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磁现象 学案 (2) (教科版 九年级上册)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上3.1磁现象2

课题第1节磁现象(2课时) 执教教学目标1 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2 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3 知道磁化现象.4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5 知道磁场具有方向性.6 知道磁感应线.7 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8 使学生学会自制永久磁体,会判断有关现象,解答一些简单问题重点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铁的相互作用; 磁场、磁感线难点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确定; 磁场、磁感线教具主要教学过程(一)通过演示实验,复习已有知识.1.演示实验(1)蹄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2)条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3)一个条形磁铁用细线吊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磁极去靠近吊着的条形磁铁,观察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4)磁针放在支架上,观察它静止时指南北.2.归纳各种磁现象,并总结.(二)教学过程设计1.磁体和磁极.提问:1)你见过哪些磁体?它们的磁极在什么地方?2)什么是磁体的磁性?讨论: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2.磁性与磁化.提问:1)什么是磁化?2)磁化与磁性它们有什么区别?演示实验:1.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下面放着盛有铁屑的容器.用磁极靠近铁棒的上端,铁屑被铁棒下端吸起,把磁体拿开,铁屑又落回容器内.2.钢棒的一端靠近铁屑并不吸引,用磁极由钢棒左端向右端摩擦几下之后,用钢棒一端靠近铁屑,铁屑就被吸了上来.教师小结:磁化是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铁棒离开磁体磁性立即消失;钢棒被磁化后磁性不消失.1.磁性与磁化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磁性是磁体的性质,表现为吸铁性和指向性;磁化是一个铁的或钢的物体磁性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2.根据你能找到的东西,你会自制小磁针和条形磁铁吗?可以制做.找一个永磁体,用它的磁极在做衣服用的小钢针上沿同一方向磨擦几次.把小钢针用线吊起来就可以指南北了.用一个铅笔刀,在磁极上按同一方向磨擦几次,铅笔刀就可以吸铁屑了.3.修半导体收音机时,有一个小螺丝钉掉在了里边,电工师傅用螺丝刀在喇叭的磁铁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下就把小螺丝钉吸上来,这是什么原因?螺丝刀是钢的,在喇叭的磁铁上摩擦几下就被磁化了,螺丝刀有了磁性就能把小螺丝钉吸上来了.(三)知识扩展(1)永磁体在现代科学方面的应用.(2)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发现和研究.典型例题有一条形铁块,上面的字样已模糊不清,试用多种方法判定它是否具有磁性.分析判断某物体是否具有磁性,主要可依据磁铁的吸铁性,指向性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跟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相类似,要判断某物体是否有磁性,只有将另一磁体靠近它,并观察到两者相互排斥时,才能判定被考察物体是有磁性的.如果被考察物体是铁磁性物体,由于另一磁铁具有吸铁性,因此两者相互吸引不能证明双方都一定具有磁性.答案方法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来判断.取一些磁性物质(如少量铁粉),如条形铁块能吸引铁粉,就说明它有磁性,是磁体.方法2:把条形铁块用细线系住中间,悬吊起来.如果它具有磁性,它将会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只在南北方向停下来.如果该铁块不具有磁性,就会在任意方向停下来.方法3:另取一根条形磁铁,用其两端分别先后去靠近条形铁块的某一端,如果两次都能吸引,说明它是铁块,天磁性;如果一次吸引,一次排斥,说明它有磁性,是磁铁.习题精选1.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2.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相互排斥,相互吸引.3.用条形磁铁A靠近悬吊的铁棒B,铁棒B被磁化,并使磁针静止于如图所示的位置.试标出磁铁A的极性.(II)通过演示实验,让同学回答什么是:磁体、磁性、磁极、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化.演示实验先在桌上放一圈小磁针.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指南北),再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变化(多数不再指南北;小磁针的指向和它所在位置有关;在磁体两极附近小磁针的指向是:小磁针的S极指向磁体N极,小磁针的N极指向磁体S极……).再改变小磁针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其指向有无变化.然后提出:为什么当放入条形磁体后,小磁针的指向会发生改变,从而引入磁场的概念和为形象表示磁场而人为假定的一组曲线——磁感线.新课教学一、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1)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2)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提问:如何形象表示磁体周围空间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多摆一些小磁针,但小磁针不可能过密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到让铁粉磁化使每粒磁粉变成一个小小的磁针,通过铁粉的排列来显示磁场的大小、方向)演示: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撤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如图所示提问:1)当把撒有铁屑的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铁屑将被磁化都成了“小磁针”,为什么铁屑的分布变化不大?2)轻敲玻璃板的作用是什么?(使铁屑离开玻璃板可以自由转动,最后按磁场的分布排列,从而显示磁场的分布)换成蹄形磁体,再做一遍.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磁感线的特点: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感线.提问:图中未画磁感线的地方有无磁场?磁场存在于磁体的周围空间,未画磁感线的地方仍有磁场.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磁场的分布而画的一组曲线,每个人所画磁感应线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但能反映出整个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在所画磁感线外的一点磁场方向能不能确定?(可以确定.根据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即可确定该点磁场方向)提问:标出下图中磁针N极和S极或磁体的N、S极,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小结1.磁场存在于磁体周围空间,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2.磁感线是人们为形象描述磁场而画出的一组曲线,通过磁感线表示出各点磁场的大小和方向.表示出小磁针在各点其N极的受力方向和小磁针静止后N极的指向.3.通过演示实验应当学到探找科学规律的途径.(通过小磁针的不同转向,说明磁场的存在;通过铁屑磁化后在磁场的分布形象看到磁体空间磁场的分布.人们为了形象描述磁场想到用一组曲线——磁感线)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典型例题1.磁铁旁的小磁针静止时的方向如图所示.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磁铁N、S极.2.根据图所示,有人说,图中地点在磁感线上,能确定小磁针的北极(或南极)在A点所受磁力的方向;B点不在磁感线上,无法确定小磁针的北极(或南极)在B点所受磁力的方向,这话对吗?。
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磁现象 》导学案

丁
乙
S
丙
甲
N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纠错分析
1.物体能够吸引物体的性质,叫做_______,具有这一
性质的物体叫做______。
2.一根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通常在_______,这个部分叫_________,分
别叫____极和____极。
3.用一根细线系在一根条形磁铁的中间,悬挂在空中自由转动到静止时,
可发现条形磁铁总是指向______ ___方向,条形磁铁的N极指____
_ _,S极指__ _____。
4.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条形物体的A端,发现能把A端吸引过来,
则物体的A端()
A一定的S极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是N极
5. 下列关于磁体、磁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B. 磁场在磁体周围真实存在
C. 在磁体外部,磁性强弱都一样
D. 小磁针的N极在任何情况下都指向地理的北极
6.如图所示,一条形磁铁周围放着能
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甲、乙、丙、丁,
这四根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画错的
是(磁针的黑端表示N极)()
A.磁针甲 B.磁针乙
C.磁针丙 D.磁针丁
7.如下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
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
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是图中的()
反思提升。
九年级物理 3.1磁现象学案(无答案)教科版

上课时间: _9月7_日1-6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磁极及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3、知道磁化的方法。
自学备注
学法指津
1、阅读课文,观察试验,分析相关问题逐步掌握目标。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玩过磁铁,即使它与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四、磁化
1、阅读课文认识磁化的定义。
2、观察试验学习磁化的方法。
自学检查
1、课后1、1、2、
2、同步 1、2磁体;
2、观察试验认识磁极;
3、阅读课文认识N、S极;
4、观察试验认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三、磁场及其分布
1、阅读课文分析问题:磁体是否一定要与其它物体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从而了解磁场的存在。
2、根据物理学的规定观察试验认识磁场的方向。
3、问题:磁场看不见用什么来描述磁场呢?观察试验认识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
九年级物理《3.1磁现象(二)》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3.1磁现象(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通过磁场概念的建立和对磁场的描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难点: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地磁场。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关心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领略其中的奥秘和神奇。
课前自学案一、复习回顾1.叫磁性。
2.叫磁体。
3.叫磁极。
一个磁体有两个极,分别是极和极。
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二、尝试学习1.磁体的周围存在。
2.物理学中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3.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
磁感线分布的密疏程度表示。
课堂探究案一、交流预习情况1.交流你的预习情况。
2讨论: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二、磁场1.认识磁场⑴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磁体不接触也会产生相互的作用力呢?答:。
问: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来认识它呢?想一想:风是看不见的,我们是怎样认识它的?答:。
温馨提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根据它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产生的磁力的现象来认识它。
⑵实验:条开磁体放在桌上,将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如图3-1-5所示),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答:。
温馨提示:(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2.实验探究⑴探究磁场的方向将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如图所示)不同地方,记下小磁针在各处静止时N极的指向,并在图中标出。
⑵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①在纸板下面放一条形磁体,取一些铁屑,均匀地撒在硬纸板上,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②仿照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画出一些用箭头标明方向的曲线,交流讨论:怎样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大小。
归纳小结整理:①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性质是。
②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极的指向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③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极出来,回到极。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教案

教案:九年级物理磁现象【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磁场,熟悉磁力线的概念和磁力线的性质;3.掌握磁场与磁铁的相互作用,能够描述磁场对物体的影响;4.进一步了解电磁铁和电动机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2.实验器材:磁铁、铁钉、麻绳、铁芯线圈、电磁铁、电动机等;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1.老师将一个磁铁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并提问:a.这个物体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b.它对周围物体有什么影响?c.如果把这个物体放在两根铁钉中间,它会怎么样?d.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们了解磁现象吗?2.引入磁场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磁铁对铁丝的吸引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a.磁铁对铁丝有什么作用?这个现象是怎么回事?b.有没有办法使磁性减弱或者消失?【讲授】1.磁场与磁铁的性质a.通过实验,展示磁铁的两极相吸、同极相斥的现象,引出磁铁的磁性;c.讲解磁力线的概念及性质:磁力线的起点是磁铁的北极,终点是南极,磁力线不交叉,离开磁铁越远,磁力线越稀疏。
2.磁场对物体的影响a.实验演示:将磁铁放在铁丝下方,铁钉上面,探索磁场对物体的影响;b.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在磁场中,磁铁的北极和铁钉的末端相吸,磁铁的南极和铁钉的头顶相斥。
3.电磁铁和电动机a.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电磁铁的原理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的实际应用;b.通过多媒体展示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动机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讨论】1.提问:磁铁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只有铁物质受磁吸引?2.练习:画出铁磁物质在磁场中的磁力线分布图。
3.讨论: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还有哪些应用场合?【拓展】1.对磁场的深入学习:力的两种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磁场是一种非接触力;2.磁场的工程应用:磁悬浮列车、磁卡、电磁炉等;3.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MRI的原理和作用。
【实践】1.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磁场的相互作用;2.实践环节结束后,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总结。
教科版九年级《3-1磁现象》教学设计

让学生猜想一下这些曲线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套上仿照铁屑排列曲线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再在不同曲线的不同点分别放上小磁针检验,由此得出磁感线的概念。
板书:3.磁感线
能形象描述磁场所有方向的曲线。
师问:同学们从画出的磁感线上可否知道,磁感线方向有什么规律?
生答:从N极出发,回到S极。
师问:同学们身边有许多磁体,你们能否知道它们周围的磁感线应怎样画?
再在磁铁另一侧放几个小磁针,让学生看磁场的方向,似有规律。
师问:如果要把磁场中更多点的磁场方向显示出来怎么办?
师问:我们没有更多的小磁针怎么办?
(让学生讨论,回答)
生答:在那点上放一个小磁针,看看N极指向。
生答:放更多的小磁针。
(让学生把不带磁性的铁钉放在磁体一端,这时铁钉也可吸引铁屑。学生们讨论:铁钉原来无磁性,可吸入磁场后也具有了磁性。)
让学生讨论,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学生手中有各种磁体、铁屑、铁钉等,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评估。
师问:你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现象?
师问: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同学们观察到一个磁体有几个磁极?
生甲答:我们发现磁体能够吸引铁屑、钢钉。
生乙答:我们在用磁铁吸引铁屑时,发现有的地方吸引的多,有的地方吸引的少。
师: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我们可以用铁屑来代替小磁针显示出磁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演示:在玻璃板上均匀撒铁屑,并投影放大。
先让学生看铁屑排列有无规律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投影放大,并轻敲玻璃板,再让学生观察铁屑的排列特点。
师:由此看来,磁场各点的方向是有规律的。用铁屑来显示各点的磁场方向很不方便,但可以沿铁屑的排列形状画一些方向的曲线。
九年物理磁现象和电生磁学案

九年级物理教学案课题:磁现象磁场(一)学习目标:1、认识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2、知道磁体的类型、磁性材料的分类。
3、认识此现象的应用:记录信息、磁动力4、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应用。
5、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6、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级。
(二)自主预习:1、磁体上的两端,叫做磁极。
让磁体自由转动,静止下来后会一端指南,这个磁极叫,又叫;另一端会指北,叫。
又叫。
2、磁极间相互作用特点是:。
3、,这种现象叫磁化。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
5、在物理学中,把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
6、用带箭头的曲线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
7、地球的周围存在磁场,叫。
二、导学环节1、磁现象〔演示实验〕:拿一块磁铁,分别让它去接触铁片、钢片、铜片、硬币、塑料片、纸片,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铁片、钢片、硬币。
介绍磁铁还可以吸引金属钴。
(1)、叫磁性;叫做磁体。
介绍不同形状的磁体。
〔演示实验〕:将一些大头针均匀撒在讲台上,用一块磁铁去接触或靠近大头针,发现:磁体上吸引的大头针数目较多。
(2)、磁极:。
磁体有个磁极。
〔演示实验〕:用一个支架支起一个小磁针,让小磁针在平面内自由转动,发现静止后小磁针会。
多做几次,也是如此。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3)、叫南极,又叫。
叫北极,又叫。
〔演示实验〕:将一根条形磁铁甲用细线悬挂起来,另一根条形磁铁乙的N极分别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再用乙的S极分别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观察现象可得去结论:(4)、、。
2、磁化〔演示实验〕:拿一根铁棒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铁棒不能吸引大头针,然后在铁棒的上方放一根条磁铁,在让它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大头针被。
,叫做磁化。
介绍一些磁化方法。
3、磁场(1)、磁场是。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
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磁场,就是根据磁场的基本性质认识磁场的。
九年级磁现象教案

九年级磁现象教案教案标题:九年级磁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磁场的形成和磁力的作用。
3. 了解磁场与电流、电磁感应的关系。
4.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磁铁、磁铁、铁屑、实验器材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课件、实验指导书等。
3. 学生参与材料:练习题、实验报告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有关磁现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磁现象的一些常见现象。
2. 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磁铁可以吸附铁物吗?请思考一下。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教科书,讲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磁性物质、磁场、磁力线等内容。
2. 解释磁场的形成原因,并介绍磁力的作用,包括吸引和排斥。
3. 引导学生思考磁力与距离、磁铁的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2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磁铁和铁屑等材料观察磁力线的形状和特点,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磁力线的规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
3. 提出问题:当两个磁铁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磁力会发生什么变化?请进行实验验证。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磁场与电流的关系,介绍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2. 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发电机、电磁炉等。
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如磁力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等。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
2.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磁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引入磁现象的主题,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验探究,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通过拓展应用部分,让学生了解磁场与电流、电磁感应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磁现象》

《磁现象》【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什么是磁性、磁体和磁极;2.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4. 知道磁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通过磁场概念的建立和对磁场的描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 磁场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磁场,磁感线感念地建立。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实物展台、条形、蹄形磁体,铁钉(铁)、铜导线(铜)、铝导线(铝)、细线,一元硬币(钴)指南针等。
一、新课引入1.和学生做互动魔术2.解密小球消失的原因。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几个伟大的发明。
二、新课讲授师:介绍今天的实验器材有条形磁体,u型磁体等。
师:很好!我们认识了不同形状的磁体。
那我们用这些磁体进行探究。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的实验器材根据要求进行自学课本。
经过自学并实验,归纳出以下几点: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叫做磁极。
提示:并讲解磁极总是成对出现,至今还未发现单磁极的磁体。
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一极叫“南极”,指北的一极叫“北极”。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互相吸引。
师:除尘擦在外面为什么不会掉下去,说明两磁体间有一种特殊物质。
那磁体周围到底有什么?师:展示课本里的两幅图片。
引入磁场概念。
3、在磁体的周围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师:展示PPT,通过天气预报研究风向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做实验。
师:通过导学案的提示和老师给定的学案纸画出磁感线。
【2019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磁与电3、1磁现象-导学案

D.磁感线与放不放铁屑无关
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是几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及其方向,其中画得正确的是( )
5.有甲、乙两根外形完全一样的钢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现用甲钢棒的一端接触乙钢棒的中部,发现没有吸引现象,由此可知( )
A.甲钢棒有磁性,乙钢棒没有磁性B.乙钢棒有磁性,甲钢棒没有磁性
【2019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磁与电3、1磁现象-导学案:
上课时间: 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磁极及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3、知道磁化的方法。
自学备注
重难点
知道磁极及相互作用规律,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学习过程
一、知识再现
C.甲、乙钢棒都没有磁性D..无法判断哪根钢棒有磁性
错题反思
5.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的作用。
6.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7.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出来,回到。(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8.磁场中某点四向同一:磁场中某点的方向、方向、小磁针静止时指的方向相同、小磁针极的受力方向。
1.磁性:物体吸引等物质的性质。磁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2.磁极:磁体上的部分叫磁极。
1.任何磁体都有个磁极,一个是;另一个是
2.磁极间的作用:磁极互相排斥,磁极互相吸引。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的过程。常见的能被磁化的物质有、、、等。
4.磁体周围存在着,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发生的。
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1.磁现象》教案2

《1.磁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场具有方向性。
2、知道磁感应线。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知道磁化现象。
2、使学生学会自制永久磁体,会判断有关现象,解答一些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磁场概念的建立和对磁场的描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二)教学难点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确定; 磁场、磁感线。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当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父亲给我看一只指南针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这只指南针以如此确定的方式行动,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的隐藏在事情的后面。
——爱因斯坦新课讲解:一、认识磁体用你准备的一些物体(两个有磁性的物体、大头针、铁片、铜片、硬币、纸片、玻璃片等),你能做哪些实验?通过实验请你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所给的磁体去吸引上面已经准备的各个物体,你有什么发现?2、在条形磁体上均匀地撤一些大头针,拿着中间提起,观察两端和中间吸引大头针数目,你有什么发现?3、当两个磁体靠近时你感觉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现象)?4、先观察一根大头针能否吸引另一根大头针,再让磁体吸引这根大头针过后,观察这根大头针能否吸引另一根大头针。
归纳小结整理:通过以上实验,我对磁体的认识。
二、磁体周围有什么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磁体不接触也会产生相互的作用力呢?问: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来认识它呢?想一想:风是看不见的,我们是怎样认识它的?温馨提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根据它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产生的磁力的现象来认识它。
实验:条开磁体放在桌上,将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温馨提示: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实验探究1、探究磁场的方向将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如图所示)不同地方,记下小磁针在各处静止时N极的指向,并在图中标出。
2012教科版九上《磁现象》word教案

2.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引力或斥力的作用
3.磁场方向的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4.在黑板上画出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
专项训练二:
看完书后完成练习册4、5题。紧接着完成当堂训练3.4.5题
自学指导3:
阅读教材33页“磁化的秘密”,回答:
课题
3.1磁现象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周
节
主备11年8月20日
集体备课11年8月日
使用年月日
主备
任翠花
审核
李健
签批
王树青
使用人
年级
九
学科
物理
使用班级
编号
情景引入:
[师]: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生]: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师]:其中的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磁现象》,来学习磁的相关知识
结论: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我们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磁性。
自学指导1:
阅读教材认识磁体部分,快速找到下列问题:
1、什么叫磁极?一个磁体有几个磁极?
2、如何规定磁体的南北极?
3、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有怎样的规律?
学生看完书后找生边演示边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南极(S)北极(N)
相互作用规律:同名标: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场具有方向性。
4、知道可用磁感线形象的描述磁场。
5、会画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 教科版《磁现象》全国参赛稿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迁移能力培养,研究方法的落实。
从物理走向社会
总结新课,巩固知识
从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外学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磁现象
一、认识磁体二、认识磁场、磁感线
1、吸引铁(钴镍)1、方向:N极指向切线
2、指南北(S、N)2、强弱:疏弱、密强
同斥异吸极磁最强磁场磁针
3、磁化:新磁体风旗子
组织学生进行方法交流与讨论
板书(或PPT)总结磁的基本知识点
1、磁体具有吸铁(钴镍)性
2、磁体有南北两极
磁极的磁性最强
3、磁化获得新磁体
播放:大众自制悬浮车
教师演示2:磁力排斥,小车运动
装有条形磁体的小车受磁力作用,由静止变为运动。
提出猜想:木块周围有“物质”对车载磁体施加力的作用?
教师继续演示2:
课题名称:磁现象主要参考教材版本:教科版
教师姓名:学校:
教师年龄:教龄:职称:中学高级
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的目的。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还提到:通过对物理的学习,学生能持续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形成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2)在学生动手探究磁场分布、建构磁感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阿尔法磁谱仪的用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科技强国的思想感情。
1.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磁现象是物质所特有的一种性质,具有独特的吸引和排斥性。
九年级物理教科书对磁现象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磁铁和磁性物质2.磁场和磁力线3.磁场的电流规律4.电磁铁5.磁感线和磁场强度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道什么是磁性物质、怎样把非磁性物质变成磁性物质。
2.了解磁场和磁力线的概念及特性。
3.熟悉磁场的电流规律,学会磁场大小的计算方法。
4.学会电磁铁的制作及其应用。
5.掌握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往往觉得磁性物质和非磁性物质明显区别,难以理解向铁条中加入电流后磁铁变成了强磁体的原理。
2.学生很难形象地理解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磁铁和磁性物质1.通过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引导学生复习基本的磁性物质知识。
2.让学生动手制作磁铁、磁性弹簧等实验器材,感受磁性物质的独特吸引和排斥性。
2. 磁场和磁力线1.通过实验观察呈垂直状态的针对一个固定点的力矢,引导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
2.通过示例演示磁力线的绘制及其特性,让学生深入理解磁场和磁力线的关系。
3. 磁场的电流规律1.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电流通过导线和螺线时产生的磁场,初步了解电流规律。
2.通过实验演示霍尔效应和电磁板的制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大小的计算方法。
4. 电磁铁1.让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制作原理及其应用。
2.让学生从实验中感受电磁铁的强磁性特征,与普通磁铁进行对比。
5. 磁感线和磁场强度1.通过实验演示磁感线的绘制规律及其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2.让学生演练磁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理解。
五、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磁性物质和磁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科学地解释磁现象背后的原理,感受磁感线和磁场强度的实际应用价值。
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课后实验报告的评分,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1. 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 磁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磁场的概念;2.掌握磁铁的性质与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3.理解电流、磁场和磁力的关系;4.能够应用磁场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1.磁铁的性质与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2.电流、磁场和磁力的关系。
3. 教学难点1.磁力叠加原理的理解;2.应用磁场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4.1 磁场的概念知识点1.磁性物质的特点;2.磁场的概念;3.磁力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什么是磁性物质?它们有哪些特点?2.展示实物:磁铁、钢钉等;3.学生观察实物,讨论和总结磁性物质的特点;4.引出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力线的概念及其性质;5.演示磁力线及其性质;6.总结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
4.2 磁铁的性质与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知识点1.磁极的概念;2.磁力的大小与方向;3.磁场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4.磁力对物体的性质。
教学过程1.展示不同类型的磁铁,引导学生分析磁铁的性质;2.通过演示磁铁吸附物质的过程,引出磁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关系,讲解相同极性的磁铁相互吸引,异极相吸的原理;3.引出磁场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4.展示磁力对物体的性质,如使铁环成为一个电磁铁等;5.操作实验,测定磁铁的磁力与距离的关系;6.总结磁铁的性质与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4.3 电流、磁场和磁力的关系知识点1.电流的电磁效应;2.右手定则;3.安培力的概念及其大小和方向。
教学过程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出电流的电磁效应;2.讲解右手定则的原理,演示如何应用右手定则判断磁场和磁力的方向;3.引出安培力的概念及其大小和方向;4.操作实验,测定安培力的大小与电流、磁场的关系;5.总结电流、磁场和磁力的关系。
4.4 应用磁场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1.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2.电磁感应的原理。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及其应用,如导航和马达等;2.引出电磁感应的原理,讲解电磁感应的定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电磁感应的应用;3.操纵实验,掌握电磁感应的原理、实验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4.应用磁场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 磁现象学案新版教科版

7.1磁现象一、知识梳理(一)认识磁体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______的物体。
3.磁体的磁性并非均匀分布,磁体的______磁性最强,______磁性最弱。
4.磁极:磁体上磁性最______的部分。
任何一个磁体都有______个磁极,磁极总是成对出现。
把磁体悬挂起来,静止后,一端会指北,叫做______,用______表示;另一端会指南,叫做______,用______表示.7.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____________,异名磁极____________。
(二)磁体周围有什么1.磁场:磁体周围的一种看不见的____________。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______。
磁体间力的作用,都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3.磁场的特点:(1)看不见、摸不着;(2)磁场是____________存在的;(3)磁场有方向。
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______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4)磁场有强弱。
______磁场强,______磁场弱。
4.磁感线:(1)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为了方便描述磁场,人们在磁体周围添加了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用来表示磁场的______和______,这些带箭头的曲线叫磁感线。
(2)客观上磁体周围______磁感线(填“存在”或“不存在”),但磁场______客观真实存在的(填“是”或“不是”)。
(3)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如:用带箭头的直线(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5.用磁感线描述磁场(1)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的______.(2)曲线分布的____________表示磁场的强弱。
6.磁感线的特点:(1)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______极出来,回到______极;(2)磁体周围的磁感线______稠密,______稀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磁现象(二)
学习目标
1.了解磁感线并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通过磁场概念的建立和对磁场的描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叫磁性。
2.叫磁体。
3.叫磁极。
一个磁体有两个极,分别是极和极。
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二、尝试学习
1.磁体的周围存在。
2.物理学中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3.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
磁感线分布的密疏程度表示。
课堂学习
一、交流预习情况
1.交流你的预习情况。
2.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二、磁场
1.认识磁场
⑴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磁体不接触也会产生相互的作用力呢?答:。
问: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来认识它呢?
想一想:风是看不见的,我们是怎样认识它的?答:。
温馨提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根据它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产生的磁力的
现象来认识它。
⑵实验:条开磁体放在桌上,将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如图3-1-5所示),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
温馨提示: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2.实验探究
⑴探究磁场的方向
将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如图所示)不同地方,记下小磁
针在各处静止时N极的指向,并在图中标出。
⑵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①在纸板下面放一条形磁体,取一些铁屑,均匀地撒在硬纸板上,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
②仿照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画出一些用箭头标明方向的曲线,
交流讨论:怎样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大小。
归纳小结整理:
①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的基本性质是。
②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极的指向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③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极出来,回到极。
④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
磁感线分布的密疏程度表示。
磁感线是一种假想的线。
⑶把条形磁体换成蹄形磁体重复上面⑵中的实验,实验的结论又怎样?
[及时练习1]两条形磁体之间的磁感线方向如下图所示,则右边条形磁体2的A端为
极。
小磁针静止时,B端为极。
知识窗:地磁场
一个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北,南极指南,世
界各地基本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在磁
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在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
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场的感线从地磁北极出发到地磁南极(图)。
磁针指南北,就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由于地理两极跟地磁两极并不重合,所以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不是地
理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稍微有些偏离。
我国宋代学者沈括(1031~1095)
是世界上最早准确地记述这一现象的人,这比西方哥仑布横渡大西洋时(1492年)才发现
这一现象早了四百多年。
[及时练习2]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扬子江》一诗中著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
方不肯休”的诗句,这里磁针石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它的南极指向地理位置的 方。
当堂检测
1.如图是U 形磁铁周围的磁感线。
根据磁感线方向,下列对磁极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是N 极,乙是S 极 B .甲是S 极,乙是N 极
C .甲、乙都是S 极
D .甲、乙都是N 极
2.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的是( )
A.磁感线是磁场中确实存在的线
B.没有磁感线的区域就没有磁场
C.磁体的周围都存在着磁场
D.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可能与该点的磁场方
向不一致
3.下列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正确的是( )
4.如下图、根据图中放入的小磁针的指向,画出磁感线的分布,并在图中标出两个磁
极的极性。
N S
5.请在右边图上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S极。
6.如图(a)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甲、乙处标出磁极极性(用"或S 表示)并画出磁感线(每个磁极画两条).
7.在图丙中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
8.磁体旁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如图丙所示,画出通过小磁针中心的一
条磁感线,并标出磁体的N、S极。
小结整理。