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课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课《牧场之国》阅读文导学案
4.教师:是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齐读。
质疑问难
交流探讨
二、检查预习
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朗读课文,体会牧场之国的韵味
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牧场之国”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难点
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
交代目标
合作共享
安全教育一分钟
一、初知荷兰,激发兴趣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我带大家飞越重洋,做一次跨越国际的长途旅游。请欣赏:
2.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
(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特点)
“211”教学模式导学案(语文科)
年月日制订
年级
四年级
教师
陆淼
课题
23,古诗词三首
第1课时
课型
单一课
达成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重点
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学
生
课堂达标率
85%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个别学生听课状态不好。
教
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课亮点
第22课 会飞的娃娃(导学案)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22课会飞的娃娃导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飞天娃娃的相关传说。
2.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简洁的色彩描绘娃娃的姿态和飞行状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色彩感知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景象和动态感的表现能力。
导学内容课文讲解本课讲的是一个会飞的娃娃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飞天娃娃是一种常见的主题,它们通常被描绘成一种身躯虽小但却可以自由飞行的神仙形象。
这种形象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描绘飞天娃娃的作品也层出不穷。
在本课中,我们将通过阅读和画画来了解飞天娃娃的世界,学习用简单的线条和简洁的色彩描绘娃娃的姿态和飞行状态。
绘画任务本课的绘画任务是画一幅“飞天娃娃”画。
在这幅画中,我们需要使用简单的线条和简洁的色彩来描绘一个可以飞行的娃娃。
为了表现娃娃的飞行状态,我们需要根据教材中所描述的姿态和动作来描画娃娃的身体和翅膀,以及在空中的飞行轨迹。
练习教案1.阅读教材中关于飞天娃娃的段落,将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理解娃娃的形象特征和飞行状态。
2.分析教材中所提供的绘画作品,比较各幅画中娃娃的姿态和飞行轨迹,并可以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来进行模拟练习。
3.开始正式的绘画作业,用铅笔在纸上进行初步的描画,然后使用颜料进行着色,最后在画面中添加细节,如岩石、草地等元素。
课堂互动1.讨论飞天娃娃在中国文化中的起源和发展,如何由传统到现代,融入到现代艺术当中。
2.分享学生绘画作品,交流互动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并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和反馈。
同时也鼓励独立思考和创作,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个性。
总结本课学生将通过阅读教材、练习和绘画任务来学习如何描绘一个飞天娃娃。
同时也通过课堂互动与反馈来提高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和互动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对艺术的热爱。
第22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2.智取生辰纲素养目标1.赏析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2.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3.联读《水浒传》相关回目,探讨杨志性格形成的原因,激发对《水浒传》的阅读兴趣。
第1课时◎重点:理清叙事线索,把握故事情节;赏析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境预设有人曾经这样说:“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
其实,《水浒传》中塑造的水浒英雄并不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其中有一段故事叫《智取生辰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真切地感受一下智者与智者围绕“生辰纲”而展开的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较量吧!·导学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再读小说《水浒传》的任务,重点阅读《智取生辰纲》这一回目,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故事情节,为课堂上顺利学习《智取生辰纲》打下基础。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施耐庵(1296—约1371),字子安,生于兴化白驹镇(今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祖籍苏州,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著有《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背景介绍:北宋末年,官僚腐败,社会黑暗,阶级矛盾激化,北方地区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最后起义失败。
但是,梁山英雄的故事流传甚广。
宋人的《大宋宣和遗事》描绘了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施耐庵根据社会现实以及民间有关梁山好汉的故事进行了整理加工,最后创作出《水浒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嗔.( )怪xiē( )息干.( )系怨怅.( )分xiǎo( )逞.( )能颠.( )倒gòu( )当聒.( )噪朴.( )刀恁.( )地着.( )意省.( )得兀.( )的喏.( )喏连声面面厮觑.(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1、22课 科学技术羽思想文化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7-21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导学案中学八年级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魏源、严复学习西方的主张和詹天佑、侯德榜的事迹以及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2、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3、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重点难点】重点: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事迹又要兼顾到基础知识【学法指导】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己修筑京张铁路,委任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在施工过程中,詹天佑碰到了哪些难题?而他又是怎样逐一克服的?这反映了他一种什么崇高品质?“人”字形路轨是怎么回事?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根据课本比较近代两位杰出思想家2、比较近代的两位科学家二、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上述材料是谁的言论?(2)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材料二:“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1)谁说的?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你受到哪些启发?【归纳小结】1、一个铁路工程师:2、一个著名化学家:3、两位思想家:、【当堂检测】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A.滇越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凇沪铁路2、20世纪上半期,在制碱工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詹天佑 B.李四光 C.侯德榜 D.茅一升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康有为4、严复翻译的著作是()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四洲志》 D.《天演论》5、魏源和严复的主张的共同点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学习西方的长处,改变中国的现状 D.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课后反思】1、学后收获:2、学后疑问(错题集锦):3、我的大胆尝试:4、今天我主动学习了吗?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7-22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导学案编写人: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导学案第20_21_22_23_24课
导学案Lesson 20:At the Post Offiice学习目标:1.会听、说、读、写单词send2.会用“How much____________?”说话。
学习重点:本课单词和重点句型学习方法:分组练习学前准备:1.准备明信片2张2.根据汉语写出单词。
明信片_______邮票_______需要______ 学习过程:一、每组同学设计一组“问路“的对话。
1、小组内设计并练习对话。
2、各小组展示练习结果。
二、学习课文1、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学习单词Send3、听录音(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三、师生互动练习对话四、反馈练习1、学生分组设计一组“买东西“的对话2、展示各组成果五、盘点收获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sson21: Writing the Address学习目标:会在明信片上写地址学习重点:在明信片上写地址学习方法:实践练习学前准备:空白明信片1张学习过程:一、复习与本课有关内容1、明信片各部分的名称左____右____顶部____底部____角落____2、明信片内容的书写格式二、学习课文1、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听录音。
(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4、回答问题(1)W here does Danny write the address ?(2)D o you know Danny`s address ?(3)W here does Danny put the address ? What is it ?5、我会说指着自己的明信片,告诉别人如何写地址以及邮票贴在何处。
三、巩固练习1、给你的朋友或亲人些一张明信片2、展示你的成果四、盘点收获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2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苏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的第22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学习第22课,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我们会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个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并掌握这个方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PPT,学生们需要准备笔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去超市买东西,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例题,并一步步讲解口算的方法。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们当场口算,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巩固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步骤,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23 + 45 =67 + 89 =12 + 34 =45 + 56 =2. 答案:23 + 45 = 6867 + 89 = 15612 + 34 = 4645 + 56 = 10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计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小错误,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来巩固。
另外,我也可以给学生们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希望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例如,我去超市买东西,我会遇到一些加法运算,比如我要买一瓶饮料,价格是23元,然后我又想买一包零食,价格是45元,那么我需要支付多少钱呢?通过这个实例,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到加法运算的实际意义,并且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年历史(上)21、22课学案
7.严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从1894年起他先后翻译了11部西方名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书中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
(4)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他提出的救国之策是什么呢?这一策略是什么意思呢?
“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
8.徐悲鸿是民国画坛的杰出代表,擅长油画和中国画,尤精素描,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
9.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亡之秋,聂耳投身于人民的革命斗争事业。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等。
10.冼星海是近代著名的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四部大合唱。其中《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很快传遍全国,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斗志。
A.魏源B.林则徐C.严复D.康有为
2.严复翻译的著作是(C)
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天演论》D.《三国志》
八、检查学案
九、教学反思
一.情景导入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集体意识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民表和爱国情感。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五:导学内容
(一)知识点梳理:
1.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京张铁路的筑路工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
3.小组轮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出示学习要求: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四、展示汇报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研讨疑难地方。
五、当堂检测
听写词语。在独立思考或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完成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月光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二、预学检测
指名读课文,读出韵味。
三、合作探究
1、这一节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这个传说?2.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个传说?
学法指导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学 案
修订栏
学
习
流
程
学
习
流
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按“语文预习四步法”自学。
一读:熟读课文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二标:标段落、音节、组词、划词语。
三查:对文中不理解的字词查找工具书解决。
四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二、检查预学
1.会读“谱写、盲人、琴键、陶醉、恬静、莱茵河、入场券”等词语。
班级
六( )班
时 间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23、京剧趣谈
课 型
新授课
上课人
教学
目标
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文章的主旨。
学习准备: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淤()泥洗濯()清涟()隐逸()亵()玩鲜()有闻二、二、解释下列加粗词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
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答案:①的。
②表示舒缓语气。
③同上。
④表示强烈反问。
⑤它(指桃花林的奇景)。
问题探究:1、《陋室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
2、《陋室铭》何处运用类比?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人之于室亦当如此,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
3、《陋室铭》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的句子是哪几句?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
4、《陋室铭》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的句子是哪几句?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
5、《陋室铭》表现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句子是哪几句?“无丝竹”二句,表现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6、《陋室铭》为证明“陋室”不陋,最后举了哪几个例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7、《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
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
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8、《爱莲说》:怎样理解莲的形象的象征意义?文中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第22课《范进中举》导学案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预习学案19 范进中举1.《范进中举》节选自,它是我国代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及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作者是。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腆.着肚子啐.在脸上星宿.长.亲桑梓.避讳.绾.了头发攥.紧带挈.相.公3.仔细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课文哪能些地方透露像范进那样喜极发疯的并非他一个人?②文中范进清醒时并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这对表现他一见报贴欢喜得疯起来,有什么作用?③作者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走近科举:清代的科举制度是这样的: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禄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乡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
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
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禄取。
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禄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5.科举花絮: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
考试内容中加中外政治历史。
为了迎合此旨意,有一次考官出题时把法国的拿破仑塞进去了,因粗略知道拿破仑与中国的项羽一样是一位以失败而告终的猛将,便出了一道中外比较试题:《项羽拿破轮论》。
出题的考官赶时髦,可来自全国的八股考生哪里跟得上?于是赶出了笑话。
一位考生一开笔就写道: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课后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带挈.()行.()事腆.()踹.()兀.()自绾.()啐.()高中.()2.范进中举》节选自长篇讽刺小说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小说家_________。
21课22课导学案(闫海燕)
21、爬山主备人:赖欢审核人: 编号: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习重点1、认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习难点;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爬山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检测预习1、我会给生字注音并组词。
( )()()()()凝____ 煮____蝉____哲____燃____()()()()煌____智________慧斯____2、我会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隐隐约约。
()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显示自己的能力强。
()形容灯火通明,光辉耀眼。
()自学指导:1、划出结构段,并概括每个结构段写了什么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找出爬山过程中父亲第一次说的话,用“——”标出。
(学法提示: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①父亲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②“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我听得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
3、我能找出站在山顶上父亲说的话然后用“——”标出来。
(学法提示:仔细阅读课文4~7自然段)①父亲的话强调更让人愉快,重要的是。
②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谈谈你的理解。
4、我能找出下山途中父亲说的话,然后用“——”标出来。
(学法提示: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①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②读了父亲的这句话,谈谈你有什么感受?5、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呢?6、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出那个黑暗而宁静的山林的?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拓展延伸走进大自然,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体会和思考到的记下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课堂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
miàn tiáo sīlǐníng shìzhǔshúhuī huárán shāo zhì huì( ) ( ) ( ) ( ) ()()二: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21 22课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导学指南期末复习题1、如果去北京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A、元谋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2、“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确,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3、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4、水对于人类来说非常重要,我国先民早就已经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他们是下面的哪一远古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5、同半坡居民相比较,河姆渡居民最大的贡献是()A、会饲养家畜B、会制造陶器C、过定居生活D、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6、如果要写一篇关于黄帝的文章,在材料当中不应该包括()A、发明舟车B、教人挖井C、建造宫室D、治水三过家门不入7、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是()A、黄帝B、炎帝C、舜D、启8、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第一个同学说:“我姓张”,第二个同学说:“我姓李”,第三个同学却说:“我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同姓”,这一下子难倒了许多人。
那么,你能猜到他到底姓什么吗?()A、唐B、秦C、周D、夏9、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王桀B、商纣王C、周幽王D、周武王10、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出土于我国的()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C、东北平原D、江汉平原11、巨大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A、青铜工艺水平高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C、畜牧业发达D、铁器开始使用12、下列有关夏、商、西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时是奴隶社会B、青铜文明指的是青铜器艺术高超C、在社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D、三朝的灭亡都与暴政有关1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A、中国B、埃及C、印度D、巴比伦14、、青岛在春秋时期属于齐国管辖,齐国在齐桓公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主要是因为重用了一位贤相,他是()A、管仲B、孙武C、孔子D、赵括15、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A、韩、赵、魏B、齐、楚、秦C、齐、楚、燕D、楚、赵、韩16、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边的是()A、楚国B、秦国C、燕国D、齐国17、“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承上启下的晋魏南北朝文化
第21、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导学案班级:主备:预计使用日期:2014/12/ 使用者:课型:新授课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记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了解记忆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和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妇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来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学习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学习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的复杂数字概念;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导学过程【课前预习】1、“承上启下”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阻滞和破坏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
该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促使南北方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了科技文化的繁荣。
3、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二、自主学习:(用7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祖冲之的生活时代,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经后的第位,也就是在和之间,项成果领先于世界近年。
祖冲之写了一部数学著作。
2北朝的农学家写了《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的积累的,介绍了、、、、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要遵循,农作物必须;提倡改进。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3北魏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他写的是一部的地理学专著。
这部书文字,对景物的描写。
4、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转到、草书和也逐渐流行。
东晋的,写出的字,其代表作有“”的美誉,因此被后人称为“”。
5、东晋的顾恺之擅长画人物,他笔下的人物,,。
第22课《寓言四则》(1)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1)学习目标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1、把握寓言的艺术特色。
2、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
3、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领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爱慕.()赫.拉( ) 宙.斯( ) 庇.护( ) 粘.住( )2、根据文意,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饶头:。
庇护:。
爱慕:。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
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5、填空。
①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通常用拟人化的________作主人公,揭示某种深刻的道理。
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二、自主学习1、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2、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A.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
B.得胜后骄傲了,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第22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第22课孙权劝学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学习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1.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扫除阅读障碍。
卿()涉猎()孰()遂()更( )2.默读、范读、齐读、单读、朗读等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读课文。
并能翻译课文。
3、了解作者作品相关内容,写下来。
4、掌握文言文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1)一词多义卿当.涂掌事()蒙辞以.军中多务()当但当.涉猎()以自以.为大有年益()自以为大.有所益()应当涉猎,见.往事耳()大大.惊曰( )见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古今异义①孤岂欲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今义:)【治】(古义:今义:)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孤】(古义:今义:)③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今义:)④非复.吴下阿蒙【复】(古义:今义:)⑤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今义:)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古义:今义:)【往事】(古义:今义:)(3)文言句式(翻译)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非复吴下阿蒙!( ) 译文:译文:(5)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__通_解释为:_)译文:②孤岂欲治经为博士邪.!(__通__)译文:二、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探究:设计问题、自学讨论、交流提升。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3、品味本文的说话人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2课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
会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编号:22 使用时间:2014、12、7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我的疑问: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编写人:肖国 审核人:高一历史组 审批人:【学习目标】1.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2.简述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成功的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现实祖国统一大业的实践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
难点: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港澳回归的原因和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知识链接】《望大陆》于右任临终诗,又名《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古代历史上的台湾近代历史上的台湾现代历史上的台湾1、 (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 (地名),即今天的台湾。
2、 (朝代),我国政府开始对台湾进行有效的管辖。
3、1662年, (人名)收复台湾。
随后清政府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隶属 (省名)。
1、1894—1895年,在 (战争)中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条约),台湾被割让给 (国家)。
(台湾与大陆第一次分离)2、1949年, (战役),蒋介石战败,率领国民党残部逃到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局面。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第二次分离)3、1945年, (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近代历史上台湾的一次回归) 暖风 寒流 契机上述史实给我们什么启示:4、自 _____(朝代)起,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5、“一国两制”构想不适用于下列哪一地区( )A 、深圳B 、香港C 、台湾D 、澳门 6、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 A 、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B 、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C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 、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课内探究】一、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1、香港问题的由来2、澳门问题的由来3、台湾问题的由来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阶段 时间 大事记酝酿萌芽明确提出确立【本课小结】一个中心: 一个伟大构想:两次成功实践:【课后作业】(1)以上五副图片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握手,你知道它们各自代表的是什会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编号:22 使用时间:2014、12、7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22课导学案1
22课《羚羊木雕》导学案
课时:第一课时(共2课时)课型:预习+展示
主备:蒋源、敬俊杰、邓蒙葵、艾明焜、杜京亮修改:汤文龙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2、掌握文章常用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方法,理解其作用。
3、品味文章含蓄的语句及文中所隐含的情感,学会与作品展开心灵的对话。
学习重点: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作者简介:张之路 1945年生于北京。
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儿童影视艺术家.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短篇小说集<<铃羊木雕>>等。
课堂流程:
(一)独学和预习(10分钟):
1、快速默读全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出本文的重点字词,利用词典或参考资料,掌握音、形、义。
2、思考: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从叙述顺序的角度看各个部分分别属于哪种顺序?
3、从文学体裁上看,这是一篇什么文章?
(二)对学和群学(15分钟):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语气语调),讨论文中涉及了哪些人物?他们有哪些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是从文中哪儿看出的?
2、讨论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你是怎么认为的?
3、课文作者倾向谁?持什么观点?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三)课堂大展示(10分钟):
1、小组展示课文第三部分分角色朗读。
2、如果你遇到了类似的事情,你觉得怎么处理比较好?
3、我来谈谈什么事真正的友谊。
(四)课堂检测(5分钟):
绿板听写本课的字词。
第22课《陈涉世家》(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陈涉世家》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
2.熟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注重选材取舍的写法。
3.了解陈胜、吴广在反对秦王朝暴政中的作用,体会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
【重难点】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
2.熟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注重选材取舍的写法。
【课前预习】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
字,夏阳人。
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
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
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圣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
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
2.作品简介《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
叙述了从到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
被鲁迅誉为“”。
《史记》中的“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3.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译文】4.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
【一词多义】(1)少:陈涉少时()吾闻二世少子也()(2)然: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3)等:公等遇雨()等死()(4)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5)数:扶苏以数谏故()卒数万人()(6)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书()【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2)为天下唱.()(3)固以.怪之矣()(4)将军身被.坚执锐()【词类活用】(1)陈胜王.()(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3)狐.鸣呼曰()(4)忿恚..尉()(5)将军身披坚.执锐.()()【古今异义】(1)尝.与人佣耕(古义:;今义:)(2)苟.富贵,无相忘(古义:;今义:)(3)楚人怜.之(古义:;今义:)(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古义:;今义:)(5)固.以怪之矣(古义:;今义:)(6)卒中往往..语(古义:;今义:)(7)吴广素.爱人(古义:;今义:)(8)并.杀两尉(古义:;今义:)(9)借第.令毋斩(古义:;今义:)(10)与皆来会计..事(古义:;今义:)【重要虚词】(1)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陈胜佐之()③然足下卜之鬼乎()④辍耕之垄上()(2)于①祭以尉首()②以激怒其众()③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④扶苏以数谏故()⑤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⑥固以怪之矣()⑦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为①若为佣耕/项燕为楚将/吴广以为然()②为屯长/自立为将军/功宜为王/乃立为王()③为坛而盟()④号为张楚()⑤为天下唱()⑥士卒多为用者()【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守丞死,乃入据陈()②广以为然()③上使外将兵()④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2)判断句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吾闻二世少子也()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被动句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22课导学案编写人:郭军娜核审:九年级语文组时间:2012年3月14日课时:两课时复习内容:八年级上册文言文21、22课《桃花源记》《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复习目标1、准确背诵两篇文章,并能默写其中的名句。
2、能从不同角度对名句进行赏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并能迁移运用做相关习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准确无误。
复习方法读背记忆法、练讲结合法。
复习步骤一读背《中考专家》上的基础自主梳理一、结合课文读背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五分钟后进行检测。
提示:理解是记忆的关键和基础。
检测一、读准字音认准字形1、德馨()苔痕()鸿儒()案牍()淤泥()清涟()亵玩()箬篷()衣褶()逾墙()老妪()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黄发垂髫()阡陌()交通无人问津()2、作家作品:本文作者,是(朝代)著名的诗人。
本文通过个、、、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和,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
复习检测二:重点字词解释1、通假字:2、古今异义:交通无论绝境鲜美妻子3、一字多义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4、重点词:甚异之欲穷其林具答之悉如外人咸来问讯5、成语:请说出下列成语的本义和比喻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
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a 。
b 。
6、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内容探究1、此中人为什么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作者虚构这个世外桃源的目的是什么?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4、渔人离开桃花源之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复习步骤二读背《中考专家》上的基础自主梳理二、三,结合课文读背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简析
本课通过记叙周恩来总理和人民群众一样淋雨欢送外国元首的感人情景,表现了周总理文明礼貌的精神风貌和胸怀祖国、关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同时也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
课文是通过细致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故事生动感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14个字。
2.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是谁吗?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深受我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好总理,也是国际上很有影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这位伟大人物的一个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4.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默读课文,试提问题
1.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2.交流问题。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什么叫“元首”
(2)周总理的右臂是怎么负伤的?
(3)周总理为什么不抬起左手?
(4)周总理为什么不让工作人员为他撑伞? (1)
3.梳理问题。
学生提问题的类型一般有:词语的意思不懂,如问题(1);资料背景不清楚,如问题(2);内容不理解,如问题(3)、(4)。
4.解决问题。
问题(1)、(3)比较简单,教师稍加解释即可;问题(2)可查找有关资料;问题(4)可留在下一课时讨论。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归类指导:“陪、祥、伤”要注意左大右小,“集、慈”笔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一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重点,深入体会。
1.出示课后思考题:
①欢送外宾时,大雨突然倾盆而下,周总理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外宾的飞机起飞后,周总理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根据思考题,默读课文,并划出有关句子。
3.讨论交流。
交流问题①
⑴学生回答怎么做,出示有关句子:
★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收致意。
★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
★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⑵对“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彬彬有礼、轻轻地、谢绝、.群众也在淋雨”等词句,体会周总理爱国的情怀、文雅的风貌和礼貌待人的亲切态度。
⑶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画面内容。
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交流问题②
⑴外宾的飞机起飞后,周总理又是怎么做的?
⑵从周总理的动作和话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没有忙着、赶紧”体会周总理不顾自己、关心群众的崇高品质。
)
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 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摘抄词句。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内容简析
本课主要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全文
围绕教科书的“珍贵”,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展开叙述。
教学时应结合课后思考题,紧扣“珍贵”,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故事内容与学生生活反差大,教师可作适当的背景介绍。
设计理念
整体入手,重点体悟,避免零敲碎打,串讲串问,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的时间。
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指导读出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14个字。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通过读书思考、质疑讨论,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3.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简介背景
1.读课题,想一想: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简介故事背景。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理清顺序,重点感悟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叙述顺序)
2.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你最受感动?(引导学生默读第9-11自然段,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体会。
)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张指导员为教科书而献身的可贵精神。
(1).“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
①“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
②把句子改成“那捆书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好不好,为什么?
(2).抓住张指导员临牺牲前说的话,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并指导读出感情。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并且重点学习了“张指导员舍身护书”这一部分内容,体会到了教科书的珍贵。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其他部分的内容。
二继续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1-7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教科书的珍贵?
2.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句引导体会。
(1)“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①“渴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渴望有一本教科书?(联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引导体会当时学习条件的困难。
)
②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我们”当时盼书的迫切心情。
③把“渴望”换成“盼望”或“希望”好不好,为什么?
(2)“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
”
①“节省”是什么意思?
②党中央从文件重要不重要?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印书说明了什么?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激励”一词,引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三归纳小节,畅谈体会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总结提问题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