4.18. 如图,△ABC中,AC=8,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则△BCE的周长为________.【答案】13【解析】∵DE垂直平分AB,∴AE=BE,∵AE+EC=8,∴EC+BE=8,∴△BCE的周长为BE+EC+BC=13.三、解答题19.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网格中有一个格点△ABC(即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A′B′C′;(2)在(1)的结果下,连接AA′,CC′,则六边形AA′B′C′CB的面积为.15【答案】解:(1)如图所示;(2)S六边形AA′B′C′CB=3×6﹣×2×1﹣×2×1﹣×2×1﹣×2×1=18﹣1﹣1﹣1﹣1=14.故答案为:14.20. 如图所示,两个四边形关于直线l对称,∠C=90°,试写出边a,b的长,并求出∠G的度数.【答案】解:∵两个四边形关于直线l对称,∴四边形ABCD≌四边形FEHG,∴∠H=∠C=90°,∠A=∠F=80°,∠E=∠B=135°,a=5 cm,b=4 cm.∴∠G=360°-∠H-∠E-∠F=55°.161721.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C 边的垂直平分线MN 经过点A .求证:点A 在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上.【答案】证明:连接AC.∵点A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MN 上,∴AB=AC.∵AB =AD ,∴AC =AD.∴点 A 在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上.22. 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若△ABC 与△EBC 的周长分别是26 cm 和16 cm ,求AC 的长.【答案】解:∵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E =BE.∵△EBC 的周长是16 cm ,∴BC +BE +EC =16 cm ,即BC +AE +EC =AC +BC =16 cm.∵△ABC 的周长是26 cm ,∴AB+AC+BC=26 cm,∴AC=AB=10 cm.23. 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点D落在点G 处,EF为折痕.(1)求证:△FGC≌△EBC;(2)若AB=8,AD=4,求四边形ECGF(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解:(1)证明:在长方形ABCD中,DA=BC,∠A=∠D=∠B=∠BCD=90°.由折叠的性质,得GC=DA,∠G=∠D=90°,∠GCE=∠A=90°.∴GC=BC,∠GCF+∠FCE=90°,∠FCE+∠BCE=90°.∴∠GCF=∠BCE.又∵∠G=∠B=90°,GC=BC,∴△FGC≌△EBC(ASA).(2)由(1)知,DF=GF=BE,∴S四边形ECGF =S△FGC+S△EFC=S△EBC+S△EFC=S四边形BCFE=(BE+CF)·AD2=(DF+CF)·AD2=8×42=16.24. 如图,已知△ABC.18(1)用直尺和圆规分别作出AB,AC边的垂直平分线l1,l2;(2)若直线l1,l2的交点为O,连接OB,OC.求证:OB=OC.【答案】解:(1)如图所示.(2)证明:如图,连接OA.∵l1是AB的垂直平分线,∴OA=OB.同理,OA=OC.∴OB=OC.解:(1)如图所示.(2)证明:如图,连接OA.∵l1是AB的垂直平分线,∴OA=OB.同理,OA=OC.∴OB=OC.13.2画对称图形一.选择题19201.点A (﹣3,1)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 )A . C .2.点M (3,﹣2)与Q (a ,b )关于y 轴对称,则a +b 的值为( )A .5B .﹣5C .1D .﹣13.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都相同B .表示两个不同的点C .若点P (a ,b )在y 轴上,则b =0D .若点Q (﹣2,﹣1),则Q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2,﹣1)4.已知点A (3,2)是点B (a ,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则a ,b 的值分别为( ) A .﹣3,2 B .3,﹣2 C .﹣3,﹣2 D .2,3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C 的顶点C (3,﹣1),则点C 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别为( )A .B .C .D . 6.如图,小琪和小亮下棋,小琪执圆形棋子,小亮执方形棋子,若棋盘中心的圆形棋子位置用(﹣1,1)表示,小亮将第4枚方形棋子放入棋盘后,所有棋子构成轴对称图形,则小亮放方形棋子的位置可能是()A.C.7.点P(﹣2,3)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在第()象限.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一个封闭图形的各个顶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不变,并把得到的顶点依次连接,那么得到的封闭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位置上()A.向左平移了1个单位B.关于y轴对称C.关于x轴对称D.向下平移了2个单位9.如果点S(3a﹣3,2+a)关于y轴的对称点S′在第二象限,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a<1B.a>﹣2C.a>1D.﹣2<a<1 10.已知点P(﹣2,3),作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P1,再作点P1关于y轴的对称点P2,接着作P2关于x轴的对称点P3,继续作点P3关于y轴的对称点P4,按照这种方法一直做下去,则P2017的坐标为()A.C.二.填空题11.若点A(a,2)与B(3,b)关于x轴对称,则a﹣b=.12.已知点A(2a﹣b,5+a),B(2b﹣1,﹣a+b),关于y轴对称,则(4a+b)2020的值是.21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3,2)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P',则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对称图形,点A(3,2)与点B(3,﹣2)是此图形上的互为对称点,则在此图形上的另一点C(﹣1,﹣3)的对称点坐标为.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循环往复的轴对称变换,若原来点A坐标是(a,b),经过第1次变换后所得的A1坐标是(a,﹣b),则经过第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点A2020坐标是.三.解答题16.;(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和是1440°,求它的边数.17.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解答下列问题:(1)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AB1C1;(3)B1C1的长为.2218.分别在下面正方形网格中按要求画图:(1)在图(1)中画出以MN为轴,对折后的图形;(2)在图(2)中画出向右平移两格后的图形.19.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1,2),B(﹣1,﹣4),C(2,﹣3).(1)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A1B1C1,作出△A1B1C1,线段AC在平移过程中扫的面积为;(2)作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2B2C2,则坐标C2为;(2)若△ABD与△ABC全等,则点D的坐标为(点C与点D不重合)2324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点A(﹣3,1)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3,﹣1),故选:B.2.【解答】解:∵点M(3,﹣2)与Q(a,b)关于y轴对称,∴a=﹣3,b=﹣2,∴a+b=﹣5,故选:B.3.【解答】解:A.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都相同,故本选项错误;B.表示两个不同的点,故本选项正确;C.若点P(a,b)在y轴上,则a=0,故本选项错误;D.若点Q(﹣2,﹣1),则Q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2,1),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4.【解答】解:∵点A(3,2)是点B(a,b)关于y轴的对称点,∴a=﹣3,b=2,故选:A.5.【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的顶点C(3,﹣1),∴点C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别为.故选:A.6.【解答】解:如图:符合题意的点为(﹣1,2)25故选:D.7.【解答】解: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3),则此点在第一象限.故选:A.8.【解答】解:∵封闭图形的各个顶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不变,∴原图形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得到的封闭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位置上关于y轴对称.故选:B.9.【解答】解:∵点S(3a﹣3,2+a)关于y轴的对称点S′在第二象限,∴点S在第一象限,∴,解得:a>1,故选:C.10.【解答】解:∵点P(﹣2,3),∴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P1(﹣2,﹣3),∴点P1关于y轴的对称点P2(2,﹣3),26∴P2关于x轴的对称点P3(2,3),∴点P3关于y轴的对称点P4(﹣2,3),依此类推,2017÷4=506…1,∴P2017的坐标(﹣2,﹣3),故选:C.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解答】解:∵点A(a,2)与点B(3,b)关于x轴对称,∴a=3,b=﹣2,∴a﹣b=3﹣(﹣2)=3+2=5,故答案为:5.12.【解答】解:∵点A(2a﹣b,5+a),B(2b﹣1,﹣a+b),关于y轴对称,∴,解得,则(4a+b)2020=(﹣4+3)2020=1,故答案为:1.13.【解答】解:∵将点P(﹣3,2)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P',∴点P'坐标为:(0,2),∴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0,﹣2).故答案为:(0,﹣2).2714.【解答】解:∵点A(3,2)与点B(3,﹣2)是此图形上的互为对称点,∴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此图形上的另一点C(﹣1,﹣3)的对称点坐标为(﹣1,3),故答案为:(﹣1,3).15.【解答】解:点A第一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四象限,点A第二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三象限,点A第三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二象限,点A第四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一象限,即点A回到原始位置,所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0÷4=505,∴经过第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A点与第一次变换的位置相同,在第四象限,坐标为(a,﹣b).故答案为(a,﹣b).三.解答题(共4小题)16.【解答】解:(1)如图所示,直线l即为所求;28(2)设此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1440+360,解得:n=12.答: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12.17.【解答】解:(1)A点坐标为(2,0),B点坐标为(﹣1,﹣4);(2)如图,△AB1C1为所作;(3)B1C1的长==.故答案为(2,0),(﹣1,﹣4),.18.【解答】解:(1)对折后的图形,如图(1)所示:(2)向右平移两格后的图形,如图(2)所示:2919.【解答】解:(1)如图,△A1B1C1为所作;线段AC在平移过程中扫的面积=11×7﹣13.3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一、选择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8,则它的周长为()A.12B.16C.20D.16或202.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6,另一边长为13,则它的周长为( )A.25B.25或32C.32D.193.如图,在△ABC中,AB=AC=4,∠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分别交AB、AC于M、N,则△AMN的周长为()A.12B.4C.8D.不确定4.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连接AD、AE,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EAC,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30A.BD=CE B.AD=AE C.DA=DE D.BE=CD5.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A.40° B.50° C.60° D.70°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α,那么()A.α不大于45°B.0°<α<90°C.α不大于90°D.45°<α<90°7.如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在MN外,且与A点在MN的同一侧,BC交MN于P 点,则()A.BC>PC+AP B.BC<PC+AP C.BC=PC+AP D.BC≥PC+AP8.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A.48°B.36°C.30°D.24°9.如图在等腰△ABC中,其中AB=AC,∠A=40°,P是△ABC内一点,且∠1=∠2,则∠BPC等于()31A.110°B.120°C.130°D.140°10.如图,已知下列三角形中,AB=AC,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二、填空题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8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1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1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70°,则它的底角为度.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15.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点,点E、F分别是AD的三等分点,若△ABC 的面积为18cm2,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cm2.3216.如图,在Rt△ABC中,D,E为斜边AB上的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的大小为(度).三、解答题17.如图,已知D、E两点在线段BC上,AB=AC,AD=AE.证明:BD=CE.18.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3319.在△ABC中,AD平分∠BAC,BD⊥AD,垂足为D,过D作DE∥AC,交AB于E,若AB=5,求线段DE的长.20.如图,△ABC中BD、CD平分∠ABC、∠ACB,过D作直线平行于BC,交AB、AC于E、F,求证:EF=BE+CF.21.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求∠A的度数.3422.如图1,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1)求证:BE=CE;(2)如图2,若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足为F,∠BAC=45°,原题设其它条件不变.求证:△AEF≌△BCF.35参考答案1.C2.C3.C4.C5.D6.B7.C8.A9.答案为:A.10.A.11.答案为:80°或20°.12.答案为:120°或20°.13.答案为:35.14.答案为:20°.15.答案为:9.16.答案为:45.17.证明:36过A作AF⊥BC于F,∵AB=AC,AD=AE,AF⊥BC,∴BF=CF,DF=EF,∴BF﹣DF=CF﹣EF,∴BD=CE.18.解:在△ABC中,AB=AD=DC,∵AB=AD,在三角形ABD中,∠B=∠ADB=(180°﹣26°)×=77°,又∵AD=DC,在三角形ADC中,∴∠C==77°×=38.5°.19.解:∵AD平分∠BAC,∴∠BAD=∠CAD,∵DE∥AC,∴∠CAD=∠ADE,∴∠BAD=∠ADE,∴AE=DE,∵AD⊥DB,∴∠ADB=90°,∴∠EAD+∠ABD=90°,∠ADE+∠BDE=∠ADB=90°,∴∠ABD=∠BDE,∴DE=BE,∵AB=5,∴DE=BE=AE==2.5.3720.解:∵△ABC中BD、CD平分∠ABC、∠ACB,∴∠1=∠2,∠5=∠6,∵EF∥BC,∴∠2=∠3,∠4=∠6,∴∠1=∠3,∠4=∠5,根据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的原则可知,BE=ED,DF=FC,故EF=ED+DF=BE+CF.21.解:∵DE=EB∴设∠BDE=∠ABD=x,∴∠AED=∠BDE+∠ABD=2x,∵AD=DE,∴∠AED=∠A=2x,∴∠BDC=∠A+∠ABD=3x,∵BD=BC,∴∠C=∠BDC=3x,∵AB=AC,∴∠ABC=∠C=3x,在△ABC中,3x+3x+2x=180°,解得x=22.5°,∴∠A=2x=22.5°×2=45°.3822.证明:(1)∵AB=AC,D是BC的中点,∴∠BAE=∠EAC,在△ABE和△ACE中,,∴△ABE≌△ACE(SAS),∴BE=CE;(2)∵∠BAC=45°,BF⊥AF,∴△AB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F=BF,∵AB=AC,点D是BC的中点,∴AD⊥BC,∴∠EAF+∠C=90°,∵BF⊥AC,∴∠CBF+∠C=90°,∴∠EAF=∠CBF,39在△AEF和△BCF中,,∴△AEF≌△BCF(ASA).40。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13.3分节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13.3分节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1--13.3分节测试题(含答案)13.1 轴对称一、选择题1. 下列四个交通标志图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2. 在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3. 如图,线段AB与A′B′(AB=A′B′)不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是()4. 如图,已知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N,AM=5 cm,△MAB 的周长为16 cm,那么AN的长为()A.3 cmB.4 cmC.5 cmD.6 cm5. 图中的四个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为4的图形有()A.1个B.2个C.3个D.4个6. 如图,线段AB与A'B'(AB=A'B')不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是()7. 在汉字“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8. 如图,点A在直线l上,△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BB'分别交AC,AC'于点D,D',连接CC',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BAC=∠B'AC''∥BB'C.BD=B'D'D.AD=DD'9. 如图,已知钝角三角形ABC,依下列步骤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步骤1:以点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①;步骤2:以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②,交弧①于点D;步骤3:连接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H.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H垂直平分线段ADB.AC平分∠BADC.S△ABC=BC·AHD.AB=AD10. 图中序号(1)(2)(3)(4)对应的四个三角形都是由△ABC进行了一次变换之后得到的,其中是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是()A.(1)B.(2)C.(3)D.(4)二、填空题11. 如图,在△ABC中,AB=BC,∠ABC=11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 于点D,连接BD,则∠ABD=________度.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2).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1,再将点A1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2,则点A2的坐标是________.13. 如图,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若△AEF的周长为10 cm,则BC的长为cm.14. 画图:试画出下列正多边形的所有对称轴,并完成表格.根据上表,猜想正n边形有条对称轴.15. 现要在三角地带ABC内(如图)建一座中心医院,使医院到A,B两个居民小区的距离相等,并且到公路AB和AC的距离也相等,请你确定这座中心医院的位置.三、作图题16. 如图,已知△ABC.(1)用直尺和圆规分别作出AB,AC边的垂直平分线l1,l2;(2)若直线l1,l2的交点为O,连接OB,OC.求证:OB=OC.17. 小强拿几张正方形的纸(如图4①),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到图②,再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到图③,然后用剪刀沿图④中不同位置的虚线剪去中心的一块,请参照例图,在后面的正方形中画出图④的纸片打开后的形状.(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四、解答题18. 如图,△ABC与△ADE关于直线MN对称,BC与DE的交点F在直线MN 上.若ED=4 cm,FC=1 cm,∠BAC=76°,∠EAC=58°.(1)求BF的长度;(2)求∠CAD的度数;(3)连接EC,线段E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19.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20. 拓广探究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2,1),B(-4,5),C(-5,2),直线l经过点(-1,0)且与y轴平行.(1)作△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1B1C1,其中点A,B,C的对称点分别为点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3)在图中画出△A2B2C2,其中A2(-2,-2),B2(-4,-6),C2(-5,-3),并指出△A2B2C2和△ABC的对称轴.21. 如图,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点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点E,l1与l2相交于点O,连接OB,OC,AD,AE.若△ADE的周长为12 cm,△OBC的周长为32 cm.(1)求线段BC的长;(2)连接OA,求线段OA的长.22. 如图,DF为△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F为垂足,DF交△ABC的外角平分线AD于点D,DE⊥AB于点E,且AB>AC,连接BD,CD.求证:(1)∠DBE=∠DCA;(2)BE=AC+AE.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1 轴对称课时训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B3. 【答案】A4. 【答案】A5. 【答案】B[解析] 图①是轴对称图形,有6条对称轴;图②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图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图④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故对称轴的条数为4的图形有2个.6. 【答案】A[解析] 选项A中,A'B'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所以线段AB与A'B'不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7. 【答案】B[解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在汉字“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中”“日”“品”3个.故选B.8. 【答案】D[解析] 如图,设BB'交直线l于点O.∵△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ABC≌△AB'C',BB'⊥l,CC'⊥l,AB=AB',AC=AC',OD=OD',OB=OB'.∴∠BAC=∠B'AC',BB'∥CC',BD=B'D'.故选项A,B,C正确.故选D.9. 【答案】A[解析] 如图,连接CD,BD.∵CA=CD,BA=BD,∴点C,B都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BH垂直平分线段AD.故选A.10. 【答案】A二、填空题11. 【答案】35【解析】∵AB=BC,∠ABC=110°,∴∠A=∠C=35°,∵DE 垂直平分AB,∴DA=DB,∴∠ABD=∠A=35°.12. 【答案】(-1,-6)[解析] ∵点A的坐标是(-1,2),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1,∴点A1的坐标是(-1,-2).∵将点A1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2,∴点A2的坐标是(-1,-6).13. 【答案】10[解析] ∵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AE=BE,AF=CF.∴BC=BE+EF+CF=AE+EF+AF=10 cm.14. 【答案】解:如图.故填3,4,5,6,n.15. 【答案】解: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作∠BAC的平分线AM,EF与AM 相交于点P,则点P处即为这座中心医院的位置.三、作图题16. 【答案】解:(1)如图所示.(2)证明:如图,连接OA.∵l1是AB的垂直平分线,∴OA=OB.同理,OA=OC.∴OB=OC.17. 【答案】解:如图所示:四、解答题18. 【答案】解:(1)∵△ABC 与△ADE 关于直线MN 对称,ED =4 cm , ∴BC =ED =4 cm. 又∵FC =1 cm , ∴BF =BC -FC =3 cm.(2)∵△ABC 与△ADE 关于直线MN 对称,∠BAC =76°, ∴∠EAD =∠BAC =76°. 又∵∠EAC =58°,∴∠CAD =∠EAD -∠EAC =76°-58°=18°. (3)结论:直线MN 垂直平分线段EC. 理由如下:∵E ,C 关于直线MN 对称, ∴直线MN 垂直平分线段EC.19. 【答案】解:(1)△A 1B 1C 1如图所示.(2)A 1(-1,2),B 1(-3,1),C 1(2,-1).20. 【答案】(1)△A 1B 1C 1如图所示.(2)A 1(0,1),B 1(2,5),C 1(3,2).(3)△A 2B 2C 2如图所示.△A 2B 2C 2和△ABC 的对称轴是经过点⎝ ⎛⎭⎪⎫0,-12且与x 轴平行的直线.21. 【答案】解:(1)∵l1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DA=DB.∵l2是AC边的垂直平分线,∴EA=EC.∵△ADE的周长为12 cm,∴DA+DE+EA=12 cm.∴BC=BD+DE+EC=DA+DE+EA=12 cm.(2)如图,连接OA.∵l1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OA=OB.∵l2是AC边的垂直平分线,∴OA=OC.∵△OBC的周长为32 cm,∴OB+OC+BC=32 cm.∵BC=12 cm,∴OA=OB=OC=10 cm.22. 【答案】证明:(1)如图,过点D作DG⊥CA交CA的延长线于点G.∵DF是BC的垂直平分线,∴BD=CD.∵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DE⊥AB,DG⊥CA,∴DE=DG,∠DEB=∠DGC=90°.在Rt△DBE和Rt△DCG中,∴Rt△DBE≌Rt△DCG(HL).∴∠DBE=∠DCA.(2)∵Rt△DBE≌Rt△DCG,∴BE=CG.在Rt△DEA和Rt△DGA中,∴Rt△DEA≌Rt△DGA(HL).∴AE=AG.∴BE=CG=AC+AG=AC+AE,即BE=AC+AE.《13.2 画轴对称图形》一.填空题1.(3分)将点M(﹣5,m)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的点与点M关于x轴对称,则m的值为.2.(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2,1),点B的坐标是(2,0).作点B关于OA的对称点B′,则点B′的坐标是(,).3.(3分)写出点A(2,3)关于直线n(直线n上各点的纵坐标都是﹣1)对称点B的坐标.4.(3分)若P(m,2m﹣3)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其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5.(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象限.6.(3分)点(2+a,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4,2﹣b),则a b=.7.(3分)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有四个格点,A、B、C、D,以其中一点为原点,网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余三个点中存在两个点关于一条坐标轴对称,则原点是点.8.若点P(3,﹣1)关于y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是(m,﹣1),则m的值为.9.(3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O的顶点A、B、O的坐标分别为(1,0)、(0,1)、(0,0),点列P1、P2、P3、…中的相邻两点都关于△ABO的一个顶点对称,点P1与点P2关于点A对称,点P2与点P3关于点B对称,点P3与点P4关于点O对称,点P4与点P5关于点A对称,点P5与点P6关于点B对称,点P6与点P7关于点O对称,…,且这些对称中心依次循环,已知点P1的坐标是(1,1),那么点P2008的坐标为.10.(3分)已知点P(1﹣a,a+2)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二.解答题11.已知: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6,0)、C(﹣1,0).(1)将△ABC沿y轴翻折,则翻折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是.(2)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画△A1B1C1,并直接写出点A1的坐标.(3)将△ABC向下平移平移6个单位,向右平移7个单位得到△A2B2C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4)若以D、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请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DBC(点D与点A重合除外),并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12.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网格线的交点)上.(1)请在图中的网格平面内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坐标为(7,6),点C坐标为(2,1);(2)在(1)的条件下,①请画出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D,并写出点D的坐标;②点E是边A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D,BE,DE,则△BDE周长的最小值为.13.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点A、B、C、M、N都在格点上.(1)作△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图形△A'B'C'.(2)若网格中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ABC的面积.(3)点P在直线MN上,当△PAC周长最小时,P点在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P点.14.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三道小题(本题作图不要求尺规作图)(1)如图1,AB=AC.这两条线段一定关于∠BAC的所在直线对称,请画出该直线.(2)如图2,已知线段AB和点C.求作线段CD,使它与AB成轴对称,且A与C是对称点,对称轴是线段AC的.(3)如图3,任意位置(不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AB,CD,AB=CD.你能从(1),(2)问中获得的启示,对其中一条线段作两次轴对称使它们重合吗?如果能,请画出图形并简要描述操作步骤;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15.如图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点A、B、C、F都是格点.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网格中画图,画图过程用虚线表示,画图结果用实线表示.(1)在图1中,①画线段AD,使AD∥BC,且AD=BC;②画∠APB=45°;③在线段AB上画点E,使AE=2.(2)在图2中,画点M,使点M与点F关于AB对称.16.如图,△ABC中,A点坐标为(2,4),B点坐标为(﹣3,﹣2),C点坐标为(3,1).(1)在图中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不写画法),并写出点A′,B′,C′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17.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格点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写出△ABC的面积;(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3)写出点A及其对称点A1的坐标.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解:∵点M(﹣5,m)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的点的坐标为:(﹣5,m+6),∵点M(﹣5,m)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点与点M关于x轴对称,∴m+m+6=0,解得:m=﹣3.故答案为:﹣3.2.解:设OA交BB′于J.∵A(2,1),∴直线OA是解析式为y=x,∵B(2,0),BB′⊥OA,∴可以设直线BB′是解析式为y=﹣2x+b,把(2,0)代入y=﹣2x+b中,得到b=4,∴直线BB′的解析式为y=﹣2x+4,由,解得,∴J(,),∵JB=JB′,设B′(m,n),∴=,=,∴m=,n=,∴B′(,).故答案为,.3.解:如图,观察图象可知点B的坐标为(2,﹣5).故答案为(2,﹣5).4.解:∵P(m,2m﹣3)在x轴上,∴2m﹣3=0,m=,∴点P的坐标为,∴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5.解:点P(﹣2,3)满足点在第二象限的条件.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横坐标与P点的横坐标相同,是﹣2;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是﹣3,则P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2,﹣3),在第三象限.故答案是:三6.解:∵点(2+a,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4,2﹣b),∴2+a=4,2﹣b=3,解得a=2,b=﹣1,所以,a b=2﹣1=.故答案为:.7.解:当以点B为原点时,A(﹣1,﹣1),C(1,﹣1),则点A和点C关于y轴对称,符合条件.故答案为:B点.8.解:∵点P(3,﹣1)关于y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是(m,﹣1),∴3+m=0,解得:m=﹣3.故答案是:﹣3.9.解:如图:P2的坐标是(1,﹣1),P7的坐标是(1,1),理由:作P1关于A点的对称点,即可得到P2(1,﹣1),分析题意,知6个点一个循环,坐标与P4的坐标一样,故P7的坐标与P1的坐标一样,P2008的=P334×6+4所以P7的坐标等同于P1的坐标为(1,1),P2008的坐标等同于P4的坐标为(1,﹣3).故答案为:(1,﹣3).10.解:∵点P(1﹣a,a+2)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第二象限,∴点P在第一象限,∴,解得:﹣2<a<1,故答案为:﹣2<a<1.二.解答题11.解:(1)翻折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2)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A1(2,3);(3)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4)如图所示:△DBC即为所求,D(﹣2,﹣3)或(﹣5,3)或(﹣5,﹣3).12.解:(1)如图所示:(2)①如图所示,点D即为所求,D(﹣1,6);②如图所示,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F,则F(7,0),连接DF,交AC于点E,连接BE,则DE+BE的最小值为DF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DF==10,又∵BD=2,∴△BDE周长的最小值为10+2=12,故答案为:12.13.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2)△ABC的面积为:3×2=3;(3)因为点A关于MN的对称点为A′,连接A′C交直线MN于点P,此时△PAC周长最小.所以点P即为所求.14.解:(1)如图1,作∠ABC的平分线所在直线a,则a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角平分线;(2)如图2所示:①连接AC;②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对称轴b;③作点B关于直线b的对称点D;④连接CD即为所求.故答案为:垂直平分线;(3)如图3所示,连接BD;作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对称轴c;作点C关于直线c的对称点E;连接BE;作∠ABE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d即为对称轴,故其中一条线段作2次的轴对称即可使它们重合.15.解:(1)①如图1中,线段AD即为所求.②如图1中,∠APB即为所求.③如图1中,点E即为所求.(2)如图2中,点M即为所求.16.解:(1)如图,A′(﹣2,4),B′(3,﹣2),C′(﹣3,1);(2)S=6×6﹣×5×6﹣×6×3﹣×1×3,△ABC=36﹣15﹣9﹣1,=10.17.解:(1)△ABC的面积=×7×2=7;(1分)(2)画图如图所示;(3分)(3)由图形可知,点A坐标为:(﹣1,3),(4分)点A1的坐标为:(1,3).(5分)13.3 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 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A.1,1,2 B.1,1,3C.2,2,1 D.2,2,52. 在△ABC中,与∠A相邻的外角是110°,要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B 的度数是()A.70°B.55°C.70°或55°D.70°或55°或40°3. 如图,∠AOB=50°,OM平分∠AOB,MA⊥OA于点A,MB⊥OB于点B,则∠MAB等于()A.50°B.40°C.25°4. 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AD=6,过点D作DE ∥BC交AB于点E.若△AED的周长为16,则边AB的长为()A.6 B.8 C.10 D.125. 如图,下列条件不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B=∠C B.AD⊥BC,∠BAD=∠CADC.AD⊥BC,BD=CD D.AD⊥BC,∠BAD=∠ACD6. 如图直线a∥b∥c,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C分别在直线b和c上,边BC与直线c所夹的锐角为20°,则∠α的度数为()A.20°B.40°C.60°D.80°7. 如图,在△ABC中,∠BAC=72°,∠C=36°,∠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则图中有等腰三角形()A.0个B.1个C.2个D.3个8. “三等分角”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人提出来的,借助如图所示的“三等分角仪”能三等分任一角.这个三等分角仪由两根有槽的棒OA,OB组成,两根棒在点O相连并可绕点O转动,点C固定,OC=CD=DE,点D,E可在槽中滑动.若∠BDE=75°,则∠CDE的度数是()A.60°B.65°C.75°D.80°二、填空题9.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10.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在边AB上,点E在边AC上,将△ADE 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则∠BDF+∠CEF=________°.11. 如图,在△ABC中,若AB=AC=8,∠A=30°,则S△ABC=________.1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2,一个外角是120°,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13. 如图所示,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5 cm,△ABD的周长为18 cm,则△ABC的周长为.14. 如图,在△ABC中,∠B=20°,∠A=105°,点P在△ABC的三边上运动,当△P AC为等腰三角形时,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15. 定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其一个底角的度数的比值k称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若等腰三角形ABC中,∠A=80°,则它的特征值k=________.三、解答题16. 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ABE≌△CAD;(2)求∠BFD的度数.17. 如图,△ABC和△CD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AE交于点O,BC与AE 相交于点P.求证:∠AOB=60°.18. 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AE平分∠BAC,∠B=70°,∠C=30°.(1)求∠BAE的度数.(2)求∠DAE的度数.(3)探究:小明认为如果只知道∠B-∠C=40°,也可以得出∠DAE的度数,你认为可以吗?若可以,请你写出解答过程;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3.3 等腰三角形课后训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2. 【答案】D[解析] 由题意得,∠A=70°,当∠B=∠A=70°时,△ABC为等腰三角形;当∠B=55°时,可得∠C=55°,∠B=∠C,△ABC为等腰三角形;当∠B=40°时,可得∠C=70°=∠A,△ABC为等腰三角形.3. 【答案】C[解析] ∵OM平分∠AOB,MA⊥OA于点A,MB⊥OB于点B,∴∠AOM=∠BOM=25°,MA=MB.∴∠OMA=∠OMB=65°.∴∠AMB=130°.∴∠MAB=12×(180°-130°)=25°.故选C.4. 【答案】C[解析] ∵BD平分∠ABC,∴∠EBD=∠CBD.∵DE∥BC,∴∠EDB=∠CBD.∴∠EBD=∠EDB.∴BE=DE.∵△AED的周长为16,∴AE+DE+AD=AE+BE+AD=AB+AD=16. ∵AD=6,∴AB=10.5. 【答案】D[解析] 选项A由等角对等边可得△ABC是等腰三角形;选项B由所给条件可得△ADB≌△AD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选项C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B=AC;选项D不可以得到AB=AC.6. 【答案】D[解析] ∵a∥b∥c,∴∠ACE=∠α.∵△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α=∠ACE=∠ACB+∠BCE=60°+20°=80°.7. 【答案】D[解析] ∵∠BAC=72°,∠C=36°,∴∠ABC=72°.∴∠BAC=∠ABC.∴CA=CB.∴△ABC是等腰三角形.∵∠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DAB=∠CAD=36°.∴∠CAD=∠C.∴CD=AD,∴△ACD是等腰三角形.∵∠ADB=∠CAD+∠C=72°,∴∠ADB=∠B.∴AD=AB.∴△ADB是等腰三角形.8. 【答案】D[解析] ∵OC=CD=DE,∴∠O=∠ODC,∠DCE=∠DEC.∴∠DCE=∠O+∠ODC=2∠ODC.∵∠O+∠OED=3∠ODC=∠BDE=75°,∴∠ODC=25°.∵∠CDE+∠ODC=180°-∠BDE=105°,∴∠CDE=105°-∠ODC=80°.二、填空题9. 【答案】50°或80°10. 【答案】120[解析] 由于△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60°.所以∠ADE+∠AED=120°.因为将△ADE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所以∠ADE=∠EDF,∠AED=∠DEF.所以∠ADF+∠AEF=2(∠ADE+∠AED)=240°.所以∠BDF+∠CEF=360°-(∠ADF+∠AEF)=120°.11. 【答案】16[解析] 如图,过点C作CD⊥AB,垂足为D,则△ADC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那么DC=12AC=4,∴S△ABC=12AB·DC=12×8×4=16.12. 【答案】6[解析] 已知三角形的一外角为120°,则相邻内角度数为60°,那么含有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已知等边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则其周长为6.13. 【答案】28 cm14. 【答案】105°或55°或70°[解析] (1)如图①,点P在AB上时,AP=AC,顶角∠A=105°.(2)∵∠B=20°,∠BAC=105°,∴∠ACB=180°-20°-105°=55°.点P在BC上时,如图②,若AC=PC,则顶角∠C=55°.如图③,若AC=AP,则顶角∠CAP=180°-2∠C=180°-2×55°=70°.综上所述,顶角为105°或55°或70°.15. 【答案】85或14[解析] ①当∠A为顶角时,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度数为180°-80°2=50°,∴特征值k =80°50°=85.②当∠A 为底角时,顶角的度数为180°-80°-80°=20°, ∴特征值k =20°80°=14. 综上所述,特征值k 为85或14.三、解答题16. 【答案】解:(1)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 ∴∠BAC =∠C =60°,AB =CA.在△ABE 和△CAD 中,⎩⎨⎧AB =CA ,∠BAE =∠C ,AE =CD ,∴△ABE ≌△CAD.(2)∵△ABE ≌△CAD ,∴∠ABE =∠CAD. ∵∠BFD =∠ABE +∠BAD ,∴∠BFD =∠CAD +∠BAD =∠BAC =60°.17. 【答案】证明:∵△ABC 和△CDE 均为等边三角形, ∴AC =BC ,CE =CD ,∠ACB =∠DCE =60°. ∴∠ACB +∠BCE =∠DCE +∠BCE , 即∠ACE =∠BCD.在△ACE 和△BCD 中,⎩⎨⎧AC =BC ,∠ACE =∠BCD ,CE =CD ,∴△ACE ≌△BCD.∴∠CAE =∠CBD. 又∠APC =∠BPO ,∴∠AOB =∠ACB =60°.18. 【答案】解: (1)∵∠B=70°,∠C=30°, ∴∠BAC=180°-70°-30°=80°.又∵AE 平分∠BAC ,∴∠BAE=40°. (2)∵AD ⊥BC ,∠B=70°, ∴∠BAD=90°-∠B=90°-70°=20°. 又∵∠BAE=40°,∴∠DAE=20°. (3)可以. 解答过程如下:∵AE平分∠BAC,∴∠BAE=.∵∠BAD=90°-∠B,∴∠DAE=∠BAE-∠BAD=-(90°-∠B)=. 若∠B-∠C=40°,则∠DAE=20°.。

2022秋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点训 第13章 随堂小练

2022秋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点训 第13章 随堂小练

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1命题、定理与证明1.命题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③同旁内角互补;④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A.①③④B.①③C.①④D.②③2.命题“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是__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3.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4.写出命题“如果a2>b2,那么a>b”的题设和结论,判断此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1. 命题1.C 2.真3.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真4.解:题设:a2>b2,结论:a>b,此命题是假命题,例如:a=-3,b=2,a2>b2,但a<b,所以此命题是假命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1命题、定理与证明2.定理与证明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4;②∠2=∠5;③∠2+∠3=180°;④∠2=∠4.其中能判定a ∥b的条件的序号是________.(第1题)2.如图,点G在CD上,已知∠BAG+∠AGD=180°,AE平分∠BAG,GF平分∠AGC,请说明AE∥GF的理由.(第2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2. 定理与证明1.①④2.解:∵∠BAG+∠AGD=180°,∠AGC+∠AGD=180°,∴∠BAG=∠AGC.∵AE平分∠BAG,GF平分∠AGC,∴∠1=12∠BAG,∠2=12∠AGC,∴∠1=∠2,∴AE∥GF.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1.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AF与DE交于点M,则∠DCE=() A.∠B B.∠A C.∠EMF D.∠AFB(第1题)(第2题)2.如图,若△ABC≌△DEF,AF=2,FD=8,则FC的长度是________.3.如图,将△ABC沿着B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B=57°,∠D=77°,求∠F的度数.(第3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1.A 2.63.解:由题意知△ABC≌△DEF,∠B=57°,∴∠DEF=∠B=57°,∴∠F=180°-∠D-∠DEF=180°-77°-57°=46°.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边角边1.如图,点E,F在AC上,AD=BC,DF=BE,要使△ADF≌△CBE,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A=∠C B.∠D=∠BC.AD∥BC D.DF∥BE(第1题)(第2题)2.如图,已知∠ABC=∠DCB,要使△ABC≌△DCB,根据“S.A.S.”判定方法,需要再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3.如图,在△ADC与△BDC中,∠1=∠2, AD=BD,求证:∠A =∠B.(第3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边角边1.B 2.AB=CD3.证明:∵CD=CD,∠1=∠2,AD=BD,∴△ADC≌△BDC(S.A.S.),∴∠A=∠B.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角边角(1)1.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确定△ABC的形状和大小的是()A.∠A=50°,∠B=60°,∠C=70°B.∠A=50°,∠B=50°,AB=5 cmC.AB=5 cm,AC=4 cm,∠B=30°D.AB=6 cm,BC=4 cm,∠A=30°2.如图,已知∠ABC=∠DCB,要用“A.S.A.”直接证明△ABC≌△DCB,只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第2题)3.如图,∠B=∠E,BF=EC,AC∥DF.求证:△ABC≌△DEF.(第3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角边角(1)1.B 2.∠ACB=∠DBC3.证明:∵AC∥DF,∴∠ACB=∠DFE.∵BF=CE,∴BC=EF.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ACB =∠DFE ,∴△ABC ≌△DEF (A.S.A.).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 角边角(2)1.如图,在△ABC 与△ADC 中,已知∠BAC =∠DAC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用“A.A.S.”直接证明△ABC ≌△ADC ,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________.(第1题)2.如图,AB =AE ,AB ∥DE ,∠1=70°,∠D =110°.求证:△ABC ≌△EAD .(第2题)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 角边角(2)1.∠B =∠D2.证明:∵∠1=70°,∴∠2=110°.又∵∠D =110°,∴∠2=∠D .∵AB ∥DE ,∴∠3=∠E .在△ABC 和△EAD 中,⎩⎪⎨⎪⎧∠2=∠D ,∠3=∠E ,AB =EA ,∴△ABC ≌△EAD (A.A.S.).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5课时 边边边1.图①~④的三角形中,与△ABC 全等的图形编号是________.(第1题)2.如图,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DC ,∠B =128°,求∠D 的度数.(第2题)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5课时 边边边1.③2.解: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DC ,AC =AC ,∴△ABC ≌△ADC (S.S.S.),∴∠B =∠D =128°.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6课时 斜边直角边1.如图,BE =CF ,AE ⊥BC ,DF ⊥BC ,要根据“H.L.”证明Rt △ABE≌Rt △DCF ,则还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A .AB =DC B .∠A =∠DC .∠B =∠CD .AE =DF(第1题) (第2题) 2.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再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就可确定△ABD ≌△ACD .3.如图,已知△ABC ,BD ⊥AC 于点D ,CE ⊥AB 于点E ,请你增加一个条件,写出一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并证明你写出的结论.(不再增加辅助线)(第3题)你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你给出的一个结论是________.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6课时斜边直角边1.A 2.AB=AC(答案不唯一)3.解:CE=BD;Rt△BCE≌Rt△CBD证明:∵BD⊥AC,∴△CBD是直角三角形.∵CE⊥AB,∴△BCE是直角三角形.又CE=BD,BC=BC,∴Rt△BCE≌Rt△CBD.(答案不唯一)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3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中考·青海]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A.55°,55°B.70°,40°或70°,55°C.70°,40°D.55°,55°或70°,40°2.[中考·黔南州]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为()A.9 B.17或22 C.17 D.223.如图,直线a,b过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A和C,且a∥b,∠1=42°,则∠2的度数为________.(第3题)4.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边BC的中点,∠1=25°,求∠C的度数.(第4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3 等腰三角形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D 2.D 3.102°4.解:∵AB=AC,点D为边BC的中点,∴∠2=∠1=25°,AD⊥BC,∴∠ADC=90°,∴∠C=90°-25°=65°.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3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下列三角形中,不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 BC D2.已知△ABC中,AB=AC,∠A=60°,若BC=5 cm,则AC=________ cm.3.如图,在△ABC中,AB=AC,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求证:△BCO是等腰三角形.(第3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3 等腰三角形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A 2.53.证明:在△ABC中,AB=AC,∴∠ABC=∠ACB.∵BP,CQ分别是两腰AC、AB上的高,∴∠BQC=∠CPB=90°.∵∠OBC=90°-∠ACB,∠OCB=90°-∠ABC,∴∠OBC=∠OCB.∴OB=OC,∴△BCO是等腰三角形.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4尺规作图第1课时作已知线段与已知角1.作图题:如图,已知∠AOB,利用尺规作∠A′O′B′,使∠A′O′B′=2∠AOB.(不写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第1题)2.如图,已知线段a和线段AB.(1)尺规作图:延长线段AB到C,使BC=a(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若AB=4,BC=2,取线段AC的中点O,求线段OB的长.(第2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4 尺规作图第1课时作已知线段与已知角1.解:如图.(第1题)2.解:(1)如图,BC=a即为所求.(第2题)(2)∵AB=4,BC=2,∴AC=AB+BC=6. ∵点O是线段AC的中点,∴OA=OC=12AC=12×6=3,∴OB=AB-OA=4-3=1.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4尺规作图第2课时作已知角的平分线1.已知∠AOB,求作射线OC,使OC平分∠AOB.作法的合理顺序是()①作射线OC;②在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③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作弧,在∠AOB内两弧交于点C.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2.如图,在△ABC中,AC=BC,∠A=28°,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则∠BCG的度数为________.(第2题)3.如图,已知∠α与∠β,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12(∠α+∠β).(第3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4 尺规作图第2课时作已知角的平分线1.C2.62°3.解:如图,∠ABD即为所求作的角.(第3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4尺规作图第3课时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如图,已知点C和直线AB,求作:过点C作直线AB的垂线CF.作法如下:①以点C为圆心,CK的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和E;②作直线CF;③分别以点D和点E为圆心,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④任意取一点K,使点K和C 在AB的两旁.已知以上作法步骤是排乱的,则正确的排序是()(第1题)A.④③①②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2.如图,已知△ABC,以A为圆心,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与BC相交于另一点E.(第2题)(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ABC的高AD(垂足为D).(2)求证:ED=CD.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4 尺规作图第3课时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B2.(1)解:如图,AD为所作.(第2题)(2)证明:由作法得AC=AE,∴△ACE为等腰三角形.∵AD⊥CE,∴AD为△ACE的中线,∴ED=CD.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4尺规作图第4课时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通过如下尺规作图,能确定点D是边BC中点的是()A B C D2.如图,已知△ABC,请用尺规过点A作一条直线,使其将△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第2题)3.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E为边BC的中点,将∠D折起,使点D落在点E处,请你用尺规作出折痕.(不要求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第3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4 尺规作图第4课时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A2.解:如图,直线AD即为所求.(第2题)3.略.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5逆命题与逆定理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1.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a=b,则|a|=|b|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D.正方形的四个角都相等2.命题“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正数”的逆命题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定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请写出一对互逆命题,并判断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1.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1.B 2.真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解:(答案不唯一)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两个命题都是真命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5逆命题与逆定理2.线段垂直平分线1.在△ABC纸片上有一点P,且PA=PB,则P点一定() A.是边AB的中点B.在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C.在边AB的高上D.在边AB的中线上2.如图,△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若BC=15 cm,则△ADE的周长为________cm.(第2题) 3.如图,DF垂直平分AB,EG垂直平分AC,若∠BAC=110°,求∠DAE的度数.(第3题)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2. 线段垂直平分线1.B 2.153.解:∵∠BAC=110°,∴∠B+∠C=180°-∠BAC=180°-110°=70°.∵DF垂直平分AB,EG垂直平分AC,∴DA=DB,EA=EC,∴∠DAB=∠B,∠EAC=∠C,∴∠DAB+∠EAC=∠B+∠C=70°,∴∠DAE=∠BAC-(∠DAB+∠EAC)=40°.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5逆命题与逆定理3.角平分线1.在△ABC纸片上有一点P,若P到AB,AC的距离相等,则点P 一定()A.在边BC的中线上B.在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上C.在边BC的高上D.在∠BAC的平分线上2.【中考·南昌】如图,OP平分∠MON,PE⊥OM于点E,PF⊥ON 于点F,OA=OB,则图中有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第2题)3.如图,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CD ⊥AD ,点E ,D 分别为垂足,CF =CB .求证:BE =FD .(第3题)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3. 角平分线1.D 2.33.证明:∵AC 平分∠BAD ,CE ⊥AB ,CD ⊥AD ,∴CD =CE .在Rt △CBE 和Rt △CFD 中,⎩⎪⎨⎪⎧CB =CF ,CE =CD ,∴Rt △CBE ≌Rt △CFD ,∴BE =FD .。

11.1到113三角形练习题

11.1到113三角形练习题
三角形练习
三角形两边之和 大于第三边,两 边之差小于第三 边
三角形三 边的关系
按角分: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的边
特殊的三 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有 关概念和表 示方法
三角形 的分类
按边分
三边都不相
等的三角形
底边和腰
等腰 三角
不相等的 等腰三角形
形 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中线 钝角三角形 的中线
8、在ΔABC中,AB=9,BC=2,并 且AC为奇数,那么ΔABC的周长 为 20 。
9.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厘米, 一边长为4厘米,求其余两边长.
10.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另一边长 的两倍,周长等于20厘米,求三边 长.
11.如图, △ABC是钝角三角形,请你作出: (1)BC边上的高 (2)AC边的中线 (3) ∠C的平分线
DC
E
A
FBຫໍສະໝຸດ 12.如下图中,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
中线、高. 有AB=5cm,AC=3cm,则△ABD
与 △ ACD的周长之差为 ____2_, △ABD与
△ACD的面积关系为__相_等____. A
解: ∵ △ABD的周长=AB+AD+BD
△ACD的周长=AC+AD+DC
5
3
∴ △ABD的周长与△ACD的周长之差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而四边形具有灵活性
三角形的 中线
三角形的一条中线 把三角形分成面积 相等的两部分
三角形的 角平分线
锐角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 重要的线段
钝,锐,直角三角 形的角平分线
锐,直,钝角 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3,4,8B 5,6,11C 1,2,3D 5,6,10答案:D解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 选项中,3 + 4<8,不能组成三角形;B 选项中,5 + 6 = 11,不能组成三角形;C 选项中,1 + 2 = 3,不能组成三角形;D 选项中,5 + 6>10,能组成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 2∶3∶4,则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答案:A解析:设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2x,3x,4x,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 2x + 3x + 4x = 180°,解得 x = 20°,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40°,60°,80°,均为锐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B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C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答案:C解析: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其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A 选项只提到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等;B 选项面积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D 选项等边三角形大小不一定相等,不一定全等。

4、如图,在△ABC 中,∠A = 50°,∠B = 60°,则∠ACB 的度数是()A 50°B 60°C 70°D 80°答案:C解析: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所以∠ACB = 180°∠A ∠B =180° 50° 60°= 70°5、已知△ABC≌△DEF,若∠A = 60°,∠F = 90°,DE = 6cm,则 AC 的长为()A 3cmB 4cmC 5cmD 6cm答案:D解析:因为△ABC≌△DEF,所以 AC = DF。

2024年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2024年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一、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性质”主题中的“全等三角形”.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标准2022》指出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和“图形与坐标”三个主题.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点、线、面、角、三角形、多边形和圆等几何图形,从演绎证明、运动变化、量化分析三个方面研究这些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图形的性质”强调通过实验探究、直观发现、推理论证来研究图形,在用几何直观理解几何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基本事实出发推导图形的几何性质和定理,感悟几何体系的基本框架:通过定义确定论证的对象,通过基本事实确定论证的起点,通过证明确定论证的逻辑,通过命题确定论证的结果.2.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冀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本章包括四个小节:13.1命题与证明;13.2全等图形;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3.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本章的知识内容是从认识一般的全等图形开始,学习全等三角形,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会依据全等条件用尺规作出三角形.另外,在本章的开始,先进一步学习了命题与证明.本章还负有培养推理能力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借助于全等图形的认识、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获得、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确认,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借助于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及其性质的应用,来有效地落实对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本章在几何与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一,从知识角度看,全等三角形在几何知识系统中既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又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工具;其二,推理(合情与演绎)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几何(乃至整个数学)学习进程之中的.但从本章开始,证明的论述要求严密与规范表达,这是推理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与阶段,对学生推理能力的系统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冀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对于三角形,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并且知道三角形的有关元素的概念.本章主要以研究形状的图形表示、图形之间的全等关系,来实现对图形的性质以及图形关系的研究.因此,全等图形是平面几何研究的重要内容,全等三角形又是全等图形中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四、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用分式、分式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了解分式、最简分式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原命题及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但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了解定理、逆定理和互逆定理.2.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理解全等图形,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4.经历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出发,提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设想,探索三个对应条件下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5.掌握基本事实SSS,SAS,ASA,会用这些基本事实和有关定理进行简单问题的证明.6.会利用尺规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痕迹.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单元评价与课后作业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每课时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层次性原则:教师注意将课后作业分层进行,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人人学习数学,人人有所获.重视过程与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根据以上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设置为两部分,基础性课后作业和拓展性课后作业.。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13.3自我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1---13.3自我测试题 (含答案)

13.1 轴对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在以下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 如图,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D为垂足,DE交AC于点E ,且AC=8 ,BC=5 ,那么△BEC的周长是()A.12 B.13 C.14 D.153. [2021·襄阳] 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与BC ,AC分别交于点D ,E.假设AE =3 cm ,△ABD的周长为13 cm ,那么△ABC的周长为()A.16 cmB.19 cmC.22 cmD.25 cm4. 将一张长与宽的比为2∶1的长方形纸片按图①②所示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③中的虚线裁剪,得到图④,最|后将图④中的纸片展开铺平,所得到的图案是()5. [2021·河北] 图是由"○〞和"□〞组成的轴对称图形,那么该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A.l1B.l2C.l3D.l46. 如图,钝角三角形ABC ,依以下步骤尺规作图,并保存作图痕迹.步骤1:以点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①;步骤2:以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②,交弧①于点D;步骤3:连接AD ,交BC的延长线于点H.那么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BH垂直平分线段ADB.AC平分∠BADC.S△ABC =BC·AHD.AB =AD7. 对于△ABC ,嘉淇用尺规进行如下操作:如图,(1)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BA ,CA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D;(2)作直线AD交BC边于点E.根据嘉淇的操作方法,可知线段AE是()A.△ABC的高线B.△ABC的中线C.边BC的垂直平分线D.△ABC的角平分线8. 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将点D分别以AB ,AC为对称轴,画出对称点E ,F ,并连接AE ,AF.根据图中标示的角度,∠EAF的度数为() A.113°B.124°C.129°D.134°9.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2①②所示的方式从右向左连续对折两次后得到图③,再在图③中挖去一个如下图的三角形小孔,那么重新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图3中的()10. 如图,点P在直线l外,以点P为圆心,大于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A,B;保持半径不变,分别以点A,B为圆心画弧,两弧相交于点Q,那么PQ⊥l.上述尺规作图的依据是()A.一条直线与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必然与另一条直线也垂直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如下图的4组图形中,左右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是第________组(填序号).12. 如下图图案是几种车的标志,在这几个图案中,轴对称图形有________个,其中只有一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有________个,对称轴最|多的轴对称图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13. 如图,△ABO是关于y轴对称的轴对称图形,点A的坐标为(-2 ,3) ,那么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14. 如图,点P在∠AOB内,M ,N分别是点P关于OA ,OB的对称点,连接MN交OA于点E ,交OB于点F.假设△PEF的周长是20 cm ,那么MN的长是________cm.15. 如图,DE是△ABC的边AC的垂直平分线,假设BC=9 ,AD=4 ,那么BD=________.16. 画图:试画出以下正多边形的所有对称轴,并完成表格.根据上表,猜测正n边形有条对称轴.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17. 把以下正多边形对称轴的条数填入表格中.根据上表,请你就一个正n边形对称轴的条数做一个猜测,写出猜测的结果.(不用证明)18. 如图,在△ABC中,AB=AC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 ,交AC于点E ,假设△ABC与△EBC的周长分别是26 cm和16 cm ,求AC的长.19. 如图,在△ABC中,∠ACB =90°,BE平分∠ABC交AC于点E,DE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D.求证:BE +DE =AC.20.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 ,BC边的垂直平分线MN经过点A.求证:点A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3.1 轴对称培优训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答案】B2. 【答案】B[解析] ∵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C =8 ,BC=5 ,∴△BEC的周长=BE+EC+BC=AE+EC+BC=AC+BC=13. 3. 【答案】B[解析] 由作图可知,DE垂直平分线段AC ,∴AD =CD ,AE =EC =3 cm.∴AC =6 cm.∵AB +AD +BD =13 cm ,∴AB +BD +CD =13 cm.∴△ABC的周长=AB +BD +CD +AC =13 +6 =19(cm).4. 【答案】A5. 【答案】C[解析] 沿着直线l3折叠,直线两旁的局部能够互相重合,因此该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l3.6. 【答案】A[解析] 如图,连接CD ,BD.∵CA =CD ,BA =BD ,∴点C ,B都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BH垂直平分线段AD.应选A.7. 【答案】A8. 【答案】D[解析] 连接AD.∵点D分别以AB ,AC为对称轴,画出对称点E ,F ,∴∠EAB=∠BAD ,∠FAC=∠CAD.∵∠B=62° ,∠C=51° ,∴∠BAC=∠BAD+∠CAD=67°.∴∠EAF=2∠BAC=134°.9. 【答案】C10. 【答案】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答案】(3)(4)12. 【答案】32213. 【答案】(2 ,3)[解析] ∵△ABO是关于y轴对称的轴对称图形,∴点A(-2 ,3)与点B关于y轴对称.∴点B的坐标为(2 ,3).14. 【答案】2015. 【答案】516. 【答案】解:如图.故填3 ,4 ,5 ,6 ,n.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17. 【答案】解:345678猜测:一个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18. 【答案】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EBC的周长是16 cm ,∴BC+BE+EC=16 cm ,即BC+AE+EC=AC+BC=16 cm.∵△ABC的周长是26 cm ,∴AB+AC+BC=26 cm ,∴AC=AB=10 cm.19. 【答案】证明:∵∠ACB =90° ,∴AC⊥BC.又∵DE⊥AB ,BE平分∠ABC ,∴CE =DE.∵DE垂直平分AB ,∴AE =BE.∵AC =AE +CE ,∴BE +DE =AC.20. 【答案】证明:连接AC.∵点A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上,∴AB=AC.∵AB=AD ,∴AC=AD.∴点A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画对称图形一.选择题1.点A (2 ,﹣1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2 ,1 )B.(﹣2 ,﹣1 )C.(﹣1 ,2 )D.(﹣2 ,1 )2.点A (a ,﹣5 )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2 ,b ) ,那么a、b的值是() A.a=2 ,b=5B.a=2 ,b=﹣5C.a=﹣2 ,b=5D.a=﹣2 ,b=﹣5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 ,2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那么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A.(﹣3 ,2 )B.(3 ,﹣2 )C.(3 ,2 )D.(2 ,﹣3 )4.点P (m﹣1 ,4 )与点Q (2 ,n +2 )关于y轴对称,那么n m的值为() A.﹣2B.C.﹣D.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假设点P (m ,2 )与点Q (3 ,n )关于y轴对称,那么m ,n的值分别是()A.﹣3 ,2B.3 ,﹣2C.﹣3 ,﹣2D.3 ,26.以下结论:①在第|一象限的点N到x轴的距离是1 ,到y轴的距离是2 ,那么点N的坐标为(2 ,1 );②m≠0 ,点P (m2 ,﹣m )在第四象限;③与点(﹣3 ,4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 ,﹣4 );④横坐标为﹣3的点在经过点(﹣3 ,0 )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 ,a )与点B (b ,3 )关于x轴对称,那么a +b的值是()A.﹣5B.﹣1C.1D.58.如图,△ABC顶点B的坐标是(﹣5 ,2 ) ,先把△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再作△A1B1C1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2B2C2,那么顶点B2的坐标是()A.C.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a ,6 )与B (4 ,b +2 )关于x轴对称,那么a ,b的值为()A.a=2 ,b=﹣8B.a=2 ,b=8C.a=﹣2 ,b=8D.a=﹣2 ,b=﹣810.点A (a ,3 ) ,B (﹣3 ,b ) ,假设点A、B关于x轴对称,那么点P (﹣a ,﹣b )在第_____象限,假设点A、B关于y轴对称,那么点P (﹣a ,﹣b )在第_____象限.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将点P (﹣2 ,y )先向下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然后把点关于x 轴对称得到点Q (x ,﹣1 )、那么x +y=.13.点P (a ,b )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 ,2 ) ,作点A关于y轴对称得到点A′,再将点A′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那么点A″的坐标是.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 (a ,b )为△ABC的边AC上一点,将△ABC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作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得到△A′B′C' ,那么点P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三.解答题16.如图,△DEF的顶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1 )画△DEF关于直线HG的轴对称图形△ABC (不写画法);(2 )作△DEF中DE边上的中线(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存作图痕迹).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3 ,4 ) ,B(﹣4 ,1 ) ,C (﹣1 ,1 )(1 )请在图中画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B′C′,点A、B、C的对称点分别为A′、B′、C′,其中A′的坐标为;B′的坐标为;C′的坐标为,(2 )请求出△A′B′C'的面积.18.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 (﹣4 ,6 ) ,B (﹣1 ,2 ) ,C (﹣4 ,1 ).(1 )作出△ABC关于直线x=1对称的图形△A1B1C1并写出△A1B1C1各顶点的坐标;(2 )将△A1B1C1向左平移2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并写出△A2B2C2各顶点的坐标;(3 )观察△ABC和△A2B2C2 ,它们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假设是,请指出对称轴,并求△ABC的面积.19.如图,:∠AOB=90°,OC平分∠AOB,点P在射线OC上.点E在射线OA上,点F在射线OB上,且∠EPF=90°.(1 )如图1 ,求证:PE=PF;(2 )如图2 ,作点F关于直线EP的对称点F′,过F′点作FH⊥OF于H ,连接EF′,F′H与EP交于点M.连接FM ,图中与∠EFM相等的角共有个.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A (2 ,﹣1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 ,﹣1 ) , 应选:B.2.【解答】解:∵点A (a ,﹣5 )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 ,b ) , ∴a=2 ,b=﹣5 ,应选:B.3.【解答】解:点A (﹣1 ,2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B的坐标为(﹣1 +4 ,2 ) ,即(3 ,2 ) ,那么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是:(﹣3 ,2 ).应选:A.4.【解答】解:∵点P (m﹣1 ,4 )与点Q (2 ,n +2 )关于y轴对称, ∴m﹣1=﹣2 ,n +2=4 ,解得:m=﹣1 ,n=2 ,那么n m的值为:2﹣1=.应选:B.5.【解答】解:∵点P (m ,2 )与点Q (3 ,n )关于y轴对称,∴m=﹣3 ,n=2 ,那么m ,n的值分别是:﹣3 ,2.应选:A.6.【解答】解:①在第|一象限的点N到x轴的距离是1 ,到y轴的距离是2 ,那么点N的坐标为(2 ,1 ) ,说法正确;②m≠0 ,点P (m2 ,﹣m )在第四象限,说法错误;③与点(﹣3 ,4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 ,﹣4 ) ,说法错误;④横坐标为﹣3的点在经过点(﹣3 ,0 )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说法正确.正确的说法是①④ ,应选:C.7.【解答】解:∵点A (﹣2 ,a )与点B (b ,3 )关于x轴对称,∴a=﹣3 ,b=﹣2 ,∴a +b的值是:﹣3﹣2=﹣5.应选:A.8.【解答】解:∵顶点B的坐标是(﹣5 ,2 ) ,将其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顶点B1 , ∴顶点B1的坐标为(﹣2 ,2 ).又∵顶点B2和顶点B1关于y轴对称,∴顶点B2的坐标为(2 ,2 ).应选:C.9.【解答】解:∵点A (﹣2a ,6 )与B (4 ,b +2 )关于x轴对称,∴﹣2a=4 ,b +2=﹣6 ,解得:a=﹣2 ,b=﹣8 ,应选:D.10.【解答】解:∵点A (a ,3 ) ,B (﹣3 ,b )关于x轴对称,∴a=﹣3 ,b=﹣3 ,∴﹣a>0 ,﹣b>0 ,∴点P (﹣a ,﹣b )在第|一象限,∵点A (a ,3 ) ,B (﹣3 ,b )关于y轴对称,∴a=3 ,b=3 ,∴﹣a<0 ,﹣b<0 ,∴点P (﹣a ,﹣b )在第三象限,应选:A.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解答】解:点(﹣2021 ,2021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021 ,﹣2021 ).故答案为:(﹣2021 ,﹣2021 ).12.【解答】解:∵将点P (﹣2 ,y )先向下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 ∴平移后的坐标为:(﹣4 ,y﹣4 ) ,∵把点关于x轴对称得到点Q (x ,﹣1 ) ,∴x=﹣4 ,y﹣4=1 ,解得:x=﹣4 ,y=5 ,那么x +y=1.故答案为:1.13.【解答】解:点P (a ,b )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故答案为:(a ,﹣b ) , (﹣a ,b ).14.【解答】解:∵点A的坐标是(﹣1 ,2 ) ,作点A关于y轴对称得到点A′, ∴A′的坐标为:(1 ,2 ) ,∵将点A′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坐标为:(1 ,4 ).故答案为:(1 ,4 ).15.【解答】解:由题意点P (a ,b )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a﹣2 ,b ) , (a﹣2 ,b )关于x轴的对称点P′(a﹣2 ,﹣b ) ,故答案为(a﹣2 ,﹣b ).三.解答题(共4小题)16.【解答】解:(1 )如图,△ABC为所作;(2 )如图,FM为所作.17.【解答】解:(1 )如下图,△A′B′C′即为所求,A′的坐标为(3 ,4 );B′的坐标为(4 ,1 );C′的坐标为(1 ,1 );故答案为:(3 ,4 );(4 ,1 );(1 ,1 );(2 )△A′B′C'的面积=×3×3=.18.【解答】解:(1 )如下图,△A1B1C1即为所求,A1 (6 ,6 ) ,B1 (3 ,2 ) ,C1 (6 ,1 ).(2 )如下图,△A2B2C2即为所求,A2 (4 ,6 ) ,B2 (1 ,2 ) ,C2 (4 ,1 );(3 )△ABC和△A2B2C2关于y轴对称,△ABC的面积为×5×3=7.5.19.【解答】解:(1 )如图1 ,过P作PG⊥OB于G ,PH⊥AO于H ,那么∠PGF=∠PHE=90°,∵OC平分∠AOB ,PG⊥OB ,PH⊥AO ,∴PH=PG ,∵∠AOB=∠EPF=90°,∴∠PFG +∠PEO=180°,又∵∠PEH +∠PEO=180°,∴∠PEH=∠PFG ,∴△PEH≌△PFG (AAS ) ,∴PE=PF;(2 )由轴对称可得,∠EFM=∠EF'M ,∵F'H⊥OF ,AO⊥OB ,∴AO∥F'F ,∴∠EF'M=∠AEF' ,∵∠AEF' +∠OEF=∠OFE +∠OEF=90°,∴∠AEF'=∠OFE ,由题可得,P是FF'的中点,EF=EF' ,∴EP平分∠FEF' ,∵PE=PF ,∠EPF=90°,∴∠PEF=45°=∠PEF' ,又∵∠AOP=∠AOB=45°,且∠AEP=∠AOP +∠OPE ,∴∠AEF' +45°=45°+∠OPE ,∴∠AEF'=∠OPE ,∴与∠EFM相等的角有4个:∠EF'M ,∠AEF' ,∠EFO ,∠EPO.故答案为:4.13.3 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 以以下各组数据为边长,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A.1 ,1 ,2 B.1 ,1 ,3C.2 ,2 ,1 D.2 ,2 ,52. 如图,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交于点A ,再以点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 ,画出射线OB ,那么∠AOB等于() A.30°B.45°C.60°D.90°3. 如图,AD平分∠BAC,AD⊥BD于点D,DE∥AC,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0个B.1个C.2个D.3个4. 如图,∠AOB=50°,OM平分∠AOB,MA⊥OA于点A,MB⊥OB于点B,那么∠MAB等于()A.50°B.40°C.25°5. 如图直线a∥b∥c,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C分别在直线b和c上,边BC 与直线c所夹的锐角为20° ,那么∠α的度数为()A .20°B .40°C .60°D .80°6. (2021·毕节 )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7 ,那么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3B .17C .13或17D .13或107. (2021•梧州)如图 ,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 ,D 为垂足 ,DE 交AC于点E ,且85AC BC ==,,那么BEC △的周长是 A .12B .13C .14D .15 8. (2021·烟台 )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创造 ,被誉为 "东方魔板〞.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 ,小明用边长为4cm 的正方形纸片制作了如下图的七巧板 ,并设计了以下四幅作品﹣﹣ "奔跑者〞 ,其中阴影局部的面积为5cm 2的是 ( )A .B .C .D . 二、填空题9.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cm ,13 cm ,其周长为________ cm . 10. 如图 ,在△ABC 中 ,AD 为角平分线 ,假设∠B =∠C =60° ,AB =8 ,那么CD 的长为________.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4 ,2)关于直线x =1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 12. (2021·常州 )如图 ,在△ABC 中 ,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E 、F .假设△AFC 是等边三角形 ,那么∠B =________°.13. (2021·宜昌 )如图 ,在一个池塘两旁有一条笔直小路 (B ,C 为小路端点 )和一棵小树 (A 为小树位置 ).测得的相关数据为:∠ABC = 60° ,∠ACB = 60° ,BC = 48米 ,那么AC = 米.14. 如下图 ,在△ABC 中 ,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 ,AE =5 cm ,△ABD 的周长为18 cm ,那么△ABC 的周长为.1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2 ,一个外角是120° ,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____. 16. 规律探究如图 ,∠BOC =9° ,点A 在OB 上 ,且OA =1 ,按以下要求画图: 以A 为圆心 ,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 于点A 1 ,得第1条线段AA 1;再以A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于点A2 ,得第2条线段A1A2;再以A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3 ,得第3条线段A2A3……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那么n =________.三、解答题17. 如图,△ABC中,D为BC边上一点,且AB=AC=BD ,AD=CD ,求∠BAC的度数.18. 如图,在△ABC中,AB=AC ,D为BC的中点,DE⊥AB于点E ,DF⊥AC于点F.求证:DE=DF.19.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AC上一点,E为AB延长线上一点,DE⊥AC交BC于点F ,且DF=EF.(1)求证:CD=BE;(2)假设AB=12 ,求BF的长.20. 如图,在△ABC中,AB=BD ,根据图中的数据,求∠BAC的度数.21. △ABC中,AB=AC ,D是△ABC外一点(点A ,D在直线BC的两侧) ,且DB=DC ,过点D作DE∥AC ,交射线AB于点E ,连接AD交BC于点F.(1)求证:AD⊥BC;(2)如图①,当点E在线段AB上且不与点B重合时,求证:DE=AE;(3)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DE ,AC ,BE的数量关系.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3.3 等腰三角形课时训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2. 【答案】C[解析] 连接AB.根据题意得OB=OA=AB ,∴△AOB是等边三角形.∴∠AOB=60°.3. 【答案】C[解析] 如下图.∵DE∥AC ,∴∠1=∠3.∵AD平分∠BAC ,∴∠1=∠2.∴∠2=∠3.∴AE=DE.∴△ADE是等腰三角形.∵AD⊥BD ,∴∠2+∠B=90°,∠3+∠BDE=90°.∵∠2=∠3 ,∴∠B=∠BDE.∴BE=DE.∴△BDE是等腰三角形.4. 【答案】C[解析] ∵OM平分∠AOB ,MA⊥OA于点A ,MB⊥OB于点B ,∴∠AOM=∠BOM=25°,MA=MB.∴∠OMA=∠OMB=65°.∴∠AMB=130°.∴∠MAB=12×(180°-130°)=25°.应选C.5. 【答案】D[解析] ∵a∥b∥c ,∴∠ACE=∠α.∵△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α=∠ACE=∠ACB+∠BCE=60°+20°=80°.6.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分两种情况讨论:假设3为底边,腰长为7 ,那么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7+7 =17;假设7为底边,腰长为3 ,那么此等腰三角形不存在,因为3+3<7 ,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选B.7. 【答案】B【解析】∵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AE BE=,∵85AC BC==,,∴BEC△的周长是:13BE EC BC AE EC BC AC BC++=++=+=.应选B.8. 【答案】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42=1 (cm2 ) ,平行四边形面积为2cm2 ,中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cm2 ,最|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4cm2 ,那么A、阴影局部的面积为2 +2=4 (cm2 ) ,不符合题意;B、阴影局部的面积为1 +2=3 (cm2 ) ,不符合题意;C、阴影局部的面积为4 +2=6 (cm2 ) ,不符合题意;D、阴影局部的面积为4 +1=5 (cm2 ) ,符合题意.应选:D.二、填空题9. 【答案】32[解析] 由题意知,应分两种情况:(1)当腰长为6 cm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 cm ,6 cm ,13 cm ,6+6<13 ,不能构成三角形;(2)当腰长为13 cm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 cm ,13 cm ,13 cm ,能构成三角形,周长=2×13+6=32(cm).10. 【答案】4[解析] ∵∠B=∠C=60°,∴∠BAC=60°.∴△ABC为等边三角形.∵AB=8 ,∴BC=AB=8.∵AD为角平分线,∴BD=CD.∴CD=4.11. 【答案】(-2 ,2)[解析] ∵点P(4 ,2) ,∴点P到直线x=1的距离为4-1=3.∴点P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P′到直线x=1的距离为3.∴点P′的横坐标为1-3=-2.∴对称点P′的坐标为(-2 ,2).12. 【答案】30°【解析】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以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因为FE 垂直平分BC ,∴FC=FB∴∠B=∠BCF∵△ACF是等边三角形,∴∠AFC=60°,∴∠B=30°13. 【答案】48【解析】∵∠ABC =60° ,∠ACB =60° ,∴∠A =180°-60°-60° =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AC ,∵BC =48 ,∴AC =4814. 【答案】28 cm15. 【答案】6[解析] 三角形的一外角为120°,那么相邻内角度数为60°,那么含有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 ,那么其周长为6.16. 【答案】9三、解答题17. 【答案】解:∵AD=CD ,∴设∠DAC=∠C=x°.∵AB=AC=BD ,∴∠BAD=∠BDA=∠DAC+∠C=2x° ,∠B=∠C=x°.∴∠BAC=3x°.∵∠B+∠BAC+∠C=180° ,∴5x=180 ,解得x=36.∴∠BAC=3x°=108°.18. 【答案】证明:连接AD.∵AB=AC ,D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又∵DE⊥AB ,DF⊥AC ,∴DE=DF.19. 【答案】解:(1)证明:如图,过点D作DM∥AB ,交CF于点M ,那么∠MDF=∠E.∵△ABC 是等边三角形 ,∴∠CAB =∠CBA =∠C =60°.∵DM ∥AB ,∴∠CDM =∠CAB =60° ,∠CMD =∠CBA =60°.∴△CDM 是等边三角形.∴CM =CD =DM.在△DMF 和△EBF 中 ,⎩⎪⎨⎪⎧∠MDF =∠E DF =EF ∠DFM =∠EFB∴△DMF ≌△EBF(ASA).∴DM =BE.∴CD =BE.(2)∵ED ⊥AC ,∠CAB =∠CBA =60° ,∴∠E =∠FDM =30°.∴∠BFE =∠DFM =30°.∴BE =BF ,DM =MF.∵△DMF ≌△EBF ,∴MF =BF.∴CM =MF =BF.又∵BC =AB =12 ,∴BF =13BC =4.20. 【答案】解:∵∠ADB =30°+40°=70° ,AB =BD ,∴∠BAD =∠ADB =70°.∴∠BAC =∠BAD +∠CAD =100°.21. 【答案】解:(1)证明:∵AB =AC ,∴点A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DB =DC ,∴点D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AD ⊥BC.(2)证明:∵AB =AC ,AD ⊥BC ,∴∠BAD =∠CAD.∵DE ∥AC ,∴∠EDA =∠CAD.∴∠BAD=∠EDA.∴DE=AE.(3)DE=AC+BE.理由:同(2)得∠BAD=∠CAD.∵DE∥AC ,∴∠EDA=∠CAD.∴∠BAD=∠EDA.∴DE=AE.∵AB=AC ,∴DE=AB+BE=AC+BE.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一、选择题1. 如图,A ,B是两个居民小区,快递公司准备在公路l上的点P处建一个效劳中|心,使P A+PB最|短.下面四种选址方案符合要求的是()2. 如图,在△ABC中,AB=6 ,BC=7 ,AC=4 ,直线m是△ABC中BC边的垂直平分线,P是直线m上的一动点,那么△APC的周长的最|小值为()A.10 B.11 C.11.5 D.13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 ,AD⊥AB ,P是AD边上的一动点,要使PC +PB的值最|小,那么点P应满足()A.PB=PC B.P A=PDC.∠BPC=90°D.∠APB=∠DPC4.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120° ,∠B=∠D=90° ,在BC ,CD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AMN的周长最|小,那么∠AMN+∠ANM的度数为() A.130°B.120°C.110°D.100°5. 如图,平行河岸两侧各有一城镇P,Q,根据开展规划,要修建一条公路连接P ,Q两镇.相同长度造桥总价远大于陆上公路造价,为了尽量减少总造价,应该选择方案()6. 如图,直线l是一条河,P,Q是两个村庄.欲在直线l上的某处修建一个水泵站M,向P,Q两村供水,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PM,MQ表示铺设的管道,那么所需管道最|短的是()7. 如图,点P,Q在直线AB外,在点O沿着直线AB从左往右运动的过程中,形成无数个三角形:△O1PQ ,△O2PQ,… ,△O n PQ ,在这样的运动变化过程中,这些三角形的周长()A.不断变大B.不断变小C.先变小再变大D.先变大再变小8.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的长为4 ,面积为24 ,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边AC ,AB于点E ,F ,假设D为BC边的中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那么△CDM的周长的最|小值为()A.8B.10C.12D.149.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 =130° ,∠B =∠D =90° ,在BC ,CD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AMN的周长最|小,那么此时∠AMN +∠ANM的度数为()A.80°B.90°C.100°D.130°10. 如图,在△ABC中,AB =BC ,点D在AC上,BD =6 cm ,E ,F分别是AB ,BC边上的动点,△DEF周长的最|小值为6 cm ,那么∠ABC的度数为()A.20°B.25°C.30°D.35°二、作图题11. 在如下图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 ,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的顶点A ,C的坐标分别为(-4 ,5) ,(-1 ,3).(1)在如下图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 ,并写出点B′的坐标;(3)P是x轴上的动点,在图中找出使△A′BP周长最|短的点P ,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12. 如图,在河岸l的同侧有两个居民小区A ,B ,现欲在河岸边建一个长为a的绿化带CD(宽度不计) ,使C到小区A的距离与D到小区B的距离之和最|小.在图中画出绿化带的位置,并写出画图过程.13. 河岸l同侧的两个居民小区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米,b米(即图①中所示,AA′=a米,BB′=b米) ,A′B′=c米.现欲在河岸边建一个长度为s米的绿化带CD(宽度不计) ,使C到小区A的距离与D到小区B的距离之和最|小.在图②中画出绿化带的位置,并写出画图过程.14. 如图,山娃星期天从A处赶了几只羊到草地l1放羊,然后赶羊到小河l2饮水,之后再回到B处的家,假设山娃赶羊走的都是直路,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标明放羊与饮水的位置.15. 如图,牧马营地在点M处,每天牧马人要赶着马群到河边饮水.(1)求到河边饮水的最|短路线;(2)如果饮完水后,需再到草地吃草,然后回到营地,试设计出最|短的牧马路线.三、解答题16. 如图,在Rt△ABC中,∠A=90° ,∠ACB=30° ,AC=10 ,CD是角平分线.(1)如图①,假设E是AC边上的一个定.点,在CD上找一点P ,使P A+PE的值最|小;(2)如图②,假设E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在CD上找一点P ,使P A+PE的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17. 如图①所示,A,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岸上造一座桥MN,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地到B地的路径AMNB最|短?(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思考1]如图②,如果A ,B两地之间有两条平行的河流,我们要建的桥都是与河岸垂直的,我们应该如何找到这个最|短的路径呢?[思考2]如图③,如果A ,B两地之间有三条平行的河流呢?[拓展]如图④,如果在上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条河并不是平行的,又该如何建桥呢?请将你的思考在下面准备好的图形中表示出来,保存作图痕迹,将行走的路线用实线画出来.链接听P30例2归纳总结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同步培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2. 【答案】A[解析] ∵直线m垂直平分AB ,∴B ,C关于直线m对称.设直线m 交AB于点D ,∴当点P和点D重合时,AP+CP的值最|小,最|小值等于AB的长,∴△APC的周长的最|小值是6+4=10.3. 【答案】D4. 【答案】B[解析] 如图,分别作点A关于BC ,DC的对称点A1 ,A2 ,连接A1A2交BC于点M ,交DC于点N ,那么此时△AMN的周长最|小.∵∠A1AA2=120° ,∴∠A1+∠A2=60°.∵MA=MA1,NA=NA2,∴∠AMN+∠ANM=2(∠A1+∠A2)=2×60°=120°.5. 【答案】C[解析] 如图,作PP′垂直于河岸L ,使PP′等于河宽,连接QP′ ,与河岸L相交于点N ,将P′N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河宽个单位长度,得到PM ,PM-MN-NQ即所求.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QP′最|短,即PM+NQ最|短.观察选项,选项C符合题意.6. 【答案】D7. 【答案】C[解析] 如图,作点P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P',连接P'Q交直线AB 于点O.∵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且PQ的长为定值,∴当点O运动到此点时三角形的周长最|短.∴这些三角形的周长先变小再变大.8. 【答案】D[解析] 如图,连接AD ,MA.∵△ABC是等腰三角形,D是底边BC的中点,∴AD⊥BC.∴S=BC·AD =×4AD =24 ,△ABC解得AD =12.∵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C ,MA =MC.∴MC +DM =MA +DM≥AD.∴AD的长为MC +MD的最|小值.∴△CDM的周长的最|小值为(MC +MD) +CD =AD +BC =12 +×4 =14.应选D.9. 【答案】C[解析] 如图,延长AB到点A' ,使得BA' =BA ,延长AD到点A″ ,使得DA″ =AD ,连接A'A″与BC ,CD分别交于点M ,N.∵∠ABC =∠ADC =90° ,∴点A ,A'关于BC对称,点A ,A″关于CD对称,此时△AMN的周长最|小.∵BA =BA' ,MB⊥AB ,∴MA =MA'.同理NA =NA″.∴∠A' =∠MAB ,∠A″ =∠NAD.∵∠AMN =∠A' +∠MAB =2∠A' ,∠ANM =∠A″ +∠NAD =2∠A″ ,∴∠AMN +∠ANM =2(∠A' +∠A″).∵∠BAD =130° ,∴∠A' +∠A″ =180° -∠BAD =50°.∴∠AMN +∠ANM =2×50° =100°.10. 【答案】C[解析] 如图,将△ABD和△DBC分别沿着AB和BC向外翻折,得△ABG和△HBC ,连接GH ,分别交AB ,BC于点E ,F ,此时△DEF的周长最|小,即为GH的长,∴GH =6 cm.∵BD =6 cm ,∴BG =BH =BD =6 cm =GH.∴△BGH是等边三角形.∴∠GBH =60°.∴2∠ABD +2∠DBC =60°.∴∠ABD +∠DBC =30°.∴∠ABC =30°.应选C.二、作图题11. 【答案】解:(1)如下图.(2)△A′B′C′如下图,点B′的坐标为(2 ,1).(3)如下图,点P的坐标为(-1 ,0).12. 【答案】解:如图,作线段AP∥l ,使AP =a ,且点P在点A的右侧;作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P' ,连接BP'交l于点D;在l上点D的左侧截取DC =a ,那么CD就是所求绿化带的位置.13. 【答案】解:如图,作线段AP∥l ,使AP=s ,且点P在点A右侧,取点P关于l的对称点P′ ,连接BP′交l于点D ,在l上点D左侧截取DC=s ,那么CD即为所求绿化带的位置.14. 【答案】解:如图,作点A关于l1的对称点E ,作点B关于l2的对称点F ,连接EF ,分别交l1 ,l2于点C ,D ,那么折线ACDB是所求的最|短路线.15. 【答案】解:把河流抽象成直线a ,把草地抽象成直线b.(1)如图①,过点M作MP⊥直线a于点P ,那么MP即为最|短路线.(2)如图②,分别作点M关于直线a ,b的对称点A ,B ,连接AB与直线a ,b分别交于点C ,D ,那么最|短的牧马路线为M→C→D→M.三、解答题16. 【答案】解:(1)如图①,过点D作DF⊥BC于点F ,连接EF交CD于点P ,点P即为所求.(2)如图②,过点D作DF⊥BC于点F ,过点F作FE⊥AC交CD于点P ,那么此时PA+PE的值最|小,PA+PE的最|小值为线段EF的长.∵CD是角平分线,∠BAC=∠DFC=90° ,∴DA=DF.又∵DC=DC ,∴Rt△ADC≌Rt△FDC.∴CF=AC=10.∵∠ACB=30° ,∴EF=12CF=5 ,即PA+PE的最|小值为5.17. 【答案】如图①所示,MN即为所求.[思考1] 如图②所示,折线AMNEFB即为所求.[思考2] 如图③所示,折线AMNGHFEB即为所求.[拓展] 如图④所示,折线AMNEFB即为所求.。

直角三角形专题训练SSS

直角三角形专题训练SSS

直角三角形专题训练SSS什么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角度是90度。

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是其中两条边相互垂直,我们称这两条边为直角边,而第三条边则称为斜边。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可以通过SSS(Side-Side-Side)法则来描述。

SSS法则指出,如果我们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直角三角形训练题以下是一些直角三角形训练题,让我们来测试一下你对SSS法则的理解: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3cm、4cm,求其斜边长。

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5cm、12cm,求其斜边长。

3.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cm,直角边长分别为5cm 和xcm,求x的值。

4.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cm,直角边长分别为xcm 和6cm,求x的值。

5.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5cm,直角边长分别为xcm 和x+5cm,求x的值。

请你通过使用SSS法则,解答以上训练题。

加油!答案解析1.使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长:斜边长= √(3^2 + 4^2) = √(9 + 16) = √25 = 5cm。

2.使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长:斜边长= √(5^2 + 12^2) = √(25 + 144) = √169 = 13cm。

3.使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边长:x = √(13^2 - 5^2) = √(169 - 25) = √144 = 12cm。

4.使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边长:x = √(10^2 - 6^2) = √(100 - 36) = √64 = 8cm。

5.使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边长:x = √(15^2 - (x+5)^2)。

将直角边长代入方程,得到:225 = x^2 - (x+5)^2.化简方程:225 = x^2 - (x^2 + 10x + 25)。

移项并合并同类项:0 = -10x - x^2 - 200.移项并整理方程为标准形式:x^2 + 10x + 200 = 0.由于此方程无实数解,因此无法确定x的值。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各节同步练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各节同步练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各节同步练习八年级课程练习数学上册1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各节同步练习1 目录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1 全等三角形 (1)§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2) (3)§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4) (5)§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6) (9)§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2) (13)第十二章轴对称 (17)§12.1 轴对称(1)(2)(3) (17)§12.2 作轴对称图形 (23)§12.2.1 作轴对称图形(1)(2) (23)§12.2.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27)§12.3 等腰三角形 (29)§12.3.1 等腰三角形(1)(2)(3) (29)§12.3.2 等边三角形(1)(2) (35)第十三章实数 (39)§13.1 平方根(1)(2)(3) (39)§13.2 立方根(1)(2) (45)§13.3 实数(1)(2) (49)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53)§14.1 变量与函数 (53)§14.1.1 变量 (53)§14.1.2 函数(1)(2) (54)§14.1.3 函数的图象(1)(2) (57)§14.2 一次函数 (61)§14.2.1 正比例函数 (61)§14.2.2 一次函数(1)(2) (63)§14.2.2 一次函数(3)(4) (67)§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71)§14.3.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71)§14.3.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73)§14.3.3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75)§14.4 课题学习(1)(2) (77)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79)§15.1 整式的乘法 (79)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各节同步练习§15.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79)§15.1.2 幂的乘方 (81)§15.1.3 积的乘方 (83)§15.1.4 整式的乘法 (85)§15.2 乘法公式 (87)§15.2.1 平方差公式 (87)§15.2.2 完全平方公式 (89)§15.3 整式的除法 (91)§15.3.1 同底数幂的除法 (91)§15.3.2 整式的除法 (93)§15.4 因式分解 (95)§15.4.1 提公因式法 (95)§15.4.2 公式法(1)(2) (97)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达标检测(A) (101)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达标检测(B) (103)第十二章轴对称达标检测(A) (105)第十二章轴对称达标检测(B) (107)第十三章实数达标检测(A) (109)第十三章实数达标检测(B) (111)第十四章一次函数达标检测(A) (113)第十四章一次函数达标检测(B) (115)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达标检测(A) (119)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达标检测(B) (121)期中检测试题 (125)期末检测试题 (133)2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各节同步练习3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11.1 全等三角形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③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如图,△ABC ≌△ADE ,B 和D 、C 和E 是对应点, 如果AB =4cm, DE =6cm, AC =5cm, 那么BC 的长 是( ).A.5cmB.6cmC.4cmD.无法确定3.如果△ABD ≌△ACE ,那么对应角,书写正确的是( ). A.∠B =∠C ,ADB AEC BAE DAC ∠=∠∠=∠, B.∠B =∠C ,BAE DAC AEB ADC ∠=∠∠=∠, C.∠B =∠C ,AEC ADB CAE BAD ∠=∠∠=∠, D.∠B =∠C ,AEC AEB CAE BAD ∠=∠∠=∠,4.如图,△ABC ≌△CDA ,∠CAD =∠ACB ,则下列结论 中错误的是( ).A.AD ∥BCB.AB ∥CDC.AB =CDD.AB =BC 二、填空题5.能够 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叫做对应顶点, 叫做对应边, 叫做对应角.6.一个图形经过 、 、 后,位置变化了,但 、 都没有变化,所以变换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7.已知:△ABO ≌△CDO ,则对应角有 ,对应边有 .8.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AE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F 点处,如果∠BAF =60°,则DAE ∠= .三、解答题9.如图,若把△ABO 沿直线AO 翻折得到△ACO ,4=-CO AB , AC 比CO 长多少(第4题)A BDCABCDE(第2题)(第8题) ABCDEF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各节同步练习4为什么10.如图,△≌ABD △ACE ,∠D =∠E ,5058=∠==ABD AB AE ,,°, ∠︒=30E .求CD 的长和A ∠的度数.11.如图,已知:点E 、F 在BC 上,△≌ABF △ACE , 点F 和点E ,点B 和点C 是对应顶点,找出图中所有的 相等线段和相等的角.12.如图,已知△ABC ≌△DEF ,B 与E 、C 与F 是对应的顶点,请你想一想,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可使这两个三角形重合(第11题)ABCE FABCO(第9题)(第10题)ABCED O (第12题) A BCDEF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各节同步练习5§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CD BD AC AB ==,,则可推出( ). A. △ABD ≌△BCD B. △ABD ≌△ACD C. △ACD ≌△BCD D. △ACE ≌△BDE2.如图,已知:点C F E A 、、、在同一条直线上,CB AD =,,,CF AE BE DF ==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CE AF =B.BE ∥DFC. AD ∥BCD. BEC A ∠=∠ 二、填空题3.在△ABC 和△EFD 中,已知:EF AB ED AC ==,,再添上条件 就 可以用“SSS ”来判断△ABC ≌△EFD .4.如图,在△ABC 中,PC PB AC AB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D ,则△ABP ≌ ,∠BAP = .三、解答题5.如图,EC DB AC AB ==,,CD BE =. 求证:C B ∠=∠.6.如图,已知:D F C A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DC AF EF BC DE AB ===,,.求证:AB ∥DE .A CD E FB (第2题)(第1题)ABDE C A BCDP(第4题)BA C DEF (第6题)A EDCB(第5题)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各节同步练习6§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C.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D. 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2.如图,已知,,CE BD AC AB == F 为BC 中点,则图中 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 A. 5对 B. 4对 C. 3对 D. 2对 二、填空题3.如图,已知CD AB =,CB AD =,∠︒=451,∠︒=752, 则∠=A .4.如果△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3、5、7,△DEF 的三边长分别是3、23-x 、12-x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x . 三、解答题5.已知有一个三角形钢架,如图,D 为BC 边的中点,要求:AD 为BC 的垂直平分线时,为合格品,现在只有一把刻度尺,利用你学过的知识,如何检验此钢架是否合格.6.如图,已知CD AB 、相交于点O ,且CB AD CD AB ==,,试说明A ∠与C ∠ 的大小关系(提示:连接DB ).A BCDO(第6题)(第3题)BC D A12(第2题)ABCD EF (第5题)ACBD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各节同步练习7§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一、选择题1.能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两边长分别是6和9B. 两边长分别是6和10C. 两边长分别是6和11D. 两边长分别是6和12 2.如图,BC AD ⊥于D ,AB CF ⊥于F ,交AD 于E ,CF AD =,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A. C A ∠=∠B. BF BD =C. CB AB =D. C B ∠=∠233.如图,为了测量水池B A 、两边的距离,可以先过点A 作 射线AE ,再过点B 作AE BD ⊥于E ,在AD 的延长线 上截取AD DC =,连接BC ,则BC 的长就是B A 、之间的距离,其中用来判定ABD ∆≌CBD ∆的理由是( ). A. SSS B. SAS C. HL D. AAS 4.如图,已知AC 和BD 互相平分,若6,8==BD AC ,且BOC ∆的周长为12,则的AD 长为( )A. 7B. 6C. 5D. 4二、填空题5.如图,点F C 、在BE 上,EF BC =∠=∠,21,若以“SAS ” 为依据,请你补充一个条件 ,使DEF ABC ∆∆≌.6.如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CD 与BE 交于点O ,且AC AB AE AD ==,,若︒=∠20B ,则C ∠度数为 度.7.如图,已知,︒=∠∠=∠==1051,21,,CD BE AE AD ︒=∠65BAE ,则BAD ∠的(第2题)DA BCEF (第3题)(第4题)A B C D O 21AB C D E F (第5题)(第6题)B AD EO 21(第7题)B A D E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各节同步练习8度数为 .8.如图,已知,,AE AC AD AB ==,只要具备条件∠ =∠ 或∠ =∠ ,就可以得 ≌ .三、解答题9.如图,已知BO 平分CBA ∠,CO 平分ACB ∠,MN ∥BC ,若,18,12==AC AB 求AMN ∆周长.10.如图,已知,,,,AE AC AD AB AE AD AC AB ==⊥⊥ 求证:DC BE =.11.如图,在ABC ∆中,CD BE AC AB 、,=是ABC ∆的中线, 求证:BE CD =.(第8题)BADE C (第9题)BCA MNO(第10题)ABCD E(第11题)BCAED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各节同步练习9§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一、选择题1.在ABC ∆和111C B A ∆中,已知:1B B ∠=∠,11C B BC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若添加条件1A A ∠=∠,则111C B A ABC ∆∆≌B.若添加条件1C C ∠=∠,则111C B A ABC ∆∆≌C.若添加条件11B A AB =,则111C B A ABC ∆∆≌D.若添加条件11C A AC =,则111C B A ABC ∆∆≌ 2.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的中线相等B.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3.如图:NDC MBA ND MB ∠=∠=,,下列条件 不能判定CDN ABM ∆∆≌的是( )A. N M ∠=∠B. CD AB =C. AM =CND. AM ∥CN 二、填空题4.如图,已知点B F E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CD ,AE ∥CF ,且CF AE =若2,10==BF BD ,则=EF .5.如图,已知:,,,AC AB ACE ABD CAE BAD =∠=∠∠=∠ 则△ ≌△ .6.如图,已知:,,AC BE AB CD ⊥⊥ 垂足分别为 E D 、,CD BE 、相交于点,,21∠=∠O 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对.(第3题) A B C DMN(第4题)A B CDE F (第5题)A BCDE21(第6题)BCAD E10三、解答题7.如图,已知:AD ∥BC ,AB ∥DC . 求证:C A CD AB ∠=∠=,.8.如图,已知:BE CD 、交于点A ,M 是BC 中点,43,21∠=∠∠=∠. 求证:CMD BME ≌∆.9.如图,已知:EF BD AC 、、交于点O ,AB ∥CD ,AE =CF . 求证:(1)CO AO =,(2)CD AB =.10.如图,已知:AB ∥CD ,AD ∥BC ,且BF DE CF AE ==,.试猜想E ∠与F ∠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4213(第8题)DEBACM(第9题)O F DE BA(第10题)FE DC BA(第7题)BDCA11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一、选择题1.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是( ).A. 一对锐角对应相等B. 两对锐角对应相等C. 一条边对应相等D.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2.如图,在ABC ∆中,AB DE C ⊥︒=∠,90于D ,BD BC =, 如果3=AC cm ,那么ED AE +等于( ). A. 2cm B. 3cm C. 4cm D. 5cm 3.如图,在ABC ∆中,AC BE ⊥于点E ,AB CD ⊥于点D ,BE CD 、交于点P ,EB DC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BC DPE ∠=∠2B. PBC EPC ∠=∠2C. PBC ADC ∠=∠2D. DBC DPE ∠=∠2 4.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 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 一直角边及它们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D. 斜边及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二、填空题5.如图,AB DE ⊥于E ,AC DF ⊥于F ,AF AE =.根据 可判定AFD AED ∆∆≌.6.如图,BD AE ⊥于C ,EC AC ED AB ==,. 则AB 与ED 的位置关系是 .7.如图,在ABC ∆中,AD 是ABC ∆的高线,请再添加 一个条件 就能判定ACD ABD ∆∆≌. 8.如图,BE 和CD 是ABC ∆的高,它们相交于点O ,且CD BE =,则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其中根据HL 来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有 对. 三、解答题9.已知:在ABC ∆中,AB DE DC BD ⊥=,于E ,AC DF ⊥ 于F ,且DF DE =,试问:AB 与AC 相等吗为什么(第2题)D ACBE (第3题)A BCDEP(第5题)BACDF E (第6题)BA C DE(第7题)D BCA (第8题)A E O DCB(第9题)BCDE F A1210.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一个三角形 沿着从点B 到点C 的方向平移得到DEF ∆的位置,9=ED ,3,4==AH BF . 求:四边形CEDH 的面积.11.如图,在ABD ∆中,BC AD BD AD ⊥=,于点D ,E 为AC 上一点,AD BE 、交于点.,AC BF F =求证:AC BE ⊥.12.如图,AB ∥CD ,︒=∠90A ,,,DE BC DC AC ==BC 与DE 相交于点O ,试探索:DE 与BC 的位置关系.(第11题)BCA DEF (第12题)BACDO E(第10题)BAC D EFH13§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一、选择题1.下列条件中,不能唯一作出一个三角形的是( ). A.已知两边和夹角 B.已知两角和夹边 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D.已知三边2.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DEF ABC ∆∆≌的是( ). A.D A EF BC DE AB ∠=∠==,, B.EF AC F C D A =∠=∠∠=∠,,C.ABC EF BC DE AB ∆==,,的周长等于DEF ∆的周长D.E B F C D A ∠=∠∠=∠∠=∠,,3.已知,在ABC ∆中,︒=∠=36A AC AB ,,BD 是角平分线,,m AB = n BC =, 求CD 的长. 甲同学求得:n m CD -=;乙同学求得:nmCD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都正确B.甲正确,乙不正确C.甲不正确,乙正确D.甲、乙都不正确 二、填空题4.三个角都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5.如图,点E C A F 、、、在同一条直线上,︒=∠-∠==20,,B BCE CD BC AD AB .则FAD ∠的度数为 .6.如图,已知:,4,2,1===AB CD AD 若2:1:=∆∆ABC EDC S S ,则BE = .7.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B 上,︒=∠70ACB ,现将 ABC ∆的B ∠折过去,使顶点B 落在点E 处,CD 为折痕,且AC 交ED 于点F ,若︒=∠20ECA ,则ACD ∠的度 数为 . 三、解答题8.已知:CD BE AC AB 、,=交于点P ,且EC BD =,(第5题) E FD C BA(第6题)EA CBD (第7题)F DCEBA(第8题)EDA PCB14求证:PE PD =.9.如图,已知:N M BD AD CB CA 、,,==分别是CB CA 、中点,求证:DN DM = (提示:连接CD ).10.如图,已知:ED AC DC AC BC AB =∠=∠⊥⊥,21,,.求证:EC AB =.11.已知:ABC ∆,画出DEF ∆,使ABC DEF ∆∆≌.(要求: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图 形,保留作图痕迹).(第9题)NM DCA21(第10题)BFE DCA (第11题)ABC15§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与角的顶点的连线平分已知角B.已知角内有两点,各自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则经过这两点的连线平分已知角C.不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不相等D.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有可能不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如图,OM PA ⊥于点A ,ON PB ⊥于点B ,下列条件: ①OP 平分MON ∠;②OPB OPA ∠=∠;③OB OA =. 能证明BOP AOP ∆∆≌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①②③3.如图,已知:CP AP 、分别是ABC ∆的外角ECA DAC ∠∠、的平分线,BE PN BD PM ⊥⊥,,垂足分别为N M 、. 那么PN PM 、的关系为( ).A.PM >PNB.PN PM =C.PM <PND.无法确定4.如图,ABC ∆的三边CA BC AB 、、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 ,则ABO S ∆:BCO S ∆:CAO S ∆的值为( ).A.1:1:1B.1:2:3C.2:3:4D.3:4:5 二、填空题5.如图,如果AED ABC ∆∆≌,则相等的边是,则相等的角是 . 6.如图,AB ∥CD ,BO 平分ABD ∠,DO 平分BDC ∠,则点O 到AB 的距离一定等于点O 到 的距离,又等于点 O 到 的距离.7.如图,在ABC Rt ∆中,BD C ,︒=∠90 是ABC ∠的角平分线,交AC 于点D , 若,,102==AB CD 则ABD ∆的面积(第2题)ONM P B A(第3题)BDM P C A E (第4题)OACB BEAC D(第5题)(第6题)A DCO B(第7题)D ABC16是 . 三、解答题8.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且DF DE BD CD 、,=分别垂直于AC AB 、,垂足为F E 、,求证:CDF BDE ∠=∠9.如图,在ABC ∆中,AE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若,︒=∠30B ︒=∠50C ,求:(1)DAE ∠的度数,(2)试写出DAE ∠与B C ∠-∠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10.求证: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要求:自己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第9题)AE DCB(第8题)BDCE A F17§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M FD ⊥于D ,BM FE ⊥于E ,下列条件: ①MF 是AMB ∠的角平分线.②EF DF =.③EM DM =. ④MFE MFD ∠=∠.其中,能证明EMF DMF ∆∆≌的 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条件不能唯一作出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三边B.两边及其夹角C.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D.已知两角及其夹边 3.如图,已知:BD AC D C 、,,21∠=∠∠=∠相交于点E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CBA DAB ∠=∠ B.BAD ABC ∆∆≌C.DE CE =D.AC AB = 4.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以上答案都不对 二、填空题5.如图,已知:DEF ABC ∆∆≌,若26==AE DE ,.则=BE .6.如图,在ABC ∆中,BD C ,︒=∠90平分AB DE ABC ⊥∠,于E ,若BCD ∆与BCA ∆的面积之比为2:5,则ADE ∆与BCA ∆的面积之比为 .7.如图,AC BC ⊥于C ,AD BD ⊥于D ,请你写出适当的条件 使BD BC =.8.如图,AD 是ABC ∆的一条中线,8=AB cm,5=AC cm ,则AD 的范围是21DE CAB(第3题)(第5题)DE ACBF(第6题)E DCB A(第7题)DC B A(第8题)DBCA(第1题)F MA EDB18. 三、解答题9.如图,已知:AC BE CF AE DA BC ⊥==,,于E ,AC DF ⊥于F . 求证:CD AB =.10.如图,在ABC ∆中,BD ACB ,︒=∠90平分ABC ∠,交AC 于D ,AB ED ⊥于D ,交BC 延长线于F ,求证:DF DA =.11.如图,点C F E A 、、、在同一条直线上,现有下面四个论断:(1)CB AD =,(2)D B ∠=∠,(3)CF AE =,(4)AD ∥BC .请你用其中的三个作为条件, 余下的作为结论,编写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答案.(第9题)ABEFCD(第10题)BDCA E FA(第11题)CEDFB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13.3三角形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2cm 、4cm ;
B .2cm 、6cm 、3cm ;
C .8cm 、6cm 、3cm ;
D .11cm 、4cm 、6cm 2.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锐角;
B.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两个锐角
C.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直角;
D.三角形的内角都大于60° 4.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23,是第三个内角的4
5
,则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A.60°,90°,75°
B.48°,72°,60°;
C.48°,32°,38°
D.40°,50°,90° 5.已知△ABC 中,∠A=2(∠B+∠C),则∠A 的度数为( ) A.100° B.120° C.140° D.160°
6.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7.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为180°,那么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为( )
A.30°
B.60°
C.90°
D.120° 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20°,则它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一般的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钝角三角形 9.如图所示,若∠A=32°,∠B=45°,∠C=38°,则∠DFE 等于( )
A.120°
B.115°
C.110°
D.105°
10.如图1所示,在△ABC 中,∠ACB =90°,把△ABC 沿直线AC 翻折180°,使点B 落在点B ′的位置,则线段AC 具有性质( )
A .是边B
B ′上的中线 B .是边BB ′上的高
C .是∠BAB ′的角平分线
D .以上三种性质合一
B '
C B A
D C B
A
A
(1) (2) (3)
11.如图2所示,D ,E 分别是△ABC 的边AC ,BC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DE 是△BCD 的中线B .BD 是△ABC 的中线 C .AD =DC ,BD =EC D .∠C 的对边是DE 12.如图3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 且S △ABC =4cm 2
,则S 阴影等于( ) A .2cm 2
B .1cm 2
C .
12cm 2 D .1
4
cm 2 13.在△ABC 中,D 是BC 上的点,且BD :DC =2:1,S △ACD =12,那么S △ABC 等于( )
A .30
B .36
C .72
D .24
二、填空题:
14.在△ABC 中,AB =3,BC =7,则A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 2,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
16.如图所示,已知∠1=20°,∠2=25,∠A=35°,则∠BDC 的度数为____
17.如图所示,∠1=_______.
18.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在_______,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在__________,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在_____.
19.如图所示,∠A=50°,∠B=40°,∠C=30°,则∠BDC=________. 20.在△ABC 中,∠B =80°,∠C =40°,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线和角平分线,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
2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为_______度.
2
1
D
A
F E D
C
B
A D C
B
A
140︒
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